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_第1页
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_第2页
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_第3页
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_第4页
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是外伤救护的四项基本技术。实施现场外伤救护时,现场人员要本着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在通知就近医院的同时,要沉着、迅速地开展现场急救工作,其原则是: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后搬运。第一节:止血出血是创伤的突出表现,现场及时有效地止血,是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为病人赢得进一步治疗时间的重要技术。对于创伤而致的出血,掌握简单的止血方法和技术,就能在现场派上用场,就能缓解出血之急,就能挽救病人的生命。一、失血的表现:(一)血液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成人的血容量约占体重的8%,即4000~5000ml。(二)如果出血量占总量的20%(800~1000ml)时,会出现头晕、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出冷汗、肤色苍白、少尿等症状。(三)如果出血量达总量的40%(1600~2000ml)时,就有生命危险。大出血伤员拖延几分钟就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出血是最需要急救的危重症之一,止血术是急救中非常重要的技术。二、出血类型(一)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分为:(1)皮下出血;(2)内出血(指血液由破损的血管流入组织脏器和器官);(3)外出血(是指血液由破损的血管流向体外)。(二)根据损伤血管分为:(1)动脉出血:血液呈鲜红色、压力高,短时间内可造成大量出血,危及生命。(2)静脉出血:血液色暗、不间断,缓慢向外流出,危险性较动脉性出血小。(3)毛细血管出血:创面外渗不易找到出血点,常自行凝固,危险性小。三、止血方法(主要是指外出血)1.包扎止血:适用于:表浅伤口出血或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出血。⑴粘贴创可贴止血:将自粘贴的一边先粘贴在伤口的一侧,然后向对侧拉紧粘贴另一侧⑵敷料包扎:将足够厚度的敷料、纱布覆盖在伤口上,覆盖面积要超过伤口周边至少3厘米(图3-1)⑶就地取材可选用三角巾,手帕,清洁的布料包扎止血。2.加压包扎止血: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出血,用敷料或清洁的毛巾,绷带,三角巾等覆盖伤口,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的目的。常用的器材(图3-2):加压包扎的方法:⑴直接加压法:通过直接压迫出血部位而止血。操作要点:伤员坐位或卧位,抬高患肢(骨折除外),用敷料覆盖伤口,覆料要超过伤口周边至少3厘米,如果敷料已被血液浸湿,再加上另一敷料。用手加压压迫,然后用绷带、三角巾包扎。⑵间接加压法:伤口有异物的伤员,如扎入体内的剪刀、刀子、钢筋、玻璃片等,应先保留异物,并在伤口边缘固定异物,然后用绷带加压包扎(图3-3)。图3-3间接加压包扎方法3.指压止血法:用拇指压住出血的血管上端(近心端),以压闭血管,阻断血流。采用此法救护人员需熟悉各部位血管出血的压迫点。仅适用于急救,压迫时间不宜过长。现分述如下:⑴面部出血用拇指压迫下颌角处的面动脉,面部的大出血常压住双侧才能止血(图3-4)。图3-4面部压迫止血⑵颞部出血:用拇指在耳前对着下颌关节上用力,可将颞动脉压住(图3-5)。⑶颈部出血:在颈根部,气管外侧,摸到跳动的血管就是颈动脉,用大拇指放在跳动处向后,向内压下(图3-6)。

⑷腋窝及肩部出血:在锁骨上凹处向下向后摸到跳动的锁骨下动脉,用大拇指压住。⑸前臂出血:上臂肱二头肌内侧用手指压住肱动脉能止住前臂出血(图3-7)。图3-8手掌手背压迫止血⑹手掌手背的出血:一手压在腕关节内侧,通常摸脉搏处即桡动脉部,另一手压在腕关节外侧尺动脉处可止血(图3-8)。⑺手指出血;用另一手的拇指和中指分别压住出血手指的两侧,可止血,不可压住手指的上下面;把自己的手指屈入掌内,形成紧握拳头式可以止血(图3-9)。图3-9手指压迫止血法⑻大腿出血:在大腿根部中间处,稍屈大腿使肌肉松驰,用大拇指向后压住跳动的股动脉或用手掌垂直压于其上部可以止血(图3-10)。⑼小腿出血:在腘窝处摸到跳动的腘动脉,用大拇指用力压迫即可止血(图3-11)。图3-10小腿压迫止血3-11大腿压迫止血⑽足部的出血: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足背动脉和内踝与跟腱之间的胫后动脉(图3-12)。图3-12足部压迫止血(11)指压止血法的总结(表3-1):表3-1指压动脉止血法方法适用范围

颞动脉指压止血法

头部发际范围内及前额、颞部的出血

面动脉指压止血法

颜面部的出血

颈动脉指压止血法

头、颈、面部大出血,且压迫其他部位无效者

锁骨下动脉指压止血法

肩部、腋窝或上肢出血

肱动脉指压止血法

手、前臂及上臂中或远端出血

肘动脉指压止血法

手、前臂出血

尺、桡动脉指压止血法

手部的出血

指动脉指压止血法

手指的出血

股动脉指压止血法

大腿、小腿或足部的出血

腘动脉指压止血法

小腿或足部的出血

足背动脉与胫后动脉指压止血法

足部的出血4.填塞法:用消毒的急救包,棉垫或消毒纱布,填塞在创口内,再用纱布绷带,三角巾或四头带作适当包扎,松紧度能达到止血的目的为宜(图3-13)。图3-13填塞法3-14加垫屈肢止血法5.加垫屈肢止血法:在肢体关节弯曲处加垫子,如放在肘窝,腘窝处,然后用绷带把肢体弯曲起来,使用环形或“8”字形包扎,此法对伤员痛苦较大,不宜首选。另外骨折和关节脱臼者的不宜使用(图3-14)。6.止血带止血法:能有效的控制四肢的出血,但损伤较大,应用不当可致肢体坏死,故应谨慎使用,主要用于暂不能控制的大血管损伤出血。当其他方法不能止血时才用。止血带有橡皮止血带(橡皮条和橡皮带)、气囊止血带止血(如血压计袖带)和布制止血带。其操作方法各有不同⑴橡皮止血带:左手在离带端约10cm处由拇指、示指和中指紧握,使手背向下放在扎止血带的部位,右手持带中段绕伤肢一圈半,然后把带塞入左手的示指与中指之间,左手的示指与中指紧夹一段止血带向下牵拉,使之成为一个活结,外观呈A字型(图3-15)。图3-15止血带止血法⑵气囊止血带止血:常用血压计袖带,操作方法比较简单,只要把袖带绕在扎止血带的部位,然后打气至伤口停止出血。一般压力表指针在300mmHg(上肢),为防止止血带松脱,上止血带后再缠绕绷带加强(图3-16)。⑶表带式止血带:伤肢抬高,将止血带缠在肢体上,一端穿进扣环,并拉紧致伤口部停止出血为度。⑷布制止血带?将三角巾折成带状或将其它布带绕伤肢一圈,打个蝴蝶结,取一根小棒穿在布带圈内,提起小棒拉紧,将小棒按顺时针方向拧紧,将小棒一端插入蝴蝶结环内,最后拉紧活结并与另一头打结固定(图3-17)。⑸使用止血带应注意:①扎止血带时间越短越好,一般不超过1小时,如必须延长,则应每隔50分钟左右放松3~5分钟,在放松止血带期间需用指压法临时止血。

②上止血带时应标记时间,因为上肢耐受缺血的时间是一个小时,下肢耐受缺血的时间是一个半小时。如果上止血带的时间过长,会造成肢体的缺血坏死,因此上止血带时应标记止血的起始时间。使用止血带的伤者优先护送及进一步处置。③避免勒伤皮肤,用橡皮管(带)时应先垫上l~2层纱布。④一般放止血带的部位:上臂在上1/3处,如果向下会损伤桡神经。大腿宜放在中上段。前臂和小腿双骨部位不可扎止血带,因为血管在双骨中间通过,上止血带达不到压闭血管的目的,还会造成组织损伤。⑤缚扎止血带松紧度要适宜,以出血停止、远端摸不到动脉搏动为准。过松达不到止血目的,且会增加出血量,过紧易造成肢体肿胀和坏死。⑥需要施行断肢(指)再植者不应使用止血带,如有动脉硬化症、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其伤肢也须慎用止血带。⑦止血带只是一种应急的措施,而不是最终的目的,因此上了止血带应尽快到医院急诊科处理,才不会出危险。⑧在松止血带时,应缓慢松开,并观察是否还有出血,忌突然完全松开。⑨禁忌使用铁丝、绳索、电线等无弹性的物品充作止血带。7.钳夹法:用止血钳直接钳夹出血点,最有效,最彻底,损伤最小,但需要一定的器械与技术。同时盲目钳夹有可能损伤并行的血管、神经或其它重要组织;转运搬动时有可能松脱或撕裂大血管。因此必须在直视下准确施行,同时作好有效的固定。第二节包扎快速、准确地将伤口用自粘贴、尼龙网套、纱布、绷带、三角巾或其他现场可以利用的布料等包扎,是外伤救护的重要一环。它可以起到快速止血、保护伤口、防止进一步污染、减轻疼痛的作用,有利于转运和进一步治疗。(一)概述:口是细菌侵入人体的门户,如果伤口被细菌污染,就可能引起化脓或并发败血症、气性坏疽、破伤风,严重损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受伤以后,如果没有条件做到清创手术,在现场要先进行包扎。包扎的目的:①保护伤口,防止进一步污染,减少感染机会;②减少出血,预防休克;③保护内脏和血管、神经、肌腱等重要解剖结构。(二)伤口种类:1.割伤玻璃等锋利的物品将组织整齐切开,如伤及大血管,伤口大量出血。2.瘀伤由于受硬物撞击或压伤、钝物击伤,使皮肤内层组织出血,伤处瘀肿。3.刺伤被尖锐的小刀、针、钉子等扎伤,伤口小而深,易引起内层组织受损。4.枪伤子弹可穿过身体而出,或停留体内,因此,身体可见1~2个伤口。体内组织、脏器等受伤。5.挫裂伤伤口表面参差不齐,血管撕裂出血,并粘附污物。(三)伤口判断现场处理时,要仔细检查伤口的位置、大小、深浅、污染程度及异物特点。①伤口深,出血多,可能有血管损伤;②胸部伤口可能有气胸;③腹部伤口可能有肝、脾或胃肠损伤;④肢体畸形可能有骨折;⑤异物扎入人体可能损伤大血管、神经或重要脏器。(四)包扎材料:用的包扎材料有创口贴、尼龙网套、三角巾、弹力绷带、纱布绷带、胶条及附近方便可用器材,如毛巾、头巾、衣服等。1.创口贴有各种大小不同规格,弹力创口贴适用关节部位损伤。2.绷带卷状绷带具有不同的宽度、长度及不同的材料。如用于手指、手腕、上肢等身体不同部位损伤的不同宽度的绷带,纱布绷带利于伤口渗出物的吸收,高弹力绷带用于关节部位损伤。一头卷起的为单头带,两头同时卷起为双头带,把绷带两端用剪刀剪开即为四头带。3.就地取材干净的衣物、毛巾、床单、领带等作为临时性的包扎材料。4.胶带具有多种宽度,呈卷状,用于固定绷带、敷料块。对一般胶带过敏的,应采用纸胶带。(1)三角巾展开状态规格底边135cm、两斜边均为85cm,有顶角与两个底角。(2)折叠成条形即先把三角巾的顶角折向底边中央,然后根据需要折叠成三横指或四横指宽窄的条带。(3)燕尾式将三角巾的两底角对折重叠,然后将两底角错开,并形成夹角。燕尾巾的夹角大小,可根据包扎部位的不同而定。(4)环行圈垫用三角巾折成带状或用绷带的一端在手指周围缠绕两次,形成环状,将另一端穿过此环,并反复缠绕拉紧。(五)包扎方法包扎伤口动作要快、准、轻、牢;包扎部位要准确、严密,不遗漏伤口;包扎动作要轻,不要碰撞伤口,以免增加伤员的疼痛和出血;包扎要牢靠,但不宜过紧,以免妨碍血液流通和压迫神经。操作要点:①尽可能带上医用手套,如无,用敷料、干净布片、塑料袋、餐巾纸为隔离层;②脱去或剪开衣服,暴露伤口,检查伤情;③伤口封闭要严密,防止污染伤口;④动作要轻巧而迅速,部位要准确,伤口包扎要牢固,松紧适宜;⑤不用水冲洗伤口(化学伤除外);⑥不要对嵌有异物或骨折断端外露的伤口直接包扎;⑦不要在伤口上用消毒剂或消炎粉;⑧如必须用裸露的手进行伤口处理,在处理完成后,用肥皂清洗手。1.自粘创口贴、尼龙网套包扎法这是新型的包扎材料,应用于表浅伤口、头部及手指伤口的包扎。现场使用方便、有效。使用方法详见本章第三节。(1)尼龙网套包扎具有良好的弹性,使用方便。头部及肢体均可用其包扎。先用敷料覆盖伤口,再将尼龙网套套在敷料上。(2)自粘性各种规格的创口贴透气性能好,还有止血、消炎、止疼、保护伤口等作用,使用方便,效果佳。2.绷带包扎法(1)环行法此法是绷带包扎中最常用的,适用肢体粗细较均匀处伤口的包扎。①伤口用无菌敷料覆盖,用左手将绷带固定在敷料上,右手持绷带卷绕肢体紧密缠绕;②将绷带打开一端稍作斜状环绕第一圈,将第一圈斜出一角压入环行圈内,环绕第二圈;③加压绕肢体环形缠绕4~5层,每圈盖住前一圈,绷带缠绕范围要超出敷料边缘;④最后用胶布粘贴固定,或将绷带尾从中央纵形剪开形成两个布条,两布条先打一结,然后两者绕肢体打结固定。(2)回反包扎用于头部或断肢伤口包扎。①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②先作环行固定两圈;③左手持绷带一端于后头中部,右手持绷带卷,从头后方向前到前额;④然后再固定前额处绷带向后反折;⑤反复呈放射性反折,直至将敷料完全覆盖;⑥最后环形缠绕两圈,将上述反折绷带端固定。(3)“8”字包扎手掌、踝部和其他关节处伤口用“8”字绷带包扎,选用弹力绷带。①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②包扎手时从腕部开始,先环行缠绕两圈;③然后经手和腕“8”字形缠绕;④最后绷带尾端在腕部固定;⑤包扎关节时绕关节上下“8”字形缠绕。(4)螺旋包扎适用上肢、躯干的包扎。①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②先作环行缠绕两圈;③从第三圈开始,环绕时压住上圈的1/2或1/3;④最后用胶布粘贴固定。(5)螺旋反折包扎用于粗细不等部位,如小腿、前臂等。①先用环行法固定始端;②螺旋方法每圈反折一次,反折时,以左手拇指按住绷带上面的正中处,右手将带向下反折,向后绕并拉紧;③反折处不要在伤口上。3.三角巾包扎法使用三角巾,注意边要固定,角要抓紧,中心伸展,敷料贴实。在应用时可按需要折叠成不同的形状,运用于不同部位的包扎。(1)头顶帽式包扎①将三角巾的底边叠成约两横指宽,边缘置于伤员前额齐眉,顶角向后位于脑后;②三角巾的两底角经两耳上方拉向头后部交叉并压住顶角;③再绕回前额相遇时打结;④顶角拉紧,掖人头后部交叉处内。(2)屑邵包扎单肩:①三角巾折叠成燕尾式,燕尾夹角约90。,大片在后压小片,放于肩上;②燕尾夹角对准侧颈部;③燕尾底边两角包绕上臂上部并打结;④拉紧两燕尾角,分别经胸、背部至对侧腋下打结。双肩:①三角巾折叠成燕尾式,燕尾夹角约120。;②燕尾披在双肩上,燕尾夹角对准颈后正中部;③燕尾角过肩,由前往后包肩于腋下,与燕尾底边打结。(3)胸部包扎①三角巾折叠成燕尾式,燕尾夹角约100。;②置于胸前,夹角对准胸骨上凹;③两燕尾角过肩于背后:④将燕尾顶角系带,围胸在背后打结;⑤然后,将一燕尾角系带拉紧绕横带后上提;⑥再与另一燕尾角打结;⑦背部包扎时,把燕尾巾调到背部即可。(4)腹部包扎①三角巾底边向上,顶角向下横放在腹部;②两底角围绕到腰部后打结;③顶角由两腿间拉向后面与两底角连接处打结。(5)单侧臀部包扎①三角巾叠成燕尾式,夹角约60。朝下对准外侧裤线;②伤侧臀部的后大片压着前面的小片;③顶角与底边中央分别过腹腰部到对侧打结;④两底角包绕伤侧大腿根打结。(6)手(足)包扎①三角巾展开;②手指或足趾尖对向三角巾的顶角;③手掌或足平放在三角巾的中央;④指缝或足缝间插入敷料;⑤将顶角折回,盖于手背或足背;⑥两底角分别围绕到手背或足背交叉:⑦再在腕部或踝部围绕一圈后在手背或足背打结。(7)膝部带式包扎①将三角巾折叠成适当宽度的带状;②将中段斜放于伤部,两端向后缠绕,反回时两端分别压于中段上下两边:③包绕肢体一周打结。(8)悬臂带包扎小悬臂带:用于锁骨、肱骨骨折及上臂、肩关节损伤。①三角巾折叠成适当宽带;②中央放在前臂的下1/3处;③一底角于健侧肩上,另一底角于伤侧肩上并绕颈与健侧底角打结;④将前臂悬吊于胸前。大悬臂带:用于前臂、肘关节的损伤。①三角巾顶角对着伤肢,一底角置于健侧胸部过肩于背后;②伤臂屈肘(功能位)放在三角巾中部;③另一底角包绕伤臂反折至伤侧肩部;④两底角在颈后打结,顶角向肘前反折,用别针固定;⑤将前臂悬吊于胸前。4.注意事项(1)伤口上要加盖敷料,不要在伤口上应用弹力绷带。(2)不要将绷带缠绕过紧,经常检查肢体血运。(3)有绷带过紧的体征(手、足的甲床发紫;绷带缠绕肢体远心端皮肤发紫,有麻感或感觉消失;严重者手指、足趾不能活动),立即松开绷带,重新缠绕。(4)不要将绷带缠绕手指、足趾末端,除非有损伤。此处在循环不良时易观察甲床颜色变化。第三节骨折的固定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之一的固定术主要用于骨折的时候,因此,在学习固定方法之前要先了解骨折的症状和急救要点,才能正确地使用固定方法。(一)骨折的分类:人体骨骼因外伤发生完全或不完全的断裂时叫骨折。由于致伤外力的不同,可造成不同类型的骨折,骨折断端与外界直接相通的叫开放性骨折,未与外界相通的叫闭合性骨折。根据骨折的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完全性骨折,不完全性骨折。依骨折线的走向不同,可分为横行骨折、斜行骨折、粉碎性骨折、压缩性骨折等。还可按骨骼的名称分为股骨骨折、尺骨骨折、桡骨骨折等。不同类型的骨折其治疗处理的方法不尽相同。(二)骨折的主要症状:骨折的类型和部位不同其症状不完全相同,但骨折的局部症状主要有:1、疼痛:骨折部位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局部有明显的压痛,可用骨摩擦音。2、肿胀:由于骨折端小血管的损伤和软组织损伤水肿,故骨折部位可出现肿胀。3、畸形:由于骨折端的错位,肢体常发生弯曲、旋转、缩短等畸形,当骨折完全断离时,还可出现假关节样的异常活动。4、功能障碍:骨折断后,肢体原有的骨骼杠杆支持功能丧失,如上肢骨折时不能拿、提,下肢骨折时不能行走、站立。5、大出血:当骨折端刺破大血管时,伤员往往发生大出血,出现休克。大出血多见于骨盆骨折。(三)骨折的急救要点骨折的临时固定,是对伤处加以稳定不使活动,使伤员在运送过程中不因搬运、颠簸时断骨刺伤血管、神经,免遭额外损伤,减轻伤员痛苦,其要点是:l、止血:要注意伤口和全身状况,如伤口出血,应先止血,后包扎固定。2.加垫:为使固定妥贴稳当和防止突出部位的皮肤磨损,在骨突处要用棉花或布块等软物垫好,要使夹板等固定材料不直接接触皮肤。3.不乱动骨折的部位:为防止骨断端刺伤神经、血管,在固定时不应随意搬动;外露的断骨不能送回伤口内,以免增加污染。但是,现场急救时,搬动伤员伤肢是难免的,如为使伤员再次受伤的危险,要先将伤员搬到安全地方,在包扎固定时也不可避免要移动伤肢,这时可以一人握住伤处上方,另一人握住伤处下端匝着肢体的纵轴线作相反方向的牵引,在伤肢不扭曲的情况下让骨断端分离开,然后边牵引边同方向移动,另外的人可进行固定,固定应先捆绑断处上端,后绑下端,然后再固定断端的上下两个关节。4、固定、捆绑的松紧要适度,过松容易滑脱,失去固定作用,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固定时应外露指(趾)尖,以便观察血流情况,如发现指(趾)尖苍白或青紫时,可能是固定包扎过紧,应放松重新包扎固定。固定完成后应记录固定的时间,并迅速送医院作进一步的诊治。(四)骨折固定的材料:1、夹板:用于扶托固定伤肢,其长度宽度要与伤肢相适应,长度一般要跨伤处上下两个关节。没有夹板时可用健侧肢体、树枝、竹片、厚纸板、报纸卷等代替。2、敷料:用于垫衬的如棉花、布块、衣服等;用于包扎捆绑夹板的可用三角巾,绷带、腰带、头巾、绳子等,但不能用铁丝、电线。(五)骨折固定的方法:1、前臂骨折的固定方法:用夹板时,可把两块夹板分别置放在前臂的掌侧和背侧,可在伤员患侧掌心放一团棉花,让伤员握住掌侧夹板的一端,使腕关节稍向背屈,然后固定,再用三角中将前臂悬挂于胸前。无夹板时,可将伤侧前臂屈曲,手端略高,用三角巾悬挂于胸前,再用一条三角巾将伤臂固定于胸前(见图34)。2、上臂骨折的固定方法:有夹板时,可将伤肢屈曲贴在胸前,在伤臂外侧放一块夹板,垫好后用两条布带将骨折上下两端固定并吊于胸前,然后用三角巾(或布带)将上臂固定在胸部。无夹板时,可将上臂自然下垂用三角巾固定在胸侧,用另一条三角巾将前臂挂在胸前:亦可先将前臂吊挂在胸前,用另一三角巾将上臂固定在胸部(见图35)。3、小腿骨折的固定方法:有夹板时,将夹板置于小腿外侧,其长度应从大腿中段到脚跟,在膝、踝关节垫好后用绷带分段固定,再将两下肢并拢上下固定,并在脚部用“8”字形绷带固定,使脚掌与小腿成直角。无夹板时,可将两下肢并列对齐,在膝、踝部垫好后用绷带分段将两腿固定,再“8”字形绷带固定脚部,使脚掌与小腿成直角(见图36、37)。4、大腿骨折的固定方法:将夹板置于伤肢外侧,其长度应从腋下至脚跟,两下肢并列对齐,垫好膝、踝关节后用绷带分段固定。用“8”字形绷带固定脚部,使脚掌与小腿成直角。无夹板时亦可用健肢固定法(见图38、39)。5、锁骨骨折的固定方法:让病人坐直挺胸,包扎固定人员用一膝顶在病人背部两肩胛骨之间,两手把病人的肩逐渐往后拉,使胸尽量前挺,然后作固定,方法是在伤者两腋下垫棉垫,用两条三角巾分别在两肩关节紧绕两周在计部中央打结,打结时应将三角巾用力拉紧,使两肩稍后张,人结后将患者两肘关节屈曲,两腕在胸前交又,用另一条三角巾在平肘处绕过胸廓,在胸前才丁结固定上肢。亦可用绷带在挺胸、两肩后张下作“8”字形固定(见图40)。6、脊椎骨折的固定方法:脊椎骨折抢救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防止脊椎弯曲和扭转,不得用软担架和徒手搬运。如有脑脊液流出的开放性骨折,应先加压包扎。固定时,由4--6人用手分别扶托伤员的头、肩、背、臀、下肢,动作一致将伤员抬到硬木板上。颈椎骨折时,伤员应仰卧,尽快给伤员上颈托,无颈托时可用砂袋或衣服填塞头、颈部两侧,防止头左右摇晃,再用布条固定。胸椎骨时应平卧,腰椎骨折时应俯卧于硬木板上,用衣服等垫塞颈、腰部,用布条将伤员固定在木板上(见图41--44)。第四节骨折的搬运伤员经过现场初步急救处理后,要尽快用合适的方法和震动小的交通工具将伤员送到医院去作进一步的诊治。搬运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观察伤员的伤情变化。常用搬运方法有徒手搬运和担架搬运两徒手搬运法:适用于病情较轻且搬运距离短。(1)单人搬运法是用搀扶、背、抱等方法(见图45)。(2)双人搬运法是用双人椅式、平托式、拉车式等方法(见图46)。(3)多人搬运法是用千卧托运等方法(见图47)。担架搬运法:(见图48)用于病情较重,路途较远又不适合徒手搬运的伤员。常用搬运工具有帆布担架、绳络担架、被服担架、门板、床板以及铲式、包裹式、充气式担架。伤员上担架时,要由3--4人分别用手托伤员的头、胸、骨盆和腿,动作一致地将伤员平放到担架上,并加以固定。不同的病情选用不同的担架和搬运方法,如上肢骨折伤员多能自己行走,可用搀扶法。下肢骨折伤员可用普通担架搬运,而脊柱骨折时则要用硬担架或木板,并要填塞固定,颈椎和高位胸脊椎骨折时,除要填塞固定外,还要有专人牵引头部,避免晃动。现场心肺复苏法心肺复苏术是用于呼吸和心跳突然停止、意识丧失病人的一种现场急救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来向患者提供最低限度的脑供血。呼吸心跳骤停,医学上叫猝死,多见于冠心病、溺水、电击、雷击、严重创伤、大出血等病人,多发生在公共场所、家庭和工作单位,多来不及送医院抢救。在发病4分钟内能开始进行正确有效的心肺复苏术,能救活无数的猝死病人,因此,让更多的人掌握现场心肺复苏术,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当病人突然倒下时,首先应边摇边喊病人,判断是否失去知觉,有无呼吸心跳,无反应,应立即开始做心肺复苏术,其步骤如下:1、病人的准备:将病人平卧在平地或硬板上,当病人有外伤(如骨折等)时,要小心搬动,以免加重伤情。保持病人气道通畅,可用仰头——抬颏(或托颌或托颈)法,使病人的口腔、咽喉轴呈直线,防止舌根、会厌阻塞气道口,方法是操作者一般站或跪在病人右侧,左手置病人前额上用力后压,右手指放在病人下颌骨下沿,将颏部向上向前抬起。2、口对口吹气:口对口吹气是向病人提供空气的有效方法。方法是:抢救人员将置于病人下颏的右手向下压其颏部,撑开病人的口,左手的拇指与食指捏住病人的鼻孔,防止呼入的空气逸出。抢救人用自己的双唇包绕封住病人的口的外部,形成不透气的密封状态,然后以中等力量,用1--1.5秒的速度向病人口中吹入约800毫升空气,吹气后,抢救人员即抬头侧过一边,作一次深吸气,待下次吹气,如此按每分钟12次的频率反复进行,直到病人有自主呼吸为止(见图49--51)3、胸外心脏按压:目的是通过朐外心脏按压形成胸腔内外压差,维持血液循环的动力。方法是抢救人员在病人右侧时,其左手掌根部置于病人胸前胸骨下段,再将右手掌压在左手背上(婴儿可用食、中指尖,儿童可用一只手掌根),两手的手指翘起不接触病人的朐壁,伸直双臂,肘关节不弯曲,用双肩向下压而形成压力,将胸骨下压约3.5—4.5厘米(婴儿1.5—2.5厘米,儿童2.5—4.0厘米),按压和放松相间,时间相等,但手掌不离开病人朐骨部位,反复进行,每分钟按压80--100次(见图52、53)4、进行心肺复苏法的注意事项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可单人或双人同时进行),按压与吹气的比例为:单人抢救15:2,双人抢救15:2(1)即吹气二次(单人)或一次(双人),胸外心脏按压15次(单人)或5次(双人),吹气与按压的次数过多过少,均会影响复苏的成败。(2)胸外按压的部位不宜过低,以免损伤肝、脾、胃等内脏。按压的力量要适宜,过猛过大,会使胸骨骨折,带来气胸血胸。按压力过轻,形成的胸腔压力过小,不足于推动血液循环。(3)口对口的吹气不宜过大(不应超过1200毫升),吹入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急性胃扩张。吹气过程要注意观察病人气道是否通畅,胸腔是否被吹起。(4)复苏的成功与终止。进行心肺复苏术后,病人瞳孔由大变小,对尤反应恢复,脑组织功能开始恢复(如病人挣扎、肌张力增强,有吞咽动作等),能自主呼吸,心跳恢复,紫绀消退等,可认为心肺复苏成功。若经过约30分钟的心肺复苏抢救,不出现上述复苏的表现,预示复苏失败。若有脉搏,收缩压保持在60mmHz以上,瞳孔处于收缩状态,应继续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如病人深度意识不清,缺乏自主呼吸,瞳孔散大固定,表明脑死亡。心肺复苏持续一小时之后,心电活动不恢复,表示心脏死亡。患者出现尸斑时,可放弃心肺复苏抢救。心前区捶击术心前区捶击术是用于的小鱼际在胸骨中部或中下部1/3作快速单次捶击。用于发生心脏停搏、心室颤动或心室性心动过速的即时,以及房室传导阻滞者在安装起搏器前发生心脏停搏的即时。一般只作一次捶击,若无反应时,应立即作胸外心脏按压术。心前区捶击术不属于复苏术,一般不用于现场抢救,捶击虽可用于有潜在反应能力的心脏,可以引起心电效应,激起停搏的心脏恢复跳动。但不能代替有效的胸按压术,因为捶击不仅对时间较长的心室颤动、缺氧性心脏停搏、心电机械分离无效,而且可使室性心动过速转化为心室颤动,可使失血或窒息的病人发生心室颤动,所以要在有明确的指征时才能使用心前区捶击术。婴幼儿在任何情况下均禁止使用心前区捶击法。写这一节的目的在于希望不能掌握使用心前区捶击术指征的非专业医务人员,不要随便使用心前区捶击术。急救要分先后缓急现场急救(或称院前急救)是指医护人员未到之前,对由于疾病、意外创伤及灾害等引起的伤害,进行就地应急处理和护理,为转运病人创造有利条件,减轻病人的痛苦,防止伤势、病情进一步恶化。人们在生活中不免会遇到一些意外事故,突然发生急病或遭受外伤,能否得到正确及时的处置,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和预后,尤其对一些危重伤病员,时间就是生命,正确及时的救治,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因此,让更多的人掌握现场急救知识,遇到这些情况,就可以进行自救互救,对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有重大意义。在进行现场救护时,抢救人员要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要在迅速通知。医疗急救单位前来抢救的同时,沉着、灵活、迅速地开展现场救护工作,遇到大批伤员时,要组织群众进行自救互救。在急救中要坚持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原则,对大出血、神志不清、呼吸异常或呼吸停止、脉搏弱或心跳停止的危重伤病员,要先救命后治伤。对多处受伤的病员一般要先维持呼吸道通畅、止住大出血、处理休克和内脏损伤,然后处理骨折,最后处理伤口。分清先后缓急,及时开展抢救。常用的生命指征是:(1)神志:伤病员对问话、拍打、推动等外界刺激无反应,表示伤病员已意识不清或丧失,病情危重。(2)呼吸:正常人每分钟呼吸16--18次,垂危时呼吸变快、变浅、不规则。临死前呼吸变慢、不规则,甚至呼吸停止。(3)血液循环:正常人每分钟心跳男性为60--80次,女性为70--90次,严重创伤(如大出血),心跳快而弱,脉搏细而速,死亡则心跳停止。(4)瞳孔:正常时两眼瞳孔等大等圆,遇光则迅速缩小,危重伤病员两眼瞳孔不等大等圆,或缩小或扩大或偏斜,对光刺激无反应。呼吸停止、心跳停止、双侧瞳孔固定散大是死亡的三大特征。出现尸斑则为不可逆的死亡。判断创伤的程度,一般来说,轻伤是指人体仅有局部组织的擦伤或皮下血肿等轻微的损伤。重伤是指人体有骨折、内脏损伤、大面积或特殊部位烧(烫)伤、严重的挤压伤等单一或多项同时存在的损伤。危重伤是指伤病员有大出血(包括内出血)或重度脑外伤等引起昏迷、休克、呼吸心跳骤停等。现场抢救要准确判断外伤的轻重,坚持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徒手心肺复苏术是一种抢救技术,它不是医护人员的专利,它是广大群众应该熟悉和掌握的一种急救术。徒手心肺复苏术图解如下:1、正常人神志清晰、语言流利、行为活动自如。如果有人“不明白了”,呼吸、心跳存在,按压或针刺“人中”穴无反应,有可能是昏迷了,昏迷时间越长,病情相对越重;2、正常成人的体温是36-37℃;3、正常成人脉搏60-100次/分,均匀有力;4、正常成人呼吸16-20次/分,一呼一吸时间均等;5、正常成人血压界于140/90mmHg(18.6/12kpa)-90/60mmHg(12/8kpa)之间。6、正常成人瞳孔直径2-4mm,等大正圆;7、正常成人体内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徒手心肺复苏术(CPR)徒手心肺复苏术是一种抢救技术,它不是医护人员的专利,它是广大群众应该熟悉和掌握的一种急救术。徒手心肺复苏术不需要任何医疗器械。徒手心肺复苏术主要应用于猝死的病人。首先判定病人是不是猝死,包括突然神志丧失,颈动脉搏动消失,自主呼吸停止,双侧瞳孔散大等等。体位:病人仰卧于地上或木板上,头上不垫枕头及其他物品,这是心肺复苏术的正确体位,如果病人俯卧,应将其翻转为仰卧位,手法要轻柔,特别要注意头颈部,一定不能用力过大。如果病人躺在松软的床上,背部要垫上木板。

判断神志:呼叫无反应,手掐人中、合谷穴无反应、双侧瞳孔散大,可以断定患者神志丧失。

轻拍伤病者肩部(或面部),并在其耳边大声呼唤:“喂!你怎么啦?”以试其反应。

高声呼救伤病者对轻拍、呼唤无反应,表明其已丧失意识,立即在原地高声呼救:“快来人呀!救命啊!”

若有他人,先拨打急救电话,后参与共同现场抢救。开通气道:仰头举颌(颏)法,先清理口腔异物(呕吐物、血块等)去掉假牙,一手食指、中指置于下颏处,抬起下颏,使头后仰,一手托颈后,头后仰的程度以下颌和耳垂的联线与地面垂直为宜,后仰不要过度。

判断呼吸:一看、二听、三感觉。看:胸部或腹部有无起伏。听:口、鼻有无呼吸声音。感觉:口鼻有无气流溢出。现场要尽量组织好对伤病员的脱险救援工作,救护人员要有分工,也要有合作。口对口人工呼吸:放在前额的手拇指和食指掐紧鼻孔,将口包住病人的口,先深呼吸一口,然后吹2次气,吹气时不要用力过猛。吹气后,病人胸部有起伏说明人工呼吸有效。如颈动脉搏动消失,既可以认定心跳停止(颈动脉位置在喉结旁2-3厘米处)。心外按压:按压部位:前胸正中,胸骨下1/2处。按压频率:每分钟60-100次。按压深度:3-5厘米。按压手法:一手掌放于胸骨下1/2处,手掌与胸骨平行,另一手重叠在手背上,两手指交叉抬起,脱离胸壁,双肩绷直,双肩垂直在胸骨上方正中,以肩、臂力量向下按压。注意事项:1、心外按压要不间断进行。2、垂直用力向下,不要左右摆动。3、向下按压和放松时间均等。4、放松时手掌也不要离开胸壁。如呼吸、心跳停止,人工呼吸、心外按压时要同时进行。吹气时,停止按压。心外按压时不要吹气,两者可轮换进行。一人做:按15:2的比例进行,即先吹两口气,然后胸外心脏按压15次。周而复始,直至有人接替为止。二人做:按5:1的比例进行,即一人吹一口气,一人心外按压5次。吹气的时候,停止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