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7课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7课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第7课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4页
《第7课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课文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音、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怵惕(shù)内交(nà)孺子(rú)B.几希(jī)强恕而行(qiánɡ)恻隐之心(cè)C.羞恶之心(wù)庶物(shù)不如荑稗(tí)D.要誉(yāo)非由外烁我(shuò)乍见(zhà)答案C解析A项,“怵”应读chù;B项,“强”应读qiǎnɡ;D项,“烁”应为“铄”。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饿其体肤”中“饿”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强恕而行 B.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C.察于人伦 D.反身而诚答案B解析例句是使动用法。A项,名词作状语;B项,使动用法;C项,并未活用;D项,意动用法。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的意义及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人之有是四端也A.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B.知皆扩而充之矣C.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答案A解析例、A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代词;C项,助词,的;D项,代词。4.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eq\b\lc\{(\a\vs4\al\co1(由是观之,无是非之心)) B.eq\b\lc\{(\a\vs4\al\co1(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C.eq\b\lc\{(\a\vs4\al\co1(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D.eq\b\lc\{(\a\vs4\al\co1(自贼者也,贼其君者也))答案D解析A项,代词,这/正确;B项,不是/错误;C项,介词,到/介词,从;D项,害。5.名句填空。(1)________,人皆有之;________,人皆有之;________,人皆有之;________,人皆有之。(2)________,乐莫大焉。________,求仁莫近焉。答案略6.翻译下列句子。(1)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见文本翻译。二、阅读与鉴赏(一)阅读下文,回答7~12题。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曰:“然。”“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如何则可?”曰:“奚①有于是?亦为之而已矣。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②,则为无力人矣;今曰举百钧,则为有力人矣。然则举乌获③之任,是亦为乌获而已矣。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弗为耳。徐行后长者谓之悌,疾行先长者谓之不悌。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曰:“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子归而求之,有余师。”(选自《孟子·告子下》)【注】①奚:相当于“何”。②一匹雏:一只小鸡。③乌获:古代的大力士。7.“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一句中,“诸”字的正确意思是()A.代词,意为“第一个(人)” B.兼词,相当于“之于”C.兼词,相当于“之乎” D.代词,意为“每一件(事)”答案C8.“食粟而已,如何则可?”一句的正确意思是()A.吃粮食罢了,怎么去对付呢?B.只有粮食罢了,让我怎么办呢?C.吃的粮食就只有这些,怎样才会更多一些呢?D.我只会吃饭罢了,怎样才能成为有道之人呢?答案D9.翻译下列句子。(1)奚有于是?亦为之而已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这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努力去做就行了。(2)人们难道因为不能胜任就忧虑吗?10.下列对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子服桀之服 服:动词,穿着B.人病不求耳 病:只怕C.子归而求之,有余师 余师:我的老师D.疾行先长者谓之不悌 先:在……之前。先长者,即抢在长者的前面答案C1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人皆可以为尧舜②亦为之而已矣③力不能胜一匹雏,则为无力人矣④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也不同C.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D.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答案C解析①成为,②做,③是,④做。12.这段话阐述了孟子怎样的思想主张?请简要说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阐述了孟子的人人都能够成为尧舜的思想主张。孟子认为,只要按照尧舜的言行去做,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尧舜那样的人。【参考译文】曹交问道:“人人都可以做尧舜那样的贤人,有这说法吗?”孟子说:“有。”曹交说:“我听说文王身高一丈,汤身高九尺,如今我身高九尺四寸多,却只会吃饭罢了,要怎样做才行呢?”孟子说:“这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去做就行了。要是有人,自以为他连一只小鸡都提不起来,那他便是一个没有力气的人。如果有人说自己能够举起三千斤,那他就是一个很有力气的人。同样的道理,举得起乌获所举的重量的,也就是乌获了。人难道以不能胜任为忧患吗?只是不去做罢了。比如说,慢一点走,让在长者之后叫做悌;快一点走,抢在长者之前叫做不悌。那慢一点走难道是人做不到的吗?不那样做而已。尧舜之道,不过就是孝和悌罢了。你穿尧的衣服,说尧的话,做尧的事,你便是尧了。你穿桀的衣服,说桀的话,做桀的事,你便是桀了。”曹交说:“我准备去拜见邹君,向他借个住处,情愿留在您的门下做学生。”孟子说:“道就像大路一样,难道难于了解吗?只怕人不去寻求罢了。你回去自己寻求吧,老师多得很呢。”(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答题。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论语·季氏》)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石章上》【注】①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鲤,字伯鱼。13.翻译下面的句子。(1)尝独立,鲤趋而过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诗也,非是之谓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走过庭院。(2)这首诗,不是说的这个意思。14.对于学《诗》,孔子和孟子的观点有什么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孔子认为行事说话要以《诗经》中的内容为依据,要以《诗经》中的内容来规范自己,约束自己。孟子认为读《诗经》不能望文生义,机械理解,需要自己去领悟。【参考译文】陈亢问伯鱼:“你在夫子那里得到过与众不同的教导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走过庭院。他说:‘学《诗经》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习《诗经》,就不会说话。’我回去就学《诗经》。”咸丘蒙说:“舜没有把尧当做臣,我已领教了您的解释了。《诗经》上说:‘普天之下,没有哪里不是天子的土地;四海之内,没有哪个不是天子的臣民。’舜已经做了天子了,瞽瞍却不是他的臣民,请问这又是怎么回事?”孟子说:“这首诗,不是说的这个意思,(是说作这首诗的人)公事劳碌以至于不能奉养父母。(意思是)说:‘这些没有一件不是公事,却只有我最劳碌。’所以解说诗的人,不能因为字面的解释而损害词句的意思,不能因为词句的解释而损害全诗的意思。要用自己的体会去揣度作者的原意,这样才能把握住《诗经》的意思。三、文化经典专栏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15~16题。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论语·宪问》)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孟子·公孙丑上》)15.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君子尚德(或:尚力者不能得天下)。16.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孔子对南宫适理解了尚德者得天下的道理感到欣慰而由衷赞赏。孟子举例说明以德服人的重要性。【参考译文】南宫适问孔子:“后羿善于射箭,奡力大翻舟,都不得善终。禹、稷都亲自种庄稼,却取得了天下。”孔子不回答。南宫适似乎有些不满地出来了。孔子说:“此人是君子啊!此人崇尚道德啊!”(《论语·宪问》)孟子说:“依靠武力假借仁义的,可以称霸,称霸一定得有强大的国力;依靠道德施行仁义的,可以称王,称王不必有强大的国家。商汤凭七十里(创王业),文王凭百里见方(称王)。靠武力使人服从,不是真心服从,只是力量不足(反抗);靠道德使人服从,是心里高兴而真心服从,就像七十个弟子服从孔子那样。《诗经》上说:‘从西从东,从南从北,无不心悦诚服。’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孟子·公孙丑上》)四、表达与交流17.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A.还书用语:大作拜读完毕,兹原物璧还。B.请柬用语:6月16日是小女满月之喜,本人略备菲酌,敬请各位光临……C.情景对话:“令郎贵庚?”“犬子今年14岁。”D.回函用语:如不出意外,本人届时定当拨冗出席。答案D解析拨冗:(指对方)于繁忙中抽出时间。冗,繁忙。释义:具有文言色彩的客套话,意思是说,请对方推开繁忙的工作,抽出时间来(做某件事情)。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非常发达的国家,__①__,所以古代劳动人民从长期的农业劳动实践中,累积了有关农时与季节变化关系的丰富经验。为了记忆方便,__②__:“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由于综合了气象学以及农作物生长特点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