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一、选择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2年9月1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进行第一次出舱活动。15时48分,航天员关闭问天舱段间舱门,随后航天员陈冬、刘洋先后进入舱外航天服,进行出舱前各项准备工作。18时26分,航天员陈冬成功开启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出舱舱门。19时09分,航天员陈冬、航天员刘洋成功出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航天员成功出舱时,国际标准时间为()A.9月1日23时09分 B.9月2日01时09分 C.9月1日11时09分 D.9月2日03时09分2.我国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进行第一次出舱活动当日,下列说法可信的是()A.淮安市昼短夜长 B.南京市日出东北C.开普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短 D.悉尼市日落西南3.航天员陈冬开启气闸舱出舱舱门时,全球与北京同一日期的范围为()A.大于1/2 B.小于1/2 C.等于1/3 D.小于1/3〖答案〗1.C2.B3.A〖解析〗【1题详析】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国际标准时间为零时区,东八区比零时区早8个小时,东八区9月1日19时09分,航天员成功出舱时,此时国际标准时间应为9月1日11时09分。C正确,ABD错误。故选C。【2题详析】9月1日,太阳仍直射北半球,此时淮安市昼长夜短,A错误;南京市日出东北,B正确。开普敦位于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短应为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C错误。悉尼日落应为西北,D错误。故选B。【3题详析】开启气闸舱出舱舱门时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18时26分,根据计算可知,此时西十区为0时26分经线,西十区向东至东十二区为新的一天,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占时区数22.5个,因此全球与北京同一日期的范围要大于1/2。A正确,BCD错误,故选A。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4.图中与煤炭形成相关的地质作用过程是()A.①② B.④⑤⑧ C.②④ D.③⑥⑦⑨5.图示各地质作用中,表示大理岩形成的是()A.② B.③ C.⑦ D.⑨6.下列形成的岩石中,无层理构造的是()A.砂岩 B.页岩 C.石灰岩 D.大理岩〖答案〗4.A5.B6.D〖解析〗【4题详析】煤炭资源存在于沉积岩中,读图,根据地质循环的环节分析,①是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形成了沉积物,②是固结成岩过程,形成的沉积岩,①②为沉积岩的形成过程,A正确。④⑤为内力作用,⑥为重熔再生,③⑦⑨为变质作用,均不会形成沉积岩。故选A。【5题详析】大理岩是石灰岩(沉积岩)受高温、高压作用下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对应的数字是③,B正确。②是固结成岩过程,⑦⑨为变质作用,但是岩浆岩转变为变质岩,ACD错误,故选B。【6题详析】砂岩、页岩和石灰岩都属于沉积岩,因此这三种岩石都具备层理结构,而大理岩属于变质岩,不具备层理结构,故选D。M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湖水依靠地下水补给,而其附近湖泊以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M湖湖陆风显著,湖风和陆风的强度存在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与附近湖泊相比,M湖()A.盐度低 B.水位高 C.夏季水温低 D.冬季水温高8.M湖湖风和陆风强度的差异表现为()①夏季陆风强于湖风 ②夏季湖风强于陆风③冬季陆风强于湖风 ④冬季湖风强于陆风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风沙在湖底沉积使M湖水量减少,原因是风沙沉积造成湖泊()A.水位下降 B.面积萎缩 C.陆地内循环减弱 D.地下水补给减少〖答案〗7.D8.C9.D〖解析〗【7题详析】附近湖泊以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融水补给量大,水位高,盐度低,AB错误。M湖依靠地下水补给,补给量小,水体体积变化不大,夏季受太阳辐射升温快,温度高;M湖盐度比附近湖泊盐度高,冬季降温慢,温度高,C错误,D正确。故〖答案〗选D。【8题详析】夏季,太阳辐射强,陆地升温快,温度高,湖泊升温慢,温度低,在陆地形成低压,湖泊形成高压,风从湖泊吹向陆地,①错误,②正确;冬季湖泊温度高,陆地温度低,风从陆地吹向湖泊,③正确,④错误,所以C正确。故〖答案〗选C。【9题详析】泥沙在湖底沉积后,造成湖床升高,地下水位上升,A错误。泥沙沉积湖底抬高,湖面升高,造成湖泊表面面积扩大,B错。泥沙沉积湖面面积扩大后,陆地内循环增强,C错。泥沙在湖底沉积,使湖床抬升,地下水补给难度增强,D正确。故〖答案〗选D。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天气系统图(单位:hPa),完成下面小题。10.①②③④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1.④地风向为()A.东北风 B.偏东风 C.西北风 D.偏南风〖答案〗10.D11.C〖解析〗【10题详析】风力大小主要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在等压线图中,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取决于等压线的疏密。读图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四处中,④处等压线最为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因此风力最大,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11题详析】材料信息表明,图中等压线位于北半球近地面,近地面大气一般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读图可知,④处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大致由西指向东,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向右偏转一个锐角,形成西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产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副高)对我国水汽、热量、能量的输送与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它的强弱、进退和移动同台风生成以及我国东部地区旱涝等关系极为密切。下图为一般年份副高的高压脊活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2020年7月我国长江中下地区出现了史上少有的7月“空台”(无台风登陆)现象,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西北太平洋洋面受副高控制,无台风生成B.副高一直控制我国东南沿海,无台风登陆C.副高一直控制我国东南沿海,高温天气多D.西北太平洋洋面受副高控制,台风势力弱13.气象观测发现我国台风和梅雨存在此消彼长的现象,即“梅雨强则台风弱,台风来则梅雨消”。形成2020年7月我国梅雨强、台风弱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冷空气东移缓慢,副高位置较正常年份偏北B.北方冷空气频频南下,副高位置较正常年份偏南C.南方暖空气北移迅速,副高位置较正常年份偏西D.南方暖空气北移缓慢,副高位置较正常年份偏东〖答案〗12.D13.B〖解析〗【12题详析】7月“空台”(无台风登陆)现象是因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副高持续偏强,使得台风生成源地——热带西太平洋地区对流活动受到极大抑制,使其缺少最关键的环境条件,挤压了台风生存空间,D正确。西北太平洋面积广大,有台风生成,只不过登陆地不在长江中下游,A错误;副高并不会一直控制我国东南沿海地区,BC错误。故选D。【13题详析】2020年7月我国梅雨强、台风弱,是因为北方冷空气势力依然比正常年份强劲,挤占了副高正常年份的位置,导致副高位置偏南,雨带较长时间停留于长江中下游地区,B正确。我国锋面雨带与北方冷空气南下和南方暖空气北上有关,冷空气东移与我国降水关系不大,A错误;南方暖空气移动缓慢才导致梅雨偏强,C错误;副高较正常年份偏南,南方暖空气北移才会缓慢,D错误。故选B。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王同学在金沙江谷地考察时发现,在金沙江河谷地区的阶地上有黄土状物质。王同学经过系列的实地考察和查阅文献,绘制出该地区的区域要素特征图(下图),据图文完成下面小题。14.影响该河谷植被垂直变化的主导因素为()A.地形 B.河流 C.光照 D.水分15.推测黄土状物质形成于()A.焚风带来物质的沉积 B.谷风带来物质的沉积C.本地基岩风化 D.河流的泛滥沉积〖答案〗14.D15.B〖解析〗【14题详析】读图可知,金沙江河谷地区植被的分布表现为森林植被在海拔较高的地方,草甸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两者地形差异不大,A错误;受河流影响小,B错误;阴坡、阳坡植被分布状况相似,说明受光照影响不大,C错误;山谷中左侧受下沉焚风影响,海拔越低,越干热,水分条件越差;右侧受上升气流影响,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冷却凝结,形成降水,水分条件好。因此可知,两坡都是海拔较高处为森林,海拔较低处是草甸,是水分差异造成了河谷植被的垂直变化,D正确。故选D。【15题详析】结合图文材料,阶地上的黄土状物质来源于河流中的泥沙物质,当河流水位下降时,泥沙物质在河流两岸沉积,受谷风影响,将泥沙物质吹到阶地上,B正确;焚风从山上向下吹,带来的应该是颗粒比较大的物质,A错误;本地基岩风化物形不成黄土状物质,C错误;河流泛滥的物质沉积在河谷里,不会到阶地上,D错误。故选B。四川省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地貌东西差异较大,西部多为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山地,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3000米以下。森林植被碳储量指森林系统中碳元素的存留量,与森林植被的现存量关系密切。下图示意四川省森林植被分布面积和碳储量比例随海拔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四川省森林植被碳储量随海拔的升高()A.逐渐增多 B.逐渐减少 C.先增后减 D.先减后增17.图示四川省碳储量比例最高的森林植被主要是()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针叶林 D.高山草甸18.四川省海拔2000米以下森林植被碳储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条件差 B.水分条件差 C.地形坡度大 D.人类活动多〖答案〗16.C17.C18.D〖解析〗【16题详析】根据示意图可知,横轴代表海拔,纵轴代表百分比,从左至右,随着海拔的升高,占总量百分比先上升后下降,所以四川省森林植被碳储量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后减,C正确,排除ABD。故选C。【17题详析】由图所知,四川省碳储量比例最高的森林植被分布在海拔3000~4000m的高度。四川地区自然带的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随着海拔的升高,自然带应该逐渐变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高山草甸带等。结合图片信息,在海拔4000~5000m的高度,植被的碳储量比例骤然下降,森林的固碳能力要远高于草地,可以推测出该海拔范围的植被类型应为高山草甸,3000~4000m海拔范围内的植被分布应该是针叶林。综上所述,四川省碳储量比例最高的森林植被主要是针叶林,C正确。选C。【18题详析】森林植被碳储量指森林系统中碳元素的存留量,与森林植被的现存量关系密切。2000m以下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强烈,导致植被覆盖度小于2000m以上地区,D符合题意。2000m以下地区热量条件较好,水分条件较好,地形坡度较小,排除ABC,选D。每年夏季是澳大利亚的“丛林野火季”。研究表明,澳大利亚林火多发年份与沿岸洋流异常有密切关系。下图示意2019年9月~2020年2月的林火灾区分布。11月起,林火形成的烟尘飘向新西兰,使新西兰各地笼罩在烟霾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推测与澳大利亚林火发生密切相关的洋流异常主要是()A.洋流①异常减弱 B.洋流②异常减弱 C.洋流①异常增强 D.洋流②异常增强20.与往年相比,2019年11~12月新西兰()A.风力增强 B.降水增多 C.气温升高 D.光照增强〖答案〗19.B20.C〖解析〗【19题详析】根据图示可知,澳大利亚林火主要分布在东部、北部和南部,说明与东澳大利亚暖流异常相关,东澳大利亚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湿度大,不易发生火灾,但是东澳大利亚暖流异常减弱,降水减少,气候干热,易发生火灾,图中②为东澳大利亚暖流,故选B。【20题详析】根据材料“烟尘飘向新西兰,使新西兰各地笼罩在烟霾中”,说明风力较弱,如果风力增强,烟雾易吹散,A错误;火灾形成的烟尘以及热空气飘向新西兰,会使其气温升高,水汽难以凝结,降水可能减少,B错误,C正确;由于烟尘笼罩,减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光照减弱,D错误。故选C。2021年5月7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口举办,展会上亮相的吉祥物的原型来自海南特有物种海南长臂猿。该物种在海南曾广泛分布,后濒于灭绝,1980年建立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后,其数量已有较大增长。海南长臂猿旱季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雨季常到低海拔地区的树冠层活动。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在野外追踪海南长臂痕的活动轨迹,以下方案最合理的是()A.1月,海拔1000米以下 B.4月,海拔1000米以上C.7月,海拔1000米以下 D.10月,海拔1000米以上22.当前,影响海南长臂猿生存和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表现在()A.天敌多,食物少 B.栖息地破碎,彼此分割C.全球变暖,病虫害增多 D.热带季雨林面积不断减少23.基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有效保护海南长臂猿的措施是()A.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扩大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空间B.加强巡山和人工驯化,保护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环境C.加快道路建设,完善保护区的基础设施D.发展基因技术,优化海南长臂猿种群结构〖答案〗21.C22.B23.A〖解析〗【21题详析】据材料“海南长臂猿旱季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雨季常到低海拔地区的树冠层活动”可知,海南为热带季风气候,10月~次年3月为旱季,4~9月为雨季;1月为旱季,海南长臂猿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上,A错误;7月为雨季,海南长臂猿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区域,C正确;4月和10月为旱季和雨季交换的季节,其活动轨迹不易追踪,BD错误。故选C。【22题详析】据材料“1980年建立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后,其数量已有较大增长”可知,建立了霸王岭自然保护区,长臂猿食物增多,A错误;自然保护区中有山脊、道路等将其栖息地分割,使得猿群分布比较分散,成为影响其生存和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B正确;无法明确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当地的病虫害是否增多,C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热带季雨林面积增大,D错误。故选B。【23题详析】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扩大海南长臂猿的栖息地,进而扩大其生存空间,有效保护海南长臂猿,A正确;加强巡山会打扰其生存环境,人工驯化不利于野生习性的保护,B错误;加快道路建设,使栖息地更加破碎,不利于保护海南长臂猿,C错误;基因技术应主要针对濒临灭绝的生物种类,近些年海南长臂猿数量有所增加,不需要采用基因技术,D错误。故选A。二、综合题(共3题,共54分)2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①处地貌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在图乙中,与图甲中①处地貌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2)简述图甲中①处地貌的形成过程。(3)图乙中,在河流C处,河流侵蚀作用以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侵蚀为主,河谷横剖面往往呈_______________形。(4)图乙中A处的地貌类型是_______________,简述其成因_____。〖答案〗(1)河流出山口处B(2)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在山区流动时,由于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泥沙和石块。当水流流出山口时,水道变宽流速变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的堆积地貌。(3)向下向源头(溯源)V(4)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处附近,地形平坦,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解析〗【小问1详析】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图甲①处地貌为冲积扇,主要形成于河流的出山口处,在乙图中应位于B处,B上游地区落差较大,B下游地区落差较小,可判断B处为河流出山口,易形成冲积扇。【小问2详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甲①处地貌为冲(洪)积扇,属于河流堆积地貌,其形成过程主要是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在山区流动时,由于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河流的侵蚀和搬运能力强,导致河流携带了大量泥沙和石块,当水流流出山口时,水道变宽,地势变得低平,流速变慢,导致河流的搬运能力减弱,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的堆积地貌,称为冲(洪)积扇。【小问3详析】读图可知,乙图中C处位于河流的上游源头处,该地区落差较大,且靠近河流源头,河流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作用为主,由于下蚀作用强,河流强烈下切,导致河谷横剖面往往呈“V”形,故也称为“V”形谷。【小问4详析】读图可知,图乙中A处地貌位于河流入海口处,为三角洲,属于河流堆积地貌。结合所学可知,其形成过程为:在河流入海口处附近,地形平坦,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导致河水流速减慢,从中上游携带来的泥沙在河口处大量沉积,形成三角洲。25.阅读下列关于非洲及其周围7月气压及盛行风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注:热带辐合带是指两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地带的总称。(1)分析图1中,南半球等压线比北半球等压线平直的原因。(2)比较图1中甲、乙两地的气压差异,并分析其成因。(3)比较图2中M、N两处盛行风的风向及性质差异,说明N处盛行风的成因。〖答案〗(1)由于南半球大陆面积较小、而海域面积较大,海陆热力差异相对较小,所以等压线较平直。(2)气压差异:甲地受低气压控制,而乙地受高气压控制。这是由于此时甲地正值夏季,大陆上比同纬度海洋升温快,气温高,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乙地则相反(3)M处的盛行风风向为东北风,该处的盛行风较为干燥;而N处的盛行风风向为西南风,该处的盛行风较为湿润。成因: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风带的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解析〗【小问1详析】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北半球因为陆地面积大,海陆对比差异显著,气压带、风带呈带状分布情况遭到明显破坏;南半球大陆面积小,海域面积较大,海陆热力差异相对较小,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等压线比较平直。【小问2详析】读图可知甲地受低压中心影响,乙地受高气压影响,由此得到前半问的〖答案〗。甲地在回归线附近,本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但因此时甲地正值夏季,夏季大陆上比同纬度海洋升温快,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乙地地处南回归线附近,此时正值冬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压较高,注意——★参考答案★——简单地说乙地则相反值得商榷。【小问3详析】M、N两地的风向可以通过读图得到。M地的东北风,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运动过程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所以比较干燥;N处的西南风来自纬度较低的热带海洋,水汽较多,在向高纬度运动过程温度降低,水汽容易凝结,因此N处的盛行风比较湿润。7月份北半球处于夏季,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成西南风。该风的形成原因与东南亚、南亚夏季西南季风的形成原因相同。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厄尔尼诺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增暖、信风的减弱相联系,而拉尼娜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变冷、信风的增强相关联。下图为正常年和厄尔尼诺年时的赤道太平洋上空大气环流形式图。(1)属于厄尔尼诺年份的是哪幅图?并说明判断依据。(2)在“厄尔尼诺”盛期,秘鲁渔业生产损失巨大,试分析原因。(3)在“拉尼娜”盛期,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发生台风的次数有何变化?联系影响我国台风的主要发源地简要分析。〖答案〗(1)甲;甲图中太平洋东岸的暖水层比乙图厚,说明有增温现象,符合厄尔尼诺年特点。(乙图中太平洋东岸海水有明显涌升现象,而甲图中没有,说明甲图中信风减弱。或:甲图中太平洋东岸降水比乙图多,说明上升气流增强,海水有增暖现象。或:甲图中赤道附近表层海水向东流,说明信风减弱了。)(2)(受暖流影响)海水温度升高,冷水性鱼类大量死亡;东南信风减弱,抑制了秘鲁沿岸的上升流,鱼类饵料锐减。(3)增多。影响我国的台风发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在“拉尼娜”盛期,赤道太平洋西侧海水比往常更加温暖,上升气流更加旺盛,故更容易形成台风。〖解析〗【小问1详析】可以由两图中的降水分布来判断。正常年份,赤道带大洋西部沿海海域为暖流,增温增湿,降水较多,大洋东部沿海海域为寒流,降温减湿,降水较少,读图可知乙图符合正常年份,甲图符合厄尔尼诺发生时的年份。也可以由两图中海水的温度变化来判断。正常年份,赤道带太平洋东部海域受秘鲁寒流影响,水温要比太平洋西部海域水温低,暖水层薄。甲图中太平洋东岸的暖水层明显比乙图厚,说明有明显增温现象,说明秘鲁寒流减弱,应为厄尔尼诺年。也可以从太平洋东部海域的上升流判断。正常年份,赤道带太平洋东部海域在信风的影响下,盛行离岸风,表层海水吹走,深层的冷海水上泛,形成涌升流。乙图中太平洋东岸海水有明显涌升现象,属于正常年份,而甲图中没有涌升流,说明甲图中信风减弱,应为厄尔尼诺年份。还可以从赤道附近表层海水的流向判断。正常年份,受信风影响,赤道地区表层海水自东向西流,而甲图中赤道附近表层海水自西向东流,说明信风减弱,可判断为厄尔尼诺年。【小问2详析】正常年份,赤道带太平洋东部海域在信风的影响下,盛行离岸风,表层海水吹走,深层的冷海水上泛补偿,将深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浮游生物繁盛,饵料丰富,渔业资源丰富。“厄尔尼诺”盛期,东南信风减弱,秘鲁沿岸的上升补偿流受到抑制,营养盐类减少,饵料减少,导致鱼类减少;同时水温升高,冷水性鱼类不适合水温变化而大量死亡,造成秘鲁渔业生产损失巨大。【小问3详析】影响我国的台风发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在“拉尼娜”盛期,赤道太平洋西侧海水比往常更加温暖,形成低压中心的次数更多,上升气流更加旺盛,更容易形成台风,所以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发生台风的次数将增多。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一、选择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2年9月1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进行第一次出舱活动。15时48分,航天员关闭问天舱段间舱门,随后航天员陈冬、刘洋先后进入舱外航天服,进行出舱前各项准备工作。18时26分,航天员陈冬成功开启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出舱舱门。19时09分,航天员陈冬、航天员刘洋成功出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航天员成功出舱时,国际标准时间为()A.9月1日23时09分 B.9月2日01时09分 C.9月1日11时09分 D.9月2日03时09分2.我国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进行第一次出舱活动当日,下列说法可信的是()A.淮安市昼短夜长 B.南京市日出东北C.开普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短 D.悉尼市日落西南3.航天员陈冬开启气闸舱出舱舱门时,全球与北京同一日期的范围为()A.大于1/2 B.小于1/2 C.等于1/3 D.小于1/3〖答案〗1.C2.B3.A〖解析〗【1题详析】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国际标准时间为零时区,东八区比零时区早8个小时,东八区9月1日19时09分,航天员成功出舱时,此时国际标准时间应为9月1日11时09分。C正确,ABD错误。故选C。【2题详析】9月1日,太阳仍直射北半球,此时淮安市昼长夜短,A错误;南京市日出东北,B正确。开普敦位于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短应为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C错误。悉尼日落应为西北,D错误。故选B。【3题详析】开启气闸舱出舱舱门时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18时26分,根据计算可知,此时西十区为0时26分经线,西十区向东至东十二区为新的一天,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占时区数22.5个,因此全球与北京同一日期的范围要大于1/2。A正确,BCD错误,故选A。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4.图中与煤炭形成相关的地质作用过程是()A.①② B.④⑤⑧ C.②④ D.③⑥⑦⑨5.图示各地质作用中,表示大理岩形成的是()A.② B.③ C.⑦ D.⑨6.下列形成的岩石中,无层理构造的是()A.砂岩 B.页岩 C.石灰岩 D.大理岩〖答案〗4.A5.B6.D〖解析〗【4题详析】煤炭资源存在于沉积岩中,读图,根据地质循环的环节分析,①是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形成了沉积物,②是固结成岩过程,形成的沉积岩,①②为沉积岩的形成过程,A正确。④⑤为内力作用,⑥为重熔再生,③⑦⑨为变质作用,均不会形成沉积岩。故选A。【5题详析】大理岩是石灰岩(沉积岩)受高温、高压作用下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对应的数字是③,B正确。②是固结成岩过程,⑦⑨为变质作用,但是岩浆岩转变为变质岩,ACD错误,故选B。【6题详析】砂岩、页岩和石灰岩都属于沉积岩,因此这三种岩石都具备层理结构,而大理岩属于变质岩,不具备层理结构,故选D。M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湖水依靠地下水补给,而其附近湖泊以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M湖湖陆风显著,湖风和陆风的强度存在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与附近湖泊相比,M湖()A.盐度低 B.水位高 C.夏季水温低 D.冬季水温高8.M湖湖风和陆风强度的差异表现为()①夏季陆风强于湖风 ②夏季湖风强于陆风③冬季陆风强于湖风 ④冬季湖风强于陆风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风沙在湖底沉积使M湖水量减少,原因是风沙沉积造成湖泊()A.水位下降 B.面积萎缩 C.陆地内循环减弱 D.地下水补给减少〖答案〗7.D8.C9.D〖解析〗【7题详析】附近湖泊以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融水补给量大,水位高,盐度低,AB错误。M湖依靠地下水补给,补给量小,水体体积变化不大,夏季受太阳辐射升温快,温度高;M湖盐度比附近湖泊盐度高,冬季降温慢,温度高,C错误,D正确。故〖答案〗选D。【8题详析】夏季,太阳辐射强,陆地升温快,温度高,湖泊升温慢,温度低,在陆地形成低压,湖泊形成高压,风从湖泊吹向陆地,①错误,②正确;冬季湖泊温度高,陆地温度低,风从陆地吹向湖泊,③正确,④错误,所以C正确。故〖答案〗选C。【9题详析】泥沙在湖底沉积后,造成湖床升高,地下水位上升,A错误。泥沙沉积湖底抬高,湖面升高,造成湖泊表面面积扩大,B错。泥沙沉积湖面面积扩大后,陆地内循环增强,C错。泥沙在湖底沉积,使湖床抬升,地下水补给难度增强,D正确。故〖答案〗选D。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天气系统图(单位:hPa),完成下面小题。10.①②③④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1.④地风向为()A.东北风 B.偏东风 C.西北风 D.偏南风〖答案〗10.D11.C〖解析〗【10题详析】风力大小主要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在等压线图中,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取决于等压线的疏密。读图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四处中,④处等压线最为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因此风力最大,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11题详析】材料信息表明,图中等压线位于北半球近地面,近地面大气一般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读图可知,④处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大致由西指向东,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向右偏转一个锐角,形成西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产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副高)对我国水汽、热量、能量的输送与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它的强弱、进退和移动同台风生成以及我国东部地区旱涝等关系极为密切。下图为一般年份副高的高压脊活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2020年7月我国长江中下地区出现了史上少有的7月“空台”(无台风登陆)现象,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西北太平洋洋面受副高控制,无台风生成B.副高一直控制我国东南沿海,无台风登陆C.副高一直控制我国东南沿海,高温天气多D.西北太平洋洋面受副高控制,台风势力弱13.气象观测发现我国台风和梅雨存在此消彼长的现象,即“梅雨强则台风弱,台风来则梅雨消”。形成2020年7月我国梅雨强、台风弱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冷空气东移缓慢,副高位置较正常年份偏北B.北方冷空气频频南下,副高位置较正常年份偏南C.南方暖空气北移迅速,副高位置较正常年份偏西D.南方暖空气北移缓慢,副高位置较正常年份偏东〖答案〗12.D13.B〖解析〗【12题详析】7月“空台”(无台风登陆)现象是因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副高持续偏强,使得台风生成源地——热带西太平洋地区对流活动受到极大抑制,使其缺少最关键的环境条件,挤压了台风生存空间,D正确。西北太平洋面积广大,有台风生成,只不过登陆地不在长江中下游,A错误;副高并不会一直控制我国东南沿海地区,BC错误。故选D。【13题详析】2020年7月我国梅雨强、台风弱,是因为北方冷空气势力依然比正常年份强劲,挤占了副高正常年份的位置,导致副高位置偏南,雨带较长时间停留于长江中下游地区,B正确。我国锋面雨带与北方冷空气南下和南方暖空气北上有关,冷空气东移与我国降水关系不大,A错误;南方暖空气移动缓慢才导致梅雨偏强,C错误;副高较正常年份偏南,南方暖空气北移才会缓慢,D错误。故选B。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王同学在金沙江谷地考察时发现,在金沙江河谷地区的阶地上有黄土状物质。王同学经过系列的实地考察和查阅文献,绘制出该地区的区域要素特征图(下图),据图文完成下面小题。14.影响该河谷植被垂直变化的主导因素为()A.地形 B.河流 C.光照 D.水分15.推测黄土状物质形成于()A.焚风带来物质的沉积 B.谷风带来物质的沉积C.本地基岩风化 D.河流的泛滥沉积〖答案〗14.D15.B〖解析〗【14题详析】读图可知,金沙江河谷地区植被的分布表现为森林植被在海拔较高的地方,草甸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两者地形差异不大,A错误;受河流影响小,B错误;阴坡、阳坡植被分布状况相似,说明受光照影响不大,C错误;山谷中左侧受下沉焚风影响,海拔越低,越干热,水分条件越差;右侧受上升气流影响,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冷却凝结,形成降水,水分条件好。因此可知,两坡都是海拔较高处为森林,海拔较低处是草甸,是水分差异造成了河谷植被的垂直变化,D正确。故选D。【15题详析】结合图文材料,阶地上的黄土状物质来源于河流中的泥沙物质,当河流水位下降时,泥沙物质在河流两岸沉积,受谷风影响,将泥沙物质吹到阶地上,B正确;焚风从山上向下吹,带来的应该是颗粒比较大的物质,A错误;本地基岩风化物形不成黄土状物质,C错误;河流泛滥的物质沉积在河谷里,不会到阶地上,D错误。故选B。四川省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地貌东西差异较大,西部多为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山地,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3000米以下。森林植被碳储量指森林系统中碳元素的存留量,与森林植被的现存量关系密切。下图示意四川省森林植被分布面积和碳储量比例随海拔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四川省森林植被碳储量随海拔的升高()A.逐渐增多 B.逐渐减少 C.先增后减 D.先减后增17.图示四川省碳储量比例最高的森林植被主要是()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针叶林 D.高山草甸18.四川省海拔2000米以下森林植被碳储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条件差 B.水分条件差 C.地形坡度大 D.人类活动多〖答案〗16.C17.C18.D〖解析〗【16题详析】根据示意图可知,横轴代表海拔,纵轴代表百分比,从左至右,随着海拔的升高,占总量百分比先上升后下降,所以四川省森林植被碳储量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后减,C正确,排除ABD。故选C。【17题详析】由图所知,四川省碳储量比例最高的森林植被分布在海拔3000~4000m的高度。四川地区自然带的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随着海拔的升高,自然带应该逐渐变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高山草甸带等。结合图片信息,在海拔4000~5000m的高度,植被的碳储量比例骤然下降,森林的固碳能力要远高于草地,可以推测出该海拔范围的植被类型应为高山草甸,3000~4000m海拔范围内的植被分布应该是针叶林。综上所述,四川省碳储量比例最高的森林植被主要是针叶林,C正确。选C。【18题详析】森林植被碳储量指森林系统中碳元素的存留量,与森林植被的现存量关系密切。2000m以下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强烈,导致植被覆盖度小于2000m以上地区,D符合题意。2000m以下地区热量条件较好,水分条件较好,地形坡度较小,排除ABC,选D。每年夏季是澳大利亚的“丛林野火季”。研究表明,澳大利亚林火多发年份与沿岸洋流异常有密切关系。下图示意2019年9月~2020年2月的林火灾区分布。11月起,林火形成的烟尘飘向新西兰,使新西兰各地笼罩在烟霾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推测与澳大利亚林火发生密切相关的洋流异常主要是()A.洋流①异常减弱 B.洋流②异常减弱 C.洋流①异常增强 D.洋流②异常增强20.与往年相比,2019年11~12月新西兰()A.风力增强 B.降水增多 C.气温升高 D.光照增强〖答案〗19.B20.C〖解析〗【19题详析】根据图示可知,澳大利亚林火主要分布在东部、北部和南部,说明与东澳大利亚暖流异常相关,东澳大利亚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湿度大,不易发生火灾,但是东澳大利亚暖流异常减弱,降水减少,气候干热,易发生火灾,图中②为东澳大利亚暖流,故选B。【20题详析】根据材料“烟尘飘向新西兰,使新西兰各地笼罩在烟霾中”,说明风力较弱,如果风力增强,烟雾易吹散,A错误;火灾形成的烟尘以及热空气飘向新西兰,会使其气温升高,水汽难以凝结,降水可能减少,B错误,C正确;由于烟尘笼罩,减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光照减弱,D错误。故选C。2021年5月7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口举办,展会上亮相的吉祥物的原型来自海南特有物种海南长臂猿。该物种在海南曾广泛分布,后濒于灭绝,1980年建立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后,其数量已有较大增长。海南长臂猿旱季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雨季常到低海拔地区的树冠层活动。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在野外追踪海南长臂痕的活动轨迹,以下方案最合理的是()A.1月,海拔1000米以下 B.4月,海拔1000米以上C.7月,海拔1000米以下 D.10月,海拔1000米以上22.当前,影响海南长臂猿生存和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表现在()A.天敌多,食物少 B.栖息地破碎,彼此分割C.全球变暖,病虫害增多 D.热带季雨林面积不断减少23.基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有效保护海南长臂猿的措施是()A.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扩大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空间B.加强巡山和人工驯化,保护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环境C.加快道路建设,完善保护区的基础设施D.发展基因技术,优化海南长臂猿种群结构〖答案〗21.C22.B23.A〖解析〗【21题详析】据材料“海南长臂猿旱季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雨季常到低海拔地区的树冠层活动”可知,海南为热带季风气候,10月~次年3月为旱季,4~9月为雨季;1月为旱季,海南长臂猿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上,A错误;7月为雨季,海南长臂猿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区域,C正确;4月和10月为旱季和雨季交换的季节,其活动轨迹不易追踪,BD错误。故选C。【22题详析】据材料“1980年建立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后,其数量已有较大增长”可知,建立了霸王岭自然保护区,长臂猿食物增多,A错误;自然保护区中有山脊、道路等将其栖息地分割,使得猿群分布比较分散,成为影响其生存和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B正确;无法明确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当地的病虫害是否增多,C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热带季雨林面积增大,D错误。故选B。【23题详析】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扩大海南长臂猿的栖息地,进而扩大其生存空间,有效保护海南长臂猿,A正确;加强巡山会打扰其生存环境,人工驯化不利于野生习性的保护,B错误;加快道路建设,使栖息地更加破碎,不利于保护海南长臂猿,C错误;基因技术应主要针对濒临灭绝的生物种类,近些年海南长臂猿数量有所增加,不需要采用基因技术,D错误。故选A。二、综合题(共3题,共54分)2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①处地貌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在图乙中,与图甲中①处地貌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2)简述图甲中①处地貌的形成过程。(3)图乙中,在河流C处,河流侵蚀作用以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侵蚀为主,河谷横剖面往往呈_______________形。(4)图乙中A处的地貌类型是_______________,简述其成因_____。〖答案〗(1)河流出山口处B(2)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在山区流动时,由于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泥沙和石块。当水流流出山口时,水道变宽流速变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的堆积地貌。(3)向下向源头(溯源)V(4)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处附近,地形平坦,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解析〗【小问1详析】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图甲①处地貌为冲积扇,主要形成于河流的出山口处,在乙图中应位于B处,B上游地区落差较大,B下游地区落差较小,可判断B处为河流出山口,易形成冲积扇。【小问2详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甲①处地貌为冲(洪)积扇,属于河流堆积地貌,其形成过程主要是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在山区流动时,由于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河流的侵蚀和搬运能力强,导致河流携带了大量泥沙和石块,当水流流出山口时,水道变宽,地势变得低平,流速变慢,导致河流的搬运能力减弱,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的堆积地貌,称为冲(洪)积扇。【小问3详析】读图可知,乙图中C处位于河流的上游源头处,该地区落差较大,且靠近河流源头,河流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作用为主,由于下蚀作用强,河流强烈下切,导致河谷横剖面往往呈“V”形,故也称为“V”形谷。【小问4详析】读图可知,图乙中A处地貌位于河流入海口处,为三角洲,属于河流堆积地貌。结合所学可知,其形成过程为:在河流入海口处附近,地形平坦,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导致河水流速减慢,从中上游携带来的泥沙在河口处大量沉积,形成三角洲。25.阅读下列关于非洲及其周围7月气压及盛行风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注:热带辐合带是指两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地带的总称。(1)分析图1中,南半球等压线比北半球等压线平直的原因。(2)比较图1中甲、乙两地的气压差异,并分析其成因。(3)比较图2中M、N两处盛行风的风向及性质差异,说明N处盛行风的成因。〖答案〗(1)由于南半球大陆面积较小、而海域面积较大,海陆热力差异相对较小,所以等压线较平直。(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