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必修三说课稿高中数学_第1页
人教A版必修三说课稿高中数学_第2页
人教A版必修三说课稿高中数学_第3页
人教A版必修三说课稿高中数学_第4页
人教A版必修三说课稿高中数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A版高中数学

必修三全部

全册说课稿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算法与程序框图

1.1.1算法的概念说课稿

各位老师: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算法的概念》,内容选自于新

课程人教A版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

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分析等五大方面

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发展很快的社会,算法进入高中数学正

是反映了时代的需要,它是当今社会必备的基础知识,算法的学

习是使用计算机处理问题前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它可以让学生们

知道如何利用现代技术解决问题。又由于算法的具体实现上可以

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因此,算法的学习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

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实践能力。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算法的定义,体会算法思想,能够用自然语言和

算法语言描述算法

难点:把自然语言转化为算法语言。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能够描述解

决具体问题的算法;理解正确的算法应满足的要求。

2.能力目标:让学生感悟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由具体到

抽象,再有抽象到具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

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对计算机的算法语言有一个基本的了

解,明确算法的要求,认识到计算机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有力工

具,进一步提高探索、认识世界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分析

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让学生主动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论证、逻辑思

维能力。

四、学情分析

算法这部分的使用性很强,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虽然是新引入

的章节,但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

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分析

1.创设情景:我首先向学生们展示章头图,介绍图中的后景是

取自宋朝数学家朱世杰的数学作品《四元玉鉴》,告诉学生们章

头图正是体现了中国古代数学与现代计算机科学的联系,它们的

基础都是“算法”。

「设计意图」是为了充分挖掘章头图的教学价值,体现1)算法

概念的由来;

2)我们将要学习的算法与计算机有关;

3)展示中国古代数学的成就;

4)激发学生学习算法的兴趣。从而顺其自然的过渡到本节课要

讨论的话题。(约4分钟)

2.引入新课:在这一环节我首先和学生们一起回顾如何解二元

一次方程组,并引导他们归纳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步骤,从而

让学生经历算法分析的基本过程,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引导学生

关注更具一般性解法,形成解法向算法过渡的准备,为建立算法

概念打下基础。紧接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复习回顾解一般的二元

一次方程组的步骤,引导学生分析解题过程的结构,写出求一般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算法,并把它编成程序,让学生输入数

据,体验计算机直接给出方程组的解•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算法是

用来解决某一类问题的,从而提高学生对算法的普遍适用性的认

识,为建立算法的概念做好铺垫。之后,我就向学生们提出问

题:到底什么是算法?如何用语言来表达算法的涵义?这里让学

生们根据刚刚的探索交流、思考并回答,然后老师进行归纳,得

出算法的基本概念,并帮助学生认识算法的概念,指出有穷性,

确定性,可行性。这样可以让学生们真正参与到算法概念的形成

过程中来,体会算法思想。(约8分钟)

3.例题讲解:在这一环节我安排了两道例题,以帮助学生们能

更好地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并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中去,而不

只是单纯的对数学思想的领悟。

这两道例题均选自课本的例1和例2。

例1是让我们设定一个程序以判断一个数是否为质数。质数是我

们之前已经学习的内容,为了能更顺利地完成解题过程,这里有

必要引导学生们回顾一下质数应满足的条件,然后再根据这个来

探索解题步骤。通过例1让学生认识到求解结构中存在“重复”。

为导出一般问题的算法创造条件,也为学习算法的自然语言表示

提供前提。告诉学生们本算法就是用自然语言的形式描述的.并

且设计算法一定要做到以下要求:

(1)写出的算法必须能解决一类问题,并且能够重复使用.(2)

要使算法尽量简单、步骤尽量少.(3)要保证算法正确,且计

算机能够执行.

在例1的基础上我们继续研究例2,例2是要求我们设计一个利

用二分法来求解方程的近似根的程序。我们首先要对算法作分

析,回顾用二分法求解方程近似根的过程,然后设计出解题步骤。

二分法是算法中的经典问题,具有明显的顺序和可操作的特

点.因此通过例2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算法的逻辑结构,领会

算法的思想,体会算法的的特征。同时也可以巩固用自然语言描

述算法,提高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的表达水平.另外,借助例题

加强学生对算法概念的理解,体会算法具有程序性、有限性、构

造性、精确性、指向性的特点,算法以问题为载体,泛泛而谈没

有意义。(约20分钟)4.课堂小结:(1)算法的概念(2)算

法的特点(3)能利用算法的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写

出一此简单问题的算法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是一堂课内容的概括和总结,有利于学生把

握本节课的重点,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整体的认识。(约6分

钟)5.布置作业:课本练习1、2题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的布置是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

解和运用程度以及实际接受情况,并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

所学内容。对作业实施分层设置,分必做和选做,利于拓展学生

的自主发展的空间。

6.板书设计:

左板:

1、算发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算法特征:右板:例题1:

例题2:

1.1.2程序框图说课稿

大家好!我XX,来自XX大学。我说课的题目是《程序框图》,

内容选自于新课程人教A版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课时安排为三

个课时,本节课内容为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

标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教学过程分析等四大方面来阐述

我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通过上节学习我们知道,算法就是

解决问题的步骤,在我们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时候,首先

我们要设计计算机程序,在设计计算机程序时我们首先要画

出程序运行的流程图,使整个程序的执行过程直观化,使抽

象的问题十分清晰和具体。有了这个流程图,再去设计程序

就有了依据,从而就可以把整个程序用机器语言表述出来,

因此程序框图是我们设计程序的基本和开端,也是使用计算

机处理问题前的一个必要的步骤。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程序框图的基本概念、基本图形符号和3种基本逻辑结

难点: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正确地画出程序框图。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序框图的概念;会用通用的图形符号表

示算法,掌握算法的三个基本逻辑结构;掌握画程序框图的基本

规则,能正确画出程序框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

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学

会灵活、正确地画程序框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我们对程序框图有

一个基本的了解;掌握算法

语言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明确程序框图的基本要求;认识到学

习程序框图是我们学习计算机的一个基本步骤,也是我们学习计

算机语言的必经之路。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

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主动发现问

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论证、逻辑思维能力

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体现在计算机和图形计算

器的使用,利用它们来演示程序的设计过程,让学生们能很清楚

直观地看到整个经过,并激起他们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分析

1.复习回顾,导入新课(约5分钟)

回顾前面我们如何用自然语言来描述算法,然后向学生们提出

问题: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有什么缺陷性?是不是不够直观清楚

地让我们看到整个算法的程序和步骤?我们平时一般为了能让

一个过程呈现得更加直观,我们一般会选择如何解决?解决方法

就是作图。通过这几个问题,然后引出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那就是为了能更形象直观地让我们看到算法的整个程序和步骤,

我们选择用一种新的描述方式来描述算法一一程序框图。

2.启发诱导,探索新知(约20分钟)

⑴认识基本图形符号:认识程序框图里出现的基本图形符号,并

且能很好地掌握他们,是接下来学习程序框图的前提,所以在学

习用程序框图来描述算法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这些符号所代表

的意义,那样才能让我们接下来的学习更加顺利。在学习这部分

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

⑵应用符号描述算法:根据刚刚学习的图形符号知识,尝试用程

序框图来描述在第一节里我们已经学习过的判定一个数是否为

质数的算法的程序。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启发学

生一步一步根据所学知识画出程序框图。这样可以使学生们对前

面知识的理解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

力以及动手能力,同时为程序框图的定义的得出打下基础。

⑶概括定义加深理解:根据刚刚的作图步骤,让学生们积极思考

并回答,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得出程序框图的定义。在得出

定义之后,要引导学生注意定义里的关键字,然后通过举例进一

步向学生们解释这些关键字,以达到更好的掌握效果。

⑷初步认识逻辑结构:根据刚刚所作的判定一个数是否为质数

的算法的程序框图总结出程序框图的三种不同的逻辑结构,初步

向学生们介绍在程序框图里存在的三种不同的基本逻辑结构。由

于这部分知识是学生新接触到的内容,所以主要由老师引导学生

一同找出图中存在的三种不同的逻辑结构,根据它们各自所呈现

的不同特点总结出它们的特征,之后由老师说出它们的名称。这

里对逻辑结构的初步认识,也是为后面对它们的深入探究打下基

础。

3.结合例题,深入认识(约10分钟)

在这一环节我只为学生们准备了1道例题,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

限,所以这里我只能就上面学习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里面的最简

单的顺序结构,结合例题作更深层次的理解,剩下的两种逻辑结

构将是我们下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例题选自课本的例3它针对的就是顺序结构,在题目里涉及到一

个学生不熟悉的概念,那就是海伦公式,所以首先要让学生们了

解那是什么,否则将无从解题。之后就引导学生分析算法,这个

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然后由学生们自己作出这道

题的程序框图,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理解。

4.课堂小结

⑴程序框图的基本概念

⑵程序框图的几种常用的图形符号(要明确它们的形状、作用及

使用规则)⑶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要初步认识它们

的基本特征)5.布置作业

⑴已知x=4,y=2,画出计算w=3x+4y的值的程序框图。(这是一道

要求作出具有顺序结构的程序框图题,很基础,一般的学生都能

独立完成)

⑵由于这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接触了另外两种逻辑结构,所以我要

求学生们能在课后将书上的例4和例5好好思考一下,为下节课

的学习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的布置是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

解和运用程度以及实际接受情况,并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

所学内容。

6.板书设计

1.2基本算法语句

1.2.1赋值输入输出语句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XX,来自XX大学。我说课的题目是《输入、输出语

句和赋值语句》,内容选自于新课程人教A版必修3第一章第二

节,课时安排为一个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教学过程分析等四大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

课的分析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用自然语言或程序框图描述的算法,但是计算机是无法“看

得懂,听得见”的。因此还需要将算法用计算机能够理解的程序

设计语言翻译成计算机程序。程序设计语言有很多种。为了实现

算法中的三种基本的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

各种程序设计语言中都包含下列基本的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

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而我们今天所要学

习的是前三种算法语句,它们基本上是对应于算法中的顺序结构

的。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的作用。难点:

准确写出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理解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的结构。

(2)会写一些简单的程序。

(3)掌握赋值语句中的“=”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充分地感知、体验应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并能初步操作、模仿。

(2)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语

句的用途,提高学生应用数学

软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三种语句的了解和实现,发展有条理的思考,表达的

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学习算法语句,帮助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实现算法,活跃思

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结合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计算机上

实现算法让学生体会成功喜

悦.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1.教学方法:引导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学生在体会三种语句结构格式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

与,讨论交流,充分挖掘三种算法语句的格式特点及意义,在分析

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总结三种算法语句的思想与特征.

2.教学手段:运用计算机、图形计算器辅助教学四、教学过程

分析

1.创设情境(约5分钟)

在课的开始,我要求学生们举出一些在日常生活中所应用到的

有关计算机的例子,如:听MP3,看电影,玩游戏,打字排版,

画卡通画,处理数据等等,并告诉他们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

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然后接着问他们知

不知道计算机到底是怎样工作的?通过这个问题引出我们今天

所要学习的内容。(板出课题)

在这个过程中,我让学生们将课本学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在

了一起,这样能够激起他们对接下来的所要学习内容的兴趣,为

整节课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探究新知(约15分钟)

这里我先给出一个题目:用描点法作出函数

32

32430yxxx的图象,用描点法作函数的图象时,需要先

求出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编写程序,分别计算当

5,4,3,2,1,0,1,2,3,4,5x时的函数值。(程序由我

在课前准备好,教学中直

接调用运行)

程序:INPUTx=,

x输入语

句y=x"3+3*x"2—24*x+

30赋值语

句PRINTx

输出语

句PRINTy

输出语句END

(学生们先看,再跟着做,先不必深究该程序如何得来,只要模

仿编写程序,通过运行自己编写的程序发现问题所在,进一步提

高学生的模仿能力)

之后,我向学生们提问:在这个程序中,他们觉得哪些是输入语

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同学们互相交流、议论、猜想、概

括出结论。提示f'input”和“print”的中文意思,还要请学生们注意

到在赋值语句中的赋值号'二"与数学中的等号意义不同。)

此过程由老师引导,学生们自己讨论并总结出什么是输入语句、

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这样比老师直接地将知识传授给他们,学

习的效果更佳,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们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概括能

力,激发学习兴趣。

然后给出一个思考题:在1.1.2中程序框图中的输入框,输出框

的内容怎样用输入语句、输出语句来表达?(学生讨论、交流想

法,然后请学生作答)这样可以及时应用刚刚学习的内容,并可

以将前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3.例题精析(约12分钟)

在本环节中我为学生们准备了三道例题,这三道例题均选自课

本的例2、例3和例4,学生通过这几道例题的讲解,结合计算机

程序上机运用,可以掌握在程序设计语言中的前三种算法语句,体

会到他们在程序中的意义和作用。4.课堂精练(约4分

钟)P15练习1.

提问:如果要求输入一个摄氏温度,输出其相应的华氏温度,

又该如何设计程序?(学生课后思考,讨论完成)通过提问启发

学生们思考,发散思维。5.课堂小结(约5分钟)

⑴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的结构特点及联系

⑵应用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编写一些简单的程序解

决数学问题⑶赋值语句中“二”的作用及应用

⑷编程一般的步骤:先写出算法,再进行编程。

6.布置作业

P23习题1.2A组1(212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的布置是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和运用程度以及实际接受情况,并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所

学内容。

1.2.2条件语句说课稿

各位专家领导,早上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条件语句。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条件语句选自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3第1章第2节,。在此之前,

学生已学习了算法的概念、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输

入语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

作用。这一节课主要的内容为条件语句表示方法、结构以及用法。

条件语句与程序图中的条件结构相对应,它是五种基本算法语句

中的一种,o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了解算法语句,并

能用更全面的眼光看待前面学过的语句,并为以后的学习作好必

要的准备。本节课对学生算法语言能力、有条理的思考与清晰地

表达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

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①通过实例正确理解条件语句的概念、表示方法、结构和用法。

了解条件语句在程序中起判断转折的作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起

决定作用。通过具体的实例,理解、掌握条件语句的格式及功能。

②能初步用条件语设计算法,表达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进一步

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学习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达解决问题的步

骤,提高逻辑思维能力。(2)能力训练目标:

①通过实例,发展对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与步骤进行分析的能

力。

②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设计算法、设计框图、编写程序

以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算法的能力。

③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条件语句,感受算法的重要意

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能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和体会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

义,进一步体会算法思想的重要性,体验算法的有效性,增进对

数学的了解,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

②通过感受和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和威力,形成自觉地将数学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思想。

③在编写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养成扎实严谨的科学态

度。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

难点重点:条件语句的表示方法、结构和用法;用条件语句表

示算法。难点:理解条件语句的表示方法、结构和用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

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自

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有效地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努力去提高学生素质。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

成的教学目标,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内容逻辑性强,学生不易理解的特点,本节教学采用启

发式教学,辅以观察法、发现法、练习法、讲解法。采用这种方

法的原因是学生的逻辑能力不是很强,只能通过对实例的认真领

会及一定的练习才能掌握本节知识。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r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

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老师先通过实例引导学生领会理解条件语句的含义,并归纳出条

件语句在编程中的要点,在编写程序中,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

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的精神,使学生“学”有新“思”,“思”有所“得”:练”

有所“获”,学生会逐步感受到数学的美,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

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编写程序,输入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输出它的实数根。

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

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沉思,期

待寻找理由和证明过程。2、引入概念

【例1】编写一个程序求实数x的绝对值。师生共同分析完成3、

形成概念

(引导学生分析、研究例题中的两个程序,既要看已知的三种语

句,更要注意未知的语句)

总结上述例题的程序可得:条件语句的一般格式有两种:①

IF-THEN-ELSE语句

②IF-THEN语句

接下来由师生共同对这两种语句进行研究.4、练习

课本第30页第1、2题5、深化概念

【例2】把课本中图中的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

【例3]编写程序,使任意输入的3个整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输

出.6、练习巩固课本第30页第3题7、课堂小结

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

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

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

标。

8、变式延伸,进行重构。

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

果。

9、课后作业

课本第30页第4题,课本第35页B组第3题

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

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希望各位专

家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

1.2.3循环语句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地位及作用

《算法初步》是高中数学的新增内容,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它虽

然神秘但我们并不陌生,前面数学1求函数零点的二分法和数学

2解析几何初步中把公式计算和几何问题进行分步求解的的思想

就是算法的思想.2、教材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对应于程序框图中的两种循环结构的两种循环

语句(WHILE语句和UNTIL语句),理解两种循环语句的格式

及运行方式,清楚知道它们的区别与联系。3、教学目标

I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具体的实例理解循环语句.

(2)通过模仿、操作,探索,掌握用循环语句描述循环结构的

算法.I过程与方法

(1)注意循序渐进的学习程序,重在循环语句原理的掌握.

(2)注意由算法思想过渡到算法语言.

(3)用循环语句来设计解决具体问题的程进一步体会算法的重

要性和有效性

I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循环语句的学习进一步体会算法

思想,增进对算法的了解,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独立思考的习

惯.(2)通过媒体给学生提供程序测试的平台,进一步激发学

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激情和求知欲.4、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会应用两种循环语句编写程序.

难点:应用两种循环语句将具体问题程序化,搞清两种循环语句

的区别与联系

二、学生的认知水平分析

(1)知识结构:学生已具有循环结构的知识及其他语句知识

(2)能力方面:已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类比学习

的能力,在教师的启发下,能力目标能达到

(3)情感方面:通过循环语句的学习,进一步体会了算法思想,

增进对算法的了解,形成

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

动的激情和求知欲.

三、教法与学法的分析

(一\教法设计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运用问题探

究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从计算机与数学教学整

合入手,创建新型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

学生不断追求新知,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二)学法设计

1、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法,主张多给学生一点空间、时

间,把角色还给学生,先由学生回顾与体会与.引导学生逐步提

高,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发展.

2、教学手段的选择多媒体教学平台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

课时讲义、打印好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分析

[1]创设问题情景

①说出两种循环结构的类型及其特点

设计意图:复习两种循:环结构的格式及运行方式,从而为新课

的讲解打好坚实的基础.②如何用程序设计语言来描述上述的

两种结构设计意图: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入循环语句【2】讲

授新课

算法中的循环结构是由循环语句来实现的

对应于程序框图中的两种循环结构,一般程序设计语言中也有当

型(WHILE型)和直到型(UNTIL型)两种语句结构。

(1)UNTIL型语句的一般格式:

DO——做什么

LOOPUNTIL——绕环回线走,直到达到某种条件为止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英文意思理解直到型循环

思考1:参照直到型循环结构对应的程序框图,说说计算机是按怎

样的顺序执行UNTIL语的?设计意图:从UNTIL型循环结构

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直到型循环语句。

例题1:利用直到型循环语句设计求1+2+…+100的程序

紧扣重难点,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的探索、思考,

强化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交流之中,自主迅速

的内化知识。

(2)WHILE型语句的一般格式:

思考2:能否说说计算机是按怎样的顺序执行当型循环语句的?

设计意图:从WHILE型循环结构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

型循环语句变式:用当型循环语句设计求1+2+..+100的程序

设计意图:巩固当型循环语句,注意体会和UNTIL语句区别。

思考3:WHILE型语句与UNTIL型语句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教

师引导:结合两种语句相应结构来区别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

两种循环结构来理解两种语句的区别,从而让学生表达自己的

感受。例2.设计一个程序,求12+22+32+42+52+...+1002的

值。教师引导:在例1的基础上如何修改?设计意图:强化两

种循环语句,以及个别细节

例3、.设计一个程序,求2,23

,nn1.....

4

5,34的和值教师引导:它与上述例题的区别

设计意图:有n,需要输入,让学生体会与例1、2的区别

[3]课堂练习

学与练环节采用循序渐进、由易至难、由简到繁的学习程序,巩

固循环语句原理的掌握.练习流程分别为理解程序、翻译及转

换、设计及操作三个步骤.设计意图:利用循环语句来设计解

决具体问题的程序,进一步体会算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4]课堂小结

(1)当型(WHILE型)和直到型(UNTIL型)两种语句的格

式及运行方式,清楚知道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2)类比学习的思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反思这节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了什

么【5】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根据本节所学习的知识接受程度,在课内或课外选择

一些最能体现学生水平的题且设计了题目的分层及难度,避免了

布置作业出现其难度不适合全班同学水平反映的缺点.

第二章统计

2.1随机抽样

2.1.1简单的随机抽样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简单随机抽样》,内容选自于新课

程人教A版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课时安排为一个课时。下面我

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和教学过程分析等三大方面来阐

述我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简单随机抽样”是“随机抽样”的基础,“随机抽样”又是“统

计学”的基础,因此,在

“统计学”中,“简单随机抽样”是基础的基础。在初中学生已

学过相关概念,如“抽样”“总体”、“个体”、“样本”、”样本

容量”等,具有一定基础,新教材把“统计”这部分内容编入必

修部分,突出了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现它在中学数学中

的地位。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正确理解随机抽样的概念,掌握抽签法、随机数表法的一般步

骤;(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能够从现实生活或其他学科中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

题;

②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总

体中抽取样本。(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现实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统计问题的提出,体会数学知

识与现实世界及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认识数学的重要性.3.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简单随机抽样常见的两种方法(抽签法、随机数表

法)难点: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科学性,以及由此推断结论的

可靠性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为了充分让学生自己分析、判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因此,

我采用讨论发现法教学,并对学生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

方法,由于本节课内容实例多,信息容量大,文字多,我采用多

媒体辅助教学,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另外采用这种形式也

可强化学生感观刺激,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分析

(一)设置情境,提出问题

例1:请问下列调查是“普查”还是“抽样”调查?

(1)一锅水饺的味道(2)旅客上飞机前的安全检查

(3)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4)一批彩电的质量情况(5)

美国总统的民意支持率

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出生活中处处有“抽样”

「设计意图」生活中处处有“抽样”调查,明确学习“抽样”的

必要性。

(二)主动探究,构建新知

例2:语文老师为了了解某班同学对某首诗的背诵情况,应采用

下列哪种抽查方式?为什么?A、在班级12名班委名单中逐个抽

查5位同学进行背诵B、在班级45名同学中逐一抽查10位同学

进行背诵

先让学生分析、选择B后,师生一起归纳其特征,让学生体验

B种抽样的科学性,然后教师指出这就是简单随机抽样,并复习

初中讲过的有关概念,最后板书课题一一简单随机抽样及其定

义。

「设计意图」例2从正面分析简单随机抽样的科学性、公平性,

突出“等可能

性”特征。这是突破教学难点的重要环节之一。

例3我们班有44名学生,现从中抽出5名学生去参加学生座谈

会,要使每名学生的机会均等,我们应该怎么做?谈谈你的想

法。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分小组合作学习,最后各小组推荐一位

同学发言,最后师生一起归纳“抽签法”步骤,教师板书上面步

骤。

「设计意图」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构建新知,体验“抽签法”

的公平性,

从而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练习1.请一位同学说说例2采用“抽签法”的实施步骤。

「设计意图」1、通过这个练习,落实知识点,突出重点。2、体

会“抽签法”

具有“简单、易行”的优点。

例4、假设我们要考察某公司生产的500克袋装牛奶的质量是否

达标,现从800袋牛奶中抽取60袋进行检验.

提问:这道题适合用抽签法吗?

让学生进行讨论思考,分析抽签法的局限性,从而引入随机数

表法。教师出示一份随机数表,并介绍随机数表,强调数表上的

数字都是随机的,各个数字出现的可能性均等,通过该例题让学

生讨论随机数表法的步骤,最后师生一起归纳步骤,教师板书上

面步骤。

练习2.请一位同学说说例2采用“随机数表法”的实施步骤。

「设计意图」1、体会随机数表法的科学性2、体会随机数表法

的优越性:避免制签、搅拌。3、反馈练习,落实知识点,突出

重点。

(三)课堂小结:

1.简单随机抽样及其两种方法2.两种方法的操作步骤

(采用问答形式)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们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突出

重点,抓住关键,培养概括能力。

(四)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2、3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的布置是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

解和运用程度以及实际接受情况,并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

所学内容。

(五)板书设计:

课题:简单随机抽样

一般地,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

个个体作为样本(nWN),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

抽到的机会都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放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

二、基本方法(一)抽签法(1)编号制签(2)搅拌均匀(3)

逐个不放回取n次(二)随机数表法(1)编号

(2)在随机数表上确定起始位置及读数方向

(3)取数确定样本

2.1.2系统抽样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叫周婷婷,来自湖南科技大学。我说课的题目是《系

统抽样》,内容选自于新课程人教A版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课

时安排为一个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

方法与手段分析、教学过程分析等五大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

分析和设计: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已初步了解掌握了简单随机抽样的两种方法,即抽签法与随

机数表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系统抽样,它也是“统计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系统抽样的学习,更加突出统计在日常

生活中的应用,体现它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2教学的重点和难

重点:正确理解系统抽样的概念,能够灵活应用系统抽样的方法

解决统计问题。难点:当不是整数时的处理办法,个体编号具

有某种周期性时,“坏样本”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理解系统抽样的概念;(2)掌握系统抽样的一般步

骤;

(3)正确理解系统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的关系;2、过程与方

法目标: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归纳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

法,理解分类讨论的数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数学活动,感受数学对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现实世界和数

学知识的联系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

1.教学方法:为了充分让学生自己分析、判断、自主学习、合

作交流。因此,我采用讨论发现法教学。

2.教学手段:通过各种教学媒体(计算机)调动学生参与课堂

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分析(一)新课引入1、复习提问:

(1)什么是简单随机抽样?有哪两种方法?(2)抽签法与随

机数表法的一般步骤是什么?(3)简单随机抽样应注意哪两个

原则?(4)什么样的总体适合简单随机抽样?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提问进一步理解掌握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

方法和步骤?为新课学习打基础2、实例探究

实例:某学校为了了解高一年级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打算从

高一年级500名学生中抽取50名进行调查,除了用简单随机抽

样获取样本外,你能否设计其他抽取样本的方法?当总体数量

较多时,应当如何抽取?结合具体事例探究问题,设计你的抽取

样本的方法。抽取的样本公平性与代表性如何?学生自主探究后

小组讨论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新知识新方法,完成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并发

现“等距抽样”的特性,从而形成感性的系统抽样的概念与方法。

这样做既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较

好地贯彻新课程所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二)

新课讲授

1、系统抽样的概念方法步骤

(学生阅读课本上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得出“系统抽

样”的概念,并点明课题)[设计意图]经历实例探究过程,学

生对系统抽样的概念方法步骤应有大致了解,辅以教师引导,从

具体到一般,本节新课题的学习便水到渠成。2、典型例题精析

例1、某校高中三年级的300名学生已经编号为1,2,……,300,

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要按10%的比例抽取一个样本,请用

系统抽样的方法进行抽取,并写出过程。(教师题意分析,引

导学生应用新知识新方法,学生分析思考,探究解题,小组讨论

后口述解题过程)

[设计意图]实例巩固,在得出新课的有关知识之后,再次让学生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掌握系统抽样的方法步

骤,达到学以致用的技能,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例

2、某单位在职职工共624人,为了调查工人用于上班途中的时

间,决定抽取10%的工人进行调查,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所

需的样本。

[设计意图]当不是整数时,设置本题让学生尝试回答,并形成一

般思路与方法。(三)练习巩固

1、将全班学生按男女生交替排成一路纵队,用掷骰的方法在前

6名学生中任选一名,用表示该名学生在队列中的序号,将队列

中序号为,(k=l,2,3,…)的学生抽出作为样本,这种抽样方法

叫做系统抽样吗?为什么?其样本的代表性与公平性如何?2、

若按体重大小次序排成一路纵队呢?

[设计意图]配合课本第60页“边空”问题:“请将这种抽样方法

与简单随机抽样做一个比较,你认为系统抽样能提高样本的代表

性吗?为什么?",帮助理解个体编号具有某种周期性时,样本

代表性较差的特点。同时分析系统抽样的优点与缺点。

(四)回顾小结

1、师生共同回顾系统抽样的概念方法与步骤

2、与简单随机抽样比较,系统抽样适合怎样的总体情况?

3、当不是整数时,一般步骤是什么?此时样本的公平性与代表

性如何?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61页的练习第1,2,3题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的布置是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和运用程度以及实际接受情况,并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所

学内容。

2.1.3分层抽样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二章《统计》第一

节《随机抽样》的第三课时《分层抽样》.

在我国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统计观念和随机思

想将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普遍适用并且强有力的思维方式,要使学

生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能有效地利用统计分析的

方法,科学合理地利用数据信息.”

这里所说的统计是一门研究如何有效地收集、整理、分析

数据,并对所考虑的问题做出推断或预测,从而为采取决策提供

依据和建议的科学.因此,统计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收集数据.高中

阶段我们学习收集数据的主要方法是随机抽样,而分层抽样就是

随机抽样中非常重要的一种.

下面,我就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

以及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来阐述《分层抽样》这节课的构思.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层抽样》位于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的第三课时.

本章主要研究两个问题:一是如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二是如何

通过对所抽取的样本进行计算和分析,并对总体的相应情况做出

推断.在初中已经初步接触了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本章所

学统计内容是初中所学统计知识的延续和深化.本节课分层抽样

是在学习前两节简单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的基础上,为了更好解

决总体差异明显的抽样问题以及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设计抽样方

法的基本原则一一使抽取的样本更具有代表性.因此有必要学习

分层抽样,同时也是为下一节“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学习打下基

础,因此本节的内容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虽然学生已经了解了简单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的特点和适

用范围,以及在随机抽样中必须保证样本的代表性,这些为本节

课的学习提供了帮助.但学生面对较为复杂的总体时,对保证样

本的代表性有疑虑.分层抽样的概念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比较抽象

的.而要透彻理解分层抽样的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更是有一

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分层抽样的概念和步骤,应用分

层抽样方法解决部分实际问题.难点是对分层抽样方法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并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本

节课三个层面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理解分层抽样的概念;

(2)掌握分层抽样的一般步骤.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进行分层抽样,感知应用数学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统计学知识的研究,感知数学知识中“估计”与“精

确”性的矛盾统一,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三、教法学法

1、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破重难点以及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将主要采

取教师启发讲授,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层抽样的概念和方法,通过一个个精心

设置的问题链,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正所谓“学

问之道,问而得不如求而得之深固也”.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通过对学生适时的启发,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开展思维活动,

使学生有机会经历数学概念抽象的各个阶段.这样,在解决问题

的同时,既锻炼了思维,提高了能力,也有利于增进学生热爱数

学的情感.

2、教学手段

在本节课中使用多媒体投影和计算机来辅助教学,目的是充

分发挥其生动、快捷、形象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直观感性的材料,

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过程

我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六个环节:创设情境,温故求新;

启发引导,形成概念;新知初用,示例练习;掌握步骤,巩固深

化;知识应用,培养能力;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创设情境,温故求新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从《淮南子•说山训I》中的诗句引入,

然后逐步提出如下三个问题:

(1)为了了解我班50名同学的近视情况,准备抽取10名

学生进行检查,应怎样进行抽取?

(2)为了了解我校高一年级700名学生的近视情况,准备

抽取100名学生进行检查,应怎样进行抽取?

对于前两个问题,学生经过思考后不难得出,利用前两节所

学的简单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就可以很快解决,下面提出第三个

问题:

(3)为了了解我区高中生2400人,初中生10900人,小学

生11000人的近视情况,要从中抽取1%的学生进行检查,应怎

样进行抽取?

对于第三个问题,可以启发引导学生,如果按照前面所学的

两种抽样方法对其进行抽样的话,所得到的样本代表性如何呢?

学生通过思考可以认识到高中生、初中生和小学生的近视程

度有差异,利用简单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所得样本中可能会出现

高中生过少或绝大部分是初中生的情况,也就是说得到的样本代

表性较差,样本中应该高中生、初中生和小学生都有,那么他们

应该按照什么比例来抽取呢?

通过进一步的启发,可以得到为了尽可能的保证样本结构与

总体结构的一致性,可以按照各部分所占的比例进行抽取,抽取

高中生、初中生和小学生各K的人,那么这种方法就是我们要

学习的另一种抽样方法一一分层抽样,从而引出了课题.

通过对三个有梯度问题的分析,既复习了前两节所学的简单

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又引出了现在无法解决的第三个问题,激

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并且通过对第三个问题的分析,让学生初步

体会了分层抽样的方法.

(二)启发引导,形成概念

根据刚才的分析,让学生思考讨论,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

出分层抽样的定义,然后结合学生的表述,再给出分层抽样定义

的规范表达.给出定义后,我将对其中的几个关键词互不交叉、

层、比例、各层独立作重点的剖析,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定义.

(三)新知初用,示例练习

例1说的是某单位有500名职工,其中不到35岁的有125

人,35〜49岁的有280人,50岁以上的有95人.为了了解该单

位职工年龄与身体状况的有关指标,从中抽取100名职工作为样

本,应该怎样抽取?

通过这个例题既让学生尝试了根据年龄段进行分层,又掌握

了当在抽样比例不知的情况下,如何先利用样本容量和总体个数

求出抽样比例,再按比例分配到各层去抽取的方法.例题分析之

后再让学生思考举出分层抽样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使学生感受

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

性.

(四)掌握步骤,巩固深化

通过分层抽样方法的初步应用,让学生进一步归纳整理出分

层抽样的步骤,并且我将板书分层抽样的五个步骤:分层一定比

一定量一抽样一组样.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分层抽样过程的理解,

使知识更加系统和有条理.然后现场做一个调查,利用分层抽样

抽取10名同学的身高作为样本来调查班级50名同学的平均身高.

通过这个调查,让学生亲历用分层抽样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进一步理解和熟悉了步骤的实施过程.然后给学生布置一个探究

作业,就是再用简单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的方法统计班级同学的

平均身高,还需普查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并与三种抽样统计的结

果进行比较.

接下来出示一个例题,例2给出的是一个表格,显示的是某

地区中小学人数的分布情况,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设计一个样本

容量为总体中个体数量的千分之一的抽样方案.例2的难度略高

于例1,其中层次的划分以及各层所应抽取的样本数这两个重点

环节将由学生完成.学生通过对较为复杂的层次的划分,加深了

对“层”的认识,并且进一步的体会到了分层抽样当中往往包含

着简单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三种抽样方法并非是截然分开的.

(五)知识应用,培养能力

下面通过三个有梯度的练习题来提高学生利用分层抽样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第一个题和第二题由师生共同完成,第

三个题交给学生,由学生讲解,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暴露存在

的问题.这样在活跃课堂的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六)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对分层抽样知识内容和思想方法的回顾,达到深化知识

理解,领悟思想方法的目的.

必做题是课后习题,用来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基本技能的训

练.

探究题既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了三种抽样方法的实施过程,又

体会到了抽样统计结果和普查统计结果之间的差别以及哪种抽

样方法得到的统计结果可能会更精确.

五、教学评价

“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促进本节课在引导学生

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认知心理过程,关

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观察法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着重观察学

生在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中的表现,并在学生回答问题、练习

检测的过程中及时点评,给予指导、肯定和鼓励.培养学生探索

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提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最后展示下我的板书设计.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说明,

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2.L4数据的收集说课稿

折小峰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中,第二节的内容。它主

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领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体会

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从而避免在进行抽样调查时出

现不必要的失误.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技能基础:学生已经基本了解了数据在统计中的作用,有

了初步的统计意识,并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学生分清了普查与

抽查之间的区别,明了在什么情况下应进行何种调查.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以往的统计课程中,学生经历了大量的

统计活动,有了一定的活动经验,这些活动本身也是学生感兴趣

的,本节课采用的是讨论、辩论等一些学生很熟悉的活动方法,

学生们有较好的活动经验.三、教学目标

抽样调查具有简单、易操作等特点,但抽样调查也有自己的局限

性,它还受各种各样情境的干扰和限制,因此,抽样调查并不能

适应所有的调查,它具有自己的特色和要求,针对抽样调查的特

点,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的情境中,领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体会不

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2)能根据具体的情境设计适当的抽样调查的方案.

数学能力:

(1)培养学生的收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思想.情感与态度:

通过真实、贴近生活的素材和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

情和兴趣,体验事物的多面性和学会全面分析事物的必要性。在

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合作意识能力,培养学

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领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教学难点:结合实

际情境进行抽样调查。三、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文字性较强,因此只要通过情境问题让学生阅读一

一质疑一一分析一一讨论一一归纳一一总结等互相交流合作的

方法。四、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出示练习一一问题的提出一一收集

意见一一学生讨论一一反馈练习一一教学反思.

第一环节出示练习题(4个小题)

第二环节问题的提出(课件展示):下面分别是小明、小颖、小

亮三位同学的调查结果:

质疑:你同意他们的做法吗?说说你的理由。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应怎样收集数据才能真实准

确。第三环节收集意见

活动内容:为了了解本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准备怎样收集

数据呢?收集学生对调查的方式的不同意见.

意见1:在公园调查1000名老年人在一年中的生病次数,并制

成表格;

意见2:在医院调查1000名老年人的生病次数,并制成表格;意

见3:调查自己身边的10名老年邻居的生病次数,并制成表格;设

计意图:

学生在发表自己的意见时非常踊跃,提出的意见五花八门,表现

了学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

暴露学生在统计调查中的误区.

第四环节学生讨论

1.针对上述三种意见,你认为哪种调查方式比较合理?其它调查

方式存在什么缺陷?2.抽样调查时应注意什么?结论:(1)被

调查对象不能太少;

(2)被调查对象应随机抽取;(3)调查数据应真实;

(4)样本抽取应具备代表性和广泛性.3.课件展示想一想,让

学生讨论。设计意图: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抽样调查的优点与局限性,了解抽样调查中样

本选取的注意事项.第五环节反馈练习(多媒体展示5个练习

题)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反馈练习,使教师能全面了解学生对抽样调查方式的

注意事项是否理解,提出的方案是否切合实际,以便教师能及时

地进行修正.

第六环节学生反思

你认为在抽样调查时应注意什么?抽样调查的优点与局限性?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反思,强化学生对抽样调查时应注意的事项的理解,

避免在实际调查操作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加强学生统计思想的

培养.课后练习:课本第182页习题5.2第1,2题四、教学

反思

统计思想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

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点点滴滴的积累.在实际调查中,数据的

选取是往往是比较复杂而庞大的,如果不进行恰当的选择就会导

致一些不真实数据的出现从而影响人们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因

而,在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

神和合作意识以及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2.2用样本估计总体

2.2.1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1)课题: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

(2)本节内容在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3的2.2.1节,共2课

时完成,本节是第1课时。2、课标要求:

通过实例体会分布的意义和作用,在表示样本数据的过程中,

学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和茎叶图,

体会它们各自的特点。3、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节教材在高中统计学占有很重要的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