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1页
北京市平谷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2页
北京市平谷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3页
北京市平谷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4页
北京市平谷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平谷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包括两部分,24道题。满分70分。考试时间70分钟。2.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和姓名。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考试结束,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层可达6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籽等。”这段材料反映了北京人()①会制作石器②会种植庄稼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④会制作陶器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2.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下列选项中,作为研究我国农耕时代居民生活的最为可靠的史料是()A.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骨耜等材料B.司马迁《史记》中有关黄帝记载C.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陶器的神话传说D.北京人遗址的打制石器和动物化石3.与以下示意图中①相关的史实是()A.大禹传启,天下为家 B.盘庚迁殷,青铜灿烂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思想活跃,百家争鸣4.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它是()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5.楚王问鼎、卧薪尝胆、合纵连横、远交近攻、围魏救赵,这些成语和典故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A.和平稳定 B.战争频繁 C.经济发展 D.文化繁荣6.“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这段材料揭示了商鞅变法的()A.背景 B.措施 C.影响 D.失败7.诗人岑参在《石犀》一诗中写道:“江水初荡橘(yù),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诗中“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A.治理黄河,三过家门而不入 B.加强管理并提倡依法治国C.奖励耕战,使秦国迅速强大 D.修筑都江堰,解决岷江水患8.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①秦朝的徭役繁重②秦朝的赋税很重③秦朝统一度量衡④秦朝的刑法残酷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9.西汉初年,诸子百家学说流行,诸侯王门下的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汉武帝即位后,为了使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政权的精神支柱,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以农为本,减轻赋税 B.焚书坑儒,禁锢思想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北击匈奴,安定边疆10.以下文物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是()①甲骨文②人面鱼纹彩陶盆③秦半两钱④南朝青瓷莲花尊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③④11.“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这反映了东汉中期以后的现象是()A.封建帝制的渐趋衰微 B.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C.皇权与相权矛盾激化 D.中央与地方矛盾激化12.西汉张骞不畏雄关险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图为丝绸之路示意图,丝绸之路的路线是()A.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B.长安→西亚→河西走廊→欧洲C.洛阳→西亚→河西走廊→欧洲→西域→中亚D.洛阳→河西走廊→西亚→欧洲13.《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①商汤灭夏②齐桓公称霸③商鞅变法④官渡之战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14.关注历史教材的单元标题,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如下图目录横线处应填写的是第三单元秦汉时期:________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13课东汉的兴亡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15.公元纪年和世纪的换算,是我们要掌握的重要的史学常识。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这一年属于()A.公元前2世纪 B.公元2世纪C.公元前3世纪 D.公元3世纪16.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战役,这次战役()交战双方兵力对比结果孙刘联军—曹操5万—20万(号称80万)曹操战败,退回北方A.导致了东汉末年州牧割据 B.使曹操最终统一黄河流域C.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D.使西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17.《宋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段材料反映出江南地区()A.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生产力水平较低,商业不够发达B.本身特产丰富,但是人民生活没有保障C.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开发,经济迅速发展D.海外贸易发达,政治清明18.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吸收汉魏诸家之精华,集书法之大成,时人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下列书法作品中,最能体现王羲之行书风格的是()A.《兰亭集序》 B.《张猛龙碑》 C.《颜氏家庙碑》 D.《九成宫醴泉碑铭》19.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提出“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书中还记载了很多农谚,如“谷雨前后,种瓜种豆”“过了芒种,不可强求”等。这反映了农业生产()A.强调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 B.要重视选育良种C.要顺应天时地利 D.展现了两汉时期农业成就20.我国许多优秀文化成就被列为世界级文化遗产,下列文化遗产中,带有中外文明交汇融合特征的是()A.都江堰 B.秦始皇兵马俑 C.云冈石窟 D.万里长城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4道题,共40分。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秦朝作为中华帝国的开端,确立君、臣、民三层一元的政治结构,君主与官僚构成统治阶级。他们对千万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特点。——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材料三汉武帝时期的治国措施(部分)①汉武帝用主父偃之策,于公元前127年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②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把儒家经典作为教材③分全国为十三个州部,每州派刺史一人、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④收回铸币权,统一铸造五铢钱⑤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⑥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国家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1)观察图1、图2,依据所学知识,判断图1和图2所示朝代名称。图1所示朝代为。图2所示朝代为。(2)图1和图2所示朝代统治地方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朝建立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什么制度?在此制度下,中央政权机构中负责掌管行政的是哪一官职?(4)结合所学,将上表中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按主题分类,填入序号即可。政治方面的措施:思想方面措施:经济方面的措施:军事方面的措施: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汉文帝令地方官吏务必促使人民回归农业生产,各郡国要劝民进行农桑生产,对劝农成绩差者给以处罚;借贷种子、口粮给贫民……遇到了自然灾害则开仓放粮以赈济灾民。———摘编字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册)》材料三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徭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南朝梁时期,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万绳楠《江东侨郡县的建立与经济的开发》(1)材料一中文物图片,反映出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由此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依据材料二,概括汉文帝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文帝及其后继者的治国措施起到了怎样的效果?(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出现“田美土肥”现象的原因?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材料二在一些不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汉王朝则设立了一些边疆专门性机构……这些机构既理民政,管理边疆民族的有关事务,也理军政,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材料三北魏孝文帝以其非凡的勇气、魄力,矢志不渝地推进鲜卑族的全面汉化改革,将北魏的汉化运动推向高潮。他的一系列汉化举措,使鲜卑族的主体部分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中。——胡阿祥《魏晋南北朝史十五讲》(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两位部落联盟首领分别是谁?(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西汉朝廷设置的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名称。此举有何意义?(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两项措施。概括孝文帝改革的积极影响。24.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智慧结晶。请你加入历史探究小组,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探究。【探究一:思想智慧】材料一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者,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钱穆《孔子传·序言》材料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陶泱霖《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探究二:科技之光】材料三图1造纸工艺流程图图2【探究三:传承之任】材料四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