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组教学设计和单元反思至日_第1页
第一组教学设计和单元反思至日_第2页
第一组教学设计和单元反思至日_第3页
第一组教学设计和单元反思至日_第4页
第一组教学设计和单元反思至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燕子》《古诗两首》《荷花》

《珍珠泉》《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俊、俏、翩”等16个生字,会写“燕、增”等33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课文。

3、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4、主动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一些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5、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爱美、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课文、古诗。

3、培养学生观察的方法、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单元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燕子吃呢,柳树发芽,荷花绽放,泉水

丁冬流淌。本组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选编了《燕子》《古诗

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前三篇为精读课

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四篇课文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

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

日;有的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还有的描写了家乡的珍珠般的泉

水。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

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

的感情。本单元的导语提示了观察家乡的景物,并记下自己的感受和

发现,是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作准备。本单元的

其他内容和活动,都是围绕大自然景物专题安排的。课后的资料袋介

绍了我国的自然奇观——神奇的泉。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

作”,是说、写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家乡美好景物。“宽带网”安排了了

解和搜集作家笔下的有关大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写。学习本组课文,要

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

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

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

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与本册课本配套的《同步阅读》中,与

本单元大自然专题相关的课文有《走进大自然》《草叶上的歌》《雨儿

在歌唱》《雾之美》《古诗两首》《一碗水》《我和企鹅》《小城三月》

《梅雨潭》《日出》,可以引导学生课外自行阅读。

教学课时安排:

《燕子》2课时《古诗两首》3课时

《荷花》2课时《珍珠泉》2课时

语文园地一3课时

第一单元燕子

教学目标:

1、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

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2、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

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作用。

3、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

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4、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教学重难点:

1、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

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

作用。

2、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

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教学设计思路:

这篇课文写的是在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这些

从南方飞来的燕子,有的正在湖面上飞行,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

有的飞到了柳枝间,有的停在了远处的电线上歇息,燕子给早春的山

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

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

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燕子的外形特点;第二自然

段讲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第三自

然段讲在飞行中的燕子的各种姿态;第四自然段讲燕子停歇在电线上

形成的美丽图景。课文以燕子为线索,是按燕子的外形特点、燕子在

春天从南方赶来、燕子飞行和停歇的顺序记叙的。全文结构清晰,语

言优美明快是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赶集似的聚拢来”的生

机勃勃的春天景象,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激发学生对充

满活力的春天的向往和热爱的感情;二是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丰富的

想象及一些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

教师准备:一张剪纸、一张燕子的剪影、一张挂图。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板书设计:

燕子

八、、J

燕八、、子4春天

羽毛细雨

翅膀微风

尾巴柔柳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语,1、小朋友,春天来了,有1、学生回答并书空课

激起学生学一种美丽的小鸟从南方飞题。

习新课的兴来了。你们知道那是什么

趣。鸟儿?(学生回答后,板书

课题,并提示学生写“燕”

的””一短横不能丢。)

2、你们看见过燕子吗?

燕子是一种非常可爱的2、学生听老师范读课文。

鸟,它在春天里飞翔的情

景,可美啦!《燕子》这篇

课文,就把这种美的情景

写出来了。

怎么美呢?听老师读

课文O

3、听完后大家有什么感受3、学生谈感受。

呢?

二、自学1、老师看得出,小朋友很1、学生自读课文。

课文O喜欢读这篇课文,现在就

请你们自读课文,看你们

能读懂多少。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

课文中看不懂的地方,可

以先看看插图,看了插图

还不懂就做上记号。(复习

自学符号之一,表示疑问

的:"_____?"

三、指导看1、小燕子在空中飞着,一1、学生观察并口述观察顺

图。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序。

西,我们不大容易看清楚,

现在就请小朋友先看一看

燕子的模样。(教师出示燕

子剪影)教师提示:注意

一下,你是按照什么顺序

观察的。

四、讲读课学习第一自然段。

文。1.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上是1、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

怎么来写燕子的模样的。段。

请一个小朋友读一读。

2.课文上写燕子的模样是2、学生读文回答。

从什么写到什么?也就是

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

教师指点:也就是从全

身写到局部。

3、那么小燕子的全身以及3、学生读文。

各个部分长得怎么样呢?

我们大家一齐轻轻地读课

文。

4.你们觉得燕子长得怎么

样?从哪些词语里可以看4、学生勾画相关词语。

出为,把有关词语画下来。

(复习自学符号之二,表示

重点词句的)

5、指导朗读:同学们已经5、学生各自练习,然后再

看出来了,从”光滑漂亮、指名读。

俊俏、剪刀似的”写出了小

燕子外形的美,所以语调

柔和些,声音轻些。(不

范)

6、现在我们来体会体会,6、学生思考回答。

这一小节最后一句话在小

节中起了什么作用?为什

么说“凑”成了?

教师指点:羽毛是美

的,翅膀是美的,尾巴又

是美的,合起来就组成了

小燕子完整的美的形象。

这一句在小节中起了一个

概括的作用,朗读时,音

调可提高些,“小燕子"的"

小”要轻些,突出“小",以

突出它的可爱。

7、另外,这一节三个量词7、学生回答并齐读第一自

用得很准,哪三个?("一然段。

身、一对、一个")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么活泼可爱的燕子,1、学生观察图画。

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

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

请同学们看图。(出示放大

插图)

2.指导看图。

提示观察顺序:观察

图画,我们可以按照什么

顺序观察。(由近远;由上

下)

3.现在请同学们当小

燕子,这时候,你们从南

方飞来了。啊,春天是这

样的美,你们得仔细地欣

赏一下。(让学生担任角色,

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

境,这样,学生的观察伴

随着情感,同时对教材产

生亲切感。)

4.谁能把你们观察的美4、学生回答。

景说出来。(教师提供导语:

”春天来了,我们从南方飞

来了,_________O”进行语

言训练。)

5、现在我们再来看课文上

是怎么写的。你们看课文,

再对照图,看课文上写春

天的美景,写了哪些景物。

把主要的词语画下来。

6、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这6、学生组织句子。

些景物,我们用最简单的

说法,怎么把它们联成句

子。

(学生回答后出示小黑

板:三月,下过雨。风吹

拂着柳、草、叶、花,都

聚拢来,形成了春天。)

7.你们觉得这样写很干7、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体

巴,没有美感,那么课文会课文描写的妙处。

上怎么写的呢,请同学们

自学,读一读,再比一比。

课文上写的和黑板上的这

一段意思相同,但又有怎

样的不同呢?

△”三月","阳春三月,"

阳春”即明亮的充满阳光的

春天。这是春天最好的一

段时间。

△“下过雨”下过什么样的

雨呢?("细雨""蒙蒙的细

雨”)加上一个"细",一个"

蒙蒙的”我们就觉得怎么样

呢?

(这就写出了春雨的特

点,学生可能联系到学过

的古诗和散文来回答:如

烟如雾;春雨润物细无声;

沾衣欲湿杏花雨;像牛毛、

像细针)

△"风吹拂着柳”,(通过逐

步递加附加成分,引导学

生了解这一长句的含义。)

①怎样的风,怎样的柳,

在前面加上一个字。”微风

吹拂着柔柳"加上一个字,

就觉得柳枝儿在微风中飘

动起来了。课文上它写出

柔柳的色彩、姿态、数量,

非常生动形象,谁能说说。

②微风吹拂着什么样儿的

柔柳?(”微风吹拂着才舒

展开眉眼的柔柳”,什么颜

色的眉眼?"黄绿"的色彩,

使我们感到柔柳是那样青

嫩。)这里运用了什么的手

法,这样写给我们什么感

觉?(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

法,柔柳也有眉有眼,这

样一定就把柔柳写活了,

而且好像是才睡醒了一

般,舒展开眉眼。)

③不是一■条、两条,而是

千万条,真是美极了。

④朗读全句,指导节奏:”

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

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

⑤这一句描写的情景和学

过的哪首古诗意境是很相

似的?(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

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

刀。)

△课文接着写了草、叶、学生回答。

花,你能在这些景物的前

面加上适当的词语吗?可

以是表示色彩的,也可以

是表示姿态的,也可以是

既表示色彩又表示姿态

的,甚至数量的。

()草_______________

()叶_______________

()花_______________

8、指导朗读。这一段描写8、学生读文。

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的图

画,我们怎么来朗读呢?

欣赏读,把好词佳句画下

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三,表

示好词佳句的:

现在我们大家再看看图,

再体会燕子在春天里飞翔

的美景,请一个小朋友朗

读。

五、练习。扮演角色口述。(通过表演,学生表演、练习。

在情境中对话,以巩固新

课。)

同座二人,一人扮燕

子妈妈;一人扮小燕子。

要求从春天来到说

起,说到小燕子在春天里

所看到美景。注意学习运

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最

后说到春天这么美,我们

也赶着去参加这盛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1、复习生字:俏(俊俏)、1、学生读生字,并用生字

伶、俐(伶俐)、唧(唧的一组词。

声)、偶(偶尔)

2、复习朗读;轮读一、二2、学生轮读课文。

两节,读一遍。

二、讲读课学习第三自然段

文。1.导入:课文第一节写

了小燕子的形状;第二节

写了燕子在春天里飞来

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

趣。那么小燕子为春光增

添了什么样的生趣呢?这

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三、四

两节。我们再来看看这幅

美丽的图画。

2.指导看图2、学生观察图画。

我们先看正在飞行的

燕子。图上画了有在高处

飞的,也有低处飞的,我

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

呢?(由上下)

高处的燕子在怎么飞;低

处的燕子又在怎么飞呢?

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谁

能用最少的字,概括出燕

子飞行的特点。(快,美)

3.课文中哪些词语告诉我

们,燕子飞得快,飞得美?生读文回答。

4.谁能根据书上描写的内

容、画面,联系平时你所

观察到的想象一下,说说4、学生联系课文进行

小燕子飞行怎么快、怎么语言训练。

美?上面这些词语注意运

用。

提示:这一节开头,

简单的两笔“在微风中””在

阳光下”描写了春风轻轻,

春光明媚的画面。这是燕

子飞行的背景,小朋友描

述的时候,也要把这情景

描绘出来。

5.我们再来看课文,你觉

得这一节中哪一句写得更

美些?5、学生利用掌握的学习方

学习第四自然段。法赏析句子。

1.上节写燕子飞行的美,

其实燕子停在那儿又有另

一种美。

2.看图,你们觉得停在电

线上的燕子,这情景象什

么?课文上打了一个很美2、学生看图、思考、回答

的比喻。问题。

△为什么说是“几痕电线”

不说"几根电线?(板书:几

痕)

△几对燕子飞倦了,”

落"在这电线上,这“落"字

你觉得怎么样?(板书:落)

△课文最后不只说”这

多么像曲谱啊“还加上“正

待演奏的“,你觉得好在哪

儿?这使你产生怎样的联

想?(板书:像正待演奏的

曲谱)

3.指导朗读:这两节具

体写出了燕子给春天带来

的生趣。写动态的美,朗

读的速度应该怎么样?语

调也可以怎么样?第四3、学生练习朗读。

节,写静态的美,速度和

语调又应该有什么变化

呢?语气适当加强些。

同学们以燕子的身份复述

这篇课文。

学生练习复述。

三、练习复

课外资料:

鸟儿为什么不会触电

电流通过人或动物的身体造成伤害,称为触电O可我们经常看到,

一群群的燕子、麻雀或鸽子,飞到高压电线上站立嬉戏,却没有一只

触电身亡。鸟儿为什么不会触电呢?

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按图示的电路接好小灯泡和电池组,你

会发现甲灯泡亮了,而乙灯泡却不亮。原因是甲灯泡的两个“脚”跨

接在电源两端的电压在源源不断地从桥上通过,从而形成了电流。电

流使灯丝发出光和热。再看乙灯泡的两个“脚”,你会发现,它是“站”

在同一根电线上的,不会有电压落在上面,当然灯丝里不会有电流通

过,电珠就不会发出光亮来。

从这个实验里,我们不难看出,站在高压线上的小鸟,与乙灯泡

很相似,是站在同一根电线上的,在小鸟的两只脚之间不会有电压存

在,也就不会有电流从它身上通过,所以小鸟不会触电。

不过,如果鸟儿的身体同时接触到两根电线,或者站在电线上的

鸟在不绝缘的电杆或架上磨嘴巴,就会有电流从鸟儿身上流过,使它

触电身亡。正因为如此,人们在高压输电线电杆上固定电线的铁架与

电线之间,总是隔着一个长长的绝缘瓷瓶,它既可起到保护鸟类免遭

触电的作用,又可避免由于鸟类触电而发生的停电事故。

燕子、拙燕、观音燕

鉴别特征:

鉴别特征额、喉栗色,且侵入胸部,胸具不完整的黑色横带,下

体余部白无条纹,上体余部均为辉蓝黑色。地理分布为留鸟。

生态:

生态多见于居民点附近的空中、建筑物、电线上等。耐飞,觅食

和营巢时来回不停,往往在飞行时伴随发出“喔喔”声。寻食时,一

面飞行一面张着嘴把飞虫迎入嘴内。以小型昆虫为食。3-8月繁殖,

巢筑于屋檐下或横梁上,用泥土混和稻草、羽毛构成半碗状,内垫细

草根和羽毛,雌雄二鸟合同衔泥作巢。

经济意义:

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众所周知的益鸟,群众时代有保

护燕子的习惯。

第一单元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

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

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

难点。

教学设计思路:

这篇精读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咏

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柳树、柳条、柳叶。

《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

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

两首诗把春天描写得姓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

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喜悦。教学这两

首古诗时,没有逐字逐句教学生诗句的意思,而是引导学生运用多种

感官去了解诗意大略,以赏析的角度教会学生学习诗歌的方法。

教学准备:

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咏柳春日

碧玉妆成一树高,胜日寻芳似水滨,

万条垂下绿丝绦。无边光景一时新。

不知细叶谁裁出,等闲识得东风面,

二月春风似剪刀。万紫千红总是春。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背诵古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指名学生背诵。

诗,导入新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

课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

天的诗歌?今天我们还要

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

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

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

的什么?

二、学习《咏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柳》,1、把诗歌读正确、流1、学生认读诗歌《咏

利,认记生字”咏、绦",柳》。

2、指名读诗,提醒读2、指名学生读。

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3、学生读注释,同桌互相

的大意。交流。

4、小组交流;互相释4、小组互相交流。

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1、学生朗读古诗。

诗,理解诗对诗意的理解。

意,体会感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2、全班交流诗意,教师

情(1)“碧玉妆成一树高”相机点播。

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

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

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

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

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

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

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

体会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

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

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

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3、学生练读、指读、与教

边想象。师做相应练习。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

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

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

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

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

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

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

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

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

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

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

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

剪刀裁出来的啊!

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

月春风似剪刀。

四、背诵同学们,这首古诗写的多学生练习背诵。

么有趣、多么生机盎然啊,

你们会背了吗?一起来试

一■试。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学生背诵古诗,解释诗意。

入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习《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日》1、把诗歌读正确、流1、学生读准诗歌的字

利,认记生字“泗、滨”。音。

2、指名读诗,提醒读2、指名学生读。

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3、读注释,了解诗歌大

的大意。/昂O

4、小组交流:互相释

疑,讨论难点。4、小组讨论交流。

三、朗读古1、指名读诗句,说说1、指名学生读,并用自己

诗,理解诗自己对诗意的理解。的话说说诗句意思。

意,体会感2、全班交流,相机点3、全班交流诗意,教师

情拨:相机点拨。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

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

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

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

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

光景一时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

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

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

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

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

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3、学生练读、指名读,并

边想象。与教师完成口头练习。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

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

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

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

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

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

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

王壬

O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

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

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

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

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

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

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

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背诵古古诗的意思都了解了,古学生练习背诵。

诗。诗会背了吗?谁来试一

试?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学生背诵解释诗意。

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识字写1、出示生字认读:咏、1、学生认读生字。

字碧、妆、裁、剪、滨、紫

2、出主识记字形,集2、学生识记字形。

体交流:

提醒:咏,用口吟诵,

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

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

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

关、左边是绞丝旁。裁,

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

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

字;妆,梳妆,女人常梳

妆,右边是女字旁。

3、先描写观察重点笔

画,再集体交流:3、学生观察字形,交流

“裁”是半包围结构,写法。

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

是点,不是捺;

4、教师巡视指导。4、学生练写。

课外资料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

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人。少年就以文词而出名。公元695年擢

进士,做过工部侍郎等官。晚年与李白交友,酒后作诗文,神采飞扬。

他工书法,尤善章草隶书。《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共存诗20首。写

景的诗,较为清新通俗,除本课《咏柳》外,还有《采莲诗》《回乡

偶书》广为传诵。

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字元晦,号

晦庵、晦翁,别称紫阳、考亭。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生于南剑

州尤溪(今属福建)。曾任秘阁修撰等职。他博览群书,广注典籍,

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在哲学

上发展了程颐、程景页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

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系统,称为程朱理学。他从事教育时强

调启发式。他治学态度严谨,分析问题精密,对后代的学者影响很大。

他的著作很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

注》,后人编纂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和《朱子语类》等多种书

第一单元3《荷花》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

的能力。

2.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最后两段能背诵。并通

过补充教材《王冕看荷花》片段的略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阅

读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

的能力。

2.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

设计理念

情感素养是人的一切素养的血肉。没有了情感,就没有什么素质

可言。儿童是“情感的王子”,人小情多(李吉林语)。我们的小学语

文教材也都是有情之物。中国的文艺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

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为情造文”等等阐述都表明“情”是“文”

的命脉。小学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其中蕴含着作者丰

富的情感。《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

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

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

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

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有情,教材亦有情,“教材

——学生”之间的情感的桥梁就是我们老师的情感,要由老师去传递,

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课堂教学

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

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

设计思路

1、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要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学习活动,这有一个过程,其间包含着儿

童的心理进程,首先需要启动。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

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

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那它就平静不下来。新课启

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过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河

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

理。

2、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

联。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

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儿童只是通过形

象去认识世界的。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因而,教师在引导

儿童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

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

到,也听到,整个心灵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

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

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

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

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去欣赏。

3、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

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是读课文

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

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意愿,及至整个心灵。

因此在精读读出语感神韵时,要引导学生更深地理解语言,将学生的

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然而,这虽

是儿童情感的一种不自禁的情感流向,但还是需要外力作用的。这就

是:①借助比较区别;②借助想象展开;③借助语言媒介。通过这些,

学生的情感会向深层发展,并产生移情活动。

教师准备:

一段配合学生看图想象的音乐;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板书设计:<形状)

看荷花<>自己变做了荷花

姿态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语,1.同学们,在我们学校师生互动,回答问题、背

揭示课题。的对面有一座非常美丽的诵古诗。

公园一一莲湖公园,每到

夏天的时候,那里总是会

开满亭亭玉立的荷花。有

个小姑娘非常爱荷花,她

写了一篇文章,这就是我

们书上的《荷花》(板书课

题)。荷花又叫“莲花”。

(板书:莲花)

2.荷花的叶子叫什么?

(荷叶,又叫“莲叶”。)

(板书:莲叶)

3.我们还学过一首古诗,

里面也赞美过荷花,我们

把这首古诗背诵一下。

(师生一起背古诗一

一宋朝杨万里的《咏荷》)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花还会结果呢,它的

果实就是“莲蓬”。

二.观察图1、启发:那个小姑娘看到1、学生观察图画。

画,把学生的是什么样的荷花呢?你

带入课文描们看那一池荷花就像这一

写的荷花池幅美丽的图画。

边。(出示多媒体课件荷

花图,并且向学生提出看

图学文的要求。)

指导看图:请同学们

按次序仔细看图,看看图

上画了些什么?然后再读

读课文。

2、读中启发:课文中有个

小朋友在看荷花,她见荷2、学生自读课文。

花非常美,就写了这篇文

章。现在打开书本,自己

看看图,读读文章。看看

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

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自学讨1."我"去看荷花。

论,理清层2.“我”看荷花。

次。3.“我”看荷花时展开的美

妙想象。

4.“我”又回到看荷花的情

景中。

四.讲读课学习第一小节

文。1.启发:同学们,你们再1、学生看图。

看这幅图,画上的荷花多

美,我们看着,觉得它就

是真的荷花。现在我们就

把它看作一池真荷花,边

看边想象,好像看到什

么?闻到什么?

2.指点:课文一i开头

就是这样写的。“一进门就2、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

闻到一阵清香”,这就把荷

花的特点写出来了。现在

请同学们带着想象读课文

的第一节。

学习第二节

1.学生默读第二节,要求1、学生默读课文第二

很快地读。简单地说说“我”小节。

看到些什么?

(出示小黑板。提供

句式,分步训练)

我站在荷花池边看:

看到()荷叶();

又看到()荷花();

还看到O花骨朵()。

(小莲蓬)

要求学生用“又”“还”

这两个连词口述一句完整

的复句。)

2.进一步要求:我站

在荷花池边看到什么样的2、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

荷叶,什么样的荷花,什训练。

么样的花骨朵。(进一步启

发学生在上述荷叶、荷花、

花骨朵前面加上附加语,

把句子说得更好、更美一

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第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荷学生齐读课文。

课花》一课,现在请同学们

打开书,把课文读一遍,

要把描写荷花的色彩、姿

态的词语读出美和爱的感

情来。如“碧绿的……”“嫩

黄的……

二.复习阅1.你们读了这一课,最喜

读。欢哪一节?为什么?

2.第四节是展开想

象,课文中的“自己仿

佛”“自己觉得”后面写的就

是想象的内容。什么叫“仿

佛”?

(“仿佛”就是“似乎”

“好像”的意思,不是真

的,而有真的感觉的意

思。)

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意

思用“仿佛”说句话“什

么仿佛什么?”“什么仿佛

怎么样?”这样想句子就

容易正确了。

(通过用“仿佛”造句,

展开想象的翅膀,先同桌

的同学相互对讲,然后集

体交流。)

三、识字、1、出示字卡“荷、挨、莲1、学生认读生字。

写字蓬、胀、仿佛、裳、翩、

蜻蜓”

2、重点指导:要求会写的2、学生观察字形。

生字中,注意形近字的区

另卜裳和常、蜻和晴。注

意分辨、记忆字形,比如,

裳与衣服有关,下边是衣

字;蜻与虫子有关,左边

是虫字旁;蹈与用脚跳舞

有关,左边是足字旁。写

的时候注意字的笔画和书

写顺序,“蹈”的第十四笔

“佛”的第四笔。

3、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练写。

三.教补充《王冕看荷花》(略读)

教材。(1)导语:刚才同学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

们用“仿佛”说话,说得很课外读物。

好。今天我们学了《荷花》

这篇课文,现在李老师再

介绍一篇材料让你们读。

教师介绍读物:这篇

材料是从一篇很有名的书

《儒林外史》里选出来的,

写的是《王冕看荷花》。小

朋友们很快地把这材料看

一遍。

(学生阅读课文)

(2)指导:这材料上有几

个词是古文中的词,我们

现在不查字典,你结合上

下文读读,想想。

“须臾”是什么意思?

天气烦躁里的“烦躁”是

什么意思?要学会看注

释,可以根据上下文猜读。

(板书:须臾、烦躁)

看注释:“须臾”就是

一会儿的意思;“烦躁”是

指天气闷热。

(4)这篇材料中有一

句写王冕看荷花,看到怎

样的程度?(突出“人在画

图中”)看这些长篇的文章

要学会抓主要的。

(5)引导运用:现在

我们想想在我们刚学的

《荷花》这篇课文的第四

节末了,是不是可以再加

上一句话,来点明这一节

的中心意思,你们想想应

该加哪一句呢?(“真是人

在画图中”)

(在原来板书的“风

过了”后面加上“真是人

在画图中”。)

课外资料:

王冕看荷花(节选)

那日,正是黄梅时候,天气烦躁。王冕放牛倦了,在绿草地上坐

着。须臾,浓云密布,一阵大雨过了。那黑云边上镶着白云,渐渐散

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

子上清水滴滴,合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王冕看了一回,心里想道:“古

人说,'人在画图中',其实不错。可惜我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

花画它几枝,也觉有趣。”又心里想道:“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

不自画他几枝?”

荷花简介

花的种球由圆球状至圆锥状的球茎(或称根茎),及著生于球茎

基部的贮藏根(或称营养球)所^成,一个球茎可著生1-6个不等的

贮藏根。球茎上有二排对生的芽,但春季种植后一球茎通常仅萌一个

第一代芽;新芽萌芽后,叶片展开3-5片时,开始抽出花序,随后花

序发育,花梗抽长并开花。在露天栽培下,切花长度约40-60公分,

遮阴处理则可达70公分以上。

荷花的叶片为长椭圆形,中肋紫红色,在露天栽培下,平均叶片

长度约为30公分宽度约5公分,一般比花茎短。但在遮阴栽培下,

叶片较为狭长,长宽可达45公分,有时甚或比花茎还长。在田间栽

培日寺,上午10时以后,因日照强度增加,温度升高,叶片常会因失

水而有反卷现象。

荷花的花序为穗状花序,花梗上端有7-9片半圆状绿色苞片,接

著为9-12片彩鲜明的阔卵形粉红色苞片,这些粉红色的苞片形状似

荷花的花冠,是主要观赏的部位。目前栽培品种的粉红色苞片尖端带

有绿色斑点,是其特色也是他的缺点。

荷花真正的小花着生在花序下半部苞片内,每片苞片着生4朵小

花。小花为唇状花冠,具3片外花瓣,及3片内花瓣;其中一枚内

花瓣为紫色唇瓣,而且唇瓣中央漏斗状的部位为黄色。

荷花新芽在顶芽花芽分化、开花的同时,茎基部逐渐肥大,形成

圆球状至圆锥状的新球茎。新球茎的基部直根状的营养根的根尖,则

在入秋后逐渐肥大形成球状的贮藏根,而形成新的种球。

第一单元4《珍珠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2、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这篇略读课文描写了家乡山林中一眼美丽的清泉,写出了

泉水的深和绿及冒不完的水泡。抒发了对大自然景观赞美之情,表达

了对家乡热爱的感情。课文是按珍珠泉的所在位置,潭水的四周和泉

水涌动的特点,以及“我”对家乡泉水喜爱的顺序写的。全文共六个

自然段。第二自然段一一第五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课文开始交

待珍珠泉的位置。第二自然段描写泉水四周的景物,由石头镶嵌,青

苔、绿草、野花环绕,就像一个大花环。泉水色绿且深,清可见底。

第三自然段讲从潭底冒出的水泡,在阳光下呈现一串串多彩的珍珠。

第四、五自然段讲这就是自己家乡的珍珠泉,表达了家乡孩子对珍珠

泉的喜爱之情。本课表达上的特点是抓住有特点的景物,描写细腻生

动,用词优美。同时对家乡的感情充溢其间,富于感染力。选编这篇

课文的目的,一是在自读自悟中,了解珍珠泉的美丽景色,感受作者

对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二是了解叙述顺序,积累课文优美语。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课内容浅显、语言优美,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连接语中

的学习提示,自学自悟,教师点拨指导。可以先引导学生读懂连接语,

明确阅读要求: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然

后根据要求自学课文。初读,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交流自己读

后的印象和感受;再读课文时,就课文提示,展开讨论理解内容,体

会感情;最后教师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进一步体会语感,积累

优美语句。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各地名泉的资料。

板书设计:

4、珍珠泉

泉水绿

水泡有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揭示课1、同学们,你们见过泉水1、学生根据生活经历回

题导入:吗?请说说你印象中的泉忆。

水?(指名)板书:泉

2、课件出示:资料袋中的2、学生观察图片。

三大泉的图片(配乐)

3、教师引言:今天老师要3、学生齐读课题。

带大家去珍珠泉走走!(补

充课题:珍珠)

二、初读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