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设计教学案例_第1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设计教学案例_第2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设计教学案例_第3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设计教学案例_第4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设计教学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总体目标

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为“万物有灵”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一花一鸟总关情”这个主题

编排的,由《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四篇课文口语交际《班级

公约》、习作《我的心爱之物》、语文园地组成。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借助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借助“花”“鸟”等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二是培养学生观察、思

维能力,培养他们善于通过普通事物发现不寻常的“美”,并能根据对事物的描

写,抒发自己的感情。

二、单元目标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感情。

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这种手法的运

用,使所描述的事物形象更鲜明生动。如《白鹭》中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

进行对比;《落花生》中把花生和桃子、石榴等进行对比;《桂花雨》中把故乡的

桂花和杭州的桂花对比;《珍珠鸟》中把大珍珠鸟的“胆小”与小珍珠鸟的“与

人亲近”的前后对比,突出了事物形象,令人受到启发。

本单元还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重点句子,从而把握住文章的中

心意思,理解课文内容。练习写作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特点,体会、抒发自

己的感情。

三、课时安排:

1.《白鹭》...........................................2课时

2.《落花生》........................................2课时

3.《桂花雨》........................................2课时

4.《珍珠鸟》........................................1课时(略读课文)

5.口语交际...........................................1课时

6.习作................................................2课时

7.语文园地...........................................2课时

1.白鹭

【教材分析】

《白鹭》是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

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全

文条理清楚,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和活动之美,语言流畅而传神,营造出自然清

新而又浓郁绵远的意韵,恰如清风拂过读者的心田,又似纯净的溪水荡涤内心的

焦躁与烦闷。

作为“一花一鸟总关情”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教学中要着力引导学生在理解

课文内容基础上,初步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会认“鹭、嫌、喙”等7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0个生字,理解生

字在文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背诵课文,摘抄自

己喜欢的自然段。

3.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

思。

4.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

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2.难点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资料链接】

1.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1892年11月16

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

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郭沫若的作品

有:散文集《长春集》、《潮汐集》、新诗集《女神》;《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等。

2.散文: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特点是“形散而神聚”。“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

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

以借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

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3.白鹭:又名小白鹭,是白鹭属的一种鸟类。白鹭和雪鹭体形小,以各种小

鱼、黄鳍、泥稣、蛙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少量谷物等植物性食物。

4.朱鹭:朱鹘的别名,属于鹘科,全长79厘米左右,体重约1.8千克。体

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红色。嘴细长而末端下弯。朱鹘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

谓稀世珍禽,至本世纪70年代野外已无踪影。至1995年,我国的野生朱鹘种群

约35只,饲养种群有25只,为拯救这一珍禽带来了希望。

5.苍鹭:(学名:Ardeacinerea)又称灰鹭,是欧亚大陆与非洲大陆的湿地

中极为常见的水鸟。身体细瘦。分布于非洲、马达加斯加、欧亚大陆,从英伦三

岛往东到远东海岸和萨哈林岛和日本,往南到朝鲜、蒙古、伊拉克、伊朗、印度、

中国和中南半岛一些国家。

6.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42年,属于作者第二创作高潮时期的作品。当时正值抗战第二

阶段,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郭沫若于1942年10月31日被迫辞去国民

党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的职务,言行受到反动派的限制。他说:“中国目前是

最为文学的时代,美恶对立、忠奸对立异常鲜明,人性美发展到极点,人性恶也

发展到极点",“只等有耐心的,谦抑诚虔、明朗健康的笔来把它写出“。所以

他这个时期的杂文以爱国反奸为中心内容,赞颂爱国者的忠义,揭露卖国者的奸

恶。本文作者以真诚的笔触描绘了白鹭的生态特征,赞扬了寻常的事物中蕴含着

内在美,抒发了作者对平凡中的高洁而朴素的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鹭、嫌、喙”等7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0个生字,理解生

字在文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能理清课文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本

课通过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的方法。

【教学过程】

【预习导学】

1.读熟课文,家长签字。

2.抄写生字在文中的词语两遍。

★3.结合上下文或者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教师也可以自选其他。

适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嗜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铿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收集并阅读关于白鹭的材料。

【课堂助学】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让学生猜:嘴长颈长脚也长,爱穿一身白衣裳,常在水边结伙伴,

田野沟渠寻食粮。(打一动物)谜底:白鹭(师出示图片,介绍白鹭)

2.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

起来学习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诗《白鹭》,看他为我们描绘了怎样一幅如画的美妙

境界。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质疑交流。

出示:

白鹭嫌弃长喙黛色镶嵌镜匣嗜好

适宜白鹤朱鹭恩惠韵味望哨玻璃框

(1)指读,正音“嫌、喙、匣、嗜”,齐读;

(2)指导写字:“鹤、嵌、匣”等字。

(3)理解下列词语:适宜、嗜好、铿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白

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3.理清文章脉络,指导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分精

巧。

第三部分(第6—8自然段)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们以

美的享受。

第四部分(第9—11自然段)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4.说说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什么关系?(首尾呼应)

5.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进行朗读,指读,点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非常重要,这是在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同时也是

在扫清阅读的障碍,为接下来的理解分析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堂小结

请学生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教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

1.掌握课后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设计意图:背诵优美的段落,让学生积累优美的语句,可以提高学生的

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爱好。】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背诵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

思。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

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温故导学】

一、选字组词,在所选的字的下面打。

镶(嵌倩)适(宜以)

白(鹤贺)(兼嫌)气

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目。()

2.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箪了。

()

3.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它却很弊然。

()

【课堂助学】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检查反馈“温故导学”。

2.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白鹭的。

二、赏读1-5自然段,感悟白鹭的“精巧”美

1.师:白鹭在郭沫若先生的眼里是一首“精巧的诗”。(板书:精巧的诗)

在你们印象中,诗有哪些特点呢?(语言精炼形象,节奏感强,富有意境。)

2.自由朗读课文1-5自然段,体会白鹭诗一般的“精巧美”。

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打开课本,读读上5自然段,边读边想边

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的精巧?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读出学生自己的理解,感受白鹭外形的诗一般的

精巧美。】

3.集体交流,引导,感悟。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白鹭的外形图和对比图。

第2自然度概括描写:白鹭颜色、身段搭配的和谐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

词体会并通过观察课件中的白鹭感受它外形的和谐优美,读出和谐美。)

第3自然段对比描写: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相比,有其独特的小巧美和

寻常美。(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白鹭的美:小巧、玲珑、柔和、平常。伴随音

乐,读中感受如诗般精巧、美丽的白鹭。)

第5自然段具体描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真是天工巧夺!(引导

学生观察白鹭的近景图,说出白鹭的外形,读中体会白鹭形体一切都很适宜,像

诗一样精巧,优美。)

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啊!古往今来,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听听课文6-11自然段,也许大家能从“白鹭”这首诗中找到优美的、富有诗意

的画面!

三、赏读6T1自然段,感悟白鹭的“韵味美”

1.范读课文6T1自然段。(音乐稍低)

2.指名交流捕捉到的关于白鹭生活的画面:此刻,你仿佛看到白鹭生活的哪

些画面呢?(觅食、栖息、低飞)

3.布置学生自读自悟:哪些画面深深地吸引了你呢?用心读一遍,画出使你

回味无穷的词句,并写下你的感受!

4.学生自读自悟自写,教师巡视指导。

5.指名学生集体交流,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师生导读导悟。

第一幅图一白鹭觅食(第6自然段)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觅食图”:是啊,白鹭觅食恬静安详,如诗般迷人!

(3)欣赏画面并取画名:多美的一幅画,你们能给它取个画名吗?

(4)精读第一句,体会拟人手法的绝妙,体会白鹭与水田的和谐搭配。

文中不说白鹭“叼鱼”,却说它“站着钓鱼”,你是怎样理解的?

(5)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指导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读出诗一般的韵

味。

第二幅图一白鹭栖息(第7自然段)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栖息图”是啊,白鹭垂钓美妙绝伦,白鹭登高栖息更是别

有一番情趣!

(3)看看图,读读画面下的文字,再说说你们的感受吧。

(4)指名交流感受。

(5)点击画面隐藏的文字“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质疑激趣,启发想象:你们说,在晴天的早晨,白鹭悠然登高,独处小树的绝顶,

真的是在瞭望吗?

(6)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

(7)配乐齐读课文。的确,郭沫若的这一疑问,真能引起我们读者无限的

遐想。多么耐人寻味的生活画面啊!用心读一遍,读出自己的感受吧!

第三幅图一白鹭低飞(第8自然段)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低飞图”及第8自然段的内容。

(3)指导朗读,读出内心的悠然和快乐。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给

人以无穷的乐趣!看白鹭乘着夕阳归去,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让我们一起

来感受一下吧!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目睹白鹭的亲身经历。

当我们再次聚焦白鹭生活的画面,不得不惊叹于白鹭全身流线型的、诗一般

的美!

第四幅图一白鹭全部生活场景

(1)展示白鹭生活场景组合图,配乐让学生静静地欣赏。

(2)质疑:此时此刻,你觉得白鹭美吗?它美中还有不足吗?

(3)指名集体交流,体会“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说出自己的

内心感受。

(4)教师描述:是啊,白鹭真是如诗如画如歌!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

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5)全景图中显示第11自然段文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

的散文诗。

(6)齐读第11自然段。让我们和郭老一样,面对这可爱的小精灵,发出内

心的赞叹吧!(板书:韵味无穷的诗)

四、赏读全文,总结全文

1.赏读全文。

也许白鹭这首精巧的诗,这首韵味无穷的诗,深深地感染了郭沫若老先生,

因而诞生了这篇如诗如歌如画的美文,细细品读,感觉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白

鹭深深的赞美和喜爱。让我们伴着音乐,齐读全文,尽情享受白鹭无尽的美!

2.齐读。(音乐渐高)

3.指名说说欣赏了全文以后的感受。

4.教师总结:老师最想说的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我们人类发现

美的眼睛。真诚地祝愿同学们人人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捕捉,去挖掘生活

中像白鹭这样如诗如歌如画的美!

五、布置课外作业

1.背诵课文。

2.阅读类似课文《白鹭》这样的美文,写下自己的感受。

【当堂训练】

一、选择题

1.对“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白鹭的精致,体现作者对白鹭的赞美和喜爱之

情。

B运用拟人的修辞描写了白鹭的精致,体现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2.“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

而且太不寻常了。”这句话运用了()的写作手法。

A比喻B对比C拟人

二、完成下列练习

L“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

而且太不寻常了。”这句话运用了的手法,突出了白鹭

的特点。

2.“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这句话运用了一

的彳修辞方法,表现出,表达出__________________0

【巩固训练】

★重点段落品析:

①色素的配(peibei)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yiyi)□

②白鹤太大而嫌(jidnxidn)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

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③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

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分则嫌白,

黛之一分则嫌黑。

1.划去括号里加点字错误的音节。

2.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和下列哪个词语相呼应()。

A适宜B配合C寻常

3.第③段从__、__、__、等几个方面介绍白鹭,体现白

鹭的美。思维创新大拓展七、白鹭是那样惹人喜爱,我们应该怎样去保护它们

呢?请说说你的建议吧。

【板书设计】

1.白鹭

颜色的配合精巧的诗

身段的大小

觅食白鹭觅食图

栖息白鹭瞭望图韵味无穷的诗

飞行白鹭低飞图

2.落花生

【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著名作家许地山的一篇叙事散文,课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

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

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要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主旨,

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

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父亲对他的教

诲和希望,他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

并用行动实践了这一心愿,成为优秀的作家。尽管文章篇幅很短,也没有什么华

丽的词藻和深奥的语言,但是给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

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在表达上颇具匠心:详略分明,以物喻

人,同时言辞朴实无华。教材中配有插图一幅,从画面上看,作者“我”还很小,

只有七八岁,可父亲关于花生的一番评议,却深深地印在了他们姐弟们的心里。

由此,再次印证了一个人从小受到严格的,积极的教育的重要。

【教学目标】

1.认识“亩、吩”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便”,会写“亩、播”等8

个字,理解生字在文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3.借助课文了解花生的特点,理解父亲借花生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对他人

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能够学习作者借物喻人,能够结合事物的特点联想到生活中的人,并试着

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字词的理解,了解花生的特点和围

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弄清课文的主次。(重点)

2.紧扣爸爸说的一段话展开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到本文借物喻人的写法及

其所蕴含的道理。(难点)

【资料链接】

1.许地山(1893—1941)现代小说、散文家。笔名落花生,原籍台湾台南,

祖籍福建。许地山的主要作品:著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等;翻译作品有

《二十夜间》《太阳底下降》等;编著有《印度文学》及《中国道教史》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亩、吩”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便”,会写“亩、播”等8

个字,理解生字在文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教学过程】

【预习导学】

1.读熟课文,家长签字。

2.抄写生字在文中的词语两遍。

★3.结合上下文或者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教师也可以自选其他。

吩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便宜(bianplan)空地(k6ngkong)

买种(zhongzhong)散开(s3nsan)

5.选一选,填一填。

价阶

石()()钱()格()梯

幕暮慕

()色降临开()羡()爱()

辟避劈

躲()开()()柴

【课堂助学】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

结果不开花。”谁能猜出这是什么?(板书课题。)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花生的理

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

2.导入新课。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

本文的作者有一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

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的童年时光。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疏通字词。

(1)要特别注意

①正音:“榨”是翘舌音,读zha,不读za;“空地”的“空”读第四声;

“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②结合词意,正确写字:“慕”是形声字,上面“莫”表音,爱慕是心生喜

欢,所以下面是“心”的变形。如果说“幕布”,下面是什么?如果是“暮色”,

它的部首又会是谁呢?“亭”下面是“丁”,注意不要写成“子”;“吩咐”是

口头指派,所以都是“口”字旁;“亩”和“播”都有一个“田”字。

排火车读生字:亩(mu)播(bo)浇(jiao)吩咐(fenfu)亭(ting)榨

(zha)慕(mu)矮(ai)

2.自由读课文。

(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长句子注意停顿。)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内容?(课文以“落花生”为题,写了一家人种花生、

收花生、吃花生和议花生的事。)

(1)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写种

花生、收花生。)

(2)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母亲提议过收

获节,并做了准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事情发展顺序):

①课文先写(种花生、收花生),再写(吃花生),最后写(议花生)。

②概括每部分内容。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并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3—15自然段):父亲对花生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花生产生了

敬佩之情。

【当堂训练】

课文以《落花生》为题,写了一家人—花生、—花生和—花生的事,其

中主要写的是o

【巩固训练】

父亲说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它给“我”的启示是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借助课文了解花生的特点,理解父亲借花生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对他人

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能够学习作者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写法,能够结合事物的特点联想到生

活中的人,并试着写一写。

【教学过程】

【温故导学】

1.听写词语。

★2.按词语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成熟”有两种意思:①植物的果实完全长成;②人或事发展到完善的程度。

你能用“成熟”的这两种意思各写一个句子吗?

①植物的果实完全长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或事发展到完善的程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近义词,看谁写得多。

吩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助学】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检查“温故导学”。

2.复习旧知: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

些内容?

3.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花生的特别。这一课我们要继续学习

这篇课文,感受花生的特点及爸爸借花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默读课文,哪一部分是详写?哪一部分是略写?(议花生是详写。)

思考:收获花生后,全家人的心情怎样?(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

生的意外、欣喜。)

2.讨论:花生的特点是什么?

(1)自由读,指名读出花生的好处。花生味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学

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①填表助学,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

表)

事物外表位置果实

花生矮矮的埋在地里有无果实挖起来才知道

桃子、石榴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②出示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一个读桃子、石榴、

苹果,一个读花生。

③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

④再次读,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然

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实用,默默地为人类奉献。)

⑤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结合课文,理解“体面二两句话意思不一样,“只”是单单的意思,爸爸

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体面,更希望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的对别人有用的人。)

(2)出示父亲的话,启发思考:父亲借落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个什么样的

人?引导感悟借物喻人的写法。(齐读父亲的话,感悟借物喻人的写法。)

三、回顾课文,开展活动

1.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当堂训练】

生活中有许多平凡的人,他们就像花生一样默默无闻,做着贡献,说说你看

到过的这样的人。

【巩固训练】

★课文中父亲用落花生说明做人的道理。其实,小草、石头、大树、竹子、

梅花、春蚕、蜜蜂、蜡烛……生活中许多事物都给我们做人的启示。请选择一种

自己感受较深的写下来。

【板书设计】

种花生

收花生不图虚名

落花生吃花生默默奉献

议花生(借物喻人)

3.桂花雨

【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琦君写的一篇优美散文。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

了作者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

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文章语言质朴,通篇体现一个“真”字,向读者真

实再现了作者童年的美好生活,真诚地袒露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达到了真切

感人的艺术效果。可谓花香、人乐、语蕴、情真。

这篇文章主要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体

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菱、杭”2个生字,会写“兰、萝”等10个字,会写“桂花、木

兰花”等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本内容,说说“桂花”给“我”带来哪些美好的回忆,体会作者表

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4.理解句子含义,感受桂花香,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

感情。

【资料链接】

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珍,小名春英,浙江省永嘉县人。1917年7月

24日生于温州的瞿溪乡,现当代台湾女作家。浙江瓯海瞿溪人。代表作品有散文

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

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

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

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等。她也是著名电视剧《橘子红了》的原作者。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梦、杭”2个生字,会写“兰、梦”等10个字,会写“桂花、木

兰花”等5个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脉络,初闻花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预习导学】

1.把下列词语读正确:盛开、使劲、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

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课文为什么要以

《桂花雨》为题?

3.授集有关琦君的资料。

【课堂助学】

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出示桂花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花?一一桂花(师板书:桂花)今天

我们要学的课文就叫一一桂花雨(师板书:雨齐读课题)

大家已预习过课文,谁来说说文中的桂花雨指的是什么?(桂花雨指好多桂

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二、自由读文,检查预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着重强调要读准前后鼻音:“兰”、“浸”、“缠”为前鼻韵母,而“饼”

是后鼻韵母。

指导写好:浸、缠,区分:萝、萝,捡、检

3.指名逐段读课文。

4.疏通课文脉络。

第一段(第1至4自然段):“我"小时候喜欢桂花以及摇桂花的原因。

第二段(第5、6自然段):“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

第三段(第7、8自然段):“我"对童年“摇花乐”的怀念。

三、初读课文,初闻花香

1.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桂花的喜爱,为什么呢?请大家找出课文描写桂花

香的句子,想想作者喜爱桂花的原因。(课件出示描写桂花的句子)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

桂花香里的。

(3)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4)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5)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这些句子中,哪个字最能体现出桂花的香气呢?(“浸”)

3.“浸”本是指泡在液体里,在课文中也是这个意思吗?点拨:理解词、句

的意思,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4.是什么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浸泡时间有多长呢?(“邻居”“整个村

子”“全年”)

5.从这几个词语,你读出了什么?

联系上下文理解: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

香里的。”“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

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理解:桂花盛开时,花香弥漫四方。不开花时,人们可以把以前晒干的桂花

拿出来,做各式食品,如文中所说的桂花茶、桂花糕,除此之外,还有桂花酒、

桂花元宵,等等。因为有了桂花食品,人们一年四季都能感受到桂花香甜的气息。

也就是说,村里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都是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的。

四、品读文段,再闻花香

1.对作者而言,她的童年又是如何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的?

(1)结合课文内容,我们来看看。(摇桂花、品花茶、吃糕饼、送桂花。)

(2)再看看插图,结合我们童年的生活经历来想象一下,作者可能还会在

桂花树下做些什么?

(在桂花树下读书、玩游戏、喂小鸡,清晨迎着花香去上学,晚上坐在门前

数星星、听长辈讲故事……)

2.小结

由此可见,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人的一生中,童

年快乐的时光是最难忘的,难怪每见到桂花,每提起桂花,作者就会想起故乡童

年时代对桂花的记忆,这份记忆是香香的、甜甜的。

【课堂训练】

一、比一比,再组词。

茁()捧()吩()栋()

拙()棒()纷()拣()

检()捡()萝()管()

二、给下列句中带点的词换个意思相近的词。

1.桂花树上长满了茂密的叶子。()

2.母亲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

3.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

三、完成习字册。

【巩固训练】

课文填空。

1.“桂花开得()时,不说(),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

若将句中“没有不”换成别的词语,可以是:()。

2.父亲闻着()和()的混香,诗兴大发:“(),

()o(),()。"

3.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小枝小叶,()在簟子上,()好

几个天太阳。桂花晒干了,()铁罐子里,()茶叶中泡茶,()桂花卤,

过年时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庄都()在桂花香中。这正是父亲诗中所说的:

“()。”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本内容,说说“桂花”给“我”带来哪些美好的回忆。

2.理解句子含义,感受桂花香,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温故导学】

一、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注音。

盛开(ch6ngsheng)熟(shiish6u)悉浸(jinjing)

使劲(jinjing)欣赏(xlnxing)

二、听写词语。

【课堂助学】

一、反馈温故导学

二、创设情境,感受摇花乐

1.体验摇花乐

(1)师:年少的琦君,站在桂花树底下,望着星星点点的桂花,闻着迷人

的花香,她是多么想快点摇桂花啊!默读第五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那些句子,

从中可以感受到'‘我"当时的迫不及待。

(2)课件出示: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

怎么还不摇桂花呢?”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

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

呀!”

(3)情境对话,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想想我会

在什么时候缠着母亲问呢?(早晨睁开眼睛,吃饭的时候,睡觉前,放学一回家)

体会迫不及待的心情。

(4)带着这种迫不及待的心情齐读这段话,出示课件:摇花对我来说是件

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这下,我可乐了,

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

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2.师生对话体验情感: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着纷纷扬扬的桂花轻轻地落在了你的头发上,

落在了你的脸颊上,落在你的眼睛上,你的脖子里,你的手心里,你的全身都是

金黄的、散发着迷人的清香的桂花,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教学预设:(桂花轻轻落在头发上,像母亲在亲切地抚摸着我。多幸福啊!)

(桂花落在我的颈间,有一股痒痒的、酥酥的感觉。多舒服啊!多快乐啊!)

师:此时此刻,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

课件出示:我()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快乐、激动,拍着手、又蹦又跳、手舞足蹈、闭着眼睛、陶醉)

3.快乐齐读“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

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多么美丽、温馨的画面,难怪多年以后作者还总是想起这阵阵桂花雨,想起童年

时代的“摇花乐”。(板书:摇花乐)

三、品读句子,感悟思乡情

1.师:“桂花雨”,是迷人的雨,是快乐的雨;如今,桂花雨,是回忆之雨,

更是思乡之雨!难怪母亲会说一一(课件出示:“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

乡院子里的桂花。”

2.师:同学们,请想一想,母亲会怎样说这句话?(压低声音,放慢速度来

说。)

3.师:试着轻轻地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想:离开家乡二十几年的母亲,在说

这句话的时候,除了桂花,母亲还会想起故乡的什么呢?(板书:思桂花)

预设:

生:想起家乡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

生:想起家乡的田野。

生:想起家乡的老宅子。

生:想起家乡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

生:想起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

生:想起家乡的桂花茶。

生:想起家乡的桂花糕。

4.出示“这里的环境再好,也比不上()。”

“这里的邻居再热情,也比不上(家乡的左邻右舍好呀!”)

5.师:同学们,能自己模仿这个句式说几句话吗?生交流。

6.师:同学们,虽然母亲嘴上说的是桂花,其实心里想的是家乡,从中我们

可以感受到母亲怎样的情感呀?(板书:思乡情)

7.总结:

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乡

情难忘,童年难忘,千般情,万般情,化成了一场美丽的桂花雨,永远地萦绕在

作者的心中,也飘落在我们的心间。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

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板书:片片桂花雨,浓浓故乡情)

四、拓展阅读,加深感悟(课件出示琦君背景资料)

1.师:琦君为什么对故乡有这么深的感情呢?听了老师介绍她的生平以后,

你就会明白了。

琦君,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11岁来到杭州,32岁移居台湾,60岁移居美

国,84岁回故乡探亲,86岁定居台湾。

2.就是这样一位背井离乡的老人,一生都在用笔写童年,写母亲,写故乡。

咱们来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

(1)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常

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

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选自琦君的《〈烟愁》后记》

(2)恋乡的人,终于忍不住喊出:“故乡,我们哪一天回去?家乡味,我们

哪一天能再尝呢?”一一选自琦君的《家乡味》

【课堂训练】

照样子造句

1.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

无论...都......................................................

2.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

了。

如果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

—...就........................................................

【巩固训练】

1.我们学习的课文《桂花雨》是根据绮君的作品改编的,请同学们去读读原

文。

★2.有兴趣的同学们课后去读读绮君的作品《水是故乡甜》,读完作品,我

想你会认识一个更加完整的绮君。

【板书设计】

爱桂花

桂花雨摇花乐片片桂花雨

思桂花浓浓思乡情

4*珍珠鸟

【教材分析】

《珍珠鸟》是略读课文。课文以生动细腻、富有情趣的语言写出了珍珠鸟由

“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本课教学,将继续进行朗读、快速默读的训练,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重

点词句,在读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写作方法,并继续进行概括课文大意的训

练。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鸟的真诚、细腻的爱,认识珍珠鸟在

“我”的呵护下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含义深

刻的句子。

略读课文肩负着让学生运用已学方法学懂课文的使命,因此本课教学以学生

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为了使小组学习交流更有实效性,教师

规范合作步骤,并让学生自主选择问题进行交流。

【教学目标】

1.认识“蔓、幽”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待”。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变化及其原因。

4.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

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感受作者

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领悟人与动物和

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冯骥才,祖籍浙江宁波,1942年生于天津。青年时代师从北京

画院画师惠孝同研习宋元绘画,并问道于吴玉如先生,学习古典文学。曾在天津

书画社专事摹古。文革中饱受磨难,得以深谙社会人生。文革后登上文坛,为新

时期文学重要作家。后重拾丹青,开创中西兼容、清新精雅、意境隽永的画风,

海内外有“现代文人画”之称。

冯骥才兼为文化学者,二十世纪末以来投身文化遗产抢救,影响深远。现为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

国务院参事;以及开明画院院长,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博士生

导师。

【教学过程】

【预习导学】

1.熟读课文,家长签字。

2.我能通过阅读课文完成词语拼音对对碰

liuxidyonjidnmouzixini

()()()()

chuimanchuerchouyiyanconglong

()()()()

★3.按要求写读音。

“蔓”的意思为“细长不能直立的茎”时,读“wdn”,如“瓜蔓”,用作合成

词时.读“mdn”,如“蔓延”。根据解释判断下面词语中“蔓”的读音,写在括号

里。

蔓生()枝蔓()爬蔓()蔓草()滕蔓()

【课堂助学】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有没有养过什么小动物呢?一开始,大家是如何与它成

为朋友的?与小动物交朋友的感觉怎么样?

2.探求新知:(课件出示珍珠鸟的相关图片)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熟悉

一种鸟,它就是:珍珠鸟(板书课题:4.珍珠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如

何与这可爱的小家伙成为朋友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朗读完毕,师正音)

2.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说说通过阅读课文,你知道了什

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由于作者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

鸟由怕人到喜人、近人、亲人、爱人,最后到与人融为一体的经过。珍珠鸟长什

么样子?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后背有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肥,整个身子好

像一个蓬松的球儿。珍珠鸟的习性: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

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白天活动,夜晚休息)

三、再读课文,全面理解

1.找出文中写珍珠鸟活动的语句,与同桌一起读一读并交流,为什么珍珠鸟

的活动会有这些变化?(全班讨论交流,指名几位学生作讨论总结)

珍珠鸟活动的语句:

①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

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从绿叶中伸出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