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提升改造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道路提升改造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道路提升改造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道路提升改造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道路提升改造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02PAGEPAGE2道路提升改造施工图设计说明1项目地理位置本次项目位于。郫都,处在成都市西北部,东靠金牛区,南邻青羊区、温江区,西连都江堰市,北接新都区、彭州市。郫都现有成灌快铁、成都地铁2号线、成都地铁6号线、有轨电车共4条轨道交通直达市中心。交通发达,出行便利。郫都距成都市区约25公里,驾车约50分钟可达。红光街道港新路、长白路、汉渔路、新团路沿线提升改造项目,街道周围有多条国道相邻,周边交通发达,车流量较大。其中三条街都与城市主干道港泰大道相接,且离火车站郫都西站也较近。本项目道路部分具体情况如下:1K段为新团路,自与蜀源大道交叉口起450m,路宽7.5m;2K段为汉渔路,自与新团路交叉口至港泰大道共3.118km,路宽5.0~6.0m;3K段为港新路,自与新团路交叉口至与港泰大道交叉口共2.353km,路宽6.0m;4K段为长白路,自与新团路交叉口至港泰大道共2.348km,路宽5.0~6.0m。2工程概况2.1工程建设背景本次项目设计对象为郫都区红光街道景观的提升改造。2.2场地现状2.2.1路面存在凹凸不平、破损问题2.2.2部分路面有破损.2.2.3道路画线存在缺失、磨损不清晰等问题2.2.4部分道路路缘石破损严重,部分路缘石缺失本项目对原道路路面修复,黑化,对原路面变现绘制。3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3.1设计依据1、我单位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2、项目所在地相关规划3、拟建区域实测地形图(1:1000);4、业主对方案设计的批复意见。4、其它相关资料。3.2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与标准(1)《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2)《道路工程术语标准》GBJ124-88(3)《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4)《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T25993-2010(5)《乡村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T51224-2017)(6)《村庄整治技术标准》(GB/T50445-2019)(7)《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3311-2021)(8)《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版)》CJJ37-2012(9)《混凝土裂缝修补灌浆材料技术条件》(JGT333)(10)《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1-2001);(12)《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13)《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16(14)《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51286-2018(15)《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16)《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1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18)《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19)《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20)四川省乡通村公路技术指南(交路养函[2004]15号);(21)《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D65-04-2007);(2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以及其他有关国家、行业及地方强制性标准和规程。3.3主要技术标准1)道路主要技术指标道1K段名称单位主要技术指标备注道路等级城市支路设计速度km/h20道路长度m450标准路幅宽度m7.5设计荷载城—B级道路交通等级轻交通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设计年限年10路面结构设计年限年10抗震设防7度构造设防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0.15荷载校准BZZ-100标准轴载2K段名称单位主要技术指标备注道路等级城市支路设计速度km/h20道路长度m3117.818标准路幅宽度m5.0~6.0设计荷载城—B级道路交通等级轻交通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设计年限年10路面结构设计年限年10抗震设防7度构造设防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0.15荷载校准BZZ-100标准轴载3K段名称单位主要技术指标备注道路等级城市支路设计速度km/h20道路长度m2353.153标准路幅宽度m6.0设计荷载城—B级道路交通等级轻交通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设计年限年10路面结构设计年限年10抗震设防7度构造设防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0.15荷载校准BZZ-100标准轴载4K段名称单位主要技术指标备注道路等级城市支路设计速度km/h20道路长度m2347.762标准路幅宽度m5.0~6.0设计荷载城—B级道路交通等级轻交通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设计年限年10路面结构设计年限年10抗震设防7度构造设防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0.15荷载校准BZZ-100标准轴载4道路平、纵面设计4.1平面设计道路的定线、路幅宽度按原道路不变的原则进行设计。本道路平面线形为单一直线无需进行超高加宽处理。道路沿线若需开口,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若有重大变更由需求单位向规划部门申请。4.1.1设计原则1.根据业主提供道路线性进行合理化,2.根据道路设计标准满足其相应的纵断面线形指标,3.顺接相交道路。4.2纵断面设计根据现场路面情况,保持原路面标高不变原则。道路1K共设2个变坡点,最大纵坡度0.594%,最小纵坡0.346%。道路设计标高为道路中线标高。道路2K共设3个变坡点,最大纵坡度0.502%,最小纵坡0.226%。道路设计标高为道路中线标高。道路3K共设2个变坡点,最大纵坡度0.735%,最小纵坡0.106%。道路设计标高为道路中线标高。道路4K共设1个变坡点,最大纵坡度0.472%,最小纵坡0.02%。道路设计标高为道路中线标高。4.3横断面设计根据现场路面情况,道路宽度保持原路面不变原则设计,断面布置根据现场路面确定如下:道路1K:机动车道3.25米+机动车道3.25米=7.5米。道路2K:机动车道5.0米=5.0米;机动车道6.0米=6.0米。道路3K:机动车道6.0米=6.0米。道路4K:机动车道5.0米=5.0米;机动车道6.0米=6.0米。其中车行道横坡为双向坡,坡度为2.0%,路拱形式为直线型路拱。5路面结构设计机动车道结构路面修补段:上面层:3cm细粒式5%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下面层:4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F基层:40cm水泥稳定碎石(20cm5%水泥稳定碎石+20cm4%水泥稳定碎石)垫层:20cm级配碎石路面加铺段:上面层:5cm细粒式5%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基层:原道路混凝土基层6路基设计6.1设计原则路基必须做压实、均匀、稳定,表面不得有积水,路槽底面土基在不利季节应达到干燥或中湿状态,填土层应分层夯实,其土基设计回弹模量值应大于等于60Mpa,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提高土基强度。路基填料材料应因地制宜,合理采用当地材料或者工业废料;路基设计应经济、技术安全;路基设计要注意环境保护要求,注意工程景观效果。6.2一般要求(1)路基设计标高为道路中线处路面顶面标高。根据道路所经过地区岩土性质、构造特征、裂隙发育程度、水文地质条件、挖方边坡高度、以及路线特殊的地形条件及天然地面横坡,结构物设置情况,结合城市道路、公路设计规范,进行路基设计。(2)道路路基具体设计如下:①清表全段路堤基本上采用性质较好的土进行填筑,填筑前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清除地表腐植土及植物根茎,普通路段通常清表厚度约50cm,特殊路段则应根据勘察资料确定。②路堤边坡全段路堤基本上采用性质良好的路基填料进行填筑,填筑前应清除地表及植物根茎。当地面自然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应挖宽度不小于2m向内倾斜2~4%的台阶。路堤边坡每级边坡高度H0≤8m,一级边坡坡率为1:1.5,二、三级边坡坡率为1:1.75,各级边坡间设置宽度为2.0m的平台。=3\*GB3③路堑边坡对挖方路基,路堑边坡设计综合考虑岩土性质、构造特征、裂隙发育程度、产状、岩体风化程度和开挖高度等因素确定,本着经济合理、注重环保的原则,边坡设计与边坡防护工程紧密结合。路堑边坡每级边坡高度H0≤8m,对于岩性较好的岩质路段,一级边坡坡率为1:0.75,二级边坡坡率为1:1;对于土质边坡和岩性较差的岩石路段,一级边坡坡率为1:1,二级及以上边坡坡率为1:1.25~1.5;对于多级边坡,各级边坡间均设置宽度为2.0m平台。(3)用地范围及节约用地措施通常情况下,填方路段用地范围为路基排水沟外缘2m;沟、渠、水(鱼)塘段根据其横断面确定。(4)路基取土与弃土本线路填、挖方数量相差不大,挖方少,填方相对较多。路基全段采用普通筑路材料进行填筑,并充分利用满足路基填筑要求的挖方土;取、弃土场地由建设方根据整个区内场地高程规划确定后,指定场地进行弃方。沿线清表必然存在的弃方,尽量合理利用,以减少废方,不可乱弃乱堆,以免造成新的环境污染。6.3特殊路基处理1、软土换填处理根据项目地质资料显示,可能存在不良地质情况,对于上述情况,采取如下措施处理:(1)耕植土层,进行清除,采用良好路基填料进行路基回填施工。(2)人工回填土层,采取翻挖碾压处理,尽量减少外借土方,充分利用。(3)对于水田、水塘处,采取清淤换填措施进行处理,换填深度以清除淤泥至正常土质为准。(3)细砂层,对此进行挖除换填处理,换填材料为砂砾石(或片碎石)等遇水稳定性好的材料。施工要求:(1)砂砾石、片石填料应级配良好,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等杂物,石料最大粒径不大于150mm,含泥量不大于5%。(2)垫层分层夯实、碾压的厚度、最佳含水量及夯实碾压遍数根据夯实、碾压机具及设计要求的压实度现场试验确定。(3)垫层的宽度及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垫层的压实度应分层检验,并满足压实度要求。(4)翻挖碾压处理应严格按照路基回填分层碾压厚度、压实度进行质量控制,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2、高填路基处理对于高填路基采用路基分层回填碾压密实处理,并于路床处设置3层双向土工格栅进行处理,以加强路面结构以下路基强度,减少后期沉降。6.4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土基土质较差时应换尽不良土,如淤泥、生活垃圾、软土等不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的土,必须全部清除,采用级配砂砾石分层填筑。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相关要求如下:填方路段:路床表面以下0~80厘米不低于95%;80~150厘米不低于94%,150厘米以下不低于93%;挖方路段:如开挖后发现其他不良土质均需换填。挖方段土基0~80厘米压实度不小于95%。对开挖出来的耕植土或生活垃圾,不能作为填方路段的填土。填方高度小于80cm及不填不挖路段,原地面以下0~30厘米范围内土的压实度不低于95%。填方路基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填料最大粒径不大于150mm,并分层碾压、压实至路床设计标高后,经检测应达到设计要求。当采用细粒土作填料时不得选用液限大于50%的高液限细粒土直接作填料,细粒土填料以重型击实试验为依据,在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分层碾压,以压实度为控制指标。6.5路基填料要求路基填料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杂草、树根等杂物;对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可溶盐含量大于5%、700℃有机质烧失量大于8%的土,未经技术处理亦不得用作路基填料。粒径超过15cm以上块体应打碎。应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为填料,且应优先选用砾类土、砂类土,且宜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路基填方若为土石混和料,且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石块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2/3,当石料强度小于15Mpa,石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度。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填粒最大粒径表9-2项目分类路面结构底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cm)填方路基上路床0~30610下路床30~80410上路堤80~150315下路堤150以下215零填及路堑路床0~306106.6路基填筑要求路基应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土方路堤不大于30cm,土石路堤不大于4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不同种类的土必须分段分层填筑,不应混杂,且用不同土填筑的层数宜少。路堤应特别注意分层填筑碾压均匀密实,并满足对各不同填筑区压实度的要求。7附属结构设计7.1无障碍设计盲道设计主要为盲人提供便利的出行环境,充分展现了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严格遵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疫总局联合会于2012年联合颁布的《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1)平面布置根据道路平面图中人行道、人行横道线的设置及各路口的实际情况确定。2)三面坡缘石坡道适用于无设施带或绿化带处的人行道,人行道与缘石间有设施带或绿化带时,设单面坡缘石坡道。3)所有道路交叉路口及路段人行横道均应设置供残疾人通过的缘石坡道,供以手摇三轮车及轮椅为工具的残疾人通过。4)在人行横道与缘石坡道处不得设雨水口,如有冲突,可稍微移动缘石坡道的位置或雨水口的位置以错开。5)缘石坡道处车行道、人行道的路面结构及做法与路段上相同。6)缘石坡道用人行道砖铺砌,路面结构组合与人行道相同,坡面转折处人行道砖须切割齐整。7.2盲道设计1)人行道盲道砖颜色宜为中黄色,其砼强度不小于C30,其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与人行道砖一致。2)人行道盲道宽0.5m,距人行道绿化带路缘净宽0.3m,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宜避开井盖铺设。3)人行道成弧线形路线时,行进盲道应与人行道走向一致。4)距人行横道入口、广场入口等0.3m处应设提示盲道,其长度与各入口的宽度应相对应。7.3路面排水雨水口的布置根据该区暴雨强度、道路宽度、路面结构和纵横坡度,并结合雨水口的排泻能力,选用单篦、双篦雨水口布置。当道路纵坡小于0.3%时,设计采用锯齿型偏沟(见锯齿型偏沟设计图)。路缘平石按设计图坡度安砌,以利于将地面水排入雨水口。8施工要点8.1路基施工8.1.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每200米左右设置临时水准点一个,并复测平面和高程控制桩(按平面设计桩号布置),据此测出相应道路中心、路面宽度及纵横高程等样桩,控制桩测量精度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及规定。有碍施工的建筑物,渠道均应在施工前拆迁完毕。施工前应开挖临时边沟与附近出水口接通,做好临时排水措施,以利施工期间的积水排泄。8.1.2路基施工(1)道路设计范围内路基施工前应清除地表草皮、树根、淤泥、垃圾、杂填土、建筑垃圾和耕作土等。地面横坡如大于1:5时,应挖成宽度不小于1.0米的台阶,台阶表面作向内倾的3%的横坡。(2)路基回填应采用透水性及稳定性较好的土质,禁止采用淤泥、腐质土、膨胀土、垃圾等填筑路基。施工应尽量避开雨季。(3)沿线如有粪坑、坟地、鱼塘、水沟等小范围地质不良结构,施工时应予清除换填。施工时如遇重大不良工程地质情况,应通知建设和设计单位,三方协商处理措施。(4)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本道路表土层下广泛分布杂填土、粉质粘土等不良土层,力学性质较差,不宜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需对该层进行换填处理,换填方式详见软基处理设计图。软基换填时先采取降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并排除周围来水影响。开挖基坑应按照规范要求放坡并做安全防护措施,挖出的软土应外弃。填料应均匀、密实,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0mm,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厚度不应超过30cm。碾压密实度不得小于95%。施工中,如遇其它不良地质,应会同参建各方,共同商订后,再作处理。(5)路槽底面土基回弹模量应不小于30Mpa。对应弯沉值331.5(0.01mm),采用BZZ-100标准车型测试(下同)。(6)路基施工中应严格执行《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其它事项,应按相关现行行业规范执行。8.1.3路基排水(1)施工期间应有效排除降水和附近地带流入路基的地面水及施工用水。(2)路基施工排水必须合理安排临时排水路线,充分利用沿线已有排水措施,将水引入沟渠中。(3)路基施工中,若地下水影响路基稳定时,应根据情况采取适当降水措施予以疏导处理。(4)道路两侧边沟水可根据现场情况将边沟水引出路基范围外排放,或就近接入道路两侧雨水井及涵洞。另外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需要增加涵洞,应及时与我公司及甲方联系。(5)施工中应做好防水、排水措施,以确保开挖后的路床不被水浸泡。8.1.4路基边坡(1)道路两侧边坡施工时应按照设计坡度放坡。若发现设计坡度不能保持边坡稳定,应通知我公司调整坡率。(2)路基边坡坡面应根据两侧地块的开发周期长短确定是否作防护。(3)路堑边坡坡顶应设置截水沟拦截坡顶雨水,并将水引入边沟或路基范围外。(4)路堤边坡坡脚处可根据现场情况考虑设置片石护脚,以避免雨水冲刷。8.2垫层与基层施工8.2.1级配碎石垫层碎石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石料压碎值不大于30%,级配应符合规范要求。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要求不低于95%,回弹模量≥170Mpa。混和料中碎石应符合下表要求层位通过下列方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垫层37.531.519.09.504.752.360.60.07510083~10054~8429~5917~4511~356~210~108.2.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碎石应采用粒径大于6cm的卵石轧制,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2%,集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压碎值不大于30%。水泥含量指水泥与干碎石之间的重量百分比,所用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宜选用终凝时间在6小时以上的水泥,可采用32.5号水泥。施工中应控制好含水量,必须集中拌和、拌和均匀、碾压密实,并根据施工时的天气情况做好保湿养生工作,宜采用湿砂进行养生,养生7天后方可施工面层。要求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不低于98%,7天饱水抗压强度≥3.5MPa。混和料中碎石应符合下表要求层位通过下列方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1.526.519.09.54.752.360.60.075基层10090~10072~8947~6729~4917~358~220~78.2.3施工要求(1)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须用机械拌和摊铺和辗压。(2)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配料必须准确,摊铺或拌和必须均匀,并应严格掌握厚度,路拱横坡应与面层一致。(3)垫层与基层施工应严格执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8.3稀浆封层稀浆封层应选择坚硬、粗糙、耐磨、洁净的集料。各项性能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的要求。稀浆封层用通过4.75mm筛的合成矿料的砂当量不得低于50%。矿料级配组成混合料通过各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适宜厚度9.54.752.361.180.60.30.150.075ES-210095~10060~9045~7030~5018~3010~215~154~7稀浆封层的混合料中乳化沥青及改性乳化沥青的用量应通过配合比设计确定。混合料技术要求项目单位稀浆封层试验方法可拌和时间S>120手工拌和稠度cm2~3T0751粘聚力试验30min60minN.mN.m(仅适用于开放交通快的稀浆封层)≥1.2≥2.0T0754负荷轮碾压试验(LWT)粘附砂量轮迹宽度变化率g/m2%(仅适用于重交通道路表层)<450-T0755湿轮磨耗试验的磨耗值(WTAT)浸水1h浸水6dg/m2g/m2<540<800T07528.4沥青面层本设计车行道采用两层路面结构,其中上面层为5cmSBS改性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下面层为7cm中粒式沥青砼AC-20F;沥青应采用符合现行“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标准”要求的沥青,其基质沥青标号采用A—70,SBS改性沥青采用I—D型。粗集料:采用符合“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要求”的集料。细集料:采用符合“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要求”的集料。含泥量必须小于3%。矿粉:采用符合“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的矿粉。天然砂及石屑:采用符合“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或石屑规格”的材料。各面层级配及技术指标如下:AC-13C层:矿料级配组成结构层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16.0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AC-13C10090~10068~8538~6824~3915~3810~287~205~154~84.5~6.5改性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技术指标项目击实次数(次)稳定度(KN)流值(0.1mm)空隙率(%)饱和度(%)动稳定度(次/mm)残留强度比(%)残留稳定度(%)要求两面各75>815~403~565~75>2800>80>85(2)AC-20F层:矿料级配组成结构层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26.51916.0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AC-20F10090~10074~9262~8250~7246~5616~4412~338~245~174~133~74~6混合料技术指标项目击实次数(次)稳定度(KN)流值(0.1mm)空隙率(%)饱和度(%)动稳定度(次/mm)残留强度比(%)残留稳定度(%)要求两面各75>820~403~565~75>1000>75>80要求两面各75>820~403~565~75>1000>75>808.5抗剥离措施粗集料与沥青的黏附性应符合要求,当使用粗集料时,须采用以下抗剥离措施:1.在沥青中掺加抗剥落剂;2.用干燥的磨细消石灰粉、水泥作为填料的一部分,其用量宜为矿料总量的1%〜2%;将粗集料用石灰浆处理后使用。8.6纤维稳定剂为保证沥青混合料的性能,须在AC-13C、AC-20F中掺加木质纤维稳定剂,其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要求。木质纤维稳定剂技术要求项目单位指标试验方法纤维长度,不大于mm6水溶液用显微镜观测灰分含量%18±5高温590-600°C燃烧后测定残留物PH值一一7.5±1.0水溶液用PH试纸后PH计测定吸油率,不小于--纤维质量的5倍用煤油浸泡后放在筛上经振敲后称量含水率(以质量计算),不大于%5105°C烘箱烘2h后称量在沥青混合料掺加纤维稳定剂应注意以下事项:1.纤维应在250°C的干拌温度不变质、不发脆,使用纤维必须符合环保要求,不能危害身体健康。纤维必须在混合料拌合过程中能充分分散均匀。2.纤维应存放在室内或有棚盖的地方,松散纤维在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受潮,不结团。3.纤维稳定剂的掺加比例以沥青混合料的质量百分率计算,用于AC-13C、AC-20F混合料的木质纤维不低于0.25%,必要时可适当增加纤维用量。纤维掺加量的允许误差宜不超过±5%。8.7抗车辙措施由于本项目有其特殊性,为有效解决沥青路面使用后的车辙问题,提高其高温稳定性、水稳性和低温抗裂性,保证路面工程的质量,应在上面层AC-13C中掺加抗车辙剂。H6000抗车辙剂外观为黑色颗粒状固体,是一种由多种聚合物复合成的沥青混合料添加剂,它通过集料表面的增粘、加筋、填充作用,达到沥青改性、弹性恢复等多重性能的改善,从而大幅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并对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也有改善。1主要性能H6000抗车辙剂掺量和性能指标 H6000掺量技术指标0.2%0.4%0.6%规范高温性能:车辙动稳定度(60°C,0.7MPa)(次/mm)>3000>6000>9000>2800低温性能:弯曲试验极限拉伸应变(-l0°C,50mm/min)(ue)>2500>2800>3000>2500水稳定性: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劈裂强度比%>80>80>80>802掺量说明本项目H6000抗车辙剂的使用剂量为沥青混合料的0.4%,即每吨沥青混合料中掺4Kg即可。3施工工艺H6000抗车辙剂在沥青混合料拌和过程中直接加入:1)当将加热到175〜185°C矿料投入拌锅时,立即将H6000抗车辙剂投入拌和锅内进行干拌,拌和时间可增加3〜5秒;可采用人工添加或机械添加。2)喷入热沥青继续搅拌,拌和时间可相对增加;3)成品混合料的质量控制和储存运输按常规的混合料进行。8.8铣刨施工要求

铣刨厚度根据现场实地测量及本次设计数据由施工方自行控制。1)根据计算的铣刨深度,先进行靠近紧急停靠带隆起部位的铣刨拉毛。要求铣刨拉毛作业前根据基准点准确调整铣刨机基准面、横坡、铣刨深度,找平仪始终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由于本段道路为已维修道路且本次设计路段较少,路面纵向较为平整,应甲方要求,本次设计在不满足横坡的部位进行局部铣刨,可根据路面最终的完成面高度轻微调整铣刨深度。在铣刨中调整铣刨深度,保证路面纵向平顺。在铣刨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三个关键阶段以确保铣刨拉毛效果:第一阶段是开始铣刨过渡段,铣刨机铣刨深度要从零缓慢调整到计算的铣刨深度;第二阶段是铣刨过程中铣刨深度调整段,在进入连续的下一个铣刨区间时,无论是增大还是减小铣刨深度,都要从原铣刨深度逐渐调整到新的铣刨深度,严禁突变,这就要求在划定铣刨区间时标定好调整过渡段的位置;第三阶段是结束铣刨过渡段,铣刨机也要将原铣刨深度缓慢降低到零。

2)进行铣刨拉毛面的清扫工作。采用清扫车或人工进行遗留铣刨料的清扫。检查各铣刨拉毛面,当发生相邻两铣刨面产生大于5mm错台时,要再进行铣刨拉毛修理。

对铣刨拉毛面的缺陷进行及时处理,如松散部位的清除与修复,裂缝处及时灌缝加铺聚酯玻纤网等。3)彻底清扫铣刨拉毛面,用吸尘车吸尽铣刨路面细小颗粒或以高压空气将表面浮灰吹净,确保铣刨裸露面洁净、干燥。

9施工要求1、级配碎石垫层①各种集料必须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分级堆放,细集料应有防雨遮盖措施防止雨淋,级配碎石应至少分3级堆放(不含天然砂),建议分级界限:0~4.75mm、4.75~9.5mm、9.5~53mm,以保证合成级配稳定满足要求。②建议采用中心站集中拌和,在正式拌和之前,必须先调试所用的厂拌设备,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量(应根据施工气温调整最佳含水量)都达到规定的要求,当集料的颗粒组成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调试材料的配合比。③级配碎石垫层可采用平地机施工,施工时应尽可能减少混合料离析,摊铺时应设专人对已发生离析的部分,及时换新的混合料消除离析现象。④纵横接缝的处理应采用搭接拌和,整平后一起进行碾压密实。碾压完毕后,应及时封闭交通并尽快摊铺底基层。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GB3①必须采用经试验合格后的混合料配合比,应采用专用的稳定土拌和机或使用集中拌和法制备混合料,施工延迟时间不应超过4h;集料的级配组成及水泥剂量,应严格按要求控制,并按规定进行现场抽样检查。基层压实要求采用18t及以上的重型压路机碾压成型。碾压完毕后进行压实度检测,检验合格后即进行养生。=2\*GB3②水泥稳定碎石宜在春末和气温较高季节组织施工,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oC以上;在雨季施工应特别注意气候变化,勿使水泥混合料遭雨淋,降雨时应停止施工,但已经摊铺的水泥混合料应尽快碾压密实。=3\*GB3③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厚度和高程,其路拱横坡应与面层一致,严禁用薄层贴补法进行找平。水泥稳定碎石分两层施工时,在铺筑上层前,应在下层顶面先撒薄层水泥或水泥净浆,水泥用量不小于2kg/m2。④应作好保湿养生工作,不使稳定层表面干燥,也不应忽干忽湿,防止干缩裂缝。建议采用薄膜覆盖并洒水养护。表面应作弯沉检查,压实度按规定频率检查,并以即将铺筑面层之前的检查为准,检查点数增加为1000m2三点。⑤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未铺透层时,禁止开放交通并保护表层不受污染破坏,施工车辆应缓慢行驶(不超过20km/h)。5、其他要求其他未尽事宜,按照《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等规范执行。10施工组织10.1施工前准备工作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每200米左右设置临时水准点一个,并复测平面和高程控制桩号(按平面设计桩号布置),据此测出相应道路中心路面宽度及纵横高程等样桩,控制桩测量精度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有碍施工的建筑物、电力线等,该拆迁的均应拆迁完毕,不该拆迁的应做好保护工作,并做好临时排水措施,以利施工期间的积水排泄。10.2环境保护10.2.1生态环境影响道路施工期间,要求施工方通过合理安排预制场地和施工工期,对废方建议由业主方确定几个堆弃场集中堆放,废液进行必要的处理后再排放,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10.2.2大气和噪声的污染影响施工期间,由施工机械排放的废气和形成的噪声是暂时的,远小于国家规定的II级CO、NOx排放标准和环境噪声标准,但也要采用一定的措施加以控制,以免扰民。10.2.3施工期间的安全措施施工方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安全设施到位,文明施工,随时注意安全保障措施,以保障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10.2.4营运期间的安全措施道路按规范设置标志、标线和照明设施。10.2.5现场要求1、施工中应对弃渣场和取土坑作好临时支挡、夯实等工作,以免造成危害和影响环境。2、施工前,应建好临时排水设施和施工材料堆放场地,加强施工管理,严禁施工营地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以免施工影响居民生活和污染环境。3、在居民集中区,禁止高噪音机械夜间施工。4、施工设备中配备洒水车,当施工扬尘严重时,应洒水降尘以减少粉尘污染;运输水泥、石灰等材料,要求加盖布或采取其它措施,防止扬尘。5、含有毒物质的建材和水泥及其它化学制品不得堆放在河流、水井等水源附近,防止被雨水冲刷进入水体。6、施工废渣、生活垃圾以及从涵洞、边沟中清理出来的杂物、垃圾、腐植土等均应集中堆放,直接运往垃圾场,严禁向河流、堰塘、水井等水源倾倒。10.3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前,应对道路中线控制桩、边线桩及高程控制桩等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施工。2、施工前,应调查和核准施工区域内现有地下、地上管线的位置、埋深、使用情况等,严禁盲目开挖,以免损坏地下管线。3、基层材料的摊铺宽度应为设计宽度两侧加施工必要附加宽度。4、基层施工中严禁用贴薄层方法整平修补表面。5、透水混凝土的搅拌是采用小型卧式搅拌机。搅拌机最佳的设置方案是施工现场的中段,因透水混凝土是属干料性质的混凝土,其初凝快,为保证运输时间应尽量短。为防止混凝土粘污施工场地,搅拌机下部的一定范围需用防护板设防措施。

6、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做好安全工作,做好临时支挡工程,确保施工人员、周围建筑物的安全。施工单位也应做好文明施工,确保施工及过往车辆、人员的安全,并做好施工组织设计。7、严格按国家有关规范、规程、标准施工,确保质量。8、施工中若发现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请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以便处理。9、施工中,发现文物、古迹、不明物应立即停止施工,保护好现场,通知有关管理部门到场处理。11沿线筑路材料、水、电等建设条件及与公路建设的关系1)卵砾、砂、碎石、片块石:工程所需的砂、砂砾石、碎石可从什邡市周边料场购买,但应提前联系订购,沿线运输状况良好。材料须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2)沥青、水泥、钢材等建材可从什邡市采购。建材须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3)工程施工用水本路段为城市路段,沿线自来水均有供应;其他水源有甲方提供。4)工程施工用电本路段为城市路段,经过地区均有动力线。5)施工便道本路段为城市新建路段,可进行封闭施工的方式。6)通讯手机信号覆盖至各工点。具备了以上条件,实现了三通一平,主体工程即可进入开工状态。7)保通方案本项目为道路路面维修工程,不可能封闭施工,工程实施期间将不可避免对车辆通行造成影响,应处理好施工与沿线车辆运行的矛盾。对全线的交通疏导做通盘考虑,加强交通组织,确保行车安全。对区间内的交通釆取分流方式,减小施工道路的通行压力。相关部门应密切配合,对该路段实行交通管制,合理指挥交通通行,严防交通事故的发生,保证该路段通行顺畅。12其他1.施工前请施工单位核实导线控制点坐标、标高无误后,再进行放样施工。2.图中尺寸除钢筋直径以毫米计外,其余均以厘米计。3.有关道路排水、照明工程、绿化工程等专项工程详见相关的设计文件。4.施工时应注意被交现状支路及村道与本工程道路在平面上和高程上平缓顺接,相关工程量已估计入本工程。5.施工单位应在路面施工前做好各种过路预埋管道的预埋,避免第二次开挖破坏路面。6.施工中发现问题须及时提出以便处理。13其他工程施工要求详见相应设计图纸。14施工验收施工中各分项、分部及单项工程均应采用《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或地方质检部门指定的标准)及时检查验收。上道工序、分部工程未按有关标准验收合格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或相关分部工程的施工。本设计说明中未详尽事宜,施工时应按照现行国家、部颁布相关施工、质检规范执行。

交通部分一、设计目的为构建科学、完善的交通管理设施设备体系,为道路交通体系分清路权、促进畅通、预防事故、保障安全。二、设计依据(1)《乡村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T51224-2017)(2)《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3311-2021)(3)《村庄整治技术标准》(GB/T50445-2019)(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GB5768.1-2009(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5768.2-2022(5)《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5768.3-2009(6)《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7部分:非机动车和行人》GB5768.7-2018(7)《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8部分:学校区域》GB5768.8-2018(8)《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GB/T16311-2009(9)《道路交通信号灯》GB14887-2011(10)《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GB25280-2016(11)《道路交通反光膜》GB/T18833-2012(12)《路面标线用玻璃珠》GB/T24722-2009(13)《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23827-2009以及其他有关国家、行业及地方强制性标准和规程。三、设计原则(1)充分考虑相关因素对于交通标线的设置,充分考虑方便交通参与者和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并应综合考虑道路设施、交通工具、交通环境及气候等因素。除应适应工程范围内交通管理需要外,同时统筹考虑相关道路上的交通管理需要。(2)合理布局交通标线的设置贯彻合理醒目、明确简洁、连续统一、坚固耐用、美观大方的基本原则,设置的地点和内容能使交通参与者引起注意、迅速判读、有必要的反应时间或操作距离。(3)先进性与成熟性并举交通标线的材料选择符合国家相关规范、规定的要求,优先采用新材料、新工艺。(4)一致性原则即设计风格与师古镇已经建成的交通安全设施保证一致的风格。四、施工原则1、交通工程本着“安全、有序、畅通”的原则施工;2、施工本着“安全、先进、实用、经济”的原则施工;3、充分尊重交管局、市交委在路口渠化、交通组织以及交通控制等方面已取得成功经验,充分尊重成都市道路交通监控系统的选型和建设思路;五、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成都市郫都区,施工范围为红光街道港新路、长白路、汉渔路、新团路沿线,主要施工内容为交通标志和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道路类别:城市支路。信号灯控制系统不作设计。六、设计内容根据业主要求,交通标线部分主要设计内容包括:平面布设图、大样图等。七、交通标线设计1标线设计总体说明概述工程设有道路中心双实线、车行道边缘线、车行道分界线、人行横道线、停止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