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北路园北路至莲花大道工程一期电气工程设计说明_第1页
德兴北路园北路至莲花大道工程一期电气工程设计说明_第2页
德兴北路园北路至莲花大道工程一期电气工程设计说明_第3页
德兴北路园北路至莲花大道工程一期电气工程设计说明_第4页
德兴北路园北路至莲花大道工程一期电气工程设计说明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兴北路(园北路至莲花大道)工程(一期)电气工程设计说明SS1-DQ-01(0版)第页电气工程设计说明工程概况及设计依据工程概况番禺区德兴北路(园北路-莲花大道)工程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至兴园路(规划次干道),北至园北路(规划次干道)。全长0.47公里,道路标准段红线宽度44米,部分展宽段为47.5和52米,规划为城市主干道,双向6车道,采用60km/h的设计速度。属于番禺区工业经济总部园区的周边配套道路。由于K0+000~K0+472.467桩号用地性质原因,本项目分两期实施,第一期实施K0+472.467~K0+942.917段所有工程以及K0+000~K0+460段雨污水工程主管;第二期实施K0+000~K0+460段剩下的所有工程。工程范围包括:道路工程、给排水工程、电力工程、照明工程、交通工程本次设计范围为10kV电力管道及通信工程的设计,仅含土建部分,不含线路设计。设计规范(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3)《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2018(4)《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5221-2016(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50010-2010(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9)《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10)《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11)《通信管道与通信工程设计标准》GB50373-2019(12)《通信管道人孔和手孔图集》YD5178-2017(13)广东电网公司关于10kV配网标准设计的指导原则和要求;(14)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设计规范和标准的规定;(15)道路专业提供的设计文件。电力设计方案设计原则(1)为适应城市电网电缆线路建设发展和中高压电缆线路设计的需要,使城市电力电缆线路做到供电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便于施工和检修维护。(2)城市电缆线路工程的设计应符合《城市电力电缆管路设计技术规定》及其它国家现行其它有关标准的要求。(3)依据道路周边地块用电需求、配网走向、配网结构要求确定容量,并考虑各功能区域未来的发展需求,适当地预留容量。(4)根据实际要求,合理过路预留,减少市政路面的开挖、方便道路两侧各功能区域的用户接线。电力排管(1)起点~K0+380、K0+705~终点:在道路东侧设计3x4HDPE200(外径、壁厚8.0mm)排管,正常段采用石屑回填,接口处采用混凝土包封。车行道下采用3x4MPP175(内径、壁厚14.0mm)排管,并采用钢筋混凝土包封;详见管线综合标准横断面。(2)K0+380~705:由于人行道宽度限制,在道路东侧设计4x6HDPE200(外径、壁厚8.0mm)排管,正常段采用石屑回填,接口处采用混凝土包封。车行道下采用4x6MPP175(内径、壁厚14.0mm)排管,并采用钢筋混凝土包封。(3)单根保护管使用时,宜符合下列规定:(a)每根电缆保护管的弯头不宜超过三个,直角弯不宜超过二个。(b)地下埋管距地面深度不宜小于0.5m;与铁路交叉处距路基不宜小于1.0m;距排水底部不宜小于0.3m。(4)人行路段埋管深度不宜小于0.5m,行车路段埋管深度不宜小于0.7米。若与其他管线交叉时可减小覆土深度,并采用钢筋混凝土包封进行加固。(5)正常段并列排管时,管壁间距不宜小于50mm。当路口处出现管线交叉,电力排管间距需压缩时,电力排管通道采用钢筋混凝土包封。层数要求不超过4层,18孔为三层6列。排管固定方式可根据实际路段采用经济合理的措施。(6)过马路埋管敷设要求(a)开挖道路敷设电缆导管埋深不得少于0.5米,并采用C30混凝土包封。电缆导管的底部需有不少于100mm厚的垫层,垫层基础采用C20混凝土制作。(b)过马路的电缆导管宜采用φ175mm管径,管厚14mm、管材为MPP。(c)对过马路开挖排列的电缆导管需加装相应预制驳口管砼盒作加强保护。4)电缆驳口处采用相同管材的驳口管连接,驳口管长度不少于300mm,连接处插入深度不少于130mm。(7)电力电缆排管纵向排水坡度不小于3‰。(8)在人行道或行车路面,沿电缆走向每隔10m设置一个不锈钢电缆标志牌;泥土地面或绿化带,沿电缆走向每隔20m设置一个水泥电缆标志桩。电力井(1)排管直线段宜50m设置一个电缆工作井,约250m设置一座光缆盘缆井,且埋管段每隔2米需建一个管枕。(2)每隔200米左右设计三通井、四通井及排管过路预留接口。(3)埋管路段遇横跨车道时两端应设有电缆工作井口,遇转弯时转角处应设置一个电缆工作井口。(4)井中需设置集水口,当电力井井底标高高于雨水井井底标高时,采用200mmPVC管将积水排于附近雨水井中,并设置一逆止阀工程量以实际发生为准。工程量以实际发生为准。当雨水井井底标高高于电力井井底标高时,集水孔回填中粗砂采用自渗方法进行排水。如难以设置排水管,并且无法自渗时则电力井内应设置集水坑,向集水坑泄水坡度不应小于0.5%,定期利用水泵抽出井内集水。(5)电力井下沉100mm,井上端敷设装饰盖板,装饰盖板顶部与人行道标高齐平,盖板内填充材料与人道面层相同。(6)本工程盖板分布荷载为20kPa,并采用C型钢包边增加井的防盗功能。接地措施(1)10kV水平接地极采用-50mm×5mm热镀锌扁钢通长敷设,电力井内、外采用-50mm×5mm热镀锌扁钢连接,每个井四周各打一根50×50×5×2500镀锌角钢接地极,并与水平接地线可靠连接,形成大网。(2)接地电阻:电压等级10千伏时R<4欧姆,接地金属件焊接处均应作防腐处理。地基基础部分地基基础:人孔井地基处理与道路相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00kPa;若施工时发现实际地质情况与设计或地质资料不符请通知设计人共同研究处理。电力管沟及构筑物设计要求本标准设计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的材料强度分别采用:垫层为C20,压顶梁为C30,盖板为C30。构筑物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级钢筋为HRB400,级钢筋为HPB300,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5mm砖砌体部分本标准设计砖砌体采用砌MU20砖,M10水泥砂浆,并用1:2.5水泥砂浆抹15mm厚(掺3%防水粉)压实抹光抗震措施(1)结构安全等级二级。(2)当地基受力层范围内存在液化土或软弱图层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地基承载力失效、震陷和不均匀沉降导致管网结构损坏。(3)本次设计的通信管均采用承插柔性连接。(4)电力管的管材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a)材质应具有较好的延展性;(b)承插连接的管道,接头填料宜采用柔性材料。其他事项(1)当工程管线交叉敷设时,自地表面下的排列顺序为:电信管线、电力管线,其它专业管线。(2)工程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应符合根据GB50289-2016第4.1.14条规范要求。表STYLEREF1\s3-SEQ表\*ARABIC\s11工程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工程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m)下面的管线净名称距上面的(m)管线名称123456给水管线污、雨水排水管线热力管线燃气管线通信管线电力管线直埋保护管及通道直埋保护管给水管线0.15污、雨水排水管线0.400.15热力管线0.150.150.15燃气管线0.150.150.150.15通信管线直埋0.500.500.250.500.250.25保护管及通道0.150.150.250.150.250.25电力管线直埋0.50*0.50*0.50*0.50*0.50*0.50*0.50*0.25保护管0.150.500.500.150.500.500.250.25管沟0.150.150.150.150.250.250.500.25涵洞(基础底)0.150.150.150.150.250.250.500.25电车(轨底)1.001.001.001.001.001.001.001.00铁路(轨底)1.001.201.201.201.51.51.001.00注:1、*用隔板分隔时不得小于0.25mm。(3)工程管线交叉时的最小水平净距,应符合GB50289-2016第4.1.9规范要求。通信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在道路西侧设计6孔通信排管,人行道下排管形式为2x3HDPE110(外径)壁厚8.0mm,并采用石粉回填,车行道下采用C30钢筋混凝土包封,详见管线综合标准横断面及通信排管大样图。通信排管(1)通信管道、通道与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间的最小净距应满足《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标准》GB50373-2019表4.0.4的要求。(2)人行道先地下埋管距地面深度不宜小于0.7m;与铁路交叉处距路基不宜小于1.0m;车行道下不低于0.8米。(3)如与其他管线高程有冲突应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覆土深度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考虑特殊处理措施,即采用混凝土包封加固,但车行道下管顶覆土不能低于0.5米。(4)管道铺设应有坡度,管道坡度宜为3‰~4‰,不得小于2.5%。(5)在纵剖面上管道由于躲避障碍物不能直线建筑时,可使管道折向两端人(手)孔向下平滑地弯曲,不得向上弯曲(“U”形弯)。(6)塑料管道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10m。弯管道中心夹角宜最大化,同一段管道不应有反向弯曲(“S”形弯)或弯曲部分的中心夹角小于90°的弯管道(“U”形弯)。(7)本工程采用PVC-U110(外径)壁厚3.2mm。(8)通信管道地基承载力≥80kpa,如果位于回填土上,回填土的压实度≥0.94。(9)各种管线必须根据各个单项专业管线施工图进行施工,施工前应认真核实各专业管线的设计高程,按照先下后上的顺序安排好施工工序。各个专业管线施工单位应该密切配合,施工过程中如遇到管线碰撞按如下原则进行调整:压力管让重力管,小管让大管。各种路面至管顶最小埋深不宜低于施工规范要求。(10)通信排管采用专用管枕排列固定。工作井(1)通信排管大约平均间隔80米设置通信井,转接过路排管端设置三通型通信井,路口交汇处设置四通型电缆井,地块内采用三通或者四通预留接口。人(手)孔井具体位置见平面图,人(手)孔井装饰盖板与人行道路面齐平。人孔井做法详大样图,应满足《通信管道人孔和手孔图集》(YD5178-2017)设计要求。(2)人(手)孔井建成后必须将井内清除干净,管道接口应保证光滑。(3)井内设排管支架,排管对应位置设置标牌加以区分,人孔内管孔应用塞子进行堵塞,防止因泥砂等异物堵塞管道,造成穿线困难。管道进入人孔时,靠近人孔侧应做不小于2m长度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和包封。(4)通信排管坡向通信井倾斜,以便积水流出。现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信井应设排水管,就近排向雨水井并设置一逆止阀,排水坡度不小于0.5%;如难以设置排水管,则通信井内应设置集水坑,向集水坑泄水坡度不应小于0.5%,采用200mmPVC管将积水排于附近雨水井,工程量以实际发生为准。(5)人孔井盖位于人行道时,需对井盖进行景观装饰处理,即采用装饰井盖,井盖上铺装与人行道一致。(6)进入人(手)孔的管道基础顶部距人孔基础顶部不小于0.4m,管道顶部距人孔盖板底的净距不得小0.3m。施工过程中如遇障碍,应及时与设计人员联系,共同处理。(7)人(手)孔井盖应有防盗防滑防跌落防位移防噪声等措施,井盖上应用明显的用途及产权标志。(8)本工程中所有人(手)孔井设置位置和方式可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确定,若实际情况与图纸不符,需与设计人员沟通解决。铺设通信管道的其他要求(1)地基基础:人孔井地基处理与道路相同,再加入100mmC15素混凝土垫层,并做好拉力环预埋,人孔井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20kp。(2)排管如需穿越涵洞敷设时,施工单位施工前应复核涵洞顶板距路面距离是否满足敷设排管的要求,从而确定排管是在涵洞顶还是涵洞底敷设。如条件允许排管在涵洞顶部敷设时,只需适当调整排管排列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