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训练1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群文阅读之“儒道的殊途同归”时间:70分钟分值:66分一、语言文字运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曾点言志,只提沐浴吹风歌咏,似有不学无术之嫌,而孔子居然对他的话表示赞许,这就很耐人寻味了。而孟子也说过“穷则独善其身”(甲),可见在早期的孔孟思想中已经包含了一些道家的想法。那么可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乙)儒中有道,道中也必有儒,儒道互补是人性的使然。儒道两家在作为学术流派产生之始,甚至在产生之前,便息息相关。带着这个假设来看老子,也就能理解他说的“爱民治国”这些话了。而庄子虽然总是批评儒家,但也同意“德无不容,仁也;道无不理,义也”。(丙)如果老庄真的弃尘绝世,就应该如《论语》里提到的几位隐士——接舆、长沮、桀溺等——(丁)连姓名都不屑于留,更不用谈著书立说、设帐授徒了。可见老庄是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在社会责任感这一方面,老庄与孔孟一样。同源异流是儒道互补的根本特征,只不过孔孟关注的是人的社会性和文明秩序的发展,老庄关怀的是人类生命与心性的和谐、自在与自然。他们都对人性和社会问题颇为关注。无论二者的差异多么大,都能彼此依存,相辅相成,两千多年来不但发展为中国文化的基调,反而已然内化成独有的中国人的人格特征。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处标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处的引号表示直接引用孟子的话。此外,引号还可表示强调。B.乙处冒号使用正确,表示提示下文,其后的内容指“大胆的假设”。C.丙处“……义也”属句中的引用,句号放在后引号的前面或后面均可。D.丁处两个破折号表示插入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和括号作用类似。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反证法是一种常用的论证方式:首先作出某个假设,然后推理出其与定理、事理或已知条件矛盾,从而证明假设不成立,以此得出与假设相反的结论。试分析文本第2段所用的反证法的推理思路。(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儒家好比是粮食店,是精神的加油站。人没有饭吃,活不成;①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样也活不成。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两个字来说,叫作“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作“弛”。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人遇到了精神困惑的时候,光吃粮食是不行的,还需要吃药,上药店。佛教的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去除我执和法执,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佛教是一个精品店,它要化解人生中的烦恼,达到精神上的解脱,使心灵得以净化。拿得起,想得开,放得下,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都可以在中国哲学中得到解决。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名篇名句默写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史记》曾记载“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又说“孔子设礼稍诱子路”,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可以看出孔子对子路“哂”的原因。(2)《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重视教育百姓知孝悌之义,具体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庖丁解牛》中,用音乐效果来说明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群文阅读之“儒道的殊途同归”主题解说儒家历来重“礼”,体现其积极入世的主张,儒家思想是解决人世问题的学问,主要解决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主张人们积极投身社会建设。道家思想尊崇自然,强调人不要在人世的物欲中遗失自己的自然本性,解决的是人与自然的问题,是对复归于朴的自然之道的崇尚。对大道的追求是儒家和道家的共同目标,儒家和道家都怀着天下为公的理想,都期待着建立一个保障人们健康全面发展的政治制度。从人的发展角度来说,两种学说虽然“气质”不同,但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主张积极有为、投身社会之人世建设的儒家思想,与主张自然无为且强调恢复人自然之性的道家思想,二者缺一不可,属互补关系。儒道两家思想是中华文明中两颗璀璨的明珠,共同照亮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天空。(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鲁有父子讼者,康子曰:“杀之。”孔子曰:“未可杀也。夫民不知子父讼之不善者久矣是则上过也上有道是人亡矣。”康子曰:“夫治民以孝为本,今杀一人以戮不孝,不亦可乎?”孔子曰:“不教而诛之,是虐杀不辜也。三军大败,不可诛也;狱讼不治,不可刑也;上陈之教,而先服之,则百姓从风矣;躬行不从,而后俟之以刑,则民知罪矣。夫一仞之墙,民不能逾,百仞之山,童子升而游焉,陵迟故也。今是仁义之陵迟久矣,能谓民弗逾乎?《诗》曰:‘俾民不迷。’昔者君子导其百姓不使迷,是以威厉而不试,刑错而不用也。”于是讼者闻之,乃请无讼。鲁哀公问政于孔子,对曰:“政有使民富且寿。”哀公曰:“何谓也?”孔子曰:“薄赋敛则民富,无事则远罪,远罪则民寿。”公曰:“若是,则寡人贫矣。”孔子曰:“《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见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文王问于吕望[注]曰:“为天下若何?”对曰:“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道之国富仓府,是谓上溢而下漏。”文王曰:“善。”对曰:“宿善不祥。”是日也,发其仓府,以振鳏寡孤独。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义也,爱之而已矣。民失其所务,则害之也;农失其时,则败之也;有罪者重其罚,则杀之也;重赋敛者,则夺之也;多徭役以罢民力,则苦之也;劳而扰之,则怒之也。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选自《说苑·政理》,有删改)注吕望: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又称太公望、吕望、吕尚。商末周初政治家、军事家。7.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画“√”,每画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夫A民B不C知D子E父F讼G之H不I善J者K久L矣M是N则O上P过Q也R上S有T道U是V人W亡X矣。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可刑也”与“刑于寡妻”(《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刑”意思相同。B.“一仞之墙”指的是七尺高的墙,“百仞之山”指的是七百尺高的山。C.“治国之道若何”与“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两句中的“道”意思不同。D.“爱民而已”与“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爱”意思不同。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中说从前君主引导他的百姓而不让他们迷失方向,因此威严不同寻常却不轻易发威,虽有刑罚却往往放置不用。B.针对鲁哀公“薄赋敛”会让国君贫穷的担忧,孔子用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来类比君王与百姓的关系,告诉他百姓富足了君王不会贫穷的道理。C.关于怎样爱护百姓的问题,孔子认为使百姓得利而不受损害,给百姓衣食而不掠夺他们,不耽误农时等等。D.鲁哀公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方法,孔子认为君王为政的目的在于让百姓富裕且长寿。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上陈之教,而先服之,则百姓从风矣;躬行不从,而后俟之以刑,则民知罪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道之国富仓府,是谓上溢而下漏。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文中孔子和吕望(太公)对于君主为政治国的看法相同,请简要分析。(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材料一: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材料二: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节选自《庄子·逍遥游》)材料三: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节选自《庄子·山木》)12.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画“√”,每画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子A独B不见C郊D祭E之F牺G牛H乎I养J食K之L数M岁N衣O以P文Q绣R以S入T太庙。13.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王贻我大瓠之种”与“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两句中的“贻”意思相同。B.“以说吴王”与“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行》)两句中的“说”意思相同。C.“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与“技止此耳”(《黔之驴》)两句中的“止”意思不同。D.“弟子志之”与“处处志之”(《桃花源记》)两句中的“志”意思不同。1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庄周生活在梁惠王、齐宣王时期,他学识渊博,他的核心思想来源于老子的学说,他的著作都是用来诋毁孔子的门徒而宣扬老子的学说的。B.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上考虑五石之瓠的功用,庄子则超越了世俗经验的束缚,指出五石之瓠的独特价值,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C.山木成材者被伐取,不材者幸免,而雁善鸣则存,不善鸣则被杀,人生在世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才得幸存,但不能避免拘束与劳累。D.庄子认为有得必有失,有成必有败,有才有德会遭到算计,无才无德会受到欺侮,因此凡事不能偏执一方,凡事应顺其自然。15.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这三则材料体现了庄子哪些处世哲学?请简要说明。(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精析1.C[“句号放在后引号的前面或后面均可”错。此处引用内容作“同意”的宾语,属于句中的引用,句号应放在引号的外面。]2.(示例)两千多年来不但发展为中国文化的基调,而且已然内化成中国人独有的人格特征。解析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不但……反而……”关联词搭配不当,“反而”在句中起转折作用,而画线句中应为递进关系,应将“反而”改为“而且”;二是“独有的中国人的人格特征”多项定语语序排列不当,表范围的定语应放在修饰语的前面,应改为“中国人独有的人格特征”。3.假设老庄真的弃尘绝世成立,那么他们就应像接舆、长沮、桀溺等几位隐士一样,不留姓名,不谈著书立说、设帐授徒。但事实上,老庄与孔孟一样行“入世之事”,这与已知事实矛盾。所以,老庄真的弃尘绝世这个假设不成立。解析首先找到第2段中作出假设的内容是“老庄真的弃尘绝世”,然后依据这个假设来推理。4.(示例)①没有精神食粮②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开”③道家好比是药店解析第①处,首先根据分号确定对应关系,前文“活不成”对应后文“同样也活不成”,此处应该与“人没有饭吃”照应;再结合上文“儒家好比是粮食店,是精神的加油站”,把“儒家”比作“精神的加油站”,相对“饭”,此处应指精神食粮,故可填“没有精神食粮”。第②处,结合后文“无为”可知,这里是说道家;再结合前文“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可知,此处是说“道家的精神趣旨”;后文分别作了两个字和一个字的概括,所以此处应是用三个字来概括“道家的精神趣旨”;再结合第二段“拿得起,想得开,放得下”可知,此处可填“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开’”。第③处,结合前文“儒家好比是粮食店”和后文“佛教是一个精品店”可知,此处应填“道家是……店”;再结合“还需要吃药,上药店”可知,可填“道家好比是药店”。5.(1)构成:把儒家比作粮食店和加油站,相似点是儒家对人、粮食对人、油对车的重要性。(2)表达效果:突出了儒家对人们的重大意义与不可或缺。比喻修辞的使用使说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浅显易懂。解析首先分析其构成,找出本体、喻体、比喻词和相似点。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儒家”,喻体是“粮食店”和“加油站”,比喻词是“好比”,相似点是儒家对人、粮食对人、油对车的重要性。然后分析表达效果,作者以“粮食店”和“加油站”对人们的意义和作用,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儒家对人们的重大意义与不可或缺。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通俗易懂。6.(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3)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7.MRU解析句意:老百姓不懂得父子互相告状不对已经很久了,这是在上执政者的过错。(如果)执政者遵循正道,这样的人就没有了。8.A[A项意思不同。用刑罚/同“型”,做榜样。C项方法、措施/天道,自然的规律。D项爱护/吝惜,舍不得。]9.C[“孔子认为使百姓得利……不耽误农时等等”错。原文“使民之义也,爱之而已矣。民失其所务,则害之也;农失其时,则败之也……”是太公所说的话,所以,使百姓得利而不受损害,给百姓衣食而不掠夺他们,不耽误农时,不加重赋税等等,是太公的观点,而非孔子。]10.(1)执政者宣示的教化,应该自己首先实行它,那么百姓就会像顺从风向一样地服从;亲自实行了还有人不服从,随后再用刑罚惩治他,这样人们就知道什么是罪过了。(2)行王道的国家使百姓富足,行霸道的国家使武士富足,仅能保存自己的国家使大夫富足,即将灭亡的国家使仓库富足,这叫作上边外溢而下边漏失。解析(1)“风”,像顺从风向一样;“躬”,亲自;“俟”,等待(惩治);“俟之以刑”,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刑俟之”。(2)“王”,名词作动词,行王道;“富”,使动用法,使……富足;“士”,武士;“亡”,使动用法,使……灭亡。11.孔子和吕望(太公)都认为君主为政治国要富民,要爱民,要实行仁政,以民为本。孔子认为要减轻百姓赋税,让百姓富足而且长寿;要教化百姓,对他们不轻易使用刑罚。吕望(太公)认为要行王道,使老百姓富足;要爱护百姓,要像父母爱护孩子一样对待百姓。参考译文鲁国有父子互相告状的,季康子说:“杀掉他们。”孔子说:“不能杀死他们。老百姓不懂得父子互相告状不对已经很久了,这是在上执政者的过错。(如果)执政者遵循正道,这样的人就没有了。”季康子说:“治理百姓要把孝道作为根本,如今杀掉一人来羞辱那些不孝之人,不也可以吗?”孔子说:“不教导就杀人,这是滥杀无辜。三军大败,不能行杀伐;刑狱没有整顿好,不能用刑罚;执政者宣示的教化,应该自己首先实行它,那么百姓就会像顺从风向一样地服从;亲自实行了还有人不服从,随后再用刑罚惩治他,这样人们就知道什么是罪过了。那七尺高的墙,人们不能跨越,(可是)七百尺高的山,小孩子都能爬上去游玩,因为那是缓延的斜坡。现在仁义衰落已经很久了,能说人们不会超越界限吗?《诗经》上说:‘要使人们不迷失方向。’从前君主引导他的百姓而不让他们迷失方向,因此威严不同寻常却不轻易发威,(虽)有刑罚却(往往)放置不用。”告状的父子听到这些话后,就请求不再上告了。鲁哀公向孔子询问为政治国的事,孔子回答说:“为政的目的在于让百姓富裕而且长寿。”鲁哀公问:“怎么说呢(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减轻赋税百姓就会富足,没有争斗的事百姓就远离了犯罪,远离了犯罪就会长寿。”鲁哀公说:“像这样,那我就会贫穷了。”孔子说:“《诗经》上说:‘和乐平易的君主,是百姓的父母。’没有见过孩子富足了而父母却贫穷的。”周文王问吕望(姜子牙):“如何治理天下?”吕望(姜子牙)回答说:“行王道的国家使百姓富足,行霸道的国家使武士富足,仅能保存自己的国家使大夫富足,即将灭亡的国家使仓库富足,这叫作上边外溢而下边漏失。”周文王听后说:“讲得好。”吕望(姜子牙)又回答说:“知道好却不实行是不吉利的。”当天,周文王就打开粮仓和钱库,用来赈济年老丧偶的人、失去父母的孤儿和没有儿女的人。周武王向姜太公询问:“治国的根本方法是怎样的?”姜太公回答说:“治国的根本方法,不过是爱护百姓罢了。”周武王又问:“怎样爱护百姓呢?”姜太公回答说:“使他们得利而不受损害,使他们农事成功而不遭败坏,使他们能够生存而不被杀戮,给他们衣食而不掠夺他们,使他们欢乐而不受痛苦,使他们高兴而不生怨怒,这就是治国的根本方法。驱使百姓的原则,不过是爱护他们罢了。百姓失去了他们的职业,就是损害了他们;农作物不能按时耕种收获,就是毁坏他们的生活;对有罪的人加重惩罚,就是杀害他们;加重赋税,就是掠夺他们;徭役繁多而使民力疲惫,就是使他们痛苦;使他们劳苦又侵扰他们,就是使他们愤怒。所以善于治国的君主,对待百姓像父母爱护孩子一样,听说他们饥寒就为他们悲伤,看到他们劳苦就为他们悲痛。”12.INR解析句意:您难道没见过祭祀天地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把它牵进太庙去当祭品。13.B[A项均为赠送。B项意思不同。同“悦”,取悦/说出。C项停留,停止/只是,仅仅。D项记住/做记号。]14.A[“他的著作都是用来诋毁孔子的门徒而宣扬老子的学说的”错。由原文“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可知,《渔父》《盗跖》《胠箧》是诋毁孔子的门徒宣扬老子的学说,而“《畏累虚》《亢桑子》之属”不是。根据“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可知,还有针对墨子学说的。]15.(1)我宁愿在污浊的小沟渠中游玩而使自己快乐,也不愿被拥有国家的人束缚。(2)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漂浮在江湖之上,却担心它太大没有容得下它的东西呢?解析(1)“宁”,宁愿;“游戏”,游玩;“污渎”,污浊的小沟渠;“为……所”,被。(2)“虑”,用绳结缀;“浮乎江湖”,“乎江湖”作状语,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乎江湖浮”;“所容”,容纳的东西。16.①不求仕进,追求自由;②见识通达,知无用之用;③顺应自然,无所偏执。解析结合材料一楚威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请他做宰相,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自己不愿为官的立场可知,庄子不愿受羁绊,不求仕进,追求自由。材料二,在惠子眼中无所用处的大葫芦却被庄子认为可缚系于腰间作济渡之用,对待事物价值大小的问题,要达到因物尽用,用物之大用,最大限度地发掘事物的价值和作用,说明庄子见识通达,突破世俗,知无用之用,眼界开阔。材料三,山木无用却能保全,雁不能鸣因而被杀,说明很难找到一条万全的路,最好的办法也只能是役使外物而不为外物所役使,浮游于“万物之祖”和“道德之乡”,也就是说要顺乎天理地生活,无所偏执,一切归于自然。参考译文材料一:庄子是蒙地人,叫周。他曾经担任过蒙地漆园的小吏,和梁惠王、齐宣王是同一时代的人。他学识渊博,涉猎、研究的范围无所不包,然而他的中心思想却源于老子的学说,所以他撰写了十余万字的著作,大多是托词寄意的寓言。他写《渔父》《盗跖》《胠箧》,用来诋毁孔子学派的人而表明老子的学说。《畏累虚》《亢桑子》一类的,都空设言语,没有实事。可是庄子善于行文措辞,描摹事物的情状,用来攻击和驳斥儒家和墨家,即使是当世博学之士,也难免受到他的攻击。他的语言汪洋浩漫,纵横恣肆,以适合自己的性情,所以从王公大人起,都无法重视他。楚威王听说庄周贤能,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答应让他出任宰相。庄周笑着对楚国使臣说:“千金,确是厚礼;卿相,确是尊贵的高位。您难道没见过祭祀天地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把它牵进太庙去当祭品。在这个时候,它即使想做一头孤独的小猪,难道能办得到吗?您赶快离去,不要玷污了我。我宁愿在污浊的小沟渠中游玩而使自己快乐,也不愿被拥有国家的人束缚。我愿终身不做官,以便畅快我的志向啊!”材料二: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大葫芦的种子,我种植它长大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它盛水,它的坚固程度却不能承受水的压力。剖开它把它做成瓢,可瓢宽大而没有什么可盛受的东西。不是它内空不大,我是因为它没有用处就把它打碎了。”庄子说:“先生的确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宋国有一个擅长配制防止手冻裂的药物的人,代代把漂洗丝絮作为职业。有位外地人听说了这件事,要求用一百金来买他的药方。宋人召集全家族的人来商量,说:‘我家代代从事漂洗丝絮的职业,收入不超过几金。现在一旦卖掉制药的技术,就可得到一百金,请大家同意卖给他。’外乡人得到药方,就用它去取悦吴王。越国发动对吴国的战争,吴王让他带兵。那时冬天,他带领军队跟越人在水上作战,(靠防冻药)使越人遭受了惨重的失败,(吴王)割出一块土地封赏他。同样是能够使手不冻裂的药物,有人凭借它得到封地,有人拥有它却摆脱不了漂洗丝绵絮的苦差,就因为对药方的使用不同。现在你有五石容积的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漂浮在江湖之上,却担心它太大没有容得下它的东西呢?可见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材料三: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庄子问他们是什么原因,他们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让童仆杀雁款待他。童仆问主人:“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遇见山中的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终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雁,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掉;先生您将怎样对待呢?”庄子笑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好像合于天道却并非真正与天道相合,因此还是不能免于受累。至于掌握了天道天德,活动就不会有所拖累,对赞誉与诋毁都无所谓,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蛰伏,跟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不愿偏执于某一方面;时而进取时而退缩,一切以和顺为标准,活动于虚无的境界,役使外物,却不为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拘束而劳累呢?这就是神农、黄帝的处世原则。至于说到万物的真情,人类的习俗,就不是这样的。你想聚合,别人就使你离;你想成功,别人就要破坏;你穷困,别人就压抑你;你尊贵,别人就非议你;你要有所作为,别人就要损害你;你贤能,别人就会谋算你;你不肖,别人就会欺负你,怎么能得到并一定如愿呢!可悲啊!弟子们记住了,恐怕还只有归向于自然吧!”训练2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群文阅读之“《左传》《史记》的写人艺术”时间:70分钟分值:66分一、语言文字运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从南宋叶造,到清代姚鼐,再到现代钱穆,都曾怀疑没有孙武这个人。一个重要原因是记录了492起战争的《左传》,一次也没提过他,这让人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对于孙武本人,由于史料太少,翻来覆去就是《史记》里那几句话,使得人们看孙武的面目,一直如雾里看花,总不真切。不过,对孙武其人的不了解,并不妨碍他的作品《孙子兵法》展示出中国军事学著作所达到的高度。英国战略学家利德尔·哈特认为,在西方,能够和《孙子兵法》相提并论的战争著作只有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而《孙子兵法》还更为深刻。此外,它虽然比《战争论》早问世2000多年,但更理性,不像《战争论》那样强调暴力的无限作用。《孙子兵法》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慎战”思想,最理想的境界当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但孙武处在一个群雄并起,兼并战争异常激烈的时代,想要不战而胜,无异于痴人说梦。正因为如此,他在提出维护国家利益作为战争宗旨的战略思想后,并未沉湎于理想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境界,作为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军事家,他更需要找到在残酷激烈的军事斗争中克敌制胜的法宝。今天,先秦古书中,《孙子兵法》的读者群应该是数一数二的。(1)从商业竞争、金融投资,到政治统御、外交艺术,再到医疗卫生、体育竞技……各个领域都有人以《孙子兵法》来作为指导。如此读法,(2)实际是把《孙子兵法》给读小了,也把《孙子兵法》给读轻了,当然也把它给读窄了。《孙子兵法》是哲学书,要读得好,得从哲学的高楼,一层一层往下走,中间要有层次转换,千万别一头扎下去,不然就变成《三十六计》了。1.请简要分析第二段是用哪些论证方法突出《孙子兵法》的军事学著作高度的。(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对第四段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进行压缩,要求句意简明,不改变原意,每句不超过25个字。(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与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相并置的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者同源共生、互动互益。但古代文论家一向以诗歌为正统,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小说孕育于强大的史传母体,长期以来被看作史传的附庸。石昌渝说得好:“我国叙事文学和抒情文学一样,也有着悠久的传统,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以记言为主的《国语》《战国策》和记事写人达到很高境界的《左传》,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更是史传文学之集大成者,它的许多篇章,是可以当作小说来读的。中国小说是在史传文学的母体内孕育的,史传文学太发达了,以至她的儿子在很长时期不能从她的荫庇下走出来,可怜巴巴地拉着史传文学的衣襟,在历史的途程中踽踽而行。”古代历史学家也把小说看成是“小道”,他们之所以还给它在文苑中留有一席之地,那是因为他们认为小说虽“小”,③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名篇名句默写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表示,对于一个夹在大国之间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千乘之国”,自己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变勇敢并守规矩。(2)《庖丁解牛》中,庖丁对自己的追求和技术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鸿门宴》中,刘邦为不辞而别之事忐忑不安时,樊哙认为行事不能因小失大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群文阅读之“《左传》《史记》的写人艺术”主题解说《史记》与《左传》这两部史书在中国史学史、文学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两书在记春秋之事、绘春秋之人时却存在着一些差异。《左传》以叙事见长,对人物的描写大都是穿插于叙事之中,又以语言描写和行为动作描写最为出色,常以一字寓褒贬,是谓“春秋笔法”,同时又能以人物的一言一行彰显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史记》继承了《左传》摹写人物于言行间的传统,同时又采用了白描、衬托、扬抑、侧显、互见等多种艺术手法,叙述人物事迹详略得当、主次分明,使得人物形象丰满、独特,尤其是互见法的运用,于本传之外的他传中另言其人其事,使得人物形象更加多姿多彩。《史记》中,司马迁使叙事者的全能化程度更为提高和全面化,在保持一贯开阔的时空视野时,将事件的完整轮廓收诸眼底,既有对集体命运的把握,又有对个人内在心理的发掘,转用故事数位人物的眼光来观察事物,一方面尽量转用聚焦人物的眼光来观察事物,另一方面又保留了用第三人称指称涉聚焦人物以及对其进行一定描写的自由,既在人物之内又在人物之外,叙事视角更为灵活、开阔,叙事层面更具立体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材料一:癸酉,师陈于。邴夏御齐侯,逄丑父为右。晋解张御郤克①,郑丘缓为右。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②马而驰之。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③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节选自《左传·齐晋之战》)材料二:十年春,齐伐鲁、卫。鲁、卫大夫如晋请师,皆因郤克。晋使郤克以车八百乘为中军将,士燮将上军,栾书将下军,以救鲁、卫,伐齐。六月壬申,与齐侯兵合靡笄下。癸酉,陈于。逄丑父为齐顷公右。顷公曰:“驰之,破晋军会食。”射伤郤克,流血至履。克欲还入壁,其御曰:“我始入,再伤,不敢言疾,恐惧士卒。愿子忍之。”遂复战。战,齐急,丑父恐齐侯得,乃易处,顷公为右,车于木④而止。晋小将韩厥伏齐侯车前,曰:“寡君使臣救鲁、卫。”戏之。丑父使顷公下取饮,因得亡,脱去,入其军。晋郤克欲杀丑父丑父曰代君死而见僇后人臣无忠其君者矣。克舍之,丑父遂得亡归齐。十一年,晋初置六卿,赏之功。齐顷公朝晋,欲尊王晋景公,晋景公不敢受,乃归。归而顷公弛苑囿,薄赋敛,振孤问疾,虚积聚以救民,民亦大说。厚礼诸侯。竟顷公卒,百姓附,诸侯不犯。(节选自《史记·齐太公世家》)注①郤克:郤献之,晋军主帅,居帅车中央掌旗鼓。②介:同“甲”,铠甲。③张侯:解张。④(ɡuà)于木:被树枝阻挡。7.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画“√”,每画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晋A郤克B欲C杀D丑父E丑父F曰G代H君I死J而K见L僇M后N人O臣P无Q忠R其S君T者U矣。8.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子忍之”中的“吾子”即你,与“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中的“吾属”意思不同。B.“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与“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以”意思相同。C.“吾子勉之”与“谓余勉乡人以学者”(《送东阳马生序》)两句中的“勉”意思相同。D.“因得亡”与“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两句中的“因”意思相同。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传》写人物极为出色。选文详写帅车上的对话,人物个性鲜明,解张既有慷慨陈词,又有理性分析,性格刚毅;郑丘缓则先表功,再表关心,显得细腻。B.《左传》写战斗场面精彩,选文突出战斗特点:快——快速进攻、快速反击、快速追击。《史记》选文除了记述战斗场面外,还交代了战争的前因后果。C.齐晋之战,齐军攻势凶猛,晋军主帅重伤在身,但毫不畏惧,一直坚持击鼓指挥战斗,最终齐师败逃,晋军乘胜追击,齐侯先被韩厥俘虏,后成功逃亡。D.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齐晋之战的起因表面上是齐国攻打鲁国和卫国,鲁国、卫国向晋国求救,晋军出兵救援,深层原因却是两个大国的争霸。10.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御曰:“我始入,再伤,不敢言疾,恐惧士卒。愿子忍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齐晋之战晋国取胜的原因及齐侯成功逃亡的原因。(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材料一: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节选自《左传》)材料二: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贤士五人:曰赵衰;狐偃咎犯(即子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武子。自献公为太子时,重耳固已成人矣。献公即位,重耳年二十一。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袪。重耳遂奔狄。狄,其母国也。重耳居狄凡十二年而去。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缪公大欢,与重耳饮。缪公曰:“知子欲急反国矣。”赵衰与重耳下,再拜曰:“孤臣之仰君,如百谷之望时雨。”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卒。晋国大夫闻重耳在秦,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于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晋闻秦兵来,亦发兵拒之,然皆阴知公子重耳入也。秦送重耳至河。咎犯曰:“臣从君周旋天下,过亦多矣,臣犹知之,况于君乎?请从此去矣。”重耳曰:“若反国,所不与子犯共者,河伯视之!”乃投璧河中,以与子犯盟。壬寅,重耳入于晋师。丙午,入于曲沃。丁未,朝于武宫,即位为晋君,是为文公。晋文公七年,晋文公、秦缪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晋曰:“必得郑君而甘心焉。”郑恐,乃间令使谓秦缪公曰:“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交?”秦伯说,罢兵。晋亦罢兵。(节选自《史记·晋世家》)12.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画“√”,每画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况A其B故C妻D乎E且F受G以H结I秦J亲K而L求M入N子O乃P拘Q小R礼S忘T大U丑V乎!13.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侯、伯、子、男,是自周朝就开始沿袭的古代爵位,天子以下,公爵最大,侯爵次之。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与“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两句中的“微”意思相同。C.“重耳固已成人矣”与“臣固知王之不忍也”(《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固”意思相同。D.“以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与成语“亡羊补牢”中的“亡”意思相同。1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他年少时就喜欢结交士人,十七岁时就拥有赵衰等五位德才兼备的好朋友。B.重耳被晋献公所派宦者履鞮一路追杀,被砍掉了袖子,他最终逃脱,去了母亲的国家——狄国。C.咎犯认为自己在重耳流亡时有很多过错,担心重耳回国后报复自己,便请求离开,重耳对黄河盟誓,以此打消其顾虑。D.重耳在流亡中主动请求联姻,结秦晋之好;后秦晋两国攻郑,秦穆公被郑说服,放弃攻郑,与郑结盟,秦晋联盟瓦解。15.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郑恐,乃间令使谓秦缪公曰:“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两则材料都叙述了秦晋放弃攻打郑国的过程,试简要概括《左传》和《史记》对此在叙事特点方面的不同之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精析1.①引用论证,第二段引用了利德尔·哈特的观点,借助了他作为英国战略学家的权威性。②对比论证,第二段从时间、深刻性、理性三个方面把《战争论》和《孙子兵法》进行了对比。解析由“英国战略学家利德尔·哈特认为,在西方,能够和《孙子兵法》……的战争著作只有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而《孙子兵法》还更为深刻”可知,作者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利德尔·哈特是英国战略学家,他的观点颇有权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由“而《孙子兵法》还更为深刻。此外,它虽然比《战争论》早问世2000多年,但更理性,不像《战争论》那样强调暴力的无限作用”可知,作者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战争论》和《孙子兵法》从深刻性、问世时间、理性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突出了《孙子兵法》在军事学著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2.(示例)他在提出以维护国家利益作为战争宗旨的战略思想后,并未沉湎于“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想境界。解析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提出维护国家利益作为战争宗旨的战略思想”中,“作为”缺少搭配的介词,应在“提出”后加“以”;二是语序不当,“理想的”应修饰“境界”,应将其改为“的理想”,放到“境界”前面。3.(1)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有人以《孙子兵法》来作为指导。(2)实际是把《孙子兵法》读小了,读轻了,读窄了。4.(示例)①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②把小说看成是“小道”③但仍有研究价值解析第①处,语境意在强调与“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同源共生、互动互益,故可填写“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第②处,语境意在强调古代文论家把小说看成是与“正统”相对的事物,结合后文“古代历史学家也把小说看成是‘小道’”可知,此处可填写“把小说看成是‘小道’”。第③处,语境意在强调小说在文苑中留有一席之地的原因,还需注意与“虽”搭配,形成转折关系,故可填写“但仍有研究价值”。5.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说与史传文学的关系。“荫庇”写出了小说的依附性;“可怜巴巴地拉着”表明了小说的尴尬地位,被看作史传的附庸,不被重视;“踽踽而行”则写出了小说发展历程的坎坷。解析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中国的史传文学与小说的关系比作母子关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说与史传文学的关系。“荫庇”写出了小说的依附性,小说孕育于强大的史传母体;“可怜巴巴地拉着”表明了小说的尴尬地位,不被重视,长期以来被看作史传的附庸;“踽踽而行”则写出了古代文论家一向把小说看成是“小道”,强调了小说发展历程的坎坷。6.(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2)臣之所好者道也近乎技矣(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7.EGM解析句意:晋国郤克想要处死丑父,丑父说:“我替国君挡死而被俘,(现在你却要杀我这样的忠臣),此后再也不会有忠于国君的臣子了。”8.C[A项“吾属今为之虏矣”中的“吾属”是我们的意思。B项均为因为。C项尽力,努力/鼓励,劝勉。D项均为趁机。]9.C[“但毫不畏惧,一直坚持击鼓指挥战斗,最终齐师败逃,晋军乘胜追击,齐侯先被韩厥俘虏,后成功逃亡”错。由材料二“克欲还入壁”可以看出,有畏惧;由材料一“张侯曰……左并辔,右援枹而鼓”可知,最后击鼓的人是解张;由材料二“丑父恐齐侯得,乃易处,顷公为右……丑父使顷公下取饮,因得亡,脱去,入其军”可知,被俘的是丑父。]10.(1)郤克被箭射伤,血流到了鞋上,没有中断擂鼓,说:“我受重伤了!”(2)给他驾车的人说:“我刚进入战斗,就两次负伤,我不敢说疼,因为害怕使士卒恐惧。希望您能忍痛继续战斗。”解析(1)“伤于矢”,被动句,被箭射伤;“屦”,鞋;“病”,重伤。(2)“再”,两次;“恐惧”,使动用法,使……恐惧;“子”,您。11.(1)晋国取胜的原因:晋国将士顽强坚韧,齐侯骄傲轻敌。(2)齐侯成功逃亡的原因:丑父忠诚、勇敢、机智。解析晋国取胜的原因:结合材料一“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等可知,晋国将士顽强坚韧;结合材料一“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可知,齐侯骄傲轻敌。齐侯成功逃亡的原因:结合材料二“齐急,丑父恐齐侯得,乃易处,顷公为右……丑父使顷公下取饮,因得亡,脱去,入其军。晋国郤克欲杀丑父,丑父曰:‘代君死而见僇,后人臣无忠其君者矣。’”可知,丑父忠诚、勇敢、机智。参考译文材料一:公元前589年六月十七日,齐、晋双方军队在摆开阵势。邴夏为齐侯驾车,逄丑父当戎右(古代战车,将领居左,御者居中。如果将领是君主或主帅则居中,御者居左。负责保护协助将领的人居右)。晋国的解张为郤克驾车,郑丘缓当戎右。齐侯说:“我姑且消灭了这些人再吃早饭。”不给马披上甲就驱马奔驰(之:驾车的马)。郤克被箭射伤,血流到了鞋上,没有中断擂鼓,说:“我受重伤了(古代病重、伤重、饥饿、劳累过度造成体力难以支持,都叫‘病’)!”解张说:“从一开始交战,箭就射进了我的手和肘,我折断射中的箭杆继续驾车,左边的车轮都被我的血染成了黑红色,我哪敢说受伤?您(‘吾子’比‘子’更亲切些)忍着点吧!”郑丘缓说:“从一开始交战,如果遇到地势不平的地方,我必定下去推车,您难道知道这些吗?——不过您确实伤势很重难以支持了。”解张说:“军队的耳朵和眼睛,都集中在我们的鼓声和战旗上,前进后退都要听从它。这辆车上只要还有一个人能镇守住它,战事就可以成功,怎么能由于伤痛而败坏了国君的大事呢?穿上盔甲,手执兵器,本来就抱定了必死的决心。伤痛还不至于死,您(还是)努力指挥战斗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浙科版选修6地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4年浙科版选修2化学上册月考试卷
- 创业公司的融资策略与实战
- 医疗环境优化结合操场绿化的健康理念
- 2024年物业委托合同范本:绿色社区物业委托管理创新协议3篇
- 2024年度车辆租赁与智能交通系统接入合同3篇
- 2025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建筑工程公司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内部招聘中远海运(上海)限公司招聘2人信息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石油工业出版社高校毕业生招聘11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可可粉行业相关投资计划提议
- 期末测试卷(一)2024-2025学年 人教版PEP英语五年级上册(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听力音频)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八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
- 汉服娃衣创意设计与制作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 《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第3版)》期末复习题库(含答案)
- 8款-组织架构图(可编辑)
- 海螺牌水泥质量检验报告28天报告425加章2015
- 风电项目监理大纲附录风电工程设备监理项目表
- 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 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 二年级上,数学,3个两位数加减,80题,(竖式计算)
- 人民法院涉诉信访案件终结办法
- 燃气轮机LM2500介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