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第六中学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辽宁省丹东市第六中学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辽宁省丹东市第六中学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辽宁省丹东市第六中学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辽宁省丹东市第六中学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丹东市第六中学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木炭和水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B.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C.银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D.滤纸片和乒乓球碎片测定燃烧条件2.现有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G,其中C为常用的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①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B.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C.气体E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D.红色固体G可由金属Ag与CuSO4溶液直接反应得到3.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B.用活性炭净化水就可以得到纯水C.用酚酞试液区分二氧化碳气体和氯化氢气体D.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时,应先用蒸馏水将试纸润湿4.如果遇到饮水危机,可用下列步骤将河水转化为饮用水: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自然沉降③用漂白粉消毒杀菌④加热煮沸。以上处理过程的合理顺序是A.②③①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5.下列有关物质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灯泡通电发光 B.煤炭燃烧 C.木材制成桌椅 D.冬天窗花形成6.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如图是小金建立的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其中“▲”应填入的是()A.原子 B.中子 C.电子 D.质子7.分析表中的数据,以下看法不正确的是溶液种类生理盐水人体血液30亿年前原始海水含盐质最分数0.9%0.9%0.9%A.生理盐水是依据人体血液特点配制的B.表中三种溶液的含盐质量分数均为0.9%纯属巧合C.人类祖先可能是从原始海洋逐渐进化到陆地上的D.人体血液与原始海洋之间可能有某些尚未认识的关系8.春节即将来临,为营造安全、低碳、环保、文明的良好氛围,各级政府都出台了“禁止燃放鞭炮”的通知,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A. B. C. D.9.下列过程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水结成冰 B.干冰制冷 C.铁矿石炼铁 D.铁杵磨成针10.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A.一个硫酸根离子:SO32-B.两个氧分子:2O2C.锰元素的化合价:D.三个氢原子:H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煤中含有硫元素,燃烧生成的_________(填化学式)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2)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来检验硬水和软水。(3)家庭做饭时,采用关闭燃气灶阀门熄火,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用如图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1)实验中,利用了铜片的物理性质是______。(2)该实验能证明可燃物燃烧的一个条件是______。(3)用该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应补充的操作是_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为测定某黄铜(假设合金中仅含铜、锌)中铜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同学称取20g黄铜粉未于烧杯中,将8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后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20202020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g)39.959.879.799.7生成气体的质量(g)0.1X0.30.3(1)上述表格中X的值为_______g。(2)该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3)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的变化关系;____________(4)同学们观察到反应一段时间后产生气体的速率减慢,原因可能是________。14.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被称为“化学工业之母”。(1)唐初(公元7世纪中期),我国就用石头制成的容器,以胆矾(硫酸铜晶体)为原料制取硫酸。到了公元15世纪,化学家已使用绿矾来制备硫酸,其原理是:绿矾加热会发生下列化学反应:;;。已知:实验室可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模拟使用绿矾制备硫酸这一过程。①A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②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2)公元18世纪,英国人沃德采用在盛有少量水的玻璃瓶上方燃烧硫磺和硝石的混合物制备硫酸,原理为:,降低了硫酸的生产成本。在该反应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反应前后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有______________。(3)现代工业中常用下列反应制硫酸:;;。工业生产时,将黄铁矿(主要成分FeS2)粉碎后与氧气反应,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4)现代工业用上述方法生产硫酸的同时,生成的Fe2O3也可以作为工业炼铁的原料,将Fe2O3跟焦炭、石灰石一起从高炉上端加入,从下方通入热空气。①焦炭的作用是_________。②上述方法炼铁主要原理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黄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是铜和锌的合金,可以用于制造机器、电器零件及日常用品。为了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取20g该黄铜样品粉末加入到100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0.4g,试求:

(1)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_____(写出计算过程);(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16.某实践活动小组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最后所得到气体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1)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g。(2)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质量。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D【详解】A、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且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的量不大,不能完全被吸收,瓶内的气压不降低,水不能倒流,所以不能用木炭和水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不符合题意;B、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因为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是微溶物质,会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的进行,不符合题意;C、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不符合题意;D、把滤纸片和乒乓球碎片放到同一铜片上加热,温度相同,都与氧气接触,乒乓球碎片比滤纸片先燃烧,可以确定燃烧条件之一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符合题意。故选D。2、D【分析】C是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而且能转化为氢氧化钙,则C可能是氧化钙。氧化钙和无色液体B反应能够转化为氢氧化钙,则B可能是水。无色液体A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分解出水和无色气体D,则A可能是过氧化氢溶液,D可能是氧气。黑色固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不同的物质,则该黑色固体可能是碳,充分燃烧生成的无色气体E可能是二氧化碳,无色气体F可能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红色固体G和无色气体E,则红色固体G是铜。将推测带入题中,符合题意,推断正确。【详解】A、反应①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出水和氧气。该反应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故A说法正确;B、反应②指的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其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故B说法正确;C、气体E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可以用于灭火。故C说法正确;D、红色固体G是铜。银和硫酸铜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无法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所以无法直接制得。故D说法错误。故选D。3、A【解析】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硬水泡沫少,软水泡沫多,故A正确;B、用活性炭净化水不可以得到纯水,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不可以吸附钙镁离子,故B错误;C、不可用酚酞试液区分二氧化碳气体和氯化氢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和氯化氢气体遇水形成碳酸和盐酸,酚酞试液均不变色,故C错误;D、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时,不应先用蒸馏水将试纸润湿,否则会影响测试效果,故D错误。点睛∶常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时,不可用蒸馏水将试纸润湿。4、C【详解】如果遇到饮水危机,可用下列步骤将河水转化为饮用水:②自然沉降,①加入明矾吸附悬浮杂质,进行化学沉降再过滤③用漂白粉消毒杀菌④加热煮沸则到饮用水;处理过程的合理顺序是:②①③④;故选:C。5、B【分析】

【详解】A、灯泡通电发光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煤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木材制成桌椅过程中,只是木材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冬天窗花形成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6、A【详解】原子构成分子;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其中“▲”应填入的是原子。故选A。7、B【详解】A、生理盐水和人体血液中盐的质量分数相等。生理盐水是依据人体血液特点配制的0.9%的氯化钠溶液;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表中三种溶液的含盐质量分数均为0.9%,是因为人类祖先是由海洋生物进化而来,不是巧合;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C、人类祖先可能是从原始海洋逐渐进化到陆地上的;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人体血液与原始海洋之间可能有某些尚未认识的关系;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8、C【详解】A、该标志是腐蚀品标志,不符合题意;B、该标志是爆炸品标志,不符合题意;C、该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符合题意;D、该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不符合题意。故选C。9、C【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详解】A、水结成冰是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A错误;B、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制冷是干冰升华吸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C、铁矿石炼铁,产生了新物质铁,是化学变化,故C正确;D、铁杵磨成针是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故D错误。故选C。【点睛】判断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10、B【详解】A、一个硫酸根离子:SO42-;故选项错误;B、氧分子是双原子分子,分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两个氧分子:2O2;故选项正确;C、设: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2+x+(-2)×4=0,x=+6,锰元素化合价为+6价,表示为:;故选项错误;D、原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三个氢原子:3H;故选项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SO2CH4+2O2CO2+2H2O肥皂水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详解】(1)煤中含有的硫元素,燃烧时会产生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2)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的泡沫很少或不产生泡沫,是硬水;(3)关闭燃气阀门后,可燃物与火源隔离,从而熄灭。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导热性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向热水中加一块白磷【详解】(1)实验中,利用了铜片的物理性质是导热性;(2)热水起到给可燃物提供热量的作用,所以该实验能证明可燃物燃烧的一个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助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是有没有助燃物,可以在热水中放一块白磷,水把空气隔绝,虽然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与氧气接触也不会燃烧。【点睛】掌握可燃物燃烧的三要素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0.251.25%稀盐酸浓度减小【详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第二次产生的气体,第1次产生的气体0.1g,第2次产生的气体0.2g,第三次产生的气体0.3g,第四次产生的气体0.3g,说明第三次是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总共生成的氢气为0.3g,对比几份数据,可知每20g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1g;(2)黄铜(Zn、Cu)里只有锌和酸发生反应,设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x,解得x=9.75g则铜的质量为则铜的质量分数是答:则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是是51.25%。(3)由中分析可知当20.0g样品完全反应时产生氢气的质量是0.3g,每20g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1g,则0.3g的氢气需要60g硫酸,所以在20.0g样品中加硫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如下:(4)反应一段时间,稀盐酸浓度减小,产生的气体速率变慢。14、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造成试管炸裂将三氧化硫气体冷凝变为液体三氧化硫氧元素和氮元素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加充分提供热量、提供还原剂一氧化碳Fe2O3+3CO2Fe+3CO2【详解】(1)①A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造成试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