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单元政治制度单元测评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单元政治制度单元测评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单元政治制度单元测评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单元政治制度单元测评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单元政治制度单元测评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测评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据文献记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史称涂山之会;启召集方国首领,“大飨诸侯于钧台”,史称钧台之享。这种盟会()A.体现神权与王权的结合B.建立起中心集权的制度C.保留了原始民主的残余D.标记“家天下”的形成2.下表为商周到秦朝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变更。由此可知秦朝制度()朝代君主权力官吏任免统治集团官僚品阶商周有限君主诸侯世袭贵族集团爵本位秦朝君主专制中心委派官僚集团官本位A.加重了百姓的社会负担B.避开了统治集团的纷争C.杜绝了地方官员的腐败D.开创了治国理政新模式3.东汉时期三公虚位,事归台阁,尚书台长官尚书令位高权重。西晋荀勖长期在中书省任职,后来升迁为尚书令,百官前去庆贺,他却特殊懊恼地说:“夺我凤凰池,诸公何贺焉?”这一现象反映了()A.中枢权力机构不断变更B.士人喜好老庄玄学影响仕途选择C.废除三公制度导致混乱D.中书省权力受到尚书省不断侵夺4.有学者指出,内阁“自始至终都不曾是明王朝中枢正式的一级行政机构,而是皇帝特设的草拟诏敕的场所”。这说明明朝内阁()A.阁臣权力有限B.仅拥有草拟权C.是皇权附属物D.深受宰相限制5.清前期慢慢形成了内阁与军机处双轨辅政模式。内阁担当常规公开性政务的执行,军机处则开展谕旨草拟、官员任免、议奏密折、参赞军务等机密政务。这一事务分工()A.限制了皇权高度集中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C.强化了官僚贵族特权D.加强了六部的行政权力6.雅典的公共决策建立在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全民参与机制让贵族与平民、富人与穷人干脆面对面。其结果不是富人为自身利益进行统治,就是穷人为自身利益进行统治。由此可知,雅典民主()A.有助于缓解公民内部冲突B.体现了对自由主义的追求C.难以避开国家权力的滥用D.有效消退了精英政治的弊端7.1077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冒着风雪寒冷,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三天三夜后,教皇才赐予亨利四世一个额头吻表示宽恕。这就是“卡诺莎之辱”。这一事务反映了当时()A.世俗王权受制于宗教神权B.王权与教权冲突有所缓和C.基督教是罗马帝国的国教D.德意志分裂导致王权减弱8.下表所示内容最适合用来佐证英国()年份文件成果1215年《大宪章》规定非经贵族会议的确定,国王不得征收额外税金1628年《权利请愿书》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1689年《权利法案》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和招募常备军A.具有限制王权的传统B.议会的权力高于王权C.体现三权分立的思想D.内阁制度的慢慢形成9.论及17世纪末的英国,有学者认为,从表面看,政权似乎一点没变,国王照旧,英国照旧是个王国而不是共和国,国王照旧是国家元首……然而,实际权力结构却彻底发生了变更。对此“变更”解读正确的是 ()A.君主成为名副其实的“虚君”B.议会慢慢成为权力中心C.内阁事实上驾驭了政府权力D.变更源于激烈的革命10.1787年美国宪法颁布后,总统在任命法官后便基本失去了对该法官的限制实力,法官对具体案件的处理也没有总统等非司法官员过问。只要没有违法行为,任何法官都不必担忧国会会弹劾自己。据此可知,美国()A.明确制定分权制衡机制B.司法机构权力大于行政权力C.司法独立得到法律认可D.立法机构无法影响司法机构11.辛亥革命后,各派政治力气快速分化和重组,建立了300多个政党、社团。各党派绽开激烈竞争,试图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B.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C.军阀割据政治上分崩离析D.民众参政议政意识得到提高12.民国初年,记者黄远庸写道:“今者党之问题,可谓波靡全国矣,一般之贤愚不肖,既尽驱率入于此围幕之中,旗帜分张,天地异色。……党人之视己党,则神圣之,其相互视,则仇仇之;无党人之视党也,则蟊贼之。”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民国初年()A.民主共和思想深化人心B.政党政治缺乏社会基础C.不同社会阶层严峻对立D.民国政府人员组成困难13.1928年,《苏维埃的建立》一文中指出:“只要能够将一乡的敌人势力驱除歼灭,便要即刻为那一乡建立乡苏维埃。”因为“先建立区苏维埃、乡苏维埃,比先召集全县代表会议成立县苏维埃,他的基本更坚实巩固些”。这一主见()A.开拓了武装夺取政权道路B.巩固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心政府的有效统治C.系统阐释了中国革命问题D.体现其对中国革命斗争道路的探究14.1940—1941年陕甘宁边区进行了其次次普选,此次普选参选率是80%,某些县则达到了95%。参与选举的不仅有贫农、中农,还有工人、地主、富农、商人等。这说明()A.中国革命借鉴了俄国革命阅历B.边区政权建设服务于现实斗争须要C.边区政权性质是工农夫主政权D.依据地农夫进行土地改革后在政治上翻了身15.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实行党政分开的重大改革探究措施,党政关系由合一到分开,国家权力实现了从党到政的转移。这可以说明当时()A.加强了中国的法治化进程B.变革推动了中国宪政的发展C.中心集权型政治模式的完善D.国家中心权力慢慢转向党委16.“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孝文卓尔不群,迁都……衣冠号令,华夏同风”。两则材料所述两次改革最大的共同作用是()A.促进全国经济快速发展B.为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C.加快社会的封建化进程D.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17.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传统的“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的这些措施()A.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B.稳定了灾区的社会秩序C.兼顾了赈济与发展生产D.意在构建政府救灾体系18.在“百日维新”起先的时候,据说慈禧太后告知皇帝:“只要你保留祖宗牌位,不烧掉它们;只要你不剪掉辫子,我就不会干预。”据此可知()A.清廷内部达成改革共识B.皇帝已驾驭政府的实权C.慈禧接受有限度的改革D.维新变法的障碍已扫清19.1907年,张之洞通过多种渠道提出“宜先开国会,后布宪法”,认为宪法不能“钦定”,并对朝廷的“预备立宪”明确提出不同看法,认为“立宪实行,愈速愈妙,预备两字,实在误国”。据此可知,张之洞()A.主见取消君主制度B.认同立宪派政治主见C.坚持中体西用理念D.具有确定的宪政意识20.下面是1982年和1988年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状况表(单位:万个)。表中数据变更表明,当时中国 ()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1982年29.2874.925.389.5817.011988年23.28773.5295.58372.55623.23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绽开C.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广二、材料题(共40分)21.(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周王通过诰、誓、命等文书来管理国家,这一时期的公文文种及数量还很有限,较为系统的行文关系尚未形成。秦汉时期的公文文种及数量起先大幅度增加,秦代出现了君臣专用文种和地方行政所需的官府往来文种。中心政务公文主要有皇帝御用公文“制”和“诏”,改战国时“上书”为“奏”,列为臣下专用文种。秦代的地方公文主要在郡和县两个层级上运转,公文在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摘编自何庄《古代公文文种变迁缘由探析》材料二有事请殹(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史杂》材料三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觱(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秦代文书行政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8分)(2)材料二、材料三中的睡虎地秦墓竹简属于何种史料,分析其探讨价值。(6分)22.(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的主权,但并没有解决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关系问题。行政与立法其实处在一种双头状态下,双方各行其是,缺乏协作的机制。到安妮女王时,议会把内阁置于自己的限制下,规定任何人出任国王的大臣,都必需先成为下议员。同时内阁看法必需统一,由此就逐步发展成内阁的集体责任制,内阁作为整体对议会负责。当内阁向议会负责的原则确立后,政府要么听从议会,要么下台。——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材料二总的说来,美国的民主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种综合是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学者们一般以“三大妥协”来概括费城制宪会议,这就是大州与小州就国会代表权达成的妥协,北部与南部就税收和代表权上如何计算奴隶人数达成的妥协,以及北部与南部就管理对外贸易和征税达成的妥协。制宪会议上意义重大的妥协还有不少,至少应包括两院制和总统选举法等问题上的妥协。——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三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缘由就在于法国封建专制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作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始终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起先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1)依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关系的演化。(2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美国民主政治“三大妥协”的意义。(4分)(3)依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美国和法国民主道路的不同点并分析两者走上不同道路的缘由。(8分)23.(12分)历代对王安石变法存在不同的观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南宋朱熹等理学家认为变法“轻用己私,纷更法令,不能兴教化……乃行青苗、建市易、置保甲、治兵将,始有富国强兵、窥伺边隅之计,弃诚而怀诈,兴利而忘义,尚功而悖道……下诬君父,上欺祖宗……三纲废坏,神化之道泯然将灭,纲纪文章扫地尽废”。清代末年梁启超认为王安石是“三代以下唯一完人”,他认为青苗法和市易法实为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雏形;免役法则“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其变法是“国史上、世界史上最出名誉之社会革命”。20世纪三四十年头诸多史学家对王安石变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周谷城提出变法动因:“一曰外部的压迫,二曰内部的贫弱。”范文澜认为变法“急需加强军备”,钱穆提出变法“冗官不革,政治绝无可以推行之理”。——摘编自何文国《王安石历史评价面面观》等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观点”作出说明。参考答案第一单元测评1.C解析夏朝的统治者禹和启都曾召集诸侯会盟,说明奴隶制国家建立后,仍有召开方国、部落首领大会的习惯,保留了原始民主的残余,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并非禹和启利用神权维护其统治,解除A项;秦朝建立起中心集权制度,解除B项;标记“家天下”形成的是世袭制的形成,解除D项。2.D解析据表格内容可知,与商周的制度相比,秦朝的制度发生了较大变更,说明秦朝开创了一种不同于商周时期的政治统治模式,D项正确;表格内容反映的是治国模式的变更,不能说明加重了百姓的社会负担和避开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解除A、B两项;“杜绝”的说法过于确定,解除C项。3.A解析据题干可知,东汉时期尚书令位高权重,西晋荀勖对自己由中书省任职升迁为尚书令不满,说明西晋时期尚书令地位高但没有中书省权力大,材料反映了从东汉到西晋中枢机构的变更,A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老庄玄学,解除B项;三公权力虚弱,但是长期存在,解除C项;材料反映出西晋时期中书省权力大于尚书省权力,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解除。4.C解析据材料及所学学问可知,明朝内阁自始至终都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备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是皇权附属物,C项正确;明朝内阁的权力在明朝中后期不断上升,解除A项;内阁大臣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不仅仅拥有草拟权,解除B项;明朝初年就废除了宰相,解除D项。5.B解析据材料可知,清朝时期军机处与内阁分工合作,这样就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B项正确;清朝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解除A项;这一事务分工提高了行政效率,而不是强化了官僚贵族特权,也和加强六部行政权力无关,解除C、D两项。6.C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决策者的目的均是维护自身利益,难以避开国家权力的滥用,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这种决策机制使公民内部冲突得以缓解,解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决策上的利益冲突,而不是对自由主义的追求,解除B项;“有效消退了精英政治的弊端”说法过于确定,解除D项。7.A解析据材料可知,“卡诺莎之辱”体现的是王权须要得到宗教神权的认可,说明在当时世俗王权受制于宗教神权,A项正确。8.A解析由材料可知,《大宪章》等文件均限制国王权力,故选A项;“规定非经贵族会议的确定,国王不得征收额外税金”只是限制了国王在某一方面的权力,并不代表国王必需听命于议会,解除B项;材料未体现三权分立,解除C项;18世纪,英国慢慢形成内阁制度,解除D项。9.B解析据材料可知,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后,虽然国王照旧存在,但是国王权力受到限制,而议会慢慢成为权力中心,这是权力结构发生的变更,B项正确;“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的权力照旧很大,18世纪20年头,责任内阁制起先形成,17世纪末的国王不是“虚君”,解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关于内阁的信息,解除C项;英国“光荣革命”并非激烈的革命,解除D项。10.C解析据材料及所学学问可知,美国实行三权分立政治体制,联邦法官的司法权独立于总统的行政权和国会的立法权,C项正确;材料强调司法的独立性,而非制衡机制,解除A项;“司法机构权力大于行政权力”表述错误,解除B项;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分权制衡,立法机构可以影响司法机构,解除D项。11.D解析据题干及所学学问可知,辛亥革命后,随着民主共和理念的传播,中国出现了许多政党、社团组织,各党派进行议会竞争,这反映了民众参政议政意识的提高,D项正确;辛亥革命后,各党派试图通过议会斗争实现民主政治,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解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而不是政党政治,解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政党政治,没有涉及军阀割据,解除C项。12.C解析黄远庸认为民国初年,党派泛滥、动辄相争,利益冲突尖锐,局面混乱,说明不同社会阶层严峻对立,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民主共和思想深化人心,解除A项;材料主要说的是社会冲突,阶层对立,未涉及社会基础,解除B项;材料说的是政党问题,不是民国政府人员组成问题,解除D项。13.D解析据材料可知,先建立区苏维埃政权、乡苏维埃政权,比先建立县级苏维埃政权更符合实际,说明苏维埃政权的建设要按部就班,体现出其对中国革命斗争道路的探究,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苏维埃政权建设,未涉及武装夺取政权,解除A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心政府建立于1931年,解除B项;材料体现的只是一个主见,无法系统阐释中国革命问题,解除C项。14.B解析边区政权建设贯彻了“三三制”原则,团结了各个阶层,充分反映了各阶层的利益要求,有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说明边区政权建设服务于全国抗战的现实须要,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各阶层共同抗日,而非借鉴俄国革命阅历,A项与题意不符,解除;边区政权是一个民主政权,它的民主性不限于工人阶级和农夫阶级,而是包含全部参与抗日斗争的阶层,解除C项;材料不仅仅涉及农夫,解除D项。15.B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党政分开的探究使国家权力实现了由党到政的转移,这种变革推动中国宪政的发展,故选B项;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解除;材料反映的是国家权力由党到政进行转移,并未反映中心与地方的关系,解除C项;国家中心权力由党转到政,解除D项。16.C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商鞅变法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向封建社会过渡,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鲜卑族封建化进程,两次改革都加快了社会的封建化进程,C项正确;秦国和北魏都不是全国政权,解除A项;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而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北魏已经统一了北方,解除B项;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北方民族交融,商鞅变法与北方民族大交融无关,解除D项。17.C解析据材料可知,王安石变法一方面救济了灾民,另一方面兴修了水利,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与加重政府财政负担的说法无关,解除A项;材料信息未涉及灾区的社会秩序,解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救灾体系”,解除D项。18.C解析据材料可知,慈禧太后认为祖宗牌位和辫子不能变,其他的她不会干预,说明慈禧接受有限度的改革,C项正确;清廷内部对改革长期存在不同看法,没有达成共识,解除A项;“百日维新”是光绪皇帝企图从慈禧太后手中夺权,此时皇帝并无实权,解除B项;“已扫清”的说法过于确定,解除D项。19.D解析据材料可知,张之洞认为宪政实行越快越好,说明他具有确定的宪政意识,D项正确;张之洞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主见实行君主立宪制,解除A项;张之洞认为“预备立宪”是“误国”,说明他不完全认同立宪派的政治主见,解除B项;张之洞坚持中体西用的理念,但是材料无法体现,解除C项。20.C解析与1982年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相比,1988年中国乡镇企业中,与农业相关的企业数量削减,而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