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T 5231-2024《赤泥堆场岩土工程勘察标准》_第1页
YST 5231-2024《赤泥堆场岩土工程勘察标准》_第2页
YST 5231-2024《赤泥堆场岩土工程勘察标准》_第3页
YST 5231-2024《赤泥堆场岩土工程勘察标准》_第4页
YST 5231-2024《赤泥堆场岩土工程勘察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P备案号JXXX-XXXX赤泥堆场岩土工程勘察标准Standardfor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ofredmudyard202X-XX-XX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赤泥堆场岩土工程勘察标准Standardfor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ofredmudyard1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2年第一批行业标准制修订和外西安市西影路46号,邮政编码:710054;电子邮箱:xkguifan@,电话21 2 3 6 6 6 7 22 22 25 25 25 26 26 29 302 30 31 32 34 35 36 37 38 40 41 41 42 43 45 46 47 50 50 53 55 553 56 59 62 4 2 34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ofconstructionsite 64.1Generalrequi 64.2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offeasibilitystudy 64.3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ofpreliminar 74.4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ofdetailed 4.5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ofspecialrocksoilandka 5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duringtheoperationpe 5.2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du 5.3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 5.4Specialized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ofhiddenhazardsresolving 6Specialhydrogeological 23 25 7.5Engineeringgeophysicale 268In-situtestsandhydro 29 31 5 36 38 409Laboratorygeotec 9.4Dynamicparametertes 10.2Analysisandevaluationofgeotechnic10.3Analysisandevaluationofgeotechnica 50 55 12.2Engineeringgeologicalz 56AppendixAThetaskofgeotechnicalinvest AppendixBClassificationofsurroundingrockintunnelengineering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 67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122.0.3湿法赤泥堆场wetred2.0.4干法赤泥堆场dryred2.0.8赤泥坝高heightofredmuddam坝顶标高平面与赤泥堆积坝外坡面以下以及库底面以上所围成的不含非赤3表3.0.3赤泥堆场的等别全库容V(×104m3)坝高H(m)一V≥50000H≥200二10000≤V<50000100≤H<200三1000≤V<1000060≤H<100四100≤V<100030≤H<60五V<100H<304赤泥堆场各使用期的设计等别应根据使用期的全库3.0.4赤泥堆场构筑物的级别应根据堆场等别及重要性确定,并应符合表3.0.4表3.0.4赤泥堆场构筑物的级别赤泥堆场等别构筑物的级别主要构筑物次要构筑物临时构筑物一134二234三355四455五555注:主要构筑物指赤泥坝、排水构筑物等失事后难以修复的构筑物;次要构筑物指除主要构筑物以外的永2赤泥堆场等别为四等~五等时,建设场地为复杂场地的勘察等级应定为甲43.0.7勘察场地的复杂程度划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表3.0.8赤泥的分类和名称分类名称分类标准粉性赤泥粉土赤泥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不大于10黏性赤泥粉质黏土赤泥塑性指数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17黏土赤泥塑性指数大于173.0.9未胶结的黏性赤泥可根据液性指数按表3.0.9划分为坚硬、硬塑、表3.0.9黏性赤泥状态分类液性指数液性指数IL≤00<IL≤0.250.25<IL≤0.75液性指数0.75<IL≤1IL>1状态坚硬硬塑可塑状态软塑流塑3.0.10建设场地及运行期、封场前的赤泥堆场勘察应收集赤泥堆场的现状地形3.0.12勘探工作结束后,除长期观测孔外,钻孔、探井和探槽应按原土进行回53.0.13原位测试、土工试验、岩石试验所用仪器设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仪器的基本参数及通用技术条件》GB/T15406的有关规定,并应定期进63简单场地可将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和初步勘察阶段深度进入中风化岩或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78调查场地下游不少于1km范围内城镇、工矿企业、学校、高速公路或铁1山谷型赤泥堆场工程场地测绘范围应包括场地外分水岭且不应少于场地外300m;平地型赤泥堆场工程场地测绘范围宜延伸至堆场外不少于500m;3地质界线和地质观测点的精度在4.3.2拟建赤泥堆场初步勘察工作应在工程地质测绘和工程物探的基础上布置81山谷型赤泥堆场工程场地测绘范围应包括场地外分水岭且不应少于场地外150m;平地型赤泥堆场工程场地测绘范围宜延伸至堆场外不少于300m;1勘探线应平行和垂直坝轴线布置,且各不应少于1条;勘探点间距宜为且不宜小于初期坝高度的1.5倍;一般性勘探点深度不宜小于20m;4.3.7库底及库岸初步勘察勘探工作量的布置应1平地型堆场宜沿拟建排水管方向布置勘探线,且勘探线数量不应少于13沟谷型堆场库底宜沿沟底或拟建排水管方向布置勘探线,并应满足第194.3.10输送管线路初步勘察应初步查明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应对拟建输送管4.3.11输送管线路初步勘察工作应以工程地质测绘为主,对线路跨越、穿越河3地质界线和地质观测点的精度在4.3.14隧洞初步勘察应对拟建隧洞开凿条件和稳定性进行初步评价,并应符合3应初步查明隧洞沿线岩土体分布及其工程特性,并应初步确定4.3.15隧洞初步勘察工作应在工程地质测绘和工程物探的基础上布置钻探、槽2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宜采用1:1000~1:2000,对洞口地段宜采用3地质界线和地质观测点的精度在1工程物探测点宜沿隧洞中心线布置,测点间距宜为10m~30m,探测深度4.3.19回水池及泵房初步勘察应对回水池的渗漏性及泵房地基稳定性作出初步1回水池应沿池中线布置勘探点,勘探点间距宜为30m~50m,勘探点深度2泵房应沿其轮廓线布置勘探点,勘探点间距宜为30m~50m,勘探点深度4.3.21筑坝材料场地初步勘察应初步查明筑坝材料赋存条件、规模、产状以及4.3.22筑坝材料场地初步勘察工作应在工程地质测绘的基础上布置钻探、井探4.3.23筑坝材料场地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宜采用1:1000~1:2000,地质界线2地形平坦或起伏较小的场地勘探线宜按方格网布置,方格网间距宜为3当库岸存在影响赤泥堆场正常运行或可能产生渗漏的构造和不良地质作1排水井勘探点应沿排水井底座轮廓外均匀布置,勘探点数量不宜少于32排水井勘探点深度宜根据设计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或排水井高度按表表4.4.10排水井勘探点深度排水井高度h(m)勘探点深度(m)h≤2520~2525<h≤5025~30h>50>30注:1在勘探点深度范围内遇软弱下卧层时,应穿透软弱层,并进入稳定地层不应少于2m;3在岩溶地区,应进入稳定岩层不少于5m;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应穿透湿陷性黄土层进入非湿陷黄3埋于库底的排水管勘探点应沿其走向布置,勘探点间距宜为30m~50m,0.8倍;对高压缩性土层控制性勘探点深度宜为总坝高坝的1.0倍;在勘探孔深4.4.11输送管线路详细勘察应对拟建输送管、槽线路沿线的地基工程性能作出3应评价场地地震效应,并应提供抗震4沿线不良地质作用及灾害的勘探工作量的布置应满足线路稳定性评价的4.4.13隧洞详细勘察应对拟建隧洞开凿条件和稳定性进行详细评价,并应符合点间距宜为100m~300m,并应在隧洞的入口和出口布置勘探点,且入口和出口4.4.15隧洞沿线原位测试工作量布置4.4.16回水池及泵房详细勘察应对回水池的渗漏性及泵房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进1回水池应沿其轮廓线布置勘探点,勘探点间距宜为20m~30m,勘探点深度宜为15m~20m,在勘探深度内存在渗漏地层时,控制性勘探孔应穿透渗漏地2泵房应沿其轮廓线布置勘探点,勘探点间距宜为20m~30m,勘探点深度4.4.18筑坝材料场地详细勘察应详细查明筑坝材料埋藏条件、规模、产状以及2地形平坦或起伏较小的场地勘探线宜按方格网布置,方格网间距宜为2初步勘察阶段,坝基勘探点间距宜为30m~50m,勘探点深度应穿透湿陷3详细勘察阶段,坝基勘探点间距宜为20m~30m,评价库底及库岸渗漏性的勘探线宜按网格布置,网格间距宜为100m~150m;坝基勘探点、评价库底及5室内湿陷试验应按构筑物上部荷载9湿陷性黄土取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5初步勘察阶段,坝基勘探点间距宜为30m~50m,勘探点深度应穿透压缩6详细勘察阶段,坝基勘探点间距宜为20m~30m,评价库底渗漏性及预估库底变形的勘探线宜按方格网布置,网格间距宜为100m~150m;坝基勘探点深3初步勘察阶段,坝基勘探点间距宜为25m~50m,库区勘探点间距宜为1二等及二等以上赤泥堆场堆至1/3~1/2和1/2~2/3总坝高时或运行达到一3对达到设计最终堆积高度或未达到设计最终堆积高度而提前停止使用的5.2.2运行期勘察应根据使用期的全库容和坝高,对赤泥坝的稳定性作出评价,表5.2.7勘探线、勘探点间距及数量赤泥坝级别勘探线间距(m)勘探点间距(m)每条勘探线上勘探点数量(个)≤20030~60≥64~5≤10020~50≥52每个主要赤泥层和土层的不扰动试样数量应根据试验项目和统计分析要3对可能产生滑动的软弱夹层,应采取不扰动试样,取样数量不应少于32在软塑~硬塑状态的赤泥应进行静力触探试验,试验孔数量不应少于勘探3在软塑~流塑状态的赤泥应进行十字板剪切试验,试验孔数量不宜少于65.3.1封场勘察除应符合本标准第6.0.1当场地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时,宜进行专项水文地质勘察。水文地质表6.0.1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类类别水文地质特征简单地质构造简单,含水层类型单一,厚度稳定,地下水补给来源明确,边界条件简单地质构造较复杂,含水层类型较多,厚度不稳定,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基本明确,边界条件较复杂复杂地质构造复杂,含水层类型多,厚度极不稳定,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和边界条件复杂6.0.3专项水文地质勘察的范围应包括影响赤泥堆场稳定性及赤泥堆场对周边3富水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发育带宜进行抽水试验或6.0.10应对场地内的地表水、地下水及泉水取样进行水质分析,且不同地貌单6.0.11专项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应分析地下水对赤泥堆场稳定性的影响和赤泥堆2探井断面可采用圆形或矩形,圆形探井直径和矩形探井宽度不应小于~3可塑~流塑状态的黏性土宜采用薄壁取土器静压法采取不扰动样;硬塑~1可塑~流塑状态的赤泥宜采用薄壁取土器静压法进行不扰动取样;硬塑状~态未胶结的赤泥宜采用薄壁取土器锤击法进行不扰动取样;坚硬状态和半胶结~7.5.4常用工程物探方法可按表7.5.4选用,并应通过方法试验确定工程物探技7.5.4常用工程物探方法物探方法赤泥堆场建设场地赤泥堆场岩溶及洞穴适用条件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岩溶及洞穴地下水埋深原始地形界面基岩埋深赤泥胶结程度浸润线位置地震勘探天然源面波○○△/○○○/探查地下岩溶及洞穴人工源面波○○△/○○○/折射法○△△/△○//探查岩溶带的分布反射法○△△/○○//探查地下中浅部岩溶跨孔法△/○/////探查两孔之间的岩溶及洞穴磁法勘探大地电磁测深法○○△/△○//探查中深部地下岩溶电法勘探○△○△△○/△探查浅部及中部地下岩溶及洞穴○△○○○△/△高密度○○○/△△/△探查浅部地下岩溶及洞穴表8.1.1原位测试方法试验方法适用条件试验目的标准贯入试验黏性土、粉土、砂土、全风化岩层;拜耳法赤泥、未胶结赤泥、半胶结赤泥1.评价砂土及赤泥的密实程度;2.判别饱和砂土、粉土的液化;3.确定地基土承载力圆锥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碎石土、极软岩;半胶结赤泥1.评价砂土、碎石土的密实程度;2.评价半胶结赤泥的软硬程度及均匀3.确定地基土承载力静力触探试验黏性土、粉土、砂土;拜耳法赤泥、未胶结赤泥1.评价地层的均匀程度;2.划分地层;3.提供比贯入阻力,锥尖阻力和侧摩阻力浅层平板载荷试验黏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全风化岩层1.测试地基土承载力;2.测试地基土的变形模量;3.测试黄土的湿陷起始压力和湿陷系数现场直接剪切试验黏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全风化岩层;半胶结和胶结赤泥1.测试土体和胶结赤泥的抗剪强度指标;2.测试半胶结赤泥软弱层的抗剪强度指标十字板剪切试验饱和软黏性土;拜耳法赤泥测试饱和软黏性土及拜耳法赤泥(φ≈0)黏聚力指标单孔法波速测试所有岩土层测试岩土层的剪切波速试坑注水试验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层及赤泥测试地下水位以上土层及赤泥的渗透系数压水试验岩层测试岩层的透水率示踪试验溶洞、节理裂隙及构造发育段、渗透破环点测试地下水及赤泥水的流速和流向表8.2.1标准贯入试验设备规格落锤锤的质量(kg)63.5落距(cm)76贯入器对开管长度(mm)>500外径(mm)51内径(mm)35管靴长度(mm)50~76刃口角度(°)18~20刃口单刃厚度(mm)钻杆直径(mm)42相对弯曲<1/1000锤击数为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8.2.4标准贯入试验结束后宜绘制单孔标准贯入击数N与深度关系曲线,并应表8.3.1圆锥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规格类型重型落锤锤的质量(kg)63.5落距(cm)76探头直径(mm)74锥角(°)60探杆直径(mm)428.3.4试验结束后宜绘制单孔贯入锤击数N63.5与深度关系曲线,并应将贯入曲表8.4.1-1单桥静力触探试验探头规格探头锥底面积A(cm2)锥角θ(°)探头直径D(mm)有效侧壁长L(mm)探头管直径d(mm)6035.75735.7>d≥3043.770362050.450.4>d≥42表8.4.1-2双桥静力触探试验探头规格探头锥底面积A(cm2)锥角θ探头直径/摩擦筒直径D(mm)摩擦筒长L(mm)探头管直径d(mm)锥头与摩擦筒间距(mm)摩擦筒与探头管间距(mm)6035.735.4>d≥34.6≤5≤343.7218.543.4>d≥42.62050.450.1>d≥49.38.4.3在拜耳法赤泥和未胶结赤泥中进行静力触小于0.5m2;碎石土承压板面积宜为0.25m2~0.3p~s曲线无明显直线段时,可按相对沉降法确定地基土承载力,对黏性8.5.5土的变形模量应根据p~s曲线的直线段,可按均质各向同性半无限弹性E0=I02μ——土的泊松比,当无实测数据时,碎石土取0.27,砂土取0.30,粉土抗剪强度值的1.5倍;压力表精度不应低于0.4级,最大使用量程宜小于额定量载作用方向与剪切面平行,剪切荷载的速率级宜按10%等量分级施加;对于软黏土、松散填土和拜耳法赤泥加荷分级宜按PP0——试样自重(kNF——滑辊的摩擦力(kNPH——沿剪切面的剪切作用力(kNθ——剪切面与水平面的夹角(°);3岩土的内摩擦角φ和黏聚力c宜采用图解法或最小二乘法确定。1十字板头应采用高强度金属材料制成,洛氏硬度(HRC)应大于40,表表8.7.1十字板头规格型号板宽D(mm)板高H(mm)板厚e(mm)刃角α板头常数K(m-3)Ⅰ502602183.8034Ⅱ75360647.05283扭力传感器的扭矩测量范围宜为0N·m~1cu=K.ξ.R(8.7.3-1)1单孔法波速测试时,剪切波扣板尺寸宜为2000mm×300mm×50mm,扣1测试时应采用地面扣板法激振剪切波,地面振源点距孔口的距离宜为1单环注水试验试环直径宜为35.75cm,高度应为20cm,试环圈定面积宜2双环注水试验试环直径应分别为50cm和25cm,高度不宜小于20cm;3试验过程中应保持10cm水头,波动幅度允许偏差不应大于5mm;4试验开始应按5min、10min、15min、20min、25min1单环注水试验:当连续2次测量的注入流量之差不大于最后一次流量的Q——注水流量(cm3/minF0——内环的底面积(cm2H0——初始水头高度,H0=10cm;Hs——试验土层的毛细上升高度(cm2压力表精度不应低于0.4级度宜为5m;透水性强的岩层和含断层破碎带、裂隙密集带、溶蚀带等P3——曲线中第3压力点所加的试验压力(339.1.2密度测试及强度指标测试时应采用Ⅰ级土试样和赤泥试样,试样的分级应9.1.4湿法赤泥堆场、浆体干法赤泥堆场应采取Ⅰ级赤泥试样进行无侧限抗压强9.1.6室内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4筑坝材料应提供建筑材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及土的干密度与含1固结试验最大压力应为赤泥堆场建成后上覆土的有效自重压力与附加压3当测定岩块、岩石结构面及混凝土与岩石结合面的抗剪强度指标c、φ值3试验应采用不少于3个不同的围压,除不固结不排水(UU)试验外,试2软塑~流塑状态的赤泥宜采用扰动赤泥进行制备试样,采用的干密度、含动剪切模量、参考应变、最大阻尼比,5%和10%应变下破坏时的动应力、动剪2动三轴试验应提供不同固结应力比和不同围压下的动应力和动应变关系10.1.2场地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应根据场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10.1.3对赤泥堆场建设场地地表水、地下水的水化学成份和场地土的易溶盐含10.1.4赤泥堆场运行期及封场岩土工程勘察应进行赤泥堆场岩土工程分析与评10.1.5湿法赤泥堆场定量分析宜包括渗流计算、坝体稳定性计算,当坝坡局部10.1.6赤泥堆场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应根据堆场的勘察与试验成果,结合赤泥10.1.7赤泥堆场的稳定性分析,应分析评价现状坝体稳定性,并宜预测达到总10.1.8湿法赤泥堆场坝体稳定性计算可采用总应力法和有效应力法,并应按所表10.1.8赤泥和坝基土的抗剪强度指标计算方法土的类别试验方法与强度指标总应力法砂类土快剪(Cq、φq)固结快剪(Ccq、φcq)不固结不排水剪(Cuu、φuu)固结不排水剪(Ccu、φcu)粉土、粉性赤泥黏性土、黏性赤泥有效应力法砂类土慢剪(Cs、φs)固结排水剪(Ccd、φcd)粉土、粉性赤泥黏性土、黏性赤泥慢剪(Cs、φs)固结不排水剪测孔压(Ccu、φc,C,、φ,)10.1.9干法赤泥堆场坝体稳定性计算宜采用总应力法。当涉及孔隙水压力消散5应根据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评价库区的渗透性及10.2.5建筑材料的质量评价应根据各类材料的地层岩性、室内试验成果,结合10.3.5坝体稳定性分析和评价应按正常运行、洪水运行和特殊运行三种条件分表10.3.5不同计算条件的荷载组合运行条件计算方法荷载类别坝体自重坝体及坝基中的孔隙压力地震荷载正常运行总应力法有有效应力法有有洪水运行总应力法有有效应力法有有特殊运行总应力法有有有效应力法有有有表10.3.6坝体稳定性计算工况计算工况运行条件干法赤泥堆场湿法赤泥堆场正常运行库内无自由水面库内正常水位洪水运行库内水面达到最高洪水位库内水面达到最高洪水位特殊运行正常运行条件遇地震正常运行条件遇地震10.3.7采用简化毕肖普法和瑞典圆弧法计算时,坝体稳定安全系数应符合表表10.3.7坝体稳定安全系数计算方法计算条件坝的级别1234/5简化毕肖普法正常运行洪水运行特殊运行瑞典圆弧法正常运行洪水运行特殊运行11.1.1赤泥堆场在运行期内应建立在线监测系统和应急预警系统,封场但未销11.1.6安全、水环境监测项目达到预警值时,应立即将监测预警信息送达赤泥1应沿垂直于坝轴线方向布置监测线,监测线数量不应少于3条,且1~311.2.4赤泥堆场安全监测项目应根据赤泥堆场等别、堆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表11.2.5监测仪器技术指标监测项目仪器名称仪器技术指标一等、二等赤泥堆场三等~五等赤泥堆场安全巡查无人机安全巡查分辨率0.1m分辨率0.1m坝体表面位移、地质滑坡体表面位移经纬仪测角2″全站仪测距1mm+1×10-6×D测角2″测距3mm+2×10-6×D激光准直仪测距1mm+1×10-6×D测距3mm+2×10-6×DGNSS接收机水平3mm+1×10-6×D竖向5mm+1×10-6×D水平3mm+1×10-6×D竖向5mm+1×10-6×D静力水准仪0.5mm0.5mm水准仪1mm/km3mm/km地基SAR坝体内部位移测斜仪0.25mm/m,分辨率0.02mm/500mm沉降仪0.5%F.S,分辨率0.2%F.S堆积坝外坡比全站仪测角6″测距5mm+5×10-6×DGNSS接收机水平5mm+5×10-6×D竖向10mm+5×10-6×D坝体渗流渗压计0.5%F.S,分辨率0.2%F.S水位计孔隙水压力计0.5%F.S,分辨率0.2%F.S量水堰水尺或测针水尺分辨率1mm测针分辨率0.1mm流量计0.5%F.S,分辨率0.2%F.S浊度仪0.5NTU干滩长度及高程水准仪3mm/km全站仪测角6″测距5mm+5×10-6×D激光测距仪、超声波测距仪测距5mm+5×10-6×D库水位液位计渗压计0.5%F.S,分辨率0.2%F.S降雨量雨量计0.2mm1监测设施安装初期应每半个月监测1次,六个月后每月监测不应少于111.2.10地表位移监测精度指标应按表11.2.10-1确定,其他监测项目监测精度表11.2.10-1地表位移监测精度指标(mm)赤泥堆场等别监测点相对于邻近工作基点或基准点的点位测量中误差和高程测量中误差一等、二等赤泥堆场3.0三等~五等赤泥堆场6.0表11.2.10-2其他监测项目的监测精度指标监测项目监测精度备注坝体内部位移0.25mm/m湿法赤泥堆场干法赤泥堆场堆积坝坡比水平距离50mm高差20mm坝体渗流浸润线20mm湿法赤泥堆场渗流压力0.5%F.S浑浊度0.5NTU渗流量5%库水位20mm干滩高程20mm长度库区降水量0.2mm湿法赤泥堆场干法赤泥堆场3应监测赤泥堆场附近地表水的水质。11.3.7赤泥堆场影响范围内的地表水的监测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J91.2中有关地表水监测的规定,地下水的监测应符合现12.1.2工程勘察报告编制前,应对现场取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异常数据应12.1.3工程勘察报告应根据勘察取得的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应对场地12.2.1应根据岩土的地质年代和成因进行平面分区、竖向地质分层,在地质分12.2.3岩土参数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地质条件选用,并按下列内容评价其可靠性2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平均值、标准nφmσf——岩土参数的标准值;δ——岩土参数的变异系数。表A.0.1赤泥堆场建设场地工程勘察任务书建设单位工程名称设计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项目概况赤泥堆场等别:赤泥坝体情况:座坝体,其中#坝体为初期坝+堆积坝、#坝体为一次性建坝排水系统情况:排水井-排水涵管□排水(洪)隧洞□,其中座排水井、条排水涵管、排水(洪)隧洞输送线路情况: #坝体坝型坝高(m)坝顶标高(m)坝底标高(m)坝顶宽度(m)坝顶长度(m)坝体坡比上游坡比:下游坡比:筑坝材料:材料的类别用量筑坝方式筑坝材料堆积坝顶标高(m)堆积坝高(m)子坝坝高(m)子坝外坡比子坝级数马道宽(m)排水井/排水涵管编号结构类型高度基础情况尺寸(m)埋深(m)基底压力(kPa)备注 #排水井#排水涵管排水(洪)隧洞断面尺寸(m)长度(m)进口/出口标高(m)/结构形式尺寸深度基底压力(kPa)沉降敏感性勘察技术要求委托单位:设计单位:联系人: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电话:表A.0.2赤泥堆场工程勘察任务书建设单位工程名称勘察类型运行期勘察□封场勘察□专项勘察□赤泥堆场概况赤泥坝坝高:,总坝高:,总库容:,赤泥堆场等级:排水系统:排水井-排水涵管□防渗设计:有□无□ #坝体坝型坝高(m)坝顶标高(m)坝底标高(m)坝顶宽度(m)坝顶长度(m)坝体坡比上游坡比:下游坡比:筑坝材料:反滤层设计:筑坝方式筑坝材料堆积坝顶标高(m)堆积坝高(m)子坝坝高(m)子坝外坡比子坝级数马道宽(m)勘察技术要求委托单位:设计单位:联系人: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电话:表B.0.1隧洞工程围岩分级及评价级别岩体结构构造影响程度、结构面发育情况及组合状态岩石强度指标岩石质量指标岩体声波指标岩体强度应力比岩体及土体坚固性系数f围岩稳定性评价单轴饱和抗压强度(MPa)点荷载强度(Mpa)岩体纵波速度(km/s)岩体完整性指数Ⅰ整体状及层状结构构造影响轻微,无断层通过;节理裂隙不发育,多呈闭合状,不贯通;无软弱夹层;层间结合良好,无不稳定块体>60>2.50>90>5.0>0.75-毛洞跨度5m~10m时,长期稳定,但可能产生岩爆Ⅱ同Ⅰ类围岩结构同Ⅰ类围岩结构>0.75-毛洞跨度5m~10m时,围岩能较长时间维持稳定,但会出现局部小块掉落构构造影响小;节理裂隙较发育,以原生和构造节理裂隙为主,多呈闭合状,贯通性较差;软弱结构面不发育;层间结合较好,偶有层间错动和层面张开现象>60>2.50>0.50Ⅲ同Ⅰ类围岩同Ⅰ类围岩结构20~300.85~1.25>0.75>2毛洞跨度结构5m~10m时,围岩个月至数定,期间会出现局部掉块塌落同Ⅱ类围岩层状结构同Ⅱ类围岩块状结构和层间结合较好的中厚层或厚层状结构特征30~60层和软硬构构造影响大;节理裂隙发育,以构造节理为主,节理面多呈闭合状;岩层为薄层或以硬岩为主的软硬岩互层,层间结合良好,软弱夹层不发育、存在层间错动和层面张开现象(软岩大于20)>2.50>2碎裂镶嵌结构构造影响大;节理裂隙发育,以构造节理为主,节理面多呈闭合状,块体间咬合牢固>60>2.50>2Ⅳ同Ⅱ类围岩层状结构同Ⅱ类围岩块状结构和层间结合较好的中厚层或厚层状结构特征10~300.42~1.25>1毛洞跨度岩能维持个月的稳定,失稳形式主要表现为冒顶或片帮散块状结构构造影响严重,一般为风化卸荷>30>1.25>2.0>1多数张开、夹泥,构成较多的不稳定块体破坏层、中厚层和软硬岩互层结构构造影响严重;节理裂隙发育,部分张开,节理裂隙中有泥质充填,层间结合不良,多数夹泥,层间错动明显(软岩大于10)>1.25<25>1Ⅳ构构造影响很严重,多为断层影响带或强风化带;节理裂隙发育,大部分微张,部分张开,节理裂隙中有泥质充填>30>1.25<25>1松散结构土体:具压密或成岩作用的黏性Q21) 稳定时间短,易坍塌,侧壁可能失稳Ⅴ散块状结构构造影响很严重,多数为破碎带、全强风化带、破碎带交汇部位;节理裂隙密集——<2.0——毛洞跨度岩稳定时间短,约数小时至数日松散结构土体:坚硬、硬塑的黏性土;粉土;黄土(Q22稍密及以上的碎石类土—————易坍塌,处理不当会出现大坍塌,浅埋时易出现地表下沉或坍塌至地表Ⅵ散结构可塑的黏性土;黄土(Q3、Q4稍湿至湿的砂土;松散的碎石类土—————定,极易坍塌,有水时会发生涌砂涌水,浅埋时易坍塌至地表软塑黏性土;很湿砂土———状态土小——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2《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G4《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8《有色金属工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赤泥堆场岩土工程勘察标准YS/T5231-202×条文说明 72 74 78 90 92 97 98 3.0.8赤泥的颗粒较细,一般黏粒含量较高,和尾矿颗粒相比,颗粒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按土的分类标准为粉土、粉质黏土态,未胶结带的赤泥一般呈可塑~流塑状态,但胶结带和半胶结带赤泥采用室内液性指数进行状态判定时,往往为软塑~流塑状态,赤泥现场状态与室内液性指表1烧结法赤泥胶结程度划分灵敏度St1≤St<22≤St<55≤St胶结程度未胶结半胶结胶结加强采用现场原位测试方法和室内赤泥无侧限抗压强度相结合的方法判定赤泥设场地勘察的过程中对一些影响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工程地质问题不一定能要求,因此本条规定在场地勘察时就要在深度15m范围内取样进行土的动力试4.2.1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工作的目的主要是从宏观上分析判断拟建场地的稳阶段,要调查堆场下游不少于1km范围内城镇、工矿企业、学校、高速公路或4.3.10输送管线路是控制赤泥堆场运行的重要构筑物,当输送管线路通过地质4.3.15隧洞初步勘察工作是建立在了解场地地质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般采4.3.18超声波测试主要用于岩层,剪切波测试主要用于土层。孔内超声波测试4.4.3详细勘察阶段工程地质测绘的目的主要是对初步勘察阶段工程地质测绘4.4.10表4.4.10排水井勘探点深度是按排水井高度给出的范围值,但在实际工4.4.12输送管线为线状构筑物,可能跨越不同的地貌单元,勘探点沿线路走向期坝、排水构筑物等地基的湿陷等级,特别是要查明Q2老黄土在大荷载作用下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坝基的物探测线间距一般采用10m~25m,在溶洞发育地段或岩溶塌陷区一般采用10m~15m;库区一般按方格网布置,方格网间距5.1.1赤泥的磨矿粒度很细,小于0.074mm的的通知(矿安〔2022〕88号)中“尾矿库重大事故隐患”的判定标准,当赤泥患时,首先要查明隐患形成的原因、范围及其发展趋势,为隐患治理提供依据。际值大,掩盖了赤泥库坝坡可能滑移的潜在风险,造成赤泥库安全事故。因此,距和勘探点间距小于1级~3级坝的勘探线间距和勘直接剪切试验,以取得赤泥准确的抗剪强度指标。软塑~流塑状态的赤泥试样在运输过程中对试样的扰动较大,因此规定软塑~流塑状态的赤泥在现场进行十字6.0.1水文地质条件和存在的水文地质问题是影响赤泥堆场稳定性和周边环境中单列一章。当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的赤泥堆场工程要进行专项水文地质勘球物理勘探的方法。中等~复杂场地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由于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土样质量。土样的质量等级在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中对因不利的地形、地物影响的测线、测点布设的改变应进行地形地物剖面测量,表7.5.4选用物探方法。在有些情况下,使用一种物探方法不能完全达到探测目贯入器内外径的误差,欧洲标准确定为±lmm是合理的。本标准釆用42mm、钻杆要定期检查,剔除弯管。落锤的质量误差±0.5kg为欧洲标准。关于刃口厚度的规定其他标准一般不作规定,美国ASTMD1586(1967,1974再批准)为1/16英寸,ASTMD1586(1999)为2.54mm,英国BS为1.6mm,我国电力部门SD128-022-86为0.8mm,本标准与国际多数标准基本相当,高度,使孔底土处于平衡状态不发生涌砂变松,影响N值;下套管不要超过试内相关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的钻杆直径为50mm和42mm对比的研究试验,但所入试验钻杆直径要采用42mm。在实际工程中若采用了其他钻杆因锤击速度影响不大可釆用每分钟60击,黏性土中击入的间歇会使侧摩阻力增拜耳法赤泥和未胶结赤泥中进行静力触探试验时,采用堆载或堆载+锚固方式提程地质剖面图中的比例尺相同,取1:100~1:200,水平比例尺以反映锤击数、侧8.5.1载荷试验影响深度和承压板的尺寸有密切关系,一般为承压板直径的2倍~3倍,因此在进行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时,要求承压板面积不小于0.25m2。对8.8.1单孔法波速测试仪器有动测仪及地震仪,测试深度超过30m时,一般采不太好准确确定,对深度较小的测试可能会带来一定误差。美国ASTM规范采宽度300mm,厚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