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5月期中考试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革命文学的论争在鲁迅的精神感受和思想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既给鲁迅以深刻的影响,更给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1928年1月,冯乃超发表了《艺术与社会生活》一文,其突出之处固然在于明确提倡革命文学,但更引人注目之点是对鲁迅等作家的攻击。这些攻击性文章一方面以激进的态度提倡革命文学和阐述了他们所谓的革命文学理论;另一方面集中围攻了鲁迅,不仅批判了鲁迅的思想和创作,而且大都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论定”了鲁迅的身份和社会地位,甚至对鲁迅作了一些人身攻击。李初梨质问“鲁迅究竟是第几阶级的人?”他认为鲁迅是站在阶级对立间,以中立的态度也不“革命”,也不“反革命”。鲁迅和创造社、太阳社的分歧并不在于是否提倡革命文学,而是在于怎样提倡和提倡什么样的革命文学。首先,对于在新的时代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鲁迅当然是持肯定态度的,而且鲁迅思考和提出革命文学远在论战之前,因此,本质上,在是否提倡革命文学这一点上,鲁迅和创造社、太阳社的主张是一致的。在鲁迅看来,“斗争呢,我倒以为是对的。人被压迫了,为什么不斗争?”但鲁迅在这个时候更倾向于实际的政治斗争,相信“武器的铁和火”,即使是文学,也会是一种斗争的文学。第二,在文学的阶级性和作家的世界观问题上,鲁迅坚定地认为文学是有阶级性的,不存在超时代的文学,要做革命文学,首先要做革命人,而不是简单地以“无产阶级意识”写出的文学就是革命文学了。如鲁迅所说:“近大半年来,征之舆论,按之经验,知道革命与否,还在其人,不在文章的。”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都意识到时代的变化和时代变革中阶级的分化,但一方面,他们自己奉行的是“突变”,一夜之间变为无产阶级作家,这种被鲁迅后来称之为“翻着筋斗的小资产阶级”,“即使是在做革命文学家,写着革命文学的时候,也最容易将革命写歪;写歪了,反于革命有害”。鲁迅在提出文学的阶级性的同时,也对唯我独尊的革命文学家提出了质问,他认为,从唯物史观的角度,一切“都带有”阶级性,但并非“只有”阶级性。可以说,鲁迅对文学阶级性的辩证看法最是符合唯物史观。第三,关于文学的功能和作用,鲁迅同意革命文学提倡者们所信奉的“一切文艺是宣传”的主张,认为“一切文艺是宣传,只要你一给人看,即使个人主义的作品,一写出,就有宣传的可能,除非你不作文,不开口。那么,用于革命,作为工具的一种,自然也可以的”。但鲁迅反对过分地夸大文艺的作用,特别强调文艺在宣传中的艺术性,他说:“但我以为当先求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不必忙于挂招牌。”鲁迅既反对没有切实的革命文学创作而空洞地提倡理论的行为,同时也反对缺乏艺术性的、标语口号式的所谓革命文学,在肯定文艺的宣传功能和斗争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文学“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摘编自《革命文学论争中的鲁迅》)材料二:文学艺术以美来感动受众,但“美”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它必须和“真”与“善”结伴而行,相互依存。于是有了“真、善、美”之说,而且“真”与“善”还置于“美”之前。这就是说,只有真实的、引人向善的东西,才是美的,否则,就成为它的对立面:假、恶、丑。但在中国文学中,真实性曾是一个大问题。鲁迅曾写过一篇杂文《论睁了眼看》,就指责“中国的文人,对于人生,——至少是对于社会现象,向来就多没有正视的勇气”。比如:中国婚姻方法的缺陷,才子佳人小说作家是早就感到了的,这才有“私订终身”的诗文和戏剧出现,但明末作家便闭上眼睛,并将这一点也加以补救,说是“才子及弟,奉旨成婚”,这样就一点问题都没有了,“假使有之,也只在才子的能否中状元,而不在婚姻制度的良否”。鲁迅认为这是一种“瞒和骗的文艺”。这种“瞒和骗的文艺”的产生,有认识论上的根源,即作家不是从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写作,而是以某种理念为依据。在过去长期的封建社会里,这个通行的理念,就是孔子所说的“礼”。直到新文化运动兴起,孔子从大成殿的高位上跌落了下来,这才把“礼”也顺带地打破了。在文艺上提出了“写真实”的要求:打破思想上的迷信观念,要求将一切事物都放在理性的审判台上加以价值重估;打破头顶上的“天地君亲师”的重压,要求个性解放,在文学上充分地表现自我;反对从观念出发看问题,弃儒家的“礼”于不顾,要求面向现实,敢于直面人生。五四文学的新面貌,就与这种对“真”的追求分不开。鲁迅有两句话很值得我们注意。一是1933年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所说:“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二是1934年1月25日致姚克信中说:“先生作小说,极好。其实只要写出实情,即于中国有益,是非曲直,昭然具在,揭其障蔽,便是公道耳。”这就是说,直到晚年,鲁迅仍坚持五四的启蒙主义和写真实论,要求作家勇敢地揭示病苦,写出中国的实情来,认为只有如此,才能对中国有益。(摘编自吴中杰《文学报——他的理念、探索与实践早已深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骨髓》)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处于革命文学论争的漩涡中心,深受重创,中国文学的发展进程也因此受到阻碍。B.鲁迅坚持唯物史观,因此他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这和创造社、太阳社存在着本质分歧。C.文学艺术的真实性往往比艺术性更加重要,因为没有真实性,也就谈不上审美性。D.在鲁迅看来,但凡文学作品中出现“大团圆”的结局,都是“瞒和骗的文艺”。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与创造社、太阳社的基本主张一致,都在切实地践行革命文学,只是在具体观念上有分歧。B.革命者绝不怕批判自己,革命的艺术家应该坐在无产阶级的阵营中,相信“武器的铁和火”。C.鲁迅批评创造社挂了革命文学的“招牌”后,却不重视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D.反对“瞒和骗的文艺”,要求写出生活的实情来,这并非鲁迅个人的要求,而是时代的呼声。3.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文学作品最符合“写真实”的文艺价值要求的一项是()A.《孔雀东南飞并序》 B.《促织》C.《牡丹亭》 D.《红楼梦》4.根据两则材料,简要分析鲁迅所倡导的“革命文学”具备哪些特点。5.1928年,钱杏邨发表《死去了的阿Q时代》一文,认为鲁迅创作所表现的时代仅仅局限于清朝末期,没有现代意义;其次,认为鲁迅是在丑化革命,使人看不到光明与希望。联系《阿Q正传》中阿Q想象中的革命场景,结合两则材料内容,谈谈你对以上看法的认识。“这时未庄的一伙鸟男女才好笑哩,跪下叫道,‘阿Q!饶命!’谁听他!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留几条么?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了。……“东西,……直走进去打开箱子来:元宝,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先搬到土谷祠,此外便摆了钱家的桌椅,——或者也就用赵家的罢。自己是不动手的了,叫小D来搬,要搬得快,搬得不快打嘴巴。……“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假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男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秀才的老婆是眼泡上有疤的。……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那里,——可惜脚太大。”(节选自《阿Q正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褐纸鸢牛维佳①这次赶着清明跨越几千里去沂蒙老区,牛仔是有所犹豫的。他对老爷子那段抗战的历史感兴趣,但又忌惮他的固执,不大想陪他去。两杯喝下去,牛仔终于没忍住,问方老那个高飞就那么死了,老部队的战史是否有他这一笔。方老说,战史会写凭个风筝就打败敌人?你历史怎么学的!但老区这边应该知道他高飞做的事,这就是我这一趟要做的,这泥巴里还有他的肉呢。再不来就真没机会了,小子!赶个清明节呀。到了烈士陵园还很早,已经有些机关团体和学校的孩子排着队前来公祭扫墓。山上是陵园,山下有个烈士英雄事迹陈列馆。里面从大革命时期,红军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一直到现在,布置了六大展区。方老浏览到抗战的部分,久久不舍离去。方老请馆长查查几个烈士名,其中包括他一路都在说的高飞。结果一个都没查到。馆长表示他们这里还有一个无名烈士区,在山上最高处,可以去看看。方老说,这个纪念馆是否能腾出一块展出一只纸鸢风筝,风筝不用他们做,他自己来。没多久,在大家的惊讶中方老的纸鸢做成了,像变魔术。让大家欣慰的是,这近看黑乎乎略显笨拙的纸鸢十分好用,一阵风过来就上了天,上得越高越像只真正的鹰鸢。简直和真的没两样。牛仔说,我的天,您变魔术呢!方老意料之中地说:高飞能教,我就能学,这不是事!你以为我们打游击整天带着风筝跑?我们带上这些东西,现做现成,动作不快能成?高飞的纸鸢系列通讯法不但对炮兵管用,对整个部队的通信联络都是一个魔幻般的提升。②馆长很高兴,接过纸鸢的长线拖了扽,对方老说:您说的故事很神奇,您的纸鸢做得更神奇……方老打断他的话:你错了馆长同志,你以为那都是编的故事?那都是真实发生的事,你是不知道吧!历史没有记载不等于是假的,你记住,没错!馆长一脸庄重地解释,说他说的“故事”,不是说是假的,而是指过去发生的事……方老看了看烈士墓,那是一座一百多米高的小山。山上墓碑一排排如阶梯般布满了小山的南面,在满山的树荫下就像一张张静默的脸。他幽幽沉沉地说,这个纸鸢曾经立过大功,而首先利用纸鸢干掉日本人的人就在那里——他指了指山顶上,那是馆长说的无名烈士墓。此时一片乌云从山背面飘来,带来丝丝的雨。他说:这山我也爬不动了,就是上去了也见不着谁,就让这个纸鸢上去打个招呼好了。有认得它的就知道我来了,高飞那小子就不用说了。③叹了口气,他又嘀咕道:高飞啊高飞,你小子怎么就没了,就是没了你现在也应该看得见,你那脑瓜儿不是很管用吗……方老的褐纸鸢垂眸向下,似乎领会了方老的意思,只见它摇头摆尾,扶摇直上,越飞越高。渐渐地超过了山顶的纪念碑,俯瞰着烈士墓和整个山峦,山上布满了嫩黄的迎春花和各式花色的雨伞。方老满脸都是雨水,水滴让他眯着眼,又顺着脸颊滴落下去。④来扫墓的人都看见了方老的风筝,他们发现那褐纸鸢摆啊摆的,摆出一阵大风,不一会儿把乌云摆走,把太阳摆出来了。乌云刚才还在涌动,不知不觉就缩回大山深处,只留下情怀不退的薄雾水汽如烟似胶。来扫墓的孩子看见雨停了,高兴地直叫,被老师按住。大家抬头去看,在头顶上那块蓝天上还有另外两只褐纸鸢,和方老这只极为相似,正在缓缓攀缘而起。方老仰起头看了看,表情先是迷惑,之后变得十分严肃。他指了指风筝升起的山顶,问馆长那是谁的风筝。馆长也是很奇怪,表示一无所知。牛仔也感到似乎发生了什么,也问馆长,往年是不是也有人放这种风筝。馆长回答说好像吧,他也不记得了……不多久,山上的纸鸢徐徐落下,接下来馆长带着几个少年从石阶路上走下来。方老看看少年手中的纸鸢又看看他:我问你小家伙,谁让你们来放风筝的?少年说:他们学校一直就有这个传统,每年清明节给烈士扫墓,就鼓励学生放放风筝。最好放褐色的纸鸢。据老师说,这个传统有几十年了。那是因为几十年前有一位老革命来学校讲传统课,说到八路军当年打仗用褐纸鸢传递消息什么的。方老感慨不已,没想到他们当初的过往已经变成了故事和传说。姑且不论那个讲传统的老革命是谁了,总归是当时过来的老战友。这说明大家都还牢牢地记着高飞他们。少年也看了看天上方老的纸鸢:您的风筝和我的很像诶!您的是谁教的?方老说是一位同事。少年灿烂地一笑。自此以后的几年,一直到现在,在这个陈列馆的抗战部分多了一块出来。上边挂着一只腾空而起的褐纸鸢,还配有方老口述历史的文字和图片。图片上方老坐在椅子上制作风筝,还意味深长地扫了一眼镜头,那是历史的一瞥。(有删改)6.下列对“褐纸鸢”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褐纸鸢是当年高飞用来侦察报信的工具,是贯穿过去与当下的线索。B.褐纸鸢是小说的核心意象,既象征着高飞的英雄形象,也象征着革命精神。C.褐纸鸢垂眸向下,摇头摆尾,扶摇直上,越飞越高,意在表现方老擅长放风筝。D.学校的少年有放褐纸鸢的传统,革命精神在新时代得到传承,让方老倍感欣慰。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牛仔“有所犹豫”“不大想陪他去”,而方老“固执”地想去沂蒙山,形成对比,牛仔衬托革命者的高大形象。B.句子②再加上后文中的“一无所知”“不记得”等说明馆长觉得方老说的故事太过神奇,始终无法相信。C.句子③看似质问,似乎对高飞的牺牲难以释怀,实则饱含着方老对革命战友的缅怀和崇敬之情。D.句子④的“乌云”和“太阳”分别象征着黑暗和希望,寓意生者会擦干泪水坚强地生活下去。8.小说中方老有着复杂的心路历程,请结合文本加以梳理。9.《褐纸鸢》以历史记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方式来探寻历史,请结合文本谈谈这样叙事的好处。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秦始皇帝时,赵高有罪,蒙毅案之,当死,始皇赦而用之。长子扶苏好直谏,上怒,使北监蒙恬兵于上郡。始皇东游会稽,并海走琅琊,少子胡亥、李斯、蒙毅、赵高从。道病,使蒙毅还祷山川,未反而上崩。李斯、赵高矫诏立胡亥,杀扶苏、蒙恬、蒙毅,卒以亡秦。始皇制天下轻重之势,使内外相形以禁奸备乱者,可谓密矣。蒙恬将三十万人,威振北方,扶苏监其军,而蒙毅侍帷幄为谋臣,虽有大奸贼,敢睥睨其间哉?不幸道病,祷祠山川尚有人也,而遣蒙毅,故高、斯得成其谋。始皇之遣毅毅见始皇病太子未立而去左右皆不可以言智。然天之亡人国,其祸败必出于智所不及。呜呼,秦之失道,有自来矣,岂独始皇之罪?自商鞅变法,以诛死为轻典,以参夷①为常法,人臣狼顾胁息,以得死为幸,何暇复请!方其法之行也,求无不获,禁无不止,鞅自以为轶尧、舜而驾汤、武矣。及其出亡而无所舍,然后知为法之弊。(节选自苏轼《东坡志林·赵高李斯》)材料二: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②《诗》《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二君而张吾之宠,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节选自姚鼐《李斯论》)[注]①参夷:指古代诛灭三族的酷刑。②燔:焚烧。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始皇之遣A毅B毅见始皇病C太子未立D而去E左右F皆不可以G言智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蒙毅案之,当死”的“当”与《陈情表》中的“猥以微贱,当侍东宫”的“当”词义不同。B.“及其出亡而无所舍”的“舍”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的“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的“舍”用法不相同。C.“因秦国地形便利”的“因”与《种树郭橐驼传》中的“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的“因”用法不同。D.“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的“治”与《屈原列传》中的“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的“治”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生病,就派遣身边的谋臣蒙毅去祭祀山川,导致后来假传遗诏事件的发生,苏轼认为秦始皇的决定是不明智的。B.苏轼认为秦朝覆灭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商鞅变法,而到秦始皇时,积久而成的威势已经过度严苛了,这有违古代的恕道,不得人心。C.李斯非常认同商鞅从秦孝公时代开始推行的严刑峻法,正是他的支持,使得秦始皇承袭了商鞅的法令,从而加速了秦朝的灭亡。D.姚鼐认为李斯是一个善于趋奉现实的人,他并没有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只是满足了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是很可怕的。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始皇制天下轻重之势,使内外相形以禁奸备乱者,可谓密矣。②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二君而张吾之宠。14.结合两则材料,概括李斯对秦朝产生的影响?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①[宋]张元干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②,谁伴我,醉中舞?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尘土。唤取谪仙平章③看,过苕溪,尚许垂纶④否?风浩荡,欲飞举。[注]①李伯纪,即李纲,宋抗金名臣。本词作于宋金议和、李纲被罢相之后。②鼍(tuó)鼓:用鼍皮蒙的鼓。③平章:平章政事,丞相,此指李纲。④垂纶:垂钓。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拄杖登楼,远望星垂波淼、雁落寒芦,触景生情,引发出孤单无侣的感慨。B.此时正值深夜,鸣鼓般的鼾声衬托出词人的吊影自伤,隐有众人皆醉我独醒之意。C.杜牧的诗句使词人怀想历史之余,悲从中来,继而直白地表达了对宋金议和的不满。D.以“谪仙”李白来比李纲,兼切李姓,体现出词人对李纲的推崇和主战的思想。16.下阕“尚许垂纶否”这一问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化用苏轼诗文,击节叹咏夜色美好的诗句:“,。”(2)贾谊《过秦论》中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文化上采取了“”、“”两项愚民措施。(3)“空”字在古诗词中常常能营造出独特的意境氛围,或体现独守的孤寂,或表现环境的苍凉,或衬托英雄的失意……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吴冠中是20世纪中国现代绘画史上一位具有特殊地位和意义的艺术家。他的艺术思想浓缩了中国文化艺术“变革”与“开放”的时代特征和开拓创新精神。他的绘画艺术风格不仅影响了一个时代,而且在现当代艺术界独树一帜,推动了中国现代绘画艺术发展的进程,促进了20世纪中国艺术创新观念的多元发展,为油画的民族化和中国画的现代化作出了杰出贡献。他被国内外文艺界和思想理论界誉为中国现当代最具有开创性的一代艺术大家、德艺双馨的典范。他无论是画祖国大江南北的名胜风景,还是在远离祖国画①的风土人情,都让人看到了他为民族伟大文化艺术复兴而奋不顾身的一颗丹心。那颗丹心随他的作品如“风筝”高高放飞,但“风筝不断线”又将生活与人民大众的审美情感“千里姻缘一线牵”,将古今中外的艺术精华与现代审美“千里姻缘一线牵”。吴冠中曾说,他一生都在不断翻越20世纪占据中国艺术主流地位的苏俄现实主义、革命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这三座大山。这条路,注定是一条孤独的艺术人生路,是一个“苦行僧”怀揣对美的信仰的苦旅,一路即使②,也都心无旁骛、勇往直前,视艺术为生命,抗争、呐喊,不懈探索。他的绘画作品以中国的诗意精神为灵魂,融入了西方现代艺术精华。无论是具象、写意、还是抽象,他都以对生命的体悟去观照自然万物,③地表现画面的诗意之境,把形式语言推向极致,彻底打破了传统的笔墨成规和法则,创建了中国现代绘画的视觉新图式——“吴氏粉本”。他的作品中的神韵既传承了中国艺术诗意精神的血脉,又有西方现代绘画艺术的结构张力,改变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视觉弱化形态,赋予了中国绘画艺术创新的活力,并成为中国艺术的新经典。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句子原意。20.第二段用“风筝”形象地比喻“丹心”,简要分析其中的意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从简单数据到海量数据,它就像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第一眼只能看到冰山的一角,而绝大部分却隐藏在水面之下,需要广泛而深入挖掘。数据好似望远镜,让我们能够窥视广袤宇宙;①,让我们能够探究微观世界。在大数据时代,以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统计科学为基础的大数据,又衍生出“数据科学”“数理统计学”“数据工程”“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信息主权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核心是将数学算法运用到海量数据上,将数据化思维与先进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相融合,探索数据之间的关系,②,以便及早寻求应对之策。大数据的核心作用之一是预测,即通过大数据推测未知事件,用今天演绎未来,其最大变革是放弃了对因果关系的渴求,取而代之的是对相互关系的关注。也就是说,只要知道“是什么”③。它直接颠覆了千百年来人类的思维惯例,对人类的认知和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是什么”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B.“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C.“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D.掩着耳朵去偷铃铛,这个法子太“巧妙”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认识事物时,我们的判断常常会受到某些因素困扰。有的人认为自己学识浅薄,孤陋寡闻,知识经验的匮乏影响了判断;有的人认为自己迷信权威,趋众随流,知识经验的充裕反而影响了判断。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C2.A3.D4.①有压迫就有反抗,革命文学应具有斗争性;②坚持唯物史观,切实理解革命意义;③立足真实,强调“内容的充实”,注重宣传,强调“技巧的上达”。5.①要做革命文学,首先要做革命人,深刻理解革命、反思革命。《阿Q正传》描述的是辛亥革命,但不影响其所带来的反思价值;②阿Q想象中的革命场景体现出革命失败的种种原因,这符合实际,有现实警示意义;③鲁迅提倡敢于写“真”,是为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虽然基调沉重,但也有寻求改变的希望。【知识点】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文艺理论、文学评价类;论据支撑【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4)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1.A项,“中国文学的发展进程也因此受到阻碍”错误。材料一第一段表明,此次论争“既给鲁迅以深刻的影响,更给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B项,“鲁迅坚持唯物史观,因此他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错误,强加因果,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不只是因为坚持唯物史观。
D项,说法过于绝对。鲁迅虽有举例,但并未否定全部。
故答案为:C。2.A项“都在切实地践行革命文学”错误,由材料一的“突变”说可以看出,太阳社、创造社有些成员很大程度上阶级立场还不够明确与坚定,这就不能切实地写出优质的革命文学作品。
故答案为:A。3.A项《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焦仲卿和刘兰芝殉情之后合葬,坟墓两边的各种树枝覆盖连通,树中的鸳鸯日夜相伴相鸣,象征着两人的爱情,浪漫主义结尾很大程度上消解了悲剧意味。
B项《促织》中,成名的儿子因弄死了献给官府的促织而自杀,后化为促织,使抚军、县宰、成名都得到了好处,后来他自己也“精神复旧”。
C项杜丽娘在梦中爱上柳梦梅,并在受伤后死去,变成了一个灵魂。她与柳梦梅的鬼魂相恋,并最终复活,与柳梦梅在人世间收获了幸福,得到了家庭和社会的认可。
故答案为:D。4.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斗争呢,我倒以为是对的。人被压迫了,为什么不斗争?”有压迫就有反抗,革命文学应具有斗争性;
“可以说,鲁迅对文学阶级性的辩证看法最是符合唯物史观”,即坚持唯物史观,切实理解革命意义;
“但我以为当先求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不必忙于挂招牌”“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即立足真实,强调“内容的充实”,注重宣传,强调“技巧的上达”。
故答案为:①有压迫就有反抗,革命文学应具有斗争性;②坚持唯物史观,切实理解革命意义;③立足真实,强调“内容的充实”,注重宣传,强调“技巧的上达”。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打破思想上的迷信观念,要求将一切事物都放在理性的审判台上加以价值重估”“要求面向现实,敢于直面人生”,即要做革命文学,首先要做革命人,深刻理解革命、反思革命。结合《阿Q正传》分析,《阿Q正传》描述的是辛亥革命,但不影响其所带来的反思价值;阿Q想象中的革命场景体现出革命失败的种种原因,这符合实际,有现实警示意义;
“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即鲁迅提倡敢于写“真”,是为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虽然基调沉重,但也有寻求改变的希望。
故答案为:①要做革命文学,首先要做革命人,深刻理解革命、反思革命。《阿Q正传》描述的是辛亥革命,但不影响其所带来的反思价值;②阿Q想象中的革命场景体现出革命失败的种种原因,这符合实际,有现实警示意义;③鲁迅提倡敢于写“真”,是为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虽然基调沉重,但也有寻求改变的希望。【答案】6.C7.C8.①内心有执念,一直想去探寻革命战友,在孙子的陪伴下重走长征路。②在烈士英雄事迹陈列馆找不到革命战友的事迹而感到失落。③制作、放飞褐纸鸢,暗自落泪,对机智勇敢、英年早逝的高飞的惋惜及缅怀。④看到少年们放风筝,对无名烈士的精神得到传承感到欣慰。9.①在历史和现实的切换中,高飞及其故事从传奇走向真实,仿佛穿越时空,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在历史和现实的交织中,既刻画了革命英雄高飞的机智勇敢,又突出了方老重情重义;③运用探寻式的叙事结构,将一个老革命跨越几千里,在清明节奔赴沂蒙山老区革命烈士陵园祭奠老战友高飞的故事写得一波三折;④在探寻过程中,方老作为亲历者回望、讲述历史,牛仔跟随爷爷寻找革命英雄,这里既有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又寓示着革命精神生生不息、代代相承。【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欣赏文本的形象;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中国现当代小说【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赏析能力。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不管从哪个角度,都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3)此题考查对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活动的理解能力。做题要注意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①结合人物活动的具体情境,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或情感变化。②联系上下文,结合情节发展揣摩人物的心理情感变化。③抓关键词,结合外部表情体会人物内心变化。
(4)本题考查对小说叙述视角的效果的掌握能力。小说的叙述视角有两层含义,一是叙述者的叙述视角,也就是作者的叙述视角;一是人物的叙述视角,即小说中的人物的叙述视角。前者,主要表现为人称的变化,即第一、二、三人称的叙述视角;后者,就是小说中从某一人物角度看人看事。6.C“意在表现方老擅长放风筝”错误,对褐纸鸢的描写只是一种艺术的表现。
故答案为:C。7.A项孙子牛仔跟随爷爷重走长征路,主要是为了表现革命者后代对革命精神的传承。
B项馆长只是觉得“过去发生的事”带有几分传奇色彩,从小说结局陈列馆多出的褐纸鸢的展位来看,馆长相信这是真实的。
D项没有象征意义,乌云飘来的雨主要体现方老泪水与雨水混杂在一起,对革命老友的悼念与缅怀,“生者会擦干泪水坚强地生活下去”错,这里环境的变化主要是为下文少年们放风筝张本。
故答案为:C。8.此题考查对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活动的理解能力。
“再不来就真没机会了,小子!赶个清明节呀”,内心有执念,一直想去探寻革命战友,在孙子的陪伴下重走长征路。
“方老请馆长查查几个烈士名,其中包括他一路都在说的高飞。结果一个都没查到”,在烈士英雄事迹陈列馆找不到革命战友的事迹而感到失落。
“没多久,在大家的惊讶中方老的纸鸢做成了,像变魔术”“让大家欣慰的是,这近看黑乎乎略显笨拙的纸鸢十分好用,一阵风过来就上了天,上得越高越像只真正的鹰鸢”“方老满脸都是雨水,水滴让他眯着眼,又顺着脸颊滴落下去”制作、放飞褐纸鸢,暗自落泪,对机智勇敢、英年早逝的高飞的惋惜及缅怀。
“据老师说,这个传统有几十年了。那是因为几十年前有一位老革命来学校讲传统课,说到八路军当年打仗用褐纸鸢传递消息什么的”“方老感慨不已,没想到他们当初的过往已经变成了故事和传说。姑且不论那个讲传统的老革命是谁了,总归是当时过来的老战友。这说明大家都还牢牢地记着高飞他们”,即看到少年们放风筝,对无名烈士的精神得到传承感到欣慰。
故答案为:①内心有执念,一直想去探寻革命战友,在孙子的陪伴下重走长征路。②在烈士英雄事迹陈列馆找不到革命战友的事迹而感到失落。③制作、放飞褐纸鸢,暗自落泪,对机智勇敢、英年早逝的高飞的惋惜及缅怀。④看到少年们放风筝,对无名烈士的精神得到传承感到欣慰。9.本题考查对小说叙述视角的效果的掌握能力。
“问方老那个高飞就那么死了,老部队的战史是否有他这一笔”在历史和现实的切换中,高飞及其故事从传奇走向真实,仿佛穿越时空,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这泥巴里还有他的肉呢。再不来就真没机会了,小子!赶个清明节呀”“高飞啊高飞,你小子怎么就没了,就是没了你现在也应该看得见,你那脑瓜儿不是很管用吗”,在历史和现实的交织中,既刻画了革命英雄高飞的机智勇敢,又突出了方老重情重义;
运用探寻式的叙事结构,将一个老革命跨越几千里,在清明节奔赴沂蒙山老区革命烈士陵园祭奠老战友高飞的故事写得一波三折;
“馆长也是很奇怪,表示一无所知。牛仔也感到似乎发生了什么,也问馆长,往年是不是也有人放这种风筝”“据老师说,这个传统有几十年了。那是因为几十年前有一位老革命来学校讲传统课,说到八路军当年打仗用褐纸鸢传递消息什么的”,革命精神在传承。
故答案为:①在历史和现实的切换中,高飞及其故事从传奇走向真实,仿佛穿越时空,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在历史和现实的交织中,既刻画了革命英雄高飞的机智勇敢,又突出了方老重情重义;③运用探寻式的叙事结构,将一个老革命跨越几千里,在清明节奔赴沂蒙山老区革命烈士陵园祭奠老战友高飞的故事写得一波三折;④在探寻过程中,方老作为亲历者回望、讲述历史,牛仔跟随爷爷寻找革命英雄,这里既有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又寓示着革命精神生生不息、代代相承。【答案】10.BCF11.D12.C13.①秦始皇钳制天下各种形势,使中央与地方相互配合防范奸人造反,可以说做得很完备了。②李斯猜测试探秦始皇和秦二世的心,除了这,不足以投合两位君主而扩大自己获得的恩宠。14.①李斯伙同赵高假传遗诏,改变了秦朝的历史走向。②李斯助推秦始皇沿用商鞅之法,加速秦朝陷入混乱。③李斯一味投合君王喜好,使君王处于危机中而不自知。【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参考译文】材料一:秦始皇称帝的时候,赵高犯了罪,蒙毅审理案件,判定赵高当死,秦始皇赦免并起用了赵高。长子扶苏喜欢直言劝谏,秦始皇发怒,派扶苏到北方上郡监察蒙恬的军队。秦始皇东游会稽郡,沿海去往琅琊,小儿子胡亥、李斯、蒙毅、赵高跟随。秦始皇路上染病,派蒙毅返回向山川祷告,蒙毅还没回来秦始皇就驾崩了。李斯、赵高假传遗诏立胡亥为皇帝,杀掉扶苏、蒙恬、蒙毅,最后秦朝因此灭亡。秦始皇钳制天下各种形势,使中央与地方相互配合防范奸人造反,可以说做得很完备了。蒙恬带兵三十万,威震北方,扶苏做蒙恬的监军,而蒙毅在皇帝身边做谋臣,即使有大奸臣,敢窥视皇位吗?不幸的是皇帝途中得病,还要有人向山川祷告,因此派遣蒙毅去,所以赵高、李斯能够达成他们的阴谋。秦始皇派遣蒙毅去祭祀山川,蒙毅见始皇病了,没有立太子就离开皇帝身边,这两件事都说不上明智。然而上天想使人世的国家灭亡,那灾祸与失败一定会从智力没有考虑到的地方出来。唉,秦国失道,是由来已久的,难道仅仅是秦始皇的罪过吗?自从商鞅变法,以斩首为较轻的刑法,以灭三族为常法,臣子们要害怕畏惧,以能够死为幸,哪有闲暇再请示皇上!依托他们的法律,只要想要就一定能得到,禁令无不准停止,商鞅自以为超越尧、舜而超过汤、武的道德了。等到他出逃而无地方可住的时候,才知道是制定法制的弊端。材料二:苏轼认为李斯用荀子的学说扰乱天下,这是不正确的。秦扰乱天下的方法,不需要等到李斯,李斯也不曾用他的学说侍奉秦国。在秦国的中期,秦孝公即位,得到商鞅而任用他。商鞅教秦孝公焚烧《诗》《书》,明确法家治国的理念,设置藏奸不告之罪及连坐之罪,并且禁止他国来游以求仕进的人。凭借着秦国便利的地形,采用他的治国方法,富强了几代,兼并了诸侯,一直到秦始皇。秦始皇的时候,完全采用商鞅已有的法令罢了。虽然李斯协助他,说明使用已有法令的便利,更加促成了秦朝的混乱。然而假使李斯不说已有法令的便利,秦始皇本来就会自己去做而不厌倦,为什么呢?秦朝满足于刻薄寡恩并觉得严峻的刑法带来方便已经很久了,这之后世代便习以为常,不知其弊了。李斯猜测试探秦始皇和秦二世的心,除了这,不足以投合两位君主而扩大自己获得的恩宠,因此他完全舍弃了自己的老师荀子的学说,而实施了商鞅的学说;扫除去掉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先王的仁政,而所有一切都取自恣意妄为来实施统治。焚烧《诗》《书》,坑杀有学问的人,毁灭三代的仁政之治而崇尚督察之法来责罚众人,李斯不是实行他的学说啊,不过是趋奉现实的主子罢了。假若他所经历正好不是秦始皇和秦二世,李斯的治国之法将不会从商鞅之法中出来,这不是因为他要做仁爱之事,也是因为他趋奉现实的主子罢了。我认为做臣子的善于探察他国君的隐情,一切全部从满足君王的喜好做事的人,这样的人是最可怕的啊!10.句意:秦始皇派遣蒙毅去祭祀山川,蒙毅见始皇病了,没有立太子就离开皇帝身边,这两件事都说不上明智。
“始皇之遣毅”“毅见始皇病”,两个“毅”一个宾语,一个是主语,之间断开;
“太子未立而去左右”,“太子”主语,之前断开;
“皆不可以言智”,“皆”总结前面,之前断开。
原文标点为“始皇之遣毅,毅见始皇病,太子未立而去左右,皆不可以言智”
故答案为:BCF。11.D“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的“治”意为“统治”,“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的“治”意为“国家安定”,两者意思不同。
故答案为:D。12.C“正是他的支持,使得秦始皇承袭了商鞅的法令”说法错误,依照材料二原文“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可知,即使没有李斯的支持,秦始皇自己也会把已有的法令承袭下去。
故答案为:C。13.(1)制,控制,钳制;形,对照,引申为配合;备,防备,防范;密,周到,完备。
(2)逆,预先,事先,预测,猜测;非是,除了这,如果不这样;中,符合,投合;张,扩大,扩张。
故答案为:①秦始皇钳制天下各种形势,使中央与地方相互配合防范奸人造反,可以说做得很完备了。②李斯猜测试探秦始皇和秦二世的心,除了这,不足以投合两位君主而扩大自己获得的恩宠。1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李斯、赵高矫诏立胡亥,杀扶苏、蒙恬、蒙毅,卒以亡秦”,即李斯伙同赵高假传遗诏,改变了秦朝的历史走向。
“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二君而张吾之宠,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即李斯助推秦始皇沿用商鞅之法,加速秦朝陷入混乱。
“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即李斯一味投合君王喜好,使君王处于危机中而不自知。
故答案为:①李斯伙同赵高假传遗诏,改变了秦朝的历史走向。
②李斯助推秦始皇沿用商鞅之法,加速秦朝陷入混乱。
③李斯一味投合君王喜好,使君王处于危机中而不自知。【答案】15.C16.①有对战火后故国满目疮痍的哀愁;②有对主和派苟安求和的无穷遗恨与悲愤;③有对李纲坚决主战的敬仰和支持;④还有不愿消沉、气冲云霄的壮志雄心。【知识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15.C“直白地表达了对宋金议和的不满”说法错误,下阕“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几句运用典故委婉表达词人对宋金议和的态度。
故答案为:C。16.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抒发了“气吞骄虏”的壮志和对权臣所谓“欲息干戈”的义愤,对李纲坚决主战、反对议和的行动表示敬仰和支持,希望李纲东山再起,收复失地,重整朝纲,劝诫统治者要吸取前朝遗恨。
“唤取”两句,先以“谪仙”李白来比李纲,大意为:我请您来评论看看,经过苕溪时,还能允许我们垂纶放钓否?大风浩荡,不停地吹着,我雄心勃发,要乘风飞举。作者指出要凭浩荡长风,飞上九天,由此表示自己坚决不能消沉下去,而是怀着气冲云霄的壮志雄心,对李纲坚持主战、反对和议的主张表示最大的支持,这也就是写他作此词的旨意。
故答案为:①有对战火后故国满目疮痍的哀愁;②有对主和派苟安求和的无穷遗恨与悲愤;③有对李纲坚决主战的敬仰和支持;④还有不愿消沉、气冲云霄的壮志雄心。17.【答案】(1)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2)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3)示例一: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示例二: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示例三: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示例四: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示例五:清角吹寒都在空城示例六: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知识点】理解性默写;开放性默写【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易错的字词有:舷、啸、焚、绕、鬓。
故答案为:(1)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2)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3)示例一: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示例二: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示例三: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示例四: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示例五:清角吹寒都在空城示例六: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对于上下句的识记性默写,难度不大,难在理解性默写。需要理解背诵篇目的内容,针对问题选对句子并默写正确。【答案】18.①异国他乡②险象环生③不拘一格19.第一处语病:主宾搭配不当。绘画艺术风格不能作“推动了中国现代绘画艺术发展的进程,促进了20世纪中国艺术创新观念的多元发展,为油画的民族化和中国画的现代化作出了杰出贡献”这三句话的主语,可在“推动”之前加“他”。第二处语病:语序不当。递进失当,应改为:他的绘画艺术风格不仅在现当代艺术界独树一帜,而且影响了一个时代。20.①画家的精神在作品中得到传播;②将生活与人民大众的审美情感,古今中外的艺术精华与现代审美联系在一起。【知识点】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成语的使用;语序不当;搭配不当【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语的运用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2)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18.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语的运用的辨析能力。
第一处根据“远离祖国”,可知填入相反的词语,即“异国他乡”。异国他乡:他地、远离家乡在异地的意思。
第二处根据“一路即使”,意思hi条件不好,即“险象环生”。险象环生:指危险的局面不断产生。
第三处根据“地表现画面的诗意之境”,修饰表现,即“不拘一格”。不拘一格:指不拘泥于一种规格、方式。比喻打破常规。
故答案为:①异国他乡②险象环生③不拘一格19.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一处语病:“推动了中国现代绘画艺术发展的进程”,主宾搭配不当。绘画艺术风格不能作“推动了中国现代绘画艺术发展的进程,促进了20世纪中国艺术创新观念的多元发展,为油画的民族化和中国画的现代化作出了杰出贡献”这三句话的主语,可在“推动”之前加“他”。
第二处语病:“他的绘画艺术风格不仅影响了一个时代,而且在现当代艺术界独树一帜”,语序不当。递进失当,应改为:他的绘画艺术风格不仅在现当代艺术界独树一帜,而且影响了一个时代。
故答案为:第一处语病:主宾搭配不当。绘画艺术风格不能作“推动了中国现代绘画艺术发展的进程,促进了20世纪中国艺术创新观念的多元发展,为油画的民族化和中国画的现代化作出了杰出贡献”这三句话的主语,可在“推动”之前加“他”。
第二处语病:语序不当。递进失当,应改为:他的绘画艺术风格不仅在现当代艺术界独树一帜,而且影响了一个时代。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结合本段内容,“那颗丹心随他的作品如‘风筝’高高放飞”,“都让人看到了他为民族伟大文化艺术复兴而奋不顾身的一颗丹心”,即画家的精神在作品中得到传播,又将生活与人民大众的审美情感联系起来,将古今中外的艺术精华与现代审美联系起来。
故答案为:①画家的精神在作品中得到传播;②将生活与人民大众的审美情感,古今中外的艺术精华与现代审美联系在一起。【答案】21.①它又像显微镜②预测趋势和可能性③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22.A【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语句补写【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阅读语段,把握语段大意;分析语段的特征;检查样子是否符合要求,将拟写句子写在语段的相应位置。看是否前后连贯,是否有语病是否简洁。如有问题进行修改,如满意无问题,写到答题卡上。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另外,标点符号运用起来也有很大灵活性,必须与语段的思路层次结合起来考虑,才能用得准确。21.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
第一处根据“数据好似望远镜”“让我们能够探究微观世界”,填入像什么,即“它又像显微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会计基础培训
- 基层医疗改革
- 2024安置房买卖合同范参考
- 2024标准民间抵押贷款合同
- 2023年滤片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金补口服液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脱酚酚油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电池组配件项目综合评估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碘乙酰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电动拉缆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3年7月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
- 《旅游线路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大纲
- 基于PLC的工业控制系统设计 -自动药片装瓶控制
- CRRT规范化治疗方案执行课件
- 清创术(debridement)精品课件
- 储罐施工技术方案
- 人教精通版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5 Lesson 27 教学设计
- 节能减排主题 班会课件(19张PPT)
- 办公楼空调改造工程施工方案
- 生活小区百家宴活动策划方案范本
- 计算机的科学计算功能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