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名校联合测评2022-2023学年高二7月期末生物试题_第1页
山西省名校联合测评2022-2023学年高二7月期末生物试题_第2页
山西省名校联合测评2022-2023学年高二7月期末生物试题_第3页
山西省名校联合测评2022-2023学年高二7月期末生物试题_第4页
山西省名校联合测评2022-2023学年高二7月期末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山西省名校联合测评2022-2023学年高二7月期末生物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最早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下列有关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学说使生物学的研究由器官、组织、细胞水平进入了分子水平B.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C.细胞学说也为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了伏笔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2.色氨酸是一种必需氨基酸,可由动物肠道微生物产生。当色氨酸进入大脑时会转化为血清素,血清素是产生饱腹感的一种重要信号分子,最终会转化为褪黑素使人感觉困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色氨酸中至少含四种大量元素,在人体内可由其他氨基酸转化而来B.如果食物中色氨酸的含量较高,则产生饱腹感时需摄入的食物更多C.血液中色氨酸含量较多的动物肠道中,产生色氨酸的微生物可能更多D.人在吃饱之后容易产生困倦的直接原因是血液中色氨酸含量上升3.龙虾的血蓝蛋白由6条肽链组成,每条肽链都含有3个结构区域。区域Ⅰ为前175个氨基酸,有大量的螺旋结构。区域Ⅱ是由第176~400位氨基酸组成的活性中心,两个铜离子分别与活性部位的三个组氨酸侧链结合,是结合O2分子所必需的,第401~658位氨基酸以折叠的形式构成区域Ⅲ。下列关于龙虾血蓝蛋白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分子血蓝蛋白含655个肽键B.血蓝蛋白由多种氨基酸及不同结构区域组成,具有多样性C.铜参与维持血蓝蛋白的空间结构,是组成龙虾细胞的大量元素D.区域Ⅰ与区域Ⅲ的结构改变可能会影响区域Ⅱ活性中心的功能4.细胞中的各种膜化学成分相似,基本结构相同,统称为生物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内的生物膜有利于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B.细胞外的14C6H12O6转变为细胞外的CO2,14C至少要穿过12层磷脂分子层C.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分布有该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所有酶和色素D.细胞中所有的mRNA均是通过核膜上的核孔运送出来的5.马拉松运动是一项挑战自我、超越极限的长跑项目,需要运动员在长时间内保持耐力和体力,同时还需要克服身体上的疲劳和心理上的因素。在马拉松运动过程中,最可能没有参与其中的细胞器的是(

)A.核糖体 B.中心体 C.线粒体 D.高尔基体6.将伞形帽伞藻的柄嫁接到菊花形伞藻的假根上,一段时间后,第一次长出的帽为介于伞形和菊花形的中间形,剪去这个中间形的帽,第二次长出来的帽为菊花形。根据上述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伞藻的帽形肯定是由假根来决定的B.中间形帽可能是由两种伞藻的mRNA共同控制产生的C.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D.将第二次长出的帽剪去后,第三次长出的帽会是伞形帽7.下列有关酶的探究实验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选项探究内容实验方法检测方法及观测指标A酶的高效性用等量的FeCl3和过氧化氢酶分别催化等量H2O2分解待H2O2完全分解后检测产生的气体总量B酶的专一性用等量的淀粉酶和蔗糖酶分别催化等量的淀粉水解一段时间后,用碘液来检测是否有蓝色现象出现CpH对酶活性的影响用H2O2酶在不同pH条件下催化H2O2分解反应相同时间后,观察带有火星木条复燃程度D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用淀粉酶分别在热水、冰水和常温下催化淀粉水解反应相同时间后,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生成情况A.A B.B C.C D.D8.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时,必然伴随着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下列有关说法有几项错误(

)①一分子葡萄糖经过无氧呼吸时,大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②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CO2主要来自有氧呼吸③细胞在呼吸作用释放CO2的同时也必然伴随有ATP的生成④正常人在憋气后向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中吹气,溶液也不显色A.1项 B.2项 C.3项 D.4项9.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其增殖方式主要有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三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进行无丝分裂的细胞不发生染色体的复制B.精原细胞既可进行有丝分裂,也可进行减数分裂C.无丝分裂的细胞中没有纺锤丝和染色体D.正在增殖的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则一定是减数分裂10.细胞在其一生中,会发生多种形态结构和生理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形态发生了变化,预示着发生了细胞癌变B.细胞中的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预示着细胞正在进行细胞分化C.单个细胞能形成一个个体,是因为它含有该物种全套遗传物质D.细胞衰老时,细胞中的色素含量减少11.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基因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的关系如图。选取一只黑鼠甲与一只白鼠乙杂交,F1全为灰鼠,F2中灰鼠:黑鼠:白鼠=9:3: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小鼠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B.基因I、II分别为A、BC.有色物质1、2分别为黑色物质、灰色物质D.可以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12.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mRNA、tRNA和rRNA(核糖体RNA)均参与其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mRNA是由DNA转录而来的B.肽链延长时,1位tRNA上的肽链脱离下来,与2位tRNA上的氨基酸脱水缩合C.合成肽链时,决定肽链上氨基酸种类的碱基位于tRNA上D.密码子的简并性是指每种氨基酸都有多个密码子与之对应13.将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的一个卵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并供给14N为原料,假使该细胞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然后再全部参与进行减数分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产生的含15N的卵细胞占全部子细胞的比例不可能是1/2B.所产生的卵细胞中含15N的染色体最多为1条C.产生的所有卵细胞中,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共2条D.所产生的卵细胞中含14N的染色体至少为1条14.下图所示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有项?(图中英文字母除X、Y外,均代表基因)(

A.2 B.3 C.4 D.515.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二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下列例子不能体现适应观的是(

)A.捕食者在捕食猎物时,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B.变色龙的体色能随周围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C.羽毛为褐色的雷鸟在冬季来临前会换上白色的羽毛D.竹节虫常俯身于竹枝上,其身体颜色和形态与竹枝难以分辨16.棉花在种植初期,进行适时“打顶”,可达到增产的效果。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棉花种植过程中若喷洒生长素,需控制好生长素的浓度B.“打顶”可以增产的原因是能减少营养消耗、增加棉铃数量等C.顶端优势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较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了顶芽生长D.棉花植株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形成的调节网络调控的17.利用甲基化酶、去甲基化酶和基因编辑技术,改变了小鼠生殖细胞的“基因组印记”,使其“变性”。我国科研人员将一个极体注入修饰后的次级卵母细胞后(类似受精作用),最终创造出“孤雌生殖”的小鼠。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体外培养卵母细胞时,为防止污染需将培养皿密闭培养在二氧化碳培养箱中B.胚胎移植前,需对供体和受体进行免疫检查,避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C.甲基化会关闭基因的活性,对某些基因进行去甲基化后该基因可正常表达D.“孤雌小鼠”的诞生过程没有精子参与,其基因型与提供卵母细胞的雌鼠相同18.2021年南京农业大学养猪研究所、淮安研究所与江苏省畜牧总站联合利用混合体细胞克隆技术进行不同性别的苏淮猪和二花脸猪的混合移植,共得到14头克隆苏淮猪,此次克隆意味着通过体细胞保存可实现猪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以及优秀种猪的扩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克隆技术属于无性繁殖范畴,是因为其遗传物质只来源于一个亲本B.受体卵母细胞在体外应培养至MⅡ期去核后才能进行核移植C.将供体核注入受体卵细胞是基因重组的过程D.为提前获知克隆苏淮猪的性别,需取其囊胚期滋养层细胞做性别鉴定19.植物经过基因突变产生了某一优良性状,可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这一优良性状保留下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B.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C.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有可能不同D.在植物组织培养全过程中应提供充足的光照、营养和适宜的温度、pH等20.植物体细胞杂交是植物细胞工程中一项重要的技术,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离心、电刺激、PEG、灭活的病毒等来诱导细胞融合B.为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最好选用同种植物细胞进行融合C.该技术与生物膜的流动性、细胞的全能性和染色体变异等有关D.利用该技术快速繁殖、培育无病毒的植株21.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可以得到谷氨酸,谷氨酸经过一系列处理后成为味精图是谷氨酸生产的机理。结合下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向发酵罐中通入无菌空气和搅拌,可以加快生成谷氨酸的速率B.提高谷氨酸产量的关键措施之一是改变菌体细胞膜的通透性C.与生产酒精相比谷氨酸发酵时培养液中氮源所占比例应小些D.不同酸碱性条件下,培养液中谷氨酸的积累量会有所不同22.关于图中DNA分子片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限制性内切酶作用于③部位,DNA连接酶作用于①部位B.②处的碱基对缺失、替换或增添,则导致基因突变C.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A+C)/(T+G)的比例上D.把此DNA放在引物含15N标记的PCR仪扩增2代,子代DNA全含15N二、非选择题23.一种物质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被细胞吸收利用,如水分子等。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来说,人工膜(双层磷脂分子)对水的通透性生物膜。(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因是。(2)肠腔中的葡萄糖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血液由两种特异性转运蛋白—SGLT1和GLUT2共同完成,如上图所示。SGLT1从肠腔中逆浓度梯度转运葡萄糖,小肠上皮细胞内的葡萄糖再经GLUT2转运进入组织液,然后进入血液。另外,当肠腔中葡萄糖浓度较高时,上皮细胞吸收和输出葡萄糖都由GLUT2参与转运。GLUT2参与的葡萄糖跨膜转运方式是,由图可知,Na+-K+-ATP酶、SGLT1主动转运物质时所需能量分别来自、;SGLT1与GLUT2功能的差异取决于其空间结构的差异,SGLT1与GLUT2在行使功能时,空间结构是否发生改变(填“是”或“否”)。(3)SGLT1与GLUT2运输葡萄糖的相同点是。(4)不考虑其它因素的影响,请在图坐标轴中画出SGLT1与GLUT2运输葡萄糖的速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

24.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任何反射活动,都需要经过突触的传递才能完成,突触是一个神经元的冲动传到另一个神经元或传到另一细胞间相互接触的结构,可分为电突触和化学性突触,如图1所示。电突触的结构基础是缝隙链接,缝隙连接蛋白使两个神经元的胞质得以直接沟通,局部电流可以直接从中通过;化学突触是通过突触前膜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相互作用完成信息的传递,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有两种,如图2所示。研究发现,Syt7基因可能与图2中两种方式有关,科学家检测了野生型(WT)和Syt7基因敲除(Syt7-KO)的细胞中两种神经递质(CA和ATP)的释放量,结果如图3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填“a”或“b”)是电突触,与化学突触相比,电突触缺少的结构是,结合电突触的特点,分析电突触的存在,对于生物适应环境有什么积极意义:。(2)化学突触中,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结构特点。Syt7基因的缺失不影响(填“CA”或“ATP”)的释放。(3)结合图2、图3推测CA囊泡融合方式在WT细胞中为,而在Syt7-KO细胞中为;判断的依据是。25.研究人员选取神农架国家公园1公顷的森林动态样地,用于研究针阔混交林群落中优势种在空间分布上的彼此联结性。种间联结包括正联结(相互吸引)和负联结(相互排斥),这对研究群落物种组成和演替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群落中垂直分层优势物种的种间联结性正联结比例负联结比例无关联乔木层2.54%65.38%32.08%灌木层15.75%48.89935.36%草本层21.66%34.17%44.17%(1)调查优势种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是、等。(2)一般来说,种间的正联结是由于两者具有相似的生境和相近的生物学特性。在该群落中,(填“乔木层”、“灌木层”或“草本层”)优势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度最高,请说明判断依据。(3)巴山冷杉是在神农架针阔混交林群落中耐阴性强的优势种,下图是巴山冷杉种群的径级结构,胸径5cm及以下(I级、Ⅱ级)为幼树,胸径为5-40cm(Ⅲ一Ⅷ级)为中龄树,胸径40cm以上(Ⅸ级以上)为老龄树。预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巴山冷杉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很可能是,理由是。野外观察发现,在巴山冷杉的倒木、枯立木所形成的林窗中冷杉级幼苗相对较多(林窗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因偶然性因素(如干旱、台风、火灾等)导致成熟阶段优势树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请解释巴山冷杉种群中Ⅱ级幼树个体数明显偏少的原因。26.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是一类有益菌,能在植物根际繁殖,并通过固氮、溶磷等功能来促进植物生长。科学家欲从优良牧草中华羊茅的根际中筛选出PGPR,配置了如下3种不同的培养基,主要成分如下。并测定了中华羊茅根表土壤(RS)、根系表面(RP)、根内组织(HP)中不同PGRP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培养基1:葡萄糖,(NH4)2SO4、KCl,MgSO4·7H2O,MgCl2·6H2O,有机磷[植酸钙],蒸馏水,琼脂。培养基2:葡萄糖,(NH)2SO4、KCl,MgSO4·7H2O,MgCl2·6H2O,无机磷[Ca(PO4)2],蒸馏水,琼脂。培养基3:CaCl2·2H2O,MgSO4·7H2O,K2HPO4,NaMoO4·2H2O,NaCl,苹果酸,溴百里酚蓝,琼脂。(1)培养基1中,葡萄糖的作用是,从物理性质分析,该培养基属于培养基。从功能上分析培养基3属于(填“溶有机磷”或“溶无机磷”或“固氮”)培养基,判断的依据是。(2)从下图的实验结果可知,中华羊茅牧草根际菌株的分离纯化采用的方法是。牧草根际不同部位PGPR的分布趋势是(用“>”和字母来表述)。(3)若要比较从RS、RP、HP中分离出的溶无机磷菌溶解无机磷的能力,以无机磷的含量为观测指标,请写出相应的实验设计思路;。(4)科学家利用上述PGPR研制出了微生物菌肥,该微生物菌肥的优点有(答2点)27.人参果果实具高蛋白、低脂肪、低糖等特点,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有食疗功效;但由于其甜度不足、风味过于清淡而常被人们忽视。Brazzein是一类高甜度低热值的植物天然甜味蛋白。研究人员拟利用Brazzein蛋白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培育出转基因改良人参果。回答下列问题:

(1)构建含有Brazzein基因的表达载体①根据Brazzein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图1甲)。图2乙是三种载体。因为Brazzein基因前端应有,后端应有,故引物1和引物2应分别引入、两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②将Brazzein基因PCR扩增产物和载体A,用①中的两种限制酶酶切,再选用E·coliDNA连接酶或T4DNA连接酶进行连接,筛选得到含Brazzein基因的表达载体A'。(2)构建含有Brazzein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的表达载体为了引入抗除草剂基因,可以用限制酶同时切割载体A'和载体B,将连接后的基因表达载体B导入大肠杆菌中,先接种在含有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再采用影印法原位接种到含有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通过对比,挑取在含有除草剂的培养基上(填“能”或“不能”)生长、同时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填“能”或“不能”)生长的菌落,提取质粒;用(1)中两种限制酶进行酶切,酶切产物经电泳分离结果如图3,号菌落很可能是含有Brazzein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表达载体B(大小为11416bp)。

(3)构建含有合适启动子的基因表达载体已知C35启动子在植物不同组织器官中均能表达,E8启动子是果实特异性启动子,具有乙烯应答特性。科学家用SacI和KpnI等酶将载体B'中Brazzein基因的C35启动子替换成了载体C中的E8启动子,但并不替换载体B'中抗除草剂基因上游的C35启动子,其目的是。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C【分析】细胞学说的内容: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详解】A、细胞学说使生物学的研究由器官、组织水平进入了细胞水平,A错误;B、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B错误;C、细胞学说中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结论,不仅解释了个体发育,也为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了伏笔,C正确;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D错误。故选C。2.C【分析】1、细胞中的氨基酸有21种,根据是否能在人体内合成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体内合成,必须从外界获取。2、色氨酸是必需氨基酸,不能由其他物质转化而来。【详解】A、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色氨酸中一定含有C、H、O、N四种大量元素,但色氨酸是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体内合成,A错误;B、如果食物中色氨酸的含量较高,色氨酸转化为血清素,机体产生饱腹感,食物摄取量减少,B错误;C、色氨酸是一种必需氨基酸,可由动物肠道微生物产生,故血液中色氨酸含量较多的动物,其肠道中产生色氨酸的微生物可能更多,C正确;D、由题意可知,人在吃饱后产生困倦的直接原因是血液中褪黑素的含量增加,D错误。故选C。3.D【分析】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详解】A、一分子血蓝蛋白含6条肽链,每条肽链都含有3个结构区域,根据三个区域的最长氨基酸位置可知,一条肽链含有的氨基酸数目为658,则其中的肽键数目为658-1=657,若每条肽链含有的氨基酸数目相同,则一分子血蓝蛋白中含有657×6=3942个肽键,A错误;B、血蓝蛋白由多种氨基酸及不同结构区域组成,具有特异性,B错误;C、题中显示,铜参与维持血蓝蛋白的空间结构,是组成龙虾细胞的微量元素,C错误;D、根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理分析,区域Ⅰ与区域Ⅲ的结构改变可能会影响区域Ⅱ活性中心的功能,D正确。故选D。4.A【分析】生物膜系统的功能:(1)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2)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3)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详解】A、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A正确;B、葡萄糖从体外进入细胞首先需要经过消化吸收才能被利用,因此进出小肠粘膜上皮细胞(2层膜)、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到达血浆、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2层膜)、通过组织细胞进入细胞内(1层膜),因此共经过7层膜从体外进入细胞被利用,在线粒体内丙酮酸进一步分解产生CO2,因此CO2从体内排出体外,需要出线粒体(2层膜)、出组织细胞(1层膜)、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进入血浆、进入红细胞(1层膜)、出红细胞(1层膜)、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肺泡壁细胞(2层膜)、需要穿过11层膜,因此一共需要穿过18层膜,36层磷脂分子层,B错误;C、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分布有关该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所需的酶和色素,但并非所有酶都分布在类囊体膜上,如暗反应的酶,C错误;D、真核细胞的mRNA通过核膜上的核孔运出细胞核,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故mRNA不用穿过核孔,D错误。故选A。5.B【分析】1、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2、核糖体普遍分布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是分布最广泛的细胞器。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叶绿体主要存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里。【详解】A、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车间,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A不符合题意;B、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与马拉松过程无直接关系,B符合题意;C、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可为细胞代谢提供能量,C不符合题意;D、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马拉松运动中,需要胰岛素等分泌蛋白参与血糖调节,D不符合题意。故选B。6.B【分析】细胞核的功能是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注意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代谢越旺盛,核仁越大,核孔数量越多。【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将伞形帽伞藻的柄嫁接到菊花形伞藻的假根上,一段时间后,第一次长出的帽为介于伞形和菊花形的中间形,因此伞藻的帽形不是全由假根来决定的,A错误;B、伞柄中含有mRNA,也会对生物的性状产生影响,所以第一次出现了中间形,所以中间形帽可能是由两种伞藻的mRNA共同控制产生的,B正确;C、假根中除了细胞核还有细胞质,需要进一步做实验才可以得出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C错误;D、将第二次长出的帽剪去后,第三次长出的帽仍然是菊花形,D错误、故选B。7.C【分析】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详解】A、用FeCl3和过氧化氢酶分别催化等量H2O2分解,待H2O2完全分解后,检测产生的气体总量是相等的,因此该实验方案不能用来探究酶的高效性,A错误;B、用等量的淀粉酶和蔗糖酶在适宜温度下分别催化等量的淀粉水解,用碘液检测淀粉的剩余量,观察是否有蓝色出现,在淀粉未被淀粉酶完全水解时,两个试管都会出现蓝色,B错误;C、在不同pH条件用H2O2酶下催化H2O2分解,反应相同时间后,适宜pH下的带火星木条复燃程度较高,C正确;D、用淀粉酶分别在热水、冰水和常温下催化淀粉水解,反应相同时间后,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生成情况,由于斐林试剂时要进行水浴,会影响实验进行的温度,因此该实验方案不能进行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探究,D错误。故选C。8.D【分析】有氧呼吸: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有氧呼吸的场所: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NADH,生成少量的ATP;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NADH,生成A少量的ATP;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一二阶段生成的NADH和氧气结合生成水,并生成大量的ATP。无氧呼吸:在没有氧气的参与下,葡萄糖等有机物经过不完全分解,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无氧呼吸的场所:细胞质基质。【详解】①、一分子葡萄糖经过无氧呼吸时,大部分能量储存在不彻底氧化分解产物中,①错误;②、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全部来自有氧呼吸,②错误;③、无氧呼吸产酒精的第二阶段,细胞在呼吸作用释放CO2的同时没有ATP的生成,③错误;④、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是检测酒精的,正常人在憋气后向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中吹气,溶液不会由橙色变为灰绿色,但是会显橙色,④错误。①②③④事项均错误,ABC错误,D正确。故选D。9.B【分析】对于“无丝分裂”可从以下几方面掌握:①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方式之一。②无丝分裂的特点是分裂过程中没有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但有DNA的复制和平均分配。③实例:蛙的红细胞。【详解】A、进行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细胞都发生染色体的复制,A错误;B、精原细胞(卵原细胞)既可进行有丝分裂,也可进行减数分裂,B正确;C、无丝分裂的细胞中有染色体,C错误;D、若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发生异常,可能不含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B。10.C【分析】细胞衰老死亡与细胞生长增殖的动态平衡过程保证了机体正常的结构,因而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与正常细胞相比,衰老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本文提到的细胞肥大而扁平,有明显的核仁及教材中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等衰老细胞的特征。【详解】A、衰老细胞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因此细胞形态发生了变化,不一定是发生了细胞癌变,A错误;B、细胞凋亡时,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需进行信息交流,基因发生选择性表达,因此细胞中的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不一定是细胞正在进行细胞分化,B错误;C、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C正确;D、衰老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细胞中的色素含量增加,D错误。故选C。11.C【分析】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详解】ABC、F2中灰鼠:黑鼠:白鼠=9:3:4,说明A和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灰色,再结合题干和题图,因此有色物质1、2分别为黑色物质、灰色物质,基因I、II分别为B、A,则黑鼠的基因型为aaB_,白鼠的基因型为__bb,因此黑鼠甲的基因型为aaBB,白鼠乙的基因型为AAbb,AB错误、C正确;D、可以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错误。故选C。12.B【分析】1、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2、密码子特点: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3、tRNA具有专一性,即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tRNA来转运。【详解】A、tRNA、mRNA、rRNA都是以基因区段为模板转录而来,A错误;B、核糖体上有2个结合位点,肽链延长时,1位点tRNA上的肽链脱离下来,与2位点tRNA上的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形成肽链,从而转移到位点2上,B正确;C、密码子位于mRNA上,即决定肽链上氨基酸种类的碱基位于mRNA上,C错误;D、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几种密码子编码,并不是每一种氨基酸都有多个密码子,如色氨酸只有UGG一种密码子,D错误。故选B。13.A【分析】1、DNA分子的复制特点是半保留复制。2、若一个标记的卵原细胞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则形成的2个子细胞中,每个DNA分子都有1条链含有15N,每个子细胞再进行减数分裂所形成的4个子细胞中,可能有2个或4个含有15N,所形成的8个子细胞中,可能有4个或6个或8个含有15N。【详解】A、DNA分子的复制特点是半保留复制,若一个标记的卵原细胞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则形成的2个子细胞中,每个DNA分子都有1条链含有15N,每个子细胞再进行减数分裂所形成的4个子细胞中,可能有2个或4个含有15N,所形成的8个子细胞中,可能有4个或6个或8个含有15N,但8子细胞中只有2个是卵细胞,其余都是极体,因此含有15N标记的卵细胞所占全部卵细胞比例可能为1/4或1/8,或0,但不可能为1/2,A正确;B、根据A选项,一次有丝分裂,则形成的2个子细胞中,每个DNA分子都有1条链含有15N,由于细胞中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即4条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每个卵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因此产生的卵细胞中含15N的染色体最多为2条,B错误;C、先有丝分裂,后减数分裂,共得到2个卵细胞,每个卵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最多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15N,因此产生的所有卵细胞中,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共4条,C错误;D、根据A选项,一次有丝分裂,则形成的2个子细胞中,每个DNA分子都有1条链含有15N,由于细胞中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即4条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每个卵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可能每条染色体都含一条链为15N,另一条链含14N,因此所产生的卵细胞中含14N的染色体至少为2条,D错误。故选A。14.D【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减,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一套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为基数成倍地增减。染色体结构变异主要有4种类型:染色体某一片段的缺失,如果蝇缺刻翅;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增加,如果蝇棒状眼;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如果蝇的花斑眼;染色体的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如果蝇卷翅的形成。【详解】ABCD、①染色体上的E基因变成了F基因,说i明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②染色体上多了一个d基因,说明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增加,,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③性染色体多一条,为染色体数目变异。④二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数目加倍,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⑤该图像处于有丝分裂后期,D所在的染色体上有b基因,而另一端的D所在的染色体上没有,判断发生了染色体的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五项均发生了染色体变异,ABC错误,D正确。故选D。15.A【分析】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捕食者在捕食猎物时,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这是精明的捕食者策略,属于协同进化的范畴,A错误;B、变色龙的体色能随周围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符合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这一条,可以起到隐蔽作用,适应环境,B正确;C、羽毛为褐色的雷鸟在冬季来临前会换上白色的羽毛符合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这一条,可以起到隐蔽作用,适应环境,C正确;D、竹节虫常俯身于竹枝上,其身体颜色和形态与竹枝难以分辨符合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这一条,可以起到隐蔽作用,适应环境,D正确。故选A。16.C【分析】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侧芽的部位积累,使得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高于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从而使侧芽生长受抑制,顶芽生长较快,解除顶端优势可以促进侧芽的生长。【详解】A、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现象,故棉花种植过程中若喷洒生长素,需控制好生长素的浓度,这样才会促进棉花的生长,A正确;B、棉铃打顶是指掐去棉铃的顶尖,能解除顶端优势,有利侧芽的生长,增加棉铃数量,从而增产,同时,打顶能减少营养消耗,B正确;C、顶端优势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顶芽产生生长素极性运输到侧芽,侧芽生长素浓度升高,进而抑制侧芽的生长,C错误;D、棉花植株的生长发育依靠多种激素,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形成的调节网络,D正确。故选C。17.C【分析】分析图示,从卵泡中取出卵母细胞,再将经过甲基化处理的卵母细胞进行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获得孤雌小鼠。【详解】A、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要加入抗生素,A错误;B、胚胎移植不会发生免疫排斥,B错误;C、DNA分子甲基化会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关闭基因的活性,而对某些基因进行去甲基化后该基因可正常表达,C正确;D、孤雌小鼠是由次级卵母细胞发育而来,如果提供卵细胞的基因型是AaBb,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基因型可以是AABB,所以二者基因型可能不同,D错误。故选C。18.B【分析】动物细胞培养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3)温度和PH:36.5+0.5°C;适宜的pH:7.2~7.4。(4)动物细胞培养条件: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详解】A、根据题干,克隆技术中没有精卵细胞的融合,因此克隆技术属于无性繁殖范畴,A错误;B、受体卵母细胞在体外应培养至MⅡ期,才会成熟,才能去核后进行核移植,B正确;C、将供体核注入受体卵细胞是核移植的过程,是形成重组细胞的过程,不是基因重组的过程,C错误;D、由于克隆猪是无性繁殖,因此克隆猪的性状由提供细胞核的供体决定,因此,克隆苏淮猪的性别与提高细胞核的供体猪一致,D错误。故选B。19.D【分析】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芽、根等,进一步发育成植株,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详解】A、蔗糖属于二糖,属于能源物质,培养基中添加蔗糖可以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A正确;B、决定分化和脱分化的关键因素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特别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协同作用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所以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B正确;C、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分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如花粉细胞和体细胞培养形成的愈伤组织基因组成不同,C正确;D、脱分化过程中植物还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用给予充足光照,D错误。故选D。20.C【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1、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就是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原生质体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完整植物体的技术。2、过程:(1)诱导融合的方法:物理法包括离心、振动、电刺激等。化学法一般是用聚乙二醇(PEG)作为诱导剂。(2)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新的细胞壁的生成。(3)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终点是培育成杂种植株,而不是形成杂种细胞就结束。(4)杂种植株的特征:具备两种植物的遗传特征,原因是杂种植株中含有两种植物的遗传物质。3、意义: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详解】A、不能用灭活的病毒诱导植物的原生质体融合,A错误;B、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能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故不需要选用同种植物细胞进行融合,B错误;C、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是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原生质体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完整植物体的技术,该技术与生物膜的流动性、细胞的全能性和染色体变异等有关,C正确;D、利用植物组织培养能快速繁殖、培育无病毒的植株,而不是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D错误。故选C。21.C【分析】发酵指人们借助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本身、或者直接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的过程。【详解】A、向发酵罐中通入无菌空气和搅拌,有助于增加发酵液中的溶氧量,且使菌体与营养物质充分接触,可以加快生成谷氨酸的速率,A正确;B、若谷氨酸在细胞内积累过量会抑制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从而导致谷氨酸合成途径中断,因此提高谷氨酸产量的关键措施之一是改变菌体细胞膜的通透性,有助于谷氨酸出细胞,B正确;C、酒精不含N,与生产酒精相比谷氨酸发酵时培养液中氮源所占比例应大些,C错误;D、不同酸碱性条件下,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不同,培养液中谷氨酸的积累量会有所不同,D正确。故选C。22.D【分析】DNA复制是指DNA双链在细胞分裂以前进行的复制过程,从一个原始DNA分子产生两个相同DNA分子的生物学过程。DNA复制是通过名为半保留复制的机制来得以顺利完成的。【详解】A、限制性内切酶作用于①部位,DNA连接酶作用于①部位,A错误;B、②处不一定是基因内部的序列,因此其碱基对缺失、替换或增添,不一定会导致基因突变,B错误;C、由于A与T、G与C配对,因此该DNA的(A+C)/(T+G)=1,没有特异性,C错误;D、由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把此DNA放在引物含15N标记的PCR仪扩增2代,子代DNA全含15N,D正确。故选D。23.(1)小于生物膜上有水通道蛋白,对水的通透性要大些(2)协助扩散ATPNa+浓度差(电化学梯度差)是(3)运输速率都受到转运蛋白数目的限制(4)

【分析】题图分析:图1中,葡萄糖通过SGLT1,运输方向是逆浓度梯度进行,需要转运蛋白,属于主动运输;葡萄糖通过GLUT2,运输方向顺浓度梯度,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详解】(1)人工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没有载体蛋白,只能允许以自由扩散方式跨膜运输的物质通过,水分子经通道蛋白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协助扩散的速度大于自由扩散,所以人工膜对水的通透性小于生物膜。(2)当肠腔中葡萄糖浓度较高时,上皮细胞吸收和输出葡萄糖都由GLUT2参与转运,说明葡萄糖都由GLUT2转运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所以GLUT2参与的葡萄糖跨膜转运方式是协助扩散。Na+-K+-ATP酶可以水解ATP为主动转运提供能量,据图可知,SGLT1主动转运物质时所需能量来自Na+浓度差。SGLT1与GLUT2在行使功能时需要与被运输的物质结合,此过程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3)SGLT1与GLUT2运输葡萄糖均需要转运蛋白的参与,所以SGLT1与GLUT2运输葡萄糖的运输速率都受转运蛋白数量的限制。(4)GLUT2运输葡萄糖属于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SGLT1运输葡萄糖是主动运输消耗能量,所以GLUT2运输葡萄糖速率,SGLT1运输葡萄糖速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坐标曲线如下:

。24.(1)b突触间隙电突触传递速度更快,使反射活动更快完成(可增强生物感知周围环境变化的灵敏度,更好的适应环境)(2)流动性ATP(3)全部融合接触后离开由图2可知,接触后离开释放神经递质的量比全部融合释放的少,而CA在WT细胞中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和产生的电流强度最大值均大于Syt7-KO细胞【分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详解】(1)由题干可知,电突触的结构基础是缝隙链接,缝隙连接蛋白使两个神经元的胞质得以直接沟通,而化学突触是通过突触前膜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相互作用完成信息的传递,因此图1中b是电突触。由图1可知,化学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电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即化学突触相比,电突触缺少的结构是突触间隙。由题意可知,电突触可使两个神经元的胞质得以直接沟通,故电突触传递速度更快,使反射活动更快完成(可增强生物感知周围环境变化的灵敏度,更好的适应环境)。(2)化学突触中,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为胞吐,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由图3可知,野生型(WT)和Syt7基因敲除(Syt7-KO)的细胞中ATP的释放量几乎一样,而WT的细胞中CA的释放量多于Syt7-KO细胞中CA的释放量,说明Syt7基因的缺失不影响ATP的释放。(3)由图2可知,囊泡中颗粒的数目代表神经递质的含量,接触后离开释放神经递质的量比全部融合释放的少,而CA在WT细胞中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和产生的电流强度最大值均大于Syt7-KO细胞,因此CA囊泡融合方式在WT细胞中为全部融合,而在Syt7-KO细胞中为接触后离开。25.(1)随机取样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2)草本层草本层的优势种的种间正联结比例均最高,说明很可能有相似的生境和相近的生物学特性,所以其生态位重叠度最高(3)增加巴山冷杉种群中幼树比例最高,老龄树比例最低,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巴山冷杉在Ⅱ级幼树生长阶段需要较强的光照才能存活,在郁闭度较高、光照强度较低的地方,Ⅱ级幼树难以存活导致种群中Ⅱ级幼树个体数明显偏少【分析】样方法:常用于植物、活动能力弱和范围小的动物等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的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详解】(1)样方法常用于植物、活动能力弱和范围小的动物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故调查优势种种群密度时,常采用样方法。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常用的取样方法是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2)种间联结包括正联结(相互吸引)和负联结(相互排斥),草本层的优势种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