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期末冲刺】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专练_第1页
【2025期末冲刺】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专练_第2页
【2025期末冲刺】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专练_第3页
【2025期末冲刺】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专练_第4页
【2025期末冲刺】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专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期末冲刺】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专练一.(12分)阅读下面的律诗,完成下列题。咏菊林黛玉无赖诗魔昏晓侵[1],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2],千古高风说到今。(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注释:【1】无赖:纠缠不舍。诗魔:指诗人不可抑制的创作冲动。【2】平章:品评,赞赏。(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两句,写作者从早到晚一直沉浸在创作冲动里,着魔一般或绕着篱笆或倚着石头独自沉吟。B.颔联两句,写作者笔端蕴藏着灵秀,描写着菊花傲立风霜的姿态;嘴含着芳香面对明月反复吟唱。C.颈联两句,写作者满纸书写的都是平素的满腹哀怨,谁又能通过片言只语来向自己倾诉衷肠呢?D.尾联两句,写自从得到了陶渊明的品评赞赏以后,菊花的高风亮节就一直被人们从古传颂到今。(2)一般咏物诗皆以物为主,而本诗不落俗套,以人为主,以菊花为宾。下列描写菊花的诗句,与本诗的写法差别最大的一项是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B.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C.为忆长安烂熳开,我今移尔满庭栽。(韦庄《庭前菊》)D.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3)本诗与下面这首诗都写到了“陶令”,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请结合两首诗,作简要分析。菊花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1].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2]。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3].注释:【1】融融:光润的样子。冶冶:艳丽的样子。【2】罗含:东晋人,有德行,年老辞官还家时,阶庭忽然兰菊丛生。【3】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泛:以菊花浸酒。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答案】(1)C(2)D(3)两首诗虽然都用了“陶令”的典故,但表意有异。黛玉用在尾联,也就是在总结全诗并点明主旨的时候用到的,借陶令礼赞菊花的高风亮节,以抒发自己不畏风霜、不慕功名、孤标自傲的高洁志趣。而李商隐则是在颔联中用到的,点到为止,表意平淡。再联系尾联“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来看,虽然诗中提及甘于田园的陶令,但落脚点不是田园,而是借菊花寄托自己入朝升官的热望。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5题。(共12分)早蝉①白居易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注:①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写《琵琶行》的次年,此时白居易任江州司马。②“东掖”,宫中东侧的旁门。13.以下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四句写秋季未至而蝉已鸣叫,透露出诗人听到连绵的蝉鸣时内心的震动与惊悸。B.再四句写诗人的感慨,六月之初,秋风未起,竟然听到蝉鸣,思乡之情自然涌上心头。C.尾四句借助今昔听蝉的不同感受的对比,表达了谪居湓城后理想破灭的无限失意之情。D.此诗用最简单的语言阐述人间至情,正体现了白居易诗歌通俗平易但绝不平庸的特点。14.下列同为咏蝉诗,与本诗的情感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A垂矮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B.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在狱咏蝉》)C.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李商隐《蝉》)D.一声清溽暑,几处促流年。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雍裕之《早蝉》)15.“今朝无限思”表明作者内心有着复杂的情感。请结合整首诗,简要分析这“无限思”中包含了哪些具体情感?(6分)【分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评价古诗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考生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的内容,然后将内容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2)本诗考查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准确理解诗句含义,结合意象特点准确分析。(3)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以及情感的表现方式的能力,分析词人的情感首先要知人论世,其次要抓住词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分析。【解答】(1)A.“连绵的蝉鸣”错,只是“薄暮两三声”。(2)A.虞世南笔下的蝉是人格化了的蝉,他借蝉来表达对人格美、志行洁的热情赞美。B.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C.终生不得志的李商隐,闻蝉之声而兴,以蝉之高洁自警,感叹身世之沦落飘零。D.感叹时光飞逝,有梦未圆、壮志未酬。与本诗相同。(3)此题注意联系注释,结合诗人的处境作答。“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诗人傍晚时分听到树叶深处传来的早蝉的震动与惊悸,时值夏季,作者却意外地在江边听到了蝉鸣之声,其声凄哀,让人顿起秋思,颇为伤感,引发了年事已高的伤感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衰鬓”一词流露出年事渐高、年华逝去、岁月催人老的感伤,“故园情”,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想起往昔在宫城槐下听蝉,而今时却在被贬之地听蝉,同为听蝉但情境不同,今昔对比,表达了被贬官离开京城的愁闷之情,。答案:(1)A。(2)D。(3)①年事渐高的感伤之情。听到蝉鸣之声,作者就想到自己鬓色渐衰,大有岁月催人老的感伤。②困居异乡的思乡之情。蝉鸣之声触动了作者对故园的思念之情。③被贬离朝的愁闷之情。往昔在东掖槐花之下听蝉,今朝却是在浔阳僻处听蝉,今昔对比,失意无限。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东归道中(其二)赵嘏未明唤僮仆,江上忆残春。风雨落花夜,山川驱马人。星星一镜发,草草百年身。此日念前事,沧洲[注]情更亲。[注]沧洲:滨水之地,常指隐士居处。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色未明诗人就迫切地唤醒僮仆踏上“东归”之路,这与陶潜《归去来兮辞》中“恨晨光之熹微”所表达的情感类似。B.残春风雨之夜,落花纷纷;天地山河之间,驱马奔走。颔联虚实相生,在时空转换中呈现的画面充满象征意味。C.诗人揽镜自照,满头华发,不禁生出岁月蹉跎之感。“星星”“草草”叠词的选用,不仅形象可感而且曲婉深挚。D.尾联诗人回想起从前官场的旧事,更觉得亲情之可贵,从而点明“东归”之旨,回归沧洲追寻内心真实情感的呼唤。16.诗人将自己对自然与生命、自我与世俗的思考诉诸笔墨,请结合本诗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案】15.D16.①残春之夜,风雨落花,写出艰苦的自然环境下美好生命的短暂易逝(或隐喻自身满腹才华却屡遭世俗的摧折)。②驱马山川,则写出广阔的自然天地之中自我生命的渺小、孤独与不断劳碌奔走的艰辛与无奈。③回望往事,汲汲功名却仍落魄潦草一生,因此诗人以“沧洲情更亲”表达自己遵循内心归隐山水之志,而摒弃对世俗功名利禄的追求。【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诗人回想起从前官场的旧事,更觉得亲情之可贵”错。尾联写诗人忆残春想平生之后的感悟:诗人回想平生,只觉劳生扰扰身心俱疲,到头来只落得两手空空满怀悲叹,反倒觉得沧洲更为亲切。尾联无觉得亲情之可贵的意味。故选D。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①“江上忆残春”,写诗人在江面上行进时的心理活动,诗人不由地回想起这一路走过的残春。“风雨落花夜,山川驱马人”,残春之夜,风雨落花,看似客观而随意的意象排列,却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残春之夜的凄冷、险恶与诗人在此背景下跋山涉水的艰难与孤苦。“星星一镜发,草草百年身”,由白发而想及平生,诗人用“草草”二字进行评价与总结。草草,又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失意、落魄与困窘,写出艰苦的自然环境下美好生命的短暂易逝(或隐喻自身满腹才华却屡遭世俗的摧折)。②“山川驱马人”,驱马山川,画面之间、景与人之间又相互映衬,进一步突出了诗人旅途的艰难险恶与诗人的孤苦,写出广阔的自然天地之中自我生命的渺小、孤独与不断劳碌奔走的艰辛与无奈。③“此日念前事,沧洲情更亲”,诗人回想平生,只觉劳生扰扰身心俱疲,到头来只落得两手空空满怀悲叹反倒觉得沧洲更为亲切。沧洲,在此处指隐地。诗人走过人世间,反而觉得隐逸之地的沧洲更亲,一方面委婉地表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厌恶和诗人浓重的失意之情以及诗人高洁美好的志趣;一方面,这种心灵上、思想上的“归”,既扣合了题目,又升华了诗歌的情感与主旨。诗人在东归途中,有感于凋残的春色,回想平生,感慨良多,回望往事,汲汲功名却仍落魄潦草一生,因此诗人以“沧洲情更亲”表达自己遵循内心归隐山水之志,而摒弃对世俗功名利禄的追求。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东

归韦

庄扣角①干名计已疏,剑歌休恨食无鱼②。辞家柳絮三春半,临路槐花七月初。江上欲寻渔父醉,日边③时得故人书。青云不识扬生④面,天子何由问子虚⑤。[注]①扣角,即叩角,春秋时期宁戚曾偶遇齐桓公,立刻敲击牛角,引吭高歌,齐桓公便将他带回去,还奉为上卿。②剑歌、食无鱼,典出战国时期孟尝君的门客冯谖弹铗而歌,比喻下属因待遇不公而有所要求。③日边,指遥远的地方,这里引申为京城。④扬生,汉代诗赋大家扬雄。⑤子虚,指司马相如的名作《子虚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运用两个典故,表明诗人仕途受阻、求官无门、无人赏识的境遇。B.“辞家柳絮”描写了诗人辞家时柳絮纷飞的景象,“三春半”交代了离家时间。C.颔联寓情于景,诗人用“柳絮”“槐花”表达了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D.尾联诗人希望自己将要像扬生、司马相如一样,青云直上,得到天子赏识。16.颈联两句有何含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5.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歌的内容、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不识”“何由”可知扬生、司马相如并未青云直上,得到天子赏识。16.①诗人希望追随渔父,过一种无拘无束、恬淡悠闲的生活,忽然接到了朋友从遥远的京城寄来的信笺,又让他已经趋于平静的心湖再起波澜。②体现了诗人愁闷积郁的心情,一方面时时萌生出归隐想法,一方面又不甘心就此放弃,还想继续尝试仕途。(每点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内容、情感的能力。首先要破译颈联诗句,把握表层含意,然后结合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理解主旨,分析其包含的情感。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至16题。池鹤①白居易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低头乍恐丹砂②落,晒翅常疑白雪消。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江州司马任上。②丹砂:又名朱砂,一种红色的矿物。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的“高竹笼”“乱鸡群”,写出池鹤恶劣的生活环境,尽管如此,它仍有孤标傲世的品格。B.颔联中的“丹砂”“白雪”运用借代手法,既写出了池鹤的形象之美,又写出了池鹤的品格之美。C.颈联说池鹤觉得鸬鹚毛色污浊,讨厌鹦鹉的叫声太过谄媚,诗人以此突出池鹤不讨好取媚的风骨。D.尾联用细节描写写出池鹤对青田云水的向往神态,白居易的《琵琶行》结尾一句也用了此种手法。16.本诗借物抒怀,诗人借池鹤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答案】15.B【解析】“运用借代手法”错。“丹砂”“白雪”应为“借喻”,喻指“池鹤美好高洁的品格”。16.①对知音的渴求。②对高洁风骨的珍视之情。③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官场俗辈的厌恶”亦可)。④对自然的向往与不得的无奈。【解析】“对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亦可。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得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六、(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送门人欧阳秀才①游江西梅尧臣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梦。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凤巢在桂林②,乌哺不得共。无忘桂枝③荣,举酒一相送。【注】①秀才:这里是即将参加科举的学子的泛称。②桂林:传说桂林是凤凰栖集之处。③桂枝:《晋书·邵诜传》“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后因称科举及第为“折桂”。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的“动”字不仅写出心思的萌动,还表明门人出游的念头不断滋长,愈来愈强烈。B.三四句实写落花飞举飘扬,充满生机,把门人游江西之事,完全变成生动的形象描绘。C.诗人写自家没有供凤凰栖息的梧桐树,既是自谦之辞,也含有对门人的寄语。D.本诗无华丽秾艳之语,通篇多用比喻,使诗含蓄蕴藉,更富形象性,增添诗情画意。16.本诗的送别对象不是一般送别诗中常出现的亲人或朋友,而是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