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4年新省中考统考语文第三次适应性考试模拟卷(武汉专用)第三模拟(解析版)(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姓名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Ⅰ阅读(共55分)一、(10分)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孙子兵法》的时代价值①《孙子兵法》6000余字,流传2500多年,在中国成为“百代谈兵之祖”,在世界上也广为传播,并不是偶然的。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在于它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既是历史的,也是未来的!②综观《孙子兵法》十三篇,虽然是研究战争和战略思维规律的理论体系,却充满了“慎战”的鲜明态度,蕴含着“知兵非好战”“尚武不黩武”的战争观念。③首先,高度重视战争。《孙子兵法》开宗明义地指出战争的重大影响:“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其次,不轻启战争。孙子主张谨慎、冷静地对待战争,强调“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指出“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追求的是“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最后,认为战争最高的标准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的最高理想是“全胜”。孙子清醒地认识到,通过武力实现的攻城略地,即便是“百战百胜”,也难免会造成劳民伤财、损兵折将,这种“破胜”并非战争最好的结果,两“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既能够达到作战目的,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战争双方的严重损失,才是最上等的明智之举。④对待战争的态度,其实就是衡量人类军事思维理性程度的重要标尺。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同舟共济”这个成语就出自《孙子兵法》。孙子说:“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这个故事启示人们,面对共同挑战、共同威胁,不论是朋友还是对手,唯一的出路在于守望相助。⑤西方传统国际政治理论认为,国家之间的生存竞争必然导致残酷斗争,一国之得即他国之失,一国之进步必造成他国之威胁,大国之间必然是冲突和战争,即所谓“大国政治的悲剧”。1772年,法国出版了第一个法文译本的《孙子兵法》。无论是近代军事思想家克劳塞维茨,还是现代战略学家利德尔·哈特,对《孙子兵法》都非常熟悉。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很多国家变成废墟焦土,很多政治家和军事家都在认真思考战争问题。尤其是利德尔·哈特,在1946年出版的《战略论》中,精选出十几条《孙子兵法》里的原话,他高度赞赏“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思想。1963年,利德尔·哈特在格里菲斯的《孙子兵法》英译本序言中说:“在导致人类自相残杀、灭绝人性的核武器研制成功后,就更需要重新而且更加完整地翻译《孙子兵法》这本书了。”⑥当今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脱离世界安全实现自身安全,也不可能有建立在其他国家不安全基础上的安全。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局势,我们需要从《孙子兵法》等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把其中超越时空、跨越国界的思想精髓提炼出来,揭示其当代价值。通过宣扬先哲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大智慧,我们可以为世界观察和感知中华文明打开一扇窗,为消除他们对我们文明的偏见和误解提供一个契机,让世界了解中华民族一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渊源,为我国稳定发展营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同时,也为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提供思想利器,反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保护主义,抵制个别国家、政客的穷兵黩武行径,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1.(3分)下列对《孙子兵法》拥有“超越时空的魅力”原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孙子兵法》篇幅较长,共十三篇,具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B.《孙子兵法》是中国和世界共有的、历史与未来同属的经典。C.《孙子兵法》中的战争和战略思维规律的理论体系无懈可击。D.《孙子兵法》旗帜鲜明地表达出“慎重地对待战争”的态度。2.(3分)下列对“全胜”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胜”要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上等的明智之举。B.“全胜”就是大获全胜,动用武力攻城略地做到“百战百胜”。C.“全胜”不像“破胜”那样造成劳民伤财、损兵折将的恶果。D.“全胜”既实现了作战目的,又能将战争双方损失降到最低。3.(4分)《孙子兵法》具有哪些时代价值?请你用直白的语言分条简要概括。【答案】1.D2.B3.示例1《孙子兵法》让世界了解中国,消除他国对中国的偏见和误解,为我国稳定发展营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孙子兵法》为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捍卫和平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示例2《孙子兵法》让世界了解中国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大智慧,为我国稳定发展营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孙子兵法》为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捍卫和平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示例3《孙子兵法》让世界了解中国追求和平的历史渊源,为我国稳定发展营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孙子兵法》为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捍卫和平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A.结合①段“《孙子兵法》6000余字,流传2500多年”可知,“具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表述不准确;B.结合①段“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在于它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既是历史的,也是未来的”可知,选项表述不准确;C.结合②段“综观《孙子兵法》十三篇,虽然是研究战争和战略思维规律的理论体系,却充满了‘慎战’的鲜明态度,蕴含着‘知兵非好战’‘尚武不黩武’的战争观念”可知,选项表述于文无据;故选D。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B.根据③段“孙子清醒地认识到,通过武力实现的攻城略地,即便是‘百战百胜’,也难免会造成劳民伤财、损兵折将,这种‘破胜’并非战争最好的结果”可知,选项表述错误;故选B。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结合⑥段“通过宣扬先哲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大智慧,我们可以为世界观察和感知中华文明打开一扇窗,为消除他们对我们文明的偏见和误解提供一个契机,让世界了解中华民族一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渊源,为我国稳定发展营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同时,也为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提供思想利器,反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保护主义,抵制个别国家、政客的穷兵黩武行径,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等内容直接提炼作答。二、(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春天的味道周钰姣①春风起,藏在泥土里的色彩纷纷铺展开来。光是纷呈的绿就令人目不暇接,更别说那一片片姹紫嫣红、桃粉李白了。遍地的野菜也被唤醒了,它们争相冒出地面。野葱、香椿、蕨苔、荠菜……都是餐桌上的美味。②春意催人。寻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带着两个孩子来到郊外,我们寻找着一种只有清明前后才会出现的食材清明草。③“妈妈,这是不是清明草?”女儿肉乎乎的小手握着一团黄色小花,踮着脚,把花举得高高的给我看。清明草植株矮小,黄色的小花躲藏在草丛里。亏得孩子们眼神好,一眼就能找到。④“要从中间掐断,你看,正好是妈妈手掌的长度,这样的才嫩。”我蹲下身子,教孩子如何采摘,熟悉的话语随口而出,仿佛它们一直就等在我的嘴边。⑤记忆奔涌而来。这是外婆的话!三十年前,外婆就是这样教我的啊。⑥“小宝,我们去摘清明草做甜糕。”当年的我和眼前的孩子一样大。早上九十点钟,露水收干,草地不再湿鞋,外婆就一手挽着竹篮,一手牵着我上了后山。⑦“外婆,哪有清明草啊?这么多花花草草,我的眼睛都看花了。”⑧外婆蹲下身子耐心教我辨认:藏在山上草丛里的水分少一些,但更有韧性;而躲在稻田里的,水分较多,更嫩一点。⑨日头越爬越高,阳光倾泻而下,把春花春草涂得更加鲜亮,也把外婆那件藤黄色的棉衣染成了金色。⑩“你看,用指甲轻轻一掐就行了,要留一个手掌的长度,这样的清明草是最嫩的呢。”外婆做着示范,又叮嘱我,“不要连根拔掉,它会重新长出来的。”⑪日头爬到正上方时,篮子就装满了。外婆牵着我往回走。吃过午饭,她就忙碌起来,她要用刚刚采摘的清明草做清明糕。⑫将清明草反复清洗,晾干、切碎;搬出角落里的石磨,洗净、擦干;端出浸泡了一夜的糯米外婆推着石磨,我站在小木凳上,手拿勺子给磨眼儿一点点喂米。“哗……哗……”石磨转动,磨声响起,雪白黏稠的米浆汩汩地从磨缝流到磨盘,越铺越厚,我的喜悦也越来越浓。⑬沥出沉淀后的糯米面,就要加入清明草了。除了嫩嫩的茎和叶,清明草的花也是可以食用的。不用额外加水,直接将清明草和糯米面反复揉搓,直到汁水浸出,将糯米面染成葱绿色。不一会儿,外婆的额头渗出了晶莹的汗珠,我赶紧找来毛巾帮她擦拭……⑭“妈妈,我给你擦擦汗。”孩子稚嫩的声音将我唤回当下。两个孩子正兴致勃勃地守着我。我不停地揉搓着,直到面与草完全融合。没有石磨,我在回家的路上买了袋装糯米粉,学着记忆中外婆的手艺做了起来。⑮终于盼到出锅,孩子们吹着清明糕上的热气,等不及放凉就塞进嘴里。⑯“什么味道呀?”我笑着问。⑰儿子嘴里塞得满当当的,声音有些含混:“淡淡的甜。”⑱女儿抢过话来:“是春天的味道。”⑲三十年后的今天,咀嚼着清香微甜的清明糕,我又想起外婆站在一片蒸汽中的微笑:“小宝,这就是春天的味道呀。”⑳“是啊,三十年前,我的外婆就把春天的味道传递给了我。现在,我又把春天味道传递给你们……”(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4.(4分)简要概括文章第①段描绘了怎样的春日图景?5.(4分)“三十年前,外婆就是这样教我的啊。”读⑤—⑬段,简要说说外婆教了我什么?6.(6分)母亲问孩子们清明糕是什么味道,儿子说“淡淡的甜”,女儿说“是春天的味道”,说说你对加点词的理解。7.(6分)最后一段,作者写道“是啊,三十年前,我的外婆就把春天的味道传递给了我。现在,我又把春天的味道传递给你们……”,说说作者在这句话中流露的情感。【答案】4.描绘了一幅春花色彩斑斓、野菜争相冒出地面的春日图景。5.①外婆带着“我”采摘清明草做清明糕;②外婆教育我勤劳(热爱劳动)和爱(孝顺)。6.儿子说的是味觉的真实感受(清明糕原有的味道);女儿说的是温暖美好的情味(是母亲给予的爱的味道和幸福的味道)。7.①春天的味道是外婆给予“我”的爱和亲情,是多年之后“我”对外婆的怀念;②春天的味道是“我”给予孩子们的爱和幸福;春天的味道是爱的传承,是对幸福生活的珍惜。【解析】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意境画面描绘。文章第①段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色彩丰富的春日图景。春风吹拂下,大地上各种各样的色彩纷纷展现,绿色丰富多彩,还有姹紫嫣红、桃粉李白等缤纷的花朵。此外,遍地的野菜也被春风唤醒,它们竞相冒出地面,如野葱、香椿、蕨苔、荠菜等,这些都是春天的象征,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和万物复苏的景象。整体上,这段文字通过描绘春天的色彩和野菜的生长,展现了一个生机盎然、美丽绚烂的春日景象。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根据第⑧段“藏在山上草丛里的水分少一些,但更有韧性;而躲在稻田里的,水分较多,更嫩一点”可知,外婆耐心教“我”如何辨认清明草,指出山上和稻田里的清明草的不同特点。第⑩段“用指甲轻轻一掐就行了,要留一个手掌的长度”“不要连根拔掉”可知,外婆示范如何正确采摘清明草,强调要留一个手掌的长度,这样的清明草是最嫩的,并教育“我”不要连根拔掉,让它们能重新生长。根据第⑫段“将清明草反复清洗,晾干、切碎;搬出角落里的石磨,洗净、擦干;端出浸泡了一夜的糯米外婆推着石磨,我站在小木凳上,手拿勺子给磨眼儿一点点喂米”和第⑬段“沥出沉淀后的糯米面,就要加入清明草了”可知,外婆展示了如何制作清明糕。她教“我”清洗、晾干、切碎清明草,使用石磨磨糯米,以及如何将清明草和糯米面揉搓在一起,直到汁水浸出,将糯米面染成葱绿色。这个过程中,外婆不辞辛劳地带“我”上山采摘清明草,耐心教导,亲自示范,这些行为无声地传达了对外孙的关爱和对劳动的尊重,教育“我”要勤劳、热爱劳动,并且要孝顺和关爱家人。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⑲段“三十年后的今天,咀嚼着清香微甜的清明糕”中的“清香微甜”,可知⑰段“儿子嘴里塞得满当当的,声音有些含混:‘淡淡的甜’”中儿子的回答是指清明糕原有的味道,是实写;根据⑳段“是啊,三十年前,我的外婆就把春天的味道传递给了我。现在,我又把春天的味道传递给你们……”中“春天的味道”是指甜蜜生活、爱的传承等含义可知,⑱段“女儿抢过话来:‘是春天的味道’”中女儿的话是想象,指温暖美好的情味。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主旨分析。根据第⑭段“没有石磨,我在回家的路上买了袋装糯米粉,学着记忆中外婆的手艺做了起来”和第⑱段“女儿抢过话来:‘是春天的味道。’”,可知,“春天的味道”之一是清香微甜的清明糕的味道;根据第⑬段“外婆的额头渗出了晶莹的汗珠,我赶紧找来毛巾帮她擦拭”,第⑲段“三十年后的今天,咀嚼着清香微甜的清明粑,我又想起外婆站在一片蒸汽中的微笑”和第⑮段“终于盼到出锅,孩子们吹着清明糕上的热气,等不及放凉就塞进嘴里”可知“春天的味道”之二是“我”和外婆之间的甜蜜生活回忆,包含着“我”对外婆的怀念;根据第⑳段“是啊,三十年前,我的外婆就把春天的味道传递给了我。现在,我又把春天的味道传递给你们……”,可知“春天的味道”之三是:“我”和孩子间其乐融融的生活;同时,这句话蕴含着春天的味道是爱的传承,是对幸福生活的珍惜之意。三、(本题7分)阅读《水浒传》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①次日天明,赵员外道:“此处恐不稳便,可请提辖到敝庄住几时。”鲁达问道:“贵庄在何处?”员外道:“离此间十里多路,地名七宝村便是。”鲁达道:“最好。”员外先使人去庄上叫牵两匹马来。未及晌午,马已到来。员外便请鲁提辖上马,叫庄客担了行李,鲁达相辞了金老父女二人,和赵员外上了马。两个并马行程,于路说些闲话,投七宝村来。不多时,早到庄前下马,赵员外携住鲁达的手,直至草堂上,分宾而坐,一面叫杀羊置酒相待。晚间收拾客房安歇,次日又备酒食管待。鲁达道:“员外错爱,洒家如何报答。”赵员外便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如何言报答之事。”②话休絮烦。鲁达自此之后,在这赵员外庄上住了五七日。忽一日,两个正在书院里闲坐说话,只见金老急急奔来庄上,径到书院里,见了赵员外并鲁提辖。见没人,便对鲁达道:“恩人,不是老汉心多,为是恩人前日老汉请在楼上吃酒,员外误听人报,引领庄客来闹了街坊,后却散了,人都有些疑心,说开去。昨日有三四个做公的来邻舍街坊打听得紧,只怕要来村里缉捕恩人。倘或有些疏失,如之奈何?”鲁达道:“恁地时,洒家自去便了。”赵员外道:“若是留提辖在此,诚恐有些山高水低,教提辖怨怅;若不留提辖来,许多面皮都不好看。赵某却有个道理,教提辖万无一失,足可安身避难。只怕提辖不肯。”鲁达道:“洒家是个该死的人,但得一处安身便了,做甚么不肯?”赵员外道:“若如此,最好。离此间三十余里有座山,唤做五台山。山上有一个文殊院,原是文殊菩萨道场。寺里有五七百僧人,为头智真长老,是我弟兄。我祖上曾舍钱在寺里,是本寺的施主檀越。我曾许下剃度一僧在寺里,已买下一道五花度牒在此,只不曾有个心腹之人,了这条愿心。如是提辖肯时,一应费用,都是赵某备办,委实肯落发做和尚么?”鲁达寻思:“如今便要去时,那里投奔人,不如就了这条路罢。”便道:“既蒙员外做主,洒家情愿做了和尚,专靠员外照管。”当时说定了,连夜收拾衣服盘缠,缎匹礼物,排担了。次日早起来,叫庄客挑了,两个取路望五台山来。8.(3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9.(4分)根据选文,请简要概括赵员外和鲁智深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各答一点即可。【答案】8.鲁达在赵员外的庄园里避难后,由于担心被官府缉捕,决定前往五台山出家为僧。9.示例:赵员外:乐善好施。鲁智深:直爽率真。【解析】8.本题考查名著内容概括。在选段中,鲁达在赵员外的庄园里住了几天,享受了赵员外的款待。然而,金老的突然来访带来了一个令人担忧的消息:官府正在搜寻鲁达。这个消息让鲁达和赵员外都感到了压力,因为他们知道鲁达如果继续留在庄园里,很可能会被官府找到并缉捕。于是,赵员外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让鲁达前往五台山出家为僧。赵员外还主动承担了所有费用,包括购买度牒和准备行李等。这个建议既解决了鲁达无处可去的困境,又避免了被官府缉捕的风险。鲁达在听到这个建议后,经过一番思考,最终接受了赵员外的提议。他明白,现在他已经没有更好的去处了,而且出家为僧也是一个可以安身避难的好办法。因此,他同意了这个建议,并决定和赵员外一同前往五台山。因此,选段的内容可以概括为:鲁达在赵员外的庄园里避难后,由于担心被官府缉捕,决定前往五台山出家为僧。9.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赵员外的性格特点主要体现在他的慷慨大方、乐善好施以及精细圆滑上。当鲁智深无处可去,面临官府追捕的困境时,赵员外不仅主动提出让鲁智深前往五台山避难,还承担了所有费用,这充分展现了他的慷慨大方和乐善好施。同时,他在处理问题时精细圆滑,既考虑到了鲁智深的安全,又顾及到了自己的面子,显示出他的处世智慧。鲁智深的性格特点则体现在他的粗中有细、直爽率真以及知恩图报上。他虽然性格粗鲁,但在关键时刻能够冷静思考,接受赵员外的建议,前往五台山避难,这体现了他粗中有细的一面。同时,他直爽率真,对赵员外的帮助心怀感激,并表示愿意报答,这显示了他的知恩图报和坦诚直率的性格。示例:赵员外:慷慨大方。鲁智深:粗中有细。四、(本题3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老将【唐】贾岛胆壮乱须白,金疮蠹百骸。旌旗犹入梦,歌舞不开怀。燕雀来鹰架,尘埃满箭靫。自夸勋业重,开府是官阶。10.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的“乱须白”“蠹百骸”刻画了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形象。B.领联的“犹入梦”“不开怀”说明老将不舍他曾经的戎马生涯。C.颈联的“来鹰架”“满箭靫”说明老将已经长时间疏远战阵了。D.尾联老将自夸“勋业”和“官阶”体现他恃功自傲的人物形象。【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情感。D.“体现他恃功自傲的人物形象”有误。尾联老将自夸“勋业”和“官阶”,体现了诗人对自己取得成就的一种满足,体现了老将“功成名就”的人物形象特点,而不是“恃功自傲”;故选D。五、(本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曹世叔妻传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及邓太后临朝,与闻政事。以出入之勤。特封子成关内侯。官至齐相。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后又诏融兄续继昭成之。永初中,太后兄大将军邓骘①以母忧,上书乞身,太后不欲许,以问昭。昭因上疏曰:“伏惟皇太后陛下,躬盛德之美,隆唐虞之政。辟四门而开四聪。采狂夫之瞽言②,纳刍荛③之谋略。妾昭得以愚朽,身当圣明,敢不披露肝胆。以效万一。妾闻谦让之风,德莫大焉。故典坟④述美。神祉降福。昔夷、齐去国⑤,天下服其廉高;太伯违邠⑥,孔子称为三让,所以光昭令德,扬名于后者也。论语曰:‘能以礼让为国。于从政乎何有!’由是言之,推让之诚。其致远矣。今四舅深执忠孝,引身自退,而以方垂未静”。拒而不许,如后有毫毛加于今日,诚恐推让之名不可再得。缘见逮及。故敢昧死竭其余情。自知言不足采,以示虫蚁之赤心。”太后从而许之。于是骘等各还里第焉。(节选自《后汉书·列女传》)[注释]①邓骘(zhì):字昭伯,其妹邓绥是太后。②瞽(gǔ)言:不明事理的言论。③刍荛(chúráo):制草打柴的人。④典坟:指古代的典籍。⑤夷、齐去国:伯夷和叔齐是孤君的儿子。长子伯夷得知其父欲立叔齐为继承人,选择了离开。国君死后,叔齐认为王位该归伯夷,也不愿继位,就逃往周国了。⑥太伯违邠:指吴太伯让位于自己的弟弟季历方垂未静:边境还不安宁。垂:通“陲”,边境。11.(3分)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
竟:完毕B.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
踵:继续C.隆唐虞之政
隆:扩大D.以效万一
效:效仿12.(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A.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B.帝数召人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C.帝数召/人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D.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13.(3分)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世叔的妻子班昭是班固的妹妹,班固所著的《汉书》中有一部分是由班昭帮者写完的。B.邓太后临朝后也很欣赏班昭,允许她参与商议国事,因其勤勉,还封其子曹成为关内侯。C.班昭上书赞美邓太后能广开言路,执政圣明,并引经据典希望邓太后也能让她退职回家。D.班昭认为邓骘尽忠朝廷,如今想要回家尽孝,太后不应该用边境不稳为由拒绝他的请求。14.(6分)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永初中,太后兄大将军邓骘以母忧,上书乞身,太后不欲许,以问昭。【答案】11.D12.B13.C14.太后的哥哥大将军邓骘因为母亲去世,上书朝廷,请求退职。太后不想准许,问班昭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分析】1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A.句意:其中的八表及《天文志》还没写完就去世了。竟:完毕;B.句意:汉和帝下诏,令班昭到东观藏书阁继承班固的事业完成《汉书》的编撰。踵:继续;C.句意:扩大了唐虞的政治影响。隆:扩大;D.句意:来报效朝廷万分之一的恩德。效:报效。故选D。1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句意:皇帝还常常把班昭诏进皇宫去,要皇后和众贵人把她当作老师,称她为“大家”。每当有人贡献稀奇的东西来,皇帝就下诏命班昭作赋写颂。“帝数召”是主语“帝”发出的动作,表示皇帝多次召见,“入宫”是“帝数召”的补语,说明召见的地点是“入宫”,在“宫”的后面断开第一处;“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是一个子句,其中“令”是动词,表示命令或让某人做某事,“皇后诸贵人”为宾语,“师事焉”是宾语补足语,表示让皇后和诸贵人把他当作老师来侍奉,在“师”的后面断开第二处;“号曰大家”又是一个子句,在“家”后面断开第三处;“每有贡献异物”和“辄诏大家作赋颂”是两个描述皇帝行为的子句,分别表示“每当有贡品或奇异物品”和“就命令他作赋或颂”,在“物”后面断开第四处。故断句为:帝数召人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故选B。13.本题考查对文言内容的理解。C.“并引经据典希望邓太后也能让她退职回家”说法错误。根据“太后从而许之。于是骘等各还里第焉”可知,是邓骘等人退职回家。故选C。14.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注意以下重点词语:以:因为;许:答应;以:把。【参考译文】扶风曹世叔妻子,是同郡班彪的女儿,名叫昭,字惠班。班昭学识广博,才华很高,曹世叔死得早,班昭洁身自爱,符合当时社会对妇女的要求。她的哥哥班固撰写《汉书》,其中的八表及《天文志》还没写完就去世了,汉和帝下诏,令班昭到东观藏书阁继承班固的事业完成《汉书》的编撰。皇帝还常常把班昭诏进皇宫去,要皇后和众贵人把她当作老师,称她为“大家”。每当有人贡献稀奇的东西来,皇帝就下诏命班昭作赋写颂。到邓太后临朝时,班昭还参与讨论国家大事。由于班昭对国事勤勉,朝廷特封她的儿子曹成为关内侯,曹成后来官至齐王相。当时《汉书》刚问世,有很多人不大读得懂,班昭的同乡马融就住在藏书阁下,向她学习《汉书》。后来,朝廷又下诏叫马融的哥哥马续在班昭之后继续完善《汉书》。
永初年间,太后的哥哥大将军邓骘因为母亲去世,上书朝廷,请求退职。太后不想准许,问班昭对这件事的看法。班昭于是上书说:“皇太后陛下自身具有完备的美德。扩大了唐虞的政治影响,广开言路,广泛听取意见。采集狂妄的人不达事理的言论,采纳地位低微的樵夫的主意。我班昭能够凭愚笨的能力,遇上圣明的皇太后,哪能不忠心耿耿,来报效朝廷万分之一的恩德?我听说谦让的作风是最大的高尚的品德,所以古代的典籍都称赞它,神灵也会降福给谦让的人。从前伯夷、叔齐互让国君之位,一起离开了本国,天下的人都佩服他们的廉洁高尚;太伯为了让君位给弟弟而离开国家,孔子称赞他三让天下,是用来光大彰显美德在后世扬名的举措。《论语》说:‘能够用礼仪谦让来治理国家的人,对于处理国家事务还有什么困难呢!’从这个意义上讲,推让的真诚,它(的效果)是极深远的。现在四位国舅能坚守忠孝的节操,主动辞职归家,如果用边地的不安定为理由,不同意他们辞职,今后若有小小的过失掩盖今日谦让的美德,我实在担心他们推让的美名第二次就得不到了。根据我的见识所能达到的地步,因此冒着死罪竭陈我愚昧的想法,我自己知道我的话不值得太后采纳,只是以此来表示我小小的诚心。”太后听从了班昭的建议,同意了邓骘等人的请求,于是邓骘等人各自归家。
Ⅱ表达(共65分)六、(本题1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每天要阅读的内容目不遐接。即使现在阅读形式更加多元、阅读方式更为便捷,但面对纸质书、电子书、阅读、在线阅读,心无挂碍地坐下来潜心阅读正在成为越来越难以实现的事情。正因为此,从上下班的路上听听资讯、小说,到休息时闭上眼睛听听在线课,再到加入“有声图书馆”,越来越多人喜欢上了“听书”。有声阅读的内容十分丰富,它不局限于传统广播的有声小说、评书,A还包含了党史学习、经管人文、少儿教育、相声评书、文艺情感等分类更加细化的产品,B无论是耄耋老者还是垂髫稚子、学富五车还是目不识丁,C不同年龄阶段、D不同知识层次、不同行业特点的人群都能够寻找到符合各自需求的产品。更为关键的是,当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许多人情不自禁感慨“时间都去哪儿了”,静下心来潜心读书、耐心咀嚼知识的时间颇为珍贵;而有声阅读因其科技化、便捷化,适应了个人移动通信工具普及的大趋势,加之存储方便、内容量大,因此能够满足人们即时阅读、碎片化阅读的需求。不必时刻捧着书本、专门找时间读书,只需要灵活利用吃饭睡觉、户外娱乐等碎片化时间,就能随时随地开启阅读模式,用耳朵感知书里的精彩、体验阅读的愉悦。①尽管有声阅读已经成为国民阅读的重要方式,但伴随产业快速发展而来的,还有有声阅读市场上游资源分散、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以及盗版横行等问题,有声阅读行业还有许多规则与标准亟待建立。②③对于个人阅读而言,有声阅读也并非无所不能。从广大读者的体验来看,有声阅读更适合通俗易懂的书籍,比如小说、人物传记、历史科普等。正如一个人可能选择在线听《三国演义》,但不可能通过有声书去阅读《三国志》。④无论是读书还是听书,归根到底还是为了让人________思想活力、________智慧启发、_________浩然之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改变了阅读方式,而且改变了求知次序与学习规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阅读的关键词从来都是“持之以恒”。哪怕“登高而招”,哪怕“顺风而呼”,“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规律不会变。从这个意义上看,有声作品帮助人们走出了“因声而听”的第一步,但“因听而思”“因听而悟”还得靠读者自己。15.(3分)文中加点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资讯
情不自禁 B.潜心
目不遐接 C.咀嚼
耄耋老者 D.亟待
垂髫稚子16.(3分)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保持
得到
滋养 B.持有
获得
滋生 C.保持
获得
滋生 D.持有
得到
滋养17.(3分)下列文中加序号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有声阅读的内容十分丰富,它不局限于传统广播的有声小说、评书,A还包含了党史学习、经管人文、少儿教育、相声评书、文艺情感等分类更加细化的产品,B无论是耄耋老者还是垂髫稚子、学富五车还是目不识丁,C不同年龄阶段、D不同知识层次、不同行业特点的人群都能够寻找到符合各自需求的产品。A., B., C., D.、18.(3分)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改变了阅读方式,而且改变了求知次序与学习规律。A.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一旦改变了阅读方式,就同时改变了求知次序与学习规律。B.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虽然改变了阅读方式,却改变不了求知次序与学习规律。C.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之所以改变了阅读方式,是因为改变了求知次序与学习规律。D.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许改变了阅读方式,也许改变不了求知次序与学习规律。19.(3分)将下面这句话插入原文,最恰当的一处是(
)如果人们渴望深度思考、阅读学术著作或者专业性较强的书籍,有声阅读可能就无法很好地满足这种需求了。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15.B16.A17.B18.B19.D【解析】15.本题考查字形。B.目不遐接——目不暇接;故选B。16.本题考查词语运用。第一空,需要填入的词语应与“思想活力”搭配。在选项中,“保持”意味着维持某种状态,“持有”则更多用于表示拥有某物。对于“思想活力”来说,我们更希望是维持其活力,而不是仅仅拥有它。因此,第一个空格填“保持”更合适。第二空,与“智慧启发”相搭配。在这里,“获得”意味着通过某种方式得到,“得到”也有类似的含义。两个词语在这里都适用,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第三空,需要填入的词语与“浩然之气”相搭配。“滋养”意味着养育、培养,而“滋生”则多用于表示不良事物的产生。对于“浩然之气”这种正面的品质,用“滋养”更为合适。故选A。17.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运用。B.有误,结合“有声阅读的内容十分丰富,它不局限于传统广播的有声小说、评书,还包含了党史学习、经管人文、少儿教育、相声评书、文艺情感等分类更加细化的产品”的内容可知,该句是一个完整的陈述句,句尾应使用句号;故选B。18.本题考查病句修改。该句关联词词语使用不当,前文说的是阅读方式改变了,最后一段最后几句话说的是求知次序与学习规律不会改变。应使用关联词“虽然……却……”;故选B。19.本题考查句段衔接。结合第五段中“对于个人阅读而言,有声阅读也并非无所不能。从广大读者的体验来看,有声阅读更适合通俗易懂的书籍,比如小说、人物传记、历史科普等。正如一个人可能选择在线听《三国演义》,但不可能通过有声书去阅读《三国志》”的内容可知,“如果人们渴望深度思考、阅读学术著作或者专业性较强的书籍,有声阅读可能就无法很好地满足这种需求了”是对列举《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例子的总结,应放在第五段末尾;故选D。(本题50分)作文。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鲍鹏山先生在《孔子传》中提到:一般人都把“眼高手低”当成一个贬义词。其实,我们不妨对这个成语做一个全新的理解:眼高者,并不拒绝手低;手低时,眼界却在高处。手低,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虚拟现实(VR)设备购销与体验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教育项目垫资合作协议书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食堂厨房承包与营养管理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二手艺术品收藏与交易采购合同
- 2025年度国际物流代理咨询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建筑拆除与废弃物处理技术服务合同
- 2025版建筑能耗监测及优化管理服务委托合同
- 二零二五版市政工程劳务泥工分包执行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辞退员工补偿与离职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机器人产业投资合作协议
- 附属工程监理细则
-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看图写话《五感写作法》课件
- 高校学生公寓管理规范
- JJG 971-2019液位计
- GA 814-2009 警用约束带标准
- 工程建设项目人盯人、人盯项目工作责任书
- 山西省晋中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及行政区划代码
- 深层搅拌桩(试桩)施工记录
- 乳胶漆质量检验批验收记录
- 慢性心功能不全护理查房ppt
- 诗朗诵社团活动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