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接头注射模具设计(二)_第1页
管道接头注射模具设计(二)_第2页
管道接头注射模具设计(二)_第3页
管道接头注射模具设计(二)_第4页
管道接头注射模具设计(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管道接头注射模具设计(二)

4.2.1主浇道的设计

主浇道是一端与注射机喷嘴相接触,另一端与分流道相连的一段

带有锥度的流动通道。主流道小端尺寸为直径为5mm。主流道小端入

口处与注射机喷嘴反复接触,属易损件,对材料要求较严,因而模具

主流道部分常设计成可拆卸更换的主流道衬套形式,俗称浇口套,以

便有效的选用优质钢材单独进行加工和热处理。本设计中浇口套由于

与定位圈有配合需求,而且注射机喷嘴球半径12,遵循注射机球半径

小于等于浇口套球半径的国标要求,浇口套的规格有S15,S20等几种。

由于注射机的喷嘴半径为S12,所以为浇口套取S15。主流道的形式见

附录《模具装配图》,即01号图纸。

主流道浇口套固定配合见图所示。

图4T5浇口套

4.2.2分浇道的设计

在多型腔或单型腔多浇口(塑件尺寸大)时应设置分流道,分流

道是指主流道末端与浇口之间这一段塑料熔体的流动通道。它是浇注

系统中熔融状态的塑料由主流道流入型腔前,通过截面积的变化及流

向变换以获得平稳流态的过渡段。因此分流道设计应满足良好的压力

传递和保持理想的充填状态,并在流动过程中压力损失尽可能小,能

将塑料熔体均衡地分配到各个型腔。分流道的设计应尽量使比面积小,

热量损失少,摩擦阻力小。常用分流道的截面形状及尺寸参见《模具

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表2-49。在考虑分流道设计时,由于其水平高

度已经被主流道位置确定,因此,我们只要设计分流道的布置形式和

截面形状即可。考虑到圆形截面的分流道在注射过程中对塑料流动的

阻力最小,流动效率最高,因此我们选用圆形截面的分流道,直径为

8mm。由于我们所设计的模具是一腔四穴的形式,因此在主浇道分流后,

设计了四根分浇道。这样设计的优点是塑料在填充过程中较均匀和平

稳,避免出现冷隔现象,有利于保证成形零件的成形质量。

由于分流道中与模具接触的外层塑料迅速冷却,只有中心部位的

塑料熔体的流动状态较为理想,因面分流道的内表面粗糙度Ra并不要

求很低,一般取1.611m左右既可,这样表面稍不光滑,有助于塑料熔

体的外层冷却皮层固定,从而与中心部位的熔体之间产生一定的速度

差,以保证熔体流动时具有适宜的剪切速率和剪切热。

主浇道和分流道布置位置下如图所示,其中主流道至各浇口流动

距离相等,保证了塑料在填充过程中同时到达o

图4-16分流道

4.2.3浇口及冷料穴设计

1.浇口是分流道与型腔的连接通道,它是浇注系统中截面最小的

部分。当熔融的塑料流通过浇口时一,流速加快,同时一,由于摩擦作用,

塑料流的温度升高、粘度降低,流动性提高,有利于充满型腔。所以,

浇口的表面粗糙度Ra值不大于0.4um。浇口的大小对塑件是否成型和

成型后的质量有很大的关系。浇口位置的选择有以下儿个原则:

(1)浇口设置在正对着型腔壁或粗大型心的地方,使高速料流直

接冲击在型腔壁或型心壁上,从而改变流向,降低流速,平稳的充满

型腔,可避免溶体破裂现象,消除塑件明显的溶接痕。

(2)浇口的位置应开设在塑件截面最厚处,以利于熔体填充材料。

(3)浇口的位置应使熔体流程最短,流向变化最小,能量损失最

小。

(4)浇口的位置应有利于型腔内气体的排出。

(5)避免塑件产生熔接痕。

(6)防止料流将型心或嵌件挤压变形。

(7)浇口位置应尽量避免由于高分子定向作用产生的不利影响,

利用高分子定向作用产生的有利影响。

根据以上一些原则,本设计采用侧浇口(如图4-8所示),侧浇口

又称边缘浇口,国外称之为标准浇口。侧浇口一般开设在分型面上,

塑料熔体于型腔的侧面充模,其截面形状多为矩形狭缝,调整其截面

的厚度和宽度可以调节熔体充模时的剪切速率及浇口封闭时间。这种

浇口加工容易,修整方便,并且可以根据塑件的形状特征灵活地选择

进料位置,因此它是广泛使用的一种浇口形式,普遍使用于中小型塑

件的多型腔模具,且对各种塑料的成型适应性均较强;但有浇口痕迹

存在,会形成熔接痕、缩孔、气孔等塑件缺陷,且注射压力损失大,

对深型腔塑件排气不便。浇口的各类形式和尺寸参见《模具设计与制

造简明手册》中表2-50〜2-60。

图4T7分流道与浇口

2.冷料穴在完成一次注射循环的间隔,考虑到注射机喷嘴和主浇

道入口这一小段熔体因辐射散热而低于所要求的塑料熔体的温度,从

喷嘴端部到注射机料筒以内约10-25mm的深度有个温度逐渐升高的

区域,这时才达到正常的塑料熔体温度。位于这一区域内的塑料的流

动性能及成型性能不佳,如果这里温度相对较低的冷料进入型腔,便

会产生次品。为克服这一现象的影响,用一个井穴将主流道延长以接

收冷料,防止冷料进入浇注系统的流道和型腔,把这一用来容纳注射

间隔所产生的冷料的井穴称为冷料穴。

冷料穴的形状见《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中表2-62。冷料穴

一般开设在主流道对面的动模板上(也即塑料流动的转向处),其标称

直径与主流道大端直径相同或略大一些,深度约为直径的1—L5倍,

最终要保证冷料的体积小于冷料穴的体积,冷料穴有六种形式,常用

的是端部为Z字形和拉料杆的形式,具体要根据塑料性能合理选用。

考虑到后面采用Z形拉料秆,冷料穴选取相应形式,这种冷料穴常用

于热塑性塑料注射模。冷料穴的形状和尺寸参见附录型腔工作图,即

04号图纸。

4.2.4铸模和开模

当型心、型腔和浇注系统都生成后,模具内部就形成了一个完整

的流料通道,材料能够沿着这个通道将浇注系统和型腔充满,形成一

个独立的模具元件,这个过程我们称只为铸模。铸模完成后生成的铸

模零件下图所示:

图4-18铸模零件

为了能够看清模具内部结构,并检查开模时的干涉情况,模具开

模后的情况如下图:

图4-19开模状态

4.3冷却系统设计

设置冷却装置的目的,主要是防止塑件在脱模时发生变形,缩短

成形周期及提高塑件质量。凹模的冷却系统采用开设冷却水孔的方式,

冷却水孔的开设原则如下:

(1)冷却水孔的数量应尽可能多,直径尽量大。

(2)各冷却水孔至型腔表面的距离应相等,一般保持在15〜20mm

范围内,距离太近则冷却不易均匀,太远则效率低。水孔直径一般取

8〜12mm。孔距最好为水孔直径的5倍。

(3)水孔通过镶块时,防止镶套管等漏水。

(4)冷却管路一般不宜设在型腔内塑料熔接的地方,以免影响塑

件强度。

(5)水管接头(冷却水嘴)应设在不影响操作的一侧。

凹模上的冷却水孔采用直流式,其中深孔为工艺孔,空口处用螺

纹密封,浅孔通过水嘴与水管相连,冷却冷却水孔的直径为8mm。冷

却水孔的布置形式如图所示。

图4-20冷却水道

第五章模具零件设计

5.1推出系统设计

确定推出系统形式,是确定模架选择的基础。在此,我们只介绍

推杆推出和推件板推出两种机构,其他推出机构的结构型式参见《模

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中第二章第六节的内容。

1.推杆推出推杆推出是一种最简单常用的推出形式。推出元件制

造简便,更换容易,滑动阻力小,推出效果好,其结构型式见《模具

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表2-78。

推杆设计要点如下:

(1)推杆应设在塑件能承力较大的部位,尽量使推出的塑件受力

均匀,但不宜与型芯或镶件距离过近,以免影响凸、凹模强度。

(2)推杆直径不宜过细,要有足够的强度承受推力,一般取①

2.5〜12mm。对中3mm以下的推杆宜用阶梯式,即推杆下部增粗。

(3)推杆装配后不应有轴向窜动,其端面应高出型腔或镶件平面

0.05〜0.1mm。推杆固定方式见《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图2-56。

(4)塑件浇口处尽量不设推杆,以防该处内应力大而碎裂。

(5)推杆的布置应避开冷却水道和侧抽芯,以免推杆和抽芯机构

发生干扰。如果无法避开侧抽芯,则应设置先复位机构。

推杆和模体的配合间隙不大于所用塑料的溢边值,常用塑料的溢

边值见《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表2-79oABS的溢边值为0.04mmo

2.推件板推出推件板推出面积大,推力均匀,模具不必设复位秆。

但型芯周边形状复杂时,推件板的型孔加工较困难。常用于推出深腔、

薄壁和不允许有推杆痕迹的塑件,其结构型式见《模具设计与制造简

明手册》表2-81。

推件板设计要点如下:

(1)推件板须淬硬,在推出过程中不得脱开导柱。

(2)推件板与其他零件的配合一般采用H7/f7。

采用有配合斜度的推件板,其配合间隙须小于塑料溢边值。

基于以上原因,在这个设计中,采用推杆推出的推出机构。推件

板的结构型式和尺寸见附录模具装配图,即01号图纸。推杆形状如图

所示:

图5-1推杆

5.2确定模架

1.模架组合形式

注射模模架的组成零件及名称见《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图

2-67o注射模中小型模架的组合型式见《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

表2-95。我们选择A2型。

A2型的特点如下:

(1)定模和动模均由两块模板组成。

(2)推杆推出塑件。

2.模架组合尺寸

注射模中小型模架组合尺寸见《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表

2-96o根据成型零件大小,我们选择350X400的A2型模架,其具体

尺寸见表5-1o

表5-1(mm)

L

IT

Lt

IM

Im

定模座板

定模板

350

286

300

200

300

30

40

动模板

支承板

垫块

动模座板

导柱直径

复位杆直径

40

45

100

30

30

25

5.3模架各装配零件设计

5.3.1导向零件设计

注射模导柱标准尺寸见《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表2T11和

2-112o注射模导套尺寸见《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表2-113和

2-114o

1.导柱设计在这个设计中,我们选用带头导柱,其尺寸如表5-2

所示,

表5-2

d(f7)

dl(k6)

基本尺寸

极限尺寸

基本尺寸

极限尺寸

30

-0.025

-0.050

30

+0.018

+0.002

40

8

62

外形见下图。

图5-2导柱

2.导套设计本设计导套选用带头导套。带头导套的尺寸见表5-3,

外形见图5-3。

表5-3

d(H7)

dl(k6)

d2(e7)

基本尺寸

极限尺寸

基本尺寸

极限尺寸

基本尺寸

极限尺寸

30

+0.025

0

40

+0.018

+0.002

40

-0.050

-0.075

R

46

32

8

1

40

外形见下图

图5-3导套

5.3.2浇注系统零件设计

1.浇口套设计注射模浇口套的推荐尺寸见《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

手册》表2-118。我们选用注射模H型浇口套。其尺寸见表5-4,外形

见下图。

d(k6)

d2(f8)

d3

h

R

dl

L

基本尺寸

极限尺寸

基本尺寸

极限尺寸

20

+0.015

+0.002

20

-0.020

-0.053

28

3

15

5

50

图5-4浇口套

2.拉料杆拉料杆的推荐尺寸见《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表

2-119o我们选用I型拉料杆,其尺寸见表5-5,外形见图5-5。

表5-5

d(e8)

dl(n6)

D

R

L

基本尺寸

极限尺寸

基本尺寸

极限尺寸

6

-0.025

-0.047

10

+0.019

+0.010

10

0.5

120

图5-5推杆

5.3.3推出机构零件

复位杆复位杆的推荐尺寸见《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表

2-135o我们选用的推件板推杆的外形见图5-6,尺寸见表5-6。

d(e7)

D

H

L

基本尺寸

极限尺寸

25

-0.020

-0.033

32

12

160

图5-6推杆

5.3.4定位圈

1.定位圈I、II型定位圈推荐尺寸见《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

表2T37,III型定位圈推荐尺寸见《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表

2-138o我们选用III型定位圈,其外形见图5-7,尺寸见表5-7。

d

dl

d2

d3

h

c

H

基本尺寸

极限尺寸

基本尺寸

极限尺寸

-0.20

-0.40

20

+0.033

0

40

7

11

6.5

1

12

外形见下图

图5-7定位圈

5.3.5其他零件

1.水嘴水嘴的推荐尺寸见《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表2-150o

我们选用的水嘴的外形见图5-8,尺寸见表5-8。

表5-8

高压胶管直径

D

D1

d2

d3

D

B

(11)

16

M16X1.5

8

14

17

22

20

20

40

图5-8水嘴

2.密封隔板密封隔板为自制件,如图5-9所示。

图5-9密封隔板

制造密封隔板的目的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为了使冷却系统正常工

作,把深孔密封起来,防止水从冷却管路中泄露出来;另一方面是为

了控制水的流动路线,起到良好的冷却效果,当水流动是遇到密封隔

板时,水流改变流向,饶过隔板,继续向前流动,这个过程能够控制

水流流到凸模难以冷却到的地方,从而达到冷却的目的。

3.密封螺钉密封螺钉为自制件,如图所示。

图5-10密封螺钉

至此完成模架装配体中需要的零件模型。

第六章模具的装配和调试

6.1模具的装配

模具的装配过程相对要简单一些,主要工作就是给每个零件添加

约束关系。装配过程主要还是围绕凹模和凸模来进行的,将以上设计

的模架零件和模具零件添加一定的约束,得到如下图所示的装配图。

图6-1模具三维图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的看清楚各个零件及零件与零件之间的装配关

系,特制作了爆炸图,如下图所示:

图6-2爆炸图

6.2模具的调试

试模中所获得的样件是对模具整体质量的一个全面反映。以检验

样件来修正和验收模具,是塑料模具这种特殊产品的特殊性。

首先,在初次试模中我们最常遇到的问题是根本得不到完整的样

件。常因一般塑件被粘附于模腔内,或型芯上,甚至因流道粘着制品

被损坏。这是试模首先应当解决的问题。原因分析:

1.粘着模腔

制品粘着在模腔上,是指塑件在模具开启后,与设计意图相反,

离开型芯一侧,滞留于模腔内,致使脱模机构失效,制品无法取出的

一种反常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1)注射压力过高,或者注射保压压力过高。

(2)注射保压和注射高压时间过长,造成过量充模。

(3)冷却时间过短,物料未能固化。

(4)模芯温度高于模腔温度,造成反向收缩。

(5)型腔内壁残留凹槽,或分型面边缘受过损伤性冲击,增加了

脱模阻力。

2.粘着模芯

(1)注射压力和保压压力过高或时间过长而造成过量充模,尤其

成型芯上有加强筋槽的制品,情况更为明显。

(2)冷却时间过长,制件在模芯上收缩量过大。

(3)模腔温度过高,使制件在设定温度内不能充分固化。

(4)机筒与喷嘴温度过高,不利于在设定时间内完成固化。

(5)可能存在不利于脱模方向的凹槽或抛光痕迹需要改进。

3.粘着主流道

(1)闭模时间太短,使主流道物料来不及充分收缩。

(2)料道径向尺寸相对制品壁厚过大,冷却时间内无法完成料道

物料的固化。

(3)主流道衬套区域温度过高,无冷却控制,不允许物料充分收

缩。

(4)主流道衬套内孔尺寸不当,未达到比喷嘴孔大0.5〜1mm。

(5)主流道拉料杆不能正常工作。

一旦发生上述情况,首先要设法将制品取出模腔(芯),不惜破坏

制件,保护模具成型部位不受损伤。仔细查找不合理粘模发生的原因,

一方面要对注射工艺进行合理调整;另一方面要对模具成型部位进行

现场修正,直到认为达到要求,方可进行二次注射。

4.成型缺陷

当注射成型得到了近乎完整的制件时,制件本身必然存在各种各

样的缺陷,这种缺陷的形成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一般很难一目了然,

要综合分析,找出其主要原因来着手修正,逐个排出,逐步改进,方

可得到理想的样件。下面就对度模中常见的成型制品主要缺陷及其改

进的措施进行分析。

(1)注射填充不足

所谓填充不足是指在足够大的压力、足够多的料量条件下注射不

满型腔而得不到完整的制件。这种现象极为常见。其主要原因有:

①熔料流动阻力过大

这主要有下列原因:主流道或分流道尺寸不合理。流道截面形状、

尺寸不利于熔料流动。尽量采用整圆形、梯形等相似的形状,避免采

用半圆形、球缺形料道。熔料前锋冷凝所致。塑料流动性能不佳。制

品壁厚过薄。

②型腔排气不良

这是极易被忽视的现象,但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模具加工

精度超高,排气显得越为重要。尤其在模腔的转角处、深凹处等,必

须合理地安排顶杆、镶块,利用缝隙充分排气,否则不仅充模困难,

而且易产生烧焦现象。

③锁模力不足

因注射时动模稍后退,制品产生飞边,壁厚加大,使制件料量增

加而引起的缺料。应调大锁模力,保证正常制件料量。

(2)溢边(毛刺、飞边、批锋)

与第一项相反,物料不仅充满型腔,而且出现毛刺,尤其是在分

型面处毛刺更大,甚至在型腔镶块缝隙处也有毛刺存在,其主要原因

有:

①注射过量

②锁模力不足

③流动性过好

④模具局部配合不佳

⑤模板翘曲变形

(3)制件尺寸不准确

初次试模时,经常出现制件尺寸与设计要求尺寸相差较大。这时

不要轻易修改型腔,应行从注射工艺上找原因。

①尺寸变大

注射压力过高,保压时间过长,此条件下产生了过量充模,收缩

率趋向小值,使制件的实际尺寸偏大;模温较低,事实上使熔料在较

低温度的情况下成型,收缩率趋于小值。这时要继续注射,提高模具

温度、降低注射压力,缩短保压时间,制件尺寸可得到改善。

②尺寸变小

注射压力偏低、保压时间不足,制在冷却后收缩率偏大,使制件

尺寸变小;模温过高,制件从模腔取出时一,体积收缩量大,尺寸偏小。

此时调整工艺条件即可。通过调整工艺条件,通常只能在极小范围内

使尺寸京华,可以改变制件相互配合的松紧程度,但难以改变公称尺

寸。

对以上出现的缺陷调试时,尽可能先采用改变成形工艺条件,后

采用修正模具来消除成形缺陷。以下的内容均从这两个方面来讨论。

5.热塑性塑料注射成形件的常见缺陷及消除措施如下。

(1)缺料(注射量不足)

消除措施如下:

工艺条件:增大注射压力;延长成形周期;延长保压时间;调整

材料供给;提高熔料温度;提高模具温度;供给干燥过的熔料。

模具条件:加大主流道、分流道和浇口;减小浇口区面积;加大

喷嘴;增加排气槽;改变浇口位置。

(2)气孔

消除措施如下:

工艺条件:增大注射压力;延长成形周期;调整材料供给;降低

熔料温度;降低模具温度。

模具条件:加大主流道、分流道和浇口;改变冷却水道位置;改

变浇口位置。

(3)溢料飞边

消除措施如下:

工艺条件:减小注射压力;缩短保压时间;降低熔料温度;增大

合模压力。

模具条件:矫正修理分型面。

(4)着色不均匀

消除措施如下:

工艺条件:缩短保压时间;降低熔料温度;提高模具温度;供给

干燥过的物料;物料不得带有杂质、灰尘。

模具条件:加大主流道、分流道和浇口;减小浇口区面积。

(5)翘曲变形

消除措施如下:

工艺条件:增大注射压力;延长成形周期;延长保压时间;降低

熔料温度;降低模具温度;使用矫正框架。

模具条件:加大喷嘴;改变冷却水道位置。

(6)波状痕迹

消除措施如下:

工艺条件:增大注射压力;延长成形周期;延长保压时间;调整

原料供给;降低熔料温度;降低模具温度。

模具条件:加大喷嘴;改变冷却水道位置。

(7)尺寸不稳定

消除措施如下:

工艺条件:增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