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教案设计_第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教案设计_第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教案设计_第3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教案设计_第4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3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宫、侯、素”等8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寒食》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

想感情。

4.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能结合故事说说《迢

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5.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

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

想感情。

教学难点: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

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宫、侯”2个生字,

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1

2.了解诗歌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想象《寒食》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

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知诗人,解诗题。

L寒食节是中国农历清明节前一天。古人在这一

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相传当年重耳(晋公子

重耳)周游列国,历尽艰辛。一次,他挨饿难熬,百般

无奈时,介之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吃。后来重

耳当了国王(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去找和母亲一

起躲在深山中的介之推。遍寻不到,便下令放火烧山,

想以此逼出介之推,但最后发现介之推与其母被烧死。

重耳十分后悔,便规定每年此时不得生火,一切吃冷

食,称为寒食节(山西省介休市当地居民仍然对此深

有记忆,但只限于思想,实际节日这天已没有吃寒食

的活动)。其实,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

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

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

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

事。寒食节习俗,有上坟、郊游、斗鸡子、荡秋千、

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

2

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

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上时光穿梭机,穿越千年

来看看韩姗笔下的寒食节。(板书:寒食瞎]韩姗)

2.作者简介。

韩姗,唐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

天宝进士,后数入节度幕府中任职,官至中书舍人。

约卒于建中、贞元之际。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

诗多酬赠送别之作,《寒食》诗较有名。许尧佐作传奇

小说《柳氏传凡即写他和柳氏的恋爱故事。有《韩君

平诗集〉〉。

二、明诗意,感情读。

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2.理解“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找出这两句诗中描写的景物。(板书:春城

飞花东风御柳)

(2)“无处不飞花”能不能改成“处处飞花”?

“飞”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提示: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

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

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

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

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

3

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

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

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

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们

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

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

子。

(3)想象画面,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小结:“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

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

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气,城是人间

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

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

城。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

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

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

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3.理解“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句话描绘了怎样的一幅风俗画?

提示: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

4

以赐近臣,以示恩宠。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

中可以燃烛。“日暮汉宫传蜡烛”,皇帝特许重臣“五

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

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不多,由汉宫(实指唐朝宫

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飘散的“轻烟”特别引人注意。

(板书:日暮蜡烛轻烟五候)

三、悟诗情,品意境。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思考:一二句和三四句之

间有什么联系?

提示: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

三、四句则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两联情景有

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

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

许可,所以皇宫、贵近宠臣都可以得到这份恩典。(板

书:一般风光特殊情景)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

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

皇亲贵族家里却灯火通明,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

受?

提示: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全国禁火,但

皇宫里却照样点灯燃蜡,灯火通明。而且,王侯贵族

家里也得到了皇上的眷顾,也点灯燃蜡。“轻烟散入五

5

侯家”,说不定,这些皇亲国戚、王公贵族,他们照样

烹煮煎炸、花天酒地呢。从这里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讽

刺之意。(板书:讽刺)

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那句俗语来:“只许州官

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故事说的是:宋朝田登做州官,一天,他带着师

爷微服出行,不知不觉,天色已晚,走到一家店铺旁,

只听得掌柜的大声招呼:“伙计,点灯!”田登听了,

认为是在嘲弄他,就要发作,幸亏师爷极力相劝,才

作罢。继续前行,路过一户农家,又听到农家里面在

喊:“小狗子,点灯!”这一下,田登实在忍不住了,

这声音,在他听来,简直是在骂他。他忍无可忍,对

着农家高喊:“住嘴,不许喊田登!”农家莫名其妙,

据理力争。师爷在一旁好一番解释,农家这才明白过

来。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说这句话呢?”农家问。

田登想了想,说:“就叫点火!”同时吩咐师爷晓

喻百姓,违令者重责。从此以后,该州的百姓都说点

灯为点火。田登心里也很是得意。

转眼已到元宵佳节,各州各府都举行放灯、观灯,

以示与民同乐,并且出了榜文。田登贴出的布告上说:

“元宵佳节,本州与民同乐,依例放火三日。”

6

从此以后,该州便流传出:“只许州官(说)放火,

不许百姓(说)点灯”的俗语来。

四、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寒食》,我们看到了:

暮春的京城到处飘散着花瓣和花香,寒食节里,强劲

的东风吹斜了皇家花园的柳树。天色已晚,皇宫里传

出了点燃蜡烛的信息,那袅袅的轻烟也散入了王侯贵

族家。

2.请同学们课下背诵并默写《寒食》。

板书设计:

寒食

[唐]韩姗

一般风光:春城飞花东风御柳

}讽刺

特殊情景:日暮蜡烛轻烟五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素、章、盈、脉”4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能结合故事说说《迢

7

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3.品味诗歌语言之美、形象塑造之巧。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借助已学知识创设学习情境,进行导入。

1.小的时候,大家一定诵读过这样的句子:“昔我

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诗经》

中人们的浅唱。“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是《汉

乐府》中人们的乐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取法于《诗经》和乐府,

更有它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一同走入《古诗十九首》

中的第十首-《迢迢牵牛星》。(板书:迢迢牵牛星)

2.《古诗十九首》简介

在我国的诗歌历史上,有一组五言诗被誉为“千

古五言之祖”,它就是《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时

代大约在东汉末年。是文人仿照乐府诗而创作的。最

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所编,编者把这些作者

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

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非一时一人所为,

内容多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千百年来引起读

者广泛共鸣。它的艺术成就很高,语言朴素自然,描

写生动真切,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刘勰的《文

8

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板书:古诗十九首)

二、诵读诗歌,反复品味,探寻诗歌语言的音韵

之美。

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纤纤擢素手(xiM)

札札弄机杼(zh@

泣涕零如雨(qiti)

盈盈一水间(j谊n)

脉脉不得语(m6)

学生齐读。

三、探究诗歌内容,品味相思之情。

1.请学生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结合故事,初

步感受《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东汉以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就在民间流传。

大意是织女是天上的仙女,爱上了人间的牛郎,结为

夫妻,十分恩爱,并生有一子一女。王母娘娘察觉此

事,便派天兵天将押织女回天庭受审,一对恩爱夫妻

被活活拆散。牛郎悲痛万分,在老牛的帮助下追上天

去,快追上时,王母娘娘拔下头上金簪一划,出现了

天河,牛郎、织女被天河阻隔,只有对河而泣。他们

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每年七月初七的夜晚,无数

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桥,让牛郎织

9

女在天河上相会。以后,七月初七这一天就变成了民

间的一个节日,被称为“七巧节”“乞巧节”。姑娘、

媳妇们在这一天要穿针引线乞巧-向织女乞求智巧、

灵巧。

提示:《迢迢牵牛星》写的就是织女(河汉女)思

念牛郎的故事。织女是全诗的主人公,这是一首相思

之作,感情基调较为哀怨。(板书:情感:伤感哀怨)

2.带着伤感、哀怨的感情,再读诗歌,体会一下,

诗歌是借助了哪些语句来传递这份相思的伤感与哀怨

呢?

(1)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不成章”三字蕴含着一个“思”字,即织女的

内心动态,“泣涕零如雨”更是织女悲苦内心世界的表

露,因而神思恍惚、心不在焉,落得个终日勤劳作,

终日意悬悬,终日不成章。

“泣”的本义是眼泪,特指无声流泪或低声地哭。

“涕”也是眼泪。“零”本是指雨缓缓而降,引申为降

落、落下。这里落下的不是雨,而是如雨水一般无法

抑制的织女泪。这是夸张和比喻的修辞,塑造织女相

思之苦。

纷纷织女泪尽洒,谁解其中相思味!那泪如雨下

的神态,就是织女相思成痴最好的表达。

10

(2)脉脉不得语。

“脉脉”,是凝视的样子,后来形容默默用眼神表

达情意,形容含有感情,默默表露的样子。只是深情

地凝望着对方,却不能说出话来。

脉脉含情遥相望,此时无声胜有声,有时,眺望

也是一种语言。

(3)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札札”是拟声词,是形容织布机工作时的响声。

有一种静谧中的杂乱之感。而“弄”这个字,是玩弄、

摆弄、抚弄的意思。一个动词就泄漏了此时织女的心

境,心不在焉,心神不宁的样子。札札机杼乱人心,

最是织女愁肠时。

(4)迢迢牵牛星。

”迢迢”指遥远的地方。

牵牛星在遥远的地方,这遥远的距离使得人内心

起相思。

迢迢万里遥,深深相思情。距离的旷远拉伸了主

人公之间的相思之情。可是,牵牛星真的离她那样遥

远吗,在诗句中有没有其他的发现?

(5)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银河清澈且水不深,他们相互之间的距离又能有

多远呢?

11

(6)盈盈一水间。

仅仅是一水之隔。何谈遥远一说呢!

“盈盈”既能表现水波的晶莹、又能表现女子的

魅力,还可以想象女子眼含热泪的神态,令人回味无

穷。

河水盈盈,泪水也盈盈。欲语难诉,深情难吐,

只好默默相视,以表相思。情景并生,哀怨动人。

四、感受语言之美。

有人评价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最具天上人

间浪漫色彩的诗作,借天上之事,传人间之情。这样

的浪漫不仅在内容,还有它的语言形式,用“深衷浅

貌,短语长情”评价最为贴切。再次朗读诗歌,体会

诗歌“深深的话,浅浅的说”的语言之美。(板书:深

深的话,浅浅的说)

1.找出诗歌中的叠字,读一读,和同学交流感受。

提示:“迢迢”,是星空的距离;“皎皎”,是星空

的光线;“纤纤”,是织女手的形态;“札札”,是织布

机的声音;“脉脉”,是织女凝望的神情。

这些叠词无论是描摹景物,还是刻画人物、叙述

情境,都在反复吟咏中创设着缠绵的情境。(板书:叠

字)

2.拓展延伸,加深叠字理解。

12

使用叠字有很多好处,如:写景状物,生动形象,

细致真切。感情表达,绵密曲折,深切感人。气势连

贯,音节优美,增强节奏。说一说你知道的运用了叠

字的诗句。

提示: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3.学以致用,课堂小练笔

使用叠字,尝试创作一组诗句,书写自己眼前之

景或表达内心之情。

提示:鼓励学生用叠词进行初级创作,不同形式

都可以(创作个人歌曲、顺口溜、)

例如:

赏赏花,踏踏青,高高兴兴观观景。

拍拍照,摄摄影,开开心心陶陶情。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这首诗看似写神话传说,看似写天上的爱情悲

剧,而实则是人间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此诗产生的

年代,正是社会动乱时期,男子从征服役,造成家庭

破裂、夫妻分别的局面,尤其给劳动妇女造成的是身

13

心上的双重痛苦。夫妇久别是她们的生活,离愁别恨

是她们的心声,夫妇团聚就成了她们的向往。此诗抒

写的就是这样一种思想感情,这样一种社会现实。

2.作业

背诵并默写诗歌。

板书设计:

迢迢牵牛星

情感:伤感哀怨

叠字:深深的话,浅浅的说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栖、鸦”2个生字,

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了解诗歌大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

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离开家乡,

在异地求学生活。而一个人孤独的在热闹的中秋佳节

又会是怎样的心情?

今天,让我们走近《十五夜望月》,感同身受当时

14

作者的心情,体会诗歌中寄托的思想感情吧!(板书:

十五夜望月)

一、走近作者,品味诗歌。

1.王建,字仲初,许州人。早年以宫词著称,中

年后,诗风转变,其乐府诗多方面地反映劳动人民的

生活面貌,揭露统治阶级的暴行。(板书:王建)

2.此诗是诗人十五夜望月思友而写的诗,是一首

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言绝句。以写景起,以抒情结,

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二、注释。

1.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

2.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3.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霜

一样。

4.栖:歇,休息。

5.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三、通过翻译诗歌,进一步了解诗歌的含义。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

霜雪那样白,树枝上安歇着乌鸦。夜深了,清冷的秋

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

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

四、诗歌赏析。

15

1.体会“树栖鸦”三个字的特点。

“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

了鸦鹊栖树的状态,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2.可不可以把“落”改为“在”?为什么?

不可以。“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

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

齐洒落人间似的。“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细

了。

3.本诗最能让人产生丰富联想的是哪一句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因为这句将

诗人望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4.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提示: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

秋思落在谁的一边。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

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思念人,偏说“秋思落

谁家”,表现手法委婉含蓄。在炼字上,一个“落”字,

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感觉,仿佛那秋

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5.诗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

的思亲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

诗句?和同学交流。(板书:秋思)

16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

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王昌龄《秋思》

6.诗中点明了哪些意象?

中庭,地白,树、鸦,露,桂花,暗含了月的意

象。(板书:中庭,地白,树、鸦,露,桂花,(月))

7.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整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凄清的中秋月夜图,渲染

了一种清幽、寂静、凄凉的气氛,表达了作者中秋望

月思远、想念好友的情感。(板书:望月思远、想念好

友)

8.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

和心境是怎样的?第二句中的“冷”和“无声”有何

作用?

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很凄

凉。“冷”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

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无声”表现出冷露轻盈

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

17

在基本了解诗歌之后,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歌中

的美,用心朗读,用心体会其中的美。(可以采用分组

比赛朗读的方式,比比谁读得最有感情,选出班级里

的“朗读之星”。)

五、读出“望月”之情。

1.事实上,月亮在中国人的眼里,尤其是古代中

国人的眼里,是浪漫的多情的美丽的。看到月亮,有

许多美妙的感受、联想就会自然而然涌上心头。淡淡

的月光,浓浓的情愫,无论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它,

依旧恒悬于黑幕上,照在所有爱月之人的心上。于是,

成就了一种淡泊叫“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成就

了一种乡愁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成就了一

种惆怅叫“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成就

了一种伤情叫“杨柳岸,晓风残月”,成就了一种安慰

叫“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更成就了一

种祝福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们寄情于月,

月亮,也就承载着人世间种种情思,如诗一样,悬挂

在天空之上,悬挂在古人与我们之间,也悬挂在你我

之间。

2.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月亮的诗句,注意写出

作者及作品名。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18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

月》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小结。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

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

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

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

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

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

委婉动人。

2.布置作业。

(1)背诵并抄写《十五夜望月》。

(2)搜集有关月亮的诗句并加以背诵,完成课后

习题

板书设计:

十五夜望月

王建

意象:中庭,地白,树、鸦,露,桂花,(月)

19

情感:秋思:望月思远、想念好友

教学反思:

《寒食》这首诗描写了暮春时候长安城白天满城

飞花,皇家花园柳枝随风轻摇的曼妙春色,傍晚皇宫

分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家的情景,展示出

寒食节长安的独特迷人风光。

本课的鉴赏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对诗情的多元解

读。对《寒食》一诗,自古以来就有两种看法。有的

认为这是首讽刺诗,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

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有的认为这是首摹景诗,选

点典型,写出了唐朝寒食节市井民情,赞颂皇恩浩荡。

然诗的主题没有定论,教者在教学中没有必要也

不应该把自己的主观理解强加给学生。只需引导学生

从不同角度去解读诗文,学习多元解读的方法即可鉴

赏关注的第二个方面是感受诗文中的形象。优秀的文

学作品往往“形象大于思想”,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

只是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因而使诗

更含蓄,更富于情韵。教学中指导学生抓住诗中典型

形象,可以使学生意会到比作品更多的东西。鉴赏关

注的第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