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软管接头24°锥密封端软管接头规范指引_第1页
液压软管接头24°锥密封端软管接头规范指引_第2页
液压软管接头24°锥密封端软管接头规范指引_第3页
液压软管接头24°锥密封端软管接头规范指引_第4页
液压软管接头24°锥密封端软管接头规范指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ZZB1248—2019

液压软管接头24°锥密封端软管接头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液压软管接头24°锥密封端软管接头(以下简称软管接头)的术语和定义、产品标识、

基本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质量承诺。

本标准规定的软管接头以碳钢制成,与公称内径为5mm~38mm的软管配合使用。

本标准规定的软管接头与符合不同软管标准要求的软管一起应用于液压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99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2351液压气动系统用硬管外径的软管内径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GB/T6478冷镦和冷挤压用钢

GB/T7939—2008液压软管总成试验方法

GB/T10125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GB/T14034.1流体传动金属管连接第1部分:24°锥形管接头

GB/T17446流体传动系统及元件词汇

ISO8434-1:2018液压传动和一般用途的金属管接头第1部分:24°锥形接头(Metallictube

connectionsforfluidpowerandgeneraluse-Part1:24°coneconnectors)

3术语和定义

GB/T1744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基本要求

4.1软管接头的典型连接式样见图1。

1

T/ZZB1248—2019

说明:

1——软管接头;

2——O形圈;

3——油口;

4——管接头;

5——螺母。

图124°锥密封端软管接头的典型连接示例

4.2软管接头的标识应由文字和一组字母、数字组成代号表示。其标识应为:“软管接头”、标准号、

接头类型、24°锥形端规格(标称连接规格)×软管规格(公称软管内径)。

示例:示例:与外径22mm硬管和内径19mm软管配用的回转、直通、轻型系列软管接头。

4.3适用时,软管接头的字母符号标识应由连接类型,软管接头形状和螺母类组成。

4.4如果硬管端为阳端,则其不必包括在代号中。但是如果是其他硬管端头,应予命名。

4.5应使用表1字母符号:

表1软管接头类型的字母代号

软管接头类型代号

直通内螺纹回转SWS

45°弯曲内螺纹回转SWE45

90°弯曲内螺纹回转SWE

直通外螺纹S

直通卡套式SWSK

轻系列L

重系列S

2

T/ZZB1248—2019

5基本要求

5.1设计能力

5.1.1应具备产品成型的应力分析能力以及APQP前期策划能力。

5.1.2应具备对产品性能要求的金属流线分析能力。

5.2原材料

5.2.1软管接头原材料应符合或优于GB/T699、GB/T6478要求,宜采用表2所规定的材料牌号。

表2材料牌号

类别类型材料牌号材料标准编号

软管接头热锻20、45GB/T699

软管接头棒料20、45GB/T699

软管接头冷成型20、ML08AlGB/T699、GB/T6478

5.2.2O型圈尺寸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3O型圈尺寸

单位为毫米

类型接头公称O形圈内径O形圈内径公差O形圈线径O形圈线径公差

64.5±0.141.5±0.08

86.5±0.141.5±0.08

108±0.161.5±0.08

1210±0.161.5±0.08

1512±0.182±0.09

轻型系列(L)

1815±0.182±0.09

2220±0.222±0.09

2826±0.222±0.09

3532±0.312.5±0.09

4238±0.312.5±0.09

64.5±0.141.5±0.08

86.5±0.141.5±0.08

108±0.161.5±0.08

1210±0.161.5±0.08

重型系列(S)1613±0.182±0.09

2016.3±0.182.4±0.09

2520.3±0.222.4±0.09

3025.3±0.222.4±0.09

3833.3±0.312.4±0.09

5.2.3O型圈硬度应不低于邵氏N70。

3

T/ZZB1248—2019

5.3装备及工艺

5.3.1应配备自动化截料、成型的设备,配备带有数控系统的机加工设备及高精密度的深孔钻床及在

线检验的相关设备。深孔钻床应满足以下要求:

a)内孔粗糙度Ra≤3.2μm;

b)整体同轴度≤0.2mm。

5.3.2软管接头表面处理应采用三价铬电镀或其他环保型表面处理。

5.4检测能力

5.4.1应具备原材料进场、产品外观、尺寸、粗糙度、锥度公差、气密性、镀层厚度、无O型圈的压

力密封、重复安装性能、静压性能、爆破性能、循环脉冲性能、软管接头抗过载性能、耐腐蚀性能的检

测能力。

5.4.2应具备金属材料元素分析、金属材料硬度分析、金属材料金相分析、尺寸测量试验、气密性测

试、无O型圈的压力密封试验、镀层厚度试验、重复安装试验、静压试验、爆破试验、循环脉冲试验、

软管接头抗过载试验、耐腐蚀试验等项目的检测能力。应至少配备以下检测设备:

a)脉冲试验台(符合GB/T7939的要求);

b)静压测试台;

c)爆破测试台;

d)光谱仪;

e)粗糙度仪。

6技术要求

6.1一般要求

6.1.1外观

软管接头表面应光滑、圆整,无孔洞、裂纹、夹渣、摺叠等缺陷。软管接头不应有可见的污染物、

毛刺、氧化皮和碎屑等影响软管接头功能的缺陷,扣压后外表面无毛刺。

6.1.2尺寸

6.1.2.1直通内螺纹回转软管接头尺寸应符合表4要求。尺寸标示见图2所示。

表4直通内螺纹回转软管接头(SWS)的尺寸

单位为毫米

bcde

软管接头接头公称软管公称内径d2d3S1L1

系列螺纹

a

规格尺寸d1最小最大最小最大

6×5M12×1.5652.53.21459

8×6.3M14×1.586.335.21759

轻型10×8M16×1.510857.21961

系列12×10M18×1.5121068.22265

(L)15×12.5M22×1.51512.5810.22768

18×16M26×1.518161113.23268

22×19M30×222191417.23674

4

T/ZZB1248—2019

表4(续)

单位为毫米

bcde

软管接头接头公称软管公称内径d2d3S1L1

系列螺纹

a

规格尺寸d1最小最大最小最大

轻型28×25M36×228251923.24185

系列35×31.5M45×23531.52529.250105

(L)42×38M52×242383134.360110

8×5M16×1.5852.54.21959

10×6.3M18×1.5106.336.22267

12×8M20×1.512858.22468

重型

12×10M20×1.5121068.22472

系列

16×12.5M24×1.51612.5811.23080

(S)

20×16M30×220161114.23693

25×19M36×225191418.246102

30×25M42×230251923.250112

38×31.5M52×23831.52530.360126

a符合GB/T2351。

b

最小直径是指总成装配前接头内孔任何一点的直径尺寸。装配后的直径不应小于0.9d2。

c

d3尺寸符合GB/T14034.1,且d3的最小值应不小于d2.在直径d2(软管接头尾芯内径)和d3(软管接头端通径)

之间应设置过渡,以减小应力集中。

d直通内螺纹回转软管接头的六角形螺母选择。

e

L1为组装后测量的尺寸。

说明:

T——螺纹;

b——六角形相对应平面间宽度(扳手尺寸)。

注1:为方便O形圈更换,螺母的后端应留有一段距离,以便螺母可以向O形圈沟槽后方移动。

注2:软管接头与软管之间的扣压方法可选。

注3:软接头的细节符合GB/T14034.1和ISO8434-1的要求;

图2直通内螺纹回转软管接头(SWS)

5

T/ZZB1248—2019

6.1.2.245°弯曲内螺纹回转软管接头尺寸应符合表5要求。图形尺寸标示见图3。

表545°弯曲内螺纹回转软管接头(SWE45)的尺寸

单位为毫米

软管公称L3

bcd

软管接头接头公称d2d3S1L2

系列螺纹内径

规格尺寸最小最大最小最大标称公差

a

d1

6×5M12×1.5652.53.2148015±3

8×6.3M14×1.586.335.2178016±3

10×8M16×1.510857.2198017±3

12×10M18×1.5121068.2229018.5±3

轻型

15×12.5M22×1.51512.5810.22710019.5±3

系列

18×16M26×1.518161113.23211023.5±3

(L)

22×19M30×222191417.23613025.5±3

28×25M36×228251923.24113332±3

35×31.5M45×23531.52529.25016538±3

42×38M52×242383134.36018544.5±3

8×5M16×1.5852.54.2197517±3

10×6.3M18×1.5106.336.2227517±3

12×8M20×1.512858.2248518±3

重型12×10M20×1.5121068.2249018.5±3

系列16×12.5M24×1.51612.5811.23011021±3

(S)20×16M30×220161114.23611525±3

25×19M36×225191418.24613530.5±3

30×25M42×230251923.25014535.5±3

38×31.5M52×23831.52530.36019542±3

a符合GB/T2351;

b

最小直径是指总成装配前接头内孔任何一点的直径尺寸。装配后的直径不应小于0.9d2;

c

d3尺寸符合GB/T14034.1,且d3的最小值应不小于d2。在直径d2(软管接头尾芯内径)和d3(软管接头端通径)

之间应设置过渡,以减小应力集中;

d

L2为组装后测量的尺寸。

6

T/ZZB1248—2019

说明:

T——螺纹;

b——六角形相对应平面间宽度(扳手尺寸)。

注1:为方便O形圈更换,螺母的后端应留有一段距离,以便螺母可以向O形圈沟槽后方移动。

注2:软管接头与软管之间的扣压方法可选。

注3:管接头的细节符合GB/T14034.1和ISO8434—1的要求。

图345°弯曲内螺纹回转软管接头(SWE45)

6.1.2.390°弯曲内螺纹回转软管接头尺寸应符合表6要求。图形尺寸标示见图4。

表690°弯曲内螺纹回转软管接头(SWE)的尺寸

单位为毫米

bcd

软管接头接头公称软管公称内径d2d3S1L4L5

系列螺纹

a

规格尺寸d1最小最大最小最大标称公差

6×5M12×1.5652.53.2146530±3

8×6.3M14×1.586.335.2176530.5±3

10×8M16×1.510857.2197533±3

12×10M18×1.5121068.2228536±3

轻型

15×12.5M22×1.51512.5810.2279040.5±3

系列

18×16M26×1.518161113.2329551.5±3

(L)

22×19M30×222191417.23610056±3

28×25M36×228251923.24112068.5±3

35×31.5M45×23531.52529.25014778.5±3

42×38M52×242383134.36017095±3

8×5M16×1.5852.54.2196532±3

10×6.3M18×1.5106.336.2226532±3

重型

12×8M20×1.512858.2247034±3

系列

12×10M20×1.5121068.2248535.5±3

(S)

16×12.5M24×1.51612.5811.23010043±3

20×16M30×220161114.23610049.5±3

7

T/ZZB1248—2019

表6(续)

单位为毫米

bcd

软管接头接头公称软管公称内径d2d3S1L4L5

系列螺纹

a

规格尺寸d1最小最大最小最大标称公差

重型25×19M36×225191418.24612059±3

系列30×25M42×230251923.25013570±3

(S)38×31.5M52×23831.52530.36018087±3

a符合GB/T2351;

b

最小直径是指总成装配前接头内孔任何一点的直径尺寸。装配后的直径不应小于0.9d2;

c

d3尺寸符合GB/T14034.1,且d3的最小值应不小于d2。在直径d2(软管接头尾芯内径)和d3(软管接头端通

径)之间应设置过渡,以减小应力集中;

dL4为组装后测量的尺寸。

说明:

T——螺纹;

b——六角形相对应平面间宽度(扳手尺寸)。

注1:为方便O形圈更换,螺母的后端应留有一段距离,以便螺母可以向O形圈沟槽后方移动。

注2:软管接头与软管之间的扣压方法可选。

注3:管接头的细节符合GB/T14034.1和ISO8434—1的要求。

图490°弯曲内螺纹回转软管接头(SWE)

6.1.2.4直通外螺纹软管接头(S)的尺寸应符合表7要求。图形尺寸标示见图5。

8

T/ZZB1248—2019

表7直通外螺纹软管接头(S)的尺寸

单位为毫米

bcdf

软管接头接头公称软管公称内径d2d3d4L5

e

系列螺纹S2

a

规格尺寸d1最小最大B110—0.1最大

6×5M12×1.5652.54.26—1459

8×6.3M14×1.586.336.28—1759

10×8M16×1.510858.210—1760

12×10M18×1.51210610.212—1962

轻型15×12.5M22×1.51512.5812.215—2470

系列18×16M26×1.518161115.218—2775

(L)22×19M30×222191419.222—3278

28×25M36×228251924.228—4190

35×31.5M45×23531.52530.3—35.346108

42×38M52×242383136.3—42.355110

6×5M12×1.5652.54.26—1459

8×5M16×1.5852.55.18—1762

10×6.3M18×1.5106.337.210—1965

12×8M20×1.512858.212—2266

重型12×10M20×1.5121068.214—2268

系列16×12.5M24×1.51612.5812.216—2776

(S)20×16M30×220161116.220—3282

25×19M36×225191420.225—4197

30×25M42×230251925.230—46108

38×31.5M52×23831.52532.3—38.355120

a符合GB/T2351;

b

最小直径是指总成装配前接头内孔任何一点的直径尺寸。装配后的直径不应小于0.9d2;

c

d3尺寸符合GB/T14034.1,且d3的最小值应不小于d2。在直径d2(软管接头尾芯内径)和d3(软管接头端通径)

之间应设置过渡,以减小应力集中;

d见GB/T14034.1;

e较小的六角形;

f

L1为组装后测量的尺寸。

9

T/ZZB1248—2019

说明:

T——螺纹;

b——六角形相对应平面间宽度(扳手尺寸)。

注1:软管接头与软管之间的扣压方法可选。

注2:管接头的细节符合GB/T14034.1和ISO8434—1。

图5直通外螺纹软管接头(S)

6.1.2.5直通卡套式软管接头(SWSK)的尺寸应符合表8要求。图形尺寸标示见图6。

表8通卡套式软管接头(SWSK)的尺寸

单位为毫米

bc

软管接头接头公称尺寸软管公称内径d2d3

d

系列aL7L8S

规格D公差d1最小最大

6×56±0.06052.53.259.5228

8×6.38±0.0756.335.261.52310

10×810±0.075857.2632312

12×1012±0.0901068.263.52414

轻型

15×12.515±0.09012.5810.268.52517

系列

18×1618±0.090161113.2742620

(L)

22×1922±0.105191417.281.52824

28×2528±0.105251923.2923030

35×31.535±0.12531.52529.21073638

42×3842±0.125383134.31284046

8×58±0.06052.54.261.52410

10×6.310±0.0756.336.271.52612

12×812±0.075858.266.52614

重型12×1014±0.0901068.276.52915

系列16×12.516±0.09012.5811.279.53017

(S)20×1620±0.090161114.2883622

25×1925±0.105191418.2101.54027

30×2530±0.105251923.2117.54434

38×31.538±0.12531.52533123.55042

10

T/ZZB1248—2019

表8(续)

单位为毫米

bc

软管接头接头公称尺寸软管公称内径d2d3

d

系列L7L8S

a

规格D公差d1最小最大

a符合GB/T2351;

b

最小直径是指总成装配前接头内孔任何一点的直径尺寸。装配后的直径不应小于0.9d2;

c

d3尺寸符合GB/T14034.1,且d3的最小值应不小于d2.在直径d2(软管接头尾芯内径)和d3(软管接头端通径)

之间应设置过渡,以减小应力集中;

d

L7为组装后测量的尺寸。

注1:软管接头与软管之间的扣压方法是可选的;

注2:a相对平面尺寸(扳手尺寸)。

图6直通卡套式软管接头(SWSK)

6.1.3粗糙度

产品密封面的粗糙度应为Ra≤1.6μm。

6.1.4锥度公差

软管接头24°锥度外锥公差应在24°(0°~-30′),内锥公差应在24°(+30′~0°)范围内。

6.1.5螺纹粗糙度

螺纹的表面粗糙度应为Ra≤1.6μm。

6.2气密性

软管接头应在1.0MPa气源压力下试验,软管接头任何部位均不得有气泡。

6.3镀层厚度

软管接头表面镀层厚度应为0.005mm~0.01mm。

6.4无O型圈的压力密封性

拆除软管接头O型圈,在2倍最高工作压力下,保压5min,外锥密封处应不得渗漏。

6.5重复安装性能

软管接头按7.4规定的安装力矩拧紧,每旋转60°拧紧一次并测试,测试应符合6.2要求。

6.6静压性能

11

T/ZZB1248—2019

软管接头在2倍最高工作压力下,保压60s时间,不得出现泄漏现象。

6.7爆破性能

软管接头在4倍最高工作压力下试验时,不得出现泄漏或爆破现象。

6.8循环脉冲性能

6.8.1软管接头配编织胶管时应通过40万次循环脉冲试验无泄漏。

6.8.2软管接头配缠绕胶管时应通过80万次循环脉冲试验无泄漏。

6.9软管接头抗过载性能

软管接头螺母通过1.5倍规定扭矩,松动后螺母应能够自由旋转,接头密封表面或螺母上不应有裂

缝出现。

6.10耐腐蚀性能

所有部件的外表面和螺纹应按GB/T10125的规定通过144h的中性盐雾试验。除下列指定的部位外,

在盐雾试验过程中任何部位出现红色铁锈都应视为失效:

a)所有内部流道;

b)棱角,如六角形尖端、螺纹的齿牙和齿顶;

c)由于卷曲、扩口弯曲和其他后续金属加工引起的镀层变形的部位;

d)试验箱中零件悬挂或固定处。

7试验方法

7.1一般要求检测

7.1.1外观

目测判断。

7.1.2尺寸检查

用游标卡尺、投影仪、三坐标等计量器具对尺寸公差进行检查。

7.1.3粗糙度试验

用粗糙度仪进行表面粗糙度检查。

7.1.4锥度公差试验

用投影仪对锥度公差进行检查。

7.1.5螺纹粗糙度试验

用粗糙度仪进行螺纹粗糙度检查。

7.2气密性试验

试件接入气源后,将被测试件放入水中,缓慢提高气源压力,直到气压增加到1.0MPa,保持5min,

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试件任何部位不得有气泡。

12

T/ZZB1248—2019

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