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用类文本阅读
河南省顶级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Z世代”指的是新时代人群,也称“互联网世代”“二次元世代”“数媒土著”,通常是指1995年
到2014年之间出生的人,受国家生育政策影响,他们是我国最后一批独生子女。他们一出生就与网络信
息时代无缝对接,受数字信息技术、即时通讯设备、智能手机产品等影响比较大,普遍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Z世代”在未来10年将会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深度解码“Z世代”潮流趋势》)
材料二:
图1:不同代际人群对国潮文化关注程度图2:“Z世代”对不同种类国潮文化的关注程度
(摘编自《走进文化自信的“Z世代”一一2021新青年洞察报告》)
材料三:
2001年出生的舒婿颊,在冬奥会期间作为志愿者先后接待国内外贵宾2000余人,累计服务时长近450
小时。冬奥之旅坚定了她毕业后从事外事外交工作的理想,她要把“中国故事”继续讲下去。
《春分奇遇记》的青年导演陈雷开始尝试以创新方式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他表示《春分奇遇记》这类
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瑰宝与现代技术、时尚和审美的结合。这类具有人类共同价值观的优秀作品可
以让世界感受到中国的责任感和活力。
“00后”戍边战士陈祥榕在日记里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八个字,他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一名
边防战士的赤子忠心。“大好河山寸土不让”是英雄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的誓言。
“Z世代”生活在一个更加蓬勃发展的中国,他们的梦想更加开放,选择更加多元。有在社区最前沿
工作并加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队伍守护居民的小天使,有为大山里的孩子奉献青春岁月的人民教师,
有出现在洪灾险情的医疗员和志愿者,有大学毕业后返乡同村民一起养鸡推广销售农产品以及留学回国发
展农业的创业者……越来越多的“Z世代”已经可以独当一面,并且有很多人选择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成
就人生梦想。
(摘编自郑楠《关于“Z世代”:“吾辈敢当”》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项是()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Z世代”也称“二次元世代”,他们受现代科学技术与产品的影响,故而普遍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B.“Z世代”关注“非遗”“传统节日”的比率高,他们既重视文化内容,也重视文化的运用与创新。
C.陈雷、陈祥榕等时代青年,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表明了“Z世代”可以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D.“Z世代”适逢中国蓬勃发展的时代,人才辈出,这与他们都愿意到艰苦的环境中去实现梦想有关。
6.请结合材料概括“Z世代”的特征。
河南省新未来2023届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生物安全法是国家为防范现代生物技术的生态风险而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在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世
界政治经济秩序转型背景下,生物武器传统安全问题,重大传染病、实验室生物安全、生物入侵等传统生
物安全问题,与生物科技的两用性、网络生物安全等非传统生物安全问题交织,与经济安全、科技安全、
生态安全、军事安全等融合,引发日益严峻的国家安全问题,深刻影响国家发展和国际格局。
新型两用生物技术误用、滥用和谬用,对生物安全监管构成重大挑战;有些科研单位的生物实验室由
于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完善,安全监管存在漏洞,在利用基因操作、人工合成微生物等现代生物技术,
使微生物获得毒性、增强耐药性、改变感染途径等实验过程中,一旦操作人员不慎,极易导致操作人员感
染甚至病毒外泄,造成安全威胁;个别国外制药企业以临床试验名义收集我国人类遗传资源材料,用于进
行与药物临床试验无关的商业开发活动,威胁国家生物安全;生物武器与生物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外来
物种入侵造成的生态威胁,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71种对自然生态系统
已造成或具有潜在威胁并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摘编自孙佑海《生物安全法:国家生物安全的根本保障》)
材料二:
21世纪的人们追求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的努力使“人的安全至上”的理念成为国际上的
主流思想。从理论层次上看,新安全范式提出的“人类安全观”理念正成为不少学者进行生物安全研究的
一个出发点。
就生物安全而言,以人为本的安全观说到底是因为以自然的传染病威胁和恶意的生物恐怖主义城胁为
主要内容的生物安全问题的直接承担.者或受害者不是某个国家而是个人,个人成为安全的主体。
(摘编自周媛媛《非传统安全视角下的生物安全》)
材料三:
目前,生物安全问题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生物安全问题,是指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
生潜在的不利影响。也包括各类转基因活生物体释放到环境中,可能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潜在威胁,。
广义的生物安全问题是国家安全问题的组成部分,是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社会、经济、人类健
康及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
这里,“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一是天然的生物因子,主要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二是转基
因生物,主要包括转基因动物、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微生物。三是生物技术。人们在利用生物技术造福人
类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安全问题。
生物安全管理关系国家的重大利益,需要从国家整体利益考虑,加强学科与行业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
调,加强生物安全主管部门与相关行业部门之间的合作,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
(摘编自陈颖健《生物安全: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新领域》)
材料四: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可以通过定期跟踪分析相关政府部门及主要领导干部在维护生物安
全中的领导决策、组织协调、风险防控、监管执法等方面的能力情况及面临的挑战,促进各级领导干部深
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提高维护国家生物安全的治理能力。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与生物安全有关的问题,必须依靠跨学科的专家团队进行多次讨论
才能对某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评价领导干部维护生物安全的职责履行情况也必须,依靠相关领域的专家
力量才能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
(摘编自李厚喜《基于生物安全视角拓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内容的初步探讨》)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保证生物安全,要做到有法可依,要科学制定防范现代生物技术生态风险的法律规范。
B.个人会面临不同的生物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由自然因素或者人为因素造成。
C.生物安全问题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这两者都涉及到了生物技术带来的不利影响。
D.跟踪分析政府部门及主要领导干部在维护生物安全中的能力情况可消除生物安全隐患。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今世界生物安全问题的产生,虽然原因甚多且复杂,但“人”仍然是其中重要的因素。
B.不少学者选择“人类安全观”的理念作为生物安全研究的一个出发点,符合国际主流思想。
C.生物安全管理需要加强学科与行业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不可以首先从某一领域施行。
D.对领导干部维护生物安全的职责履行情况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离不开相关领域的专家。
6.大力抓好生物安全工作有什么重大意义?请根据材料进行概括。(6分)
河南省驻马店市衡水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杜甫成为诗圣经历了渐进认同的长期过程。杜甫在世时已被同侪诗友视为“大名诗独步”。到中
唐,杜诗已被公认为“尽得古今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是“天才全美”之作。赞杜诗为“诗
史”,在元稹为杜甫所作之墓志铭序中已经涉及。但正式出现“诗史”一语则首见于晚唐孟荣
之文。两宋,杜诗已成科举考试必备教材。明代,蜀人杨慎首次提出杜甫乃“诗中之圣”,“诗
圣”一词迅速获得认同。至清人叶燮《原诗》,径直以“诗圣”专称杜甫,提出“诗圣推杜甫”。
(摘编自祁和晖《杜甫“诗圣”论》)
材料二:
,,三吏”“三别”,是杜甫诗中的杰作。这六首诗不只单纯地反映了人民的痛苦,而且更深
刻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国家受胡人的侵略,人民受胡人的摧残,要想救国家、救人民,杜
甫只有把一切的希望寄托在李氏朝廷上。在他的时代里,他不可能对帝王制度有所怀疑。但他拥
护的朝廷,平常是剥削人民的,到了国难时期,既不能发动人民抵抗胡人,也不肯放弃一些自己
的特权,反倒更无限制地向人民搜刮物资,乱征兵役。在这中间一个正直的诗人自然要感到极大
的矛盾。所以这六首诗与长安时代的《兵车行》不同了,他写《兵车行》时只是站在人民的立场,
反对侵略战争。这时他除去替人民诉苦外,还不得不考虑到国家和民族所面临的严重危机。
(摘编自冯至《杜甫传》)
材料三:
杜诗词语、用典、修辞常常借鉴古人语汇、故事而点化重组。借用古人旧语而不着痕迹。
宋人陈善评“韩文杜诗无一字无来处”说:“大抵文字中自立语最难。用古人语又难于不
露筋骨。”杜甫提炼时语、方言、俗语、口语、老语而成为“自立语”,然后入诗。杜诗用
语往往适景,精妙,顺口。如著名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
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初读不经意,只觉写实、上口,细读方领略其精妙绝伦。杜
诗中创新了许多汉语修辞格式和方法。其“立格命意”,暗含“夺胎”“换骨”于他人而
自新生之妙。
(摘编自祁和晖《杜甫是中华精神家园中的常青树》)
材料四:
BBC新近制作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除讲述了唐代诗人杜甫的一生,又一
次把中国文学和文化带到西方的聚光灯下,成为人们热议的对象。纪录片把杜甫与但丁和
莎士比亚放在一起相提并论,认为他们是同样伟大的世界级诗人。杜甫最早被英语读者认知,
可能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期。罗伯特•勃莱在《想起杜甫的诗》一诗中向杜甫致敬,是
因为美国诗人在寻求“新的诗歌可能性”时,杜甫给他们提供了一种启发和范例。加里•斯奈
德喜欢杜甫的《春望》,不是因为里边的爱国情怀,而是因为“国破山河在”表达了他自
己的生态思想。BBC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也许从杜甫的人生和诗歌中找到了
它所需要的东西,因此对于二十一世纪的西方,也许杜甫有着特殊的重要性。
(摘编自张剑《西方人眼中的杜甫》《光明日报》)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成为“诗圣”,经历了一个长达千年的渐进被世人认同的漫长的发展过程。
B.“尽得古今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称赞杜甫是“古今诗歌体势”的集大成者。
C.“诗史”一语在元稹为杜甫写的墓志铭中首次出现,可见其对杜诗的认可。
D.虽然明代就有人提出了“诗圣”一词,但其专用于杜甫,则需追溯到清代。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考虑到了国家和民族面临的严重危机,所以,“三吏”和“三别”的艺术成就要高于《兵
车行》。
B.统治阶层在国难时也没有停止剥削人民,杜甫虽然没有怀疑帝王制度,但是也产生了
极大的矛盾心理。
C.初读“两个黄鹏鸣翠柳”诗,只觉朗朗上口,细读后才发现杜诗用语贴切,适合于当时
所描摹的情景。
D.杜甫的诗歌创作,为美国诗人罗伯特•勃莱带来了创作启迪,并与加里•斯奈德的生态
思想形成碰撞。
6.为什么称杜甫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河南省宋基信阳实验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所谓伤寒,是指患者受到了沙门菌感染而诱发的疾病,属于细菌借助肠道而诱发的全身性以及急性的
一种传染病。
伤寒主要诱发的病变范围,一般都是患者的回肠下端,主要的临床表现有持续高热、食欲不振、腹胀、
腹痛、便秘等消化道症状,还有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等神经系统症状,以及相对缓脉等循环系统表现,还
有皮肤玫瑰糠疹、肝脾肿大等体征。
(摘编自《什么是伤寒》)
材料二:
有一个名叫玛丽的女佣人得了伤寒,虽然经过治疗得到“治愈”,但她成了不受欢迎的人而被主人辞
退了,她只好另谋生路。当她来到新主人家不过一日,新主人一家又都患了伤寒,于是地再次被辞退,之
后,她每换一家主人,必导致主人家的伤寒发生,由于当时对伤寒的发病情况尚无足够的认识,医生们只
能把这一现象称为“伤寒玛丽”现象。
原来,伤寒病人经过适当的治疗,一般在发病后一个月左右转入恢复期。但有百分之三至五的患者在
恢复期后三个月内或三个月以上仍连续带菌,甚至有的将终身带菌,并不断排出体外,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伤寒杆菌主要在肠道淋巴系统内生长繁殖,大量繁殖的伤寒杆菌和毒素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流,引起菌
血症,菌血症期间,约有3%—5%的患者可引起肝胆系统炎症,这些患者一般不随肠道症状的好转停止继续
排菌,往往成为慢性或终身带菌者。这是因为胆汁中的类脂和色氨酸是伤寒杆菌的良好培养基,能使伤寒
杆菌得以继续不断地生长繁殖,排出体外。做佣人的玛丽,在为主人家做饭烧菜和待人接物时,将伤寒杆
菌传染给主人全家,从而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因此,伤寒病人的治疗标准不能单凭体温正常和自身症状消失(尤其是病人,不能凭主观感觉良好而
自动放弃治疗和适当检查),而应在两次大便(每隔五天)检验均为阴性后,方可发放赦令,否则将重演
“伤寒玛丽”的悲剧。
(摘编自《从“伤寒玛丽”说起》)
材料三:
临床对伤寒的治疗通常以抗菌治疗为主,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为辅。治疗时应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
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在得到药敏实验结果之前,可以根据经验选择用药。首选药物是第三
代喳诺酮类抗菌药物,对于儿童和孕妇患者应首先使用第三代头抱菌素,在得到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后,
再决定是否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与此同时,注意对患者进行肠道隔离,安排其卧床休息,做好护理,密
切监测体温、脉搏、血压和粪便性状的变化,并针对患者出现的各种临床症状,进行适当的对症处理。
(摘编自《伤寒病怎么治疗》)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伤寒的临床表现有消化道系统、循环系统、外表皮肤等三方面的体征。
B.玛丽不断地被辞退,就是因为她得了伤寒后一直是伤寒杆菌的携带者。
C.伤寒病人在体温正常、症状消失后,方可停止治疗,不然可能会一直携带病毒。
D.儿童和孕妇患者要在得到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后,再决定治疗方案的调整。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伤寒是细菌借助肠道诱发的,症状来的特别突然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B.伤寒病人治疗一个月后转入恢复期,部分人可能在很长时间内带菌。
C.“伤寒玛丽”的悲剧是可以避免的,要依据现代医疗标准进行检验。
D.对伤寒病患者要细心护理,各项措施应严格到位,切不可疏忽大意。
6.依据材料看,我们应如何防治伤寒病?(6分)
河南省项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大类化合物,是地球上最丰富的有机物。含碳水化合物
较多的食物一般价格比较便宜;而且,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氧化速度较快,能够及时供给能量以满足机体需
要,所以,碳水化合物是大部分人摄取能量最经济和最主要的来源。它们也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机
体某些营养素的正常代谢关系密切,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碳水化合物亦称糖类化合物,是自然界存在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葡萄糖、蔗糖、
淀粉和纤维素等都属于糖类化合物。糖类化合物是一切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它不仅
是营养物质,而且有些还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例如:肝脏中的肝素有抗凝血作用,血液中的糖与免疫活
性有关。此外,核酸的组成成分中也含有糖类化合物一一核糖和脱氧核糖。因此,糖类化合物对医学来说,
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太平洋亲子网《什么是碳水化合物》)
材料二:
研究人员将低脂饮食与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进行了比较。他们发现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和低脂饮食均导致
二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减轻,但只有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减少了亚临床炎症。并非所有含有任何碳水化合物
的食物都会导致血糖急剧上升,有些碳水化合物确实与抗炎物质混合在一起,尤其是纤维和抗氧化剂,例
如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它们虽然含有少量的碳水,但它们也有很可观的抗炎物质。
(摘编自青芒健康饮食《碳水化合物和炎症:关于低碳饮食和炎症的知识》)
材料三:
碳水化合物吃进去后,从嘴里开始就被不同的酶进行分解,复杂糖类会被身体分解为单糖分子,最终
在肠壁和肝脏几乎被分解为葡萄糖。
葡萄糖是最快被吸收的糖类,被消化分解的一部分葡萄糖会进入血液。而人体血液内只能含有一茶匙
的糖,如果超过一茶匙的量,人们可能遭遇高血糖昏迷甚至丧命。当你吃任何富含碳水的食物时,你的血
糖浓度就会上升。所以,当你一下子吃了太多碳水化合物,就会分解成更多的葡萄糖,导致血糖迅速上升。
这时候就需要出现一个控制血糖的管控者一一胰岛素。胰岛素是一种在胰脏合成的荷尔蒙,主要职责是处
理身体里的糖分。
胰岛素降低血L糖的3种方式
-.,
①燃烧糖供应能贵②合成糖原储存备用1叵麻糖转化为脂肪储存]
人每天能消耗的热髭正常人能储存]00g肝糖原剩下的糖被转化为脂肪
是有限的转移到脂肪细髓鬻器存
(摘编自搜狐《什么是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吃多会变胖?》)
4.下列图解,最符合材料三相关内容的一项是(3分)()
恳
A.B.
腹
岛
东
将
在
肠
壁
和
糖
转
化
成
脏
几
平
被
脂
肪
储
次
解
为
葡
葡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碳、氢气、氧气组成的化合物叫碳水化合物,地球上的碳水化合物很丰富,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食物
一般价格便宜。
B.葡萄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等碳水化合物亦称糖类化合物,是自然界存在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重要
的有机化合物。
C.肝脏中的肝素有抗凝血作用,血液中的糖能产生免疫活性,核酸的组成成分中也含有糖类化合物一一核
糖和脱氧核糖。
D.吃了很多碳水化合物,人体血液内一般会增加大约一茶匙的糖含量,是因为被分解的一部分葡萄糖是最
快进入血液的糖类。
6.用不吃任何碳水化合物来减肥的方法是否科学可行?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6分)
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开封清华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元宇宙概念最早出现在1992年美国作家尼尔•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说《雪崩》中。小说描绘了一个平
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数字世界一“元界”。现实世界中的人在“元界”中都有一个虚拟分身,人们通过控
制这个虚拟分身来相互竞争以提高自己的地位。
事实上,当前科技界对元宇宙并无一个公认的权威定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认为,元
宇宙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它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
体验,以及数字李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通过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
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编辑。
胡闻认为,元宇宙概念在今年大热不是偶然,经过多年酝酿,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
5G通讯、可穿戴设备等底层技术的应用日渐成熟,这些技术的结合运用使打造元宇宙成为可能。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左鹏飞认为,元宇宙热背后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
原因-移动互联网红利已经到顶并开始消退,元宇宙作为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融合的载体,蕴含着社交、
内容、游戏、办公等场景变革的巨大机遇,传统数字科技企业和新兴初创企业都想抓住未来赛道机遇。
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近期发布的《2020-2021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认为,2020年是人类社会虚
拟化的临界点,为2021年成为元宇宙元年做了铺垫。一方面疫情加速了社会虚拟化,在新冠肺炎疫情防
控措施下,全社会上网时长大幅增长,“宅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线上生活由原先短时期的例外状
态成为常态,由现实世界的补充变成了与现实世界的平行世界,人类现实生活开始大规模向虚拟世界迁移,
人类成为现实与数字的“两栖物种”。
虽然前景诱人,但多数受访人士认为,当前元宇宙产业整体上还处于早期阶段,从算力条件、网络技
术、扩展现实等现状来看,产业还需要10至20年的发展时间。
(摘编自新华社《元宇宙到底是个啥,离我们还有多远?》)
材料二:
元宇宙的出现,将会整合并推动技术创新,最终实现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深度融合。当前,大数据、
云计算、区块链、VR、AR(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始终处于“各自为政”状态,难以发挥集成作用。元宇
宙不仅要给用户提供更真实的体验,还要整合虚拟现实技术成果,构建一个平行的全息数字世界,实现实
体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深度联通。要想成功构筑这样一个复杂的虚拟世界,需要包括交互技术、区块链技术、
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及运算技术和电子游戏技术在内的六大支撑技术。
因此,元宇宙概念的火爆,建立在人们对技术迭代的高度自信之上。尽管目前很多技术并不成熟,甚
至距离元宇宙的构想还有一段距离,但仅从2021年元宇宙引发的市场关注及资本追逐来看,新技术的整
合应用将很快得到推进,应用场景和用户体验也将进一步丰富和提升。
元宇宙的出现,将会改变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方法,并引发生活方式的深度改变。如果说元宇宙点燃
科技圈的热情是因为技术创新驱动的力量,那么,元宇宙成功“出圈”引发全社会的关注,就是源自元宇
宙所描绘的场景一旦实现,将改变每个人的生活。
过去,无论是传统纸媒,还是互联网新媒体,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部是平面的,然而,元宇宙会让人
真的“身临其境",通过立体多维的方式重新认识和看待世界。网络世界的海量信息以更直观的方式进入
主观世界,
人的意识得以极大拓展;与此同时,虚拟人也在形成新的社会关系与情感连接,并将自
身在虚拟空间获得的思维和情感体验反馈到现实世界。现实与虚拟的实时交互,必将引起传
统社会科学体系的突破与重构,也将推动自然科学研究范式的改变,如信息科学、量子科学、
数学和生命科学的交互融合。
元宇宙的出现,将会引发对虚拟世界运行规则的深度探讨。在元宇宙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传统的生命概念、时空概念、能量概念、族群概念、经济概念都可能被改变,甚至被颠覆。
首先,元宇宙规则由社区群众自主决定的现状,可能带来文化侵袭和价值错位。当更多
人进入元宇宙之后,价值取向、制度选择和秩序层级等文明规则该如何设计?虚拟世界中如
何实现不同文化的交融?谁来维护这些秩序和规则?
其次,虚拟世界也存在贫富分化风险。元宇宙中不存在传统的产业结构,“观念经济”
将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形态。处于雏形的元宇宙经济体系,可以移植和试验所有数字经济创新
成果,如合作经济、共享经济和普惠金融。但从长期来看,元宇宙独立的经济系统,也应纳
入宏观经济调控范畴,避免平行世界出现另类的两极分化。
此外,现实世界存在的垄断主义、霸权主义和种族冲突是否会渗入元宇宙等都是问题。
这也提醒人们,依靠数百万甚至数亿人通过游戏娱乐、内容创造、人际互动等方式共同创造
的元宇宙,必须建立和谐共存的运行规则。
(摘编自王明姬《冷静面对“元宇宙”热潮》)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美国作家尼尔•斯蒂芬森首先提出元宇宙的概念,在他的小说《雪崩》中,现实世界
的人在“元界”中都可以控制一个虚拟分身。
B.沈阳教授认为,元宇宙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是现代网络进一步发展之
后形成的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
C.虽然目前很多虚拟现实技术并不成熟,但元宇宙概念依然大热。市场的关注和资本的
追逐,有利于丰富应用场景,提升用户体验。
D.人们对元宇宙高度关注,是因为它或将改变人们的生活。元宇宙可以让我们体多维地
认识世界,形成新的社会关系与情感连接。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数字科技和新兴企业若能抓住元宇宙产业发展的机遇,或可以化解移动互联网盛
极而衰的危机,得以持续发展。
B.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认为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其依据是社会虚拟化加速,上
网时间增长,线上生活成为常态。
C.要构建与实体世界平行并深度联通的虚拟世界,需要对还没有发挥集成作用的新技术
进行整合,并推动其不断创新。
D.元宇宙规则由社区群众自主讨论决定,这种无序的方式会使虚拟世界产生众多问题,
必须建立和谐共存的运行规则。
6.在对元宇宙发展的认识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有哪些异同点?请简要说明。(6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河南省顶级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Z世代”指的是新时代人群,也称“互联网世代”“二次元世代”“数媒土著”,通
常是指1995年到2014年之间出生的人,受国家生育政策影响,他们是我国最后一批独生子
女。他们一出生就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对接,受数字信息技术、即时通讯设备、智能手机产
品等影响比较大,普遍接受了良好的教育。“Z世代”在未来10年将会成为社会的中坚力
量。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深度解码“Z世代”潮流趋势》)
材料二:
图1:不同代际人群对国潮文化关注程度图2:“Z世代”对不同种类国潮文化的关注
程度
(摘编自《走进文化自信的“Z世代”一一2021新青年洞察报告》)
材料三:
2001年出生的舒靖凝,在冬奥会期间作为志愿者先后接待国内外贵宾2000余人,累计
服务时长近450小时。冬奥之旅坚定了她毕业后从事外事外交工作的理想,她要把“中国故
事”继续讲下去。
《春分奇遇记》的青年导演陈雷开始尝试以创新方式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他表示《春分
奇遇记》这类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瑰宝与现代技术、时尚和审美的结合。这类具有人
类共同价值观的优秀作品可以让世界感受到中国的责任感和活力。
“00后”戍边战士陈祥榕在日记里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八个字,他用鲜血和
生命诠释了一名边防战士的赤子忠心。“大好河山寸土不让”是英雄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祖
国领土完整的誓言。
“Z世代”生活在一个更加蓬勃发展的中国,他们的梦想更加开放,选择更加多元。有
在社区最前沿工作并加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队伍守护居民的小天使,有为大山里的孩子
奉献青春岁月的人民教师,有出现在洪灾险情的医疗员和志愿者,有大学毕业后返乡同村民
一起养鸡推广销售农产品以及留学回国发展农业的创业者……越来越多的“Z世代”已经可
以独当一面,并且有很多人选择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成就人生梦想。
(摘编自郑楠《关于“Z世代”:“吾辈敢当”》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D.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Z世代”也称“二次元世代”,他们受现代科学技术与产品的影响,故而普遍接受了
良好的教育。
B.“Z世代”关注“非遗”“传统节日”的比率高,他们既重视文化内容,也重视文化的
运用与创新。
C.陈雷、陈祥榕等时代青年,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表明了“Z世代”可以成为社会的
中坚力量。
D.“Z世代”适逢中国蓬勃发展的时代,人才辈出,这与他们都愿意到艰苦的环境中去实
现梦想有关。
6.请结合材料概括“Z世代”的特征。
【答案】4.B5.C
6.①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对接。
②对国潮文化的关注度高。
③梦想更加开放,选择更加多元。
【解析】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说明喜爱非遗和传统节日”错误,由材料二中图2可知,这只是表明了“Z世代”对不
同种类国潮文化的关注程度,只是几个不同内容相比较,非遗和传统文化节日占比高,并不
能说明“喜欢非遗和传统节日”。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A.强加因果,原文“'Z世代'指的是新时代人群,也称'互联网世代''二次元世代''数
媒土著’,通常是指1995年到2014年之间出生的人,受国家生育政策影响,他们是我国最
后一批独生子女。他们一出生就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对接,受数字信息技术、即时通讯设备、
智能手机产品等影响比较大,普遍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可知“受现代科技技术与产品影响
”与“普遍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B.“也重视文化的运用与创新”于文无据。根据材料二图2可知“Z世代”对不同种类国潮
文化的关注程度不同而已,并不能体现重视文化的运用与创新。
D.以偏概全,原文是“有很多人选择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成就人生梦想”而非“他们都愿意”。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整合和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概括的能力。
根据“他们•出生就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对接,受数字信息技术、即时通讯设备、智能手机
产品等影响比较大,普遍接受了良好的教育。'Z世代’在未来10年将会成为社会的中坚
力量”可知,他们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对接。
根据材料二“不同代际人群对国潮文化关注程度和对不同种类国潮文化的关注程度”,可知,
他们对国潮文化的关注度高。
根据“‘Z世代’生活在一个更加蓬勃发展的中国,他们的梦想更加开放,选择更加多元”
可知,梦想更加开放,选择更加多元。
河南省新未来2023届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生物安全法是国家为防范现代生物技术的生态风险而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在新一轮
科技变革和世界政治经济秩序转型背景下,生物武器传统安全问题,重大传染病、实验室生
物安全、生物入侵等传统生物安全问题,与生物科技的两用性、网络生物安全等非传统生物
安全问题交织,与经济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军事安全等融合,引发日益严峻的国家
安全问题,深刻影响国家发展和国际格局。
新型两用生物技术误用、滥用和谬用,对生物安全监管构成重大挑战;有些科研单位的
生物实验室由于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完善,安全监管存在漏洞,在利用基因操作、人工
合成微生物等现代生物技术,使微生物获得毒性、增强耐药性、改变感染途径等实验过程中,
一旦操作人员不慎,极易导致操作人员感染甚至病毒外泄,造成安全威胁;个别国外制药企
业以临床试验名义收集我国人类遗传资源材料,用于进行与药物临床试验无关的商业开发活
动,威胁国家生物安全;生物武器与生物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生态威
胁,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71种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或
具有潜在威胁并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摘编自孙佑海《生物安全法:国家生物安全的根本保障》)
材料二:
21世纪的人们追求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的努力使“人的安全至上”的理
念成为国际上的主流思想。从理论层次上看,新安全范式提出的“人类安全观”理念正成为
不少学者进行生物安全研究的一个出发点。
就生物安全而言,以人为本的安全观说到底是因为以自然的传染病威胁和恶意的生物恐
怖主义威胁为主要内容的生物安全问题的直接承担者或受害者不是某个国家而是个人,个人
成为安全的主体。
(摘编自周媛媛《非传统安全视角下的生物安全》)
材料三:
目前,生物安全问题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生物安全问题,是指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
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也包括各类转基因活生物体释放到环境中,可能对生物多
样性构成潜在威胁。
广义的生物安全问题是国家安全问题的组成部分,是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社会、
经济、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
这里,“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一是天然的生物因子,主要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
物。二是转基因生物,主要包括转基因动物、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微生物。三是生物技术。
人们在利用生物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安全问题。
生物安全管理关系国家的重大利益,需要从国家整体利益考虑,加强学科与行业部门之
间的沟通与协调,加强生物安全主管部门与相关行业部门之间的合作,做到统一规划、统一
标准、统一管理。
(摘编自陈颖健《生物安全: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新领域》)
材料四: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可以通过定期跟踪分析相关政府部门及主要领导干部
在维护生物安全中的领导决策、组织协调、风险防控、监管执法等方面的能力情况及面临的
挑战,促进各级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提高维护国家生物安全的
治理能力。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与生物安全有关的问题,必须依靠跨学科的专家团队
进行多次讨论才能对某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评价领导干部维护生物安全的职责履行情况也
必须,依靠相关领域的专家力量才能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
(摘编自李厚喜《基于生物安全视角拓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内容的初步探讨》)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保证生物安全,要做到有法可依,要科学制定防范现代生物技术生态风险的法律规范。
B.个人会面临不同的生物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由自然因素或者人为因素造成。
C.生物安全问题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这两者都涉及到了生物技术带来的不利影响。
D.跟踪分析政府部门及主要领导干部在维护生物安全中的能力情况可消除生物安全隐患。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今世界生物安全问题的产生,虽然原因甚多且复杂,但“人”仍然是其中重要的因素。
B.不少学者选择“人类安全观”的理念作为生物安全研究的一个出发点,符合国际主流思
想。
C.生物安全管理需要加强学科与行业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不可以首先从某一领域施行。
D.对领导干部维护生物安全的职责履行情况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离不开相关领域的专家。
6.大力抓好生物安全工作有什么重大意义?请根据材料进行概括。(6分)
4.【答案】D
【解析】【)项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提及“跟踪分析政府部门及主要领导干部在维护生物安
全中的能力情况可消除生物安全隐患”。
5.【答案】C
【解析】C项中“不可以首先从某一领域施行”曲解文意,原文是“加强学科与行业部门之
间的沟通与协调,加强生物安全主管部门与相关行业部门之间的合作”,并不是说“不可以
首先从某一领域施行”。
6.【答案】①维护国家安全;②保障国际格局;③确保生物物种及环境的安全;④保护个
人生命安全;⑤践行生态文明思想;⑥提高维护国家生物安全的治理能力。
【评分说明】每点1分,六点即满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概括能力。根据材料一第一段可概括出“维护国家安全”“保障
国际格局”;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及材料二可以概括出“确保生物物种及环境的安全”:根据
材料二可概括出“保护个人生命安全”;根据材料三、四可概括出“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提
高维护国家生物安全的治理能力”。
河南省驻马店市衡水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杜甫成为诗圣经历了渐进认同的长期过程。杜甫在世时已被同侪诗友视为“大名诗独
步”。到中唐,杜诗已被公认为“尽得古今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是“天才全
美”之作。赞杜诗为“诗史”,在元稹为杜甫所作之墓志铭序中已经涉及。但正式
出现“诗史”一语则首见于晚唐孟渠之文。两宋,杜诗已成科举考试必备教材。明
代,蜀人杨慎首次提出杜甫乃“诗中之圣”,“诗圣”一词迅速获得认同。至清人
叶燮《原诗》,径直以“诗圣”专称杜甫,提出“诗圣推杜甫”。
(摘编自祁和晖《杜甫“诗圣”论》)
材料二:
“三吏”“三别”,是杜甫诗中的杰作。这六首诗不只单纯地反映了人民的痛苦,
而且更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国家受胡人的侵略,人民受胡人的摧残,要
想救国家、救人民,杜甫只有把一切的希望寄托在李氏朝廷上。在他的时代里,他
不可能对帝王制度有所怀疑。但他拥护的朝廷,平常是剥削人民的,到了国难时期,
既不能发动人民抵抗胡人,也不肯放弃一些自己的特权,反倒更无限制地向人民搜
刮物资,乱征兵役。在这中间一个正直的诗人自然要感到极大的矛盾。所以这六首
诗与长安时代的《兵车行》不同了,他写《兵车行》时只是站在人民的立场,反对侵
略战争。这时他除去替人民诉苦外,还不得不考虑到国家和民族所面临的严重危机。
(摘编自冯至《杜甫
传》)
材料三:
杜诗词语、用典、修辞常常借鉴古人语汇、故事而点化重组。借用古人旧
语而不着痕迹。宋人陈善评“韩文杜诗无一字无来处”说:“大抵文字中自
立语最难。用古人语又难于不露筋骨。”杜甫提炼时语、方言、俗语、口语、
老语而成为“自立语”,然后入诗。杜诗用语往往适景,精妙,顺口。如著名
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
里船。”初读不经意,只觉写实、上口,细读方领略其精妙绝伦。杜诗中创新
了许多汉语修辞格式和方法。其“立格命意”,暗含“夺胎”“换骨”于他人
而自新生之妙。
(摘编自祁和晖《杜甫是中华精神家园中的常青
树》)
材料四:
BBC新近制作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除讲述了唐代诗人杜
甫的一生,又一次把中国文学和文化带到西方的聚光灯下,成为人们热议的
对象。纪录片把杜甫与但丁和莎士比亚放在一起相提并论,认为他们是同样
伟大的世界级诗人。杜甫最早被英语读者认知,可能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
纪初期。罗伯特•勃莱在《想起杜甫的诗》一诗中向杜甫致敬,是因为美国诗
人在寻求“新的诗歌可能性”时,杜甫给他们提供了一种启发和范例。加里•斯
奈德喜欢杜甫的《春望》,不是因为里边的爱国情怀,而是因为“国破山河
在”表达了他自己的生态思想。BBC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也
许从杜甫的人生和诗歌中找到了它所需要的东西,因此对于二十一世纪的西
方,也许杜甫有着特殊的重要性。
(摘编自张剑《西方人眼中的杜甫》《光明日
报》)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成为“诗圣”,经历了一个长达千年的渐进被世人认同的漫长的发展过程。
B.“尽得古今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称赞杜甫是“古今诗歌体势”的集大成者。
C.“诗史”一语在元稹为杜甫写的墓志铭中首次出现,可见其对杜诗的认可。
D.虽然明代就有人提出了“诗圣”一词,但其专用于杜甫,则需追溯到清代。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考虑到了国家和民族面临的严重危机,所以,“三吏”和“三别”的艺术成就
要高于《兵
车行》。
B.统治阶层在国难时也没有停止剥削人民,杜甫虽然没有怀疑帝王制度,
但是也产生了极大的矛盾心理。
C.初读“两个黄鹏鸣翠柳”诗,只觉朗朗上口,细读后才发现杜诗用语贴切,
适合于当时所描摹的情景。
D.杜甫的诗歌创作,为美国诗人罗伯特•勃莱带来了创作启迪,并与加里•斯
奈德的生态思想形成碰撞。
6.为什么称杜甫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3分)C(“诗史”一词只是“在元稹为杜甫所作之墓志铭序中已经涉及”,但正式出
现“诗史”一语则首见于“晚唐孟英之文”。)
5.(3分)A(因果关系不成立,而且原文中并未说明“三吏”“三别”的成就高于《兵车
行》。)
6.(6分)①他有人民的立场,关心国家民族命运,有着极其伟大的精神力量。②他的诗
歌既点化古人旧语,又有提炼和创新,是极其伟大的语言学习典范。③他已经走出国门,走
向世界,在西方媒体的视角中,他是与但丁、莎士比亚相提并论,是享誉世界的诗人。(每
点2分,意思对即可)
河南省宋基信阳实验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所谓伤寒,是指患者受到了沙门菌感染而诱发的疾病,属于细菌借助肠道而诱发的全身
性以及急性的一种传染病。
伤寒主要诱发的病变范围,一般都是患者的回肠下端,主要的临床表现有持续高热、食
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2-2027年中国醋酸格拉替雷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25年不锈钢油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智能电导率仪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微模块数据中心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热熔胶胶粉及胶粒项目调研分析报告
- 2025小额贷款公司借款合同书
- 沉淀碳酸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议书
- 天然彩棉毯行业市场发展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中国电讯材料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林地承包经营合同范本
- 妊娠合并肺结核的诊断与治疗
- 网络画板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正式版)JBT 14544-2024 水下机器人用直流电动机技术规范
- 2024年杭州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江西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职高家长会课件
- CSR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RBA)2024.3
- T-ZJPA 002-2023 注射剂包装密封性检查 微生物挑战:浸入式暴露试验要求
- 民航空乘英语全套教学课件
- 主题班会记录表20篇
- 2024年北京通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