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_第1页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_第2页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_第3页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_第4页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项目

管理的组织

XXX(集团)有限公司

一、项目团队与精神

(一)项目团队

项目团队是指一组成员为了实现共同项目的目标,按照一定的分

工和工作程序,协同工作而组成的有机整体。团队可以是现有组织中

的一个组成单元,也可能是在现有组织构架下新成立的组织单元。构

成团队的基本条件是成员之间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不是各有各

自的目标;团队内有一定的分工和工作程序。上述两项条件缺一不可,

否则只能称为群体,不能称之为团队。

团队构成的要素,包括:①团队目标;②人员,一般为3人以上;

③团队定位,包括团队整体的定位和团队中各成员的定位;④团队的

职权与规模,包括整个团队拥有的决定权,以及组织的规模与业务等;

⑤团队计划,包括实现目标的工作方案及按计划开展的行动。

(二)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指团队整体的价值观、信念和奋斗意识,是指团队成

员为了实现团队的利益与目标,工作中相互协作、相互信任、相互支

持、同心同德、尽心尽力的意愿与作风。

团队精神是通过少数人的带动与悉心培养而逐步形成,并使之影

响和扩展到整个团队。培养团队精神,关键是项目经理要率先垂范,

倡导和推动团队精神的形成。

团队精神总体来说是相同的。但不同的团队,其团队精神是有差

别的,有其自身的文化特色。因此,在培养团队精神时要注意与本国、

本民族、本地区的传统文化特色相结合,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使

团队精神更加具有生命力。

(三)团队精神的层次

团队精神包括三个层次:团队的凝聚力,互信合作意识和团队士

气。

1.团队的凝聚力

团队凝聚力也称内聚力,是指一个团队之中的成员围绕在团队,

尽心于团队的全部力量。团队凝聚力有着多方面的内容,具体来说,

包括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向心力、团队对其成员的吸引力以及团队成员

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信任的氛围。

团队凝聚力的测量。对团队凝聚力的测量有多种方法。心理学家

莫里诺提出的社会测量法,是一种管理界常用的团队凝聚力的测量方

法。

团队凝聚力的表现。团队凝聚力表现在:归属意识,亲和意识,

责任意识,自豪意识四个方面。

影响团队凝聚力的因素。影响团队凝聚力的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

内部因素,其中内部因素主要有:团队的规模、目标、激励方式和团

队的成功经历。

成员互信意识

团队成员间的信任,是团队成员对彼此认同各自的人格特点、工

作能力和正直、诚实、负责等品格的认同,这是团队合作的前提与基

础。

信任的内容范畴非常广泛,根据有关学者研究,它可分为以下五

个维度,按重要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应当是:①正直。即诚实、

可信赖。②能力。即具有技术技能与人际交往能力。③忠实。对团队

与伙伴忠诚、实在。④一贯性。即可靠,行为可以预测,在处理问题

时具有较强的判断力。⑤开放。即愿意与别人自由地分享观点和信息。

团队合作意识

团队成员良好的合作是实现团队目标的必要条件。

团队规则。要培养团队成员的合作意识,就首先需要制定团队合

作的规则,即团队成员在工作中与他人相处时必须遵守的标准。

管理专家们指出,最有价值的团队规则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支持(Backup)规则。明确团队成员之间寻求和提供协助与支持的

责任与义务。

沟通(Communication)规则。明确团队成员之间准确、及时的信

息交换方式方法与注意事项。

协调(Coordination)规则。保证团队成员能根据团队的目标要求

来规范个人的行动。

反馈(Feedback)规则。团队成员之间对他人的寻助、绩效、征求

等及时提供信息和建议,并予以正确的消纳。

监控(Monitoring)规则。团队成员有观察合作伙伴的义务,并在

必要时提供反馈与支持。

团队领导(TeamLeadership)规则。用以保证对团队成员的有效组

织、指导和支持。

团队导向(TeamOrientation)规则。用以保证团队成员对团队规

则、默契、团队精神、文化等的认同和支持。

建立长久的互动关系。要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团队,成员之间不可

或缺的是换位思考。无论是发布信息的人还是接受信息的人,都应当

理解这些信息的内涵。

对于团队领导者来说,同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理解尤为重要。

要经常且持续的创造机会,使团队成员们融为一体,如一起培训,一

起参加竞赛,一起参加会议和活动等。

强调长远的利益。团队领导给成员描绘的未来愿景,应让成员相

信”这个蓝图我们一定会实现”。团队成员要注重团队的愿景,而不

是眼前的得失,这样团队合作才会成为可能。每个人都要习惯于说

“我们”而不是“你们”。

4.团队士气

团队士气是团队全体成员的工作热情与工作行为的总和,是团队

成员对自身所在的团队感到满意,愿成为该团队的一员,并帮助实现

团队目标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可以表现为在工作中主动与努力的行

为。

影响团队士气的因素。影响团队士气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团队成员对团队目标的认同程度;②鼓励团队合作,提高士气的奖

酬体系;③领导与团队成员,及成员之间的信息沟通状况;④团队成

员间相互认同、体谅、合作和谐程度;⑤团队领导者办事公道、作风

民主、关心下属方面的特质。

优势团队士气的特征。美国心理学家克瑞奇等人认为,一个士气

高昂的有力团队具有以下七个特征:①团队的团结来自内部凝聚力,

而不是外部压力;②团队本身具有适应外部变化的能力,并有处理内

部冲突的能力;③团队成员对团队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并且团队成员

之间具有强烈的认同感;④团队成员没有分裂为相敌对的小团体倾向;

⑤团队中各成员都明确地意识到团队的目标;⑥团队各成员对团队的

目标和领导者都抱有肯定与支持的态度;⑦团队成员承认团队存在的

价值,并且有维护团队存在和发展的意向。

二、项目团队的发展过程

项目团队的形成发展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有一定生命周期,这个

周期对有的项目来说可能时间很长,有的项目则可能很短。但总体来

说,都要经过形成、磨合、规范、表现与休整几个阶段。

(一)形成阶段

团队的形成阶段主要是组建团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

依靠项目经理来指导和构建团队。团队形成的基础有两种:一是以整

个运行的组织为基础,即一个组织构成一个团队的基础框架,团队的

目标为组织的目标,团队的成员为组织的全体成员;二是在组织内的

一个有限范围内,为完成某一特定任务或为一个共同目标组成的团队。

在项目管理中,这两种团队的形式都会出现。

构建项目团队一般的过程在项目经理的工作程序中已做了介绍,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除前面提到的内容外,在构建项目团队时还要注意

建立起团队与外部的联系,包括团队与其上一级或所在组织的联系方

式和渠道、与客户的联系方式和渠道,同时明确团队的权限等。

(二)磨合阶段

磨合阶段是团队从组建到规范阶段的过渡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团队成员之间、成员与内外环境之间、团队与所在组织、上级、客户

之间都要进行一段时间的磨合。

(1)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磨合。由于成员之间文化、教育、家庭、专

业等各方面

的背景和特点不同,使之观念、立场、方法和行为等都会有各种

差异。在工作初期成员相互之间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冲

突。

(2)成员与内外环境之间的磨合。成员与环境之间的磨合包括成员

对具体任务的熟悉和专业技术的掌握与运用,成员对团队管理与工作

制度的适应与接受,成员与整个团队的融合及与其他部门关系的重新

调整。

(3)团队与其所在组织、上级和客户之间的磨合。一个新的团队与

其所在组织会有一个观察、评价与调整的过程。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一

个衔接、建立、调整、接受、确认的过程,同样对于其上级和其客户

来说也有一个类似的过程。

在以上的磨合阶段中,可能有的团队成员因不适应而退出团队,

为此,团队要进行重新调整与补充。在实际工作中应尽可能缩短磨合

时间,以便使团队早日形成合力。

(三)规范阶段

经过磨合阶段,团队的工作开始进入有序化状态,团队的各项规

则经过建立、补充与完善,成员之间经过认识、了解与相互定位,形

成了自己的团队文化、新的工作规范,培养了初步的团队精神。

这一阶段的团队建设要注意以下几点:

(1)团队工作规则的调整与完善。工作规则要在使工作高效率完成、

工作规范合情合理、成员乐于接受之间寻找最佳的平衡点。

(2)团队价值取向的倡导,创建共同的价值观。

(3)团队文化的培养。注意鼓励团队成员个性的发挥,为个人成长

创造条件。

(4)团队精神的奠定。团队成员相互信任、互相帮助、尽职尽责。

(四)表现阶段

经过上述三个阶段,团队进入了表现阶段,这是团队最好状态的

时期。团队成员彼此高度信任、相互默契,工作效率有大的提高,工

作效果明显,这时团队已比较成熟。

需要注意的问题有:(1)牢记团队的目标与工作任务。不能单纯

为团队的建设而忘记了团队的组建目的。要时刻记住,团队是为项目

服务的。(2)警惕出现一种情况,即有的团队在经过前三个阶段后,

在第四阶段很可能并没有形成高效的团队状态,团队成员之间迫于工

作规范的要求与管理者权威而出现一些成熟的假象,使团队没有达到

最佳状态,无法完成预期的目标。

(五)休整阶段

休整阶段包括休止与整顿两个方面的内容。

团队休止是指团队经过一段时期的工作,任务即将结束,这时团

队将面临着总结、表彰等工作,所有这些暗示着团队前一时期的工作

已经基本结束。团队可能面临马上解散的状况,团队成员要为自己的

下一步工作进行考虑。

团队整顿是指在团队的原工作任务结束后,团队也可能准备接受

新的任务。为此,团队要进行调整和整顿,包括工作作风、工作规范、

人员结构等各方面。如果这种调整比较大,实际上是构建一个新的团

队。

三、项目式

(一)项目式的组织结构形式

项目式组织结构形式就是将项目的组织独立于公司职能部门之外,

由项目组织自己独立负责项目的主要工作的一种组织管理模式。项目

的具体工作主要由项目团队负责。项目的行政事务、财务、人事等在

公司规定的权限内进行管理。

(二)项目式组织结构的优点

项目式管理组织结构的优点是:

项目经理是真正意义上的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对项目及公司负

责,团队成员对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经理可以调动团队内外各种有利

因素,因而是真正意义上的项目负责人。

团队成员工作目标比较单一。独立于原职能部门之外,不受原工

作的干扰,团队成员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项目工作中去,也有利于团

队精神的形成和发挥。

项目管理层次相对简单,使项目管理的决策速度和响应速度变得

快捷起来。

项目管理指令一致。命令主要来自于项目经理,团队成员避免了

多头领导、无所适从的情况。

项目管理相对简单,使项目成本、质量及进度等控制更加容易进

行。

项目团队内部容易沟通。

(三)项目式组织结构的缺点

容易出现配置重复、资源浪费的问题。如果一个公司多个项目都

按项目式进行管理组织,那么在资源的安排上很可能出现项目内部利

用率不高,而项目之间则是重复配置与浪费。

项目组织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组织,公司的管理与决策在项目管

理组织中贯彻可能遇到阻碍。

项目团队与公司之间的沟通基本上依靠项目经理,容易出现沟通

不够和交流不充分的问题。

项目团队成员在项目后期没有归属感。团队成员不得不为项目结

束后的工作考虑投人相当的精力,影响项目的后期工作。

由于项目管理组织的独立性,使项目组织产生小团体观念,在人

力资源与物资资源上出现“囤积”的思想,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各

职能部门考虑其独立性,对其资源的支持会有所保留,影响项目的最

好完成。

四、职能式

(一)职能式的组织结构形式

项目职能式组织结构形式是最基本的,也是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

项目组织结构形式。职能式项目管理组织结构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将一个大的项目按照公司行政、人力资源、财务、各专业

技术、营销等职能部门的特点与职责,分成若干个子项目,由相应的

各职能单位完成各方面的工作。例如,某咨询公司负责一大型通信企

业规划项目,公司主管副总牵头,工作内容按公司相关部门职能分工

如下:有关技术方面的分析工作由通信项目部负责,财务分析部分由

技术经济部负责,企业管理组织方面由公司研究所负责完成等等。具

体地说,在公司高级管理者的领导下,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构成项目

协调层,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具体安排落实本部门内人员,完成项目

的相关任务。协调工作主要在各部门负责人之间进行。职能部门分配

到项目团队中的成员可能暂时是专职,也可能是兼职,但总体上看,

没有专职人员从事项目工作。项目可能只工作一段时间,也可能持续

下去,团队中的成员可能由各种职务的人组成,项目领导或项目经理

可能是某位副总裁,或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

职能式的另一种形式就是对于一些中小项目,在人力资源、专业

等方面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根据项目专业特点,直接将项目安排在公

司某一职能部门内。在这种情况下,项目团队的成员主要由该职能部

门人员组成,这种形式目前在国内各咨询公司中常见。

(二)职能式组织结构的优点

项目团队中各成员无后顾之忧。由于项目各成员来自各职能部门,

在项目工作期间所属关系没有发生变化,项目成员不会为将来项目结

束时的去向担忧,因而能客观地为项目去考虑、去工作。

各职能部门可以在本部门工作任务与项目工作任务的平衡中去安

排力量。当项目团队中的某一成员因故不能参加时,其所在的职能部

门可以重新安排人员予以补充。

当项目工作全部由某一职能部门负责时,项目的人员管理与使用

变得更为简单,使之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项目团队的成员有同一部门的专业人员作技术支撑,有利于项目

专业技术问题的解决。

有利于公司项目发展与管理的连续性。由于是以各职能部门作基

础,所以项目管理的发展不会因项目团队成员的流失而有过大的影响。

(三)职能式组织结构的缺点

虽然职能式组织结构有一些优点,但是其缺点也是很明显的:项

目管理没有正式的权威性。由于项目团队成员分散于各职能部门,团

队成员受其所在职能部门与项目团队的双重领导,而相对于职能部门

来说,项目团队的约束显得更为无力。

项目团队中的成员不易产生事业感与成就感。团队中的成员普遍

会将项目的工作视为额外工作,对项目的工作不容易激发更多的热情。

这对项目的质量与进度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对于参与多个项目的职能部门,特别是具体到个人来说,不容易

安排好在各项目之间投入力量的比例。

不利于不同职能部门的团队成员之间交流。

项目的发展空间容易受到限制。

五、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

项目名称: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项目

项目单位:XXX(集团)有限公司

六、项目建设地点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待定),占地面积约76.00亩。项目拟定

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

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

七、建设规模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50667.00nf(折合约76.00亩),预计场区规

划总建筑面积87722.58itf。其中:主体工程60619.20nf,仓储工程

14458.34m2,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7972.52nf,公共工程

2

4672.52mo

八、项目建设进度

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x(集团)有限公司将项目工

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12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

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

九、建设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

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2990.8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6064.94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01%;建设期利息351.35万元,占项目总投

资的1.06%;流动资金6574.5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93%。

(二)建设投资构成

本期项目建设投资26064.94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

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22739.2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2516.96万元,预备费808.73万元。

十、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财务效益分析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67500.00万元,综

合总成本费用58041.39万元,纳税总额4837.73万元,净利润

6889.75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4.17%,财务净现值4582.30万元,

全部投资回收期6.52年。

(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

表格题目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

1占地面积m250667.00约76.00亩

1.1总建筑面积m287722.58容积率1.73

1.2基底面积m229386.86建筑系数58.00%

1.3投资强度万元/亩335.62

2总投资万元32990.88

2.1建设投资万元26064.94

2.1.1工程费用万元22739.25

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2516.96

2.1.3预备费万元808.73

2.2建设期利息万元351.35

2.3流动资金万元6574.59

3资金筹措万元32990.88

3.1自筹资金万元18649.96

3.2银行贷款万元14340.92

4营业收入万元67500.00正常运营年份

ir”

5总成本费用万元58041.39

ir”

6利润总额万元9186.34

irn

7净利润万元6889.75

ir”

8所得税万元2296.59

”ti

9增值税万元2268.87

”ti

10税金及附加万元272.27

ir”

11纳税总额万元4837.73

irii

12工业增加值万元17026.57

13盈亏平衡点万元32209.90产值

14回收期年6.52含建设期12个月

15财务内部收益率14.17%所得税后

16财务净现值万元4582.30所得税后

十一、组织与组织计划的含义

(一)项目组织

通常认为项目管理组织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作为名词概念

的工程项目的组织结构形式,即按照一定的体制、部门设置、层次划

分及职责分工而构成的有机体;二是作为动词概念的组织管理过程,

即为达到一定目标,运用组织所赋予的权力,对所需的资源进行合理

配置,以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组织的关键不在于同一个建筑

内办公、或一套政策和程序,其核心是组织内成员之间,成员与职责、

任务,成员与资源之间的关系。

工程项目管理组织可以是一个公司,也可以是一个专业项目部,

还可能是为完成某一项目而成立起来的项目团队。

(二)项目组织计划

项目团队组织计划是指为保证工程项目的良好开展,对项目团队

有关人员职位与责任的设置构架。对于大多数项目来说,项目团队组

织计划可能很早就开始了,甚至提前与业主进行了沟通。但为保证整

个项目的持续力,对项目团队组织计划应进行定期审查,如果开始制

定的计划不再适合项目的发展,就应及时对其进行适当的修改。

(三)项目组织的作用

一个优良的组织其基本作用是避免组织内个体力量的相互抵消,

寻求个体力量

汇聚和放大的效应。

项目管理组织的作用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可以有不同的认识。从组

织与项目目标关系的角度看,项目管理组织的根本作用是通过组织活

动,汇聚和放大项目组织内成员的力量,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主要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合理的管理组织可以提高项目团队的工作效率。

管理组织的合理确定,有利于项目目标的分解与完成。

合理的项目组织可以优化资源配置,避免资源浪费。

良好的项目组织工作有利于平衡项目组织的稳定与调整。

科学合理的项目组织工作有利于项目内外关系的协调。

(四)影响项目组织的因素

对工程项目组织的影响因素包括影响项目组织结构形式的形成和

影响项目组织管理过程两方面。其影响因素表现为社会因素和项目所

在组织内部因素。

(三)社会因素

国际通行的项目管理方法与惯例。

国家经济管理环境和与项目相关的管理制度。

项目规模与项目技术复杂性。

项目的经济合同关系与形式。

项目管理的范围以及项目工作的种类、规模、性质和影响力。

(四)组织内部的因素

上级组织的管理模式与制度。

公司与项目管理目标。

上级组织领导层及各部门之间的运作方式。

组织领导及成员的素质。

十二、人员吸纳

(一)人员吸纳的依据

人员吸纳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人员配备计划。人员配备计划在前文已做了介绍。

(2)可吸纳人力资源情况。主要包括:

以前的经验一一这些个人或小组是否做过类似或相关的项目?如

果做过,那么做得怎样?

个人兴趣一一这些个人或小组对这一项目中的工作是否有兴趣?

个人特点一一这些个人或小组是否可能组成项目团队并一起很好

地工作?

可得到的程度一一在必要的时间段内,最希望得到的个人或小组

是否可以得到?

(3)招聘惯例。任何一个组织,包括项目都可能有自己的获取人

员的政策、规定和程序。这些存在的政策、规定与程序是人员获取过

程中应当遵守和考虑的。比如对学历的要求、对专业技术偏重程度等,

这些要求往往成为一种惯例,对人员获取进程产生约束。

(二)人员吸纳的工作内容

人员吸纳是指得到项目需要的人力资源(包括个人或小组),并

将其安排到项目工作中的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最好的资源可能往

往是不可得到的。因而,项目管理团队在人员获取方面的工作重点是

必须确保可得到的资源能满足项目的需要。

人员来源分析。项目团队的成员不一定是项目所在公司的人员,

由于项目的不同特点及需要,项目成员完全来自本部门或公司往往很

难满足项目要求。事实上,对于工程项目而言,相当多的团队成员可

能来自公司外部。因此在考虑项目团队成员时,除特殊情况要求项目

团队成员必须全部由公司或部门内人员组成外,正常情况下,应首先

以项目需求和项目进度与质量来考虑项目团队人员的组成。

在工程项目的人力资源中,重要岗位的管理人员,特别是项目经

理往往来自项目单位内部。一部分成员由外部专家组成,这些专家来

自咨询单位的专家库中。

使用现有的内部人员与使用外部专家从项目本身的工作阶段来看,

使用内部人员可以减少公司总成本费用的支出,因为内部人员的成本

费用对于项目来说可能已经是“沉没成本”,无论其是否参加项目的

工作,这部分费用都要投入,而外部聘请专家则需另付报酬。如果项

目费用核算是完全独立的,从项目的角度看,内部人员参加项目团队

则不一定会降低成本费用,需将两者加以比较才能确定。

人员吸纳的实施。在对项目团队人员的需求与可能来源分析的基

础上,项目经理应根据团队成员具体不同来源情况,以不同的方式进

行人员获取工作。

对项目团队所需的人员进行排队对比,在质量同等或相近的情况

下,以费用低者为先;在费用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以质量为先。

按排队顺序与候选人进行接触,将其参加项目的工作内容、时间、

费用等情况与候选人商谈,了解其参加项目工作的可能性,作出取舍。

团队成员的确定。经过前面的工作,项目人力资源的吸纳阶段主

要取得了两个成果:1)项目人员的安排。当人员已经稳妥地安排到项

目工作中时,项目的人员配备就算完成。根据项目的需要,项目人员

可以是全日工作,也可能是业余兼职,或兼而有之。2)项目团队名录。

项目团队名录要包括所有项目团队成员和其他关键项目参与人。根据

项目的需要,这个名录可以是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可以是简明的或详

细的。

(三)人员吸纳的基本方法

预安排。在一些情况下,人员可能被预先安排好了。这种情形常

发生在下述情况中:1)项目是一个竞争性建议的结果,特别的人员已

作为建议书的一部分被确定了。2)项目是一个内部服务项目,人员安

排在项目的有关批准文件中已被确定。3)项目委托方对项目人员有特

殊要求,项目团队的一些特别人员必须按委托方要求来安排。

商谈。在大多数项目中,项目团队的人员吸纳必须通过商谈来解

决。1)同公司内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商谈,以确保项目能在必要的时间

段内得到合适的熟练人员;2)对于稀缺专业或专业性很强的人力资源,

在组成项目组织时有时需要同其他项目团队商谈。3)选拔作为一种特

殊的商谈形式,在项目团队人员安排时也可能会被采用。选拔可以是

部门内部,也可以是公司内部。选拔的优点是成本低、易控制、情况

好掌握;缺点是易受行政、人际关系等的干扰,来源范围可能相对窄

一些。

招聘。对于一个项目来说,招聘可用于取得特殊个人或组织提供

的服务。项目组织为完成项目而临时缺少某类人员时也会采用招聘的

方式。例如,项目决策时没有雇用这类专业的全日制人员,或所有的

适宜人员都被安排满足其他项目需要了,或由于其他一些情况。

招聘可以是全社会招聘,也可以是内部招聘,其好处在于资源来

源广,可供选择的余地大;缺点是成本高,需解决的相关问题可能比

较多,特别是外部招聘。

十三、工程项目管理组织设计的依据与原则

项目组织设计实际上就是设计一个能够保持组织的管理与有效运

行的规则,这种规划的固定表示就是组织结构。

(一)管理组织设计的依据

影响项目的组织因素很多,上一节已经作了阐述,但在设计和确

定某一具体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时,最重要的依据是以下几个方面:

项目自身的特点

包括项目规模、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性质、已有资源状况

等。每个项目都有其各自的特性。不同的项目规模、工作内容、完成

时间、工作性质等决定项目的不同组织结构形式。例如,对于工作量

小、时间紧的项目可能采取职能式的组织结构;对于工作量大、项目

周期长的项目可能采取项目式的组织结构等。

承担项目任务公司的管理水平和对项目管理要求

公司的管理水平和对项目管理的要求直接影响了项目组织结构的

选择。例如,有的公司对哪类项目采取何种组织结构形式进行了明确

的规定,有的公司明确要求不允许项目团队自己管理财务等,有的公

司对项目管理的组织方式选择交给项目经理去负责等等。所有这些对

项目管理组织结构形式的确定都有重大影响。但有一点必须指出,无

论公司规定如何,采用的组织结构形式更合理、更符合实际是最重要

的。

委托方的要求

为了完成好项目工作,有时委托方对项目的具体工作提出了具体

的要求,指定采取何种方式,要与哪些公司合作,希望有哪些人员参

加等。这些要求的满足,在一定程度上为组织结构形式的确定增加了

约束。

项目的资源情况

项目资源包括项目的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时间资源及资金资源

等。对于一个已拥有较多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时间资源,而资金资

源相对缺乏的项目来说,采取职能式、矩阵式项目组织结构形式即可;

而对于信息资源与人力资源相对不足,而资金资源与时间资源较为充

分的项目来说,借用外部力量,采用项目式组织结构形式可能更为适

宜。

国家的有关法规

除上述各方面因素外,国家对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有时对项目的

组织结构形式也会产生影响。例如,要求新建工程项目的组织机构必

须符合国家有关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在代理招标的项目中,工程招

标项目的组织设置与关系的确定要能满足招投标法对招标有关文件严

格保密的要求等等。

(二)管理组织设计确定的原则

项目管理组织结构的确定与基本组织结构形式倾向的选择、部门

的划分与确定等都是密不可分的。随着人们对组织工作管理水平的认

识日益加深,管理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也在发生着变化。

传统组织设计的八条原则主要包括:

目标原则:所有的组织都应当有一个目标;

相符原则:权力和组织必须相符;

职责原则:权限与职责要对称,权限必须负有相等的责任;

协调原则:组织内各成员的努力应指向共同的目标,相互之间应

建立有效的协调;

明确性原则:对于每项职务都有明确的规定;

组织阶层原则与控制幅度原则;

专业化原则:每个人的工作都应限制为单一的一种职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组织设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适

应当今社会的需要,管理学家们又进一步提出了一些新的组织设计原

则,主要包括:

(1)目标导向原则。这种设计思路与传统的设计思路不同,它是从

组织目标的角度进行组织设计,确定组织结构,其重点强调工作成果、

工作目标,而不是工作的处理程序与方式。

(2)整分合原则。在进行组织设计时首先强调组织整体目标及基本

任务的完成;然后再按任务与目标的基本构成或工作过程进行分工,

设立相应的组织单元;最后,在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综合与协调,使各组

织单元能做到分工清晰、相互配合、能力合作,完成好总体目标与任

务。

(3)“封闭”设计原则。组织是一个有特定的目标与功能的系统,

要实现这一目标与功能,必须按照其必要的工作程序进行,除与外界

保持必要的联系外,还要在系统内形成一个各组织单元、各组织层次

之间能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闭路运行轨道,保证组织目标与任务的

最终实现。这种“封闭”环节,往往包括决策、执行、监督与反馈四

类职能部门。

(4)最佳幅度与层次原则。按照不同组织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与最

佳的管理幅度与层次,研究两者的最佳匹配,以保证组织高效、优质

地完成组织目标与任务。

(5)弹性设计原则。组织结构与组织目标、任务的适应不是永恒不

变的。实际上,组织任务、组织决策者和组织内人员结构、组织存在

环境(如竞争状况、资源条件、政策因素等)等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是

经常变化的。组织机构的建立和健全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组织

的调整会引发一定的震荡,需要相当的时间才能使组织内各单元重新

进入正常的运行状态。因此在进行组织设计时,应使组织具有一定的

弹性,能应对上述变化,而不必经常进行组织调整。

无论是传统的组织设计原则,还是现代的组织设计原则,都不是

绝对不变的。实际上在上述原则中,有些原则之间有一定的矛盾关系。

在具体组织结构设计当中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灵活运用。

十四、项目管理组织的基本原理

在掌握如何构造项目组织结构前,需要首先弄清几个基本概念及

相互关系,主要有:组织结构、组织规模、部门设置、管理幅度与管

理层次。

(一)组织结构

组织的构成

组织是由人员、职位、职责、关系、信息等组织结构要素构成的,

其中各个职位与工作部门就相当于一个个节点,各节点之间的有机联

系,就构成了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就是系统内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的框架,具体说就是根据组织系统的目标与任务,将组织划分成若干

层次与等级的子系统,并进一步确定各层次中的各个职位及相互关系。

组织规模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组织规模通常是指该组织管辖人员数量的多少。

例如说某公司有多大规模,往往是指其员工有多少人,具体又可以分

为正式员工人数、客聘专家人数等。

部门设置

部门设置包括部门职能的合理确定与部门划分两个方面的内容,

这是组织机构设置中的一对重要关系。

(1)部门的划分。部门的划分是指在项目管理机构中设立多少部门

和设立哪些部门。部门过多将造成资源浪费和工作效率低下,部门太

少则会造成部门内事务太多,部门管理困难等问题。

(2)部门职能的确定。部门职能是指部门所应负责的工作与事务范

围。部门负责的工作与事务太少,部门将人浮于事,影响工作效率和

公司风气。职能过多,部门的人员会疲于忙碌,管理困难,影响工作

质量。

(3)部门职能与部门划分的关系。部门过多,每个部门的职能就会

减少,部门少,每个部门的职能就可能会增加。因此首先要科学处理

好部门职能与部门数量的关系;同时划分部门与部门职能的设定又是

紧密联系的。部门划分的科学合理,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就容易合

理设定,如果部门职能设定不合理,将会增加部门的数量,容易造成

管理上的混乱。

(4)部门设置的方法。部门设置的最基本形式是把组织的总体任务

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以完成子任务的单元为基础形成部门,即工作

部门专业化。部门设置的另一种基本形式是按组织(公司或其他机构)

自身总体职能与任务的要求,把组织分成若干个具有固定职能分工和

业务范围的部门,即实行部门职能化。例如,一些咨询公司分为能源

业务部、农林水业务部、一般工业业务部等。

管理幅度

管理幅度又称管理跨度。是指上级管理者所直接领导下级人员的

数量。一名管理者直接领导多少人才能保证管理是最有效,就是管理

幅度的问题。

(1)管理幅度对管理的影响

管理幅度是组织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过大与过小都将对组织

的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扩大管理幅度对组织的影响主要有:可以减少管理的层次,缩减

组织机构和管理人员,减少协调方面所付出的时间和费用;缩短信息

传递渠道与层次,提高工作效率;但管理幅度过大可能使主管人员对

下属的指导和监督的时间相对减少,容易导致管理失控,出现各自为

政的状况。

减小管理幅度对组织的影响主要有:管理层次增加,相互之间的

工作协调难度加大,为此所花费的时间与费用都会增加;由于层次增

加,信息的传递容易发生丢失和失真;办事效率降低。

(2)确定管理幅度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①管理工作的性质

管理者的工作性质不同,其管理幅度的要求也会不同。高层领导

面对的往往是事关全局的复杂问题,或未遇到过的新问题,决策所产

生的后果也往往是影响全局的问题。因此,其管理幅度应小一些;基

层管理者所进行的工作往往是日常的管理工作,其重复性与类似性都

较强,因此其管理幅度可以大一些;如果工作作业方法与程序的标准

化程度高,管理幅度也可以大一些。一般情况下最高层管理人员的管

理幅度4〜8人较为适宜,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幅度以8s15人为宜。

②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工作能力

如果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如决策能力、领导水平、业务经验等)很

强,管理幅度可以大一些;反之,如果管理者的工作能力与领导能力

都较弱,其管理幅度就应小些。如果下属的工作能力较强,知识与工

作经验都比较丰富,管理技能与专业技能也较高,其上级主管的管理

幅度就可以大一些;反之,如果下属工作能力较差,事事都需上级主

管指导,则上级主管的管理幅度就应小些。

③管理者的领导风格。有的管理者不希望分权,而是希望将所有

的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这样的管理者面临的管理幅度可能就大一些;

而有的管理者希望通过授权,将工作分给几个得力的下属去完成,这

样的管理者的管理幅度就会比较小;有的领导者非常不喜欢处理具体

管理事务,将工作全部交给常务副职去做,其管理幅度可能只有一二

个人。

④层次内信息传递效率

如果同一层次内信息传递的方式与渠道适宜,传递速度快,关系

容易协调,其管理幅度就可大一些;反之,管理幅度就应小一些。

⑤管理的组织机构之间工作职能的相似性

如果管理者直接管理的各下属部门的工作性质有较大的相似,如

各火电项目部、水电项目部、核电项目部、新能源项目部等,或监理

一部、监理二部、监理三部等,管理者所面临的问题有许多类似性,

则其管理幅度则可以大一些,反之则应小一点。

⑥组织机构在空间上的分散程度

管理者所管理的各机构在空间上的远近,对管理者的管理效率将

产生一定的影响,如相互之间比较近,管理幅度就可大一些,反之则

应小一些。

⑦得到协助的有力程度

管理者如果有助手协助分担一部分工作,就能有更大的精力处理

好重要工作。所以如果管理者能够得到助手的有力协助,其管理幅度

就可以大一些,如果没有有力的协助,其管理幅度就应小一些。

⑧经营形势和发展阶段。管理幅度与组织的经营和发展有相当的

关联。在组织的初始阶段,管理者需处理的事务头绪较多,组织内协

调性较差,管理幅度可能会小一点;随着业务的发展,组织经营日益

成熟,工作效率较高,各下属组织的独立运行能力有所增强,这时的

管理幅度就可适当扩大。但在组织经营遇到困难时,则要按问题所在

区别对待,例如,为集中力量,减少管理层次,缩小组织运营成本,

管理幅度可能加大一点;而如果经营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管理者没有足

够的精力进行管理,为提高工作效率,发挥个人专长,则可能增加管

理层次,减小管理幅度。

⑶管理幅度的定量分析

以上关于管理幅度的分析,从原理上阐明了管理幅度对管理的作

用和确定管理幅度的主要考虑因素,没有解决对管理幅度予以定量的

问题。根据上述基本原理,美国洛克希德公司提出了一套定量分析方

法。主要是确定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并将各因素进行分级并赋予一

定的指数。

洛克希德定量分析法给出了一个定量分析管理幅度的基本思路,

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项目组织的具体情况对影响因素的划分、各级影

响因素下的分值和修正系数予以调整。

管理层次

管理层次是指从管理组织的最高层管理者到最下层实际工作人员

之间进行分级管理的不同管理层次。管理层次多少是指管理分级的层

次数量。

整个组织按从上到下的顺序通常分为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和

操作层四个层面。决策层是指管理目标与计划的制定者阶层;协调层

是决策层的重要参谋,属于咨询阶层;执行层是指直接调动和安排项

目活动、组织落实项目计划的阶层;操作层是指从事和完成具体任务

的阶层。由于每个具体组织的规模、工作性质、空间分布等情况不同,

每个层面在实际组织内又可能包括几个管理层次。在实际工作中,有

时协调层、执行层、操作层之间的区分不是非常清晰,就某一个具体

部门而言可能兼顾执行层与操作层,有时又可能兼顾协调层和执行层。

一个组织内管理层次的多少不是绝对的,但管理层次过多将产生

信息流通的障碍和决策效率与工作效率的低下,以及管理成本的增加。

管理层次从上到下划分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工作任务与权力的分

解与授权的过程,上级管理层次的部门将任务与权力授予下一级层次

的几个部门,上级部门有权督促与检查下一级部门的上下级的关系,

从而形成了部门的等级关系。

管理居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

一般地说,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是相互矛盾的,管理层次过多势

必降低管理幅度,同样管理幅度增加,同样也会减少管理层次。因此,

平衡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使决策与管理效率高效、快捷

是组织结构设置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是组织结构的两个相互关联的基本参数。当

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相反,如果管理

幅度越小,则管理层次就会增加。在系统组织的规模一定的条件下,

两者成反比或接近反比的关系。

如前所述,由于人的经历和能力是有限的,一个管理者的有效控

制幅度也是有限的。当一个管理者所领导协调的幅度超出了这个限量,

就需要增加一个管理层次。

组织形态的纵向层次

组织的层次设置,为组织管理者提供通过职权等级链的纵向逐层

监督来控制和协调组织活动的有力手段,根据纵向层次设置的多寡,

从组织结构的外部形态描述来加以命名,组织可以区分为高架和扁平

两种形态。

(1)高架式组织

高架式结构组织结构又称高耸式组织结构,是在最高层与作业层

之间具有为数众多的管理层次,每个层次的管理幅度均较窄小,组织

结构形式表现为高而瘦,故又称为“宝塔式”结构。

在高架式结构中,主管人员可以有较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对下属进

行面对面的深入具体指导,并对其工作给予严密的监督和控制;主管

人员同其直属人员的联系沟通多,工作单位规模小,可以促成较简单

的问题在短时间内得到准确地解决;各级主管职务设置较多,能够为下

属人员提供较多的晋升机会。传统的组织结构大多是高架式的。

高架式结构的优点主要有:1)组织结构比较严谨、严密,便于经

理人员对下属实施严密控制;2)组织成员职责分明,分工明确;3)±

下级之间纵向关系十分清晰,有利于统一指挥;4)组织的稳定性程度

很高,纪律比较严明。

高架式结构容易产生的问题主要有:1)层次间和部门间的协调任

务重,计划和控制工作较为繁杂;2)管理层次及管理人员多,管理费

用升高,降低了管理工作的经济性;3)信息交流不畅且易失真。各层

次的行政主管被迫较多地依靠层层的正式的通报制度来获取信息,信

息可能会相当严重地被歪曲;4)整个组织的决策民主化程度不容易高。

下属在决策中的参与程度很低,自主权和决策权都很小,更多地只能

被动服从,通常上面所作出的决策还经常不容易为下面所理解和接受;

5)管理工作的效率也会降低。管理层次一多,层层报告请示容易造成

决策迟缓,错失良机,整个组织的应变能力较差,缺少弹性。

随着组织规模的逐步扩大,这种高架式结构越来越显得难以适应

环境与新的挑战,所以近年来出现了组织结构向扁平化方向发展的趋

势。

⑵扁平型组织

与高耸型组织相反,扁平型组织的结构特征是扁而平,其管理幅

度大,管理层次少,其组织结构叫做扁平结构,或者叫做“横式结

构”。现代的企业大多倾向于采用扁平组织结构。

扁平型组织的主要优点是:1)扁平结构由于管理层次少,相对而

言管理人员也少,节约了管理费用;2)扁平结构通过管理层次的减少,

缩短了上级与基层之间的行政距离和感情距离,改善和加强了纵向的

沟通联系,高层领导可以较容易了解到基层的情况;3)随着管理幅度

的加大,上级对下级的指导与监督减少,下属要有效地行使指挥,就

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增加了下属的管理责任,

对地位较低的下属人员会起到有力的激励作用,有利于促进基层管理

人员的成长;4)下属在决策中的作用增强,发言机会增多,同时也由

于上级把主要的作业责任授权给了下级,这样下级有可能参与决策,

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程度;5)纵向沟通联系渠道缩短,使上下级之间信

息传递沟通加快,决策与行动效率更加迅速。

扁平型组织主要的不足之处是:1)随着组织的扁平化,上司管理

幅度的加大,工作负荷将加重,使之精力分散,对下属的管理可能松

懈;2)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式要从监督和控制为主,转向主要提供

建议和协助,并推动下属解决问题,实现其角色由监督者向领导者的

转变,要求各级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相对较高;3)下属容易会自觉或

不自觉地突出他们的特权,建立起他们自己的附属部门和势力范围,

破坏组织的统一性,因此下属人员要有较强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在扁

平结构中,上级领导者要特别注意放权的艺术,既要敢于放权、善于

放权,还要拥有必要的权威性。

总之,高耸型结构与扁平型结构都是相对的,在适宜的环境下,

都可能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