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理论史十章-14章_第1页
西方文学理论史十章-14章_第2页
西方文学理论史十章-14章_第3页
西方文学理论史十章-14章_第4页
西方文学理论史十章-14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方文学理论史十章-14章

第十章新批评和原型批评

1.概述

介绍:新批评是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20

年代发源于英国,30年代形成于美国,40到50年代在美国文

坛占据了统治地位,60年代以后虽然渐渐衰落,但是在今天

的欧美理论中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背景:新批评的崛起有历史的因素,也是文学理论内部自

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崛起之时流行的实证主义和印象主义,

新亚里士多德学派,忽视了对文学尤其是文本自身的研究。

同时大学教育学院化,体制化的确立也使文学研究出现了一

些新景象。

定义:“新批评”得名于兰色姆的《新批评》一书,此书的

本意是评论艾略特瑞恰兹等人的理论,并将它们称之为新批

评家,同时表示了理论上的不满。但是后来又被用来指向兰

色姆等他的学生,成为新批评派。其理论大体上可以归纳

为:

①在文学的本质问题上,坚持文本中心论的观点。

②在文学的功能问题上,强调文学的认知功能。

③因为强调文本中心和语言的反讽、悖论、象征等功能以

及由这些功能所构成的文本张力结构,所以新批评派在批评

实践的方法上推崇的是“细读法”。

强调文学的自足性,文本的独立性和美学的自律性,对以

诗为代表的文学的特殊关注有其内在的人文关怀和人文主义

追求。

阶段:提出在英国,兴起于美国。第一,理论的萌生时

期,称为前驱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艾略特和瑞恰

兹;第二,理论的形成时期,这时期主要发生在美国,代表

人物是艾伦退特、布鲁克斯和沃伦;第三,繁荣时期,这一

时期新批评派几乎占据了所有大学文学系文学理论教学的统

治地位,最有影响的是维姆萨特,韦勒克和沃伦,这三人也

被称为“耶鲁集团”YaleGroup

2.艾略特和瑞恰兹:新批评的奠基者

A艾略特的“无个性理论”

代表作:《传统与个人才能》“诗不是放纵感情,而是逃避

感情,不是表现个性,而是逃避个性”

理论:诗是一切诗的有机整体,是自荷马以来欧洲整个的

文学组成的一个共时存在的局面,此外作者也不能把诗当做

表现自己的个性或者抒发自己情感的工具,强调诗人应当避

免把作品当成个人情感的表现形式,而是要用客观的食物或

者意象来暗示自身的情感和心境。这种“无个性理论”将文学理

论研究的中心从作者转向作品,将文本置于理论的研究中心

地位。

B瑞恰兹的语义学批评和语境理论

代表作:《科学与诗》与奥格登合著《意义的意义》

理论:①科学语言和诗歌语言:将科学的陈述称为“真陈

述”,而诗歌陈述由于它是一种感情的陈述,涉及到的是人的

情感和态度,没有具体的指称课题,因而无法得到经验事实

的证伪,所以称之为“伪陈述”,伪陈述是一种情感语言,虽然

称之为“伪”,但是却具有诗的真实——伪陈述是诗的语言,拓

宽了人们的感受能力,使得我们能够重新去面对世界,进而

重复它的诗性。

②语境理论:在其理论中,首先应该关注的就是语言的意

义问题。将诗歌的意义分为四个层次或者说是四个方面,意

义,情感,语调和意图。

一般地,人们对语境的认识停留在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

就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上下文,也就是说某篇文章中的一个

词的前后的其他词确定了该词的意义;由此进一步扩大进入

到第二个层面,可以包括任何写作或者说话时所处的环境,

然后是第三个层面,语境还可以扩大到用这个词来描述那个

时期的为人所知的其他用法,最后甚至可以扩大到与这个词

相关的一切事。语境理论应用到文学批评实践中,就是要通

过细读法来完成对文学作品的分析。

3.南方时期的新批评派

A燕卜菰的“朦胧”理论

代表作:《朦胧的七种类型》

理论:诗歌语词具有丰富的多义性,正是这种语词的多义

性使诗歌语言具有巨大的表现力和内在的张力,燕卜菰把这

种称之为“朦胧”,在此基础上将朦胧划分为七种类型——第一

种类型是暗喻,也就是说的一物与另一种事物相似,而这两

种事物之所以具有这种相似性是因为它们之间具有彼此相似

的性质;第二种是在当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意义融为一体的

时候,就出现了朦胧的第二种类型,也就是说由一个词或者

句法结构的几种可供选择的意义形成了一个诗句的多重意义

时,就是第二种朦胧类型;第三种朦胧类型同词的派生意义

相关,它指的是在诗句中一个词具有两重含义时的情况,其

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双关语;第四种类型指的是诗歌中的一

个陈述具有多重不同意义,而正是这些不同的意义汇集到一

起,结合起来形成了作者的复杂的思想状态;第五种朦胧类

型指的是诗歌中的语词介于两种不同的要表达的思想之间;

第六种朦胧类型强调的是诗人在自己的阅读中发现意义,强

调了读者的作用;第七种朦胧类型指一个词具有两种截然对

立的意义,而这个意义又是由上下文所明确规定了的。

B兰色姆的本体论批评

兰色姆是新批评派理论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也是新批评

的创始人。初步建立了以文本为中心的批评理论。

理论:①倡导科学的文学批评:批评不仅仅是欣赏,更是

一种研究活动,因此不仅仅是个人的感受,还应当是一门学

科,具有自己的规范性,也就是说批评必须更科学化,或者

说更精确和系统化,要排除个人感受的记录,对文本的梗概

和释义以及历史研究等

②“诗歌本体论”:首先文学文本所把握的世界与科学论文

研究的世界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也就是说,文学和科学是两

种不同的把握世界的方式,其次文学的目的是为了恢复我们

所感知的复杂世界的完整性

③批评的第二类诗歌是概念诗,又被他成为柏拉图式的诗

歌,这种诗歌就是一种透明的布道术,认为玄学诗是罪符合

理论的,诗人用韵律虚构和比喻,赋予柏拉图式的最枯燥的

概念以现货的生命,在不伤害文学本身的审美自足性前提

下,实现了理性和感性的统一。

C布鲁克斯“细读法”

布鲁克斯是兰色姆最出色的学生,其细读法是在此基础上

的进一步深化

理论:①共相和普遍性不能用抽象概念而只能通过具体和

殊相来把握②所谓“细读法''可以说是新批评的阅读方式,其

目的不是要找出诗歌的意义,它首先预设文本本身是独立

的,非历史的,是一个封闭自主的空间,其次文学是隐喻

的,象征的,所以文本是由语言的冲突构成的张力结构,内

在的意义只是文本结构的因素之一,阅读不是寻找主题意

义,而是分析诗歌的语言结构,这就是细读法。要实现这种

细读,就必须找出由悖论,隐喻,反讽,象征等形成的诗歌

语言的张力结构③悖论和反讽是布鲁克斯常用的术语,同时

还将反讽视为诗歌语言的根本特性和基本原则。所谓反讽就

是实际意义和语言的字面意义相对立,所谓悖论就指的是违

背了它们在字典中的意义,悖论就是表面上荒谬而实则是一

种真实的陈述。

D艾伦退特“张力论”

张力论是新批评最重要也最难以捉摸的观点之一

理论:张力是诗歌的内涵和外延有机结合所能达到的最完

整的整体,包含了各种可能的意义。所以诗歌应该是所有意

义的统一体,从最极端的外延意义到最极端的内涵意义。

4.耶鲁集团

到了20世纪40年代,最有影响的理论家是威廉维姆萨

特,雷纳韦勒克和沃伦,由于三人长期在耶鲁大学共事,形

成了新批评派的后期重镇,故而也被称作“耶鲁集团”

A“意图谬见”和“情感谬见”

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提出来的“意图谬见”和“情感谬见”,

将新批评中所提出的文本中心理论绝对化。

理论:在他们看来,文学理论只要研究文学文本本身就可

以了,至于读者和作者根本就不必考虑,因为作者的意图根

本就不可能成为衡量一部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准,而像瑞恰兹

那样,将研究重点放在读者的接受心理上,也不是正确的方

法,因为作品的意义是不以作者的感受为转移的。这两种研

究方法就分别被成为“意图谬见”和“情感谬见”。

B韦勒克的文学理论

代表作:《英国文学史的兴起》《文学理论》《近代文学

批评史》其中贯穿了他独到而又坚定的信念——关注文学自

理论:①研究对象:坚持以文学文本为中心的理论观

②研究方法:强调文学理论研究的穿透性,所谓“透视主

义”就是把诗和其他类型的文学看做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在不

同时代都在发展变化着,可以互相比较,而且充满了各种可

能性。批评史不应该是一项纯粹古籍研究性的课题,也应当

阐明和解释我们的文学现状

③自居的学科意识:坚持文学理论研究的科学性,认为文

学理论是一种理性活动,应当具有自己的知识体系a首先,自

主的独立的学科意识,坚持以文学性为理论研究中心,体现

了明确的文学理论学科意识和理论的学术追求,把文学研究

和其他相关的探求区别开来b概念术语的明晰性c在理论与文

学实践保持必要的弹性空间

意义:新批评在当今看来应该是片面的,狭隘的,但是其

理论的贡献也是明显的。新批评最主要的理论原则是把文学

文本本体化,这也是它称自己为本体论的根本原因;正确的

做法仍然是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的有机结合,或者说只有在

公转律中揭示自转律,在自转律中体现公转律,对文学的说

明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5.原型批评和诺斯罗普弗莱

原型批评有时候也被称为神话批评,其与神话不同的是,

原型批评的研究对象不是单个的名词或句群,也不是某一篇

具体的诗歌或小说,而是更大的具有共时意义的作为一个整

体的文学的意象结构和叙述结构,是从整体上来把握文学类

型的共性和演变规律。

A思想来源

一般认为,原型批评又两个思想来源:一是英国人类学家

弗雷泽的人类学理论,一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集体无意识

理论。

①弗雷泽《金枝》

②荣格:在人的无意识中,除了个体自身的无意识之外,

还有许多心理经验并不仅仅来自自身,这种心理经验有着一

种超个性的共同心理基础,在每个人的身上是相通的。这就

是“集体无意识”。因此,所谓的原型是一种种族的记忆,是自

从远古时代就已存在的普遍意象,这种普遍的意象,在每一

个时代都会以不同的方式重新发生。

B“原型”理论

理论:弗莱直指新批评的缺陷,在肯定其贡献的同时,认

为新批评理论“使自己失去了文献批评的巨大力量,语境的意

义”,进而正式引入了“原型”这个概念。

①原型便是那些反复出现的或传统的神话以及隐喻,原型

是一种典型的或反复出现的意象,对于原型应当从两个层面

进行认识,第一它是所有文学的母题也就是神话,第二是文

学的叙述程式,也就是文学的结构组织原则,这就是文学形

成的原因。

②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出发,将西方文学作品分为两大类,

虚构型和主题型,虚构型主要是叙述人物及其故事,主题型

则是以传达某种意义为根本目的,对于虚构的作品,又可以

分为五种模式,a神话b浪漫故事c高模仿d低模仿e反讽

③又将西方文学分为三个类型或者三个隐喻结构,也就是

再文学中神话和原型象征的三种组织形式,第一种类型为神

启意象,第二种为魔怪意象,第三种是介于天堂和地狱两个

极端世界之间的世界

④文学循环论,所说的循环主要是指文学内部叙述结构的

循环运动,即批评家不是使文学适应事先制定好的历史结

构,而是应该视文学为一个连贯的结构,被历史限定但是却

成为自己的历史。

意义:首先弗莱的理论最大的一个缺陷就是抛弃了文学的

价值判断,可以看到,弗莱的原型理论具有结构主义的特

点,所关注的是作为一个整体的文学和它的各个组成成分之

间的关系;其次弗莱的原型理论过于注重寻找文学中的原

型,一切文学最终都被还原成不同类型的深化;第三还将原

型视为文学产生的源泉,又将文学视为一个封闭的结构,同

时还认为文学有其自身的叙述程式。

第十一章现象学文学理论

1.胡塞尔现象学与文学理论

背景:现象学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在20世纪初期创立的哲

学学派,反对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认为自然科学只是对自

然界中经验事物的说明,并不等同于事物本身;另一方面也

反对19世纪末盛行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心理哲学,认为心理主

义从自我经验出发来认识客体,而每个人的心理体验各不相

同,根本无法获得统一的真理性认识。

A意识及其意向性

理论:①胡塞尔其现象学的一个核心就是对确定性的本质

的追求,开始于他对自然态度的暂时拒绝,所谓“自然态度''指

的是一种普通人的常识性的信念,即认为客体并不依赖于我

们而存在,是独立于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并且我们关于它

们的只是是普遍的,可靠的。

②意识的本质体现在它具有一种基本结构,所谓“对某物

的意识”是指给予某物以意义和秩序,从而将其建构为意向对

象。

③胡塞尔试图超越物质与意识的界限,提出回到事物本身

的著名口号,主张哲学研究应该以现象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B现象学和本质直观

理论:①提出对文学理论研究颇有方法论启示意义的“现

象学的还原”,就是说所有超越之物都必须给以无效的标志,

即它们的存在它们的有效性不能作为存在和有效性本身,至

多只能作为有效性现象。

②用“悬置”和“加括号”来形容地表达现象学的还原内涵,

意思是把所有意识之外的超越之物都悬置起来,把它们放入

括号之中,具体说,一方面对存在加括号,即把世界是否客

观存在的问题放在一边,存而不论;另一方面,对历史加括

号,即是把我们从历史上继承和接受下来的各种理论和观

念,统统放入括号悬置起来。

③现象学还原的最终目的是要找到知识的本源,达到对事

物本质性的认识,所谓本质就是意识对象诸多变化不定的性

质中的“同一性''或“共相”,亦即普遍的、必然的东西。

④现象学的直观与纯粹的艺术中的美学直观是相近的,就

具体的艺术审美活动来看,首先要把艺术作品的世界视为一

个与外面世界无关的、独立自足的世界,艺术作品是一个纯

粹的对象,具有自明性自律性;其次审美主体必须是排除了

所有经验、心理体验、理论预设等一切先人之见的纯粹主

体,要涤除玄览,从而实现审美静观。

2.乔治布莱和日内瓦学派

日内瓦学派就是成功将现象学的观念和方法运用于文学批

评的典范

A日内瓦学派概说

背景:始于1933年莱蒙发表的《从波德莱尔到超现实主

义》,但真正形成具有自己坚实的哲学方向的标志是乔治布

莱的《人类时间研究》,其在1971年出版的《批评意识》被

誉为日内瓦学派的宣言式杰作。

倾向:日内瓦学派大致的共同倾向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基

本方面——首先,关于文学基本性质问题;其次批评何为?

批评乃是一种主体间行为,其整个过程就是要从一个主题经

由作品客体达至另一个主体,其目的在于探究作者“我思”。

B乔治布莱及其“批评意识”

代表作:《批评意识》《圆的变形》《爆炸的诗》《人类

时间研究》——其一生主要是对批评主体与创作主体之间的

关系加以研究

理论:①首先,提出了文学作品的精神性特质,反复强调

文学作品在被阅读之前只不过是一个纸做的东西或者说在物

质现实之外还存在着一个主题的心灵意识,书是作家主题意

识的结晶,书就是另外一个主体。

②进而提出了批评意识问题,批评意识就是读者意识,这

样一个人的意识,即他必须把发生在另一个人的意识中的某

种东西当做自己的来加以体会,这种批评是一种诗意的批

评,一种再创作,批评家也因此成为诗人。

③从根本上说,这一批评活动过程中批评首先应该是“回

忆”起的,正是作为批评对象的作家的“最初的我”,是他对“存

在的最初的感知”,是“存在与其自身的最初接触。''对作品的

批评,就是对作家的纯粹意识,同时就是对自我的检阅,就

是通过现象学来还原来“回忆”起初的自我的过程。

④通过考察历史上批评家与作品之间的不同的认同关系来

寻找恰当的批评方式。一种是处处与它为之做出反响的文学

争雄,通过语词的斡旋把潜藏在他人思想深处的感觉的深层

的生命真正转移到批评家思想中;另一种则是将文学所反映

的实存世界的形象化为几乎无用的抽象概念。提出批评就是

摇摆于两种可能性之间,一种是未经理智化的联合,一种是

未经联合的理智化。布莱试图寻找一种兼顾主体与客体,精

神与结构的恰当的批评方式,他考察了两种人们在批评实践

中经常采用的批评形态,一种是从客体到主体,另一种是从

主体到客体,这两种表面不同的方法,有一个根本的共性:

都承认形式和客体中有一个主体存在,并且先于它们而存

在。因此这两种方法其实可以归结为一种方法,实际上是由

从主体经由客体到主体,这是对任何阐释行为的三个阶段的

准确描述。

⑤在这一批评过程中,批评家所要把握的主体与客体的关

系或者说应该是追寻的主体意识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其一是

主体与客体完全交织的层面,这是作品的一个基本层面;其

二是一个更高的层面,在这里意识抛弃了它的形式,具有超

验性,并不局限于形式内部,而是超越了形式客体显露出

来,所谓言外之意;其三是纯粹意识层面或者说理念层面,

在这个层面上,没有任何客体能够表现它,没有任何结构能

够确定它,它在其不可言喻,根本的不可决定性中呈露自

己。

3.从英伽登到伊瑟尔

现象学在美学和文学理论方面的工作主要是由波澜哲学

家,美学家英伽登和法国美学家杜夫海纳来完成。

A英伽登的艺术本体论和艺术认识论

代表作:《对文学艺术品的认识》《艺术本体论研究》

《现象学美学》《体验、艺术作品与价值》等——是现象学

美学和艺术理论的代表人物,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现象学美学

和文艺理论体系

理论:①在《文学艺术品》中坚持并贯彻了胡塞尔“回到

事物本身”的原则,认为文学理论应该关注文学作品本身,考

察文学作品是如何存在的。

②运用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来分析文学艺术品的独特存在

方式和基本结构,通过对意向客体的分析,通过对意向客体

分析,认为存在着两种意向客体:一种是一般物质性意向客

体,另一种是纯意向性课题,譬如艺术品,这类对象除了一

部分属性可以借助作品本身加以呈现以外,其余属性都必须

依赖于读者的想象力加以补充。

③直接从作品本身出发,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论地位,并

通过悬置和还原,对文学作品的存在进行“本质直观”,得出文

学作品是建筑在物质基础之上的观念性客体的认识,为进一

步分析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提供了可靠的出发点。

④进一步分析了其基本结构层次,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多

层次的构造,是一个由四个不同性质的层次构成的有机系

统。具体来说是四个层次,依次是语音层,是指文字的字音

和建立在字音基础上的更高级的语音构造,包括韵律、语

速、语调等;二层意义单位层包括词、句、段等各级语言单

位的意义;三是被再现的客体层。被再现的客体是作者在作

品中虚构的人事物等,这些虚构的对象组成作品中的想象世

界,具有现实事物的模拟特征;四是图式化方面层,文学作

品中有限的词句不能再现真实客体的一切方面和性质,作品

中的客体只是被再现了一些方面,因此也就是图式的未确定

点——这四个层次,一方面各个层次具有相对独立性,每一

层次由于其特有的材料不同而具有特殊的性质,每个层次对

于其他层次以及整个作品的结构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另

一方面,它们具有统一性,作品的各个层次材料又不是随意

的组合拼凑,不同层次是紧密联系,凝结为一个有机统一整

体。

⑤对文学作品基本结构中的四个层次及其相互关系具体分

析之后,提出文学作品的形而上的性质,所谓形而上的性

质,是指读者可以从文学作品中感受到的一种氛围,情调,

性质等,诸如崇高、悲壮、神圣等性质,既不是被再现的客

体本身的属性,也不是主题的心理状态特征,而是常常从复

杂而又各不相同的情境或者事件中显露出来的某种东西。认

为文学作品中的形而上的性质,揭示了生命和存在的深层意

义,揭示出生存本身所包含的隐蔽价值,这种意义和价值也

往往被日常生活的平凡和琐碎所掩盖,只有文学语言的描写

才能将其呈现。

⑥特别重视读者在具体化活动中的再创造性质,认为具体

化的多种可能性会影响对文学作品的正确、忠实的理解。因

此提出“恰当的具体化“,认为读者对作品的未确定点和空白的

填补必须严格在文本的基础上依照文本的暗示进行,不能随

心所欲地进行,否则,便会违背作者的原意,粗劣地歪曲作

品。“恰当的具体化”虽然需要忠实理解,但仍然允许而且需要

各种变化和差异,只要不妨碍正确、忠实地理解作品,不与

文本相冲突,这种变化和差异在一定意义上对于作品潜在价

值的实现甚至是有益的和必需的。

B伊瑟尔的文本阅读理论

代表作:《文本的召唤结构》《隐含的读者》《阅读活动

的现象学研究》《阅读行为》等,其中《文本的召唤结构》

与姚斯的《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是接受理论的两部

宣言式著作。

理论:(6文学作品的文本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具有审美价

值的表现性语言,包含了许多不确定点与空白,这些不确定

点和空白在文本中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有益的,它们是

沟通创作意识与接收意识的桥梁,正是它们形成了文学文本

的基本结构,即文本的“召唤结构”,这种召唤结构留下大量的

空白和缝隙需要读者去填充,即英伽登的具体化,伊瑟尔使

用了一个涵义更加宽泛的词“连结”,。阅读过程中,读者的具

体化和连结是自由的,但又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带着镣铐

跳舞,是有原则的。

②从读者的角度看,伊瑟尔引入“隐含的读者”的概念,意

味着文本结构中存在一种预先设定的交流模式,同时也意味

着读者在实际阅读中对这种潜在模式的实现。阅读过程中读

者的创造性参与和读者的主体地位是伊瑟尔一直非常强调

的。也非常强调阅读这种文本,读者交流过程所具有的主体

解放意义,看重文本对读者习以为常的想当然观念的颠覆。

一方面这是接受了伽达默尔解释科学的影响,另一个理论基

础是自由人文主义思想。

4.从伽达默尔到姚斯

姚斯寻求以伽达默尔的方式使文学作品处于它的历史视域

内,处于它所产生的那种文化意义的背景中,从而对文学作

品这个历史视域与它的读者不断变化的历史视域之间的关系

进行探索。

A伽达默尔:理论的历史性

代表作:《真理与方法》

背景:解释学是一种探究对于“意义”的理解和解释的理

论。当代解释学的开创者是海德格尔,他使解释学从方法论

认识论转变为本体论哲学,认为理解、解释在本质上必须通

过“先行具有”“现行见到”“先行掌握”来实现。

意义的理解问题是当代解释学的核心内容。理解者必定是

站在自身和他所处的时代以及环境的立场上来看待和理解一

切。具体说,这些理解的历史性主要包含了三个要素:第一

要素是在理解之前已经存在的社会历史因素,第二要素是理

解对象的构成是历史的;第三要素由理解主体的实践所形成

的社会价值观。

理论:①伽达默尔区分了两种不同的成见,一种是合法的

成见,他称之为生产性的偏见,另一种是非法的成见,他称

之为“阻碍理解并导致误解”的成见。,这两种成见在理解的形

成过程中必须加以区别,前者是历史给予的,具有正面价

值,后者不是来自于人于历史的必然联系,是后天的错误认

识所致,不具有正面价值,是能够导致误解的偏见。

②理解是在历史的规约下进行的,理解者必然深处某种独

特的境遇之中,这被称之为“解释境况”,解释境况决定了理解

的范围是有限的,即存在一定的视域,这种视域标志着人从

他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所能达到的理解范围。所谓“视域”标

志着人从他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所能达到的理解范围。每

一种视域中都包含了从传统和成见总接受的知识和经验,这

些知识和经验就形成了一种理解的预先结构。

③我们的视域将同文本的视域相互结合,交融,理解就是

两种视域融合的过程,是认知心理学所说的“同化”进程,这种

被称之为视域融合,每次视域融合之后都会产生新的视域,

一种既包含着理解者的视域又包含着文本的视域同时又超越

了这二者的视域所形成的全新的视域。

④判断理解合理性的唯一标准就是“效果历史”,所谓效果

历史就是指一种理解在它自身的那个时代所起的正面或负面

的作用以及作为传统的一部分对后人的理解所产生的影响。

文本的真正意义和理解者一起处于不断生成的运动过程中,

或者说其意义在理解中生成与存在。

B姚斯:接受美学的文学史观

代表作:《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

理论:①一方面,文学作品体现了作家创造的特性和意

图,另一方面作品对读者的影响和效果也是这一事实不可分

割的一部分。

②这种接受文学史必须从三个方面照顾到文学的历史性,

其一是在文学作品接受的联系中用历时性方法去观察;其二

是从同时代文学的关联以及着重系统的顺序更迭中用共时方

法去分析;其三是注意将文学的内在发展与一般历史进程统

一起来。

③提出了“期待视野”的概念,是姚斯理论中非常核心的一

个概念,主要是指在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过去阅读中的艺

术经验、读者所处的历史社会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价值观、

教育素质、道德理想等综合形成的一种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要

求和审美心理的定势。这种文学期待视野是由诸多主观和客

观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是有客观性的,不是单纯的主观

理解和心理反应。

④进一步分析了文学作用史与文学审美标准和期待视野的

关系,各种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之间根本上是通过各个时代

的各种读者的期待视野而建立起联系的,这也就意味着文学

的历史性在于每个读者的变化以及读者之间期待视野的关联

之中。这里显然受到心理距离说的影响,而对心理距离加以

社会学改造,同时也流露出姚斯精英主义文学立场,与伊瑟

尔有相似之处。

第十二章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从最肤浅的层面上看,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大都来自发达的

“西欧”,所谓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其实也是一种地缘政治的产

物。这些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张的特点,也和他们生活

的时代和地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时间为他们提出了相似又特殊的问题,而他们面对时代的

难题也给出了自己特殊的答案。他们选择马克思主义,都是

某种“双重幻灭”的境遇导致他们选择马克思主义

1.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特征

“理论”的非实践性,是我们论述的这个时段的西方马克思

主义者的共同特点,将自己限制在理论的探讨上,形成了特

有的“学院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他们的“理论综合”或者严格地

说就是“美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理论”之上。

A作为一种“综合形式”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①卢卡契:代表作《历史与阶级意识》《心灵与形式》

《小说理论》

理论:首开将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资产阶级思想混为一统的

风气,用马克思主义的术语来重新表述生命哲学和新黑格尔

主义。现代社会所出现的小说是“破碎的世界的镜像”折射出心

灵和世界的分离

②阿诺德: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黑格尔化方向,用黑格尔的

“理性”概念把马克思主义命题和现象学、存在主义融为一炉,

力图借此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精神生活沦丧,美学趣味贫乏和

地下的现实状况

③马尔库塞: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相

结合,从理论上给弗洛伊德学说的“本能”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

“经济基础”之间,“自我”与“上层建筑”之间划上等号。

④萨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不

是别的,而是自由。

B作为“意识形态批判”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理论:任何一种社会心理归根到底都是由社会关系决定

的。经典马克思主义者往往从“反映论”出发,从文艺的内容方

面来理解社会过程对文艺的决定性关系,而西方马克思主义

者则从“总体性”这个概念出发,认为形式也是社会意识形态的

载体,也是由社会历史所决定的。

文艺的内容与形式因而作为一个整体范畴反映着历史时代

的总体性。

但是对艺术的意识形态批判,暴露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

理论的含混性:一方面,它贯彻历史唯物主义,得出社会决

定艺术的命题,另一方面又将艺术示威粗声社会变革的一股

重要力量。

2.卢卡契: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开端

卢卡契、柯尔施、葛兰西被视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开

端性人物。

A物化或异化理论

代表作:《历史与阶级意识》

理论:①异化是历史的结果,历史的本质以物质实践为核

心,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下形成,在自然史和人类史相互作用

下展开的历史进程中,实践劳动构成了社会存在的根基。

②“同质化中介”即指历史活动中的人认识对象世界和揭示

自我意识的方法,主要有两类,其一是“非拟人化同质形态”,

包括科学诸门类和哲学;其二是“拟人化同质形态”即人依照自

身所处的关系及世界对外部现象加以解释的方法原则,包括

文艺,宗教诸多门类。

B艺术的拯救和“伟大现实主义”

理论:《心灵与形式》《小说理论》

理论:①小说是现时代的史诗,但它不同于荷马史诗的地

方,就在于总体性已不再是生活的本身,只成了一种向往和

追求,一种在小说中再现的世界。诗人用诗的理想可以创造

出一个比现实更“真实”的世界,其中蕴含着拯救的希望。卢卡

契的现实主义所强调的更多的是创作的“合目的性”和理想性。

②在这种拟人化同质过程中,卢卡契认为,首先创作主体

的创作行为具有具体性:把一定阶段内意识中不可解决的现

实问题反映出来;其次,在这种中介中所创造的个体形象表

现为典型性,这种典型性人物在创作主体为其设置的必然性

下进行选择,表现为对必然性的肯定或否定的意识。

C评价

卢卡契对文学与艺术的关注,其实是一个哲学家对文艺问

题的哲学思考,因此,他的文学理论实质上是其哲学思想在

文艺上的延续和发展。

①从哲学认识论出发,卢卡契将现实主义模仿看做是艺术

的决定性源泉,肯定了现实主义模仿中的主观成分,并努力

去解释艺术中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辩证关系。

②现实主义僵化是因为卢卡契辩证法的黑格尔化所致。应

该说,作为实践中的“中介:首先是具体的物质性,中介必须

随着社会交往关系和人自身与物质生产的关系改变而改变

③这种从哲学出发的非现实的现实主义,在文学方法和文

学批评原则中的应用使得文学由于哲学而实际上属于过去;

同时,有阻碍文学艺术本身发展的可能性。

3.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

阿多诺“我们把艺术解释为发生在社会之中的一种程序编码

语言,因此必须通过批判的分析来解释”

法兰克福学派经历了资本主义战后深层的信仰危机,因此

更加增加了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力度。其中开风气之

先的,就是对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判断。

A“文化工业”概念的提出

过程:①德国美茵河畔法兰克福研究所,就进行过现代

“合理化”和“批量生产”的文化娱乐设施对工人阶级生活影响的

研究,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是克拉考尔的专著《白领工人:一

份来自德国的最新报告》

②作为法兰克福研究所成员的本雅明,对“批量生产”的文

化工业和文化产品的艺术特性进行了理论上的反思,开创性

地把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以及艺

术作为“精神生产”的论述运用到文学艺术领域。提出“艺术生

产力的标志就是艺术品的复制技术的空前提高

③在理论层面完整地提出文化工业概念的是霍克海默和阿

多诺,在《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中将“文化工业批判”作为

启蒙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批判的一部分。将万物商品化的物化

逻辑推到了极致,将文化工业作为艺术的彻底物化的总体进

程加以描述,交换价值的原则支配了文化的生产、流通和消

费,所谓的艺术品,确切地说应该称之为“文化工业品”。

B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作用

含义:文化工业作为凭借现代科技手段大规模地复制、传

播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批量地制作和传播大众文化产

品,以独特的大众传播如电影、电视、收音机和报刊杂志书

籍等,通过娱乐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起着意识形态的作用。

代表作:阿多诺《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

理论:文化工业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不外起着以下意

识形态的作用——其一,文化工业意识形态“图式”履行着“操

纵功能”;其二文化意识形态通过文化媒介履行着“欺骗功

能”,文化工业就这样制造着文化产品消费者的集体移情和公

众白日梦。在文化工业的总体环境下,所谓经典艺术和经典

的风格被这种工业本身所扭曲,被漫画,变成资本主义消费

领域以内的东西,也就是说变成易于消化的东西。无论是大

众还是高雅的,文化工业产品都是在欺骗性地为受众提供“欢

乐”的许诺,其总体目的就是使人们从机械劳动中解脱出来,

养精蓄锐地再次投入机械劳动。

而这两种功能汇成一种功能,即为社会维护现状的功能。

C作为反抗的新艺术实践

理论:①阿多诺指出现代艺术的出现,是与“异化的历史

必然性”相对应的“克服历史异化的必然性”的产物②如果说古

典时期是“审美”的美学形态统治文学创作的话,那么在现时

代,与社会总体性保持一致的文学的主要美学形态就应该时

“审丑”。

②这种现代艺术本身就是对文化工业的抵抗。

③文化工业已经塑造了受众的庸俗的审美心理。

4,从萨特到阿尔都塞

A萨特的文学观

代表作:《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提出的他的文

学观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为了“自由

《辩证理性批判》《苍蝇》《死无葬身之地》

理论:①文学就是自由的武器,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提

出人的存在首先是自由,这种自由的核心内容是选择自我,

人并不是生来就是他之所是,他之所以是他乃是自我选择的

结果,人是人的未来,人就是他的所作所为。

②要想从反辩证法中摆脱出来,就得依靠实践积累形成的

总体性辩证理性,对对象世界进行充分的现象学描述,解释

人类迄今为止创造的这个实在世界的匮乏和荒漠的本质。对

于这种现象学描述,在其文学实践中表现为对他所处身于其

中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首先批判的“对象就是法规、迷

信、传统管理和传统政府的法令”,在作品中先读着提出了一

个改变自身异化境遇的“召唤”

B阿尔都塞“结构主义转向”的背景

学界一般认为阿尔都塞是“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者”

C阿尔都塞转向之一:结构的历史观

代表作:《关于唯物主义辩证法》

理论:①实践是多层次的,界定社会分工实践的正确方法

应该立足于其具体生产,因而实践具有多元的结构特征②经

济实践、政治实践和意识形态实践是构成社会结构的三种实

践,三种改造和生产过程,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构成社会

形态的诸要素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不是一成不

变的,因而也就不存在某一因素始终起主导作用,而是经

济、政治议事厅太交替起第一位的作用或者共同起作用。

D阿尔都塞转向之二:意识形态理论

代表作:《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意识形态和意识形

态国家机器》是其意识形态理论的两篇重要文献,其中《意

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集中精确地分析了意识形态特

殊性和规定性

理论:第一,意识形态具有物质实在性,人的意识可以解

释为是人们所生活的社会关系以及个人或团体在这些关系中

所占据的特殊地位的产物;第二,意识形态为补充“生产力的

再生产,,和进行,,生产关系再生产,,而发挥作用;第三,意识形

态具有“主体建构”的功能,个体通过别人的、他者的也就是社

会的眼光看自己,塑造自己的过程,因而意识形态总是“个人

与其实在生存条件的想象关系的,表述”’

E文学艺术和“症状阅读”

理论:①“巴尔扎克”问题,巴尔扎克的反动的。独特的政

治立场不仅一直为他所坚持,而且在作品内容上起了决定性

的作用。正是因为他保持了自己的政治概念,才能产生出他

的作品,也正是因为坚持了他自己的意识形态,才在作品内

部造成了起码由两种意识形态构成的斗争,造成了意识形态

的距离。这两种基本意识形态实际上是一个作者,即巴尔扎

克本人所坚持的封建主义意识形态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②症状阅读:借自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精神分析方法的症状

阅读,通过文本叙述中表层的矛盾,疏漏和空白,拖出一个

控制着叙述的以社会无意识方式存在着的意识形态结构,从

而揭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和具体主体的意识形态之间的

关系配置。

F评价阿尔都塞

①意识形态这个词之后成了当代文学理论,艺术理论文本

中最常见的词语之一。

②其“结构因果性”的主旨在于提出“理论的反人道主义”和

反历史目的论的理论,有利于拨正那种唯心主义的、主观主

义的实践观。

5.英美新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英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

人物雷猛威廉斯和他的学生伊格尔顿主要受到阿尔都塞意识

形态论的影响,并在把阿尔都塞理论运用于具体的文化研究

和文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威廉斯《马克思主义与文学》,坚持文化唯物主义的领导

权理论,带有阿尔都塞“过度决定”的“结构因果性”的理论影

子。

伊格尔顿,坚持“文化唯物主义”,把文学和文化当成一种

意识形态产品,认为以这种产品为批判对象的马克思主义批

评科学应该具有以下范畴:社会生产方式或一般生产方式;

文学的生产方式;一般意识形态;作者意识形态;美学意识

形态;文本,文本是前面各个范畴的产物,而不是与它们相

并列的范畴。

揭杰姆逊

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

A新的“历史化”

定义:所谓“历史化”可以做出以下概括性的理解,继承了

总体性的概念,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总体性和卢卡

契的黑格尔总体性、黑格尔主义历史目的论的总体性,经历

阿尔都塞转向之后已经失去其理论效力的时候,这样坚持“总

体性''需要极大的理论勇气,而杰姆逊的这种理论勇气又绝非

盲目的,他的具体的含义的“总体性概念”,保持着强大的解释

功能。

理论:①在这种“历史阶段的区分”中,标出了三个阶段,

一市场资本主义时期,其基础是对直接自然的战友,而与之

相应的意识形态较为简单,甚至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气质,

二是资本主义的完成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或“现代主义时

期”,政治上表现为帝国主义,意识形态形式明显地包含了民

族主义、国家主义及其在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中的变体,

三是晚近资本主义时期,或后现代主义时期,将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艺术风格分别和资本主义历史发展

的三个阶段对应起来。

B对大众文化的理解

理论:“高雅文化/大众文化”在这个意义上也是一种资本主

义晚近体制内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即大众文化不仅仅只包

括亚文类在内,亚文类的存在本身就指明了它的对立面的存

在,而对立面之所以是对立面,是由于这两项在矛盾上的同

质性造成的,所以高雅文化也是具体社会内部商品化。具体

化、物化的结果。这种文化的彻底商品化,使得后现代成了

“文化的时代”

第十三章结构主义文学理论

到了20世纪60年代,结构主义文学理论以法国为中心,

逐步开始在文学理论界取得统治地位。

1.结构主义文学理论概述

A结构主义思潮的一般性特点

背景:20世纪在西方思想史上居首位的三大理论性思潮是

分析哲学、现象学和结构主义。

定义:这里所说的结构主义主要指的是20世纪60年代在

法国涌现的以列为施特劳斯,罗兰巴特,德里达以及雅克拉

康等为代表的社会思潮,而通常意义上,所谓的“结构主义”包

括三方面:现代语言学理论,现代文艺理论和当代法国人文

思想运动。"法国结构主义”一次的首要含义是文学现象而不是

哲学现象,而且主要指的是文学理论活动。

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结构主义所指涉的不是事物本身固有

的本质属性,而是如何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和模式。皮亚杰提

出,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在于整体性、转换性核自身调节

性。

B索绪尔语言学理论、俄国形式主义和布拉格学派对结构

主义文学理论的影响

理论:①按照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如果要考察一部文学

作品,其目的就是要找出它所用的语法规则、找出语言中的

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

②俄国形式主义和布拉格学派对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

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③结构主义文学理论葱结构主义语言学那里借鉴了语言研

究模式,雅各布森的理论对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的影响最大。

但是如果从理论概念的操作方法的层面看,结构主义文学理

论同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相比,还是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C结构主义之父列维施特劳斯

1945年列维施特劳斯在雅各布森及其同事创办的语言学杂

志《词语》上发表了《语言学与人类学的结构分析》一文,

标志着结构人类学的开始,也正式宣告法国结构主义的出

现,列维施特劳斯被尊为“结构主义之父”。

理论:在一切神话言语背后存在着共同的神话语言,神话

也是一个象征系统的言语,其神话分析方法是对神话的情节

要素进行分割和重新组合,进而发现其构成单位和组合原

则。

D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过程

①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的中心在法国巴黎,具体表现在两个

方面,一是巴黎出现了一批以某些著名人物、著作或论题为

中心的松散组织,1960年巴黎还成立了一个先锋派文学理论

社团“太凯尔”;二是60年代罗兰巴特与代表传统经院式批评

的皮卡尔之间发生了一场关于结构主义与实证主义的论争,

使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在法国产生了空前广泛的影响。

②到了70年代,法国结构主义进入一个更为深入的发展

时期,结构主义的文学研究分化结构为结构主义的诗学研

究、叙述学研究和符号研究。

③法国结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所谓的前、后“四子”,

前四子是指列维施特劳斯、福柯。阿尔都塞和拉康,后四子

是指罗兰巴特、格雷马斯、托多洛夫和布雷蒙,前四子加上

罗兰巴特,被誉为结构主义五巨头。

④法国的结构主义文学理论有三个重大倾向,结构主义批

评、结构主义叙述学和语言学的结构主义文本分析。

E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的一般特点

第一,结构语言学为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的兴起提供了重要

的理论前提,结构主义语言学对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的影响在

于a首先它把文学作为具有自身规律的系统进行研究,一个语

言成分应当按照其在关系网中所处的位置而不是按照某种因

果规律进行解释b其次,结构语言学所提供的诸如“能指”和

“所指”,“语言”和“言语”以及“历时性”“共时性”等为文学研究

提供了必要的概念c第三个作用,就是为结构主义符号学和叙

事学研究提供了一套系统的原则

第二,结构主义文学理论是对文本意义的生成而不是意义

本身的研究

第三,作家主体身份的消失,所谓“作者”是由特定的运作

构成,不是什么先天存在,后来罗兰巴特提出“作者之死”

第四,结构主义认为文学研究的中心任务在于“文学研究与

具体作品的阅读和讨论不同,它应该致力于理解那些使文学

之所以成为文学的程式”。

2罗兰巴特

被称为“结构主义变色龙”

一般认为,罗兰巴特的学术思想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第

一个时期是他的探索时期,代表作品是《零度写作》,第二

个时期是他的符号学与结构主义时期,代表作品《符号学原

理》《论拉辛》《神话学》《批评与真实》《叙述作品结构

分析导论》,这时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符号学和结构主义理

论,第三个时期罗兰巴特葱结构主义向解构主义转向的时

期,以《S/Z》《作者之死》《文之死》《符号帝国》《罗兰

巴特论罗兰巴特》《一个解构主义的文本》为代表,从对文

本写作语言静态解构的建构转向了动态的、颠覆性的文本解

构主义思想。

A关于“零度写作”

理论:罗兰巴特提出了与“介入”理论相对立的“零度写

作”,认为从福楼拜以来的现代文学史已经证明,文学已经变

成了语言问题,文学开始关注的是语言自身而不再是社会生

活。所谓的古典式写作,被统称为政治写作,分为革命式写

作、马克思主义写作和思想式写作、政治写作只注重人的现

实价值和意义,写作中的字词称为一种虚设,这种写作实际

上具有单一的政治价值,罗兰巴特这里,写作已经称为一个

语言学游戏。写作就是文字游戏,这恰恰就是后结构主义的

理论核心内容。

B叙述作品结构分析

理论:①叙述本身是与人类历史同步的,要对叙事作品进

行分析理解,就要用内在结构分析的方法,找出作品的意义

层。

②将叙事结构描写分为三个层次:功能层,行动层和叙述

层。前两个层次大体上相当于“故事”,而最后一个层次相当于

“话语”,也就是表达方式和叙述内容的手法。功能层是切分叙

述故事的最小单位,在作品中起到主要的灵魂作用,所谓功

能,是把故事的横向组合叙述单位压缩后所得到命名的语义

单位,功能层的功能只有到了行动层并在全部的行动中占据

一定的地位才能获得意义,叙述层就是叙述的人以及叙述作

品的整体预警,研究的是叙述者、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

③对读者的重视使罗兰巴特的这种思想后来发展成为解构

主义思想,导致了“作者之死”和读者的绝对自由。

C解构主义思想

理论:①写作不是简单的作家的写作,而是“写作”自身,

它不属于作家本人,而是属于作家、读者乃至阅读活动过

程。阅读也成为一种写作,一种属于读者的新的创造性写

作,这种理解赋予“写作”以广泛的生命力。

②所谓的“作者之死”具体含义则是从约定俗成的角度来

看,作者死了,其公民身份,其含具激情的个人,其传记性

角色,业已消失了,令人敬畏的作者身份,文学史、教学以

及舆论对其叙述有证实和补充的责任,这些都被抹去了,不

再笼罩作品了。每个文本在大的文学结构中都具有“互文性''特

征,文学文本成为各种话语交织的产物,因而也就具有意义

的多重性和丰富的审美意蕴。

③在《S/Z》一书中,提出了“可读性文本”和“可写性文本”

的区分,这部独具特色的《S/Z》一书也成为罗兰巴特的解构

主义经典之作。“可读性文本”的文本意义比较确定,是可以解

读和把握的,读者不是意义的生产者而只是消费者,“可写性

文本”是每一位读者“自己”在进行写作,在这里,永远都是现

在时,没有任何固定的结构性语言。

④文本是话语编制物,具有多元的复合性和局部的可逆

性,存在着五种符码的阅读行为,五种符码构成了一种网

络,一种局域,文本贯穿其中,而正是在贯穿过程中,“文”才

生成“文”,这五种符码分别是阐释符码,意素、象征符码,布

局符码、文化符码——阐释符码的作用在于建立故事的情节

线索,制造悬念和秘密,“意素”是意义明灭不定的微粒,指明

自身,具有不稳定性和离散型,暗示着叙述的主题和意义的

闪现,象征符码则深幽莫测,具有隐秘性和象征性,文化驸

马是“文”时时引用的诸多知识符码,其目的不是为了建构或者

重新构造文化模式。

这五种符码代表了五种不同的声音,即经验的声音,个人

的声音,科学的声音,真相的声音和象征的声音。

⑤归纳起来,其理论观点大体如下:文学文本不同于传统

的“作品”;文学文本突破体裁和习俗的窠臼;文学文本对“能

指”的放纵,所指被后移;文学文本构筑的基础是无法追寻根

源、也无从考据的文本间的引语、属事用典之上,因此纷繁

多义,难以把握;作者既不是文本的源头,也不是文本的终

极;文本向读者无限开放;文本的最终指向是一种和乌托邦

境界类似的快感体验。总而言之,作者之死带来的是读者新

生。

3结构主义叙述学——结构主义文学理论最具有代表性、

最有成绩的领域

背景:“叙述学”一词首先监狱托多洛夫在1969年发表的

《十日谈语法》,但是事实上,一般认为1966年才是叙述学

宣告成立的年份,因为格雷马斯的《结构语义学》在本年底

问世,此书提出了一系列的符号学方法论新概念,建立了文

本的叙事和话语研究,被公认为是符号学法国学派的奠基之

作。

所谓“功能”,就是指人物行为,这些行为服从于人物的行

动,法国叙述研究有两个维度:一是关于古代神话和民间故

事的初级叙事形态的研究,一是对现代小说的叙述形态的研

究。

A格雷马斯的结构语义学

代表作:《结构语义学》《论意义I》《论意义n》《符号

学与社会学》《神与人——立陶宛神话学研究》等,其中

《结构语义学》是法国百多年以来的第一部语义学专著,该

书提出了一系列的名词、方法和概念,建立了文本的叙事和

话语研究。

理论:①关于《结构语义学》,发展和完善了普罗普的

“功能说”,并且打破了民间故事的范围,对小说人物以及叙述

句法等问题进行了更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阐述,为结构主义

文学批评提供了一系列重要的原则和概念术语。

提出了基本的操作概念:能指和所指,能指是表示能使意

义出现的感知层面并同时被确认为是外在于人的成分护着成

分组,所指则表示意义或能指所覆盖的、并因能指的存在而

第一表现的各种意义。能指和所指二者互为存在前提,它们

的结合体称为“表意集”。

在其理论中,意义的成分被称为“义素”,对于义素的探寻

必须在结构层次上来认识,或者受只有在义素术语一个意义

结构时才能被想象和描写,所以,意义的基本结构就是所谓

的“语义轴在”。

格雷马斯提出了三对、六个施动者范畴:主体/客体,发出

者/接收者,辅助者/反对者,认为叙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

是接受现有秩序的叙事,另一类则是拒绝现有秩序的叙事。

②叙述结构理论:在他看来,建立叙述结构的普遍有效的

公理系统,必须先具备完善的符号学理论,他的理论结构语

义学已经为此奠定了基础。所谓“叙述结构”应当是叙述作品的

表层结构,是叙述的程序问题,而“话语结构”则应当是主题和

母题层次,是一个广阔的语义域。

所谓叙事,就是话语显现,凭借着一系列的功能之间的连

续关系来展现一个内在的转换模型。

B托多洛夫的结构主义诗学

代表作:《十日谈的语法》《散文中的诗学》《诗学》

《象征理论》《巴赫金:对话原则》《批评的批评》

理论:①在文学研究中存在着两种态度,一是将文学作品

视为最重的、唯一的目的,文学既不体现某种不自觉的结

构,也不表现某种哲学观念。这种态度被称为“描述性态度”。

描述性态度使文学称为词语构造物,研究者探求的不是一种

文学现象之所以形成的原因,而是一种文学现象得以存在的

理由。

②文学理论研究是就文学性言语作品的结构和功能提出一

种理论,这种理论能够对可能出现的文学作出描绘这样,具

体的文学作品就投射到“他物”上了,这个“他物”也就是文学性

话语作品本身的结构,具体的文学作品只是它的一个实例和

表现方式。

③文学作品不是由词而是由句子组成的,而这些句子又属

于不同的“语域”,他将文学作品分为三种语域,第一类是讲述

的指称意义,第二类是话语的字面意义,第三类是讲述行为

过程本身的体现,或者说是言语行为,包括评价性讲述、情

感性讲述和情态讲述等。

④叙述学理论是托多洛夫的结构主义诗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对叙事视角、句法、文本结构等提出自己的见解——提

出了叙述视角的三种主要形式,第一种是叙述者大于人物,

称之为“从后面观察”,第二种是叙述者等于人物,称之为“同

时观察”,第三种是叙述者小于人物,这被称作“从外部观

察”;还将视角分为“内视角”和“外视角”,内视角是人物对叙

述者无所隐瞒,外视角则是叙述者可以把人物的全部行为描

写给读者;对于文本结构,认为有三种结构类型,文本中往

往会使用多种类型关系,第一种是逻辑顺序,其中包括顺事

因果关系、心理因果关系和哲理因果关系,第二种使时间顺

序,指的是最小的单位之间的关系纯粹是按照时间来排列

的,第三种是空间顺序,这种结构类型一般不叫叙事作品,

在是诗歌表现十分广泛。

4.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贡献:带来了更多对常规观念的挑战,企图使人们相信“作

者死了”,比较共同地认为文学的真正本质不在于文学本身,

而在于文学各种要素之间的结构,以及它们之间可以感觉到

的那种关系,也就是说结构即本质。

通过张扬文学结构系统自身自足、自主的特性来代替以往

强调人的主体性,表明现代西方“语言学转向”之后文学理论界

主体性概念弱化和溶解的趋向。

局限:受到的职责主要还有反历史的和反形式主义的。结

构主义并不是取消历史,是将历史不仅与内容,而且与形式

联系起来,不仅与物质,而且与可理解性联系起来,不仅与

观念形态,而且与审美联系起来。一方面,如果文学理论研

究一味地陷入越来越抽象的模式,越来越晦涩的术语和越来

越学院化的操作方法,就会使文学理论陷入误区,脱离文学

活动的实际;另一方面,结构主义者认为在文学文本,文学

文本的文化背景乃至整个世界的背后,都隐藏着结构。

第十四章解构主义文学理论

1.解构主义文学理论概述

背景:解构主义文学理论的产生和兴起,是在结构主义阵

营内部发生并以对结构主义理论的批判和拆解开始的。换言

之,当“结构”称为唯一的终极目标时,结构主义的同一性掩盖

了差异性和矛盾性,使世界同质化、统一化。解构主义文学

理论发现了索绪尔语言学中的异质性要素,其原产地是法

国,却在美国得到了响应并迅速发展。

过程:①1966年,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邀请法国思想界名

流,召开了一次理论研讨会,德里达发表了题为《人文科学

话语中的结构、符号和游戏》,明确宣告存在着两种对结

构、解释、符号等的解释。结构主义是第一种解释,试图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