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研中医综合针灸学(经络总论)-试卷1
(总分:15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30,分数:60.00)
1.下列哪一位不是“金元四大家”
(分数:2.00)
A.刘守真
B.张戴人
C.李明之
D.张洁古V
解析:解析:金元时期的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等人,对中医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后
人尊称为“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字守真,创河间学派后人尊称刘河间,倡导火热论。他认为“六气皆从
火化”,内伤病中“五志过极皆为热甚”治疗中力主以寒凉清热,后人称其为“寒凉派”。张从正字子和,
号戴人,师从刘完素,提出“邪去正自安”,治病以汗、吐、下三法攻邪为主,后人称其为“攻邪派”。
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后人尊称李东垣,师从易水学派的创始人张元素字洁古,倡言“百病皆由脾胃
衰而生也”,善用温补脾胃之法,后人称其为“补土派”。朱震亨字彦修,号丹溪翁,后人尊称朱丹溪,
认为相火有“生生不息”功能,“人非此火不能有生”,而相火妄动,即属邪火,能煎熬真阴,从而得出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结论。治疗上倡导“滋阴降火”,后人称其为“滋阴派”。
2.首先阐明温热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温病学家是
(分数:2.00)
A.吴鞠通
B.叶香岩V
C.薛雪
D.吴有性
解析:解析:吴有性字又可着《温疫论》,创“戾气”说。叶桂字天士,号香岩着《温热论》,阐明了温
热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创建了温热病的卫气营血辨证理论。薛雪字
生白着《湿热条辨》O吴珊字鞠通着《温病条辨》,创立了温热病的三焦辨证理论,指出:“凡病温者,
始于上焦,在手太阴”;“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
3.创“戾气”说的温病学家是
(分数:2.00)
A.吴鞠通
B.叶香岩
C.薛雪
D.吴有性V
解析:
4.创立了温热病的三焦辨证理论,指出:“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的温病学家是
(分数:2.00)
A.吴鞠通-J
B.叶香岩
C.薛雪
D.吴有性
解析:
5.开中国医学伦理学之先河的著作是
(分数:2.00)
A.《千金方》-J
B.《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
D.《难经》
解析:解析:唐.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详述了唐以前的医学
理论、方剂、诊法、治法、食养等,提出的医生在医德方面的要求和所要达到的境界,可谓开中国医学伦
理学之先河。
6.下列关于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
A.是我国现存的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J
B.分述内、夕卜、妇、儿、五官、皮肤等诸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和症状
C.重于病源的研究,如指出疥疮是由疥虫所致
D.首次提出具有传染性的“乖戾之气”
解析:解析:隋.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着。其内容为:(1)分述内、
外、妇、儿、五官、皮肤等诸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和症状。(2)重于病源的研究,如指出疥疮是由疥虫所致,
首次提出具有传染性的“乖戾之气”.
7.下列关于“整体观念”的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
A.人自身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B.人与自然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
C.自然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V
D.人与社会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
解析:解析:整体观念的内容是:(1)人自身是一个统一的整体。(2)人与自然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3)
人与社会环境是一个统整体。
8.“有诸内,必形诸外”反映了“整体观念”中的
(分数:2.00)
A.五脏一体观
B.形神一体观
C.病理上的整体性V
D.诊治上的整体性
解析:解析;“有诸内,必形诸外”《孟子.告子下》,局部病变大都是整体生理机能失调在局部的反映。
9.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是
(分数:2.00)
A.整体观念
B.辨证论治V
C.知常达变
D.阴平阳秘
解析:解析: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是运用中医学理论辨析有关疾病的资料
以确立证候,论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和实践过程。
10.辨证论治中,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或生理功
能障碍的一个完整过程的是
(分数:2.00)
A.病J
B.证
C.症
D.主诉
解析:
11.《素问.疏五过论》指出:“尝贵后贱”可致
(分数:2.00)
A.脱营J
B.失精
C.失神
D.痴呆
解析:解析:政治、经济地位的高低,对人的身心机能有重要影响。《素问.疏五过论》指出:“尝贵后贱”
可致“脱营”病,“尝富后贫”可致“失精”病,并解释说:“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
亡;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痿醛为挛。”
12.提出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辨证论治原则的经典著作是
(分数:2.00)
A.《伤寒杂病论》J
B.《黄帝内经》
C.《医宗金鉴》
D.《景辱全书》
解析:解析:《伤寒杂病论》创立了辨证论治的诊治理论。该书为东汉张机字仲景所著,后经王叔和分为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部分:前者以六经辨伤寒,后者以脏腑论杂病。该书提出了“观其脉证,知
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辨证论治原则,使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临床医学的发展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内涵
(分数:2.00)
A.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
B.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
C.以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学基础
D.以治病求本为诊治特点J
解析:解析: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内涵为:(1)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2)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
基础和思维方法。(3)以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学基础。(4)以辨证论治为诊治特点。
14.总结了先秦至西汉学经验和理论,系统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
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的专著是
(分数:2.00)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4
C.《难经》
D.《医宗金鉴》
解析:解析:《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的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共18卷,162篇,是先秦至西汉医学经验和理论的总结,内容丰富。它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
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其内容包括藏象、经络、病机、诊法、辨
证、治则及针灸和汤液治疗等。它在阐述医学理论的同时,还对当时哲学领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诸如阴
阳、五行、气、天人关系、形神关系等进行了深人的探讨。
15.下列哪项关于刘完素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分数:2.00)
A.河间学派创始人
B.倡导火热论
C.认为“六气皆从火化”
D.后人称其为“火热派”J
解析:解析:刘完素字守真,创河间学派后人尊称刘河间,倡导火热论。他认为“六气皆从火化”,化火
化热是外感病的主要病机,而内伤病中“五志过极皆为热甚”。百病皆因火热,故在治疗中力主以寒凉清
热,后人称其为“寒凉派”。代表作有《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等。
16.经外奇穴是指
(分数:2.00)
A.经脉以外的穴位
B.经穴以外的穴位
C.经穴以外有定名、有定位的穴位J
D.十二经脉以外有定名、有定位的穴位
解析:解析:奇穴,指既有一定的穴名,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列入十四经系统的腌穴,又称“经外奇
穴”。这些腌穴主治范围单纯局限,对某些病证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奇穴与经络系统有一定联系,有一
部分也列入了经穴。故选C。
17.任督二脉腌穴都可以治疗
(分数:2.00)
A.热病
B.头面病
C.前阴病
D.妇科病V
解析:解析:任脉能回阳、固脱、有强壮作用,督脉主治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同时任督二脉都能
治疗神志病、脏腑病、妇科病。
18.腋前纹头至肘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分数:2.00)
A.9寸V
B.12寸
C.8寸
D.16寸
解析:解析: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平肘尖)9寸,用于确定上臂部的纵向距离。
19.骨度分寸为6寸的是
(分数:2.00)
A.两乳之间
B.两肩胛内缘之间V
C.两肩胛冈之间
D.两肩胛下角之间
解析:解析:肩胛骨内缘(近脊柱侧点)至后正中线3寸,用于确定腰背部经穴的横向距离,所以两侧肩胛
骨内缘的距离就是6寸。
20.臀横纹至胭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分数:2.00)
A.19寸
B.12寸
C.14寸V
D.16寸
解析:解析:臀沟至胭横纹14寸。
21.全身经穴数目是
(分数:2.00)
A.359
B.365
C.349
D.36J
解析:解析:十四经穴是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归属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上的腕穴。该类腕穴具
有主治本经病证的共同作用,而归纳于十四经系统中,简称“经穴”。它们是腌穴的主要部分,现共有361
个。
22.手三阴经胸穴主治病症相同的是
(分数:2.00)
A.腹部病
B.胸部病V
C.神志病
D.肺病
解析:解析:手太阴肺经主治肺、喉疾病,手厥阴心包经主治心、胃病,手少阴心经主治心病。同时心包
经、心经都能治疗神志病:手三阴经都能治胸部疾病。
23.十二经脉是结合哪些内容来命名的
(分数:2.00)
A.脏腑、阴阳、五行
B.脏腑、手足、阴阳V
C.脏腑、手足、五行
D.手足、五行、阴阳
解析:解析:十二经脉的名称中包含了脏腑、手足、阴阳三个信息。
24.足少阴经与手厥阴经交接于
(分数:2.00)
A.心中
B.胸腹V
C.肺中
D.腹中
解析:解析: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二者交接于胸腹部。
25.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阴心经可以共同主治
(分数:2.00)
A.神志病V
B.热病
C.目病
D.耳病
解析:解析:手厥阴心包经主治心、胃病,手少阴心经主治心病,同时心包经、心经都能治疗神志病,手
三阴经都能治胸部疾病。
26.手少阳三焦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可以共同主治
(分数:2.00)
A.神志病
B.热病
C.目病V
D.脾胃病
解析:解析:手少阳三焦经主治侧头、胁肋病,手太阳小肠经主治后头、肩胛、神志病,同时手少阳三焦
经和手太阳小肠经都能治疗目病、耳病。
27.歌底至骸尖的骨度分寸为
(分数:2.00)
A.1寸
B.1.5寸
C.2寸V
D.3寸
解析:解析:馥底至骸尖为直寸,其距离为2寸。
28.手阳明大肠经一般不治疗
(分数:2.00)
A.前头病
B.口鼻病
C.齿病
D.胸部病V
解析:解析:手阳明大肠经主治前头、鼻、口、齿病,手三阳经都能治疗咽喉病、热病。其中没有胸部病。
29.手三阴经可以共同主治
(分数:2.00)
A.神志病
B.热病
C.眼病
D.胸部病J
解析:解析:手三阴经都能治胸部疾病。
30.胫骨内侧牒至内镰尖为
(分数:2.00)
A.12寸
B.13寸V
C.14寸
D.15寸
解析:解析:胫骨内侧镰下方至内歌尖13寸,用于确定下肢内侧足三阴经穴的纵向距离。
二、B1型题(总题数:13,分数:52.00)
A.夜B.昼C.夕D.旦(分数:4.00)
(1).根据昼夜对人体病理的影响,病情慧是在(分数:2.00)
A.
B.
C.
D.V
解析:
(2).根据昼夜对人体病理的影响,病情甚是在(分数:2.00)
A.V
B.
C.
D.
解析:解析:《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朝则人气始
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人藏,
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
人气入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A.“脱卫”病B.“脱营”病C.“失精”病D.“气郁”病(分数:4.00)
(1).《素问.疏五过论》指出“尝贵后贱”可致(分数:2.00)
A.V
B.
C.
D.
解析:
(2).《素问.疏五过论》指出“尝富后贫”可致(分数:2.00)
A.
B.
C.V
D.
解析:解析:《素问.疏五过论》指出:“尝贵后贱”可致“脱营”病,“尝富后贫”可致“失精〃病,并
解释说:“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痿蹙为挛。”
《素问.疏五过论》指出:“尝贵后贱”可致“脱营”病,“尝富后贫”可致“失精”病,并解释说:“故
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痿蹙为挛。”。
A.《难经》B.《黄帝内经》C.《本经》D.《伤寒杂病论》(分数:4.00)
(1).提出“四气五味”药性理论是(分数:2.00)
A.
B.
C.J
D.
解析:
(2).明确了“治寒以热药”的是(分数:2.00)
A.
B.
C.V
D.
解析:解析:《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撰人不详,“神农”为托名。书中对每•味药的产地、性质、采集时间、入药部位和主治病症都有详细记
载。对各种药物怎样相互配合应用,以及简单的制剂,都做了概述。分三卷,载药365种,其中植物药252
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本经》还提
出的“七情和合”原则。
A.刘完素B.朱震亨C.张景岳D.张锡纯(分数:4.00)
(1).提出“阳非有余”、“真阴不足”是(分数:2.00)
A.
B.
C.J
D.
解析:
(2).相火有“生生不息”功能提出者是(分数:2.00)
A.
B.V
C.
D.
解析:解析:张介宾,字景岳,反对寒冷药,提出“阳非有余”、“真阴不足〃,强调温补肾阳、滋补肾阴
在养生、防治病中的意义。朱震亨,字彦修,号丹溪翁,后人尊称朱丹溪,传河间之学,创造性地阐明了
相火的常变规律,认为相火有“生生不息”功能,“人非此火不能有生”,而相火妄动,即属邪火,能煎
熬真阴,从而得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结论。治疗上倡导“滋阴降火”,后人称其为“滋阴派”,代
表作为《格致余论》。
A.刘完素B.朱震亨C.张景岳D.张锡纯(分数:4.00)
(1).“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结论提出者是(分数:2.00)
A.
B.V
C.
D.
解析:
(2).通过《医贯》提示要重视“命门之火”在养生、老年病、慢性病的作用的是(分数:2.00)
A.
B.
C.V
D.
解析:解析:朱震亨字彦修,号丹溪翁,后人尊称朱丹溪,传河间之学,创造性地阐明了相火的常变规律,
认为相火有“生生不息”功能,“人非此火不能有生”,而相火妄动,即属邪火,能煎熬真阴,从而得出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结论。治疗上倡导“滋阴降火”,后人称其为“滋阴派”。代表作为《格致余
论》。赵献可在哲学思想上受《易经》影响较大,在医学上又遵从李东垣、薛己,属于温补学派。赵献可
提出命门为人一身之主,而不是心,命门的水火即人的阴阳。“七节之旁,中有小心”说。
A.其民乐野处而乳B.其民嗜酸而食腐C.民食鱼而嗜咸D.民华食而脂肥(分数:4.00)
(1).东方之人易得痈疡是因(分数:2.00)
A.
B.J
C.
D.
解析:
(2).南方阳热潮湿之地易生挛痹是因(分数:2.00)
A.V
B.
C.
D.
解析:解析:《素问.异法方宜论篇》:“中原人: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搂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褊。
南方人:其民嗜酸而食腐,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北方人:其民乐野处而乳食,
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炙芮。西方人:其民华食而脂肥,……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东方人:其民食鱼
而嗜咸,……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硬石。”
A.18寸B.12寸C.14寸D.16寸(分数:4.00)
(1).胭横纹至外踝尖的骨度分寸是(分数:2.00)
A.
B.
C.
D.J
解析:
(2).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分数:2.00)
A.V
B.
C.
D.
解析:解析:胭横纹至外霞尖16寸,用于确定下肢外后侧足三阳经穴的纵向距离。曲骨穴(耻骨联合上缘)
至股骨内上牌上缘18寸,用于确定下肢内侧足三阴经穴的纵向距离。
A.前头痛B.后头痛C.侧头痛D.颠顶痛(分数:4.00)
(1).足阳明胃经可以治疗(分数:2.00)
A.V
B.
C.
D.
解析:
(2).足少阳胆经可以治疗(分数:2.00)
A.
B.
C.V
D.
解析:解析:足阳明胃经主治前头、口齿、咽喉病、胃肠病,足少阳胆经主治侧头、耳病、胁肋病,同时
足三阳经都能治疗眼病、神志病、热病。
A.前头痛B.后头痛C.侧头痛D.颠顶痛(分数:4.00)
(1),足太阳膀胱经可以治疗(分数:2.00)
A.
B.J
C.
D.
解析:
(2).足厥阴肝经可以治疗(分数:2.00)
A.
B.
C.
D.V
解析:解析:足太阳膀胱经主治后头、背腰病(背俞并治脏腑病),足厥阴肝经主治肝病及颠顶痛。
A.8寸B.9寸C.12寸D.16寸(分数:4.00)
(1).胸剑结合中点(歧骨)至脐中为(分数:2.00)
A.V
B.
C.
D.
解析:
(2).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为(分数:2.00)
A.
B.
C.V
D.
解析:解析:歧骨(胸剑联合中点)至神阙穴(脐中)8寸,用于确定上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前发际正中至
后发际正中12寸,用于确定头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A.18寸B.19寸C.15寸D.16寸(分数:4.00)
(1).胭横纹至外踝尖为(分数:2.00)
A.
B.
C.
D.V
解析:
(2).股骨大转子至胭横纹为(分数:2.00)
A.
B.J
C.
I).
解析:解析:胭横纹至外螺尖16寸,用于确定下肢外后侧足三阳经穴的纵向距离;股骨大转子至胭横纹
19寸\用于确定下肢外后侧足三阳经穴的纵向距离。
A.下齿B.上齿C.舌本D.目(分数:4.00)
(1).足阳明胃经入于(分数:2.00)
A.
B.J
C.
D.
解析:
(2).手阳明大肠经入于(分数:2.00)
A.V
B.
C.
D.
解析:解析:足阳明胃经络上齿,手阳明大肠经络下齿。
A.8寸B.9寸C.10寸D.12寸(分数:4.00)
(1).胸骨上窝(天突)至胸剑结合中点(歧骨)的骨度分寸为(分数:2.00)
A.
B.J
C.
D.
解析:
(2).肩峰缘至后正中线的骨度分寸为(分数:2.00)
A.V
B.
C.
D.
解析:解析:天突穴(胸骨上窝)至歧骨(胸剑联合中点)9寸,用于确定胸部任脉经穴纵向距离;肩峰缘至
后正中线8寸,用于确定肩背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三、X型题(总题数:23,分数:46.00)
31.下列能体现中医学整体观念内涵的是
(分数:2.00)
A.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V
B.以五脏为中心的统一观
C.人与自然界保持统一V
D.形神合一的统一-观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中医学整体观念的认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是
认为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而从这一观点来认识和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对于疾病的诊断
和治疗。二是认为人与自然界也保持着统一的关系,所以正确答案是A、C。而选项B、D中提到五脏为中
心的统一观和形神合一的统一观,不能概括整体观念的全部,仅仅是它的一部分,是运用整体观念去认识
生命活动的功能特点,是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具体应用。
32.中医的“证”包括
(分数:2.00)
A.病变的过程
B.病变的原因J
C.病变的部位J
D.病变的性质V
解析:解析: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亦标示着机体对病因作用的整体反应
状态,由于它概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趋势以及邪正关系,以及机体的抗病反应能力等,能够反
应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能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的揭示疾病的本质。
所以此题答案是BCD。
33.下列体现季节气候变化对人体病理影响的是
(分数:2.00)
A.春善病航J
B.仲夏善病胸胁4
C.冬善病痹厥J
D.旦慧昼安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季节气候变化对发病的影响。由于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气
候剧变,超过了人体调节机能的•定限度,或者机体的调节机能失常,不能对自然变化作出适应性的调节
时,就会发生疾病。在四时气候变化中,随着季节的不同,常可发生一些季节性的多发病,如《素问》“春
善病黠JM,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痹厥”指春天多病鼻塞流涕或鼻出血,
夏天多发胸胁病变,长夏多发作里寒泄泻病证,秋天多发作风疟病证,冬天则多发关节疼痛,手足麻木症
状。而旦慧昼安是指昼夜晨昏的消长变化,天人相应,故对对疾病有一定的影响。所以答案是ABC。
34.明代提出“命门学说”的医家是
(分数:2.00)
A.李中梓
B.赵献可J
C.张介宾V
D.吴又可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命门学说”的提出。以薛己、张介宾、赵献可为代表的温补学派,重视脾肾,
提出了“命门学说”,认为命门富有阴阳水火,为脏腑阴阳之根本,是调控全身阴阳的枢纽。李中梓提出
了“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所以此题答案是BC。吴又可是温病四大家之一,著作是《瘟疫论》,
创“戾气”学说。
35.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体现在
(分数:2.00)
A.形神一体观J
B.五脏一体观J
C.病理上相互影响,传变J
D.病在上者下取之7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组织器官的整体联系二生理
活动的整体联系三病理反应的整体分析四是诊断治疗上的整体观。选项A、B体现的都是生理活动的整体统
一。而选项C体现的是病理反应的整体分析。选项》是《灵枢》中的原文,体现的是诊断治疗上的整体观。
所以答案是ABCD。
36.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是
(分数:2.00)
A.医药知识的积累J
B.古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7
C.早期解剖知识J
D.古代哲学的影响J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实在战国至秦汉时期。它的形成
基础有三个方面:一是长期医疗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二是古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三是古代
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选项A、C都属于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和总结,所以答案是ABCD。
37.刘完素提出的理论有
(分数:2.00)
A.六气皆从火化J
B.五志过极皆能生火J
C.邪去则正安
D.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金元四大家的学术思想。刘完素是寒凉派,强调“六气皆从火化”和“五志过
极能生火”。而“邪去则正安”属于张从正的主张,他是攻邪派;“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是朱丹溪的主
张,他是滋阴派。所以答案是AB。
38.下列属于症状的是
(分数:2.00)
A.头身痛V
B.恶寒J
C.舌淡
D.苔白腻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的是症状与体征的关系。症状是疾病过程中的个别表象,是病者所主观感觉到的异
常反应、临床表现或某些病态改变,如头疼、发热或恶心呕吐等。而体征是客观的临床表现,如舌苔、脉
象等。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是AB。
39.下列体现中医治疗学的辩证观点是
(分数:2.00)
A.缓则治其本-J
B.寒者热之V
C.治病必求其本J
D.同病异治-J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中医治疗学的辩证观点。中医治疗学的辩证观点是指在治疗疾病时,分析疾病的
本质与现象,辨清标本缓急,明白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后,所采取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学的辩证观点包
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标本缓急;二是正治反治;三是异法方宜;四是必伏其所主。标本缓急是说治病
时必须抓住疾病的根本矛盾,治疗“本”,才能取效。选项“缓则治其本”“治病必求其本”体现了这一
观点。而“正治反治”是说针对证侯所反映的阴阳失调状况,相应地采用纠正这种阴阳失调状况的治疗方
法,“寒者热之”体现了这一观点。“必伏其所主”是指抓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的论治思想。而“同
病异治”和“异病同治”都体现了这一观点,所以答案是ABCD。
40.下列著作属于唐代医家所著的是
(分数:2.00)
A.《千金要方》4
B.《千金翼方》4
C.《外台秘要》J
D.《诸病源候论》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隋唐著名医家以及他们的著作。《诸病源候论》是隋代著名医家巢元方所著。
而《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所著。《外台秘要》是唐代著名医家王春所著。所
以此题答案是ABC。
41.以下不属于中医学基本特点的是
(分数:2.00)
A.扶正于祛邪V
B.治标与治本J
C.未病先防V
D.辨证论治
解析:解析:此题考察的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所以只有D选项
是中医学的辩证要点,其他选项皆分属于中医的预防和治则范畴。所以答案选ABC。
42.足少阴肾经主治病症是
(分数:2.00)
A.肾病J
B.肺病4
C.咽喉病V
D.前阴病•/
解析:解析:足少阴肾经主治肾病、肺病、咽喉病,足三阴经都能治疗前阴病、妇科病。
43.临床常用的腌穴定位方法是
(分数:2.00)
A.骨度分寸法J
B.解剖标志法J
C.简便取穴法J
D.经验取穴法J
解析:解析:临床常用的腌穴定位方法有骨度分寸法、解剖标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项目管理备考方案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性能评估试题及答案
- 旧墙面防水翻新施工方案
- 生物质成型燃料在发电领域的应用考核试卷
- 长输管线沙漠施工方案
- 2024年项目管理资格检测难点试题及答案
- 变革思维2025年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3年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抽水蓄能与新能源事业部公开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项目管理领域的最佳实践考证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注册会计师备考阶段的常见问题与应对策略试题及答案
- Q∕SY 1134-2014 产品驻厂监造规范
-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 宝宝生日祝福可爱卡通电子相册PPT模板
- 高处作业审批表
- 盗窃案件现场勘查应注意的问题
- 超声波洗碗机的设计(全套图纸)
-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好习惯伴我成长》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网络课形考任务话题讨论答案(第二套)
-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一人一档)
- 80吨吊车性能表
- 3Dmax笔试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