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一花一鸟总关情”这个主题编排的,由《白鹭》、
《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四篇课文组成。目的一是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
文内容,体会''花”“鸟”的内涵,二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善
于通过普通事物发现不寻常的“美”,并能根据对事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
口语交际是以“制定班级公约”为内容。重点是能听取他人意见,正确、流
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制定班级公约,并通过口述,清楚地
把公约表达出来。
语文园地利用多种方式增加积累,提高对词句段的运用。习作要求会写题为
“我的心爱之物”的文章,重点是做到中心突出,感情真挚。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比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运用了对比的
写作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这种手法的运用,使所描述的事物形象更鲜明生动。
如《白鹭》中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对比;《落花生》中把花生和桃子、
石榴等进行对比;《桂花雨》中把故乡的桂花和杭州的桂花对比;《珍珠鸟》中把
大珍珠鸟的“胆小”与小珍珠鸟的“与人亲近”的前后对比,突出了事物形象,
令人受到启发。
2.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的方式理解重点句子,从而把握住文章的中心
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朗读和背诵课文。
3.练习写作。能够抓住事物特点,抒发自己的感情。
三、单元课时安排
1白鹭....................................................2课时
2落花生..................................................2课时
3桂花雨..................................................2课时
4珍珠鸟..................................................1课时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1课时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1课时
语文园地.................................................1课时
1.白鹭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等11个字。掌握“精
巧、配合”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
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
鹭的美。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
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准备:
白鹭PPT课件共四组:
第一组:白鹭与朱鹭、苍鹭、白鹤的对比图。
第二组:白鹭的外形图及文字描述。
第三组:白鹭生活场景图三幅及文字。(觅食、栖息、低飞)
第四组:白鹭全部生活场景图及文末一段文字。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出示课件2)
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霜衣雪
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同学
们知道是什么吗?对,是白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出示
白鹭的图片)今天我们就学习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
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板书:白鹭)
2.展示交流有关郭沫若的资料。(出示课件3)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
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
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
集《女神》。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蔡文
姬》等。
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篇》,写于1942年10月31日。《白鹭》
也作《鹭鹭》。白鹭就是鹭鹭,它是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
捕鱼虾等。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出示课件4)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出示课件5)
(1)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作者描绘了几幅图?分别给这几幅图取一个名字。
(3)作者对白鹭是怎样的情感?你能找出相应的句子吗?
(4)你能给课文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四、交流自学成果,解决问题。
师:这篇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希望同学
们用一个词语总结出来。
(板书:白鹭——外形美)
作者描绘了几幅图?你分别给它们取了什么名字?
(板书:清田独钓图。(出示课件7)
清晨望哨图(出示课件8)
黄昏低飞图。(出示课件9)
我们可以给课文分成几部分?
生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师总结:
这篇散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体介绍白鹭的美。
第二部分(2-10)从不同方面介绍白鹭的美。
第三部分(11)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再次表达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白鹭,明白了白鹭的美,体会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
爱之情。可以说,这一课是很有收获的。
六、布置作业。
1.掌握课后生字词。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白鹭》这篇文章。(板书:白鹭)
2.听写词语,订正。(出示课件12)
精巧色素配合身段生硬寻常常见
忘却流线型结构青色清晨安稳悠然黄昏恩惠
美中不足散文诗
3.抽查背诵。
二、深读课文,体会情感。
师:在上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已经知道这篇文章描写了白鹭的
美,那么,作者是如何体现白鹭的美的?就让我们深入阅读课文,去感受
一下。
重点句子解析。(出示课件13)
①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运用比喻句,从总体上赞美白鹭的美。用“诗”来比喻,新奇,贴切,
耐人寻味。
板书:精巧的诗
②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作
者对此是如何评价的?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色素美:雪白铁色青色
评价: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句话说明了白鹭颜色的
恰到好处。
③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作
者对此是如何评价的?(出示课件14)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身段美:流线型结构,长喙,脚。
评价: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这句话说明了白鹭身段美得恰到好处。
④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
朱鹭、苍鹭:太大了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这是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了对比,写出了白鹭无论色素的
配合,还是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的特点,突出了白鹭的美。
⑤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作者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出示课件15)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美往往蕴含在生活中,蕴含在我们常见的事物中,只要我们用心体会,
就会发现寻常事物中那独特的美。
⑥现在我们认真品味描绘白鹭的三幅图,看看作者是怎样直接描绘白
鹭的美的。(出示课件18-20)
图画之美:清田独钓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图画美”的?
(板书:图画美)
师生共同总结:借助插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图画之美。田为镜匣,白
鹭为主体,好一幅水墨丹青。
悠然之美:清晨望哨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白鹭的“悠然之美”的?
(板书:悠然美)
师生共同总结:描绘的背景一一清晨;描绘的状态一一悠然,这是
其他鸟儿没有的,是白鹭独特的。
清澄之美:黄昏低飞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绘白鹭的“清澄之美”的?
(板书:清澄美)
师生共同总结:
背景—黄昏
状态----低飞
感觉: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
三、合作探究,把握主旨。
(学生讨论总结,教师引导指正)
1.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21)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板书: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一一喜爱赞美
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的两个比喻是对
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2.通读课文。
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出示课件22)
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歌颂,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喜爱赞美
3.从这个感悟中,你在生活中能发现常见的美吗?
四、小结。
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文章清纯自然,富有情趣。作者通过对形象和色彩
的刻画,描写出白鹭独特的美,同时运用新颖、贴切的比喻,使白鹭的形
象鲜明生动,使文章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
五、布置作业。
运用本课学习的对比的手法,写一写你熟悉的事物。
板书设计:
「色素美:雪白铁色青色)
‘外形美《身段美:流线型结构、长喙、脚
白鹭(精巧的诗)<,图画美---清田独钓图f韵在骨子里的
悠然美清晨望哨图散文诗一-
、清澄美-一黄昏低飞图喜爱、赞美
教学反思:
1.这篇文章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诗,我注重学生的朗读。通过朗读,
感受语言美,感受意境美,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从而使学生达到对课文
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2.不足之处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对个别学生关注较少,造成他们对
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在讲解课文的写作手法时一带而过,部分同学
不能很好把握。
总之,我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在今后教学中,要在注重朗读的
基础上,训练学生不同形式的阅读方式,比如默读,希望这样能加快阅读
速度而且能更快地理解课文。同时我还要多多关注这些学困生,使他们能
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2.落花生
教学目标:
1.认识“榴”等・6个生字,会写“亩、播”等8个生字;掌握“便”
这个多音字,理解“便宜、爱慕”等词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把握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
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
理。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字词的理解,
了解花生的特点和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弄清课文的主次。
2.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
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
理。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常识的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谜语导入: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打一物)
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猜谜语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落花生)
3.作者简介: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赞
里(kun),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
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许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
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
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道教史》《达衷集》《印度
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
4.“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
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出示课件2)
5.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3)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借助多媒体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
赛读)。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
(出示课件4)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事?
(①种花生、收花生。②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
备。③吃花生时的议论。)
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生讨论,并回答,师总结:
第一部分(1)写“我们”按照母亲的吩咐开辟空地种花生,居然收获
To
第二部分(2)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定下过节的地点。
第三部分(3-15)写“我们”和父亲吃花生、议花生的过程。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出示课件5)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
的地方?
2.汇报交流。(出示课件6)
(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质疑、解疑。
①“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
②“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会写课后10个生字。
2.熟读课文。
3.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交代探究目标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花生
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出示课件7)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3—11自然段)讲议论花生的好处。第二层(12
-15自然段)讲从谈花生到论人生。
2.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
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出示课件8)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出示课件9)
(1)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①出示父亲的话。
②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出示课件10)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__、_四种事物,
父亲认为虽然__、_、.—让人一见就——,但是和
相比,还是最可贵。
③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出示课件11)
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
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
个词看出来的?
c.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
(板书:默默无闻地奉献最可贵)
(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
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
并说出理由。(出示课件12)
(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
的。()
(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板书:对比的手法:落花生和桃子、石榴等对比。
师: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
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
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
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出示课件13)④教师: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
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
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⑤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有没有其他事物
具有花生这样的品质?你能用上“爱慕”一词说一说吗?
(2)体会第二层意思
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
仅仅是说花生吗?(出示课件14)
①出示父亲的话。
②学生齐读,谈理解。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
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
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③教师: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④理解“我”说的话:
a.齐读
b.讨论交流
“体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
“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联系?
c.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
d.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
三、分清课文的主次
1.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思考练习
2)(出示课件15)
种花生f()-*()-♦()
(板书:收花生品花生评花生)
2.思考: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
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
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四、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
3.总结: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
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
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
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来写,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
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
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五、延伸拓展
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
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
板书设计:
2.落花生
收花生
落花生■品花生卜默默无闻地奉献最可贵
评花生一一对比(桃子、石榴等)
教学反思:
1.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
合作的精神,同时,我也注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让他们知道自己才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2.这篇文章非常富有教育意义,而这教育意义则蕴含在人物的语言中,
因此,我注重通过朗读来让学生体会这种教育意义,通过把握重点词句让
学生受到启发,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同时,我还设计“分角色朗读”这样
的环节来加深学生对这种教育意义的理解。
3.不足之处在于,对本课的生字教学,我没有作为重点去把握,而是
一带而过,使部分学生对生字掌握不够牢固。
总之,需要改进的还很多,我要多吸取别人的经验,不断实践、不断
反思,争取让自己有个较大幅度的提高。
3.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认识“梦、杭”2个生字,会写“兰、爹”等10个字,会写“桂花、
木兰花”等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本内容,说说“桂花”给“我”带来哪些美好的回忆。
4.理解句子含义,感受桂花香,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
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出示桂花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花?一一桂花(师板书:桂花)
2.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叫一一桂花雨(师板书:雨齐读课题)
大家已预习过课文,谁来说说文中的桂花雨指的是什么?(桂花雨指
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二、自由读文,检查预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着重强调要读准前后鼻音:“兰”、“浸”、“缠”为前鼻韵母,而
“饼”是后鼻韵母。
3.指名逐段读课文。
4.疏通课文脉络。
三、初读课文,初闻花香
1.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桂花的喜爱,是因为桂花很美吗?请大家找
出课文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想想作者喜爱桂花的原因。(课件出示描写桂
花的句子)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
浸在桂花香里的。
(3)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4)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5)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这些句子中,哪个字最能体现出桂花的香气呢?(“浸”)
3.“浸”本是指泡在液体里,在课文中也是这个意思吗?
点拨:理解词、句的意思,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4.是什么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浸泡时间有多长呢?
(“邻居”“整个村子”“全年”)
5.从这几个词语,你读出了什么?
联系上下文理解: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
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
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
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理解:桂花盛开时,花香弥漫四方。不开花时,人们可以把以前晒干
的桂花拿出来,做各式食品,如文中所说的桂花茶、桂花糕,除此之外,
还有桂花酒、桂花元宵,等等。因为有了桂花食品,人们一年四季都能感
受到桂花香甜的气息。也就是说,村里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都是浸在桂花
的香气里的。
四、品读文段,再闻花香
1.对作者而言,她的童年又是如何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的?
(1)结合课文内容,我们来看看。
(摇桂花、品花茶、吃糕饼、送桂花。)
(2)再看看插图,结合我们童年的生活经历来想象一下,作者可能还
会在桂花树下做些什么?
(在桂花树下读书、玩游戏、喂小鸡,清晨迎着花香去上学,晚上坐
在门前数星星、听长辈讲故事……)
2.小结
由此可见,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人的一生
中,童年快乐的时光是最难忘的,难怪每见到桂花,每提起桂花,作者就
会想起故乡童年时代对桂花的记忆,这份记忆是香香的、甜甜的。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创设情境,感受摇花乐
1.体验摇花乐
(1)师:年少的琦君,站在桂花树底下,望着星星点点的桂花,闻着
迷人的花香,她是多么想快点摇桂花啊!默读第五自然段,找一找,划一
划那些句子,从中可以感受到“我”当时的迫不及待。
(2)课件出示: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
怎么还不摇桂花呢?”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
下雨,好香的雨呀!”
(3)情境对话,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想想我
会在什么时候缠着母亲问呢?(早晨睁开眼睛,吃饭的时候,睡觉前,放
学一回家)体会迫不及待的心情
(4)带着这种迫不及待的心情齐读这段话
出示课件: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
“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
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
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2.师生对话体验情感: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着纷纷扬扬的桂花轻轻地落在了你的头发
上,落在了你的脸颊上,落在你的眼睛上,你的脖子里,你的手心里,你
的全身都是金黄的、散发着迷人的清香的桂花,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教学预设:(桂花轻轻落在头发上,像母亲在亲切地抚摸着我。多幸福
啊!)(桂花落在我的颈间,有一股痒痒的、酥酥的感觉。多舒服啊!多
快乐啊!)
师:此时此刻,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
课件出示:我()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快乐、激动,拍着手、又蹦又跳、手舞足蹈、闭着眼睛、陶醉)
3.快乐齐读“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
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
香的雨呀”!
多么美丽、温馨的画面,难怪多年以后作者还总是想起这阵阵桂花雨,
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板书:摇花乐)
三、品读句子,感悟思乡情
1.师:“桂花雨”,是迷人的雨,是快乐的雨;如今,桂花雨,是回
忆之雨,更是思乡之雨!难怪母亲会说一一(课件出示:“这里的桂花再
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师:同学们,请想一想,母亲会怎样说这句话?(压低声音,放慢
速度来说。)
3.师:试着轻轻地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想:离开家乡二十几年的母亲,
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除了桂花,母亲还会想起故乡的什么呢?(板书:思
桂花)
预设:生:想起家乡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
生:想起家乡的田野。
生:想起家乡的老宅子。
生:想起家乡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
生:想起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
生:想起家乡的桂花茶。
生:想起家乡的桂花糕。
4.出示“这里的环境再好,也比不上()。”
“这里的邻居再热情,也比不上(家乡的左邻右舍好呀!”)
5.师:同学们,能自己模仿这个句式说几句话吗?
生交流。
6.师:同学们,虽然母亲嘴上说的是桂花,其实心里想的是家乡,从
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怎样的情感呀?(板书:思乡情)
7.总结:
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
桂。乡情难忘,童年难忘,千般情,万般情,化成了一场美丽的桂花雨,
永远地萦绕在作者的心中,也飘落在我们的心间。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
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板书:片片桂花
雨,浓浓故乡情)
四、拓展阅读,加深感悟(课件出示琦君背景资料)
1.师:琦君为什么对故乡有这么深的感情呢?听了老师介绍她的生平
以后,你就会明白了。
2.师:琦君: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11岁来到杭州,32岁移居台湾,
60岁移居美国,84岁回故乡探亲,86岁定居台湾。
3.师:就是这样一位背井离乡的老人,一生都在用笔写童年,写母亲,
写故乡。咱们来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
(1)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
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
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选自琦君的《〈
烟愁〉后记》
(2)恋乡的人,终于忍不住喊出:“故乡,我们哪一天回去?家乡味,
我们哪一天能再尝呢?”一一选自琦君的《家乡味》
五、拓展延伸,抒写童年。
1.学习本文写法,写一写自己的童年。(你的童年又是什么味道的呢?
请以“儿时的味道”为主题,写写你的童年记忆吧。)
2.荐读琦君的作品:《一对金手镯》和《下雨天真好》,让学生在浓
浓的书香中找到一份童年的快乐。
板书设计:
3.桂花雨
爱桂花
桂花雨摇花乐
片片桂花雨浓浓思乡情
思桂花
教学反思:
《桂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琦君用抒情的笔调,写下
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文笔疏淡有致,令人回味。文首开篇明旨,
写小时候我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童年的摇花乐,文章后半部分,写
母亲爱家乡的桂花。上课时,我们要把教学重点放在:
1.谈话营造阅读期待,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在具体教学中,抓住一个“浸”
字,扣住花香,感受桂花香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2.享受摇花乐,体悟母亲的思乡情怀。借助朗读,把文字化成一幅幅画面,
从画面中点出这是思乡之雨、回忆之雨。这样的处理,主要是抓住了桂花
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牵出对童年的怀念,对故乡有留恋,让作者
魂牵梦萦。
4*珍珠鸟
教学目标
1.认识“蔓、幽”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4.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体会作者与珍珠鸟
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在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感
受作者的写作方法;
难点是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领悟人与动物
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教学准备
准备珍珠鸟的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有没有养过什么小动物呢?一开始,大家是如
何与它成为朋友的?与小动物交朋友的感觉怎么样?
2.探求新知:(课件出示珍珠鸟的相关图片)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
来熟悉一种鸟,它就是:珍珠鸟(板书课题:4.珍珠鸟)让我们一起来看
看,作者是如何与这可爱的小家伙成为朋友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朗读完
毕,师正音)
2.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说说通过阅读课文,你知
道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由于作者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和真
切关爱,让小鸟由怕人到喜人、近人、亲人、爱人,最后到与人融为一体
的经过。珍珠鸟长什么样子?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后背有珍珠似的圆
圆的白点,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珍珠鸟的习性:白天,它
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
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一一白天活动,夜晚休息)
三、再读课文,全面理解
1.找出文中写珍珠鸟活动的语句,与同桌一起读一读并交流,为什么
珍珠鸟的活动会有这些变化?(全班讨论交流,指名几位学生作讨论总结)
(珍珠鸟活动的语句:①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
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从绿叶中伸出来。②起先,
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
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
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
它就立即飞回笼里去。③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它先是离
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
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
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
“嚓嚓”的响声。④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地啄着我颤动的笔
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⑤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
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⑥有一天,我伏案写
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
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
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
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板书)(怕人一一亲近)
2.文中的珍珠鸟是一只怎样的鸟?作者是如何写出它的可爱的?找出
文中相关语句,学生自由回答。
(相关语句:①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
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可爱
②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
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
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一一活泼
③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
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
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
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一一淘气
④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地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
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⑤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
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
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
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一一亲近人)
3.思考: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关爱、宽容、尊重动物等)
四、深入探究,延伸拓展
1.是啊,正因为作者是一位懂得关爱、宽容、尊重小动物的人,所以
作者与小珍珠鸟的距离才能慢慢(缩小),最后,小珍珠鸟不仅不怕接近
作者,甚至还在作者的肩头进入了甜美的梦乡。到这里,作者感慨无限,
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一一(齐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2.探究:作者说的仅仅是人与鸟之间的信赖吗?
(不仅是人与鸟,还有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人)
3.拓展:原来信赖有如此美好的内涵,那么,就让我们来学习作者,
写一写对“信赖”一词的赞美与认识。
(出示例句:信赖是一座桥梁,让人与动物心灵相通,真情相融。)
4.最后,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作者与小珍珠
鸟之间的真挚感情。
五、小结[
课文通过作者记录的与小珍珠鸟之间的故事,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人与
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正因有了信赖,才会创造出如此美好的境界。
同样,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也因互相信赖、理解、宽容,和睦相处,
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美好与和谐。
六、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课文;
2.结合自己的生活、亲身经历,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写一篇关于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彼此信赖的小作文。
教学板书
4珍珠鸟
初到家中小心翼翼怕人在笼子四周飞
熟悉过程在屋里飞亲近人落在桌上落在肩头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教学反思
1.通过查找课文相关语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理解、体会珍珠鸟的可爱及
作者的情感;
2.通过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和宽容,进一步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
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内涵,使学生懂得不论是人与动物,人与自然,还
是人与人之间,必须互相信赖、理解、宽容,才能和睦相处,创造出美好
的境界。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
活动目的:
制定班级公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设团结友爱的班集体。
活动目标:
1、让学生通过游戏和故事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了解在学习上、生
活中应该遵守哪些方面的纪律;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守纪律的好习惯。
2、善于发现一日活动中不守规则的现象,联系生活实际大胆表达自己
的感受及想法。
3、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观点,养成尊重他人发言的好习惯,积极参与
制定班级公约。
4、通过活动,拓宽学生对守纪的认识,并养成自觉遵守的习惯,促进
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活动准备:
1、选好一名主持人
2、小组排练小品、哑剧,准备故事
3、集体学唱歌曲:《真心英雄》
4、黑板布置,书写“纪律伴我成长”等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是我们温暖的家,生活在这个
大家庭中真快乐,我们都是集体中的一员,集体的目标靠我们共同来完成,
集体的荣誉靠我们大家来维护。我们一起来制定一个班级公约吧。
二、审题
学生自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
三、组织活动,讨论发言
1、全班齐唱歌曲:《真心英雄》。
2、学生演小品《早读课风波》。
语文早读课老师没来之前,学生有讨论昨晚电视剧的、有睡觉的、有
抄作业的,教室内一片喧哗声,课代表在不停地喊“安静、安静”;有人
在班门口望风,一声“嘘”声,大家迅速各回各位、拿起课本装模作样。
3、学生自由发言:自己在早读课方面做得如何?
4、生演哑剧:《课堂内外》
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可还有三人不在,一会气
喘吁吁地跑进教室,编造迟到理由;下课后老师进行批评教育、不停点头;
放学后不及时回家,在校门口买零食、玩耍。
5、小组讨论:找找班级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在集体生活中,我们应该
共同遵守哪些规则?
6、教师相机点拨,讲邱少云烈火烧身的故事、大雁严守纪律的故事,
增强学生守纪律的自觉性。
四、制定班级公约
1、针对班级建设的目标,每位同学在纸条上写出两三条自己认为比较
重要的公约内容,再分别讨论,去除不合理的、重复的部分,形成小组意
见。公约内容要具体,便于落实。
2.要求各小组形成共识,最后各自总结成公约内容,汇报讨论结果,
全班表决。
五、齐读班级公约
1、准时到校,佩带红领巾,衣着整洁,整理好课桌,主动与同学老师
问好。
2、学好各门功课,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次作业,自觉遵守课堂纪
律,学会管好自己。
3、铃声一响即安静,专心听讲勤思考;课间午休不追逐、不打闹,不
大声喧哗,不影响他人。
4、出操集队快静齐,动作规范做好操;每天眼操做两次,持之以恒视
力保。
5、学校是我家,公物爱护靠大家。勤俭节约爱公物,遵循公德要重要。
6、爱惜粮食,节约水电,勤练体魄,积极劳动。7、同学之间勤勉励,
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8、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学会自理。
六、总结
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形成,需要全体同学共同的努力。希望我们班的每一
位学生都能自律自强,做最出色的自己,做自觉遵守班级公约的榜样。
七、作业
每人把班级公约写下来,可以用硬笔书写,也可以用毛笔书写,然后
挑选书写优秀的作品张贴在教室里,督促同学共同遵守。
教学反思:
在班会课中,有一些同学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及想法。大部分同
学能清楚地表达自己观点,养成尊重他人发言的好习惯,积极参与制定班
级公约。但有一些同学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及想法。
班级管理、班集体建设及促进学生发展是一项长期任务。班级公约本
身需要根据班级实际动态调整,需要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任课教师持续
互动和努力。这对班主任的民主意识、沟通能力、需求识别能力、管理能
力等都是一种挑战。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通过句子的对比,找出句子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何相似之处,掌
握对比的修辞手法;了解什么是“一词多义”,学习如何正确把握词语的
意思并造出符合词义的句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把
握七言绝句的朗读节奏;了解诗人李白;理解并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
广陵》,体会老朋友分别之际难舍难分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了解什么是“一词多义”,学习如何正确把握词语的意思并造出符
合词义的句子;
3.理解并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体会老朋友分别之际难
舍难分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一词多义”的词语;
2.学生查找相关诗人李白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这一单元学完了,现在,我们来到了语文园地这个版块,
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一,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板书设计:语文园地
-)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
同学们,学习了这一单元,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出示课件2)
(板书设计:完成填空)。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________的,文章或蕴含着浓浓的感情,或
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就像________(作者)的桂花雨,不仅带给她许
多童年的快乐的回忆,还寄托了她浓浓的之情,让人深受感动;
《落花生》中,用花生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来说明做人的道理;
《白鹭》一文让人在体会白鹭美的同时,明白了美就蕴含在____________
的事物中,我们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珍珠鸟》则体现出的
快乐与美好。
(事物琦君思乡朴实无华用处很多平常信任)
2.词句段运用(出示课件3)
(1)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借用铁路用地合同范本
- 2025年淮安b2考货运资格证要多久
- 别墅电梯销售合同范本
- 上海退休人员返聘合同范本
- 买卖产品合作合同范本
- 转化单位规则
- 加盟产品经销合同范本
- 化肥试验合同范本
- 北京合伙创业合同范本
- 个人合作股合同范本
- 2025年供应链管理公司合作项目协议书
- 2025年度度假村景观设计及施工一体化合同
- 2025年山东化工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如何规划养禽场》课件
-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三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物业公司行政人事部职责
- 医疗健康行业保密免责协议书
- 《设计思维与方法》课件
- 第一课走进人工智能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浙教版(2023)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
- 健身行业会员权益保障及免责条款协议
- 体检中心前台接待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