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04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04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04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04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04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4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据统计,殷墟卜辞中殷人祭祀祖先最为频繁,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崇拜,祈求祖先赐福后人。到了周代,祖先崇拜渐渐削减,对没有感情色调、代表公正与秩序的天和上帝的祭祀则日益频繁,这一变更体现了()A.周代政治的神权色调深厚 B.周人理性主义思想的成长C.周人血缘亲情观念的淡化 D.周代的社会秩序趋于公正【答案】B【详解】依据材料“殷墟卜辞中殷人祭祀祖先最为频繁”、“祖先崇拜渐渐削减,对没有感情色调、代表公正与秩序的天和上帝的祭祀则日益频繁”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周代祖先崇拜削减,多了一些理性思维,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商代政治的神权色调深厚,解除A项;C项与史实不符,周人留意血缘亲情观念,解除C项;D项材料无从体现,解除D项。故选B项。2.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三国时期诸葛亮与司马懿卤城之战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司马懿)还保营。《汉晋春秋》亮屯卤城,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晋书》辛已,懿乃使张郃攻无当监王平于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汉人获甲首三千,懿还保营。《资治通鉴》A.诸葛亮技高一筹击败司马懿 B.蜀军魏军互有输赢最终魏军取胜C.司马懿老谋深算且击败蜀军 D.诸葛亮与司马懿进行了正面作战【答案】D【详解】依据材料“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可知,三则历史叙述都表明诸葛亮与司马懿进行了正面作战,D项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解除A项;三则材料对蜀军魏军的输赢表述不一,B项说法不恰当,解除B项;C项说法不符合《汉晋春秋》和《资治通鉴》的表述,解除C项。故选D项。3.“任土作贡”(依据土地详细状况,制定贡赋的品种和数量)现象古已有之,汉代形成制度。唐代法律明文严格规定土贡征收数量、种类、时间及运输、库存、支用;唐后期地方官员间馈赠礼物中有很多当地土贡物产,土贡流淌距离近至同一州、同一道,远至跨州连郡。唐后期这一现象()A.主导区域之间经济文化沟通 B.为地方割据奠定了经济基础C.表明中心对地方限制力减弱 D.说明政府财政状况日益恶化【答案】C【详解】由材料“唐代法律明文严格规定土贡征收数量、种类、时间及运输、库存、支用;唐后期地方官员间馈赠礼物中有很多当地土贡物产,土贡流淌距离近至同一州、同一道,远至跨州连郡”可知,唐代后期土贡发生了变更,土贡原本是贡给中心的,因唐安史之乱,地方藩镇割据,地方官员馈赠中也有土贡物产,表明中心权力受到减弱,C项正确;“主导”表述不正确,解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变更,并不能为其奠定基础,解除B项;材料未涉及财政状况,解除D项。故选C项。4.明初买行“里老人”理诉制度。乡里推选德高望重之人担当“里老人”,以“礼”为断案准则,对不遵圣贤之礼的乡民予以劝服感化、道德惩戒,使其内心受到触动,从而化解纠纷,宁静冲突。明初实行这一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规范地方行政 B.推动礼法结合 C.维护基层稳定 D.完善司法体系【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明朝实行的“里老人”制度,“对不遵圣贤之礼的乡民予以劝服感化、道德惩戒,使其内心受到触动”,其目的是“化解纠纷,宁静冲突”,这体现了这一制度的目的是维护基层稳定,C项正确;“里老人”制度属于地方基层治理,不属于地方行政,解除A项;材料体现了乡里断案以“礼”为准则,没有体现礼法结合,解除B项;“里老人”制度的目的是维护基层稳定,并未为了完善司法体系,解除D项。故选C项。5.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支配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行能做成煎鸡蛋卷”。他认为戊戌变法的意义在于()A.效法明治维新改革道路 B.试图变更旧的政治制度C.推动了民众的思想解放 D.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答案】B【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外国人认为戊戌变法有优点,并把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对比来表达对戊戌变法的对旧制度变更的确定,B项正确;效仿明治维新改革道路不是意义,解除A项;材料确定的是对旧秩序的变动,不是思想解放,解除C项;戊戌变法并没有社会基础,解除D项。故选B项。6.下图是近代某一革命运动形势图,图中深色部分为革命力气限制区域。推断该图是()A.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 B.义和团运动形势图C.辛亥革命形势图 D.国民革命军北伐形势图【答案】C【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1911年10月10日爆发辛亥革命,起义军很快限制了武汉三镇,并成立湖北军政府,武昌起义成功后的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因此题干内容体现了辛亥革命的形势图,C项正确;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在1853年天京定都并建立政权,其限制区域主要在以南京为中心的区域,不符合题意,解除A项;义和团运动主要以爆发于山东地区,不符合题意,解除B项;国民革命军北伐从广州起先,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而题干内容体现了辛亥革命的形势图,国民革命军北伐不包含昆明、成都等地区,解除D项。故选C项。7.下图所示史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行的重要措施(部分)。这些措施集中实施应是在()〇在政权建设上,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实行工农夫主专政,留意法治建设,坚持执政为民。〇在经济建设上,复原和发展农业生产,得农村工作的重心由打土豪转入抓生产,减免农业税,发放农业贷款,发展工业和手工业生产,复原和发展商业贸易,创建苏维埃的财政金融。A.北伐斗争期间 B.土地革命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 D.解放斗争时期【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及所学学问可知,中共实行工农夫主专政,创建苏维埃政权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即土地革命时期,B项正确;北伐时期中共尚未建立自己的政权,解除A项;全面抗战时期国共再次合作,依据地政权是抗日民主政权,解除C项;解放斗争时期,中共政权照旧吸纳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政权,而不是工农夫主专政,解除D项。8.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的工业基础,还不足以为农村大量供应机械、化肥等现代化要素。在这种状况下,只能充分挖掘传统农业生产的潜力,即通过兴修水利、增施肥料、改良土壤、防治病虫灾难等方法,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此,新中国进行了()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运动C.包产到户D.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B【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全部制,农夫获得了土地。但是照旧接受一家一户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不利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也不能满意工业发展的须要。在这种背景下须要把农夫联合起来通过合作化的方式实现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过渡。材料中“兴修水利、增施肥料、改良土壤、防治病虫灾难等方法”都不是一家一户传统农业能够实现的,须要发挥合作社的作用。所以B项正确。土地改革是把地主的土地分给农夫不符合材料主旨。A项错误。包产到户是土地承包给农夫耕种不符合材料主旨。解除C项。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破坏了生产力导致经济困难不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解除D项。故选B项。9.下列图示为1978~1984年中国农夫粮食销售(图1)与国家收购(图2)状况(单位百万吨)。这可以说明()A.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已基本形成 B.市场对粮食供求调整作用有限C.粮食流通渠道呈现单一化趋势 D.农村经济全部制结构有待优化【答案】B【详解】依据材料及所学学问可得,1978—1984年我国农夫卖给市场的粮食逐年增多,国家实际收购额逐年攀升,远超支配收购额,按定购合同价收购的份额逐步削减,以超购价格收购的粮食份额逐年增多,材料体现的是我国1978年农夫的粮食产量及市场销售量均有增加,但是国家统购照旧占据较大比重,市场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B项正确;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二这时不能说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已基本形成,解除A项;“单一化趋势”不符合实际,材料不仅有国家统购还有市场的作用,解除C项;材料强调的不是农村的经济全部制,范围比较大,不符合题意,解除D项。故选B项。10.“甲方向乙方保证,愿以自由人身份,终身服事乙方,绝不脱离乙方的疼惜,如有违反,愿以金钱作为赔偿;乙方保证,宣誓之后,将终身疼惜甲方。”上述宣誓场景可能出现于()A.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广场 B.3世纪的罗马元老院C.6世纪君士坦丁堡的皇宫 D.12世纪中期法国北部的庄园【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中古时期(欧洲)。据材料“甲方向乙方保证,愿以自由人身份,终身服事乙方”和“乙方保证,宣誓之后,将终身疼惜甲方”可知,这符合中古时期西欧的封君封臣制的特点,12世纪中期法国实行封君封臣制,D项正确;封君封臣制制度出现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广场、3世纪的罗马元老院和6世纪君士坦丁堡的皇宫均不实行封君封臣制,解除ABC项。故选D项。11.孟德斯鸠认为暴君政体是恐惊来维持的,在这个政体下,君主把自己看成是一切,把其他一切人都视同草芥;同时他不要任何法律,他个人的意志就是法律。这说明白孟德斯鸠()A.主见人民主权 B.主见暴力革命 C.力推民主共和 D.反对君主专制【答案】D【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孟德斯鸠认为君主权力过大,给人民带来恐惊,说明其反对君主专制,D项正确;人民主权强调国家权力由人民驾驭,而材料强调反对君主制,解除A项;暴力革命指用暴力推翻政权,实现大规模社会变革的行动,材料中并未体现,解除B项;材料只提到孟德斯鸠对君主制的反对,未涉及民主共和相关内容,解除C项。故选D项。12.在19世纪三四十年头,英国各地霍乱多发,人们意识到城市的水质关乎居民的生死。1846—1865年间一共有51个市政府新建或购买了供水公司,取代了原有的私人水公司;在1866年到1895年,又有176个城市供应市营自来水。这表明英国()A.工业革命推动民众消费观念更新 B.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受到严峻挑战C.公共事务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D.观念更新助推生产与资本的集中【答案】C【详解】据材料可知当时由于水质问题引发霍乱,政府开办市营自来水公司以解決问题,反映出面临公共事务危机,政府担当起部分公共服务职能,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众的消费问题,民众消费观念更新也就无从谈起,解除A项;19世纪自由主义经济理论风靡全欧洲,B项内容与史实不符,解除B项;材料内容与垄断无关,解除D项。故选C。13.1914年8月4日,德国帝国议会通过了17项斗争法案。社民党主席等人说明到:“为了我们的人民和他们自由的将来……在这种紧急时刻,我们不会置自己的祖国而不顾。”这反映出当时德国政界()A.极力鼓吹斗争的正义性 B.为发动斗争不惜一切手段C.意识到斗争的重要作用 D.对斗争的困难性有所预见【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914年德国。据材料“德国帝国议会通过了17项斗争法案……我们不会置自己的祖国而不顾。”,可以看出德国议会通过的斗争法案,受到了社民党的支持和赞同,说是为国家利益着想,说明当时德国政界极力鼓吹斗争的正义性,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德国政界鼓吹斗争的正义,不能看出其“不惜一切手段”,解除B项;鼓吹斗争的正义性与意识到斗争的作用,不能等同,解除C项;从之后斗争的发展,明显没有对斗争的困难性有所预见,解除D项。故选A项。14.苏俄在十月革命后对大型企业进行了国有化,对生产进行监督:1918年6月起先,中小企业也实行国有化:1921年,部分地承认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私有制;1922年,成立国家支配委员会作为国家经济管理的主要机构,并首次制定了年度支配。这一过程表明苏俄()A.工业化进程发展快速 B.主动探究经济发展模式C.经济政策的摇摆不定 D.初步建立支配经济体制【答案】B【详解】依据材料“十月革命后对大型企业进行了国有化,对生产进行监督”“1918年6月起先,中小企业也实行国有化”“1921年,部分地承认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私有制”“1922年……并首次制定了年度支配。”分析可知,苏俄始终主动探究经济发展模式,B项正确;苏俄工业化从1926年起先,解除A项;苏俄经济政策的变动与当时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变更有关,并不是摇摆不定,解除C项;苏联的支配经济体制从1928年才算起先真正实施,解除D项。故选B项。15.20世纪50年头,欧洲最闻名、探讨最广泛书籍是英国左翼作家乔治·奥威尔在1948年完成的《一九八四》。该作品刻画了一个令人窒息的恐怖世界,在假想的将来社会中,独裁者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人性被强权彻底扼杀,自由被剥夺,思想被钳制,人民生活极度贫困。它较为典型地反映了冷战背景下欧洲人的()A.孤立无助心态 B.反战心情 C.悲观主义心情 D.反苏倾向【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头(欧洲)。依据“独裁者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人性被强权彻底扼杀,自由被剥夺,思想被钳制,人民生活极度贫困”可知,该作品中认为将来的世界会出现独裁者,人们的生活没有希望,所以是表达了冷战背景下欧洲人的悲观心情,C项正确;据材料的描述可知是表达了欧洲人的悲观,而不是孤立无助和反战,解除AB项;材料内容无法体现明确的反苏倾向,解除D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12分)下面是唐朝贞观十三年(639年)、天宝元年(742年)、元和二年(807年)三个历史时期的人口密度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费生《论唐代的人口分布》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人口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12分)【答案】(12分)图1:南北人口密度差异明显,关中、四川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高,整个南方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2分)这与贞观时期北方历经隋末唐初长期战乱人口下降,四川地区历来农业发达、受斗争影响小相吻合。(1分)据此判定图1为唐代贞观十三年。(1分)

图2: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都相对较高,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2分)这与唐朝后期北方历经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经济遭到破坏,南方相对安定、北民南迁,经济重心不断南移的状况相吻合。(1分)据此判定图2为唐代元和二年。(1分)

图3:黄河中下游、长江下游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高,北方人口密度明显高于南方。(2分)这与唐朝前中期统治稳定,北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江南经济不断开发的状况相吻合。(1分)据此判定图3为唐代天宝元年。(1分)

(信息提取、阶段特征与时期推断任一部分正确即可得对应分数;如考生据不同时期人口密度的整体差异、各时期疆域变更等角度合理作答也可酌情给分)【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唐代(中国)。要求提取图片中人口分布信息,结合阶段特征,进行时期的推断。首先,由图1人口密度图可知,黄河中下游、长江上游与下游人口较为密集,即关中、四川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高,整个南方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可见此时安史之乱尚未发生,黄河中下游的人口密度才较高,且南方经济发展有限,所以南方才整体人口密度低,由此推断,图1应当是贞观十三年(639年),除了黄河中下游、长江上游与下游人口以外,其他地区人口密度不高,这与贞观时期历经隋末唐初长期战乱、南方经济开发有限相关。而四川地区则因为“天府之国”农业发达、地形缘由受斗争影响小而人口密度较大。其次,由图2人口密度图可知,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高,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结合所学学问,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高的缘由,是南方相对安定、北民南迁,带来南方经济发展,相宜居住的结果;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则是由于唐朝后期北方历经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经济遭到破坏,由此推断,图2为元和二年(807年)。最终,由图3人口密度图可知,黄河中下游、长江下游地区人口密度都相对较高,且南北人口密度差异明显,北方人口密度明显高于南方。这与国家整体政局稳定,经济得到发展有关,北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江南经济不断开发,由此推断图3是天宝元年(742年)。17.(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图是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封面及书目(节选)提取材料信息,对《青年杂志》的封面及书目加以阐释。(13分)【答案】(13分)辛亥革命的失败引发学问分子的深刻反思,认为要想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必需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2分)杂志定名为《青年杂志》、封面正上方的青年群体、文章《敬告青年》以及《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等说明当时的先进学问分子将启迪的主要对象放在青年身上,希望青年担当起救亡图存的重任;法文书写的"青年"、文章《法兰西人与近代文明》等说明先进学问分子宣扬法国启蒙思想,进行思想启蒙;把卡内基作为封面人物并加以介绍说明先进学问分子希望新一代的青年应当具有艰苦创业、主动进取的品质;杂志对当时发生的国内外大事进行介绍说明先进学问分子希望新一代的青年,要有世界意识,关切国家大事,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封面接受花边、艺术字体等元素进行设计,这体现出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新文化取代晦涩难懂的旧文化,更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任答3个角度即可得9分)《青年杂志》的封面及内容反映了近代先进学问分子面对民族危机,创办杂志,推动思想革新,启蒙民众,探究救国救民道路,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不懈努力。(2分)【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依据“敬告青年”、“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国内大事记”、“世界说苑”等内容可知,这是学问分子对于当时国内形势的深刻反思,认为要想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必需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杂志定名为《青年杂志》、封面正上方的青年群体、文章《敬告青年》以及《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等说明当时的先进学问分子将启迪的主要对象放在青年身上,希望青年担当起救亡图存的重任;法文书写的"青年"、文章《法兰西人与近代文明》等说明先进学问分子宣扬法国启蒙思想,进行思想启蒙;把卡内基作为封面人物并加以介绍说明先进学问分子希望新一代的青年应当具有艰苦创业、主动进取的品质;从内容上来说,主要是进行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是先进学问分子希望新一代的青年,要有世界意识,关切国家大事,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封面接受花边、艺术字体等元素进行设计,这体现出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新文化取代晦涩难懂的旧文化,更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总之,《青年杂志》的封面及内容反映了近代先进学问分子面对民族危机,创办杂志,推动思想革新,启蒙民众,探究救国救民道路,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不懈努力。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入党为荣20世纪20年头,学问青年一跃崛起为时代发展的急先锋。而青年学生每以加入中国共产党为荣成为这一时期蔚为独特的社会现象。这其中,很多学问青年是从国民党转入共产党的。在1926年前后,由国民党转入共产党的学问青年,约占共产党员人数的3%。广州作为当时国民党的大本营,从国民党转入共产党的学问青年,占广州中共党员总数的1/7,占学问分子党员的3/4。而且,伴随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裂开,转入共产党的学问青年越来越多。出现如此流淌,与国民党内部组织结构不严密、党部运作低效率,使得"党力"不彰成为一个严峻的痼疾有关。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有着严密组织纪律的政党,不仅对学问青年的入党严格慎重,而且以铁的纪律加以约束。其时,共产党要求自己的党员"吃苦的工作我们自己争来做,占小便宜的事情让给他们"。尤其是有"做官倾向"的党员,被斥之为"腐败堕落"的"机会主义倾向",共产党要求"严厉取缔"。这种显明反差引发了富有革命热忱的学问青年的猛烈共鸣。——摘编自杨东《近代史上"入党为荣"的社会现象回眸》谈谈你对20世纪20年头学问青年"入党为荣"社会现象的理解。(14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楚。)【答案】(14分)(1)作答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角度①结合时代背景进行论述。如:20世纪二十年头,北洋军阀统治黑暗,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民族危机严峻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3分)②结合对国共两党在组织建设与革命实践中的对比进行论述。如:中共纪律严明,坚守艰苦创业、立党为公的初心成立后主动投身工人运动,在北伐中组织领导工农运动并发挥了先模作用,为大革命做出重要贡献大革命失败后成为中国革命坚毅的领导力气,发动系列武装起义,开拓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国民党组织不力、腐败严峻国民大革命后期,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渐渐成为破坏革命的反动力气等。(8分)③以史鉴今,谈自己的历史相识与现实感悟。如:这是当年进步青年追寻志向信念、探究救亡道路的集中反映当代的学问青年更应当树立宏大志向,奋勉有为,主动担当为民族谋复兴的时代使命等。(2分)(2)逻辑清楚,表述成文。(1分)【解析】理解: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找到“很多学问青年是从国民党转入共产党的”“国民党内部组织结构不严密、党部运作低效率”“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有着严密组织纪律的政党,不仅对学问青年的入党严格慎重,而且以铁的纪律加以约束”等,与20世纪20年头学问青年“入党为荣”相关的信息;然后,结合所学学问,分析中国共产党产生的时代背景,指出当时北洋军阀统治黑暗,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民族危机严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成立;接下来,对比国共两党组织建设与革命实践的不同,说明中共作为新型政党的特色,如纪律严明,坚守艰苦创业、立党为公的初心,投身工人运动,为大革命做出重要贡献,在大革命失败后成为中国革命坚毅的领导力气,开拓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而此时的国民党组织不力、腐败严峻,国民党右派更是渐渐成为破坏革命的反动力气等;最终,以史鉴今,畅谈个人对此的相识与感悟,即当年进步青年追寻志向信念、探究救亡道路的集中反映当代的学问青年更应当树立宏大志向,奋勉有为,主动担当为民族谋复兴的时代使命等;整个解答过程,留意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楚。19.(16分)自动纺纱机的独创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环节之一,但它的推广却阅历了一个缓慢而困难的过程,为什么会是这样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独创19世纪早期;手纺机纺纱工组织有序,而且情愿就工资问题,或者是为疼惜他们对工作支配、进入条件等的限制而发动大罢工。1824年在海德发生了一次大罢江,干脆推动了自动纺纱机的独创。1825年,曼彻斯特工程师理查德·罗伯茨独创了自动纺纱机。1851年5月19日,他在向英国止议院特殊委员会作证时说:“因为海德纺纱工人罢工的缘由,我造出了自动纺纱机。这场罢工持续了3个月,当时,为了能够让纺纱机自动运转,一整个棉纺业的代表团都在亲自等候;他们要求我将留意力转向纺纱。”材料二威慑1834年,爱德华·塔弗内写道:“自动纺纱机现在正快速被投入运用,有其优势,最大的优点是,它已不再任由工人摆布。几年以后,卖力干活的纺纱工人联合体有什么样的蠢行,又受到了怎样的压迫,都将被湮没在历史深处。”安装自动纺纱机的方案使纺纱工人面临威逼,棉纺业的雇主威廉·格雷厄姆给议会委员会供应了一个详细的实例议会提问雇主回答您是否知晓,有哪家棉纺厂由于工人联合的缘由,老板们正关掉旧机器,引入自动纺纱机?我们自己正在着手进行。您会怎么做?会将我们每一台纺纱机都纳入。我们有几台纺纱机,适合女工运用。我们不知道是否能让他们适应自动纺纱机,假如可以,我们甚至会撵走女工,引入那些自动纺纱机。这对您聘用的男工人数有什么影响?或许只有22人。占多少比例?我们会解雇全部的纺纱工人,全部赚取过高工资的男性都会被解雇。材料三结局理查德·罗伯茨的成就立即受到了同时代人的赞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