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0篇_第1页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0篇_第2页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0篇_第3页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0篇_第4页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0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推荐】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0篇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为导

向,以教师成长促进学校发展为目标,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

以课堂教学“五还”为研究的抓手,打造一支个性鲜明、团

结协作、充满智慧的研究型教师团队,塑造善于思考、勇于

实践,具有较高数学素养的学生群体,构建动态生成、充满

活力的数学课堂。

二、主要工作

(一)常规工作“日常化”

1.健全集体备课制度

以备课组为单位,关注日常教学,重视课后聊天式的学

习研讨,重点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及时反

思实践过程中的得与失。每周举行一次集体备课,做到“四

定”:定专题、定中心发言人、定时间、定地点。根据行事

历的时间安排进行有专题的集体备课(学习“新基础教育”

理论;根据教材内容结合“新基础教育”的基本理念研究一

些基本课型。)

2.推行随堂听课制度

发扬门户敞开,随堂听课的优良传统,积极开展备课组

内的相互听课、备课组与备课组之间的交叉听课、以教研组

为单位的中心组的听课等活动,共同研究真实的数学课堂,

课后进行自评与他评,在互动的过程中提升教师自我反思的

意识和能力,逐步改变教师内在的一些观念。

3.建立学习沙龙制度

认真读好“新基础教育”的三本书,定期举行读书沙龙

活动,交流读书心得,初步了解相关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引导教师逐步用“新基础教育”理论来指导实践;提供对话

交流的平台,针对“新基础教育”的学习进行各种形式的专

题研讨,充分利用华师大专家组理论引领和共同体的信息交

流,及时了解新基础教育的研究动态,确定数学专题研究的

方向。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基地学校的系列活动和各级各类的

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4.加强常规管理制度

每月25日左右进行常规检查(包括教师的备课、反思、

学生的作业。)主要由学科主任、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负责。

每个学期举行期中、期末的质量检测,对考后情况进行质量

分析,以便能更好地指导下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根据教材

内容的变化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基础达标体系,每个年级每学

期确定一项单项小型竞赛。

5.改革考核评价制度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

考核评价上作进一步的调整,评价目标更加多元化,综合运

用笔试与面试等方式,口算、笔算、操作等考核方式,在平

时的教学中逐步渗透,以减轻期末考试时学生的压力。

(二)研讨活动“专题化”

研究过程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活动的设计与推进

考虑可行性与实效性。研讨活动以“新基础教育”的理论为

依据,以课堂教学“五还”为研究为抓手,以全体教师的积

极主动参与为准则,实实在在地在课堂实践中感悟“新基础

教育”的基本理念。

(三)教师发展“自主化”

1.自主选择一一小课题的研究

老师们可以选择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感兴趣地问题,或

教学中遇到的困难,自主选择,确定小课题,进行课堂教学

研究。

具体操作如下:个人自主申报,自由组合,认真作好过

程记录,学期末进行课题展示与交流。各小课题的研究做到

“四重”要求:重研究、重过程、重实效、重积累。

2.自主发展一一业务素养的提升

(1)积极参加常州市组织的青年教师素质比赛活动

(2)在反思中成长

30周岁以下的教师每周有一篇至少有质量的教学反思;

35周岁以下的教师每月至少有一篇有质量的教学反思;40

岁以下的教师每学期至少有一篇有质量的教学反思。

(3)及时总结,撰写论文

在学习理论、开展教改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撰写

教育教学论文。

(4)同伴互动,取长补短

各备课组成员互相听课,每人每学期至少听课20节。

每人每学期至少上研究课1节(包括备课组内研究课)。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篇2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

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

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

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其中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

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

重点教学内容。

单元分析:

(一)数与代数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

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

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

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引

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

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

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二)空间与图形

1、测量。(第六单元:面积)

本单元设计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

程。让学生探究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

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

的发展。

2、图形与位置。(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让学生初步

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

3、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在前一册的基础上进一

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教学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以

及24时计时法。

(三)统计(第三单元,统计)

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加强了对统计作用的进一步认识及对平均数在统计学

意义上的理解。

(四)解决问题

1、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

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

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

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

两个实践活动一一“制作年历”和“设计校园”。让学生通

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

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所带的三(6)班学生情况两级分化严重,班

中学生优等生不少,但学困生也很多,正是所谓的“高分高,

低分低”。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

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有所提高,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

兴趣,能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把数学的学习与实际生活联

系起来,解决身边的问题。并且能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具备一定的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乐于参

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

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学生对题目的解读能力及语言的完

整清晰的表达还有待加强。同时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

习积极性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和提高。虽然在期末测试中孩子

的成绩大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

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

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

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

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再加之有一些学困生

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

些数学学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

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

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

头赶上。

三、教学目标:

lo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

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o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

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

3O

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

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o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

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

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

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o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

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

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o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

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

法表示时刻。

7O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

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

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O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

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o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

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o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

学好数学的信心。

Ho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

两个实践活动一一“制作年历”和“设计校园”。让学生通

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

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措施:

1、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加强自身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表扬先进,鼓励差生,积极调动学生积

极性,全班平衡发展。

2、加强常规训练,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将

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教学,让学生进一步

体会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一一面对具

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

算、估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一

—这样一种思维方法。

3、重视形象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

力,有意识的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创设丰富的便于

操作的实践活动情境,使学生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感受方

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一一了解不

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介绍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数的方

法;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

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

5、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

识,动手实践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

题能力。

6、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

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

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7、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激励

他们扩充知识面和进一步探索研究的兴趣与欲望,并通过这

些活动获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进

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篇3

新课程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的课

题研究在省教科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下,在全体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顺利地开展了一年

半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达到了预期的阶段

目标。为进行本课题的进一步研究,顺利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特制定我校20xx年上学期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因地制

宜,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开发出数量充足,能与教学

实际紧密相连的“合理、合时、合用”的优秀的数学教学资

源,并开展“课程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的研究”,将已经开发

的教学资源包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促进课题研究人员的专

业素质和教研水平的提高,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总体目标:

1、认真完成本学期总课题组分配的资源包开发任务,

力争开发出实用、精美的优质教学资源包。

2、进一步充实学校数学站以及教师个人博客,广泛收

集、整理我校教师自行开发的教学资源,为广大师生提供交

流学习的平台。

3、继续开展“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研究”工作,并作

好实验记录,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4、边开发边研究边做好本课题的资料整理和归档工作

(包括纸质的和电子文本),全面迎接本学期的省课题中期

评估工作。

5、开展征集供4、5、6年级使用的教学资源”实践活

动与游戏”,“背景与故事”等的活动。

三、主要措施:

1、争取学校领导的重视以及社会力量的支持,保证本

课题必要的经费开支,并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课题的进展情

况。

2、对课题组成员提出研究要求,实行目标管理,采取

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的方法督促各研究人员积极参与研究工

作,完成好研究任务。

3、进一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课题研究的各项规章

制度,制定课题工作计划,期末进行课题工作总结。

3、开展自学、研讨、专家讲座、教学比武等不同形式

的活动,促进课题的开展,提高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

研究能力。

4、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充分提高实验教师的积极性,

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四、主要工作:

1、召开课题组全体人员会议,传达上级精神,确立本

课题今后的研究方向,布置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任务,对课

题研究人员提出研究要求。

研究方向:在完成总课题组分配的工作任务同时,进一

步明确本校子课题特点的“个性”研究任务,即结合本学期

教学教研工作,收集整理相关教学资源,充实和完善本校的

数学站,同时做好“课题资源有效利用研究”工作。

五、工作任务:

完成6个资源包的开发任务。具体分工如下:

资源包名称年级开发者

《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四米来张莉

《三角形的认识》四黄维、谢斌、左伏兵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五刘伟、李理、赵资源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五刘芳、肖茵、王清江

《解比例》六周志华、黄霞辉、罗中意

《图形的测量》六聂晶钟连平

每位研究人员充实自己的个人博客。

1、做好”课题资源有效利用研究”工作。(主要为一、

二、三年级实验教师)

2、为督促教师完成好课题研究任务,杜绝“临时抱佛

脚”,“敷衍了事”的现象,保证资源包的开发和其他工作的

质量,定期对教师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并及

时进行通报。

3、结合学校教研专题活动一一”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

更有效地学习“,收集和整理有关资源。

4、做好研究成果的推介工作。推出3〜5篇文章(论文、

案例、研究报告等)向各报刊杂志社推荐投稿发表。

5、召开学期课题工作总结会议,上交新开发的教学资

源包,上传优秀教学案例、课件及教学反思等到学校资源库。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篇4

一、指导思想

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

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

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得到进一步地提高,全面

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二、复习内容

1、位置。

2、分数乘法。

3、分数除法。

4、认识比。

5、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6、解决问题的策略。

7、认识百分数。

8、数学广角

三、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意义,掌握

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能应用

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能应用分数乘

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能

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

简单实际问题,能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

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应用比

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能正确解决按比例分配

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百分

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

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分数(或百分数)表示简单事

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会根据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要求

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

5、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

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

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

间观念和统计观念,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

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获取知识

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复习重点

分数的计算(包括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

运算)。

五、复习难点

1、混合应用

2、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复习原则

1、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觉地

进行整理和复习,提高复习能力。

2、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要适

时讲解点拨,保证复习效果。

3、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教育原则,针对不同

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

学方法,查漏补缺,集中答疑,提高复习效果。

七、复习方法

1、带领学生按单元整理复习,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要按单元抓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相关知识的整合

与链接,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应用题的复习,可

由简单的分数应用题链接到稍复杂的复合应用题,将知识整

合链接起来,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解答应

用题的能力。

2、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平时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所以在复习

的时候要特别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不

只是机械重复的练习,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

策略。让学生记住“一看二想三算”看清题目中的数、符号;

想好计算的顺序,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要笔算,哪里

可以简便计算;最后动笔算。

3、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适应新课标的精神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生活的

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讲练结合

有讲有练,在练中发现问题。

5、分层指导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对于中差生

和优生在复习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复习题分层,指导分层。

八、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整体复习各个单元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复习

(书上总复习)

1、分数乘、除法及其四则混合运算

2、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3、百分数及应用题

4、圆的周长和面积

第二阶段:综合练习,讲练结合(期末特训)

给学生一些综合性的测试卷,通过练习发现问题,并及

时进行指导。

第三阶段:分层复习,查漏补缺

给后进生特别的辅导和指导,查漏补缺。给优等生多做

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习题,提高分析解答能力。

百分数的意义与纳税、利息百分数应用题的复习。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篇5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简单的

统计(四),数的整除,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

减法。

一、教材的编写特点:

1、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

本册教材把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从平面扩展到立体,进一

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首先是加强了实际操作,让学生

进行实际观察、制作、测量、拆拼等活动;其次是加强知识

间的联系和对比;再次是重视联系实际,既提高了学生运用

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2、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

教材注重从显示生活中选取统计内容,注重示范并说明

制作统计图的一般方法,在练习时安排半独立完成的制图

题,以免对制作统计图要求过高,这样有利于把统计知识教

学的重点转移到对统计过程的参与和统计思想的培养上。

3、加强数的整除中概念和算理的教学。

这部分知识的概念比较多,内容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

联系又比较紧密,有些概念还容易混淆。教材尽量从学生以

有的知识出发,用实际例子引出概念,以利于学生掌握。

4、加强分数概念的教学和新旧知识的联系。

从本册开始,分数的教学进入第二阶段,在这阶段中,

要系统地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四则运算。教

材进一步加强与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联系,在已学的基础上加

以概括。在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之后,教材安排了求一个

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并把这类问题与求一个

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联系起来,既巩固了分数与除法的关

系,又解决了这类问题的计算方法。教学分数的分类时,突

出真分数和假分数,不把带分数与真分数、假分数并列。加

强分数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规律的联系。

5、精简了分数加、减法的内容。

教材只安排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三部分内容,其中的分数都是真分数,而

且分子、分母比较简单,大部分计算可以口算。

6、加强能力的培养。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判断、推理的能力,培养迁移、

类推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建议。

1、通过直接观察等具体感知活动,让学生认识长方体

和正方体。在弄清概念的基础上,依据面的特征,帮助学生

理解、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帮

助学生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探索总结长方体、正方体的体

积计算方法。

2、在教学简单的统计这部分内容时,主要是用直条表

示相应的数量,体会统计的过程和作用,不要求学生独立设

计和制作统计图。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统计意识的培养,对

统计结果的分析。

3、教学数的整除这部分内容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

出发,通过实例揭示意义以及内在联系,注意教给学生方法。

要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分类活动使学生认识质数、合数、

奇数、偶数。

4、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要结合图形、实物和实

际操作,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分数的意义、分数的

性质。

5、教学分数加减法时要突出算理,使学生在理解的.基

础上掌握计算法则。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类推和迁移,

使学生学会分数加、减法稍复杂的计算。

在这部分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口算能力、灵活计算能力

的培养。

三、教学进度。

1、第一周:2.9——2.llo

期初复习(2课时)。

2、第二周:2.12——2.18o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课时)。

3、第三周:2.19——2.25o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5课时)。

4、第四周:2.26——3.4o

(1)体积单位间的进率(3课时)。

(2)实践活动(1课时)。

(3)复习(1课时)。

5、第五周:3.5——3.llo

(1)复习(1课时)。

(2)简单的统计(2课时)。

(3)约数和倍数(2课时)。

6、第六周:3.12——3.18o

(1)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3课时)。

(2)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2课时)。

7、第七周:3.19——3.250

(1)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1课时)。

(2)最大公约数(2课时)。

(3)最小公倍数(2课时)。

8、第八周:3.26——4.Io

(1)最小公倍数(3课时)。

(2)实践活动(1课时)。

(3)复习(1课时)。

9、第九周:4.2——4.8o

(1)复习(1课时)。

(2)机动(4课时)。

10、第十周:4.9——4.15o

分数的意义(5课时)。

11、第H-―周:4.16——4.22O

(1)分数的意义(1课时)。

(2)真分数和假分数(4课时)。

12、第十二周:4.23——4.29o

(1)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

(2)期中复习、考试。

(3)期中考试。

13、第十三周:4.30——5.60

劳动节放假。

14、第十四周:5.7——5.130

(1)约分(2课时)。

(2)通分(2课时)。

(3)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课时)。

15、第十五周:5.14——5.20o

(1)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课时)。

(2)复习(2课时)。

(3)机动(3课时)。

16、第十六周:5.21——5,270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课时)。

17、第十七周:5.28——6.3o

(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3课时)。

(2)复习(2课时)。

18、第十八周:6.4——6.10o

(1)机动(3课时)。

(2)期末复习(2课时)。

19、第十九周:6.11——6.17o

期末复习。

20、第二十周:6.18——6.24O

期末复习。

21、第二H--周:6.25——7.lo

期末考试。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篇6

教材分析:修订后的六年制第九册教科书的主要内容

有: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简易方程。这些内容的编排既保持了原

教科书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同时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

和调查研究的情况做了一些调整。

1.计算内容的调整。

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的精神,小数乘法和除法

对计算位数的限制与整数相同,删去了乘法中类似3.254.76

和除法中类似10.44:0.725的题目。原教科书中的“查表

计算”属于陈旧题材,改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另外,在“*

循环节”部分增加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内容。一方面可以利

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目的计算,另一方面通过计算探索一些

计算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大纲(试用

修订版)》规定: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一般不超过三

步。因此,本册教科书删去原有的整数、小数四步计算混合

运算。

2.应用题内容的调整。

《大纲(试用修订版)》规定:整数、小数应用题最多

不超过三步。因此,本册教科书把原来的“整数、小数四则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中的归一、归总加条件的应用题和选学

内容”四步计算的应用题”删去。

3.增加“数学实践活动活

在实践活动方面,本册同前几册一样,一方面在教学新

知识时,安排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

生活的联系,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建立数学概念。另一方面,在部分单元的最后,专门安排了

实践活动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实际背景,设计一些与学

生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又蕴含着数学问题的活动。使学生

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1)节约能源。

“节约能源”是在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等知识的基础上编

排的,这个实践活动包括三部分:①课前由家长协助学生

填写上个月家庭用水、用电调查表。②小组交流、比较所

收集的数据。③全班同学交流节约用水、用电的经验。让

学生用所学的量与计量、小数等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题,不仅渗透了统计的思想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用

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实践能力和环境保护的意

识。

(2)绿化校园。

“绿化校园”是在前面所学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和应用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这个

实践活动是让学生测量校园中花坛、草地、树阴等的面积,

再把所测数据填入表中,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了解校园

绿化情况。学生所学的多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般都是比较规则

的多边形,而在生活中需要计算的有些是不规则的多边形,

一般要把这些不规则的多边形近似看成学过的多边形或者

分割成学过的多边形,这样便可以完成面积的计算。学生在

测量时首先要判断所测图形要归为什么图形合适,再进行测

量和计算。实际测量时往往有误差,一般要多测量几次取其

平均值为好。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

题的全过程,通过小组合作活动的形式,体验团结协作、克

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快乐,初步形成提出建设性意见与建议

的意识。

教学安排: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意义和法则

时间安排:25课时,第一周至第五周完成

教学目标:

(一)熟练地掌握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进一步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

(二)通过归纳整理,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熟练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

率。

第二单元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时间安排:16课时,第六周至第九周完成

教学要求

(-)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使

用中括号,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

题。

(二)通过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总

结、归纳,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

能力。

(四)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分析应用题的数

量关系,能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

认真审题,自觉进行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篇7

一、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214班共有学生52人,大部分学生素质较好:

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方面来看,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有少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脱节,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

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

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

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还可以,个别学生仍需继续

辅导。

从学生习惯方面看,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例如汪游、胡界希、易酒馨同学做题马虎,丢三落四,

抄错数,不用直尺等许多学习习惯有待改善;还有个别学生

由于缺乏自信心,并且懒惰,得过且过造成成绩不理想。

从班级常规看,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

精力不集中,上课爱搞小动作,回答问题不够积极等。

根据现状,在本学期应分期分类,定出实际目标,以养

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强化训练学生常规,使学生养成良

好的学风,在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期

在的数学教学方面的工作重点是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继续

让学生保持学生习的浓厚兴趣,采取以优带差促中等赶优等

的办法,同时不忽视优生的培养,争取使的数学成绩在原来

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

二、指导思想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

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可以

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

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

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

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

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

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

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

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

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

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三、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

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

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

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

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

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

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

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

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

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

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

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

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

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

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

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

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

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

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

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

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

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

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

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

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

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

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

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四、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

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

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

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

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

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

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

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

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

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

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

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

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

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

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

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

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

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

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

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2、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4、分数计算及应用。

5、掌握众数并学会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1、分数意义的理解。

2、在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在什么情况下化成

分数计算比较方便,在什么情况下要化成小数计算的一般规

律。

六、教学措施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

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

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

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

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

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

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

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

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与第一学段的学

生相比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

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

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

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

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问题的能力。

七、教改措施和教改思路

1、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注重教材的新知识的联系,逐

步使学生由具体向抽象思维发展。

2、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说课,抓重点,难点向

40分钟要质量。

3、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因材施教,讲究科学性,

代表性,是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注重精讲精炼。

5、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如何去学和怎样去学。

6、数学课要上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让学生愿学,

渴望学。

7、精心设计,布置课外作业,要讲究目的性,科学性,

代表性,趣味性,突出重点,严格控制作业量,作业又布置

就必须检查。批改符号要正确,认真,规范。

8、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学生的个性发展,采

以优带差的一帮一活动。

八、辅优扶后

1、优生名单:

2、后进生名单:

3、通过以优带后、以优促后、以优帮后的活动,使优

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后进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去追优、

赶优,从而达到全面发展。

九、检测安排

1、上完一章节,进行一次检测,及时对学生进行讲评,

同时对学生进行课前提问考查并准备2—3次实践考查活

动。

2、复习:每章节组织一次全面复习,期中和期末两次

综合复习。

3、学生期末综合成绩评定按课堂表现10%,平时作业

10%、章节检测30%、期末测试50%进行。

十、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

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教学课时大

致安排如下(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图形的变换(4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6课时)

1、因数和倍数2课时左右

2、2、5、3的倍数的特

征...........................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

数.....................................1课时左右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

识...........................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

积.........................2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

积.........................7课时左右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篇8

一、上学期工作回顾及学生情况分析:

上学期期末参加考试人数31人,及格率%,平均分86

分,最高分98分,最低分43,优生率61%.

本班学生总体上说比较爱学,对一些基础的知识大部分

学生能扎实的掌握。但也有部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

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本学期

将针对班级实际情况,切实提高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

成绩。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任务、要求及重点:

教学任务:本册教材内容包括:比例,圆柱、圆锥和球,

简单的统计,整理和复习等四个部分。

教学要求:

1、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掌握几何体体积的计算公

式,学会正确计算它们的体积。

2、学会绘制复式统计表和统计图,并能看懂、分析统

计图表中的数据所说明的问题。

3、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解比例,能正确判别成正

比例或反比例的量,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比例应用题。

4、通过小学数学知识的系统复习整理,巩固和深化所

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计算和解题能力,培养独立思考、不怕

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比例的应用,小学阶段主要

数学知识的复习。

三、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创造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境,

努力构建“和谐有效”课堂,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比较

等活动,先形象具体,后抽象概括,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

识点。

2、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教给

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了解知识间的横向联系。

3、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迁移、

类推能力。

4、抓好育尖补差工作,利用课余时间为他们补课。

四、教学进度安排:

单元

教学内容课时周次安排一比例

1、意义和性质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3、比例的应用

4、复习

5、活动课

6、单元检测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篇9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根据你班的情况自己实际情况填写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lo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包括连加、连减和加

减混合式题的运算);认识图形(三);

2o米、千克的认识;

30表内乘法(一)(包括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

口诀,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

40表内除法(一)(包括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

乘法口诀求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求一

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

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习一位数乘除法

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加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

进行计算。

2、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

掌握2〜6的乘法口诀。

3、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

初步了解乘除法的关系,能运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计算表内

除法。

4、掌握乘除法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并

能正确地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书写答案。5、

认识长度单位米和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米、1千克的

观念。

6、直观认识圆柱和球。

7、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