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第49讲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化一、选择题1.商鞅变法时,“舍地而税人”,征收赋税,不税田亩而税人丁;唐朝中期,宰相杨炎改革,“舍人而税田”,征收赋税,不税人丁而税田亩。推动赋税征收标准变革的主要因素是(C)A.改革者的个人意愿 B.土地全部制的变更C.社会形势的变更 D.弥补财政的亏空[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兼并斗争频繁,重在征收人丁税,而唐代中期,均田制难以维持,则侧重征收田税,导致征税标准变更的主要缘由是社会形势的变更,C项正确;改革者的个人意愿是主观因素,不是赋税征收标准变更的主要缘由,解除A项;从商鞅变法到唐朝中期,土地全部制并未发生根本变更,解除B项;弥补财政亏空并非主要缘由,况且材料也体现不出当时的财政状况,解除D项。2.汉末学者徐干在其文章《中论》中写道:“庶功兴在事役均,事役均在民数(户籍)周,民数周为国之本。”这说明,他已经相识到(C)A.国家治理应当留意轻徭薄赋与民休息B.户口统计是国家制度建设的基本内容C.赋役公允是国家稳定的基础性因素D.统治阶层应当重振重农的治国理念[解析]依据材料“事役均在民数(户籍)周,民数周为国之本”可知,户籍管理是国之根本的前提,户籍影响赋役公允,说明作者相识到赋税公允对于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性,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无关,解除。3.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户律》记载:凡是没户籍而占有田宅或附会他人之名而占有田宅者,皆罚以卒戍边二年,并没入田宅归县官。对于冒名占有田宅者,在政府发觉以前而自首的,免除其罪并把冒名占有的田宅赐予他。汉代这一规定(B)A.缓和了社会的主要冲突B.有利于国家的赋役征发C.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政策D.满足了农夫的土地需求[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汉代激励百姓照实申报户口和田宅,其目的在于保障国家赋税和徭役的征发,故B项正确;“罚以卒戍边二年,并没入田宅归县官”的做法,不能缓和社会的主要冲突,故解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商业的抑制,故解除C项;材料中汉代立户的规定针对的是已占有田宅者,并非为了满足农夫的土地需求,故解除D项。4.下表为汉代更赋表。据此可知,汉代的以钱代役(C)更赋类别服役内容代役价“更卒”23至50岁的男丁到本郡或京师服徭役一月可纳钱2000文,由政府雇人代役“正卒”23至50岁的男丁在郡国服兵役一年每月2000文“戍卒”23至50岁的男丁一生必需去边疆屯戍一年可以纳24000文代役“戍边”男子每年须戍边三日可纳钱300文代役A.加强了政府对农夫的人身限制B.变更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C.有利于当时自耕农经济的发展D.削减了官员的腐败和土地兼并[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汉代实行了以钱代役的方式,这种方式能保证农夫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故选C项;以钱代役放松了政府对农夫的人身限制,解除A项;当时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没有变更,解除B项;以钱代役不会抑制腐败和土地兼并,解除D项。5.隋文帝开皇五年(585年)推行“输籍之法”:由中心制定户等及纳税标准,各州县官长以此核定每户的征课并载入定簿,“凡民间课输,皆籍其数,使州县长吏不得以走弄出没”。这表明,输籍法(C)A.是对均田制度的重大调整B.变更了人丁为主的课税标准C.有利于防止地方官假公济私D.消退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解析]材料说明,中心确定户等划分标准及相应的赋役,地方以此核定各户的等级并载入簿册,这有利于保证赋役征发,也使得地方官吏不能“走弄出没”即随意征派和勒索,故C项正确;这不是对均田制度的重大调整,没有变更人丁为主的课税标准,这也不能消退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故A、B、D三项错误。6.下表是依据唐朝杜佑编撰的《通典》整理的唐前中期户数、口数、纳税人口数变更的状况。导致这一变更的主要缘由在于(A)唐历公历户数口数纳税人口数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8914081529093098208321肃宗乾元三年760年1933134146195872370799A.土地制度的破坏 B.经济重心的南移C.经济结构的巨变 D.征税标准的变更[解析]材料反映出唐代国家限制的户口数量骤减,且纳税人口数所占比例较低,虽然这其中有安史之乱及唐限制区域削减等因素影响,但主要缘由却是国有土地削减,土地兼并盛行等使均田制遭到破坏,导致租庸调制无法再推行下去,故选A项;经济重心南移不愿定会导致唐代中心政府所限制的户数、口数、纳税人口数发生如此巨变,解除B项;唐代前中期封建自然经济照旧占据主导地位,经济结构并未发生巨变,解除C项;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征税标准由人头税为主过渡到以资产税为主,解除D项。7.如表为唐代两种不同的赋税制度。从前者向后者的转变反映出当时(B)制度征收方式租庸调制租:政府授田的男丁,每年须交纳粟二石庸:每丁每年须为国家服劳役二十日,不去可纳绢或布代役调:每丁依据当地的出产,每年输纳绢二匹、绫二丈、绵三两两税法全国各地的人民,一律以现有男丁与田地数目为标准,划分等级,规定税额,分夏、秋两季交纳,其税额概以钱计,再折合绫绢缴纳A.封建剥削减轻 B.货币经济发展C.人身限制加强 D.实物地租消逝[解析]依据材料“租庸调制”“两税法……一律以现有男丁与田地数目为标准,划分等级,规定税额,分夏、秋两季交纳,其税额概以钱计,再折合绫绢缴纳”等信息可知,租庸调的赋税制度主要以收取实物为主,并且课税名目繁杂,而两税法以人丁与田地数目为标准,税额概以钱计,即收取货币为主,因此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唐代两种不同的赋税制度下由收取实物税为主到货币税为主的转变,体现了货币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唐代两种不同的赋税制度,没有体现封建剥削程度,无法得出封建剥削减轻的结论,解除A项;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唐两税法变更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标准,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体现了人身依附关系慢慢松弛,解除C项;两税法规定税额以钱计算,但不代表实物地租消逝,解除D项。8.780年,唐朝起先实行“居人之税”,即规定在纳税过程中不再区分主户和客户,一律以现在居住地方为准登入户籍纳税。同时也不分贵贱和身份,每个人都要履行纳税义务。这一政策(D)A.确保了税收公允B.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C.加强了中心集权D.体现了赋役制度的进步[解析]依据材料“唐朝”“规定在纳税过程中不再区分主户和客户,一律以现在居住地方为准登入户籍纳税。同时也不分贵贱和身份,每个人都要履行纳税义务”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唐代这一政策打破了征税对象的地域、身份限制,具有确定的公允性,体现了赋役制度的进步,故D项正确;A项中“确保了”说法过于确定化,且材料只能在确定程度上体现出公允原则,解除;征税范围的扩大、征税名目简化在确定程度上减轻了广袤劳动人民的负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加强了中心集权”的信息,C项错误。9.明朝建立后,朱元璋特别重视对户口的收集和整理,规定每10年全国清查一次户口,清查后的户口档案存放到南京玄武湖的黄册库。这一做法(C)A.促进了土地全部权和运用权的分别B.有利于社会流淌以及人口迁移C.保证了赋役征调和国家机构的运转D.反映出国家对地方治理的弱化[解析]依据材料可知,通过清查户口,政府掌控了人口数量,这有利于赋役的征调和国家机构的正常运转,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户口的收集和整理”,未涉及土地制度,A项与材料无关,解除;据所学可知,小农经济下,政府重农抑商,清查户口其目的是保证政府税收,故不利于人口的社会流淌,但对加强地方治理起到很大作用,解除B、D两项。10.明朝万历年间,政府规定并广泛推行统一役法,把原来的里甲、均徭、杂役等项徭役合并为一,不再区分银差和力役,一律征银。从长期来看,政府这一举动(C)A.彻底变更了明朝的货币体系B.使其在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C.有利于中外商业贸易的发展D.推动了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解析]材料描述的是一条鞭法,这一赋税制度改革中,不再区分银差和力役,一律征银,放松了对百姓的人身限制,同时加速了白银货币化历程,有利于中外商业贸易的往来,C项正确;这一改革只是加速了白银货币化历程,并未从根本上变更明朝的货币体系,解除A项;在赋税改革之前,中国在外贸中也处于出超地位,解除B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解除D项。11.1712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1723年,清政府起先普遍推行“摊丁入亩”,把固定下来的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清政府这些举措(B)A.免除了农夫的徭役负担B.客观上促进了人口的增长C.旨在废除封建土地全部制D.削减了政府的财政收入[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清政府将征收丁税的人数固定下来,推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放松了封建国家对农夫的人身限制,客观上促进了人口的增长,B项正确;固定丁税数量并不是免除了农夫的徭役负担,A项错误;清政府改革赋税制度的目的不是要废除封建土地全部制,C项错误;固定丁税数量,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并没有削减政府的财政收入,D项错误。12.(2024·深圳)1861年,清廷一年的关税总收入为白银496万两,只占当年财政总收入的9%。1894年,清廷的关税岁入竟达2290万两白银,占当年财政总收入的四分之一。《清朝续文献通考》也曾记载,“近来岁入之项,转以厘金、洋税(海关税)为大宗”。这客观上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B)A.对外贸易入超发生逆转B.卷入世界市场程度加深C.民族资本企业发展快速D.关税主权收回进程加快[解析]材料反映了1894年清廷的关税收入远超1861年,这说明中国与世界的贸易量增加,反映了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在加深,B项正确;关税收入的增长并不能说明中国对外贸易扭转了入超(国家贸易在确定期限内,对外进口货物的总值超过出口货物的总值)局面,解除A项;材料并没有反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解除C项;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一时期清廷逐步丢失关税主权,D项说法错误,解除。13.(2024·沈阳)1886年,清政府总税务司署发布通令,补充对进口货物的验放规定。各关在实行进口货物检验时,要求货商到场查看,并亲自搬移货物及拆包开箱,对因查验而损坏的货物,海关概不负责。这一规定(A)A.利于整顿对外贸易秩序B.加剧了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C.强化清廷的市场主导权D.提升中国对世界市场依靠程度[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清政府总税务司署于1886年发布通令,补充了对进口货物的验放规定,这有利于整顿进口贸易,规范对外贸易秩序,A项正确;材料中清政府的做法不会加剧西方对华商品输出,解除B项;材料内容体现的是清政府总税务司署履行其职责,为进口贸易供应较良好的环境,并非强化清廷的市场主导权,解除C项;材料内容涉及的是正常的进口贸易活动,没有体现中国对世界市场的依靠程度,解除D项。14.(2024·烟台)下表反映了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国定税率”后部分进口商品的税率状况。据此可知,这次关税改革(C)酒、卷烟丝绸、人造丝织物火柴、陶瓷器毛织品、砂糖等机械、动力机、车辆等50%45%40%35%5%至7.5%A.旨在抵制西方商品倾销B.扭转了中国的外贸逆差局面C.有利于中国工业化发展D.协作了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国定税率”后,属于日用消费品的酒、丝绸等进口税率较高,这有利于疼惜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而属于生产资料的机械、动力机等进口税率较低,这有利于中国引进西方的机器设备。因此,这次关税改革有利于中国工业化的发展,C项正确;南京国民政府的这次关税改革主要目的是争取关税自主,疼惜民族工业,增加财政收入,并非仅仅为了抵制西方商品倾销,解除A项;南京国民政府的这次关税改革有利于变更当时中国对外贸易的不利境地,但无法扭转外贸逆差局面,解除B项;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是1935年起先的,解除D项。15.从1985年到1991年,依据各种状况变更,我国对税率进行了多次小范围的调整,先后调低了83种进口商品的税率,调高了14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新时期我国关税政策调整的突出特点是(D)A.独立化自主化 B.服务于改革开放C.规范化法制化 D.服务于经济发展[解析]材料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关税政策进行多次调整,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对外开放的慢慢扩大,我国依据各种现实状况的须要调整关税政策,突出体现了适应经济发展要求、服务于经济发展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关税政策适应经济发展须要,没有体现独立化自主化、规范化法制化等特点,解除A、C两项;材料强调的是关税政策服务于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同样是服务于经济发展,解除B项。16.(2024·海口)20世纪90年头之前,各省(市)每年需向中心缴纳固定的税额,1993年,中心税收占全国税收的20%;1994年起先实行“分税制”,其目标是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提中学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1994年以后中心税收比重提升到50%以上。上述变更(B)A.脱离了中国社会的现实B.增加政府宏观调控实力C.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D.高度强化支配经济体制[解析]依据材料可知,20世纪90年头后,国家税收由地方缴纳的固定税额转向“分税制”,并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提中学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这说明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国家加强了宏观调控的实力,B项正确;税收改革是符合当时的国情的,解除A项;税收改革是为了更好为市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解除C项;20世纪90年,我国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强化支配经济体制的说法不符合史实,解除D项。二、非选择题17.(2024·北京·19)军费与财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万历四十六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2024版上册期末测评(提优卷一)(含答案)
- 安徽省六安皋城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 (语文)涪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半期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 全脑开发相关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本
- 苯噻草胺相关行业投资规划报告
- GPS高空探测系统行业相关投资计划提议范本
- 泉州市城市安全信息系统(二期)设备及服务采购招标文件
- 绿色建筑设计指南解读
- 教育心理学研究与应用培训
- 糖尿病用药讲解
- 属地管理课件
-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流程
- 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专项方案
-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命题技术标准
- 鱼我所欲也-复习 完整版课件
- 《安全记心上》优秀(共29张)课件
- 氯乙烯本体聚合制备聚氯乙烯的合成标准工艺
- 重庆市普通中小学课程计划
- 施工工程索赔费用明细表
-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水浒传》武松形象探析教学设计
-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分数的初步认识 课件(共16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