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检验基础
第一章血液标本采集和血涂片的制作
1、皮肤采血的法的采血方法
(1)轻轻按摩采血部位(左手无名指指腹内侧或耳垂)使局部自然
充血。
(2)消毒皮肤,待其干燥后紧捏采血部位两侧
(3)右手持一次性消毒采血针迅速刺入(深度以2到3cm为宜),第
一滴血因混入组织液,一般将其弃之不用。或根据检测项目决定是否
(4)采血结束后用无菌干棉签压住采血部位以止血。
2、负压采血法的的优点:有效保护有效成分,剂量准确,传送方便,
封闭无尘,标识醒目,刻度清晰,容易保存,一次进针多管采血等
3、常用添加剂的用途与特点
①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
作用:与血液中Ga2+结合形成螯合物凝血过程中断与血液中Ga2+结
合。
用途:全血细胞计数。离心法HCT的测定。
注意事项:抗凝剂用量和血液的比例,采血后必须立即混匀。
②枸椽酸钠:
作用:与血液中Ga2+结合
用途:血沉,凝血实验,血液保养液。
注意事项:抗凝能力较弱,抗凝剂浓度,体积和血液的比例非常重要
③肝素
作用:加强抗凝酶灭活丝氨酸蛋白酶,阻止凝血酶形成。
用途:可用于血浆的生化,免疫项目,如血气分析,肝素锂适用于红
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注意事项:电极法测血钾与血清结果有差异;不适宜
血常规检查。
④草酸盐
作用:草酸盐与血液中中Ga2+形成草酸钙沉淀
用途:草酸钾干粉常用于血浆标本抗凝
注意事项:容易造成钾离子污染其他检测项目,现用的少。
4、血涂片的染色;
Wright染色的染色原理:物理吸附和化学亲和作用
5、不同PH对血细胞染色结果的影响
①PH<PI导致蛋白质所带正电荷增多,易与伊红结合。染色结果偏
红
②PH>PI导致蛋白质所带负电荷增多,易与亚甲蓝或天青结合,
染色结果偏蓝
6、Wright染液是由伊红和亚甲蓝溶解于甲醇形成。
其中甲醇的作用为:
①溶解伊红和亚甲蓝
②具有很强的脱水作用,可以固定红细胞形态,提高对染料的吸附作
用。增强染色效果。
7、血涂片染色的方法学评价
①Wright染色:最常见的染色法,尤其对于胞质成分及中性颗粒等染
色,可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但对胞核的染色不如Giemsa染色。
②Giemsa染色:对胞核和寄生虫着色较好,结构显示更清晰,而胞质
和中性颗粒则着色较差
③Wright-Giemsa染色:广泛使用的方法,所使用的缓冲液与Wright
染色法相同,该对血细胞胞核,胞质和胞质内颗粒均着色鲜明。
第二章血液一般检查
1、红细胞计数的方法有显微镜法和血液分析仪法
2、红细胞计数的检测原理:
显微镜法的检测原理:采用等渗稀释法将血液标本稀释一定倍数(200
倍),冲入牛鲍血细胞计数板中,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区域(体积)内的
红细胞数量,经换算求出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
[N=5个中方格/HP】RBC/L=N3(25/5)31031063201=N31012
报告方式X.XX31012
3、血红蛋白【Hb】
4、检测原理以及方法学评价
检测原理:
氟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测定检测原理,血红蛋白(SHb除外)中
的亚铁离子被高铁氟化钾氧化为高铁离子,血红蛋白转化成高铁血红蛋白
[Hi],Hi与氟化钾中的鼠离子反应生成HiCNoHiCN最大吸收波峰为540nm。
在特定条件下,HiCNmmol消光系数为44/(mmol2cm)。
方法学评价:
常用的比色法有:①氟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HiCN测定法是WHO
和ICSH推荐的参考方法,)十二万基硫酸钠血红蛋白测定法[SDS-Hb]碱
羟血红蛋白【AHD575]测定法,叠氮高铁血红蛋白【HiN3】测定法,漠化
十六烷基三甲胺[CTAB]等。
方法学评价:
①:HiCN测定法:
优点:参考方法,操作简单,反应速度快,可检测除SHb之外的所有
Hb,产物稳定,便于质控。
缺点:KCN有剧毒,可是高白细胞高球蛋白血症的标本浑浊,对HbCO
的反应慢,不能测定HbS。
②SDS-Hb
优点:次选方法,操作简单,呈色稳定,试剂无毒,结果准确,重复
性好。
缺点:SDS质量差异大,消光系数未定,SDS溶血活力大,易破坏白
细胞,不适用于同时进行白细胞计数的血细胞分析仪。
③AHD575
优点:试剂简易,无毒,呈色稳定,准确性与精密度较高
缺点:575nm波长比色,不便于自动检测,HbF不能转化,氟化血红
素纯度不够。④HiCN测定法
优点:准确性精密度较高
缺点:试剂仍有毒性(为HiCN的1/7)、HbCO转化慢(20分钟)
5、异常红细胞异常的机制及临床意义
小红细胞
直径<6Rm
可能机制:①中央染色过浅;Hb合成障碍;②淡染色区消失(球形红
细胞)
临床意义: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
增多症
大红细胞
直径>10um中央染色深
可能机制:①早期脱核的年轻RBC②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③胞膜胆
固醇/磷脂酰胆碱比值增高
临床意义:RBC释放加速,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肝病,
脾切除
靶型红细胞
形状改变:中央染色深门,外围苍白,边缘又深染呈靶状或牛眼状
可能机制:①Hb组成和结构变异②脂质异常
临床意义:各种低色素性贫血,尤其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胆汁淤
积性黄疸,脾切除后,肝病。
1、红细胞的异常结构和排列有哪些?
①豪焦小体②卡波环③嗜碱性点彩红细胞④有核红细胞
【血细胞比容】:一定条件下全血中的红细胞经离心沉淀压紧的红细
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的比值。
2、血细胞比容测定方法的方法学评价
【血细胞比容】一定容积全血中红细胞所占的百分比。又称红细胞比
容(比积/压积)温氏法(wintrobe法):
优点:应用广泛,无需特殊仪器
缺点:血浆残留量多;需标本量多;耗时;CV2%;淘汰方法。
微量法:
优点:WHO推荐的常规方法,CLSI推荐的参考标准,血浆残留量少,
简单快速,标本用量少,相对离心力高,结果准确,快速,重复性好
缺点:仍有残留血浆,但较温氏法少,需微量高速血液离心机
血细胞分析仪
优点:无需单独才学,检查快速,无血浆残留,自动化程度高,简单
快速,精密度好缺点:准确性不及微量离心法,需定期校正仪器。
放射性核素:
优点:ACSH推荐为参考方法,精确性最高
缺点:方法繁琐,特殊,不适用于临床常规检查
PS:
2001年ICSH规定的HCT测定国际参考方法:
(1)先以HiCN法测定受检者血Hb浓度;
(2)用微量离心法处理血标本,取离心后毛细管中间段的压积红细
胞,采用HiCN法测定Hb;
(3)按以下公式计算HCT:
HCT=离心前全血的Hb/微量管中间压积红细胞的Hb
3、红细胞平均指数:
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群体中单个红细胞体积的平均值
MCV=Het/RBC(fl)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细胞群体中单个红细胞血红蛋白
含量的平均值MCH=Hb/RBC(pg)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全部血细胞平均每升红细胞中所
含Hb的浓度。MCHC=Hb/Hct(g/L)
临床意义:红细胞平均指数可用于评学形态学分类及提示贫血的可能
与原因。
4、网织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RET]: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到完全成熟红细胞间的过渡细
胞,其胞质中残存嗜碱性物质核糖核(RNA),经煌焦油蓝等活体染色后,
嗜碱性物质凝聚成蓝黑色颗粒,颗粒与颗粒连缀成线,线连接成网,故称
为网织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检测的目的:
①鉴别贫血的类型(增生性,非增生性,增生增高性)
②检查骨髓的功能
③检测贫血的治疗效果
④评价骨髓移植后,再生障碍性贫血细胞毒药物诱导治疗后或EPO治
疗后的红细胞造血情况
网织红细胞计数方法:Miller窥盘法:普通显微镜法计数时为缩小分
布误差,降低劳动强度,ICSH以及我国卫生临床检验中心推荐方法,在A
区域计数红细胞,B区域内计数网织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计数方法临床意义:是反应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5、红细胞沉降率
【红细胞沉降率ESR】离体抗凝血静置后,红细胞在单位时间内沉降
的速度。
影响血细胞沉降率的因素
(1)血浆因素
①血浆中各种蛋白比例改变
促进红细胞形成缗钱状:纤维蛋白原>球蛋白>胆固醇、甘油三
脂
抑制红细胞形成缗钱状:清蛋白、糖蛋白、卵磷脂
(2)红细胞因素
①数量:
数量少,总面积减少,血浆逆阻力减小,血沉加快;反之,血沉减慢。
但红细胞太少,不易形成缗钱状,血沉减慢。
②红细胞直径和形状:
直径大,血沉快;而球型、镰型不易聚集,则血沉减慢。
(3)其他因素
①血沉管与血沉架:
符合标准,血沉管应垂直,倾斜时,则血沉加快。血沉管倾斜3度,
则血沉可增加30%。②温度:校正
第二节白细胞检查
1、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N嗜碱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L单核细胞M嗜酸性粒
细胞E]
白细胞检查的方法有①显微镜法和②血液分析仪法
检测原理:采用白细胞计数稀释液(如冰乙酸)将血液标本稀释一定
倍数,同时破坏红细胞和固定白细胞,充入改良牛鲍血细胞计数板,在低
倍镜下计数一定区域(体积内)的白细胞数量,经换算求出每升血液中白
细胞总数。
白细胞计数的计算
WBC(/L)=4个大方格内总数(N)/43103106320=N/203106
2、【中性粒细胞增多症】:Nsg>70%,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73109/L
3、中性粒细胞反应性增多总论:
(1)急性感染或炎症:
(2)广泛组织损伤或坏死:
(3)急性溶血:
(4)急性失血:
(5)急性中毒:
(6)恶性肿瘤:
PS:当粒细胞<1.0*109/L时,极易发生感染
当粒细胞<0.5*109/L(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时,严重感染和疾病复
发的危险增加患者出现发热,咽痛,口腔溃疡等感染时,甚至引起败血
症
4、骨髓增生性疾病:
临床意义:
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原发
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嗜碱性粒细胞轻度增高可作为骨髓增生性疾病的一个
早期征象
②外周血液嗜碱性粒细胞达10%~20%是慢粒的特征之一,若嗜碱性粒
细胞突然>20%,预示病情恶化
5、淋巴细胞减少(成人<1.0*109/L)
6、嗜碱性粒细胞计数
检测原理:(显微镜法和血细胞计数仪)
显微镜检测原理:采用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伊红-丙酮)将血液稀释
一定倍数后红细胞和大部分其他白细胞被破坏,嗜酸性粒细胞则着色。
在低倍镜下计数两个计数池工10个大方格内的嗜酸性粒细胞,经换
算求出每升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绝对计数】
7、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各种稀释液的主要作用
①保护嗜酸性粒细胞(丙醇,乙醇)
②破坏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碳酸钾,草酸镂)
③使嗜酸性粒细胞着色(伊红,漠甲酚紫,固绿)
④甘油一一防止乙醇挥发
⑤抗凝剂一一防止血液凝固
8、中性粒细胞的异常形态包括
①毒性表现
大小不均中毒颗粒空泡形成杜勒小体退行性病变
②棒状小体【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的紫红色细杆状物质,主要见于急性
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无】
③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核象】:指粒细胞的分叶状况,分为核左移和核右移,反映了细胞
的发育阶段。核左移
①【再生性核左移】:核左移伴WBC总数增高。
②【退行性核左移】:核左移,WBC总数不增高,甚至减低
【核右移】:外周血分叶核中性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核分5叶及5
叶以上者超过3%。称为核右移。
9、【血小板(PLT)计数】:血小板计数是测定单位容积内的血液中血
小板的数量。检测原理:
①普通光学显微镜计数法
1)破坏红细胞稀释法(溶血法)
2)不破坏红细胞稀释法
②相差显微镜计数法:立体,识别血小板形态
③血液分析仪法:阻抗法、光散射法
④流式细胞仪法:荧光素标记PLT单克隆抗体
方法学评价:
1.血液分析仪法:常用方法
速度快、重复性好,准确性高、参数多。
激光法(核酸染色)优于阻抗法。不能排除干扰
血小板数量明显异常仍需显微镜计数-复检标准。
2.流式细胞仪法:单克隆抗体标记PLT
血小板计数ICSH推荐参考方法
3.相差显微镜法:易于识别
草酸盐稀释液为手工法的参考方法。
4.普通光学显微镜法
草酸镂稀释液:红细胞破坏力强,血小板形态清楚。首选方法
尿素稀释法:尿素易分解。不能完全溶解红细胞。
高铁氟化钾(赤血盐)法;稳定,但不能完全溶解红细胞
质量保证:
原则:避免血小板激活、破坏和污染。
1.检测前:采血过程是否顺利、抗凝剂(肝素不适用于PLT,EDTA钾盐
抗凝lh内不稳定)、存储时间(过久PLT减低)、温度(室温)。
2.检测中:手工法定期检测试剂质量有无污染
仪器室内、室间质控合格
3.检测后:核对(参考方法、血涂片、2次CV<10%)
(1)血涂片一聚集、碎片、体积、8-15/油镜。
血涂片计数PLT=(PLT/视野)3RBC/(200RBC/视野)
(2)参考方法
(3)2次计数,误差取均值。
血小板形态:
正常血小板形态:
两面微凸的圆盘状,直径1.5〜3um。淡蓝或淡红色,中心部分有细
小、分布均匀或分散的紫红色颗粒
异常血小板
1.大小异常(生理情况以中和小型为主)
大血小板:
年轻PLT(网织PLT),直径4〜7Hm。
见于特发性PLT减少性紫瘢、巨大PLT综合症、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或PLT破坏增加的PLT减少症、骨髓移植。
小血小板:
直径<1.511m
缺铁性贫血、再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
2.形态异常(不规则和畸形>10%),正常人<2%
3.聚集性和分布异常
正常情况下非抗凝血,血小板3-5个成簇或成团,聚集与散在比例为
20:1
(1)血小板卫星现象:PLT粘附围绕中性粒细胞周围。
(2)血小板片状聚集: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呈大片聚集
(3)血小板减少:再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PLT减少,PLT聚集
减少。
(4)血小板功能异常:血小板无力症无聚集,散在分布
10、血栓和止血一般检查
【出血时间BT】:在特定条件下,皮肤小血管被刺破后,血液自行流
出到自然停止的时间。TBT推荐,标准测定器。皮肤切口的深度、长度
固定重复性好,灵敏度高
临床意义:
1.BT延长涉及血小板和血管壁的缺陷。血小板数量异常或功能缺陷。
某些凝血因子缺乏,如VWF、DIC、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2.BT缩短严重的血栓性疾病。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筛检试验,反映外源
性凝血途径和共同途径凝血因子是否异常。
检测原理(一步凝固法)
37℃在待测血浆中,加入足够量的组织凝血活酶和适量的钙,满足外
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从加钙到血浆开始凝固所需要的时间。
检测方法:光学法电流法磁珠法
3.ISI和INR
国际敏感度指数(internationalsensitivityindexISI)
组织凝血活酶参考品与每批组织凝血活酶PT校正曲线的斜率。
ISI值越小越接近0,试剂越敏感。
标准品:1967年人脑凝血活酶批号67/40ISI=1.0
现用参考品BCT/253,RBT/79o
PT试剂应有与检测仪器整合的ISI
报告方式
检测标本和正常对照PT时间(秒)
PTR=患者PT/对照PT
口服抗凝剂需报INR。应建自己的参考值
PTA:PT的百分活动度,评估肝受损程度。
PT的结果审核与复查,结合标本质量
临床意义
1.PT延长;超过对照3秒。
见于先天性FH、FV、FVU、FX减低(&止;40%)及纤维蛋白缺乏;
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DIC),原发性纤溶,维生素K缺乏,双香豆素
抗凝治疗。
2.PT缩短:
见于先天性FV增多,高凝状态,口服避孕药,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
疾病.
【D-二聚体】:由于继发性纤溶中纤溶酶的主要作用底物是纤维蛋白,
生成特异性EDP即为D-D,D-D是继发性纤溶特有带鞋子产物。
PS:外周血中:M>N>E>B>L
溶血素作用:N>M>;L(M为中间细胞包括MEB幼稚细胞】
散射E>B>N>M>L
第三章血液分析仪
现代血液分析仪综合应用了【电学】和【光学】两大原理
电学检测原理包括【电阻抗法】和【射频电导法】
光学检测原理包括【激光散射法】和【分光光度法】
必考题一XX派2、体积、电导、光散射(volumeconductivityscatterVCS)
在细胞近自然状态下得出检测结果。
V:用阻抗原理测定细胞体积。
C:根据细胞壁能产生高频电流,采用高频电针,测量细胞内部结构
(核浆比、颗粒),辨别体积同,性质不同的细胞。
S:激光扫描细胞,产生不同角度的散射光,提供细胞形态、核结构,
并鉴别细胞颗粒。
必考题二
血液分析仪
1.0°——反映细胞大小、检测细胞数量
2.7°——反映细胞内部结构及核染色质的复杂性
3.90°偏振光一一反映细胞内部颗粒及细胞核分叶情况
4.90°去偏振光一一“去偏振”是指垂直方向的激光光波运动随光散
射结果而改变。嗜酸性粒细胞颗粒丰富,可消除偏振光,以中性粒细胞相
鉴别。
6、2005年国际实验室血液学学会【ISLH】提出了显微镜复查的41条
建议性标准。全血计数(1-15)WBC分类和RET(16-23)可疑报警
(24-41)
9、白细胞直方图的原理:在计数白细胞时,要加入溶血素使红细胞
破坏,此时白细胞膜受到破坏,细胞浆流失,使白细胞体积大小发现变化,
因此需要强调的是在白细胞直方图上细胞排列的顺序不是细胞的原始大
小,而是经溶血液修饰的细胞大小
【中性粒细胞N嗜碱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L单核细胞M嗜酸性粒
细胞E]
溶血素作用:N>M>;L(M为中间细胞包括MEB幼稚细胞】
16、尿液分析仪:
仪器组成:机械系统,光学系统,电路系统
.绒制层:含碘酸盐和试剂层,碘酸盐可破坏维生素C等物质的干扰
PS:维生素C影响的参数:
①【葡萄糖GLU】②【BIL胆红素】③【NR■亚硝酸盐】④【LEU白细
胞】
⑤【BLD隐血或红细胞】
信号与意义:
FSC前向散射光强度一一颗粒大小,细胞大小
FI荧光强度一一从染色细胞发出的荧光,主要反映细胞染色质的强度
向前荧光脉冲宽度一一细胞染色质的宽度
向前散射光脉冲宽度一一细胞长度
电阻抗一一细胞体积成正比。
第五章尿液的一般检查
【多尿】:指成人24小时尿量超过2.5L,儿童24小时尿量超过3L
少尿:<0.4L/24h或<17ml/h(儿童<0.8ml/Kg)
无尿:<0.1L/24h或12h无尿(儿童<30-50ml/24h)
闭尿:无尿发展至排不出尿称为闭尿。
【血尿】:尿液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时称为血尿。
1、尿比重的测量分为干化学试带法,折射计法,尿比重计法超声波
法称重法折射计法:
①CLSI和中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参考方法
②易于标准化,标本用量少(1滴尿)可重复测定,尤其适用于少尿
患者和儿科患者③测定结果通常比尿比重计法低
临床意义:尿比重可以粗略反映肾脏的浓缩于稀释功能
低比重尿:尿比重常低于1.015时称为低比重尿或低渗尿。
等渗尿:尿液比重常维持在1.010±0.003(与肾小球过滤液很接近)称为
等渗液
2、尿渗量的临床意义
①评价肾脏浓缩稀释功能
②鉴别肾性和肾前性少尿
3、尿液酸碱度检查的临床意义
尿液酸碱度检测主要用于了解机体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情况,尿液
酸碱度是诊断呼吸性或代谢性酸碱中毒的重要指标。
4、正常尿液中蛋白质——30~130mg/24h
随机尿----0-80mg/L阴性
尿液蛋白质----超过150mg/24h蛋白定性试验为阳性
方法学评价:
①试带法
主要用于尿液分析仪,操作简单快速,易于标准化,适用于健康普查
或临床筛检,目前以广泛应用于临床。灵敏度70~100Mg/L,对白蛋白敏
感容易遗漏本周蛋白,采用单克隆抗体排除其他蛋白干扰存在干扰因素。
②磺基水杨酸
操作简单,反应灵敏,结果显示快,与白蛋白球蛋白等蛋白都可以
反应,灵敏度50mg,存在假阳性。CLSI推荐确证实验。存在假阳性,假
阴性
③加热乙酸法
方法经典而准确但操作复杂,特异性强,干扰因素小,灵敏度150mg
【组织性蛋白尿】:组织性蛋白尿是指来源于肾小管代谢产生的组织
破坏分解的炎症或药物刺激泌尿系统分泌的蛋白质,进入尿液而形成的蛋
白尿。反应肾小管功能。
5、尿糖测定的方法学评价:派※
1班氏法:
传统方法;非特异性,可检出多种糖;
简便经济,易受其他还原物质干扰。
2试带法:
色原物质不同,反应不同;
大多数不与果糖、乳糖反应;
检测葡萄糖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简便迅速,适于自动化分析。
3薄层层析法:
操作复杂、费时;成本高,多用于研究。
6、尿酮体为:乙酰乙酸,8-羟丁酸,丙酮的检测、主要为羟丁酸
检测主要检测的成分为:乙酰乙酸,丙酮
临床意义:
当血酮体达到80mg/L时,尿酮体+,当尿酮体达到130mg/L时尿酮体
+++,
尿酮体检查常被用于糖代谢障碍和脂肪不完全氧化性疾病或状态的
辅助诊断。强阳性及如果具有医学决定价值,只有约10%的患者体内仅有
8-羟丁酸而呈现阴性。
7、胆红素的定性筛检确证试验一一偶氮法
偶氮法假阴性①尿液维生素定都达1.42mmol/L和存在亚硝酸盐时。②
胆红素遇光氧化。假阳性:药物
8、不同类型黄疸的鉴别诊断
9、血红蛋白测定的方法学评价
1试带法
试剂稳定;
假阳性:过氧化物、氧化剂或细菌产生过氧化酶;
假阴性:大量还原物质(VitC);不仅与游离Hb反应,也与完整RBC
反应;筛检试验。
2化学法
试剂稳定性差;
特异性低;
假阳性:混入铁、硝酸、铜等;含过氧化物酶或对热不稳定酶。
3免疫法
方便快捷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确证实验
临床意义:尿液出现Hb使血管内溶血的证据之一
10、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原理大克隆免疫胶体金法:
尿中HCG与8-HCG单克隆抗体接触后,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吸附
于固相载体,再加入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B-HCG抗体,形成了抗体-抗原-
酶标抗体复合物(双抗夹心复合物),洗涤去除未结合的酶标抗体,加
入酶底物和显色剂,观察颜色的改变。
方法学评价:
1ELISA: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高;早期筛选试验,可半定量;
应用广泛。是妊娠早期筛检实验
2单克隆抗体胶体金试验简便快速;灵敏度好;特异性高;可
半定量;应用广泛。是较理想的早早孕诊断方法。
11、乳糜液和脂肪
乳糜尿定性有机溶剂抽提法检测原理:乙醛溶解并抽提乳糜微粒、脂
肪小滴,使浑浊尿液澄清,再用苏丹III对抽提物染色,镜下观察染红
色的球形小体。
抽提液呈现阳性可确诊为乳糜尿,为确证实验。
12、本周蛋白【BJP】:游离免疫球蛋白轻链
检测尿液游离LC的最佳方法是免疫固定电泳法
13、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
(一)尿液有形成分【细胞】【管型】【病原体】【结晶】
标准化尿液显微镜检查法是尿液有形成分检查的金标准,干化学检查
或尿液理学检查中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质和亚硝酸盐4项中有一项异常
者,必须进行显微镜检查,并以显微镜检查为准。
混匀一滴尿法(直接涂片法)检测原理:
直接取新鲜混匀尿液1滴涂片检查先用低倍镜(LP)观察20个视野
的管型,再用高倍镜(HP)观察10个视野的细胞
报告方式](半定量方式)
XX管型:最低数~最高数/LPF
XX细胞:最低数~最高数/HPF
XX结晶:1+-4+/HPF
标准化沉渣定量计数板法推荐的尿液有形成分定量检查方法
PS:甲醛为尿液防腐剂
(二)1小时尿液有形成分排泄率
lh有形成分排泄率又称lh尿液有形成分计数,是计数3h内尿中细胞、
管型的数量,再换算为讣的排出量
因留取定时尿液定量计数,能更准确地反映泌尿系统的状况,故对肾
脏疾病的诊断可提供较为可靠的尿液检查依据
红细胞增多见于急性肾炎,白细胞增多见于肾盂肾炎
14、派※※※尿液细胞形态特征及临床意义
(一)红细胞
新鲜尿液中红细胞形态与泌尿系统疾病有关,对鉴别肾小球性与非肾
小球性血尿有重要价值未染色的正常红细胞为双凹圆盘状,淡黄色,直
径大约7~8Um
尿液中红细胞形态与尿液的酸碱度、渗透压及在体外放置的时间等密
切关系,因此,必须加以鉴别
渗透压及酸碱度等对RBC形态的影响
高渗尿红细胞皱缩,体积变小,似锯齿状、棘形或桑根状
低渗尿影红细胞,大小不等的空影或面包圈样
碱性尿红细胞膜脂质外层面积增加或溶血
酸性尿红细胞膜脂质内层面积增加,体积缩小
PS:新鲜尿液【晨尿】中红细胞形态对于鉴别肾小球源性血尿和非肾
小球源性血尿有重要价值
【镜下血尿】尿液外观未见红色,离心沉淀后镜下RBC>3个/HPF
【肉眼血尿】如果1L尿中含血量在1mL以上,肉眼能观察到尿呈红
色
血尿分为三种类型
【均一性红细胞血尿(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
【混合性红细胞血尿】
临床意义:
[均一性红细胞血尿(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主要见于肾小球以下部位和泌尿道毛细血管破裂的出血,红细胞未受
到肾小球基底膜挤压,红细胞形态正常。来自肾小管的RBC可受pH及渗
透压变化的作用,但时间短,变化轻微,故呈均一性红细胞血尿。以红细
胞为主,而尿蛋白不增多或增多不明显。暂时性镜下血尿;泌尿系统疾病
(血尿有时是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唯一表现);生殖系统疾病;其他各种
原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
红细胞形态变化与肾小球基底膜病理改变对红细胞的挤压损伤、各段
肾小管内不断变化的pH、渗透压、介质张力、代谢产物对红细胞的作用有
关
常伴有尿蛋白增多和颗粒管型、红细胞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等
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红斑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
征
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与肾活检的诊断符合率可达96.7%
【混合性红细胞血尿】
提示出血不是起源于一个部位,有肾小球性,也可能伴有非肾小球性
的下尿道出血引起混合性血尿疾病不多,IgA系膜性肾炎居首位
鉴别血尿的来源:通过观察和分析尿中红细胞形态特征,可以帮助鉴
别血尿产生的来源
(二)白细胞
脓细胞[Pc]
【镜下脓尿】:离心后尿液白细胞>5/HPF或白细胞排出>40000/h
【肉眼脓尿】:尿中含大量WBC,呈乳白色,甚至出现凝块
【闪光细胞】:在低渗条件下可见到N胞质内颗粒呈布朗分子运动,
由于光折射在油镜下可见灰蓝色发光现象,其运动似星状闪光,故称为闪
光细胞。多见于急性肾盂肾炎临床意义:
1.尿中N大量增多
主要见于泌尿系统炎症急性期
“闪光细胞”常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分泌物污染尿液
2.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
肾移植后排斥反应、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应用抗生素和抗癌药物
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增多
急性肾小管坏死时单核细胞减少或消失
3.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
药物所致变态反应
泌尿系统非特异性炎症
(三)吞噬细胞
小吞噬细胞来自中性粒细胞,多吞噬细菌等微小物体
大吞噬细胞
来自单核细胞称为巨噬细胞,约为白细胞的2~3倍
提示泌尿系统急性炎症。尿吞噬细胞的多少常与炎症程度有密切相关
(四)上皮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较大的圆形细胞核,核膜很厚,小空泡、颗粒或脂
肪小滴,颗粒分布不规则,多少不定。
肾小管上皮细胞在尿中易变形,呈不规则钝角,常为多边形,故又称
多边形细胞或小圆上皮细胞
15、派※※※尿液管型形态特征及临床意义
【管型】:是蛋白质,细胞及其崩解产物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固而
成的圆柱形蛋白凝聚体。管型形成的三个条件:
①原尿中有白蛋白、Tamm-Horsfall蛋白
②肾小管有浓缩和酸化尿液的能力
③具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颗粒管型】:基质内含大小不等的颗粒,含量占管型面积的1/3以上,
包括崩解变性的细胞残渣、血浆蛋白及其他物质。
【红细胞管型】:管型基质中嵌入RBC且多在10个以上,RBC形态完
整接近正常时,易于识别。
【白细胞管型】:管型基质中充满白细胞(或脓细胞),多退化变性或
坏死白细胞。存在膜结构。中性粒细胞管型过氧化物酶染色(POX)呈阳
性。
【肾上皮细胞管型】:又称上皮细胞管型,管型内含肾小管上皮细胞,
较WBC大且形态变化较WBC复杂,管型中形态典型的细胞呈瓦片状排列,
可充满管型,细胞大小不等,胞核模糊。
蜡样管型:折光性强,质地厚,易折断,有切迹或泡沫状。
【脂肪管型】是由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崩解,大量脂肪滴进入
管型内而形成。管型内可见大小不等的折光性很强的脂肪滴,当脂肪滴较
大时,偏振荧光显微镜可见马耳他十字,脂肪滴较小时则互相重叠,苏丹
III染色染成橙红色或红色。提示肾小管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脂肪变
性。
肾衰竭管型分为狭窄型、中等宽度型和宽大型
在异形输血后溶血反应导致的急性肾衰竭,其尿液中可见褐色宽大的
血红蛋白管型。管型形成机制
PS:实验室应统一尿液检查操作程序和方法,对所有标本处理的条件
应一致。
显微镜检查:先在低倍镜(10X10)下观察尿液有形成分的分布情况,
管型在低倍镜下观察20个视野,再转高倍镜(10X40)仔细观察10个视
野。
第六章粪便检查
粪便检查的主要目的:
①了解消化道有无感染、出血、恶性肿瘤等
②了解胃肠道和肝胆系统的功能状况
③协助诊断肠道传染病
④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筛检试验
⑥有助于鉴别黄疸的类型
PS:粪便因含有粪胆原而呈现黄褐色
2、粪便性状:
①稀汁便
脓样,含有膜状物一一伪膜性肠炎、隐抱子虫感染
②米泪样便
白色淘米水样,含有黏液片块,量多,脓细胞少一一霍乱、副霍乱
③脓血便
脓样、脓血样、黏液血样、黏液脓血样一一细菌性痢疾(以黏液及脓
细胞为主)、阿米巴痢疾(血为主)、结肠癌、急性血吸虫病、慢性溃疡性
结肠炎、肠结核
3、粪便隐血试验
【粪便隐血试验FOBT]:上消化道出血量<5mL粪便中无可见的血液,
且RBC破坏,显微镜检查也未见到RBC,需用化学法、免疫法等才能证实
的出血,称为隐血,检查粪便隐血的试验称为粪便隐血试验。
方法学评价:
①化学法
②免疫学方法:
灵敏度:特异性和灵敏度相当于或优于愈创木酯法,不受食物因素影
响,无需禁食
特异性:具有高度特异性,不受动物血(500ug/mL)和辣根过氧化
酶(200mg/L)等干扰,不受新鲜蔬菜、铁剂、维生素C的干扰。
【后带现象】:消化道大量出血,粪便Hb浓度过高,即抗原过剩
FOBT主要用于消化道出血、消化道肿瘤筛检和鉴别
【脂肪泻】:脂肪消化吸收能力减退时,粪便总脂肪酸量大量增加,
若总脂肪量〉6g/24h粪便。
粪便脂肪增加见于:胰腺疾病,肝胆疾病,小肠病变及其他:胃、十
二直肠瘦
4、粪便的显微镜检查【最常用的方法:生理盐水涂片法】
(1)细胞
低倍镜浏览全片:注意观察有无寄生虫卵、原虫及其包囊等
高倍镜:寻找、观察和鉴定病理性成分的形态结构。要观察10个以
上的高倍视野
①白细胞
肠易激综合征、肠道寄生虫病(尤其钩虫病、阿米巴痢疾)一一可见
较多嗜酸性粒细胞,伴有夏科-莱登结晶
细菌性痢疾和溃疡性结肠炎一一大量白细胞或成堆出现脓细胞,伴有
吞噬异物的小吞噬细胞肠道炎症一一增多不明显,一般V15个/HP,分散
存在,数量与炎症轻重程度及部位相关②红细胞:呈草绿色、略有折光
性的圆盘状,因pH影响而呈皱缩状
红细胞增加
下消化道炎症或出血一一溃疡性结肠炎、急性血吸虫病、结肠癌、直
肠癌、直肠息肉、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痔疮出血及其它出血性疾病
消化道炎症:炎症损伤出血,红细胞常伴白细胞同时出现
细菌性痢疾一一以白(脓)细胞为主,红细胞多分散存在且形态正常
阿米巴痢疾一一红细胞多粘连成堆并有残碎现象,其数量多于白(脓)
细胞
③吞噬细胞
吞噬较大异物的单核细胞,
粪便中出现吞噬细胞常见于:
急性细菌性痢疾
急性出血性结肠炎
偶见于溃疡性结肠炎
④上皮细胞
⑤食物残渣和结晶
粪便中脂肪可分为:中性脂肪游离脂肪酸结合脂肪酸
【破坏试验】:用蒸储水代替生理盐水涂片迅速镜检,人芽胞子虫遇
水即破坏消失,而白细胞与原虫因不易破坏仍可看见。
【夏科-莱登结晶】:黄色棱形,两头尖长且折光性强,大小不等,提
示消化道出血,见于阿米巴痢疾、钩虫病及过敏性肠炎
甲醛-乙酸乙酯法,厚涂片透明法和加藤法为WHO推荐方法
隐抱子虫一一改良抗酸染色卵囊一一玫瑰红
隐抱子虫临床症状:急性水样腹泻,一般无脓血,2-20次/日;严
重时为喷射性水样泻幽门螺杆菌Hp——金标记13c2尿素呼吸试验
第七章体液检查
第一节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CSF】是来源于脑室、珠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中的无色透
明液体
【脑积液循环】:大脑凸面的珠网膜颗粒将CSF吸收进入静脉窦一静
脉系统
脑脊液分别收集于3个无菌容器中
第一管:细菌学检查
第二管:临床化学或免疫学检查
第三管:常规检查
如疑为恶性肿瘤,再采集1管进行脱落细胞检查
脑脊液颜色变化及意义
红色(出血)一一穿刺损伤出血,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
黄色(黄变症)一一陈旧性出血、黄疸、淤滞和梗阻,黄色素、胡萝卜
素、黑色素、脂色素增高
乳白色(WBCt)——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
链球菌)
淡绿色(脓性分泌物)一一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双球菌,甲型链球菌感
染
黑褐色(色素f)——脑膜黑色素瘤,高胆红素血症
脑脊液新鲜出血和陈旧性出血比较
凝固性临床意义
【称为Froin-Nonne(农-弗二氏)综合征】蛛网膜下腔梗阻的脑脊液
特点,脑脊液黄色胶冻状,脑脊液同时存在胶样凝固,黄变症,蛋白质-
细胞分离。
蛋白质检查
Pandy实验:
临床意义:
阳性常见于脑组织和脑膜炎症性病变,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
炎、脊髓灰质炎、流行性脑炎等
强阳性:脑出血,脑外伤
脑组织炎性病变:化脑>结脑>病脑
神经根病变: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梗阻性脑水肿GuillainBarre综合
征)
椎管内梗阻: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脊髓肿瘤转移癌黏连性蛛网膜
炎)
其它
葡萄糖检查临床意义
正常CSF内葡萄糖含量仅为血糖50%~80%,早产儿及新生儿因血-脑
屏障通透性增高,葡萄糖含量比正常人高,一般无意义
增高:①饱餐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
②脑出血;
③影响到脑干急性外伤或中毒;
④糖尿病等
减
①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葡糖糖含量越
低,则愈后越差②神经梅毒
③低血糖
氯化物的测定
成人:120~130mmol/L
儿童:
lll-123mmol/L低
脑脊液细胞计数主要分为显微镜法和仪器法
显微镜分类计数
脑脊液细胞:辨别成份一一注意红细胞、淋巴细胞与新型隐球菌的鉴
别
参考区间:脑脊液白细胞平【有括号】
成人(0~8)3106/L
儿童(0~15)3106/L
常用:【玻片离心法】,【沉淀室法】,【微孔薄膜筛虑法】,【纤膜蛋白
网细胞捕获法】收集细胞进行染色
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检查特点
第二节浆膜腔积液
漏出液多为双侧性、非炎症性积液
①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
②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③淋巴回流受阻
④钠水潴留
渗出液多为单侧性、炎性积液
①微生物毒素、缺氧炎性介质一一结核性和细菌性感染
②血管活性物质增高、癌细胞浸润一一转移性肺癌、乳腺癌、淋巴瘤、
卵巢癌
③外伤、化学物质刺激一一血液、胆汁、胰液和胃液等刺激,外伤
中间性积液一一即既具有漏出液的性质,又有渗出液的特点
如标本溢出应立即采用0.2%过氧乙酸溶液互殴75%乙醇溶液消毒。及
时送检,否则应在标本中加10%乙醇,置4°C冰箱,但不超过2h。
由临床医师经胸腔、腹腔和心包腔等穿刺收集
最好留取中段液体于无菌容器,每管广2ml
第一管细菌学检查(厌氧菌培养留取lml)
第二管化学检查(肝素抗凝)、免疫学检查
第三管常规及细胞学检查采用EDTA-K2抗凝
第四管不加抗凝剂的标本,观察有无凝固现象
浆膜腔积液
理学检查:
正常胸腔,腹腔和心包腔内均有少量液体,病理条件下液体增多,其
量与病变部位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可有数毫升至上千毫升。
颜色:清凉,淡黄色。
血性积液可为淡红色、红色或暗红色一一结核病急性期,恶性肿瘤,
风湿性疾病等黄色一一黄疸
淡黄色脓性一一化脓菌感染
绿色一一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乳白色一一化脓性胸膜炎丝虫病。淋巴结肿瘤,淋巴结结核,慢性肾
炎肾变期,肝硬化,腹膜癌等
咖啡色一一内脏损伤,恶性肿瘤,出血性疾病及穿刺损伤
黑色一一曲霉素感染
透明度
临床意义:
积液透明度常与其所含的细胞、细菌和蛋白质数量有关
漏出液因所含细胞和蛋白质少而呈透明或微浑
渗出液因含细胞、细菌等成分较多而呈不同程度浑浊
比重
漏出液<l&15,渗出液>1.018
临床意义:
积液比重高低与其所含的溶质有关
漏出液因含细胞、蛋白质少而比重低于1.015
渗出液因含细胞、蛋白质多而比重大于1.018
黏蛋白定性试验检测原理
【黏蛋白定性检查(Rivalta试验)】明解
黏蛋白是一种酸性糖蛋白,浆膜间皮细胞在炎症反应刺激下分泌黏蛋
白增加,其等电点为pl3.0~5.0,在稀乙酸溶液中产生白色雾状沉淀。
肝硬化腹膜腔积液因球蛋白增高而不溶于水可呈云雾状浑浊,假阳性。
用纯净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老年慢病综合征的评估
- 2024农民承包土地合同书
- 专题 07课内阅读(所有课内片段阅读) -2022-2023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
- 2024简易维修合同格式
- 2024常用房屋装修合同范本
- 2024建筑工程专业分包合同
- 2024建筑工程承包施工合同书格式
- 2024工地运输合同参考范文
- 计算机编程培训课程
- 关于实习生实习报告模板集锦7篇
- 头颈部体格检查评分标准(共3页)
-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 配电设备的日常管理及维护保养(PPT41页)
- 电子琴伴奏及音色中英文对照表
- 苏教版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教案
- 网络教研——开辟校本教研新模式
- 火灾报警系统技术规范书
- 鱼塘租赁合同
- 教材自编传统节日校本课程
- hydac压力继电器说明书
- 中成药上市公司组织架构及部门职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