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酒文化是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源远流长、根深叶茂。中国人在饮酒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价值观、生活情趣、思维方式、审美意象、精神追求等,是“中国酒文化精神”的核心所在。自由是中国酒文化精神的内在核心之一,对自由意识的体验、领悟、开掘与渴求,构成了中国酒文化的重要价值指标。酒文化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志气旷达,以宇宙为狭”的魏晋名士“醉鬼”刘伶在《酒德颂》中有言:“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有扃牖,八荒为庭衢”“幕天席地,纵意所如。”体现了文人饮酒摆脱世俗羁绊而获得人生的自由状态,自由是中国酒文化精神重要的美学追求。这种自由是一种审美化的心灵,就是自由化的心灵。它使我们能够飞翔到心灵的至高境界,它能打破心灵的外在锁链和内在锁链,达到心灵本真形象的恢复和重建,重在“真”。总的来看,酒文化中的自由意识,主要指的就是“真”,不受生死荣辱的羁绊,拥有了一种自然本真的赤子之心,是一种在空间中无拘无束的没有障碍的生存体验,是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舒适和谐的心理状态。酒文化中有浓厚的超越意识,这是一种自我超越,求得一个物我两忘的自然境界。超越意识是哲学意识的精髓,是生命意识的强化,是宇宙意识的回响。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生中充满了痛苦与不幸,生命囿于特定的时空局限而难得伸张。超越精神、超越意识是摆脱现实束缚,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愿望。陶渊明一生与诗、酒一体。生性爱酒,但家境贫穷至极,无酒也雅咏不辍。他自己常说,夏日闲暇时,高卧北窗之下,清风徐徐,与羲皇上人不殊。陶潜不通音律,却收藏着一张素琴,每当酒友聚会,便取琴抚而和之,但人们永远不会听到他的琴声,因为他的琴一根弦也没有。用陶渊明自己的话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充分表达了陶渊明洒脱飘逸、超凡脱俗、不拘俗物的超越境界。娱乐意识也是中国酒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点。行酒令,是我国民间一种传统的娱乐方式,一般用于宴饮和郊游场合。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说诗词、联语或其他类似的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所以又称"饮酒行令"。饮酒行令,是中国人饮酒助兴的一种传统方式,它既是一种调和饮酒气氛的娱乐方式,又是一种古代文化人表现自我的重要形式。在古代,酒令的形式有很多种,有赌赛令、射覆令、花枝令、文字令、诗歌令、酒筹令等等,在饮酒过程中,赋诗填词、猜谜行拳,增加游戏性和娱乐性,是我国酒文化的一大特色。中国人饮酒,特别是中国文人饮酒,不仅是为了满足口腹的欲望,而且是借助酒达到心灵自由、超然物外的境界。酒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休闲方式,一种娱乐方式,又是一种文化,“壶中天地"的广阔和妙处就在这里,这种妙境正是酒文化的魅力所在。(摘编自李庶《中国酒文化精神的美学品格》)材料二:《红楼梦》刻画了数十位栩栩如生的人物。这数十位人物能够在红楼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他们身上所具有的气质,不同于其他人物的性格特征。而塑造这些人物性格的精彩之处,相当一部分都与酒有关,与酒令有关。第六十二回中,湘云这个爱新奇的红楼女儿为了给宝玉的生日宴会带来热闹的氛围,想出了一个新的酒令:“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有的话,总共凑成一句话。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在此次的饮酒行令中,林黛玉、史湘云的性格得到了极大的诠释。宝玉回答不上湘云的酒令,“心较比干多一窍”的黛玉替他回了令: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得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在黛玉的酒令语言中,古诗词信手拈来:“落霞与孤鹜齐飞”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风急江天过雁哀”反用陆游《塞夕》诗,“九回肠”语本司马迁《报任少卿书》,“鸿雁来宾”语出《礼记·月令》,末句用李白《子夜吴歌》。而湘云所作的酒令却别有风味:奔腾澎湃,江间波浪兼天涌,须要铁索缆孤舟,既遇着一江风,——不宜出行。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其一)泉香而酒洌,玉碗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挂归,——宜会亲友。(其二)黛玉和湘云同作酒令,除了才华横溢之外,二人的迥异性格也在酒令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总是能够以小窥大。从《红楼梦》的酒令语言出发,不仅可以窥见作品中各种人物的性格特征,更重要的,作者的智慧在这里得到了极大的升华。所谓“酒中凸性格,令里显智慧”,如此是也。(摘编自孙和平《酒中凸性格,令里显智慧——管窥〈红楼梦〉酒令语言》)材料三:……采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磴子上,业经香梦沈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窦蜂蝴蝶闹嚷嚷地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蝌枕莉。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搀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嘟嘟囔囔说:"泉香酒冽,……醉扶归,……宜会亲友。"(节选自《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内蕴丰厚,其精神核心与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情趣、思维方式、审美意象、精神追求等方面联系密切。B.中国酒文化精神所追求的自由受道家哲学的影响,这种自由能够打破心灵的外在锁链和内在锁链,使得心灵的本真形象得以恢复和重建。C.在宴饮和郊游的场合,中国古代文化人只能借助行酒令这一传统方式来调和饮酒的气氛,其所行酒令形式较为多样化,并不单一。D.中国酒文化中的超越意识是一种哲学意识,寻求超越自我,摆脱现实束缚,追求美好生活,是生命意识的强化,是宇宙意识的回响。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人赋予酒以精神,将饮酒上升到文化层面的高度,其饮酒不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是借助酒来达到心灵自由、超然物外的境界。B.陶渊明不通音律,却备了一张没有琴弦的素琴,在聚会时抚得怡然自得。这不是附庸风雅,而是一种超越了自身艰难苦厄的超脱境界。C.中国酒文化脱不开娱乐意识,《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所描写的宝玉生日宴会饮酒行令的场面涉及中国酒文化,体现出一定的游戏性和娱乐性。D.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众人在大观园为宝玉摆寿酒,作为行令者的湘云对酒令的要求新颖别致,其所作的酒令能凸显她的形象特点。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证明酒文化具有“自由意识”的一项是()A.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B.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C.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D.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4.有人评价,“史湘云像夏天,热烈奔放;林黛玉像秋天,凄清冷艳”,请结合材料二中的酒令内容,谈谈你对该评价的理解。5.材料三中,“湘云醉眠芍药裀”选段能够体现中国酒文化精神,请结合材料一、二以及链接材料加以分析。链接材料: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红楼梦》十二曲之《乐中悲》〖答案〗1.C2.A3.D4.①“热烈奔放”指的是史湘云的性格特点。史湘云的酒令通过描绘长江波涛汹涌,铁索揽舟的壮阔景观,以及使用例如“这鸭头不是那丫头”的诙谐用语,抒发了其豪迈健阔之情,体现其热烈奔放的性格;②“凄清冷艳”指的是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林黛玉的酒令通过视觉上的“落霞”“孤鹜”“折足雁”等哀景,与听觉上的“九回肠”“捣衣声”相结合,抒发了一种哀婉凄怨之情,体现其凄清冷艳的性格。5.①体现出自由意识。自由意识主要指的是一种“真”境,追求在空间中无拘无束的没有障碍的生存体验。湘云醉酒后放下了封建道德标准的顾虑,在芍药花下的大青石上肆意洒脱地醉卧,敞亮、豪爽、潇洒、飘逸,如闺阁中的真名士;②体现出超越意识。“超越”意识指超越不幸与痛苦,摆脱现实束缚,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史湘云自幼父母双亡,靠叔叔婶婶抚养长大,但是她面对落魄偃蹇的人生,却“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醉卧青石,睡得香梦沉酣,超越了人生苦楚;③体现出娱乐意识。娱乐意识体现在饮酒行令,能够调和饮酒气氛,也能够表现自我。湘云行饮酒行令是给宝玉生日晚宴助兴,表现出浓厚的娱乐意识,也展现出她学识丰富、性格诙谐幽默、天真率直的一面。〖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只能借助行酒令这一传统方式来调和饮酒的气氛”错误,原文“它既是一种调和饮酒气氛的娱乐方式”,选项中“只能”缩小范围,表述绝对化。故选C。【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A.“不是为了满足口腹的欲望,而是借助酒来达到心灵自由、超然物外的境界”错误,原文是“不仅是为了满足口腹的欲望,而且是借助酒达到心灵自由、超然物外的境界”。故选A。【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自由意识”是指“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文化精神的精髓所在”“是一种自然本真的赤子之心,是一种在空间中无拘无束的没有障碍的生存体验,是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舒适和谐的心理状态”。D.体现的是朋友离别时的不舍之情,不是“自由意识”。故选D。【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题目中的评价指出了史、林二人不同的性格特点。“结合材料二中的酒令内容”则要求对相关的酒令内容进行分析,指出该酒令如何体现史、林二人的性格特点。①“热烈奔放”指的是史湘云的性格特点。史湘云的酒令“奔腾澎湃,江间波浪兼天涌,须要铁索缆孤舟,既遇着一江风”描绘长江波涛汹涌,铁索揽舟的壮阔景观;使用例如“这鸭头不是那丫头”的诙谐用语,抒发了其豪迈健阔之情,体现其热烈奔放的性格;②“凄清冷艳”指的是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林黛玉的酒令“落霞与孤鹜齐飞”“却是一只折足雁”描写视觉上的“落霞”“孤鹜”“折足雁”等哀景,“风急江天过雁哀”“叫得人九回肠”“何来万户捣衣声”听觉上的雁鸣“九回肠”、万户“捣衣声”相结合,抒发了一种哀婉凄怨之情,体现其凄清冷艳的性格。【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一梳理出酒文化精神,然后对“湘云醉眠芍药裀”选段的内容进行分析,思考选段的内容体现出哪些酒文化精神特点。①体现出自由意识。结合材料一“酒文化中的自由意识,主要指的就是‘真’,不受生死荣辱的羁绊,拥有了一种自然本真的赤子之心,是一种在空间中无拘无束的没有障碍的生存体验,是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舒适和谐的心理状态”可知,自由意识主要指的是一种“真”境,追求在空间中无拘无束的没有障碍的生存体验。湘云醉酒后放下了封建道德标准的顾虑,在芍药花下的大青石上肆意洒脱地醉卧,敞亮、豪爽、潇洒、飘逸,如闺阁中的真名士;②体现出超越意识。结合材料一“酒文化中有浓厚的超越意识,这是一种自我超越,求得一个物我两忘的自然境界”“人生中充满了痛苦与不幸,生命囿于特定的时空局限而难得伸张。超越精神、超越意识是摆脱现实束缚,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愿望”可知,“超越”意识指超越不幸与痛苦,摆脱现实束缚,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史湘云自幼父母双亡,靠叔叔婶婶抚养长大,但是她面对落魄偃蹇的人生,却“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醉卧青石,睡得香梦沉酣,超越了人生苦楚;③体现出娱乐意识。结合材料一“娱乐意识也是中国酒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点……饮酒行令,是中国人饮酒助兴的一种传统方式,它既是一种调和饮酒气氛的娱乐方式,又是一种古代文化人表现自我的重要形式”可知,娱乐意识体现在饮酒行令,能够调和饮酒气氛,也能够表现自我。湘云行饮酒行令是给宝玉生日晚宴助兴,表现出浓厚的娱乐意识,也展现出她学识丰富、性格诙谐幽默、天真率直的一面。(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小题。许三观卖血记(节选)余华这一天晚上,许玉兰煮玉米稀粥时比往常多煮了一碗,而且玉米粥也比往常稠了很多,她把许三观和三个儿子从床上叫起来,笑嘻嘻地告诉他们:“今天有好吃的。”许三观和一乐,二乐、三乐坐在桌前,伸长了脖子看着许玉兰端出来什么,结果许玉兰端出来的还是他们天天喝的玉米粥,先是一乐失望地说:“还是玉米粥。”二乐和三乐也跟着同样失望地说:“还是玉米粥。”许三观对他们说:“你们仔细看着,这玉米粥比昨天的,比前天的,比以前的可是稠了很多。”许玉兰说:“你们喝一口就知道了。”三个儿子每人喝了一口以后,都眨着眼睛一时间不知道是什么味道。许三观也喝了一口,许玉兰问他们:“知道我在粥里放了什么吗?”三个儿子都摇了摇头,然后端起碗呼呼地喝起来,许三观对他们说:“你们真是越来越笨了,连甜味都不知道了。”这时一乐知道粥里放了什么了,他突然叫起来:“是糖,粥里放了糖。”二乐和三乐听到一乐的喊叫以后,使劲地点起了头,他们的嘴却没有离开碗,边喝边发出咯咯的笑声。许玉兰对许三观说:“今天我把留着过春节的糖拿出来了,今天的玉米粥煮得又稠又粘,还多煮了一碗给你喝,你知道是为什么?今天是你的生日。”许三观听到这里,刚好把碗里的粥喝完了。他对许玉兰说:“所以你在粥里放了糖,这粥也比往常稠了很多,你还为我多煮了一碗,看在我自己生日的份上,我今天就多喝一碗了。”当许三观把碗递过去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晚了。一乐、二乐、三乐的三只空碗已经抢在了他的前面,朝许玉兰的胸前塞过去,他就挥挥手说:“给他们喝吧。”许玉兰说:“不能给他们喝,这一碗是专门为你煮的。”许三观:“谁喝了都一样。给他们喝。”然后许三观看着三个孩子重新端起碗来,把放了糖的玉米粥喝得哗啦哗啦响。他心里有些难受了,说:“这苦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完?小崽子苦得都忘记什么是甜,吃了甜的都想不起来这就是糖。”三个孩子喝完了玉米粥,都伸长了舌头舔起了碗,舌头像巴掌似的把碗拍得噼啪响。这天晚上,一家人躺在床上时,许三观对儿子们说:“我知道你们心里最想的是什么?就是吃,你们想吃米饭,想吃用油炒出来的菜,想吃鱼啊肉啊的。今天我过生日,你们都跟着享福了,连糖都吃到了,可我知道你们心里还想吃,还想吃什么?看在我过生日的份上,今天我就辛苦一下,我用嘴给你们每人炒一道菜,你们就用耳朵听着吃了。都把耳朵竖起来,我马上就要炒菜了。想吃什么,你们自己点。一个一个来,先从三乐开始。三乐,你想吃什么?”三乐说:“我想吃肉。”“三乐想吃肉,”许三观说,“我就给三乐做一个红烧肉。肉,有肥有瘦,红烧肉的话,最好是肥瘦各一半,而且还要带上肉皮,我先把肉切成一片一片的,有手指那么粗,半个手掌那么大,我给三乐切三片……”三乐说:“爹,给我切四片肉。”“我给三乐切四片肉……”三乐又说:“爹,给我切五片肉。”许三观说:“你最多只能吃四片,你这么小一个人,五片肉会把你撑死的。我先把四片肉放到水里煮一会,煮熟就行,不能煮老了,煮熟后拿起来晾干,晾干以后放到油锅里一炸,再放上酱油,放上一点五香,放上一点黄酒,再放上水,就用文火慢慢地炖,炖上两个小时,水差不多炖干时,红烧肉就做成了……”许三观听到了吞口水的声音。“揭开锅盖,一股肉香是扑鼻而来,拿起筷子,夹一片放到嘴里一咬……”许三观听到吞口水的声音越来越响。“是三乐一个人在吞口水吗?我听声音这么响,一乐和二乐也在吞口水吧?许玉兰你也吞上口水了。你们听着,这道菜是专给三乐做的,只准三乐一个人吞口水,你们要是吞上口水,就是说你们在抢三乐的红烧肉吃。你们的菜在后面,先让三乐吃得心里踏实了,我再给你们做。三乐,你把耳朵竖直了……夹一片放到嘴里一咬,味道是,肥的是肥而不腻,瘦的是丝丝饱满。我为什么要用文火炖肉?就是为了让味道全部炖进去。三乐的这四片红烧肉是……三乐,你可以慢慢品尝了。接下去是二乐,二乐想吃什么?”二乐说:“我也要红烧肉,我要吃五片。”“好,我现在给二乐切上五片肉,肥瘦各一半,放到水里一煮,煮熟了拿出来晾干,再放到……”二乐说:“爹,一乐和三乐在吞口水。”“一乐,”许三观训斥道,“还没轮到你吞口水,”然后他继续说:“二乐是五片肉,放到油锅里一炸,再放上酱油,放上五香……”二乐说:“爹,三乐还在吞口水。”许三观说:“三乐吞口水,吃的是他自己的肉,不是你的肉,你的肉还没有做成呢……”许三观给二乐做完红烧肉以后,去问一乐:“一乐想吃什么?”一乐说:“红烧肉。”许三观有点不高兴了,他说:“三个小崽子都吃红烧肉,为什么不早说?早说的话,我就一起给你们做了……我给一乐切了五片肉……”一乐说:“我要六片肉。”“我给一乐切了六片肉,肥瘦各一半……”一乐说:“我不要瘦的,我全要肥肉。”许三观说:“肥瘦各一半才好吃。”一乐说:“我想吃肥肉,我想吃的肉里面要没有一点是瘦的。”许三观给一乐做完了全肥的红烧肉以后,给许玉兰做了一条清炖鲫鱼。他在鱼肚子里面放上几片火腿,几片生姜,几片香菇,在鱼身上抹上一层盐,浇上一些黄酒,撒上一些葱花,然后炖了一个小时,从锅里取出来时是清香四溢……许三观绘声绘色做出来的清炖鲫鱼,使屋子里响起一片吞口水的声音,许三观就训斥儿子们:“这是给你们妈做的鱼,不是给你们做的,你们吞什么口水?”最后,许三观给自己做一道菜,他做的是爆炒猪肝,他说:“猪肝先是切成片,很小的片,然后放到一只碗里,放上一些盐,放上生粉,生粉让猪肝鲜嫩,再放上半盅黄酒,黄酒让猪肝有酒香,再放上切好的葱丝,等锅里的油一冒烟,把猪肝倒进油锅,炒一下,炒两下,炒三下……”“三下以后赶紧把猪肝倒出来。这时候不忙吃,先给自己斟上二两黄酒,先喝一口黄酒,黄酒从喉咙里下去时热乎乎的,就像是用热毛巾洗脸一样,黄酒先把肠子洗干净了,然后再拿起一双筷子,夹一片猪肝放进嘴里……这可是神仙过的日子……”屋子里吞口水的声音这时是又响成一片,许三观说:“这爆炒猪肝是我的菜,一乐,二乐,三乐,还有你许玉兰,你们都在吞口水,你们都在抢我的菜吃。”说着许三观高兴地哈哈大笑起来,他说:“今天我过生日,大家都来尝尝我的爆炒猪肝吧。”生日的第二天,许三观掰着手指数了数,一家人已经喝了五十七天的玉米粥,他就对自己说:我要去卖血了,我要让家里的人吃上一顿好饭菜。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将留着过春节的糖用在粥里,体现了许玉兰对许三观生日的重视。B.许三观的用“嘴”炒菜与“望梅止渴”“画饼充饥”有异曲同工之妙。C.许三观不许别人“吞口水”,是因为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菜”。D.每人点的“菜”不尽相同,突显时代境遇下个人对生活的追求有别。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这也有利于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B.小说没有描写人物的性格冲突,而是使用底层叙事视角,直接剖析人物生存心理。C.幽默的细节冲淡了苦难色彩,使文章充溢着俗世气息,有浓浓的“人间烟火味”。D.文章语言平白质朴,使用口语,多用短句,少用长句,也不使用繁复华采的词汇。8.文中写许三观“用嘴炒菜”时使用重复叙述的方式,请结合文本分析其效果。9.在解读《许三观卖血记》时,总离不开“人性的温情”这一主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章是如何体现这一主题的。〖答案〗6.D7.B8.①许三观用嘴巴给每人做一道菜。三乐、二乐、一乐都只想吃“红烧肉”,许三观便把做“红烧肉”的过程重复描绘了三次,使用重复的方式控制叙述节奏,使叙述的速度缓慢。②“烧红烧肉”本来是想象的,通过多次重复,补充了制作的细节,既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又使情节更“真实”。③许三观绘声绘色地描摹每一次的制作过程,引出一片响亮的吞口水的声音。对“红烧肉”的渴望,激起了许三观一家的生存欲望,也促使许三观作出卖血的决定。④重复叙述,使许三观乐观、朴实的形象更丰满、真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答:控制叙述节奏、加强叙述张力、丰富小说内容、丰满人物形象、深化小说主旨、感染小说读者等。)9.①人性的温情体现为父爱如山。在饥荒之时,许三观将自己因生日多得的一碗玉米粥分给三个孩子,省下自己的粮食,就是为了孩子多喝一口粥。②人性的温情体现在家庭责任感上。许三观为了让饱受饥饿困扰的家人吃上一顿好的,决定用鲜血去换金钱。③人性的温情体现在对苦难的消解和超越上。许三观用嘴炒菜,为家人奉上一餐美味精神粮食大餐,让大家心满意足地睡去。(也可以写许玉兰对许三观的温情:将留着过春节用的糖拿出来用,将粥煮稠些,特地多煮一碗,都是为了给许三观过生日。)〖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D.“对生活的追求有别”错,文中大家的追求是一致的,都是要解决饥饿的现实问题。故选D。【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B.“直接剖析人物生存心理”作品没有直接剖析人物生存心理,而是通过叙事展现人物生存心理。故选B。【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作用的能力。使用重复叙述的方式,可以从控制叙述节奏、加强叙述张力、丰富小说内容、丰满人物形象、深化小说主旨、感染小说读者等角度分析。①“今天我就辛苦一下,我用嘴给你们每人炒一道菜,你们就用耳朵听着吃了。都把耳朵竖起来,我马上就要炒菜了。想吃什么,你们自己点”许三观许诺儿子们用嘴巴给每人做一道菜。结果三乐、二乐、一乐都只想吃“红烧肉”,许三观便把做“红烧肉”的过程重复描绘了三次,这样使用重复的方式能够控制叙述节奏,使叙述的速度缓慢。同时说明,同一道菜“红烧肉”在儿子们的心目中是绝对的美味佳肴,只能“用嘴炒”,用“想象吃”,重复叙述更能够强化这种感受,凸显生活的贫困。②“烧红烧肉”本来是想象的,制作时作者有意通过多次重复,补充了制作的细节,如“三片”“四片”“五片”“六片”的变化,“肥瘦各一半”“我全要肥肉”等,既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又使情节更“真实”。③许三观绘声绘色地描摹每一次的制作过程,引出一片响亮的吞口水的声音。文字多次描写吞口水的声音,如“许三观听到了吞口水的声音”“许三观听到吞口水的声音越来越响”“屋子里响起一片吞口水的声音”“屋子里吞口水的声音这时是又响成一片”,体现了一家人对“红烧肉”的渴望,激起了许三观一家的生存欲望,也促使许三观作出卖血的决定。④重复叙述,围绕许三观用嘴炒菜的情节展开,“你们听着,这道菜是专给三乐做的,只准三乐一个人吞口水,你们要是吞上口水,就是说你们在抢三乐的红烧肉吃。你们的菜在后面”“许三观高兴地哈哈大笑起来,他说:‘今天我过生日,大家都来尝尝我的爆炒猪肝吧。’”一家人吃不上饱饭,喝了五十七天的玉米粥,许三观用自己的方式让家人饱餐一顿美味精神大餐,使许三观乐观、朴实的形象更丰满、真实。【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①人性的温情体现为父爱如山。“给他们喝吧”“谁喝了都一样。给他们喝”在饥荒之时,作为三个孩子的父亲,许三观将自己因生日多得的一碗玉米粥分给三个孩子,省下自己的粮食,就是为了孩子多喝一口粥。②人性的温情体现在家庭责任感上。“生日的第二天,许三观掰着手指数了数,一家人已经喝了五十七天的玉米粥,他就对自己说:我要去卖血了,我要让家里的人吃上一顿好饭菜”许三观为了让饱受饥饿困扰的家人吃上一顿好的,决定用鲜血去换金钱。③人性的温情体现在对苦难的消解和超越上。在看到三个孩子在自己生日这天吃了放糖的玉米粥后的满足,许三观决定“看在我过生日的份上,今天我就辛苦一下,我用嘴给你们每人炒一道菜,你们就用耳朵听着吃了”用嘴炒菜,为家人奉上一餐美味精神粮食大餐,在重复叙述“烧红烧肉”的情节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一家人的乐观和满足。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晋平公问于师旷曰:“人君之道如何?”对曰:“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平公曰:“善!”(节选自《说苑·君道》)材料二:武灵王平昼闲居,肥义侍坐。王曰:“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肥义曰:“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王其遂行之。”王遂胡服。使王孙緤告公子成曰:“子不反亲,臣不逆主,先王之通谊也。今胡服之意,非以养欲而乐志也。故寡人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緤谒之叔请服焉。”公子成再拜曰:“中国者,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畔学者,臣愿大王图之。”使者报王。即之公叔成家,自请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掠吾地,系累吾民。先王忿之,其怨未能报也。今骑射之服,可以报中山之怨。”公子成再拜,乃赐胡服。赵文进谏曰:“衣服有常,礼之制也。先圣之所以教。故臣愿王之图之。”王曰:“三代不同服而王,五伯不同教而政。故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赵造谏曰:“隐忠不竭,奸之属也;以私诬国,贼之类也。臣虽愚,愿尽其忠,无遁其死。”王曰:“忠不辟危,明不距人,子其言乎!”赵造曰:“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且循法无过,修礼无邪,臣愿王之图之。”王曰:“圣人之兴也,不相袭而王;夏、殷之衰也,不易礼而灭。故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子其勿反也。”(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故寡人A愿募B公叔之义C以成D胡服E之功F使緤谒之G叔H请服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右,文中指近臣、侍从,与成语“左右逢源”的“左右”意思不相同。B.临,指治理、统治,与《过秦论》中“临不测之渊”的“临”字意思不相同。C.再拜,指拜两拜,表示恭敬,与《鸿门宴》中“再拜献大王足下”的“再拜”意思相同。D.辟,同“避”,指躲避、逃避,与《答司马谏议书》中“辟邪说”的“辟”字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武灵王认为教导百姓改穿胡服、改习骑马射箭一定会招来世人的批评,肥义指出聪明的人在事情还未发生前就能洞烛先机,明确支持改穿胡服。B.公子成以中原是圣贤推行仁义教化的地方为由,拒穿胡服;赵武灵王亲自登门,指出服装礼义应力求便利,推行胡服有助雪耻,公子成于是奉行。C.赵文规劝赵武灵王不要违背先圣教化而变更传统服饰,应当遵循礼法规定;赵王主张应与时俱进,风俗礼法随时势变化而改变才是圣人治国之道。D.赵造反对变革,认为只有遵循固有的礼制,治国教民才不会出现差错;赵武灵王觉得虽然承袭古制较为稳妥、无功无过,但不可一味泥古守旧。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畔学者,臣愿大王图之。(2)隐忠不竭,奸之属也;以私诬国,贼之类也。14.赵武灵王在推行“胡服骑射”的过程中,哪些方面体现了“人君之道”?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答案〗10.CFH11.D12.D13.(1)现在君王舍弃了这些,而去套用边远地区的服装,背叛圣贤们的教导,我希望大王要多多考虑啊。(2)藏住忠心不说,属于奸邪之类;因私心而误国,属于贼害之类。14.①赵武灵王因时制宜,推行“胡服骑射”,有远见卓识,体现了“廓然远见,踔然独立”;②开张圣听,认真听取多人对于“胡服骑射”的看法,体现了“广开耳目,以察万方”;③力排众议,坚守自己的主张,体现了“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所以我希望仰仗叔父的正确行动,来促进改穿胡服的成功。我特地打发王孙緤到您那里去拜望、陈述,请叔父穿上胡服吧。“公叔之义”是偏正结构,中心词是“义”,做“募”的宾语,主语是“寡人”,主谓宾俱全,结构完整,C处断;“胡夫之功”是偏正结构,中心词是“功”,做“成”的宾语,结构完整,F处断;“叔”是“谒之”的宾语,结构完整,H处断。故CFH三处断。【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用法的能力。A.正确。“左右”,近臣、侍从。/到处。句意:不受左右人的约束和羁绊。/到处遇到充足的水源。原指赏识广博,应付裕如。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B.正确。“临”,治理、统治。/面对。句意:以此治理臣下。/往下看着深不可测的黄河。C.正确。句意:公子成拜了两拜。/拜两拜敬献给大王。D.“意思相同”错误。“辟”,同“避”,指躲避、逃避,或驳斥、排除。/批驳。意思不同。句意:忠臣不避危险。/驳斥(排除)错误言论。故选D。【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赵武灵王觉得虽然承袭古制较为稳妥、无功无过,但不可一味泥古守旧”错误,根据原文“圣人之兴也,不相袭而王;夏、殷之衰也,不易礼而灭。故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可知,赵武灵王说的是圣人不承袭古制而使国家兴旺,夏、殷承袭古制而使国家衰亡,所以泥古守旧无补时政。他并不觉得承袭古制较为稳妥、无功无过,他反对因循守旧,主张因时制宜。故选D。【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释”,舍弃,放弃;“袭”,套用;“畔”通“叛”,背叛;“愿”,希望;“图”,考虑。(2)“属”,类;“以”,因为;“……之属也”“……之类也”,判断句式。【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能力。首先由材料一把握“人君之道”的内容,如师旷所言,“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然后分析赵武灵王在推行“胡服骑射”过程中的表现,将这些表现和师旷所言“人君之道”联系起来。如“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三代不同服而王,五伯不同教而政。故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是说赵武灵王因时制宜推行“胡服骑射”,这体现出他的远见卓识,体现了“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如在推行“胡服骑射”的过程中,他听取肥义、公子成等人的看法,体现了“广开耳目,以察万方”;如面对赵文、赵造的反对,赵武灵王坚持自己的做法,体现了“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参考译文:材料一:晋平公向师旷问道:“如何掌握做国君的方法?”师旷回答说:“做国君的方法是:要清静无为,务必做到博大仁爱,急于任用贤能;广开耳目,以此明察各方面的情况;不拘泥于世俗的偏见,不受左右人的约束和羁绊;目光远大,见解卓越独到;经常检查考核官员的政绩,以此治理臣下。这就是做国君要掌握的方法。”晋平公说:“好!”材料二:赵武灵王平日闲坐时,肥义在一边陪伴着他。武灵王说:“现在我打算教导百姓改穿胡服、习骑射,那么社会上一定会对我进行非议了。”肥义说。“愚蠢的人对于即使成功的事情也弄不明白,聪慧的人在事态尚未露出苗头之际就能察觉出来了,希望大王马上去施行吧。”武灵王于是改穿胡服。派王孙緤向公子成说:“子女不违抗父母,臣子不违抗国君,这是先王时就已通行的规矩。现在,我要改穿胡服的目的,决不是放纵情欲而娱乐心志啊。所以我希望仰仗叔父的正确行动,来促进改穿胡服的成功。我特地打发王孙緤到您那里去拜望、陈述,请叔父穿上胡服吧。”公子成拜了两拜,说:“中国这个地方,是圣贤进行教化的地方,是仁义道德所施行的地方。现在君王舍弃了这些,而去套用边远地区的服装,背叛了圣贤们的教导,我希望大王要多多考虑啊。”王孙緤把公子成的话向武灵王报告。于是,武灵王就亲自到了公子成家里,对他说:“衣服的式样,不过是为了人们穿着方便的,而礼制是为了处理事情的便利。早些时候,中山国依恃齐国的雄厚兵力,侵犯我国的土地,俘虏我国的百姓。先王对这件事极为愤恨,可是这个仇至今还未能报。如今我们采用便于骑射的胡服来武装自己,可以向中山国报仇雪恨。”公子成听了以后拜了两拜,于是武灵王就赐给他一套胡服。赵文又前来劝阻武灵王说:“服装有一定的样式,这是礼法所规定的。这是古代圣人用来教导我们的。所以我希望君王认真考虑一下这件事。”武灵王说:“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服式不同,却能统一了天下;春秋时代五霸的教化不同,却都能治理好国家。所以,习俗应跟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礼法制度也要随着形势的改变而改变,这才是圣人治国的原则啊。”赵造规劝说:“藏住忠心不说,属于奸邪之类;因私心而误国,属于贼害之类。我虽然愚钝,愿尽忠心,不敢逃避死罪。”武灵王说:“忠臣不避危险,明君不拒绝别人提意见,你就说吧!”赵造说:“圣人不交换百姓而进行教诲,聪明的人不改变习俗而行动。并且遵循原有办法没有什么过错,奉行传统制度不会偏离正道,我希望大王好好考虑吧。”武灵王说:“圣人的兴起,不承袭前代而兴旺;夏、商的衰败,因不变更制度而灭亡。所以遵循旧制的做法,不会建立盖世的功勋;尊崇古代的理论,不能治理当代。希望你不要再说反对胡服的话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淮上遇洛阳主簿书应物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日夕逢归客,那能忘旧游!15.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诗前四句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样使用大量意象叠加,都以日暮夕阳之色来统摄整体,营构萧瑟之境,滋长情蕴。B.韦诗首联写出李主簿的居处环境,渡口本是过客往来的喧闹之地,但着一“古”字,气氛萧条落寞,暗示主人也非得志之人。C.韦诗中的“寒山”点明时节,“独过雁”比况生活境遇,“暮雨”关联尾联日夕逢归,在看似不经心的描写中蕴含深刻的内涵。D.两首诗的创作因诗人漂泊在外或忆友、或遇友而起,写景中都融入孤独惆怅的心绪,抒情上都有直接抒情的强烈表达。16.“叶”与“树”是古诗的常见意象,有人认为孟诗颔联中的“叶”不能改为“树”,韦诗颔联中的“树”不能改为“叶”,否则诗意寡淡。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案〗15.A16.示例:赞同。比较孟诗颔联写风在树间或叶间吹出的声音的不同效果,撼树的风猛烈,而叶间的风更显凄厉,叶间的凄厉之音更能烘托诗人内心凄楚无比;“叶”的形象零散轻小,更符合孤单、弱小、飘零的诗人感受。比较韦诗颔联中门前“树”或“叶”的不同形象效果,叶已秋给人以枯黄的鲜明色彩,而“树”已秋呈现出枯树的整体状态,树的整体感与前一句的“人”相衬,有互文效果,写出人与树的生命都进入萧瑟的衰老之境;门前树高大直立,孤独更显,与人的孤独境遇融为一体,传达出复杂的人生况味。故孟诗颔联中的“叶”不能改为“树”,韦诗颔联中的“树”不能改为“叶”。〖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社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A.“都以日暮夕阳之色来统摄整体”错误。孟诗对日暮之景、夕阳之色的营构并不鲜明突出,且还有月照之境,所以不能作为核心意象统摄整体。故选A。【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孟诗“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意思是两岸风吹树动枝叶沙沙作响,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叶孤舟。风不是徐吹轻拂,撼树的风猛烈,而叶间的风更显凄厉,吹得木叶发出鸣声,其急也应该是如同江水的,叶间的凄厉之音更能烘托诗人内心凄楚无比;风声伴着猿声是作用于听觉的,月涌江流不仅作用于视觉,同时还有置身于舟上的动荡不定之感。这就构成了一个深远清峭的意境,而一种孤独感和情绪的动荡不宁,都蕴含其中了。“叶”的形象零散轻小,更符合孤单、弱小、飘零的诗人感受。韦诗“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意思是窗里的人将渐渐老去,门前的树木正衰落逢秋。叶已秋给人以枯黄的鲜明色彩,而“树”已秋呈现出枯树的整体状态,人与树相互映衬,树的整体感与前一句的“人”相衬,有互文效果。树已逢秋,人怎能不老?窗里将老之人,面对着门前已衰之树,联想岁月流逝,壮志蹉跎,人何以堪?写出人与树的生命都进入萧瑟的衰老之境;门前树高大直立,孤独更显,传神地描摹了李主簿衰颓的形象与凄凉的心境,寄寓着诗人自己怅然若失的情怀,与人的孤独境遇融为一体,传达出复杂的人生况味。故孟诗颔联中的“叶”不能改为“树”,韦诗颔联中的“树”不能改为“叶”。(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人常以侧面描写的手法,想象无感情的动物竟能闻乐起舞来突出音乐的感染力,如苏轼的《赤壁赋》中洞箫声可以“________________”,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箜篌声能使“_____________”。(2)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并序)》中选句,最恰当的一句应是“_________”。古代诗人常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如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一句,就表现出了白居易因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苦闷。(3)唐宋诗词中有不少以反问引起读者关注和思考、表达强烈情感的诗句,如“________,________?”〖答案〗(1)舞幽壑之潜蛟老鱼跳波瘦蛟舞(2)此时无声胜有声往往取酒还独倾(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一)语言文字应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雄狮少年》“废柴逆袭”的叙事架构,深深契合大众文化中的爽感逻辑——小人物的起点越低、遭受的屈辱越多,其在获得成功时所携带的爽感能量就越大,作品就越能震撼人心。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同类型的“燃系动漫”在叙述主角们历经磨砺、完成任务、取得成功后,往往会在一片高燃氛围中结尾。然而,《雄狮少年》并非“大团圆”结局,而是①,创造性地对普通人经历高光时刻后继续奔波的人生实相予以展现:舞狮大赛夺冠后,阿娟并没有②,依旧默默无闻,不得不前往上海打工,饱尝心酸。作为一部以励志成长为精神内核的影片,它有意展现“咸鱼翻身”的童话式逆袭与粗粝残酷的现实风景之间的断裂。那么,结尾的处理是否造成了审美上的割裂与突兀?是否象征现实生活对少年热血的无情“打脸”?是否意味着阿娟对舞狮梦想的追寻毫无意义?其实不然,舞狮虽然没有改变阿娟“打工人”的命运,却从内而外改变了阿娟自己。通过舞狮,阿娟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均获得了自我成长,也拥有了面对坚硬现实的充盈力量。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咸鱼翻身”原说“咸鱼反生”,是粤语读音,但后来多用作“咸鱼翻身”,请简要分析词语这样流变的好处。20.某个电影展映活动准备以国风为卖点为《雄狮少年》制作宣传海报,拟于海报上撰写对联,上联为“废柴逆袭,燃系动漫倾情奉献,小人物直面苦难”,请结合文本内容,补全下联。〖答案〗18.示例:①别出心裁②一举成名19.示例:①见字明义,便于理解。“反生”是粤语读音,从字面上难以理解其意,“翻身”则更能为大众所接受;②“翻身”的动作生动形象。“翻身”这一动作更容易让人理解起死回生、否极泰来的处境转换之意。20.示例:咸鱼翻身,舞狮少年勇敢逐梦,打工人拥抱春天。〖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语境“创造性地对普通人经历高光时刻后继续奔波的人生实相予以展现”,可知《雄狮少年》的结局设计与一般作品不同,可填“别出心裁”。别出心裁: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形容诗文、美术、建筑等的构思设想独具一格,与众不同。②语境“依旧默默无闻,不得不前往上海打工,饱尝心酸”可知人物阿娟并没有因为舞狮大赛的成功而出名,可填“一举成名”。一举成名:泛指成一事而因此声名远播。【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语含义及效果的能力。从“咸鱼反生”到“咸鱼翻身”,意思更容易为大众理解。“反生”是粤语词语,一般人不理解其意思;而改成“翻身”则更能为大众所理解和接受;“翻身”意思是躺着转动身体;比喻从受压迫、受剥削的情况下解放出来;比喻改变落后面貌或不利处境。这个词语可以让人联想到“翻身解放”这样的意思,动作生动形象,更容易让人理解起死回生、否极泰来的处境转换之意。【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对联的能力。首先应明确对联的特点,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然后分析上联特点,“废柴逆袭”是主谓结构,内容上体现主人公由弱到强的变化,可以对“咸鱼翻身”;“燃系动漫倾情奉献”,“燃系动漫”“倾情奉献”都为偏正结构,内容上表现作品的诚意和效果,可以对“舞狮少年勇敢逐梦”;“小人物直面苦难”是主谓宾结构,体现的是作品的主题,可以对“打工人拥抱春天”。(二)语言文字应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蜜蜂是重要的授粉昆虫,它用“空中舞蹈”传递信息——蜜蜂摇摆舞的持续时间、角度、摇摆次数分别编码食物的距离、方向和质量等信息,巢内蜜蜂通过接收摇摆舞编码的信息并最终找到食物位置。那么,蜜蜂这种“舞蹈语言”是与生俱来的本能,①?人和动物的许多行为是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学习是指同类动物之间通过观察或互动而产生的学习,②,尤其在人类独特的、多样化的文化中通过不断积累更是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蜜蜂是典型的社会性昆虫,通过表演舞蹈找到食物,采集成功后,又能够继续通过解读舞蹈的信息向其他蜜蜂传递食物。研究人员发现,虽然蜜蜂舞蹈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行为,但幼蜂的舞蹈存在明显的误差,其舞蹈摆动角度(指示方向)的误差会随着采集经验的积累有所减少,而摆动时间(指示距离)的误差却始终不会改善。幼蜂跟随成蜂学习能不断提高舞蹈行为的准确性,也就是说,“言传身教”这种社会学习对蜜蜂“舞蹈语言”的传承有重要作用。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3.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答案〗21.示例:①还是后天习得;
②在高等动物中很常见。22.示例:蜜蜂是典型的社会性昆虫,能够通过解读舞蹈的信息找到食物,采集成功后又继续通过表演舞蹈向其他蜜蜂传递信息。23.示例:蜜蜂的“舞蹈语言”与生俱来,但需要后天社会学习加以改善。〖解析〗【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处,联系下文动物的许多行为是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的结果,与生俱来的本能是先天的,横线处则应填后天习得,前后分句是选择关系,所以此处应填“还是后天习得”;第②处,上文谈的是“人和动物的行为”,在结合上下文“同类动物之间”“尤其在人类独特的、多样化的文化中”可知,本句指人所属的高等动物中这种行为常见,所以此处应填“在高等动物中很常见”。【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语病有二:语序不当,搭配不当。上文说“蜜蜂……用‘空中舞蹈’传递信息——蜜蜂摇摆舞……分别编码食物的距离、方向和质量等信息,巢内蜜蜂通过接收摇摆舞编码的信息并最终找到食物位置”,所以,蜜蜂应是先“通过解读舞蹈的信息找到食物”,采集成功后,再“通过表演舞蹈向其他蜜蜂传递信息”;“传递食物”搭配不当,应是“传递信息”。修改后的句子为:蜜蜂是典型的社会性昆虫,能够通过解读舞蹈的信息找到食物,采集成功后又继续通过表演舞蹈向其他蜜蜂传递信息。【2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关联词语和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首先要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再综合概括即可。第一段主要提出蜜蜂“舞蹈语言”是与生俱来的本能还是后天习得的的问题;结合“人和动物的许多行为是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学习是指同类动物之间通过观察或互动而产生的学习”分析可知,第二段回答了第一段的问题,即蜜蜂的“舞蹈语言”是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的结果;并指出蜜蜂也需要进行社会学习。结合“虽然蜜蜂舞蹈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行为,但幼蜂的舞蹈存在明显的误差”“‘言传身教’这种社会学习对蜜蜂‘舞蹈语言’的传承有重要作用”分析可知,第三段主要讲后天社会学习对蜜蜂‘舞蹈语言’的传承有重要作用。综合以上分析,再使用表示转折关系的词语,可概括出该语段的主要内容为:蜜蜂的“舞蹈语言”与生俱来,但需要后天社会学习加以改善。四、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历史没有韵脚,没有虚构,没有开头和结尾;但是历史有气象,有情节,有收纵,有因果,有大量需要边走边叹、夹叙夹议的自由空间,有无数不必刻意串络却总在四处闪烁的明亮碎片。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引用了余秋雨先生谈论历史散文的一段话,阐述了对于历史的理解。“历史没有韵脚”,韵脚往往代表相同的押韵,而这说明历史是丰富的,生动的,不可能完全一摸一样;“没有虚构”则说明历史上所发生的一切都是真实的;“没有开头和结尾”则说明历史并不会终结,只要人类社会存在、甚至是要世界存在,历史便会一直存在。而材料后半部分,则对于历史有什么展开了说明。历史里既有一个人的故事,也寄托着王朝盛衰、社会巨变,所以历史有气象;历史的发展,总是存在一定的发展脉络,所以历史有情节、收纵、因果。但是,李总总是由人创造的,会随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产生一定的改变,所以历史并不是死气沉沉的,而是给予历史中人充足的自由发挥空间。因此,写作时,就可以针对历史的这些特性展开论证。比如,可以结合历史人物说明我们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历史中借鉴那些积极有益的经验为我们所用。比如,唐宋词人深感人生不易,有时候会感叹“须信人生如寄”“人生弹指事成空”,但更可以看到的是,他们极度关心自身,珍惜着自己每一寸光阴和玩味着自己每一份感情,另一方面他们却又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绝不愿让自己的生命浪费和让自己的人生虚度。对此,引发感慨,说明人类历史是由一代又一代人的人生所共同延续而成的:他们和我们之间存在着今昔相似人生感遇,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又怎能轻易丢弃前人留下的那笔丰厚的思想遗产而不顾呢?立意:1.吸取历史经验,为我所用。2.在借鉴历史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3.浩瀚历史下,小人物自有其光辉。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酒文化是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源远流长、根深叶茂。中国人在饮酒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价值观、生活情趣、思维方式、审美意象、精神追求等,是“中国酒文化精神”的核心所在。自由是中国酒文化精神的内在核心之一,对自由意识的体验、领悟、开掘与渴求,构成了中国酒文化的重要价值指标。酒文化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志气旷达,以宇宙为狭”的魏晋名士“醉鬼”刘伶在《酒德颂》中有言:“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有扃牖,八荒为庭衢”“幕天席地,纵意所如。”体现了文人饮酒摆脱世俗羁绊而获得人生的自由状态,自由是中国酒文化精神重要的美学追求。这种自由是一种审美化的心灵,就是自由化的心灵。它使我们能够飞翔到心灵的至高境界,它能打破心灵的外在锁链和内在锁链,达到心灵本真形象的恢复和重建,重在“真”。总的来看,酒文化中的自由意识,主要指的就是“真”,不受生死荣辱的羁绊,拥有了一种自然本真的赤子之心,是一种在空间中无拘无束的没有障碍的生存体验,是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舒适和谐的心理状态。酒文化中有浓厚的超越意识,这是一种自我超越,求得一个物我两忘的自然境界。超越意识是哲学意识的精髓,是生命意识的强化,是宇宙意识的回响。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生中充满了痛苦与不幸,生命囿于特定的时空局限而难得伸张。超越精神、超越意识是摆脱现实束缚,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愿望。陶渊明一生与诗、酒一体。生性爱酒,但家境贫穷至极,无酒也雅咏不辍。他自己常说,夏日闲暇时,高卧北窗之下,清风徐徐,与羲皇上人不殊。陶潜不通音律,却收藏着一张素琴,每当酒友聚会,便取琴抚而和之,但人们永远不会听到他的琴声,因为他的琴一根弦也没有。用陶渊明自己的话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充分表达了陶渊明洒脱飘逸、超凡脱俗、不拘俗物的超越境界。娱乐意识也是中国酒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点。行酒令,是我国民间一种传统的娱乐方式,一般用于宴饮和郊游场合。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说诗词、联语或其他类似的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所以又称"饮酒行令"。饮酒行令,是中国人饮酒助兴的一种传统方式,它既是一种调和饮酒气氛的娱乐方式,又是一种古代文化人表现自我的重要形式。在古代,酒令的形式有很多种,有赌赛令、射覆令、花枝令、文字令、诗歌令、酒筹令等等,在饮酒过程中,赋诗填词、猜谜行拳,增加游戏性和娱乐性,是我国酒文化的一大特色。中国人饮酒,特别是中国文人饮酒,不仅是为了满足口腹的欲望,而且是借助酒达到心灵自由、超然物外的境界。酒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休闲方式,一种娱乐方式,又是一种文化,“壶中天地"的广阔和妙处就在这里,这种妙境正是酒文化的魅力所在。(摘编自李庶《中国酒文化精神的美学品格》)材料二:《红楼梦》刻画了数十位栩栩如生的人物。这数十位人物能够在红楼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他们身上所具有的气质,不同于其他人物的性格特征。而塑造这些人物性格的精彩之处,相当一部分都与酒有关,与酒令有关。第六十二回中,湘云这个爱新奇的红楼女儿为了给宝玉的生日宴会带来热闹的氛围,想出了一个新的酒令:“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有的话,总共凑成一句话。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在此次的饮酒行令中,林黛玉、史湘云的性格得到了极大的诠释。宝玉回答不上湘云的酒令,“心较比干多一窍”的黛玉替他回了令: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得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在黛玉的酒令语言中,古诗词信手拈来:“落霞与孤鹜齐飞”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风急江天过雁哀”反用陆游《塞夕》诗,“九回肠”语本司马迁《报任少卿书》,“鸿雁来宾”语出《礼记·月令》,末句用李白《子夜吴歌》。而湘云所作的酒令却别有风味:奔腾澎湃,江间波浪兼天涌,须要铁索缆孤舟,既遇着一江风,——不宜出行。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其一)泉香而酒洌,玉碗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挂归,——宜会亲友。(其二)黛玉和湘云同作酒令,除了才华横溢之外,二人的迥异性格也在酒令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总是能够以小窥大。从《红楼梦》的酒令语言出发,不仅可以窥见作品中各种人物的性格特征,更重要的,作者的智慧在这里得到了极大的升华。所谓“酒中凸性格,令里显智慧”,如此是也。(摘编自孙和平《酒中凸性格,令里显智慧——管窥〈红楼梦〉酒令语言》)材料三:……采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磴子上,业经香梦沈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窦蜂蝴蝶闹嚷嚷地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蝌枕莉。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搀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嘟嘟囔囔说:"泉香酒冽,……醉扶归,……宜会亲友。"(节选自《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内蕴丰厚,其精神核心与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情趣、思维方式、审美意象、精神追求等方面联系密切。B.中国酒文化精神所追求的自由受道家哲学的影响,这种自由能够打破心灵的外在锁链和内在锁链,使得心灵的本真形象得以恢复和重建。C.在宴饮和郊游的场合,中国古代文化人只能借助行酒令这一传统方式来调和饮酒的气氛,其所行酒令形式较为多样化,并不单一。D.中国酒文化中的超越意识是一种哲学意识,寻求超越自我,摆脱现实束缚,追求美好生活,是生命意识的强化,是宇宙意识的回响。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人赋予酒以精神,将饮酒上升到文化层面的高度,其饮酒不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是借助酒来达到心灵自由、超然物外的境界。B.陶渊明不通音律,却备了一张没有琴弦的素琴,在聚会时抚得怡然自得。这不是附庸风雅,而是一种超越了自身艰难苦厄的超脱境界。C.中国酒文化脱不开娱乐意识,《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所描写的宝玉生日宴会饮酒行令的场面涉及中国酒文化,体现出一定的游戏性和娱乐性。D.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众人在大观园为宝玉摆寿酒,作为行令者的湘云对酒令的要求新颖别致,其所作的酒令能凸显她的形象特点。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证明酒文化具有“自由意识”的一项是()A.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B.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C.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D.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4.有人评价,“史湘云像夏天,热烈奔放;林黛玉像秋天,凄清冷艳”,请结合材料二中的酒令内容,谈谈你对该评价的理解。5.材料三中,“湘云醉眠芍药裀”选段能够体现中国酒文化精神,请结合材料一、二以及链接材料加以分析。链接材料: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红楼梦》十二曲之《乐中悲》〖答案〗1.C2.A3.D4.①“热烈奔放”指的是史湘云的性格特点。史湘云的酒令通过描绘长江波涛汹涌,铁索揽舟的壮阔景观,以及使用例如“这鸭头不是那丫头”的诙谐用语,抒发了其豪迈健阔之情,体现其热烈奔放的性格;②“凄清冷艳”指的是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林黛玉的酒令通过视觉上的“落霞”“孤鹜”“折足雁”等哀景,与听觉上的“九回肠”“捣衣声”相结合,抒发了一种哀婉凄怨之情,体现其凄清冷艳的性格。5.①体现出自由意识。自由意识主要指的是一种“真”境,追求在空间中无拘无束的没有障碍的生存体验。湘云醉酒后放下了封建道德标准的顾虑,在芍药花下的大青石上肆意洒脱地醉卧,敞亮、豪爽、潇洒、飘逸,如闺阁中的真名士;②体现出超越意识。“超越”意识指超越不幸与痛苦,摆脱现实束缚,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史湘云自幼父母双亡,靠叔叔婶婶抚养长大,但是她面对落魄偃蹇的人生,却“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醉卧青石,睡得香梦沉酣,超越了人生苦楚;③体现出娱乐意识。娱乐意识体现在饮酒行令,能够调和饮酒气氛,也能够表现自我。湘云行饮酒行令是给宝玉生日晚宴助兴,表现出浓厚的娱乐意识,也展现出她学识丰富、性格诙谐幽默、天真率直的一面。〖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只能借助行酒令这一传统方式来调和饮酒的气氛”错误,原文“它既是一种调和饮酒气氛的娱乐方式”,选项中“只能”缩小范围,表述绝对化。故选C。【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A.“不是为了满足口腹的欲望,而是借助酒来达到心灵自由、超然物外的境界”错误,原文是“不仅是为了满足口腹的欲望,而且是借助酒达到心灵自由、超然物外的境界”。故选A。【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自由意识”是指“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文化精神的精髓所在”“是一种自然本真的赤子之心,是一种在空间中无拘无束的没有障碍的生存体验,是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舒适和谐的心理状态”。D.体现的是朋友离别时的不舍之情,不是“自由意识”。故选D。【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题目中的评价指出了史、林二人不同的性格特点。“结合材料二中的酒令内容”则要求对相关的酒令内容进行分析,指出该酒令如何体现史、林二人的性格特点。①“热烈奔放”指的是史湘云的性格特点。史湘云的酒令“奔腾澎湃,江间波浪兼天涌,须要铁索缆孤舟,既遇着一江风”描绘长江波涛汹涌,铁索揽舟的壮阔景观;使用例如“这鸭头不是那丫头”的诙谐用语,抒发了其豪迈健阔之情,体现其热烈奔放的性格;②“凄清冷艳”指的是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林黛玉的酒令“落霞与孤鹜齐飞”“却是一只折足雁”描写视觉上的“落霞”“孤鹜”“折足雁”等哀景,“风急江天过雁哀”“叫得人九回肠”“何来万户捣衣声”听觉上的雁鸣“九回肠”、万户“捣衣声”相结合,抒发了一种哀婉凄怨之情,体现其凄清冷艳的性格。【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一梳理出酒文化精神,然后对“湘云醉眠芍药裀”选段的内容进行分析,思考选段的内容体现出哪些酒文化精神特点。①体现出自由意识。结合材料一“酒文化中的自由意识,主要指的就是‘真’,不受生死荣辱的羁绊,拥有了一种自然本真的赤子之心,是一种在空间中无拘无束的没有障碍的生存体验,是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舒适和谐的心理状态”可知,自由意识主要指的是一种“真”境,追求在空间中无拘无束的没有障碍的生存体验。湘云醉酒后放下了封建道德标准的顾虑,在芍药花下的大青石上肆意洒脱地醉卧,敞亮、豪爽、潇洒、飘逸,如闺阁中的真名士;②体现出超越意识。结合材料一“酒文化中有浓厚的超越意识,这是一种自我超越,求得一个物我两忘的自然境界”“人生中充满了痛苦与不幸,生命囿于特定的时空局限而难得伸张。超越精神、超越意识是摆脱现实束缚,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愿望”可知,“超越”意识指超越不幸与痛苦,摆脱现实束缚,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史湘云自幼父母双亡,靠叔叔婶婶抚养长大,但是她面对落魄偃蹇的人生,却“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醉卧青石,睡得香梦沉酣,超越了人生苦楚;③体现出娱乐意识。结合材料一“娱乐意识也是中国酒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点……饮酒行令,是中国人饮酒助兴的一种传统方式,它既是一种调和饮酒气氛的娱乐方式,又是一种古代文化人表现自我的重要形式”可知,娱乐意识体现在饮酒行令,能够调和饮酒气氛,也能够表现自我。湘云行饮酒行令是给宝玉生日晚宴助兴,表现出浓厚的娱乐意识,也展现出她学识丰富、性格诙谐幽默、天真率直的一面。(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小题。许三观卖血记(节选)余华这一天晚上,许玉兰煮玉米稀粥时比往常多煮了一碗,而且玉米粥也比往常稠了很多,她把许三观和三个儿子从床上叫起来,笑嘻嘻地告诉他们:“今天有好吃的。”许三观和一乐,二乐、三乐坐在桌前,伸长了脖子看着许玉兰端出来什么,结果许玉兰端出来的还是他们天天喝的玉米粥,先是一乐失望地说:“还是玉米粥。”二乐和三乐也跟着同样失望地说:“还是玉米粥。”许三观对他们说:“你们仔细看着,这玉米粥比昨天的,比前天的,比以前的可是稠了很多。”许玉兰说:“你们喝一口就知道了。”三个儿子每人喝了一口以后,都眨着眼睛一时间不知道是什么味道。许三观也喝了一口,许玉兰问他们:“知道我在粥里放了什么吗?”三个儿子都摇了摇头,然后端起碗呼呼地喝起来,许三观对他们说:“你们真是越来越笨了,连甜味都不知道了。”这时一乐知道粥里放了什么了,他突然叫起来:“是糖,粥里放了糖。”二乐和三乐听到一乐的喊叫以后,使劲地点起了头,他们的嘴却没有离开碗,边喝边发出咯咯的笑声。许玉兰对许三观说:“今天我把留着过春节的糖拿出来了,今天的玉米粥煮得又稠又粘,还多煮了一碗给你喝,你知道是为什么?今天是你的生日。”许三观听到这里,刚好把碗里的粥喝完了。他对许玉兰说:“所以你在粥里放了糖,这粥也比往常稠了很多,你还为我多煮了一碗,看在我自己生日的份上,我今天就多喝一碗了。”当许三观把碗递过去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晚了。一乐、二乐、三乐的三只空碗已经抢在了他的前面,朝许玉兰的胸前塞过去,他就挥挥手说:“给他们喝吧。”许玉兰说:“不能给他们喝,这一碗是专门为你煮的。”许三观:“谁喝了都一样。给他们喝。”然后许三观看着三个孩子重新端起碗来,把放了糖的玉米粥喝得哗啦哗啦响。他心里有些难受了,说:“这苦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完?小崽子苦得都忘记什么是甜,吃了甜的都想不起来这就是糖。”三个孩子喝完了玉米粥,都伸长了舌头舔起了碗,舌头像巴掌似的把碗拍得噼啪响。这天晚上,一家人躺在床上时,许三观对儿子们说:“我知道你们心里最想的是什么?就是吃,你们想吃米饭,想吃用油炒出来的菜,想吃鱼啊肉啊的。今天我过生日,你们都跟着享福了,连糖都吃到了,可我知道你们心里还想吃,还想吃什么?看在我过生日的份上,今天我就辛苦一下,我用嘴给你们每人炒一道菜,你们就用耳朵听着吃了。都把耳朵竖起来,我马上就要炒菜了。想吃什么,你们自己点。一个一个来,先从三乐开始。三乐,你想吃什么?”三乐说:“我想吃肉。”“三乐想吃肉,”许三观说,“我就给三乐做一个红烧肉。肉,有肥有瘦,红烧肉的话,最好是肥瘦各一半,而且还要带上肉皮,我先把肉切成一片一片的,有手指那么粗,半个手掌那么大,我给三乐切三片……”三乐说:“爹,给我切四片肉。”“我给三乐切四片肉……”三乐又说:“爹,给我切五片肉。”许三观说:“你最多只能吃四片,你这么小一个人,五片肉会把你撑死的。我先把四片肉放到水里煮一会,煮熟就行,不能煮老了,煮熟后拿起来晾干,晾干以后放到油锅里一炸,再放上酱油,放上一点五香,放上一点黄酒,再放上水,就用文火慢慢地炖,炖上两个小时,水差不多炖干时,红烧肉就做成了……”许三观听到了吞口水的声音。“揭开锅盖,一股肉香是扑鼻而来,拿起筷子,夹一片放到嘴里一咬……”许三观听到吞口水的声音越来越响。“是三乐一个人在吞口水吗?我听声音这么响,一乐和二乐也在吞口水吧?许玉兰你也吞上口水了。你们听着,这道菜是专给三乐做的,只准三乐一个人吞口水,你们要是吞上口水,就是说你们在抢三乐的红烧肉吃。你们的菜在后面,先让三乐吃得心里踏实了,我再给你们做。三乐,你把耳朵竖直了……夹一片放到嘴里一咬,味道是,肥的是肥而不腻,瘦的是丝丝饱满。我为什么要用文火炖肉?就是为了让味道全部炖进去。三乐的这四片红烧肉是……三乐,你可以慢慢品尝了。接下去是二乐,二乐想吃什么?”二乐说:“我也要红烧肉,我要吃五片。”“好,我现在给二乐切上五片肉,肥瘦各一半,放到水里一煮,煮熟了拿出来晾干,再放到……”二乐说:“爹,一乐和三乐在吞口水。”“一乐,”许三观训斥道,“还没轮到你吞口水,”然后他继续说:“二乐是五片肉,放到油锅里一炸,再放上酱油,放上五香……”二乐说:“爹,三乐还在吞口水。”许三观说:“三乐吞口水,吃的是他自己的肉,不是你的肉,你的肉还没有做成呢……”许三观给二乐做完红烧肉以后,去问一乐:“一乐想吃什么?”一乐说:“红烧肉。”许三观有点不高兴了,他说:“三个小崽子都吃红烧肉,为什么不早说?早说的话,我就一起给你们做了……我给一乐切了五片肉……”一乐说:“我要六片肉。”“我给一乐切了六片肉,肥瘦各一半……”一乐说:“我不要瘦的,我全要肥肉。”许三观说:“肥瘦各一半才好吃。”一乐说:“我想吃肥肉,我想吃的肉里面要没有一点是瘦的。”许三观给一乐做完了全肥的红烧肉以后,给许玉兰做了一条清炖鲫鱼。他在鱼肚子里面放上几片火腿,几片生姜,几片香菇,在鱼身上抹上一层盐,浇上一些黄酒,撒上一些葱花,然后炖了一个小时,从锅里取出来时是清香四溢……许三观绘声绘色做出来的清炖鲫鱼,使屋子里响起一片吞口水的声音,许三观就训斥儿子们:“这是给你们妈做的鱼,不是给你们做的,你们吞什么口水?”最后,许三观给自己做一道菜,他做的是爆炒猪肝,他说:“猪肝先是切成片,很小的片,然后放到一只碗里,放上一些盐,放上生粉,生粉让猪肝鲜嫩,再放上半盅黄酒,黄酒让猪肝有酒香,再放上切好的葱丝,等锅里的油一冒烟,把猪肝倒进油锅,炒一下,炒两下,炒三下……”“三下以后赶紧把猪肝倒出来。这时候不忙吃,先给自己斟上二两黄酒,先喝一口黄酒,黄酒从喉咙里下去时热乎乎的,就像是用热毛巾洗脸一样,黄酒先把肠子洗干净了,然后再拿起一双筷子,夹一片猪肝放进嘴里……这可是神仙过的日子……”屋子里吞口水的声音这时是又响成一片,许三观说:“这爆炒猪肝是我的菜,一乐,二乐,三乐,还有你许玉兰,你们都在吞口水,你们都在抢我的菜吃。”说着许三观高兴地哈哈大笑起来,他说:“今天我过生日,大家都来尝尝我的爆炒猪肝吧。”生日的第二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猪病解剖全过程讲解
- 糖尿病与肿瘤
- 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化工设备机械基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思维创新答辩
- 建立强健的相关方管理体系考核试卷
- 固体饮料行业产品推广考核试卷
- 猴痘流行病学调查
- 外科治疗流程图制作
- 2023年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2023年江苏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教学信息技术 2.0对小学音乐课堂的意义
- (完整版)高中英语语法填空专练-时态语态
- 锂-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园林建筑设计与施工第二章-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原课件
- 幼儿园中班美术《制作汽车》课件
- 外墙干挂石材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
- 物业维修基金管理使用制度
- gyb-创业意识培训课件针对学生
- 新劳动法专题讲座
- 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实施方案C
- 世界经典神话故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