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教学设计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0A/0B/wKhkFmZ58viAYzFOAAKTekRrjUI221.jpg)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教学设计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0A/0B/wKhkFmZ58viAYzFOAAKTekRrjUI2212.jpg)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教学设计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0A/0B/wKhkFmZ58viAYzFOAAKTekRrjUI2213.jpg)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教学设计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0A/0B/wKhkFmZ58viAYzFOAAKTekRrjUI2214.jpg)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教学设计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0A/0B/wKhkFmZ58viAYzFOAAKTekRrjUI22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爱阅读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山东德州跃华学校小学部李怀源孟祥芹王明明
设计理念
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
实践的过程,让学习变成一个读书交流的多种形式的活动。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
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
文本成为学习活动的载体,而不是学习活动的最终目的,这样设计始终把语
文素养的提高放在显著的位置。学生时刻处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学习活动
的参与者,在学习过程中会有积极的思维活动,并且始终伴随着学习者自身的学
习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思路,使用多种学习策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者。
设计说明
单元学习活动名称为:“我爱阅读”
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板块:
1.“读书交流会”。(1课时)学生对于读书有自己的认识,也了解一些关于
读书的名人名言,也有自己喜欢的作者、作品,有自己的读书经验……单元学习
开始尊重学生的学习经验,安排一次交流活动。给学生一个自由交流的空间,能
够看到学生已有的成果,也可以看到学生在读书方面的欠缺,有利于教师了解学
生的起点,有利于调整教学思路,真正能做到因材施教、顺学而导。
这一部分就安排综合性学习,提出活动话题,设计方案。让综合性学习贯穿
整个学习单元。
2.“品读书滋味,悟读书乐趣”(1—2课),目的是通过两课的学习,让学
生和文本作者对话,获得和作者大体相同的感受,对文本由基本的认同感,获得
阅读感受;让学生和文本对话,学习文本语言及基本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和自己
对话,提出文本的限制,在生活中、在阅读中找到自己的感受;让学生之间相互
对话,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有助于提高认识,获得新感受新体验。
3.“学读书故事,习读书方法”,(3—4课),目的是通过两课的学习,让学
生从文本中获得基本的读书方法,同时慢慢总结自己的读书方法,对自己适合什
么样的方法有所感受,有所领悟。
4.”汇报与展示”。
把口语交际、习作和交流平台、展示台中的内容进行整合,组织一次交流活
动,分为“谈体会”(读书感受、读书方法、读书乐趣等)“讲故事”(自己的或
者别人的)“辩论会”(开卷是否有益),这三个小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有所侧重,关键是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养成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习惯。同
时,对学习方法、学习体会做必要的总结;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完成一篇习作;
组织一次成果展示,包括展示台中提示的读书记录卡、班级图书角、习作、访谈
记录、心得体会等。
读书交流会
一、读书交流
冰心说:“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说:“会不会阅读,决
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
新学期又开始了,一本本新书又在等着我们去读了。我们每个人至少都有四
年的读书经历了,让我们回顾一下各自的读书生活,交流各自的读书体会。(出
示下列提示)
暑假中同学们读了什么书?
在几年的读书生活中有哪些读书感受?
最喜欢看哪本书?
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
知道哪些读书人的故事?
在小组内交流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选择一两个话题,全班交流。
二、我的读书生活
有人觉得读书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有些人却觉得读书是件快乐的事。你是怎
样看待读书的呢?谈一谈你的读书生活,说出你的观点。(交流读书生活,从中
掀起读书热潮。)
三、我读过的书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读一本书,都会有自己独特
的感受,何况我们还读了许多不同的书。我想,书中肯定有千百种滋味在我们心
头,就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读过的书。
四、访问爱书人
我们若能找到读书乐趣,就会渐渐的变成一个爱读书的人。我们身边就有这
样的同学,请你准备好一两个问题,去采访一下他们,并作简单记录。
开始采访活动。
交流采访结果:说出自己准备的问题,教师做好记录。
读一读被采访人的回答。
谈一谈采访后的收获。
五、共商读书节
1.教师宣布开展读书节活动。
分组讨论:我们应该搞哪些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参照出示的《感受读书快
乐》中的活动。)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感受读书快乐
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访问周围爱读书的人,请他们谈谈读书的体会;
去图书室或书店看书,了解图书都有哪些种类;
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做个书目。
小组汇报各自的活动,说一说,如果我们开展其中一项活动,可以通过哪些
途径和方式开展。
2.制定方案。
小组交流,选出一项自己组想搞的活动。共同讨论,写出活动计划。
3.全班交流。
各组读出自己的计划。听取他组的优点,对自己组的计划进行补充,也可以
对别组的计划提出好的建议。
4.修改方案。
通过交流,对自己组定下的计划进行修改,使之更加完善。
5.宣布读书节展示时间:本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学期末进行一次;中间
还会有灵活机动的时间。
希望同学们课下和阅读课时间活动起来,为读书节展示活动做好准备。
品读书滋味悟读书乐趣——《窃读记》教学设计一
山东德州跃华学校小学部李怀源孟祥芹王明明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
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
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
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5.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学习重点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学习准备
课前搜集读书名言;制作由重点词句组成的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学习过程
品读书滋味(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读书交流,从交流中我感觉到读书真的很重要。在阅读
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这
节课,就让我们去品读书滋味,跟着《窃读记》融入书的海洋,和作者林海音共
同感受一番读书的滋味吧。(板书课题)
二、一品读书滋味,丰富阅读体验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2.谈一谈,通过第一遍读文章,你读懂了什么味?
三、二品读书滋味,体会音乐美
1.接读课文。
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到书给我们带来的声音美、音乐美,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滋
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进一步朗读,
评价后进一步练读。
四、三品读书滋味,感悟读书乐趣
是啊,读书有千百种滋味。让我们回到林海音的时代,回到她窃读书的书店,
一起来感受一下窃读的滋味。
1.自由读课文。读完后划出说明窃读滋味的句子。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我们此时此刻无法亲身体会到窃读的滋味,但是,如果一篇文章写得好,就
能让我们如临其境,就能和作者的情感一起跳动。再去仔细的读读课文吧,这种
窃读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把描写作者动作和
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一读。
结合画出的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急匆匆地赶”,“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
边来了”,“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急切地寻找”,“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心里却高兴地喊”,“依依不舍”……从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心里非常的高
兴,特别想读书正好读到了书的高兴滋味。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
舍地把书放回书架。”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
获了很多知识,心里非常高兴。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身体上很疲惫了,
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
或小女儿。”要想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让人家看不出来,确实挺累。还贴在一
个大人身边,躲来躲去的,这种读书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
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不注意她的时候窃读,因为是窃读,所以当人少了,她
就会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它书店。这种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作者读书,常常忍饥
挨饿的。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
暂时的休息。”从这些动作中可以看出,作者读书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脚
也麻了。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五、四品读书滋味,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
现在,你能感受到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了吗?看来,读书还真得要细读,遇
到像这样的好书(指课本)得细细地去品读,才能读出书中的更多味道。
小组内分段朗读课文,各自说说自己读后的新滋味。
六、我的收获
通过读《窃读记》,你有哪些收获?
做阅读记录卡(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窃读记》,让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回顾一下窃读的滋味。
二、读懂作者
这篇文章我们已经读了好多遍了,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滋味产生,可有一件
事我始终不明白,窃读又累又饿,可作者为什么要窃读呢?“窃读”算“偷”吗?
(引导学生谈出更深的认识:作者酷爱读书。)
三、写阅读记录卡
作者从小就酷爱读书,只有爱读书的人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就像作者的国
文老师所说的,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读书成了作者的精神食粮。
有的同学说,这篇文章特别好,很真实,也很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1.用自己的方式品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时默读时朗读。)
边读边画出你认为文章写得精彩的地方。把他填写在读记录卡上。
2.同位俩互相交流记录的内容:你为什么觉得这里写得好?
3.全班汇报交流:读一读自己摘抄的记录卡,谈谈摘抄它的理由。
(1)引导学生注意到作者对复杂心理活动的描写。
如:刚进书店时回想、安心和担忧几种不同心情的转换。
下雨时非常的高兴,却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在说:“这雨,
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得喊着:“大些!再大些!”高兴却又
装着不高兴的复杂表情。
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一种惧怕。
激发学生读出这种复杂的感受。
(2)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注意到作者细致的动作描写。
如: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总
算挤到里边来了。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
时的休息。
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
小女儿。
以上三句可以看出作者对书的急切渴望。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
地把书放回书架。读书的满足与快乐。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对书的酷爱。
4.练习朗读。
师生共同来练读,个人读;把自己找出来的语段读给大家听;可以邀请其他
同学和你一起读。
四、补充材料,倡导个性阅读
分发材料:《窃读记》节选。
1.用心读文章,品味文章。
动笔去划一划,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读书的收获与感受。(引导学生能够简单用上学习课文时的方法。
谈出自己的体会,自己的滋味。)
五、拓展延伸
1.谈读书经历。
把自己的读书经历与作者的读书经历进行比较,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2.如果没有了书,世界将会是怎样?
3.搜集名人读书故事,并做好记录。
《窃读记》教学设计二
江西南昌市站前路小学胡丽娜
第一课时
、扣题眼,顺势导入
①查字游戏。师板书“窃”字,看谁最快查到。
②指名读字音、记字形、说“窃”在字典中的所有解释。
③师接着板书“读”,过渡:在“窃读”这个词语中,“窃”应该选择哪个解
释合适呢?先不要急着回答,让我们去读读课文吧。
、初感知,整体把握
①自由读课文。师:读课文后,你会怎么理解“窃读”这个词呢?请在课题
旁边写上批注。(或默读、或轻声读、或和同桌分段读等)
②指名答。
③再次浏览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④指名答。
⑤小结:原来课文记叙了(师板书:记)“我”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躲在书店
里读书的事情。
⑥齐读课题。
、再读题,鼓励质疑
①再读课题,说说自己最想知道的内容或最感到困惑的问题是什么?
②质疑。
③师将问题的大致意思板书于黑板上。
可能会问:“我”为什么要偷偷的读书呢?“我”是怎样窃读的呢?“我”
这样子读书又是怎样的感觉呢?难道不怕被发现吗?……
④师:古人云:“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你
们能提出这么多好问题,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懂这篇文章。
⑤师:带着你最想知道的问题去反复读通课文,画出有关语句。
、品词句,积累内化
①你最感兴趣的上哪个问题呢?从课文中找到了答案吗?
②根据学生的回答,机动教学。
a.课文中的“我”是怎样窃读的呢?
(1)指数名学生答。
(2)师相机出示相关句子。(课件展示)
♦“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头发弄乱了,没
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
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靠在书柜旁,以求
暂时的休息。”……
(3)师:再用心读读这些句子,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呢?一句或几句都可
以,感受长短不限。
(4)学生练习在书上批注。
(5)全班交流批注心得,指名答。
(6)教师适时点拨,重点引导学生扣住“挤”“钻”“贪婪”“装着”重点词
语以及“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这个句子。
(7)指导朗读。指名读,肯定性评价;分组读,激励性评价;分男女生读,
感悟性评价。
b.“我”这样子读书是怎么样的一种感觉呢?难道不怕被发现吗?
①过渡:读书在我们面前是何等的简简单单,而文中的“我”却是怎样一番
滋味“涌上心头”呢?
②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抒发作者“窃读”感受的句子。
③指名答,师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一一这种‘窃读'的滋味。”
(课件展示)
④师:我们都知道,朗读讲究抑扬顿挫。那么你在朗读时,会怎么处理呢?
可以打上朗读记号并写出这样处理的理由。
⑤生边练读边打上记号。
⑥指名读。
生:“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师:你为什么把“我很快乐”读的重些呢?
生:因为“我”在窃读时感觉到了读书的快乐,所以强调了“我很快乐”。
师:明明是“偷偷摸摸”的,也能感受到快乐吗?你是从课文哪里读懂的?
⑦生答相关句子,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急匆匆”“急切地”“饥肠辘辘”“依
依不舍”“最令人开心的就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
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等重点的词句中感悟。
⑧再指名读。
生:“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师:你读的又和其他的同学不一样了,能说说原因吗?
生:我强调的是“惧怕”的感觉,因为作者一直是提心吊胆地在读书,怕店
主发现把他赶走。
师:是吗?都担心成了这个样子还能读书吗?
生:能。他很聪明,一直在假装,象下雨天假装成没办法离开的样子,其实
是巴不得呢。
师:“假装”这个词说的好!“我”是怎么假装来掩人耳目的呢?
⑨生答相关句子,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
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
些!再大些!这样的句子中感悟。
⑩师:心里想的和做的不一样,这就是——
生答:心口不一、口是心非。
师:那这几个词用在这里恰当吗?
生答:不恰当。为什么呢?
师:明明就是做一套想一套呀?
生答:可是,他这样做也只是为了读到书呀!为了能读书呀!
师:哦,只是为了——
生答:能读书。
师:只是为了——
生答:读完书!
、读全文,整理思绪
①师:那么此时文中的“我”在你心目中是个怎样的学生呢?
②指名答。
③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共同感受一下这个“嗜书如命”的孩子吧。
④齐读。
第二课时
'听写字词,加强积累
(本课较难写的生字和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里的词语。)
、析词句,感悟写法
①齐读“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这个句子,你喜
欢它吗?能说说原因吗?
②指名答。
③小结:写得多好的句子呀,它写出了——生答:作者的动作和心理,它写
出了——生答:矛盾的言和行,正是这样截然相反的描写,将一个想尽一切办法
读书孩子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④师: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能学着样子写上几句吗?相信自己!你一定
能行!
⑤学生练写。
⑥交流点评。
'诵语句,升华情感
①过渡:“我”一放学就急匆匆地赶到书店,“我”一读书就是二个多小时,
我腰酸腿疼肚子饿得饥肠辘辘,而这一切都是源自国文老师的一句话——生答:
“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②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感想。
③师:古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今有论:“我们要终身学习。”一个人如
果放弃了读书,是件多么可怕的事呀,就象是鱼儿离开了水,生命离开了阳光。
让我们再次来读一读这句至理名言吧。
④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⑤总结全文: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不一样”的人,他为了读书可以——
生答:不吃美味佳肴,他为了读书可以——生答:连跑几家店才看完一本书,他
为了读书可以——生答:象一匹“饿狼”,他为了读书更可以——生答:“口是心
非”!而这个“口是心非”一定是打了引号的,因为他和我们一样!我们都一样
明白了——生答:“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辨字行,熟记书写
①交流熟记字行的方法。
②观察书写位置。
③学生书写。
《窃读记》教学设计三
江西南昌西湖区教科所施洁红
学习目标
①认识“窃、腋”等七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
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
书的思想感情。
③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课前准备
①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②自学生字新词。
③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A案
第一课时
、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①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
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②整体感知课文。
♦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认读生字词。
♦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
在书店看书。)
'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①边默读课文边用“—”画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
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②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
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
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根据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还像在说:'这雨,害得我
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
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神态和内心是相违背的o)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
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
道,''窃读",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③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出示课文插图,激情: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
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
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
难!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
怕”。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①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以及“窃读”的滋味,请
同学们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
再读一读。
②生自由读文。
③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①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课件显示):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汇报交流
③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
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
长大的!”
④诵读句子。
、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①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②尝试分段。
、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①自选感兴趣的、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
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
②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一
江西南昌市船山路小学郑广南
学习目标
①认识本课生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
做一个全面的学生。
课前准备
①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②布置学生列出清单:自己喜欢的课外书书名。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①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②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一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③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④指名读导语,明确学习要求。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
解,做好批注。
②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③指名站起来逐节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
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④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①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苗苗的见解
我的感受
季先生的见解
②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③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读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
最起码的要求。
、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①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②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拓展活动
①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书。
②向大家推荐一些书目:《古文观止》《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利用课余时间读读。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二
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小学
学习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我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
学习活
学习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
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
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
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
4.检查自读情况。
(二)精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
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
来。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三)达成共识,感受阅读乐趣。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
交流感受。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1)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
闲书知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2)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老师
也特别喜欢阅读。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
能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3)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
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五、品味题目寓意。
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1.与二人名字相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
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六、课外拓展:(任选一、两项)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3.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
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4.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读书访谈——《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三
山东德州跃华学校小学部李怀源孟祥芹王明明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
学习活动。
学习重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准备:准备材料《我的童年》,学生人手一份;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
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各组交流一下读书活动的开展情况。
2.准备好课前发的材料。
阅读《我的童年》,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3.比较一下《我的童年》和《窃读记》的异同。
4.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
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
二、做采访准备
说一说自己想采访的感兴趣的读书问题。(教师做好记录)
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
二、读课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季老的话语中,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
三、感悟课文内容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3)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学们把我们的
读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开展得丰富多彩。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
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
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
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四、个性阅读,独特见解
1.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提
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得到启发。进一步感受阅读的
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3.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
五、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
1.同位俩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2.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
3.全班对于他俩的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
如:“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
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从中可
以看出季羡林老先生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说得形象生动,听来如临其境。
“爷爷,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
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
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
了。”从话语中可以感觉出苗苗的童稚与可爱。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对下一代青年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六、学技巧,指导综合性学习活动
通过读这篇文章,说一说进行访谈活动还应注意些什么。
七、辩论
对课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闲书、学生偏科、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
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等问题进行辩论,说出自己的见解。
八、拓展
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
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一
江西南昌市船山路小学郑广南
学习目标
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的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一块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
3.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①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
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
书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了成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让我们一生都与
好书相伴吧!
②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②请8位同学读课文,正音。
③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④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做上
批注。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①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一遍又一
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做上记号。
②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③课件出示关键句子:
a.你喜欢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是早已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
想不到你懂这个!”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光线
怎么那么美!”
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让大家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大家畅所欲言,
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④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⑤有表情地朗读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
由。
第二课时
、激趣课文,深入感悟
①配上课件,朗读课文1—6自然段。
②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
词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
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③联系实际,同学们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
后……”说一说。
④自己试着背背第7自然段。
⑤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
么会这样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
⑥有表情地朗读最后一节。
'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①划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
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②合作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自己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
伴自己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然后……最后……)
③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拓展活动
①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②向大家介绍你是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
、布置作业
①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②抄写生字词。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二
江西南昌西湖区羊子巷小学黄俐文
课前准备①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并且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
乐,你会选择带哪一样呢?(指生说)是呀,钱?不行,这东西一用就用完;照
相机?不好,这么多的景点,哪装得下……这道题还真让我们很难做出选择。可
是有一个人却很坚定地说出他的选择,想知道他选择的是什么吗?
②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课(板书课题:走遍天下书为侣)指名学生读课
题,正音并理解“侣”的意思。
③他为什么选择书作为他一路上的伴侣呢?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到书中
去寻找答案吧!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主学习: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并且标好自然段
的序号。
②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是否正确。
③你发现了哪个生字容易写错,给大家提个醒。
④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
⑤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
、指导朗读感悟课文
①作者为什么会选择书陪伴自己旅行呢?
随着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②自由读这几句话,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读了这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体会到的?
♦(读了第一句话,我体会到就是读同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
我从“总能”和“不管”体会到的。)
你能把体会到通过朗读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
♦(读了第二句我体会到作者非常喜欢读书,就是同一本书,他也是百读不
厌。我从“一遍又一遍”体会到的。)
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读了第三句我体会到作者很喜欢书,因为他把书当作了朋友一样,当作
了人似的,读书就好像是在和朋友说话一样。而且书也是想读就随时能读的。我
是从“就是”和“随时想去就去”体会到的。)
(作者喜欢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而且书可
以随身携带,你想读的时候就能拿出来。如果是一本人物传记,就好像是你在交
一个朋友;如果是一本介绍名胜古迹的书,那就好像是到那个地方旅游了一趟似
的。)
能把体会到的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
④把三句话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加深体会。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①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会带上一本书陪伴自己的旅程,是因为(点击
课件引说三个句子)
②引导学生提问。读了这三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比一比,谁提的问
题最有价值。
生可能会问: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为什
么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
书?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探究答案,品味语言
①自由读课文,用”“划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
流)。
②学生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汇报交流“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指名读有关的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真想不到你懂这个!”这里把书比作了
朋友,每次见到朋友,感觉都是不一样。特别是“真想不到你懂这个!”好像是
又对朋友发现有了一个的发现,这个发现非常的意外,叫人惊讶。
b.你对朋友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指名说)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a.“你每天都回家……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
么美。”这句把看书比作是回家一样,即使是非常的熟悉了,但偶然还会有新的
发现。
b.指导感情朗读。
♦课件出示三个反问句
a.读了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反问句)
b.给他换一个说法。(指名说)
c.从三个反问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了?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小结:读书也是这样,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你
有这样的感受吗?交流。
过渡语:就因为这样,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③汇报交流怎样一遍又一遍的读?齐读第七自然段。作者这样一遍又一遍的
读书方法,划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吗?全班交流。从中
你学到了什么?
过渡语:这一趟下来,都可以把书读上一百遍,最终能背诵下来。
③汇报交流“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
去的故地?”
♦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书比作了朋友和故地。)
♦作者为什么这样比?
、诵读语言,积累语言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阅读链接
①课件出示:课后的《神奇的书》
②自由朗读,把书比作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③全班交流,有感情地朗读。
学读书故事习读书方法一《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三
山东德州跃华学校小学部李怀源孟祥芹王明明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
犹豫、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
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
生“以书为友”的习惯。
学习重点: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学习难点: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学习准备:收集读书的名言,整理自己读书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
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呢?为什么?
在设想中,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的选择和理由,然后引出课题,激发学生
的阅读兴趣。(板书课题)
二、释题明意
齐读课题,“侣”是什么意思?(伴侣、同伴)课题是什么意思?质疑课题。
(为什么要选择书为自己的同伴?)
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3.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4.接读课文,纠正字音。
5.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解决作者选择以书为侣的原因,说一说你还
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再不懂的全班交流。
四、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书到底有怎样的魅力,使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作为自己唯一的伙伴呢?
作者把书当作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家,不论朋友见了多少面,家回了多少次,
我们还是会发现新的东西。说明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
(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读课文,注意评价的多样性。)
止匕外,你觉得作者选书作为自己的伙伴还有什么原因吗?
(尊重学生的独特解读)
2.作者认为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不管读多少遍,她也在这样的读书过程
中总结了一些方法。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她的读书方
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内容思考——品味欣赏——寻找新知——总结收获——产生共鸣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每读一遍书,我们都会收获与上一次不同的体验,寻
找到新的发现。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同学们,我们平时也读了很多的书,你
有什么好的读书经验,或者听了作者的读书体会,你有什么启发?和大家谈一谈。
学生总结自己的读书心得和经验,或从作者的介绍中总结收获。
我们平时总是更在意读书的数量,大部分书都只是读过一遍而已,泛泛地涉
猎,大都不求甚解。现在我们再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读一读,按照作者的读书
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及时做好记录,到本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时我们
一起来交流。
五、课堂总结接读全文,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六、神奇岛
今天,你独自驾舟来到一个神奇的小岛,想领略岛上奇特的风景,必须先要
通过岛上居民建造的智慧宫殿,你准备好了吗?
1.书法阁:请正确、漂亮地书写“侣、豫、盒、娱、趟、诵、零、编、某”
等字。(温馨提示:想要写好写对每个字,一定要仔细观察每个字的字形,还要
特别留意一些易混易错字的笔画。如'‘豫”的左边的是“予”不是“矛”,“零”
的下边是“令”不是“今”,“某”的上边是“甘”不是“廿,一些笔划较多的
字,可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
2.留音库:请有感情地朗读刚学过的课文中你自己喜欢的段落。
3.藏书殿:收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另外在书库中选择你曾经很喜欢的
一本书,再读一读,看看有没有新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一说上节课的内容:作者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和方法。
二、品味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1.了解了作者的选择,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
(作者特别喜爱书,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作者很会阅读。)
2.作者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那么,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
种情感的呢?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的根据,然后反复读一读自己找到的句子,体会
作者对书的深厚感情。)
(1)假设
这篇文章通篇都用了假设来贯穿全文,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一步步表
明观点说明方法。开始作者假设独自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如果问到自己,会
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然后又进一步假设别人感叹,自己的回答
是愿意读上一百遍,读到能背诵的程度,表明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
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最后假设自己坐在船里,如何反复地读书,如有
人为伴。在假设的情境中,作者仿佛在与人交流,把自己对书的独特情感以及自
己在书中体会到的乐趣表达的淋漓尽致。
(2)设问
假设独自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如果问到自己,自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
会选择一本书”。毫不犹豫地回答直接显示了自己对书的情有独钟。
(3)反问
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
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连续两个有理有力的反问让你不得不点头称是,朋友越见越亲,家越回越依
赖,每一次新的接触都让我们情感更深一层,书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4)比喻
作者还运用了许多生动贴切的比喻,把自己爱书的情感表达得更形象。
①作者把书比喻为家。家总让人感到温馨和留恋,而且家每天都回,谁也离
不开,作者把书和家相比,表示对书的喜爱犹如爱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三轴运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pocib出口合同范本
- 北京保密合同范例
- 产品代售代理合同范例
- 代销权合同范本
- 买卖合同补充协议合同范本
- 2025年度住宅小区绿化与建筑装饰一体化合同
- 2025年度高新技术居间服务费合同范本正规范本
- 2025年度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环保措施实施合同
- 2025年芸香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WORD2010第三讲:文档的格式化
- GA/T 1133-2014基于视频图像的车辆行驶速度技术鉴定
- GB∕T 41461-2022 自助银行网点服务要求
- 部编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重要知识点归纳
- 重点时段及节假日前安全检查表
- 道路标线施工技术规程(已执行)
- 给排水管道工程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划分
- 《傻子上学》台词
-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解读 (课堂PPT)
-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化学分析方案
- 《数学趣味活动》PPT课件.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