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九年级)化学单元练习题及答案(四)_第1页
初三(九年级)化学单元练习题及答案(四)_第2页
初三(九年级)化学单元练习题及答案(四)_第3页
初三(九年级)化学单元练习题及答案(四)_第4页
初三(九年级)化学单元练习题及答案(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九年级)化学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分子和原子习题精选(二)

1.1994年印度博帕杰毒气泄漏,很多人中毒.它说明了()

A.分子可再分

B.分子在不停运动

C.分子很小

D.分子间有间隔

2.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说明了()

A.物质是由分子构成

B.分子很小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3.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氧分子

B.氧原子

C.氧离子

D.氧气

4.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没有变化的粒子是()

A.水分子

B.水原子

C.氢、氧两种原子

D.以上都不是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

D.同种原子可以构成分子,而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成分子

6.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水结成冰

B.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C.镁条燃烧

D.加热高镒酸钾制氧气

7.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把糖和水混合后形成糖水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C.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

D.3体积水和7体积酒精混合成70%的消毒酒精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B.分子在化学变化可以被分开

C.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D.水可以作溶剂且易挥发

9.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区别的是()

A.木柴制成桌椅

B.纸张被撕碎

C.冰雪被融化

D.石蜡燃烧

10.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事实是()

A.水结成冰

B.水分蒸发

C.水被电解

D.水汽化

11.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D.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不运动

12.下图是关于分子性质的实验:在滤纸上每隔1.5〜2cm处滴一滴酚醐试液,并在试管口塞上脱脂

棉花,用滴管吸取浓氨水,在试管口的脱脂棉花上滴10-15滴(已知氨气具有挥发性,氨气溶于水形成

氨水,氨水能使酚献试液变红色)则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此现象说明了»

棉花

源纸条的电试液试管

13.用分子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纯净的氧气不能保存在敞口容器中:

(2)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现象:

(3)湿衣服即使放在室内,过一段时间后,也能够变得干燥:

(4)走近酒店附近就能闻到酒的气味:

(5)蔗糖放入水中一段时间后,蔗糖不见了:

(6)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而固体和液体不易被压缩:

14.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试说明理由?

(1)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2)空气中氧气、氮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参考答案

1.B2.D3.A4.C5.B6.A7.B8.D9.D10.C11.C

12.滤纸上的酚献试液由试管口向管底逐渐变红分子是不停运动的

13.(1)因为氧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会散逸到空气中去。

(2)物质是由一些微小粒子构成,而这些粒子间有一些间隔,这些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遇冷时

缩小,所以物质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3)水分子在不停运动,当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后湿衣服就变得干燥了。

(4)因为酒精分子在不停运动,所以会闻到酒的气味。

(5)蔗糖分子运动分散到水中去了,而且分子很小,所以蔗糖不见了。

(6)气体分子间隔大而固体和液体分子间隔较小。

14.(1)不正确,空气是混合物,其中含有氧分子、氮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粒子构成。

(2)不正确,当不同物质混合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构成物质的粒子未变,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

都没有改变。

水的净化精选习题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L分析(1)—(6)各项术语的含义,指出与A—C相关的项目。(将序号填入下面适当的位置)

(1)溶解物质(2)沉淀、过滤(3)加热、煮沸(4)灌溉农田(5)降低产品和农作物的质量及产量(6)排放废烟

A.水的重要性B.水源污染C.水的净化

A;B;C,

2.(1)硬水:含有较多的水叫做硬水;软水:不含或含较少的水叫做软水。

(2)用可区分硬水和软水,生活中通过一可降低水的硬度。

(3)自然界的水都不是,通过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镭等操作,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

3.判断题

(1)被污染的水,经过过滤后就可消除污染()

(2)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

(3)人食用的自来水是经过沉淀、过滤、消毒等净化过程除去污染的水()

(4)过量放养鱼虾,也会造成水体污染()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经典回放)目前世界上有20多亿人口面临淡水危机,有关部门呼吁市民要节约用水。下列做法与节

约用水无关的是()

A.淘米水用来浇花B.开发利用地下水

C.使用节水龙头D.用喷灌、滴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

2.某同学进行过滤的实验操作,发现得到的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有()

A.滤纸不够厚B.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C.滤纸破损D.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3.水污染主要来自()

①工业生产中废渣、废液的任意排放②雨水和土壤接触③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过量施用④城市生活污

水的任意排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快乐时光

大一:条条大路通罗马,平平坦坦大学路

大二: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大学不是四年念完的

大三:罗马已经建好,大学还没念完

大四:罗马已倒塌,大学还在念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水一定是纯净物

B.活性炭可以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臭味

C.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有益健康

D.使用硬水对生活和生产有益

2.下列各种水可以视为化学中纯净物的是()

A.经过沉淀和过滤的水B.经过淡化的海水

C.硬水D.蒸储水

3.青少年的健康发育需要多种营养物质,如通过喝水就可以补充一些微量的营养元素,从这一角度考虑你

认为下面哪种水更适宜于青少年饮用()

A.硬水B.自来水

C.蒸储水D.矿泉水

4.(经典回放)“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里程碑。宇宙飞船中必须建立水的循环体系,

以保证宇航员的生活用水并减少飞船的携水量。水的循环体系如下图:

水的净化装置|一

氢氧燃料电池宇航员生活用水

(氢气和氧气在特制设备中通过、_7

生活污水和人体

化学反应生成水,同时产生电能)

排泄物

下列说法与肯送的是()

A.氢气在反应过程中被氧化

B.氢氧燃料电池使用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

C.氢氧燃料电池中的氢气、氧气和生成的水都是化合物

D.污水和排泄物不能向太空中排放,必须净化处理

5.水是一种极普通极常见的物质,我们时常可以看见潺潺的小溪,奔腾的江河,水覆盖了地球大约3/4的

表面。所以有人说“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对此你的看法是()

A.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因为地球上无论何时何地水资源十分丰富

B.虽然地球上的水资源十分丰富,可以直接利用的水资源却十分有限,海水就不可利用

C.这种说法不正确,因为干燥地区就没有水

D.虽然地球上的水资源十分丰富,可以直接利用的水资源却有限,同时水资源充足与否还与地域、季

节、气候存在关系

6.(2009福建福州中考,17)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实验操作,哪一项可以将食盐水中的食盐结晶出来()

7.原水(未经过处理的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在水中撒些明矶,可除去水中的泥沙、悬

浮物,使水变澄清;可用次氯酸(HC1O)杀死细菌。氯气溶于水时可生成盐酸

和次氯酸。某水厂生产自来水的步骤如下:

|原水|--“加明矶|--“沉淀|---沙滤|----►加氯气---净水

ABCD

(1)可以除去水中的泥沙和悬浮物杂质的步骤为(填编号)。

(2)能消毒杀菌的步骤为.

8.如图所示,它是证实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取个大烧杯装入大半杯水,烧杯内放一些金鱼藻,通

入气体A,然后将盛满水的试管倒置在漏斗上,过一会儿有许多气泡产生,管内液面下降,根据这一实验,完

成下列问题:

(1)通入气体A的目的是__

(2)当试管内的液面处于图示位置时,则试管内的气体压强外界大气压强。

(3)试管内的气体可用检验,目前制取大量该气体所选用的原料是。

9.璐瑶在学习中知道某些地区的水中溶有较多的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这样的水通常称为“硬水”,长

期饮用会引起“大骨节”病。一次璐瑶参加“夏令团”,来到一个山区,这里的人好多都患有“大骨节”

病,璐瑶怀疑这里的井水是硬水。你能帮她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检验井水是否是硬水吗?写出实验方法、

现象、结论。如果是硬水,为了减少“大骨节”病的发生,你能给当地人提供什么建议?

爱护水资源精选习题

达标自查

1.水污染主要来源于()。

A.天然水跟空气、土壤长期接触

B.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C.水生植物大量繁殖,海水大量蒸发

D.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的排放

2.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日常生活中有人喜欢喝纯净水,市售纯净水中有一些是蒸储水,有关

这类纯净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是纯天然饮料

B.它含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

C.它清洁、纯净,但长期饮用对健康无益

D.用催化剂可将它转变为汽油

3.地球上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不足总水量的1%,节约用水、保持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

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政府给每户居民发放节水龙头

B.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园林或农田

C.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D.将生活污水经阴沟排放

4.中国“西部大开发”已全面启动,为了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环保观念和措施将贯彻于西部

开发的始终。为了避免水体被污染,主要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能力提高

5.右图中A、B均为节水标志。(1)其中为我国新千年启用的

“国家节水标志”,同时也是节水型器具的标识。(2)根据你的理解谈谈

该节标志的意义。(3)根据中国的水资源的现状,说说节水的重要性。

(4)水危机日趋严重,节水AB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请你结合生活

提--条节水建议。

拓展探究

6.目前世界上四大危机之一为“水危机”,非洲大陆由于长年严重缺水,形成大量非洲难民群。已知氢气

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又知氧气、氢气、水均是由分子构成,试回答:

(1)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此反应;

(2)根据地球上自然资源的含量,简单说明该反应用于目前解决世界水危机是否可行?

为什么?

原子的构成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原子和分子的区别是:

A.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分成原子,但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

B.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C.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变成另一种分子和原子,区别在于它们发生的是不同的变化

2.已知一个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x10-26千克,则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

A.16克B.16

1.993x10-26

"------------------xl6

C.12x16x1.993x10-26千克D.12千克

3.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

A.中子数B.核外电子总数C.相对原子质量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4.下列原子各1克,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

A.氧原子B.铁原子C.氢原子D.氯原子

5.一滴水能分成许许多多个水分子,分子又可分成原子,原子又由中子、质子、电子等构成,这些

微粒中,一定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A.水分子B.构成水分子的原子

C.中子和质子D.电子

6.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

A.是否能直接构成物质B.是否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是否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种类的变化I).是否能构成单质

7.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B.原子是最小的微粒

C.原子核带正电荷,但原子不显电性D.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8.原子中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是()

A.质子数和中子数B.质子数和电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D.核电荷数和电子数

9.下列各种原子各1克,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

A.氧原子B.铁原子C.氢原子D.氯原子

10.下列各式中,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

A.2HB.比c.2H2D.2H+

11.碳的原子量是()

A.12克B.12C.1993x10-26千克D.1/12克

12.在原子中()

A.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B.质子数一定等于电子数

C.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三者都相等

I).原子核所带电量跟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

13.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B.原子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的

C.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二、填空题

1.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为32,质子数是16,则中子数是一,电子数是,核

电荷数是。

2.说明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N表示____;凡表示______;2N表示一;2凡表示_______;H20

中“2”的意义。

3.英国科学家于19世纪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的科学家提出了分子的概念,指

出了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子,并认为一切原子中都含有电子。

4.铁是由构成;碳由构成;水由构成;二氧化碳分子由构成;3个氧分子

由一—构成;氧气由.构成。

5.判断:任何一种原子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三、简答题

1.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解释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2.一个铁原子质量是9.288x10-26千克,一个碳地原子质量是1993x10-26千克,问铁原子的相对

原子质量是多少?

四、创新题

1.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中,包括下述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性质

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观上的实心球体。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道尔顿的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有

()

A.①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2.美国钺星公司原计划发射77颗卫星以实现卫星通讯,发射卫星的数目与钺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

目恰好相等。下列关于钺元素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钺原子的质子数为70(B)钺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7

(C)钺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7(D)钺原子是金属原子

1

3.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中子)质量的1836倍。通过下表的内容,可总结出“在原子

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还总结出:

(1)(2)

(3)(4)

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氢1011

碳66612

氧88816

铁26302656

钠11121123

答案:

一、1.A;2.C;3.B;4.C5.A

6.答案:C点拨:由于原子和分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当然也都可以构成单质,如金属单质铁、非

金属单质氧气,所以都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主要区别在于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

7.答案:BD点拨:A为原子的定义正确。B还可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只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

的微粒。原子中,原子核带的正电荷和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故C正确。D原子也能直接构

成物质,如:金属汞等。

8.答案:A点拨: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而1个电子的质量仅

为1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跟质子、中子相比电子质量可忽略不计,所以A正确。

9.答案:C点拨:每种原子的个数都由该元素的质量除以其原子的实际质量求得。那么在等质量的前

提下,谁的原子质量小,即相对原子质量小,谁所含的原子个数就多。

10.答案:A点拨:B表示1个氢分子;C表示2个氢分子;D表示2个氢离子。

1.993x10々6千克

11.答案:B点拨:碳的原子量为166x10-千克。原子量的单位为“1”,所以A不正确。

12.答案:BD点拨: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如氢原子有1个质子而无中子,所以A、C不正确。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就是由于质子数=电子数。所以B、D正确。

13.答案:D点拨:物质不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也由分子直接构成,A不正确。原子包括原子核和

核外电子两部分,而原子核中有质子和中子组成,也可以说原子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组成,故B、C

不对。

二、1.答案:16,16,16点拨:由于原子质量主要由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且质子和中子的相

对质量近似为1,所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又因为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由两

个等式即可求解。

2.答案:氮元素和一个氮原子;1个氮分子;2个氮原子;2个氮分子;一个口2°分子中含有2个H

原子

3.答案:道尔顿,阿佛加德罗,汤姆生点拨: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4.答案:铁原子,碳原子,水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6个氧原子,氮原子点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有金属,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除以上三种外物质是由分子构成,而分子由原子构成,当分子前出

现个数时,原子也要讲个数。

5.答案:X点拨:不一定含中子加氢有1个质子,无中子,1个核外电子。

三、L答案;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构成的,受热后,氧化汞分子分解为汞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

氧原子结合成氧气分子,许多氧气分子聚集成氧气,而许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化

学变化的实质,即化学变化中,分子破坏,变成原子,而原子再重新组成新的分子或直接构成新的物质。

从而进一步明确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9.288x10小千克人

=----------------56

1.993xICT?'千克x2_

2.答案: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2点拨:本题可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进

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

_12X—

行计算:相对原子质量12

四、1.答案:D点拨:三个观点都不确切。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用其他方法还可以分成质子、

中子、电子;原子并非是实心,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

2.答案:CD点拨: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此题巧妙的将给予信息和原子知识相结合。

3.答案:(1)个别种类原子核里没有中子。如氢。(2)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3)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4)不同的原子质子数不同。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原子的知识,善于发现规律的能力,答案不固定。

元素精选习题

1.贫铀弹中含有铀236(236是铀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其质子数为92,则这种铀原子里

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差为。

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钿元素的核电荷数

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锢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115B.49C.66D.164

2.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首先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的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一种元素

的原子经过放射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据此推断出放射出的粒子一定有()

A.电子B.中子C.质子D.原子核

1.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原子的类别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所决定的

C.原子中不存在带电微粒,因而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电子上

3.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B.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C.原子的电子层数不同D.原子的中子数不同

4.下列各组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符相同的是()

A.铁、锌、钠B.钙、铝、铜C.铝、银、镁D.碳、钙、氯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含有多种元素的物质一定属于混合物

C.不同的物质可以含有相同的元素D.单质都是由同一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

6.表示4个氢原子的符号是()

A.4HzB.4HC.2H2D.H

7.空气中含量最多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可组成化合物是()

A.Al2(S04)3B.A1(NO3)3C.Fe(N03)3D.ALOs

8.1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X10"g,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2gB.1/12C.12D.1.993X10'cKg/12

9.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质子数与氢原子相同,但中子数比氢原子多一个的新原子,关于此原子的说法中,正

确的是()

A.属于一种新元素B.跟氢原子相同的原子

C.是氢元素的另一种原子D.与氢元素不同类的原子

10.据中央电视台2001年6月3日对云南抚仙湖湖底古城考古的现场报道,科学家曾通过对古生物遗骸中的

碳T4含量来推断古城的年代。碳T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下列关于碳T4原子的说法

中,错误的是()

A.中子数为6B.质子数为6

C.电子数为6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

11.碳和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12和24,则碳和镁的原子质量最之比为()

A.12:1B.2:12C.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