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7.2 常见的酸和碱 同步分层训练培优题(第2课时)(含答案)_第1页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7.2 常见的酸和碱 同步分层训练培优题(第2课时)(含答案)_第2页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7.2 常见的酸和碱 同步分层训练培优题(第2课时)(含答案)_第3页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7.2 常见的酸和碱 同步分层训练培优题(第2课时)(含答案)_第4页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7.2 常见的酸和碱 同步分层训练培优题(第2课时)(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7.2常见的酸和碱同步分层训练培优题(第2课时)一、单项选择题1.在室温下将少量氧化钙加入到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搅拌并恢复到室温。图像中x代表时间,则y代表的是()A.溶液的质量 B.溶质的溶解度C.溶质的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2.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碱溶液显碱性,则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B.pH<7的溶液呈酸性,则pH<7的雨水是酸雨C.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盐,所以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D.复分解反应只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则复分解反应一定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3.开展如图实验探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对比①②可探究:饱和NaOH溶液对CO2的吸收效果更好B.对比①③可探究:CO不与NaOH反应C.对比①④可探究:CO2能与NaOH反应D.对比②④可探究:CO2能与水反应4.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日常生活中的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A.浓硫酸不慎沾在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烧碱溶液B.氢氧化钠可作炉具清洁剂C.被蚊虫叮咬后可涂抹肥皂水来消除痛痒D.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5.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B.m、n点所示溶液中加酚酞溶液显红色C.该图所对应操作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D.该反应的本质是溶液中的H+与O6.某实验探究小组用pH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实验操作和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1使用注射器加入甲溶液,主要是为了精确地计量液体体积B.依据图2给定结果,圆底烧瓶内加入的乙溶液为NaOH溶液C.结合图3分析,加入甲溶液6mL时,烧瓶中的溶液只有Na+、Cl-D.加入甲溶液12mL后,将所得溶液蒸干,得到固体只含NaCl7.若用100g8%的盐酸和100g8%的氢氧化钾溶液反应,则反应后溶液的pH()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无法确定8.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是()A.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B.滴入适量CuCl2溶液,无沉淀生成C.滴入适量BaCl2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D.测得混合液中Na+与SO9.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①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中残余的硫酸②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④将稀氨水(含有NH4+A.①②③④ B.仅①②③ C.仅②③④ D.仅①③④10.如图所示,滴管中吸入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盛有另一种物质,挤压滴管滴入液体,一段时间后气球明显鼓起。下列选项不符合题意的是()选项滴管内物质平底烧瓶内物质A稀盐酸锌粒B氢氧化钙溶液二氧化碳气体C浓硫酸水D碳酸钠溶液稀硫酸A.A B.B C.C D.D11.某同学对化学知识的归纳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B.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D.碱溶液和盐溶液发生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小12.反应FeA.X的化学式为FeCl2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C.使用NaOH溶液亦可去除铁锈D.去除铁锈后所得废液可以直接排放13.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实验探究铁锈蚀是否与水有关B.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发生反应C.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实验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否发生反应14.下列概念之间存在图所示关系的是()选项ABCD概念X单质氧化反应碱溶液中和反应Y化合物化合反应碱性溶液分解反应A.A B.B C.C D.D15.类比推理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意义,下列类比推理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可以中和盐酸,因此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因此使石蕊溶液变红的就一定是酸性溶液D.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因此具有均一、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二、综合题16.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后,分别结合自己在实验室中所做的实验,各从不同方面对其进行图像描述。图1是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图,图2是微观粒子结合过程的示意图。图1图2根据图1的曲线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该变化对应的实验操作是将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2)当滴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溶液中的溶质为(填化学式);(3)当溶液的pH=7时,溶液中的主要离子是(填离子符号);(4)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色。(5)【结论】从反应前后离子的种类看,有些离子参与了反应,有些离子只是旁观者,该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离子是。17.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2)用相同装置分别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应选用图1中的(填字母)作发生装置,其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优点是(任写一点).(3)按图2进行实验,将注射器中相同体积的NaOH溶液和水同时注入试管中,观察到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18.甲、乙分别是稀盐酸和NaOH溶液中的某一种,如图表示向甲中加入乙时,溶液pH的变化曲线。回答问题:(1)甲是。(2)用pH试纸测甲溶液的pH时,测试结果比实际值偏低,可能的原因是。三、实验探究题19.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同学们发现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在一起无明显现象。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其产生探究兴趣,于是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究酸碱中和反应。(1)【探究一】通过能量变化的角度,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毛毛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于是他得出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牛牛同学认为毛毛同学推理不合理,理由是。(2)牛牛同学为了验证毛毛同学的结论,将实验加以改进: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氢氧化钠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变化如图①所示:①由图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填“放热”或“吸热”)反应。②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pH逐渐,到达C时溶液中溶质有。(3)【探究二】通过溶液酸碱性变化的角度,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娇娇同学利用图②实验进行反应,证明碱与酸发生反应的现象是。(4)明明同学观察到实验过程中有气泡产生,他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请你分析变质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5)【探究三】通过证明有新物质生成的角度,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为验证中和反应有水生成,萌萌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查阅了相关资料,进行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已知:①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②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证明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6)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丙的U形管内液面。(7)【探究四】从微观角度认识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下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你补充完整。四、计算题20.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同时也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化学药品。(1)制取少量氢氧化钠可以用如图所示的流程:①上述步骤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填“化合”、“分解”、“置换”或“复分解”之一)。②写出步骤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氢氧化钠有很强的腐蚀性,如果不小心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填选项序号之一)。A.稀硫酸B.3%﹣5%的碳酸氢钠溶液C.硼酸溶液D.石灰水(2)在一烧杯中盛有20g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加100g水完全溶解,制成不饱和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①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有。②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即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试通过计算求所得氯化钠溶液的质量。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C解析:A、氧化钙与水发生反应使原饱和溶液中的溶剂质量减少,溶质析出,所以溶液质量在减小;并且氧化钙与水发生反应放出热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溶质继续会析出,溶液质量减少;恢复至室温时,溶液中的析出的氢氧化钙有一部分溶解在水中,溶液质量又增加,但不会增加到原来的质量,所以Y能代表溶液质量。A答案正确;

B、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恢复至室温,溶解度又继续增大,会增加到原来的溶解度。B答案错误;

C、氧化钙与水反应使原饱和溶液中的溶剂质量减少,溶质析出,所以原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减少,并且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溶质继续会析出,溶液中的溶质质量继续减少,恢复至室温,溶液中析出的氢氧化钙有一部分溶解在水中,溶质质量又增加,但不会增加到原来的质量,所以Y能代表溶质质量。C答案正确;

D、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所以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减小,恢复至室温,会得到和原来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AC。

分析: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分析。2.答案:D解析:A、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还可能是盐溶液,如碳酸钠溶液,错误;

B、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水,错误;

C、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氯化铵,错误;

D、复分解反应只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则复分解反应一定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某些盐溶液显碱性进行分析;

B、根据酸雨的概念进行分析;

C、根据盐的概念进行分析;

D、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3.答案:D解析:A、①中气球比②中气球变得更大,对比①②可探究饱和NaOH溶液对CO2的吸收效果更好,不符合题意;

B、①中气球变大,③中气球无明显变化,对比①③可探究CO不与NaOH反应,不符合题意;

C、①中气球变大程度大于④,对比①④可探究CO2能与NaOH反应,不符合题意;

D、②中气球变大程度大于④,对比②④可探究CO2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A、根据①②现象及反应物的种类分析;

B、根据①③气球变化情况及气体发生反应时压强会减小分析;

C、根据①④的现象及所加物质种类分析;

D、根据②④的现象及所用物质分析。4.答案:A解析:A、浓硫酸不慎沾在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属于碱,能与油污发生反应,可作炉具清洁剂,不符合题意;

C、蚊虫叮咬分泌酸性物质,被蚊虫叮咬后可涂抹呈碱性的肥皂水来消除痛痒,不符合题意;

D、熟石灰能与土壤中酸性物质发生反应,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A、根据浓硫酸的使用注意事项及烧碱的腐蚀性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钠的用途分析;

C、根据蚊虫叮咬分泌酸性物质,以及中和反应的应用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钙的用途分析。5.答案:D解析:A、p点时溶液pH大于7,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NaOH,故错误;

B、m(溶液显酸性)、n(溶液显中性)点所示溶液中加酚酞溶液都显无色,故错误;

C、该图中溶液由显酸性变成显碱性,所对应操作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故错误;

D、该反应的本质是溶液中的H+与OH-反应生成水,故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过程中pH、溶液中溶质的变化情况,以及指示剂的变化规律,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分析。6.答案:D解析:A、使用注射器加入甲溶液,主要是为了控制反应的速率以及方便液体的添加,故错误;

B、图象中pH从小于7逐渐增大到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则圆底烧瓶内加入的乙溶液为稀盐酸,故错误;

C、加入甲溶液6mL时,溶液pH小于7,显酸性,说明盐酸还没有完全反应,烧瓶中的溶液有Na+、H+、Cl-,故错误;

D、加入甲溶液12mL时,溶液的pH小于7,说明盐酸还没有完全反应,将所得溶液蒸干,盐酸具有挥发性,得到固体只含NaCl,故正确;

故选:D。

分析:A、根据使用注射器的优点分析;

B、根据图像中溶液pH的变化分析;

C、根据加入甲溶液6mL时,溶液的pH小于7分析;

D、根据加入甲溶液12mL时,溶液的pH小于7,以及盐酸的挥发性分析。7.答案:B解析:氢氧化钾和稀盐酸反应:HCl+KOH=KCl+8.答案:D解析:A项,若滴酚酞变红,则证明溶液显碱性,说明氢氧化钠没有完全反应,A错误;

B项,滴氯化铜溶液无沉淀生成只能说明溶液中无氢氧根,氢氧化钠反应完全,但是硫酸是否有剩余不知道,B错误;

C项,滴入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只能说明有硫酸根,不能证明氢氧化钠或者硫酸是否反应完全,C错误;

D项,反应后溶液中只要钠离子的数目与硫酸根离子的数目之比为2:1,这可以证明混合之前氢氧化钠的数目与硫酸的数目比为2:1,可以正好完全反应。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项,考察酸碱指示剂的应用,并根据现象进行分析;

B项,考察氯化铜产生沉淀反应和溶液成分分析;

C项,考察氯化钡反应和溶液成分分析;

D项,考察根据离子个数进行推断物质个数。9.答案:A解析:①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符合中和反应的定义,①正确;

②氢氧化铝与氯化氢反应生成盐和水符合中和反应的定义,②正确;

③氢氧化钙与酸性土壤反应符合中和反应的定义,③正确;

④稀氨水显碱性,蚁酸显酸性,两者可以发生中和反应,④正确。

所以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中和反应的定义,酸和碱发生的反应就是中和反应,根据定义便可做出本题。10.答案:B解析:A项,盐酸与锌粒反应生成氢气,可以使气球变鼓。A错误;

B项,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使得瓶内气压变小,使气球变得更瘪。B正确;

C项,浓硫酸滴到水中会放出大量的热使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使气球鼓起。C错误;

D项,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气球膨胀。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分析,滴入液体之后气球变鼓这说明滴入药品与烧瓶内药品让烧瓶内部气压变大。但是本题让选不正确的,所以选择选项时应注意是消耗瓶内气体的才为正确答案。11.答案:D解析:A.当对饱和溶液采取恒温蒸发溶剂时,饱和溶液会析出晶体但溶质质量分数不会减小,A正确;

B.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某个空间内只存在着氧气和臭氧,这个物质是混合物,但却是只有氧元素组成,所以该物质不是单质,B错误;

C.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例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盐)和水,但该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C错误;

D.碱溶液和盐溶液发生反应会生成沉淀,因此所得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小,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单质的定义为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为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化学反应。12.答案:B解析:A、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已知的反应前后氢原子个数为6个,氧原子个数为3个,故X中没有氧和氢,而反应前铁原子2个,氯原子6个,则X中有1个铁原子,3个氯原子,故的X化学式FeCl3,故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NaOH溶液不与铁锈反应,故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去除铁锈后所得废液中可能含有稀盐酸,会污染河水,故不可以直接排放,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来解答;

B、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来解答;

C、根据碱的通性是:碱与酸反应,碱与某些盐反应,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碱与指示剂反应来解答;

D、根据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后的废液中可能有盐酸来解答。13.答案:C解析:A、湿的钢丝棉容易生锈,干燥的钢丝棉不能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A答案正确;

B、干燥的石蕊小花放在二氧化碳瓶中,小花不变色,湿润的石蕊小花放在二氧化碳瓶中,小花变红,该实验能探究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发生反应。B答案正确;

C、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瓶内气压几乎不变,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答案错误;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浸有氢氧化钠溶液和酚酞溶液的棉球与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反应,棉球会由红色变为无色,该实验能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否反应。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分析;

C、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分析;

D、根据中和反应的原理分析。14.答案:B解析:A、图示中关系为交叉关系,单质和化合物为并列关系,不符合题意;

B、有些氧化反应是化合反应,有些氧化反应不是化合反应,二者为交叉关系,符合题意;

C、碱性溶液包含碱溶液,二者为包含关系,不符合题意;

D、中和反应和分解反应为并列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单质和化合物的并列关系分析;

B、根据氧化、化合反应为交叉关系分析;

C、根据碱性溶液包含碱溶液分析;

D、根据中和反应和分解反应为并列关系分析。15.答案:C解析:A项,氢氧化钠碱性太强,人体饮用氢氧化钠溶液会造成人体胃部损伤。A错误;

B项,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一定是酸和碱。但是酸性氧化物和碱也是可以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其反应不是中和反应,所以B错误;

C项,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一定是酸性溶液。C正确;

D项,溶液的性质为均一性、稳定性,但是蒸馏水的性质也是均一,稳定。蒸馏水不是溶液,所以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项,考察氢氧化钠强碱的性质;

B项,考察中和反应的定义并了解其他反应类型也可以反应生成盐和水;

C项,考察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D项,考察溶液的特征。16.答案:(1)氢氧化钠溶液(2)HCl、NaCl(3)Na+、Cl-(4)蓝(5)H+、OH-(或氢离子、氢氧根离子)解析:(1)由反应时溶液pH从小于7不断增加可知,该反应是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盐酸中。

(2)当滴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溶液pH小于7,盐酸未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为HCl、NaCl。

(3)当溶液的pH=7时,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主要离子是Na+、Cl-。

(4)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向所得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5)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参与反应的离子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分析:(1)根据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确定该反应是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盐酸中分析;

(2)根据加入溶液ag时溶液pH小于7,溶液中溶质除生成物外还有盐酸剩余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pH=7及氯化钠的构成分析;

(4)根据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溶液呈碱性分析;

(5)根据中和反应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和成水分子分析。17.答案:(1)锥形瓶(2)B;2H(3)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或红墨水进入左侧试管(答案合理即可)解析:(1)仪器①为锥形瓶。

(2)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可用固体和液体常温反应,都可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应选用图1中B,B制取氧气需选择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方程式为2H2O2MnO2__18.答案:(1)NaOH(2)pH试纸事先用水润湿了解析:(1)由图像可知,反应时溶液pH从大于7下降,说明是将稀盐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即甲为氢氧化钠。

(2)用pH试纸测甲溶液的pH时,测试结果比实际值偏低,即碱性变弱,可能是pH试纸或玻璃棒事先用水润湿了。

分析:(1)根据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分析;

(2)根据碱溶液加水碱性变弱分析。19.答案:(1)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2)放热;减小;硫酸钠和硫酸(3)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4)2NaOH+C(5)甲、乙变色硅胶不变色,丙中变色硅胶由蓝色变为红色(6)左低右高(7)解析:(1)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所以毛毛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不能证明是酸碱中和反应放热;

故答案为: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

(2)①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从图①可知随着稀硫酸的滴加,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到B点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温度达到最大值,随后反应结束,温度慢慢恢复至室温,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从A到B的过程是将稀硫酸慢慢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该过程两者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B点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的pH逐渐减小,由大于7到等于7,到达C点是稀硫酸过量,pH小于7,其溶质有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和过量的硫酸;

故答案为:①放热;②减小,硫酸钠和硫酸;

(3)酚酞遇碱变红,在中性和酸性溶液均为无色,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