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寿险构成调整的影响要素
一、引言
中国寿险市场发展相对较晚,自1996年中国产寿险分业经营后,才逐步打开寿险市场发展的大门。各家保险公司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拓展寿险业务,开始了对新型寿险产品的追逐,使得原本稳定的寿险产品结构逐渐被打破。1999年平安第一款投连型产品在国内热销,开辟了中国新型寿险产品的新纪元,也带来了寿险产品结构“质”的飞跃,随后分红险、万能险的纷纷上市,一并掀起了新型寿险产品发展的历史狂潮。新型产品保费收入迅猛增长,逐渐超越传统寿险成为了市场的主导,使得寿险产品结构发生了颠覆性变化,业务功能由保障型向储蓄型、投资型方向转化。各种非传统寿险的出现,弥补了传统寿险的缺陷,增加了寿险与其它理财工具的竞争力,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但是,保障功能作为保险的最基本功能,是保险市场有别于其它市场的重要特征,也是关系保险公司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另外,由于分红产品具有强大的储蓄功能,对于维护人们的根本利益、稳定社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目前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尚且偏低、寿险市场还不成熟的条件下,保障型、储蓄型产品的发展更适合人们的消费倾向,而投资型产品的过快发展必然会造成很大的风险隐患。因此,对寿险产品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尤为重要。20XX年2月,保监会正式下发了《关于加快业务结构调整进一步发挥寿险保障功能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了进一步发挥保险保障功能的重要意义,鼓励寿险公司加大力度发展保障型产品,强化长期储蓄型人身保险产品的长期储蓄功能。
二、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关于寿险产品结构影响因素的分析,目前国内外实证研究并不多见,大部分实证还多是集中于寿险产品优化创新(Robert,1968;William,1970;Walter,1971;邓乐天,1999;石玉凤,20XX等)或寿险市场结构发展(Berger,1993;Pottier,1997;陈璐,20XX;邵全权,20XX等)等方面。寿险产品业务结构问题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问题,也是一个逐渐被关注的话题,陈文辉(20XX)、金丽贞(20XX)等都对中国寿险业务结构做出过分析,认为目前寿险业务结构存在严重的失衡现象,对其进行调整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尤其对于产品业务结构的调整更为关键,曾应禄(20XX)更指出了寿险产品业务结构调整的重要性,但道路曲折,主要原因在于四大主要矛盾:即经营理念的偏差与经营目的的矛盾;考核机制的纰漏与经营成果真实性要求的矛盾;内控把关不严与防范经营风险的矛盾;新险种开发滞后与业务发展的矛盾。但是,总体上讲,这些文献研究都未直接涉及寿险产品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分析。虽然周玉坤(20XX)直接对我国寿险产品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但仍仅停留于理论层面,没有相关的实证分析,其对寿险产品结构影响因素的分析主要集中于宏观层面,认为影响寿险产品结构的影响因素应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探讨:新型险种刚刚出现阶段和成熟阶段,他认为前一阶段产品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为利率和收入,后一阶段产品结构变化的原因是资本市场收益波动、保险公司营销不当和新型险种低保障、高投资属性。邵立娟(20XX)也对我国寿险产品结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开始在实证分析基础之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20XX年底33家产品结构配置不同的寿险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而研究了产品结构因子对其它因子以及公司整体经营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产品结构调整与成长能力因子有着显着的正向关系,但与公司经营规模、盈利能力等因子却不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本文则是采用了非均衡面板数据分析方法,从微观层次对寿险产品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由寻找公司发展的各种评价指标入手,对各种指标进行检验,最终确定有效的影响因素。
三、研究方法与变量的选取
(一)研究方法
考虑到影响寿险产品结构调整的因素较多,既有宏观层面的影响(经济水平、利率、居民需求等),又有微观层面的影响(公司规模、公司性质、发展阶段等);既有时间变化的因素,又有个体变化因素,存在对维度选择不易把握、变量选择过于复杂问题。因此,本文仅选择了单一层面———公司微观层面来探求影响寿险产品结构调整的内部因素,并采用时间序列与截面数据有机结合的面板数据计量方法进行分析。这样,也将一些单维变量(主要是指随时间变化而不随个体变化的宏观变量)排斥在模型考察的范围之外,从这种意义上讲,采用时间固定效应模型比较合理。
(二)变量的选取
寿险产品类型一般有传统寿险(包括死亡保险、生存保险、两全保险等)和新型寿险(包括分红险、投连险、万能险等)之分,前者以保障为主,后者以投资为主。但分红险较强的储蓄特性又与其它新型寿险产品有着本质的区别,《指导意见》也对该种产品的特殊性给予了高度重视,其与保障型产品一样,被列为强化发展的对象。因此,本文对于寿险产品的分类并未拘泥于传统的分类标准,而是将传统寿险与分红险归为第一类,定性为稳健型寿险产品,作为寿险产品的中流砥柱,将其它投资型寿险归为第二类,定性为非稳健型寿险产品,作为调整发收益(例如在20XX年,招商信诺、光大永明等保险公司的投连险所占比重份额均已达到70%左右),出现了寿险产品结构失衡现象,尤其是金融危机到来时,投资型产品普遍亏损,偏向投资型产品结构的保险公司出现了急剧的业绩下滑。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通货膨胀、资本市场疲软进一步凸显了寿险产品结构失衡的弊端,使保险市场面临严重考验。
2.在经营稳健性指标所涉及的三个变量中,(1)准备金积累率与寿险产品结构表现出了较为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准备金积累率反映的是当年保费收入中计入准备金的比率,该指标值越高,越有利于准备金的积累,准备金积累率越高,经营稳健性越强,由估计结果得知,寿险产品结构中保障型、分红型险种的比重也就越大。可见,保险公司的稳健经营是需要有强大的稳健型产品作支撑的,而为了使寿险产品能够更好的突出保障、储蓄功能,应对未来风险的发生,充足的准备金积累必不可少。(2)综合费用率、退保率与寿险产品结构关系不大,可能是因为对于综合费用率来讲,其对寿险产品结构影响是不确定的,这要看产品的销售渠道、公司的经营效率、人力资源利用情况等等,所以费用的变化并没有直接影响到产品结构的调整;对于退保风险来讲也是如此,既可能是由于投资型产品的不稳定收益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储蓄型产品收益没有达到预期引起的,因此,退保对产品结构影响不易确定。
3.在盈利能力所涉及的两个变量中,(1)在未引入交叉项的回归模型中,承保利润率对寿险产品结构的影响在5%置信区间显着为负。说明就样本数据来看,承保收益高、盈利性强的保险公司一般都拥有较大比重的投资型产品,更有动力增加投资型险种成分;而低盈利公司则恰恰相反。这可能是由于盈利能力较强的保险公司具有更好的应对投资风险的能力,试图在投资型产品创新中有所突破,而盈利能力较差的保险公司则只能从经营保障型、储蓄型等效益较高、收益期间较长、稳健型产品做起,以减轻资本市场波动而带来的巨大风险。总之,如果其仅以追求高额利润为目的,那么各家保险公司很有可能在短期内采用扩大投资型产品、压缩保障、储蓄型产品的风险经营策略。但是,目前保险公司经营的目标并不能仅仅局限于目前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还要考虑产品的内含价值、未来业务价值、公司价值、公司信誉等等。因此,保险公司也不能过分的以牺牲保障型、储蓄型产品来提升投资型产品份额,这也是进行寿险结构调整的重要原因之一。(2)在引入交叉项的回归模型中,UR*Reg在5%置信区间显着为负,说明保险监管部门对保险公司承保业务的监管会直接影响到寿险产品结构的调整,既包括对产品质量、定价的监管,也包括对产品核保、理赔的监管等。而且有效监管也能够使产品结构调整与承保利润之间实现优化。(3)投资收益率未构成寿险产品结构变动的主要因素,说明对于样本数据来讲,投资对寿险产品结构并没有起到直接性的影响,保险公司投资效益的好坏并不会促使公司有动力追求保障型、储蓄型产品或投资型产品。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国寿险公司整体资金运用能力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在保障型、储蓄型或投资型产品中差别不大。
4.从保险公司的偿债能力来看,负债经营率与给付率均未对寿险产品结构产生显着影响,这说明从样本数据来看,保险公司偿债能力的大小并没有直接影响到产品结构变化。
5.从保险公司的成长能力来看,保费增长率与寿险产品结构之间也并不存在显着关系,这与邵立娟(20XX)的观点并不一致,这可能是由于样本区间选择不一样造成的,其采用的是20XX年一年的截面数据进行的分析,而本文则是建立20XX年~20XX年面板数据基础之上的。
6.在模型所设定的两个虚拟变量中,(1)衡量监管效果的虚拟变量Reg与寿险产品结构显着正相关,说明《指导意见》的下发对寿险产品结构的调整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并得到了各寿险公司的贯彻和实施,增加了保障型、储蓄型产品的比重,寿险产品结构向稳健型方向发展。(2)衡量股权性质的虚拟变量State与寿险产品结构显着负相关,说明中资公司较之外资与中外合资公司拥有更高的投资型寿险产品比重。原因可能在于,一般来讲,中资公司在国内发展时间更长,具备的资源优势更强,对国内保险市场和相关规章制度也更加熟悉,目前中资保险公司也占据了我国寿险业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有实力开发更多的新型险种、有能力经营风险较大的投资型产品,但这种投资型产品也应该是建立在较高保障成分基础之上的,而这种“度”的把握却是很难控制的;而对外资、中外合资公司而言,虽然其母公司或外方股东有着丰富的保险从业经验,产品开发能力更为成熟,资金运用水平更高,但是由于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步引进国内保险市场,20XX年保险业全面开放后才获得快速发展,所以在国内的认可度并不是太高,些许有些水土不服,在短期内很可能只是作为市场的“跟随者”,而且应该通过保障型、储蓄型产品逐步确立自己的市场地位。
综上所述,影响寿险产品结构的因素主要表现为公司的规模实力、经营稳健性、盈利能力、监管、股权性质等。不同的保险公司,甚至同一保险公司的不同发展阶段,由于其内生因素的差异,使得寿险产品结构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特征。总体上讲,这样的产品结构从微观层面上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随着外生因素的改变,例如利率的波动、人们需求的变化、国家政策的实施等,这种产品结构便很可能出现失衡。尤其经历了20XX年的金融危机后,虽然对我国保险业没有造成重大的影响,但其无疑为我国寿险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敲响了警钟。20XX年8月,保监会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寿险业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强调重点发展能够提高公司价值和效益、体现寿险业核心优势的业务,在此基础上,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并且鼓励各家寿险公司在坚持结构调整总原则和大方向的前提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寿险业的保障功能是三大功能中的最基本功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寿险产品结构调整是因地制宜、因公司而异的,根据每家保险公司历史背景、经营状况、发展阶段等的不同而不同,但寿险业的保障本质才是推动寿险业健康发展的源泉。同时,体现寿险储蓄功能的分红险也在迅速成长,并占据了中国寿险市场的半壁江山,越来越为人们所青睐。因此,应该在保证寿险业保障、储蓄功能的基础上发展各家保险公司的优势业务,进而逐渐实现产品业务结构的优化。如模型10估计结果显示,公司的规模实力、经营稳健性、盈利能力、监管、股权性质等都是影响寿险产品业务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1)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公司的规模实力,与寿险产品结构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一方面反映了同一保险公司的发展过程,显示出了市场份额与寿险产品结构之间的短期与长期关系:在短期内,由于保险公司的规模所限,以发展保障功能产品为主,但在长期来看,随着公司实力的增强,风险较大的投资型产品也具备了生长的“土壤”,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公司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不同保险公司不同的产品结构特征:规模实力雄厚的保险公司有资本在满足自身基本需求的同时再进行产品的创新与投资型产品的经营,而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中小型保险公司,则还应以保障型产品的发展作为重点。(2)影响其次的是政府的监管力度,监管部门自实施业务结构调整政策以来,取得了重大的成效,尤其是《指导意见》的出台,为稳健型产品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奠定了基础。(3)再者是公司的盈利能力,与寿险产品结构之间表现为一种负相关关系,尤其对于中资保险公司表现更为突出,盈利能力强的保险公司投资型产品的比重相对较高,而盈利能力弱的保险公司投资型产品的比重相对较低。(4)影响第四的是保险公司的股权性质,中资公司较之外资公司更有优势加强寿险产品的创新,更有实力强化高风险寿险产品的经营。(5)最后,公司的经营稳健性也影响了寿险产品结构变化,保险公司为了更好的优化产品结构,坚实保障、储蓄性产品地位,充足的准备金提取、稳健的市场经营必不可少。(6)但是,就样本数据来看,保险公司的偿债能力、成长能力对寿险产品结构的影响并不明显。另外,寿险市场不仅受保险公司内因的影响,还受外因的影响,因此,寿险产品结构的调整依公司内部环境不同和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二)建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