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复习第3章基因的本质基错教师版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复习第3章基因的本质基错教师版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复习第3章基因的本质基错教师版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复习第3章基因的本质基错教师版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复习第3章基因的本质基错教师版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章基因的本质(基础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与DNA分子结构多样性有关的是(

)A.碱基对的连接方式B.脱氧核苷酸的连接方式C.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D.DNA分子的立体结构【答案】C【分析】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详解】A、DNA中碱基对都由氢键连接,A错误;B、脱氧核苷酸分子之间都是由脱氧核糖与磷酸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的,B错误;C、DNA的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C正确;D、DNA分子的立体结构都是双螺旋结构,D错误。故选C。2.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果蝇的红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体细胞中不含有红眼基因D.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若干个基因【答案】C【分析】萨顿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之后摩尔根等人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详解】A、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A正确;B、摩尔根等人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C、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果蝇的红眼、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体细胞中同样含有红眼基因,C错误;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多个基因,D正确。故选C。3.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

)A.分离噬菌体和细菌,比较其差异 B.降解DNA以研究其结构组成C.用同位素标记DNA和蛋白质 D.分别研究DNA和蛋白质等是否具有遗传效应【答案】D【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最终证明DNA是具有遗传效应的“转化因子”,D正确,A、B、C错误。故选D。4.下列关于双链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条单链反向平行,相互缠绕形成双螺旋结构B.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结成碱基对,且碱基的配对是随机的C.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脱氧核糖与磷酸构成的D.遗传信息蕴藏在DNA的4种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之中【答案】B【分析】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A正确;B、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结成碱基对,且碱基的配对是有一定的原则的,即A只能与T配对,G只能与C配对,B错误;C、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C正确;D、遗传信息是指蕴藏在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或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D正确。故选B。5.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一般不可能发生的是()A.DNA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进行翻译过程C.DNA复制、转录都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是以mRNA为模板D.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答案】C【分析】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即为中心法则,包含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以及RNA的复制和逆转录。【详解】A、DNA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A正确;B、核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是大分子物质,只能通过和孔到达细胞质,B正确;C、DNA复制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C错误;D、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产物依次是DNA、RNA、蛋白质,所以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D正确。故选C。6.甲生物核酸的碱基组成为:嘌呤占46%、嘧啶占54%,乙生物遗传物质的碱基组成为:嘌呤占34%、嘧啶占66%,则甲、乙生物可能是

()A.发菜、变形虫 B.玉米、T2噬菌体C.硝化细菌、绵羊 D.乳酸菌、SARS病毒【答案】D【分析】(1)核酸种类与生物种类的关系如下表:生物类别核酸遗传物质举例原核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DNA。细胞核与细胞质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发菜、硝化细菌、乳酸菌等真核生物变形虫、玉米、绵羊等病毒只含DNADNAT2噬菌体只含RNARNASARS病毒(2)DNA为双螺旋结构,两条链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A=T、C=G,可见,在DNA分子中,嘌呤(A、G)数等于嘧啶(C、T)数。RNA为单链结构,因此在RNA分子中,嘌呤(A、G)数不一定等于嘧啶(C、U)数。【详解】依题意可知:甲生物核酸的碱基组成中,嘌呤数不等于嘧啶数,说明甲生物的核酸可能包含有DNA和RNA,也可能只含有RNA;乙生物遗传物质的碱基组成中,嘌呤数不等于嘧啶数,说明乙生物的遗传物质为RNA,而选项中,只有D项中的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故选D。7.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格里菲思的实验可推出肺炎双球菌R型活细菌可以让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复活B.艾弗里的实验结论是DNA才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答案】B【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错误;B、艾弗里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DNA,证明了DNA是引起R型菌发生稳定遗传变异的物质,因此得出了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B正确;C、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在培养基上生存,因此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通过侵染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实现的,C错误;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B。8.如图为某真核细胞中DNA复制过程模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酶①和酶②均作用于氢键B.该过程的模板链是a、d链C.该过程中的c、d链结构相同D.DNA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答案】D【详解】A、图中酶①是解旋酶,酶②是DNA聚合酶,前者作用于氢键,后者作用于磷酸二酯键,A错误;BC、该过程a、b链为模板链,c、d链分别是以a、b链为模板合成的子链,且互补,BC错误;D、DNA分子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正确。故选D。9.真核细胞中DNA复制如下图所示,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多起点双向复制能保证DNA复制在短时间内完成B.每个子代DNA都有一条核苷酸链来自亲代C.复制过程中氢键的破坏和形成都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D.DNA分子的准确复制依赖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答案】C【详解】试题分析:多起点双向复制能保证DNA复制在短时间内完成,提高复制效率,A正确。DNA为半保留复制,每个子代DNA都有一条核苷酸链来自亲代,B正确。DNA解旋酶破坏碱基对的氢键,使DNA双链解旋,DNA聚合酶形成氢键,C错。碱基对之间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遗传信息准确从亲代DNA传向子代DNA,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DNA复制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10.关于DNA与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DNA的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B.含RNA的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C.含DNA的生物都含RNAD.含RNA的生物都含DNA【答案】A【分析】细胞类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病毒只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详解】A、含DNA的生物是DNA病毒或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以DNA为遗传物质,A正确;B、含RNA的生物不一定以RNA为遗传物质,细胞类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遗传物质为DNA,B错误;C、含有DNA的生物不一定含有RNA,,如DNA病毒,C错误;D、含有RNA的生物不一定含有DNA,如RNA病毒,D错误。故选A。11.关于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全部转化为S型B.沃森、克里克应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C.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技术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为噬菌体和细菌的有氧呼吸提供更多的氧气【答案】C【分析】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活R型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小鼠患败血症而亡,证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能使R型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2、沃森、克里克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后人用同位素标记法(14N、15N)和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最终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3、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通过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最后证明DNA是遗传物质。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开。【详解】A、格里菲思实验中,只有部分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A错误;B、沃森、克里克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B错误;C、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技术,C正确;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被侵染的细菌相互分开,D错误。故选C。12.下列有关碱基互补配对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分子中有一个嘌呤就会有一个与之相配对的嘧啶B.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一对应关系,即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DNA分子中,A、T之间有两个氢键,C、G之间有三个氢键D.DNA分子中碱基间的互补配对确保了DNA分子能贮存巨大的遗传信息【答案】D【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DNA或某些双链RNA分子结构中,由于碱基之间的氢键具有固定的数目和DNA两条链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使得碱基配对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这就是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在RNA中与U(尿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反之亦然。碱基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据此答题。【详解】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总是嘌呤与嘧啶配对,因此DNA分子中有一个嘌呤就会有一个与之相配对的嘧啶,A正确;B、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对应关系(A与T配对、G与C配对),即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正确;C、DNA分子中,A、T之间有两个氢键,C、G之间有三个氢键,G与C碱基对比例越高,DNA热稳定性越强,C正确;D、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确保了DNA分子能贮存巨大的遗传信息,D错误。故选D。13.用32P标记S型肺炎链球菌的DNA,35S标记其蛋白质,将其加热杀死后与未标记的R型活细菌混合并注入小鼠体内。一段时间后,从死亡的小鼠体内提取到活的S型和R型细菌。下列有关元素分布的分析,最可能的情况是(

)A.部分S型细菌含有32P,不含35S B.部分R型细菌含有32P和35SC.所有S型细菌都含有32P,不含35S D.所有R型细菌都含有35S,不含32P【答案】A【分析】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详解】由于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与未标记的R型活细菌混合并注入小鼠体内,能进入R型活细菌起转化作用的是32P标记的DNA,而失去活性的蛋白质不能进入细菌;又因为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R活细菌又没有标记,所以从死亡的小鼠体内提取到的活的S型和R型细菌中,只有部分S型细菌含有32P,不含35S,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下列各选项所叙述的比值一定是1的是()A.受精卵中父方遗传物质与母方遗传物质的比值B.某植物的基因型为Aa,让其连续自交n代后,后代中A、a基因频率的比值C.32P标记的DNA分子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连续复制3次后,含有32P与不含32P的DNA的比值D.根尖分生区细胞在分裂期,染色体与DNA的比值【答案】B【分析】若不考虑淘汰某一类个体,则个体自交时,子代中纯合子增多,杂合子减少,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但不改变基因频率。【详解】A、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包括细胞核DNA和细胞质DNA,其中核DNA一半来自母方,一半来自父方,比值为1;细胞质DNA主要来自母方,所以受精卵中父方的遗传物质与母方的遗传物质比值小于1,A错误;B、基因型为Aa的植物体连续自交n代,基因频率保持不变,A、a基因频率比值仍为1,B正确;C、被32P标记的DNA分子在不含32P的环境中复制3次,共8个DNA分子,其中2个DNA分子含有32P,6个DNA分子不含有32P,比值为1∶3,C错误;D、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在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后染色体与核DNA比值为1∶2,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与核DNA比值为1∶1,D错误。故选B。15.某实验甲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2P标记的大肠杆菌,乙组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大肠杆菌,检测子代病毒的放射性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组子代有放射性,乙组子代没有放射性B.甲组子代没有放射性,乙组子代有放射性C.甲、乙两组子代都有放射性D.该实验能证明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答案】C【分析】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分别用35S和32P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将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后,用搅拌器进行搅拌离心,静置后分别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35S的放射性通常随蛋白质外壳出现在上清液中,32P的放射性通常随DNA出现在沉淀物中。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详解】甲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噬菌体进入大肠杆菌后利用大肠杆菌内被32P标记的核苷酸获得子代病毒DNA,则甲组子代中会有32P的放射性;乙组用32P标记的噬菌体DNA,噬菌体进入大肠杆菌后进行正常复制,则乙组子代中会含有亲本DNA中的32P的放射性。故甲、乙两组子代中均有放射性,A、B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该实验中,将大肠杆菌也进行了放射性标记,在检测结果上无法体现放射性的来源,故无法证明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D选项错误。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16.在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①、②、③、④四个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RNA、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ABCD【分析】在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脂质等物质分离开,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单独的、直接的去观察它们的作用,最后发现只有加入S型细菌DNA的有S型的产生,最终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①试管因为有S型细菌的DNA,所以会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但是发生转化的R型细菌只有一部分,故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存在,A正确;BCD、②、③、④三个试管内因为没有S型细菌的DNA,所以R型细菌都不会发生转化,因此三个试管内只有R型细菌,BCD正确。故选ABCD。17.如果DNA分子上的某一片段是基因,则该片段通常(

)A.携带遗传信息 B.决定某一遗传性状或功能C.能转录成相应RNA D.具双螺旋结构,结构不会发生改变【答案】ABC【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它的碱基排列顺序中储存着遗传信息,基因可作为模板能转录产生RNA,并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着一定的性状。【详解】A、基因上的碱基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A正确;B、基因能够决定某一遗传性状或功能,B正确;C、基因能够能转录成相应RNA,C正确;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具有双螺旋结构,但结构会发生改变,例如发生了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ABC。18.几个学生充分利用下表提供的材料正确搭建出DNA分子结构模型,但制作的DNA分子片段不尽相同,原因可能是(

)塑料片类别碱基G碱基C碱基A碱基T磷酸/核糖数量/个3355充足A.每条脱氧核苷酸单链上的碱基数量不同B.每条脱氧核苷酸单链上碱基种类不同C.DNA片段上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D.DNA片段上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同【答案】BC【分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组成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单链上的碱基数量是相同的,A错误;B、每条脱氧核苷酸单链上碱基种类不同与DNA片段的多样性有关,B正确;C、DNA片段上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决定了DNA片段的多样性,C正确;D、DNA片段上的碱基配对方式是相同的,都是A与T配对;G与C配对,与DNA多样性无关,D错误。故选BC。19.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DNA分子的结构模型,两位科学家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关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链组式B.DNA分子中A+T的数量一定等于G+C的数量C.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D.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答案】ACD【分析】1.DNA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大分子聚合物。脱氧核苷酸由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其中碱基有4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2.DNA分子结构中,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轴盘绕,构成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磷酸链在螺旋结构的外面,碱基朝向里面。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反向互补,通过碱基间的氢键形成的碱基配对相连,形成相当稳定的组合。【详解】A、DNA分子由两条单链组成,这两条单链按反向平行的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A正确;B、两条单链中对应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具有一定规律,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但A+T的数量不一定等于G+C的数量,B错误;C、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C正确;D、两条单链中对应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D正确;故选ACD。20.在I、II、III、IV四组相同培养基上分别接种R型菌、S型菌、加热杀死的S型菌、R型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菌。培养一段时间后,菌落的生长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I中菌落表面光滑,II中菌落表面粗糙B.对第IV组实验的分析应是以I~II组的实验现象为参照C.IV组结果说明整合到R型菌内的DNA分子片段,可直接表达出荚膜多糖D.若接种前在IV组培养基中加入DNA酶,则IV组中S型菌落的数量会降低【答案】BD【分析】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详解】A、R型菌没有荚膜,菌落粗糙,而S型菌有荚膜,菌落光滑,故I中菌落表面粗糙,II中菌落表面光滑,A错误;B、第IV组实验是加入了R型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菌,部分R型菌可转化为S型菌,所以培养基上会出现两种菌落,以I~II组的实验现象作为参照,可说明S型菌中存在使R型菌转化的物质,B正确;C、S型菌中存在多种成分,IV组结果不能说明整合到R型菌内的是S型菌的DNA分子片段,C错误;D、若接种前在IV组培养基中加入DNA酶,可将S型菌的DNA水解,被水解了的S型菌DNA不能实现转化过程,则IV组中S型菌落的数量会降低,D正确。故选BD。三、非选择题:共3题,共35分。21.(12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下图是赫尔希和蔡斯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回答下列问题:(1)赫尔希和蔡斯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究T2噬菌体遗传物质的种类,该实验用__________标记__________,对T2噬菌体进行标记的方法是___________。(2分)(2)理论上,该实验上清液应不具有放射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2分)但实际情况下上清液出现很低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2分)(3)若用15N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复制4代后,子代噬菌体中被15N标记的比例为__________。(2分)(4)若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实验过程中保温时间过短,其他操作均正常,则上清液放射性将__________(填“增强”“不变”或“减弱”)。(2分)【答案】(1)32P噬菌体DNA先用32P标记大肠杆菌,再用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2)噬菌体的DNA侵入大肠杆菌细胞内,离心后应随大肠杆菌分布于沉淀物中保温时间过短,部分亲代噬菌体DNA未进入大肠杆菌或保温时间过长部分大肠杆菌破裂,使噬菌体被释放(3)1/8(4)不变【解析】【分析】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实验过程: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图示中“第一步→第二步”是指用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第三步是在搅拌器中搅拌,目的是使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第四步是离心,离心的目的是使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沉淀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肠杆菌,最后一步是检测放射性。【详解】(1)由第(2)问上清液中不具有放射性可知,该图是指用32P标记噬菌体DNA侵染大肠杆菌这一组,标记的方法为先用32P先标记大肠杆菌,再用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2)上清中理论上不应有放射性,原因是噬菌体DNA在侵染时都进入了细菌内部随离心沉淀到试管底部,而漂在上清中的噬菌体外壳不含DNA,因此不具有放射性;但实际情况上清液出现很低放射性,原因是若保温时间过短,部分亲代噬菌体DNA未进入大肠杆菌或保温时间过长部分大肠杆菌破裂,使噬菌体被释放;(3)若用15N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复制4代后,子代噬菌体有24=16个,由于噬菌体DNA也是半保留复制,每一代中都会有2个噬菌体带有15N,其它不带有标记,因此子代噬菌体中被15N标记的比例为2/16=1/8;(4)由于35S只能标记噬菌体外壳,在侵染时不能进入大肠杆菌,因此保温时间长短,不会影响其在上清中的放射性。22.(12分,每空1分)下图是DNA片段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1)图甲是DNA片段的________结构,图乙是DNA片段的_________结构。(2)填出图中部分结构的名称:[2]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图中可以看出,DNA分子中的基本骨架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交替连接的。(4)碱基配对的方式为__________与__________配对;__________与__________配对。(5)从图甲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的方向是__________的,从图乙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相互缠绕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答案】(1)平面立体(或空间)(2)一条脱氧核苷酸单链片段腺嘌呤脱氧核苷酸(3)脱氧核糖磷酸(4)氢键A(腺嘌呤)T(胸腺嘧啶)G(鸟嘌呤)(5)C(胞嘧啶)相反双螺旋【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DNA片段的结构图,其中1是碱基对,2是脱氧核糖核苷酸链,3是脱氧核糖,4是磷酸,5是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6是腺嘌呤碱基,7是氢键。【详解】(1)据图分析可知,图甲表示DNA片段的平面结构,图乙表示DNA片段的空间(立体)结构,为独特的双螺旋结构。(2)图中3表示脱氧核糖,5表示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3)DNA分子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形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4)碱基对之间通过氢键连接,碱基配对遵循的原则是A与T碱基配对、C与G碱基配对。(5)从图甲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从图乙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相互缠绕成双螺旋结构结构。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