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9089.3-2023 户外严酷条件下的电气设施 第3部分:设备及附件的一般要求_第1页
GB∕T 9089.3-2023 户外严酷条件下的电气设施 第3部分:设备及附件的一般要求_第2页
GB∕T 9089.3-2023 户外严酷条件下的电气设施 第3部分:设备及附件的一般要求_第3页
GB∕T 9089.3-2023 户外严酷条件下的电气设施 第3部分:设备及附件的一般要求_第4页
GB∕T 9089.3-2023 户外严酷条件下的电气设施 第3部分:设备及附件的一般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户外严酷条件下的电气设施第3部分:设备及附件的一般要求2023-12-28发布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IGB/T9089.3—2023前言 V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电气部件的一般要求 15旋转电机 26变压器 37半导体变流器 38开关电器 49电缆的选择和应用 510电缆连接器 711电缆卷盘及其盘绕电缆 712制动电路和控制装置 913安全电路和安全装置 14火灾检测和防护系统 附录A(资料性)防护分析表 参考文献 Ⅲ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GB/T9089《户外严酷条件下的电气设施》的第3部分。GB/T9089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术语;——第3部分:设备及附件的一般要求;——第4部分:装置要求;——第5部分:操作要求。本文件代替GB/T9089.3—2008《户外严酷条件下的电气设施第3部分:设备及附件的一般要求》,与GB/T9089.3—2008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删除了防火(见2008年版的5.4);b)更改了冷却介质泄漏(见6.4;2008年版的5.5);c)增加了变压器的安全考虑(见6.5);d)更改了变流器的过电压限制(见7.1;2008年版的6.1);e)增加了变流器的故障电流保护(见7.2);f)更改了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见9.15;2008年版的8.15);g)删除了电缆卷盘及其卷绕电缆的额定参数(见2008年版的10.1);h)增加了电缆的结构要求(见11.2);i)增加了电缆卷盘的温升(见11.3);j)增加了软电缆的固定(见11.5);k)增加了电缆卷盘盘绕电缆的直径(见11.6);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6)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天津电气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天传电控设备检测有限公司、镇江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天传电控配电有限公司、浙江省高低压电器产品质量检验中心、上海友邦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泰莱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仁耀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潞电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天津瑞灵石油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人民电器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杭州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余杭群力成套电气制造分公司、精泰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安徽中充服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易和电器有限公司、湖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珠海盈源电气有限公司、烟台国网中电电气有限公司、浙江俊朗电气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翰辰石油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森尼瑞电气有限公司、浙江聚弘凯电气有限公司、广东三古科技有限公司、东营市航宇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东营金丰正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东营市瑞洲石油科技有限公司、中能易电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三江电气有限公司、上海蓝箭电控设备成套有限公司、广东阿尔派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金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晨诺电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元鼎智能创新有限公司、珠海华成电力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大二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建照明有限公司、青岛益和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电建宁夏工程有限公司、人民电缆集团有限公司、万控智造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智能科技股IV份有限公司、中国民航大学、广东金晖隆开关有限公司、浙江江山森源电器有限公司、广州长川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华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电光宇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二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1991年首次发布为GB/T9089.3—1991,2008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VGB/T9089《户外严酷条件下的电气设施》是为了确定户外严酷条件下(包括露天矿、采石场、存料场和类似场所)的电气设备、系统的运行和安装的要求而制定,一般包含以下电气设备和系统:a)采掘/堆取和初加工机械;b)二次加工机械;c)输送系统;d)排水和供水系统;e)可移动式铁路系统;f)固定铁路系统(仅指运行);g)电动卡车;h)发电和配电设备;j)辅助设备GB/T9089旨在给出户外严酷条件下电气设备、系统的运行和安装的指导原则,以确保人、畜和设备的安全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GB/T9089拟由五个部分构成。——第1部分:术语。目的在于给出GB/T9089户外严酷条件下电气设施所使用的术语和定义。——第2部分:一般防护要求。目的在于给出户外严酷条件下电气设施在正常运行和故障情况下,确保人身免遭触电防护的要求以及选择保护装置和系统的要求。——第3部分:设备及附件的一般要求。目的在于给出户外严酷条件下电气部件、旋转电机、变压器、半导体变流器、开关电器、电缆及相关部件、制动电路、安全电路、火灾防护系统等的一般要求。——第4部分:装置要求。目的在于给出采掘/堆取和初加工机械以及输送系统的要求。——第5部分:操作要求。目的在于给出保证人身安全所执行的正常操作程序。1户外严酷条件下的电气设施第3部分:设备及附件的一般要求本文件规定了户外严酷条件下的电气部件、旋转电机、变压器、半导体变流器、开关电器、电缆的选择和应用,电缆连接器、电缆卷盘及其盘绕电缆、制动电路和控制装置、安全电路和安全装置以及火灾检测和防护系统等电气设备及附件的一般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露天矿、采石场、存料场等类似场所的电气设备和系统的正常使用和安全运行,包括采掘/堆取和初加工机械、二次加工机械、输送系统、排水和供水系统、可移动式铁路系统、固定铁路系统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048.12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2部分:局部放电试验GB/T3859.2半导体变流器通用要求和电网换相变流器第1-2部分:应用导则GB/T9089.2户外严酷条件下的电气设施第2部分:一般防护要求GB/T17950半导体变流器第6部分:使用熔断器保护半导体变流器防止过电流的应用导则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电气部件的一般要求4.1设计与选择电气部件的设计与选择应以预期的负载、运行特性和周期工作制为基础,同时满足在特殊及严酷的工作、运输和存放环境条件下的防护要求。如下列某些环境条件:——海拔1000m以上;——低和/或高环境温度;——电源电压偏差;——不稳定供电及瞬变;——高/低湿度;——环境(被尘埃、烟雾、腐蚀性微粒、放射性微粒、蒸汽或盐雾严重污染等);2——可燃性和/或爆炸性物质和/或大气;——有害动物,包括啮齿类或其他小动物;——易发生自然灾害的地方;——生态影响。为了保证选择正确和适合的设计参数,用户和制造商应就电气部件及附件的技术条件达成协议。4.2材料制造电气部件所用的材料,应能承受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产生的机械应力、电气应力、热应力和环境压力。应具备正常使用条件下或预期故障条件下防止损坏和/或过热的保护措施。4.4使用条件电气部件的设计应能满足预期使用条件下可能出现的振动、加速、减速、旋转等。4.5场所条件电气部件的安装应使其设计特性(如,冷却系统),不因安装位置、风道阻塞、恶劣环境等外部因素而受影响。4.6易燃物质如易燃物质(例如,粉尘和液体)存在的数量足以引起危险,而部件的任何裸露部分可能与易燃物质接触,那么部件裸露部分的温度不应超过易燃物质已知闪点的90%。4.7接地端子除Ⅱ类设备外,在所有工作电压高于安全特低电压的部分的封闭外壳上,应提供有效的接地端子。4.8噪声限值应限制电气设备的噪声水平。5旋转电机对高加速、超转速、反转或制动用旋转电机应设计和制造成能耐受转子绕组、鼠笼、定子、定子端部绕组、转轴和联轴器等部件上的预期应力。5.2机械防护旋转电机的固定或防护应防止与运动部件的意外接触。36变压器6.1铁芯、线圈和油箱的夹紧结构安装在可移式、活动式设备上和支撑结构上经受振动的变压器铁芯、线圈、内部引线及油箱的夹紧结构的设计应能适应这种振动。所有的充液变压器都应设置释压装置。变压器呼吸器或释压装置的安装应使冷却介质(冷却剂)因冷凝面产生劣化的情况减至最少。干式变压器(包括冷却系统)应能防止灰尘的有害侵入。6.4冷却介质泄漏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变压器冷却介质泄漏产生的污染。下列项目应满足长期使用的安全密封要求:——接头的设计;——密封件材料;——焊接;——防腐蚀变压器冷却介质应无泄漏。6.5安全考虑设计变压器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的人身伤害,以下方面尤其重要:——高温零部件的可接近性;——带电部分的可接近性;——可移动部分的可接近性;——起吊和搬运的措施;——需维修处的维修通道;——高处作业。如果安装会对上述方面有影响,则应提供适当的安装说明。7半导体变流器7.1过电压保护过电压保护是为了实现变流器在正常情况下安全运行,在故障情况下不受损伤,保护的主要对象是电力半导体器件。应采取措施防止产生过电压,或将其限制在可接受的限值内,半导体变流器的过电压保护应符合GB/T3859.2的要求。47.2故障电流保护在下列故障情况下,变流器可能遭受过电流:——直流端子短路;——直通,尤其是与直流电流源一起逆变运行;——阀器件击穿;——双变流器的误开通。应借助改善触发延迟角、阻断阀器件、使用熔断器和/或保护装置等方法和措施保护变流器。如果短路经由变流器的直流电抗器发生,则过电流能得到控制。采用熔断器进行故障电流保护的要求应按7.3对通信和控制系统的干扰应采取防护或控制措施,以限制变流器的电效应对通信和/或电气控制设备产生有害的干扰,例如,无线电频率抑制和允许谐波电流等。如有必要,变流器装置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由于与其他器件的电气耦合(如电阻性、电感性或电容性)产生误动作。7.5接地系统间相互影响的防护如有必要,变流器装置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输入、输出和控制电路的接地系统间的相互影响。在使用闭环电路控制系统且反馈信号的丢失会引起危险的情况下,该系统宜增设反馈监控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防止危险。8开关电器8.1防止意外动作开关电器的设计、制造和安装应保证在预期和危险的使用条件下都不产生误动作。8.2隔离开关隔离开关可提供适当措施,使其被锁定在隔离位置上。8.3分断能力不适宜分断负载或故障电流的开关电器应设联锁装置或加标识。8.4人身防护开关电器的安装应能防止电弧及相关结构自行动作对人身带来的危害。59电缆的选择和应用9.1相导体相导体截面积的选择与预期的负载电流、短路电流、故障持续时间、电压降及按预期敷设方式所需的机械强度有关。电压降的计算和启动与最大负载条件有关。对于周期性负载供电,其导体载流量应按预期的长时间电流的方均根值计算。9.2保护导体可移式配电、卷绕和拖曳式多芯电缆均应有保护导体。在高压系统中,应采取专门措施(下列方法之一)防止接地电路的损坏:a)用监视芯线、高频监视或其他装置来监视保护导体的电阻增加;b)电缆无论是否在电缆卷盘上使用,都按照11.2~11.7的要求设计和使用。保护导体为芯线和/或屏蔽层。只要满足9.3的要求,某些类型的可移式配电电缆的铠装可用作保护导体。9.3用作保护导体的铠装对于可移式配电电缆,当绞合股线铠装截面积大于6mm²,且铠装防断裂安全率(例如,强度、延伸、绞距等)至少等于所有的导体的防断裂安全率,铠装的导电能力至少等于其代替的保护导体(要求的标称尺寸)的导电能力时,其铠装可用作保护导体。9.4短路条件下的温升限值选用电缆应能保证在预期短路故障条件下导体温度不超过最大允许温度(例如绝缘类型的影响)。具体规定应按GB/T9089.2的要求。9.5局部放电保护额定电压4000V及以上的软电缆,应采取措施把局部放电减至最小,或使这种影响不造成伤害应采取措施,减少接触电压和阶跃电压。这些措施包括:a)金属屏蔽;b)采用带有保护导体的半导体元件。9.6半导电层装有可靠的纵包半导电层(故障时给保护导体提供电流通路)的电缆,应测试半导电元件与保护导体之间的电阻,以保证其能承载预期的故障电流。9.7额定电压1000V以上的电缆屏蔽和/或铠装用手移动的通电软电缆,应有金属屏蔽和/或铠装,或采用有足够截面积的导电弹性屏蔽,并且在设置上,应能限制电缆发生故障所产生的接触电压和阶跃电压。对只能用专门绝缘工具移动的电缆,上述条件仅适用于额定电压5000V及以上。69.8保护导体的识别保护导体的识别应符合下列要求。a)额定电压1000V及以下的电缆,其保护导体的绝缘或外包带的外表面有清楚的绿/黄组合色。在任何15mm长度上,一种颜色占30%~70%,余下部分为另一种颜色。b)额定电压高于1000V的电缆,其保护导体的绝缘或外包带至少在每端按前述要求用绿/黄组合标志,也可加其他合适的补充标志。9.9局部放电性能额定电压5000V及以上的可移式配电电缆,卷绕电缆或拖曳电缆的每一生产长度应由制造商做局部放电试验。放电量符合规定。试验方法按照GB/T3048.12的规定。9.10软电缆端部连接软电缆端部连接不应使电缆端部受到应力、拉伸、过度弯曲和压缩。9.11电力电缆扭曲限度如机械正常运行方式要求在两个方向有高达360°内不频繁转动,电缆固定支撑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电缆敷设路线中最大电缆直径的50倍。如机械正常运行方式要求在两个方向有高达360°弧角内频繁转动,电缆固定支撑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电缆敷设路线中最大电缆直径的100倍。为此种用途特殊设计的电缆,电缆固定支撑之间的距离与电缆敷设路线中最大电缆直径的比例可分别减至25倍和50倍。9.12外护套直接敷设在地上或地下的电缆外护套应按运行条件设计。有挤包金属外套的电缆(例如,铝合金、铝护套电缆或矿物绝缘金属护套电缆),不应在振动、搬运频繁或地面移动等可造成电缆疲劳的地方使用。9.13电力和控制电缆芯的隔离9.13.1单芯电缆由若干单芯电缆构成的电力和控制线路可敷设在一个共用的电缆沟、管道或套管中(见9.14)。当在交流电路中使用单芯电缆时,电路中的所有导体应按相同磁路敷设,以抑制合成磁通。9.13.2多芯电缆额定电压1000V及以下的多芯电缆可用于不同的电力和控制回路。额定电压1000V以上的多芯电缆中,控制芯线应为检查接地连续性的监视线,控制芯线可包含在多芯电缆中。具有电力和控制线芯的任何多芯电缆应符合下列要求:a)具有监视、控制线芯的任何电缆应将线芯与电缆的其他导电材料绝缘;b)在不接地系统中(IT系统),工作电压1000V以上的电缆应由金属屏蔽或分相导电橡胶屏7蔽,将电力线芯与监视线芯隔离;c)在接地系统中(TT或TN系统),工作电压1000V以上的电缆应由金属屏蔽把电力线芯与监视线芯隔离;d)工作电压1000V及以下的电缆,应有监视控制线芯。不接地系统中用导电橡胶屏蔽,接地系统中用金属屏蔽与电力线芯隔离,或者上述两个系统中的监视、控制线芯采用高于电力线芯电压水平要求相同的绝缘等级。9.13.3卷盘上的多芯电缆具有电力、监视、控制线芯的多芯电缆,如为专门设计的卷绕电缆,并符合9.13.2电压限定范围,即可用于卷盘上。9.14电缆架中电缆的隔离在共用电缆架、电缆槽或管道中敷设的多芯、单芯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应防止电缆间的相互干扰。9.15电缆允许弯曲半径电缆允许弯曲半径如下:——软结构电缆,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6倍;——聚氯乙烯绝缘无铠装电缆,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6倍;——交联聚乙烯绝缘无铠装电缆,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8倍;——铠装电缆和金属带屏蔽电缆,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2倍。10电缆连接器10.1插接式电缆连接器的使用额定电压高于1000V的插接式连接器应采取下列一项或两项措施,防止电路带电时连接器插入或脱开。a)装设与插接式连接器联锁的隔离开关,防止电路带电时插入或脱开,并防止插接不好时分合电路;b)利用监视线芯、高频监控或其他方法监视保护导线。其中b)项仅为安全措施,不应作正常隔离用。10.2有栓插接连接器或螺栓连接有栓插接连接器或螺栓连接不需要联锁,但应按规定的操作程序操作。11电缆卷盘及其盘绕电缆电缆卷盘应能经受正常使用时出现的机械应力、电应力和热应力而不会出现过度磨损或其他有害影响。11.2电缆卷盘的结构要求可拆线的电缆卷盘在结构上应能:8——易于把导线接进端子里;——易于把软电缆接入并正确定位,且导线绝缘不会接触不同极性导线的裸露金属部件或易触及的金属部件;——内部布线和软电缆牢靠连接并保持固定;——给接线端子留有足够的空间,使软电缆易于插入并连接,不会损伤软电缆绝缘。不能拆线的电缆卷盘:——可用时不应将软电缆从电缆卷盘拆下;——不能用手或一般用途的工具(例如,用螺钉旋具)来打开电缆绝缘;——卷盘软电缆的表面光滑平整,无锐边毛刺,不会损伤软电缆绝缘。应有效地防止运动部件接触和损伤软电缆。应以可靠的方式将裸露的带电导线固定,使它们之间、它们与易触及金属部件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更不会缩短到小于规定值。装有一个或多个插座的电缆卷盘应确保接地连续性。电缆卷盘在结构上应能做到不因内部布线、螺钉之类松脱而使带电部件与易触及金属部件接触。绝缘衬垫、挡板之类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并应以可靠的方式固定。电缆卷盘应装有合适的热切断和电流切断器,且热切断和电流切断器满足下列要求。a)应是自由脱扣的。b)应是非自动复位的。c)结构上应是不用打开端子盖便可复位的。d)结构上,应能做到温度或电流的设定值无法由用户改变。e)应能断开:1)在两极电缆卷盘里的至少一个极,即电缆卷盘的相极;或2)电缆卷盘里的除中性极外的其他所有极。电缆卷盘在正常使用时温升不应超过规定值,以免对人员或周围环境构成危险。电缆卷盘在结构上应能做到不因非正常电负载而引起火灾或触电的危险。电缆卷盘的设计应满足正常工作条件下,任一缆芯承受的张力上限不超过15N/mm²。线芯张力瞬时峰值不超过25N/mm²。如有必要,电缆卷盘应设计保护装置,以防止电缆受张力或欠张力影响。应明确如何解除张力和如何防止绞扭。软电缆固定部件或软电缆固定部件的一部分,应与电缆卷盘的一个零件成一个整体或应固定到电缆卷盘的一个零件上。电缆固定部件应适合于要连接的且由制造商说明的不同类型的软电缆,并且,若有绝缘衬垫,则衬垫应牢牢固定到金属部件上。固定电缆的金属部件应与接地电路绝缘。电缆固定部件的设计及定位,应方便并容易更换软电缆。如有更换软电缆时需要拧动的夹紧螺钉,不应用这些螺钉来固定任何其他元件。911.6电缆卷盘盘绕电缆的直径电缆卷盘盘绕电缆的表面直径应至少为圆形软电缆最大直径的8倍。若盘绕电缆为软扁平电缆,盘绕电缆的表面直径应至少为软扁平电缆的最大和最小尺寸平均值的10倍。11.7软电缆卷盘的直径除11.9允许的情况外,正常使用的软电缆卷盘最小直径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电缆卷筒(盘)直径与电缆直径比值的最小值电缆结构最小比值不采用9.5a)或9.5b)项要求制造的电缆采用9.5a)或9.5b)项要求制造的电缆如果电缆馈送装置使电缆弯曲时可能受压缩,这种馈送装置的半径应随着卷筒直径而加大。注:在低温条件下,对于某些材料,适当加大软电缆卷盘的最小直径。11.8卷盘直径允许减小当卷盘受到某些设备(如,采掘机械或运输机械)的空间限制,使其直径无法满足11.7的规定时,可适当减少卷盘直径。对专门为某种严酷条件下使用的设备所设计的电缆(如,短程料车电缆)或不经常卷绕的电缆,其卷盘直径也可减小。11.9电缆“S”形弯曲和方向变更的要求从一平面到另一平面的S形弯曲或类似弯曲的两个弯曲部位间的直线部分,应至少等于电缆直径的20倍。12制动电路和控制装置12.1防止误动作除非控制装置的复位不会引起设备自行重新起动或这种起动不危及人身安全,否则控制电路和控制装置切断后应不能自动复位。12.2泄漏电流和电容电流限制——不接地系统的控制电路对于不接地控制电路,应采用措施保证在电路没有故障的正常操作情况下,在开关分断后,流过开关装置闭合线圈的总电流小于开关接通时的维持电流。该总电流也应小于开关装置的最小释放电流,总电流包括对地电容电流和泄漏电流,以及控制线芯之间的电容电流和泄漏电流。应测量使用中的开关装置的释放电流值,并以这个值为基础确定允许的总电容电流和泄漏电流,该允许值不应超过开关释放电流值的70%。12.3绝缘监视——不接地系统的控制电路对于不接地控制电路(对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十分重要)应提供绝缘监视或其他保证安全的措施。当使用绝缘监视装置时,应在用电容电流、泄漏电流及附加故障电流之和(如11.2所述)达到释放电流的70%以前发出报警信号,或采用其他有效措施,保证上述各值低于70%释放电流。绝缘监视装置或其他措施起作用时,应自动切断有关电路的供电,或采用其他措施停止有关驱动设备或发出信号。对后一种情况,应采用合适且充分的操作措施。12.4泄漏电流和电容电流限制——接地控制电路对使用单极开关操作控制电路的接地控制电路,其开关应装在该装置的相导体中。中性线应与装置的另一端子直接连接。只要相导体和中性线中的开关同时动作,也可用双极开关操作控制装置。在电路正常运行没有故障的情况下,开关断开后流过开关装置闭合线圈的总电流应小于开关装置的最小释放电流,总电流包括控制电路线芯间带的泄漏电流和电容电流。应测量使用中的开关装置的释放电流值,并以此值为基础来确定允许的总电容电流和泄漏电流,该允许值不应超过开关装置释放电流值的70%。13安全电路和安全装置13.1一般要求所有安全电路应符合故障安全原则的规定,例如13.2、13.3、13.4的规定。13.2闭合电路用继电器通电时闭合的触点实现动作执行功能。在线路供电发生故障,继电器触点失效或电路断开时,停止驱动设备,或通过固有特性,其自动换接或自动停止。13.3动作程序验证为确保安全措施起作用,每一功能是否正确执行,应由其接续功能证明。例如,当继电器接换到通电或断开位置时,接续功能可说明继电器的动作正确。13.4固态开关故障安全在使用固态开关的场合,除13.2或13.3要求外,还应提供附加的预防措施,如交叉监视。14火灾检测和防护系统14.1基本原则火灾检测和防护系统规定了因火灾事故直接或间接危及人员与设备安全的最低要求。这些火灾可能由电源或电气装置自身材料燃烧引起或由危及电气装置的其他外部火源引起。火灾检测和防护系统是为了防止人身受到如火焰、有害烟雾、气体、瞬间缺氧等火灾的直接危害,以及可能预见的火灾的间接危害。规定的火灾防护措施适用于人身安全可能受到危害的场所。很多情况下,造成财产损失的火灾可能会危及人身安全,这时,财产也需要适当防护。当火灾仅危及财产而不危及人身安全时,防护是非强制性的。14.2一般防护要求14.2.1防护分析应对电气设备和装置加以认真分析,以确定相应的消防和防护措施。应就火灾的发生和蔓延,火灾产生的烟雾、毒气或瓦斯,爆炸或其他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的情况做出评估。应就火灾探测与警报,人员紧急撤离火区制定措施,设置阻止或抑制火灾蔓延的挡板或外壳,确定合适的消防人员及灭火设备的种类和数量。一个单独的消防系统可用于防护某一区域中一种以上的火险。附录A列举了一种防护分析方法。14.2.2防护措施14.2.2.1疏散通道防护疏散通道是指从火灾现场撤到安全地带的路线,该路线应有明显、充分地标明出口方向的标志及照明。必要时可设置备用疏散通道设施,要提供固定的或手提的紧急照明指示(即诱导灯)。有些火灾采用简便的消防器具,诸如,手提式灭火器、手推车式灭火器、人工操作的灭火介质(如,水、沙、石、化学粉剂等)进行安全熄火或控制。这种防护适用于防止被保护对象暴露于火灾之中以及人员在火灾条件下的安全疏散。应能在整个火灾区域内,得到适合于预期火灾类别的这类简便的器具,并应放置在易见、易取、易于向安全地带转移方向。器具的放置要牢固,有封记,防止滥用。14.2.2.3用挡板和/或外壳防护用耐燃材料制成挡板和/或外壳以便在一定的时间内阻止或抑制火势蔓延。可认为这种防护措施能防止保护对象陷入火灾中,实现人员的安全疏散。14.2.2.4手控灭火系统防护对不便接近和不便使用简便消防器具的消防区域,且在有人正常值班的情况下,可安装固定的受控灭火系统。人工释放装置的设置应便于在火灾条件下安全操作。14.2.2.5自控灭火系统防护对不便于接近和不便使用简便消防器具的消防区域,且在无人正常值班的情况下,可装设自控灭火系统。自控系统应能人工释放。人工释放装置在火灾情况下应便于使用并应能在安全的地方操作。所有探测、报警、灭火系统及设备的选择和安装应适用于预期的火灾种类、工作条件和区域特点。设备和系统应由专业人员或在他们的指导下进行操作。注:灭火分类及其定义见GB/T4968。所有安装完毕的探测、报警、灭火设备及系统都应做功能试验以保证正常运行,试验时可不放灭火剂。应为电监控、电报警和电控设备提供可靠的电源(如,蓄电池供电系统),其电气线路应采用防火电线电缆。在确定探测器的布置、类型、灵敏度及数量时,宜考虑被防护区域空间的大小及外形轮廓、气流方在火灾期间,探测器应能在由于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水蒸气、气体和辐射等条件下正常工作。14.4消防措施的应用在危及人身安全的所有火灾危险场所,都应酌情采用14.2.2规定的防护措施。14.4.2消防设备的配置对危及人身安全的火灾危险区域中的电气设备,都应配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