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常考25道材料题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常考25道材料题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常考25道材料题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常考25道材料题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常考25道材料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常考25道材料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况茶叶大黄(一种药材),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乃听(任凭)尔年年版运出洋,绝不靳惜(吝音),恩莫大。材料二英国人克服了这些困难,逼近镇江城的时候,才充分认识到:驻防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决不缺乏勇敢和锐气。这些驻防旗兵总共只有一千五百人,但却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杭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恩格斯《英人对华的新远征》材料三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成,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根据材料一,概括林则徐对西方世界的认识。(2)恩格斯在这里高度赞扬了驻防旗兵的什么精神?他认为中国军队所进行的抵抗具有什么性质?(3)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主要是由中国皇帝所实行的哪一政策造战的?这种状态是怎样被打破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臣窃见近来银价递增,每银一两,易制钱一千六百有零,非耗银于内地,实漏银于外夷也。……其初不过纨绔弟,习为浮靡,尚知敛戢。嗣后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吏,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臣不知伊于胡底。——黄爵滋《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折》材料二:1839年的这场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材料三:1842年8月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等。材料四: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谈谈鸦片输入给中国造成的主要危害有哪些?(2)材料二中的“运动”指的是哪个事件?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出这场“运动”有何历史意义?(3)请把材料三中《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条约中的一项主要内容,说明其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危害?(4)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从这场战争中你得到怎样的认识?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率先提出换约,扩大中国市场,开辟通商口岸。法美等国积极响应。但是列强换约的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断然拒绝。换约交涉失败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说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哪一个条约使鸦片贸易合法化?(2)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左图)变为断壁残垣(右图)与哪一战争有关?罪魁祸首是谁?(3)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领土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结合所学,请你说出中国版图变化的原因。(4)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中涌现了许多爱国将领民族英雄。请列举两例抗击外来侵略的典型事例。(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这段历史带给我们的历史思考和启示。4.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演绎的一首波澜壮阔的人间悲歌。今天,我们就从千千万万的太平军中选取一个叫作王顺的人,来看看他和他曾经的天国梦。【天国梦始】材料一参加拜上帝会的人越来越多,清政府不断逮捕教徒,我们就组织了太平军与这帮清妖阎罗们斗争,我们从金田村起义,一路势如破竹,直达南京,天王坐了龙座,南京也叫天京了,成为天国的都城。刚开始不稳定,战争还在继续,军营中不断传来消息,有伤心的,还有令人振奋的。天朝慢慢鼎盛了。【梦的实现】材料二天朝定都后,伴随着军事发展,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它说我们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我的天朝梦终于要实现了!【梦中迷茫】材料三1856年,太平天国士兵中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天国竟然变成这样了,天国该怎么办呀?我迷茫了。【梦的破灭】材料四天王前段时间驾崩了,这段时间以来我们不断吃败仗,听说是红毛洋枪队也打我们了。终于到这天,天国城破!(1)材料一中的“我”在军事生涯中经历了哪些主要事件?“天朝慢慢鼎盛”是太平军取得哪一军事胜利后?(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天朝田亩制度》符合了当时广大农民的哪一愿望?对此你有何看(3)材料三的歌谣反映了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反映了什么?(4)根据材料四,请你谈谈“天国城破”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材料一:他是广东花县人,农民家庭出身,做过乡村教师。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不中。他从传教士手中得到一部布道小册《劝世良言》。在该书的启示下,创立了“拜上帝会”,不满满人纵贪官污吏,使剥民脂膏。……兴义兵,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首之苦,务期肃清胡氛(指统治者的凶残气焰),同享太平之乐。材料二:研究太平天国史的一代宗师罗尔纲先生认为:“太平天国揭开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革命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向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英勇的斗争;打破了清朝的统治机器,为辛亥革命铺平了道路;阻止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迅速变中国为殖民地的企图,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斗争”。——摘编自罗尔纲《太平天国史》材料三:简又文是少数在战乱时期就对太平天国历史进行过深入、广泛学术研究的学者,1949年以后移居香港,后移居海外。他认为:“客观上,在吾国全部历史中,若连内乱外患合计,以破坏性及毁灭力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仅亚于现今日本侵略之一役耳,其前盖无匹也。”太平军三次攻破扬州,使“扬州因死尸堆积如山,不堪其臭……官军埋尸,有一二里之长。”占领南京后,“有仓卒路遇者俱被杀,城初破,尸横街巷皆满。”太平军“每至一处,即肆意掳掠,必招本地无赖为眼目,就富家大小,以次搜索。有预为埋藏者,亦十不免一。”太平军攻湖州,“其田之无水者,则稻早被贼割去,居民处无以为食”。——摘编自简又文《太平天国全史》(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并据材料概括“他”所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将斗争矛头指向了什么?(2)材料二、三分别从什么角度对太平天国运动做出了评价?你认为评价历史事件应该遵循什么原则?(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材料一奕诉在上奏皇帝的奏折中说,治国应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我能自强,可以彼此相安。材料二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局的机器全部购于英国,投产后,能织原色布、斜纹布、花布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1)根据奕诉的奏折,概括出他倡导洋务运动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以制器为先”采取的重大举措。(2)洋务运动期间,张之洞除了创办湖北织布局之外,还在湖北地区创办了哪一民用企业?根据材料二指出,民用企业创办起到怎样的积极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怎样评价洋务运动?7.综合探究题。根据要求,完成探究。材料一1872年,第一批留美学生(见图)由上海乘轮赴美,1875年最后一批送毕。按规定,学生出洋后,学习西学仍兼讲中学。“不准半途而废,亦不准入籍外洋”,学成后听候酌量器使,奏明委用。——摘编自郑振铎《晚清文选》等材料二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准备选址建铁厂。乙乙甲道路材料三张之洞认为“大冶路远,照料不便,若建于汉阳,吾犹及见铁厂之烟囱也”,历经波折,最终选址汉阳(见图)。铁厂采取官办,动用官款5,829,629两,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已无余力接济;1908年,盛宣怀将汉阳铁厂商办;一战期间,向日商借款3700万日元;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把全部设备运往重庆,剩下的建筑悉数炸毁,成立五十年不到的汉阳铁厂,就此灰飞烟灭。——摘编自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1)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派遣留美学生与近代哪一场运动有关?其目的何在?(2)假设你是当时留美回国学员,利用图并考虑近代工业发展条件(如:资源、交通等),在甲、乙、丙三处中推荐最合理的一处厂址,说明理由。(3)根据材料三,概括张之洞最终选址汉阳建铁厂的原因。(4)结合汉阳铁厂的命运,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894年9月17日北洋舰队将领丁汝昌率舰队护送运兵船返航时,在黄海大东沟海面突遇日本舰队袭击,丁汝昌下令应战。中国“致远”号、“经远”号在管带邓世昌、林永升指挥下,奋勇作战,并以受伤之舰撞击敌主力舰“吉野”号,直至战舰沉没。此役激战五小时,参战军舰各十二艘。日本舰队五艘遭重创,死伤六百余人,中国舰队损失六艘,死伤千余人。材料二中国的确把一支军队送上了战场,但我们要对比的是一支用钉耙(松土的一种农具)武装起来的军队和一支拿来福枪上阵的军队,这也正是当前中国国民与日本国民之间的真实反差。 1894年7月17日英国(泰晤士报)材料三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以及中国内地沾及寄存栈房之益,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至应享优例豁除,亦莫不相同。材料四据统计,日本通过甲午战争所得的赔款及财物,总计约合库白银3.6亿两,折合日币5.1亿元。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其数目是日本实际军营支出的3.4倍,也是日本当时全国年度财政总收入的6.4倍,1894到1904年,日本公司数从2844家增加到8895家。赔款中80%投入到工业建设和购置军备,特别是重工业。材料五在甲午战争以后,德国人便利用两名德国传教士在山东被杀害的事件,占领了胶州湾,并迫使中国政府将其出租给德国,租期99年。沙俄迫使中国签约,攫取了租借旅顺与大连23年的权利,同时获取权利从中东铁路(干线)修建一条南禹铁路抵达这两个港口。英国不甘落后于德、俄两国,租借了威海卫,为期25年;租借了展拓的九龙新界,为期99年;此外它还从清政府取得不将长江流域让与他国的保证,使这一地区成为英国的势力范围。日本得到了不将福建割让与其他国家的同样保证。法国以99年为期租借了广州湾,并在云南与两广地区建立了它的势力范围。——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材料一讲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哪次战役?(2)根据材料二回答,对中国军队的惨败,西方的看法是什么?(3)结合所学,材料三的内容反映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根据材料四,回答甲午战争对日本的影响是什么?(5)根据材料五,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方式是什么?9.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也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隋唐时期,中日文化交流频繁,影响深远。但进入近代后,日本却发动了对中国的战争,中日关系恐化。阅读下料材料,并回答问材料一: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逐步形成了以守卫本土为主要内容的主权线和侵犯邻国朝鲜、中国的利益线,这“二线”论为标志的“大陆政策”,实际上是以“灭亡中国”为首要的战略目标,进而称霸亚洲和世界。——岳思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材料二:一份出版于明治二十七年十二月六日(公历1894年12月6日)的日本报纸《时事新报》,日前在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郑家杭村现身。这份保存完好的报纸以10个版面的容量,详尽报道了甲午战争第二阶段日方入侵中国的军事、外交等重大时事新闻,其中有日军血洗旅顺的大幅版画……最醒目的是图画新闻“战争后旅顺的惨状”该报记者以近三分之一的版面描绘了日军侵占辽东、血洗旅顺、屠杀中国军民的场景,其暴行赫然纸上,让人怵目惊心。——2007年09月05日新浪网·国际在线专稿(驻山东记者王茂盛通讯员倪青华)材料三:清国之败,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变通所致也。夫取士必考试,考试必由文艺,文艺乃为显荣之阶梯,岂足济实效乎?……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当此之时,我国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摘编自1895年《大日本海军总司令官伊东佑亨致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书》(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日本一些史学家所述“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这一观点?(2)材料二中日本报纸《时事新报》战地新闻报道的发现有何意义?(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甲午中日战争双方胜与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你有何认识?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戊戌变法之后,百日维断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从这时候起,第一批具——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戊戌变法的性质。(2)小历阅读材料,认为“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转型中的重要里程碑”。你同意他的观点吗?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赔款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材料二: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苏州、杭州等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厂。材料三: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运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一:……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材料三: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偿还外款照旧担认,仍由各省洋关如数摊还。三、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律保护。——《中国同盟会方略,对外宣言》材料四: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孙中山先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胡锦涛(1)材料一中孙中山成立的“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名称是什么?该组织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分别对应该组织指导思想的哪一项?并根据材料二分析孙中山当时要建立的“至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他准备怎样建立?(3)根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或三大革命有什么局限性?(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先生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言之有理即可)13.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材料三(1)材料一反映的措施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该事件的口号是什么?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2)依据材料二,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中的人物是谁?提出了什么思想?这一思想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有什么重要作用?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戊戌政变后数年,革命之论渐昌。1903年,章炳麟著《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著《革命军》,革命之焰益炽。章炳麟与徐锡麟等设光复会于上海,黄兴、宋教仁等亦立华兴会于湖南。是岁,黄兴、宋教仁举事柳州,败后,二人走日本,刊杂志《二十世纪之新支那》,以鼓吹革命。1905年,孙文至日本,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中国同盟会,确定政治纲领,并在《民报》上阐发为“三民主义”。1906,萍浏醴起义,失败。1907年孙文领导忠州起义,不克。同年,锡麟、秋瑾举事,不克。同期,保皇派的《新民丛报》主张君主立宪,与《民报》相对峙,公开论战…至1911年武昌起义止,革命派先后发动了十余次反清武装起义。——据《新编中国史·中国近代史一危局与变革》材料三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的评价(部分)北洋政府时期辛亥革命后“专制政体于此告终,共和政体于此开幕矣”。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辛亥革命后“帝制告终,民治开始”。后后新中国成立代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制度,产生了中华民国,制定了临时约法”。70年代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纪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摘编自《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评价的“变”与“不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昌起义爆发前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进行的努力。(3)根据材料三,概括不同时期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评价的共同之处,并结合你对辛亥革命的理解,续写一项辛亥革命的其他积极作用。【构想共和】【维护共和】材料四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5)综合上述材料,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追求的理想目标是什么?材料一袁世凯颁布的《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他继而又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改为10年,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材料二他(袁世凯)不过是我国旧环境产生的一个超等的大政客。在他的任内,他借了一批大外债,用暗杀的手段除了他的大政敌宋教仁,扩充了北洋军队的势力,与日本订了民国四年的条约,最后听了一群小人的话,幻想称帝。材料三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1)材料一反映了袁世凯什么样的心态?概括材料一中《中华民国约法》”和“总统选举法”赋予大总统怎样的权力?(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保卫民主共和进行的斗争及结果。18.近代中国遭受过深重的苦难,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要求。材料二1900年俄国趁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之机,出兵侵占了中国东北全境,同时他也力图将朝鲜据为己有,在各国列强勾心斗角你争我夺的背景下,日俄双方加紧扩军备战,意图一决雌——摘自《中国广播网》材料三在初次举行起义(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庚(1900年)失败之后,“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摘编自《孙中山自述》材料五人们发现,既然两千多年来都被视为奉天承运的“天之”不过是压在人们心灵上的土偶,很快就土崩瓦解了,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思想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呢?从此……天下共击之的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复兴之路》解说词(1)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是受哪一条约的直接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当时中国人民“最紧迫的要求”是什么?(2)材料二中“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矛头指向谁?你认为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4)据材料三指出,当时人们对革命党人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5)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革命形势高涨的原因。材料一:民国初建,百姓起初欢呼雀跃,许多人家的门口都贴着“民国万岁,天下太平”的对联。旋即,军阀混战,政治黑暗,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不聊生,对联遂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材料二:……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在启蒙思潮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1920年,国内的中小学都开始使用白话文语文教材。——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一李大钊《民彝与政治》(《新青年》,1916年)(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文化运动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作出的贡献。材料一袁世凯推行独裁统治,从1912年到1914年公布了一系列法律和命令,规定总统或地方督军可以宣布“戒严”警察有权监控社会团体和出版物。特别是1915年帝制运动期间,当局大量查封反对派报刊,北京的日报减少到20家左右,上海的减少到5家,汉口则只剩下2家了。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后,陈独秀受到很大刺激。他认为中国进行政治革命意义不大,中华民国不过是一块招牌。中国必须“从思想革命开始”。要做到这一点,就办杂志宣传新思想。——摘编自刘统《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一鲁迅《狂人日记》(《新青年》,1918年)材料三1920年6月,陈独秀、李汉俊等人在《新青年》编辑部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组织,即后人所称的“中共上海发起组”。其后,《新青年》成为党的刊物,陈独秀邀请早期党员陈望道、李汉俊、李达等先后加入编辑部。9月,《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出版,内容突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发表了陈独秀的《谈政治》和《对于时局的我见》,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剖中国社会、政治。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新青年》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共中央的机关刊物。——摘编自田渝、徐方平、马建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背景、演进历程和著作回顾》(1)据材料一概括《青年杂志》创办的原因。(2)据材料二,分别指出李大钊、鲁迅批判的矛头指向什么?21.19世纪中期以来,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复兴进行了不懈探索。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李鸿章曾认为,“中国文式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广。”材料二:《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剑桥中国晚清史》:“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材料四:就在封建文化穷途末路的时刻……“德先生”和“赛先生”作为第一代走出国门看到和学到最优秀的东西,开始在国人之间传播,中国思想历史发展从此拐了一个弯,有了一个薪新的(1)材料一的“文武制度”指什么?为“自强”,李鸿章进行了怎样的实践探索?写出这种探索失败的标志。(2)依据材料二,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场运动有何积极作用?(3)材料三中的“先生”指谁?“先生”领导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请你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任选一个方面来概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材料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国贼曹汝霖等人。——“五四”运动口号材料二“在‘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缅怀先烈,进一步弘扬伟大的‘五四精神,这对于激励广大青年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9年李长春在‘五四’运动90周年纪念上的讲话(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五四”运动具有怎样的性质?该材料反映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五四运动发生于哪一年?从材料三中看,6月以后,该事件的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3)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起点”的含义是什么?(4)90多年来,“五四”运动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请你谈谈“五四”精神包含哪些内容。2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9年5月1日,北京大学的一些学生获悉和会拒绝中国要求的消息。当天,学生代表就在北大西斋饭厅召开紧急会议。5月3日晚,北京大学学生举行大会,定于1919年5月4日(星期日)齐集天安门举行学界之大示威。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材料二:1919年6月,为了支持学生斗争,上海工人自动罢工。印刷厂工人宣言,不愿以日本纸印刷。其他地方的工人也相继罢工,给北洋军阀政府重大压力。1919年6月12日,《上海学联告同胞书》中说:“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去。”材料三:这一运动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和军阀统治的黑暗,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和觉悟;促进了全国人民对改造中国的问题的反思和探索,也促进了新思潮的蓬勃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材料四:它与以往的爱国运动不大相同,它所牵动的社会面非常之广,不仅有学生、工人、商人、士兵,还有很多乡镇的农民群众等。斗争于北京发生,蔓延到全国各地……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启蒙推动了救亡,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救亡又是启蒙的有机延伸和继续,并最终导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1)材料一、二描述的是哪一事件?“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反映这个历史事件的性质是什么?(2)材料二说明在这一事件中哪个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开始登上历史舞台?(3)材料三反映出这一运动在哪方面的意义?(4)根据材料四概括这一运动的特点。24.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年份材料二:1895年春,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等,联合各省来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强烈要求变法。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而成名的,一是老兔蔡元培;二是中兔陈独秀,三是小兔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兴之路》图二(1)晚清财政收入结构发生的变化与什么事件相关?该事件产生的积极作用是什么?(4)材料四中的“三个兔”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请写出另一个运动阵地是什么?材料与图25.中国共产党百年竿路蓝缕,百年接续奋斗,始终不忘初心使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独立、自由、富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如今在五四运动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材料二如图120万人10万人工人数量1894年1913年1920年图一勞動界材料三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1)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后的革命者开始关注什么力量?(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必然性。(2)精神:英勇斗争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性质:反侵略斗争性质。【详解】(1)认识:根据材料一的大致意思是像茶叶、大黄这些东西,洋人(外国人)没有它们就无法生存,就这样听任你们每年将这些东西运出海外,一点都不吝惜,对你们的恩惠多大呀。可以看出林则徐思想上仍受天朝上国思想的束缚。(2)精神:分析材料“驻防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决不缺乏勇敢和锐气。这些驻防旗兵总共只有一千五百人,但却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可以看出恩格斯高度赞扬了“驻防旗兵”抗击英国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性质:从材料一的“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这句话看出,恩格斯认为中国军队所进行的抵抗是反侵略战争,(3)政策:根据所学可知,清朝前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二百年。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完整。 认识:根据所学知识知识,从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勿忘国耻,奋发图强等角度进行回答。3.【答案】(1)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西方列强提出了换约的要求,但被清政府断然拒绝。《通(2)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3)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4)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虎门抗英,壮烈牺牲;陈化成吴淞抗英,力竭牺牲。(5)落后就要挨打:要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综合合国力,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等。【详解】(1)原因、条约:根据所学和材料一“英国率先提出换约,扩大中国市场,开辟通商口岸。法美等国积极响应。但是列强换约的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断然拒绝”可知,这体现的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西方列强提出了换约的要求,但被清政府断然拒绝。根据所学可知,《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使鸦片贸易合法化。(2)战争、祸首:根据所学和材料二示意图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被烧;1860年,英法(3)原因: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领土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这是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4)事例:根据所学可知,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中涌现了许多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例如,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虎门抗英,壮烈牺牲;陈化成吴淞抗英,力竭牺牲。(5)启示: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落后就要挨打:要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综合合国力,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等。(2)愿望: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建土地制度的强烈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所以具有一定的革命性。但这种反映了太平天国领导人腐化堕落,争权夺利。(4)直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详解】(1)事件:根据材料一“我们从金田村起义,一路势如破竹,直达南京,天王坐了龙座,南京也叫天京了,成为天国的都城。刚开始不稳定,战争还在继续,军营中不断传来消息,有伤心的,还有令人振奋的。天朝慢慢鼎盛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我”在军事生涯中经历了主要事件如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北伐、西征等。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慢慢鼎盛”指的是1856年通过北伐、西征,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2)愿望:根据材料二“它说我们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我的天朝梦终于要实现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符合了当时广大农民的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3)事件:根据材料三“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的歌谣反映了天京事变。(4)直接原因:根据材料四“天王前段时间驾崩了,这段时间以来我们不断吃败仗,听说是红毛洋枪队也打我们了。终于到这天,天国城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国城破”的直接原因是中斗争矛头指向:清朝的封建统治,打击了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2)评价:材料二从积极的角度对太平天国运动作出评价。赞扬太平天国的革命精神,认为其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起义的最高峰,具有深远影响。材料三从消极的角度对太平天国运动作出评价,认为太平天国运动造成无数民众死难,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破坏。(3)原因: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者,其次在后期,领导层大搞封建等级制,领导层的腐败和内讧,就是导致太平天国失败的重要原因。 【详解】(1)人物:根据材料一的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他从传教士手中得到一部布道小册《劝世良言》。在该书的启示下,创立了‘拜上帝会’,不满满人纵贪官污吏,使剥民脂膏”可得出,他是洪秀全。斗争矛头指向:根据材料一“兴义兵,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首之苦,务期肃清胡氛 原则:本题为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二、三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和所学知识可知,评价历史事件应该遵循客观理性,重视史料实证。(3)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多角度分析太平天国的失败的原因,即根本原6.【答案】(1)目的: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举措: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详解】(1)目的:根据材料一中的“治国”回答目的。根据材料一“治国应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我能自强,可以彼此相安”可知,他倡导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举措:可以结合洋务运动前期设立的军事企业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例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2)企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期间,张之洞除了创办湖北织布局之外,还创办了汉阳的创办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扩张起了一些抵制作用。(3)根据材料三“我办了一辈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的信息可知,这说明洋务运动徒有其表,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因此,洋务运动是一场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7.【答案】(1)运动:洋务运动;目的:维护清政府的统治。(3)原因:汉阳是总督府所在地,便于政府的控制。 【详解】(1)运动:根据材料“1872年,第一批留美学生(见图)由上海乘轮赴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时间是19世纪60—90年代,曾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所以这场运动是洋务运动。目的:根据材料“学成后听候酌量器使,奏明委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2)根据材料图示,考虑资源、交通以及市场等因素可知,最合适的厂址是甲。因为离煤矿、铁矿能源近:良好交通运输,产出的铁方便运输:接近城镇,方便招募劳动力。 (4)根据材料“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已无余力接济:1908年,盛宣怀将汉阳铁厂商办:一战期间,向日商借款3700万日元: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把全部设备运往重庆,剩下的建筑悉数炸毁,成立五十年不到的汉阳铁厂,就此灰飞烟灭。”可知,汉阳铁厂受到封建官僚主义的控制,结合材料三中汉阳铁厂的选址可知汉阳铁厂缺乏科学的管理方式,中国近代化起步艰难。 【详解】(1)由材料一“1894年9月17日北洋舰队将领了汝昌率舰队护送运兵船返航时,在黄海大东沟海面突透日本舰队袭击,丁汝昌下令应战。中国“致远”号、“经远”号在营带邓世昌、林永升指挥下,奋勇作战,并以受伤之规撞击敌主力舰“吉野”号,直至战舰沉没。此役激战五小时,参战军舰各十二艘。日本舰队五艘遭重创,死伤六百余人,中国舰队损失六艘,死伤千余人。”并结合所学可知,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在战斗中奋勇杀敌,重创日舰。致远舰管代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此次海战,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2)由材料二“中国的确把一支军队送上了战场,但我们要对比的是一支用钉把(松土的一种农具)武装起来的军队和一支拿来福枪上阵的军队,这也正是当前中国国民与日本国民之间的真实反差”可知,西方认为中国武器落后是导致军队惨败的主要原因。(3)由材料三“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4)由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可知,中日甲午战争,对于近现代日本的发展具有关键转折性的影响。日本的军事实力在大量赔款和贷款的支持下大踏步发展。同时,由于战争胜利,军部在政坛的影响越来越大,日本开始军政府化。从经济上说,由于日本原来的市场狭小,到甲午战争之前,国内市场已经接近饱和状态,甲午战争的胜利带来了大量资金,同时开辟的口岸打开了庞大的中国市场,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大发展,促进日本经济的发展。(5)由材料五“占领了胶州湾,并迫使中国政府将其出租给德国,租期99年。沙俄迫使中国签约,攫取了租借旅顺与大连23年的权利。同时获取权利从中东铁路(干线)修建一条南禹铁路抵达这两个港口。英国不甘落后于德。俄两国,极借了威海卫,为期25年;祖借了展掘的九龙新界,为期99年:此外它还从清政府取得不将长江流域让与他国的保证,使这一地区成为英国的势力范围。日本得到了不将福建割让与其他国家的同样保证。法国以99年为期租借了广州湾,并在云南与两广地区建立了它的势力范围。”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方式有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等。9.【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是日本长期对外扩张政策实施的必然结果,战前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而当时清政府政治腐败,国力落后,成为被侵略的对象。关于甲午中日战争是由偶然因素引起的观点不符合史实,是错误的。(2)《时事新报》战地新闻报道,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是日本侵华史的又一铁证。为中国人民反思战争、研究当时那段历史提供了重要史料。(3)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日本:实行改革,求新图强。(相似即可)认识:坚持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反对日本否认侵华罪行,警惕日本右翼势力和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多渠道收集、整理史料,努力做到论从史出;警钟长鸣,以史为鉴;维护和平,避免战争;勿忘国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认真学习,掌握本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任意两条,言之有理,即可)(2)从“这份保存完好的报纸以10个版面的容量,详尽报道了甲午战争第二阶段日方入侵中国的军事、外交等重大时事新闻,其中有日军血洗旅顺的大幅版画”可知,《时事新报》战地新闻的报道,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是日本侵华的又一铁证。同时,《时事新报》战地新闻的报道,也为中国人民反思战争、研究当时那段历史提供了重要史料。(3)从“盖其墨守常经,不变通所致也”可知,中日甲理由:戊戌变法脱离人民群众,对列强和封建势力抱有幻想,没有起到挽救民族危亡的作用,并未答案三:不同意。 【详解】(1)性质:由材料“戊戌变法之后,百日维断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并结合所学可知,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11.【答案】(1)材料一出自《南京条约》、材料二出自《马关条约》、材料三出自《辛丑条约》(2)赔款数额增加,进一步加重了中国人命的负担:开放的通商口岸由东南沿海到长江流域,西方的侵略势力向内地延伸;允许开设工厂,西方对中国侵略由商品输入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民族危机加剧等。(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运动。 【详解】(1)根据材料一“赔款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给英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内容出自《南京条约》:根据材料二“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出自《马关条约》:根据材料三“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运动.....”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出自《辛丑条约》。(2)根据材料一、二可知,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赔款数额增加,进一步加重了中国人命的负担;开放的通商口岸由东南沿海到长江流域,西方的侵略势力向内地延伸;允许开设工厂,西方对中国侵略由商品输入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民族危机加剧等。(3)根据材料三“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运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4)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使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综上所述,这些条约使中国一步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民族革命:民族主义;政治革命:民权主义;社会革命:民生主义;“至完美国家”: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措施:用武力推翻清朝统治。(革命)(4)品质: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 【解析】(1)根据材料“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中国同盟会由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合并而成),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学说是其指导思想。(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主义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反对满清专治和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是民族革命:民权主义是“创立民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又一个主要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民权主义的基本内容是: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指出封建的社会政治制度剥夺了人权,因而,决非"平等的国民所堪受";必须经由"国民革命"的途径推翻封建帝制,代之以"民主立宪"的共和制度,结束"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的严重状态。与这种"国体"的"变革"相适应,是政治革命;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的"社会革命"纲领,它希望解决的课题是中国的近代化,即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使中国由贫弱至富强;同时还包含着关怀劳动人民生活福利的内容,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溃疡的批判和由此产生的"对社会主义的同情",是社会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至完美国家”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准备用武力推翻清朝统治。(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没有彻底的反帝斗争,对帝国主义妥协。(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先生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有: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13.【答案】(1)洋务运动自强求富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救亡图存(3)孙中山三民主义是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期间,为了适应洋务的需要,洋务派创办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培养翻译人才、军事人才和科技人才。1862年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就是中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依据材料“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目的是救亡图存。14.【答案】(1)创办革命报刊,建立革命组织,提出革命思想,举行武装起义。(2)革命迅速发展,清政府统治瓦解迅速。(3)君主专制结束,民主共和思想传播。推动了社会习俗的进步,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著《革命军》、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中国同盟会,确定政治纲领,并在《民报》上阐发为“三民主义”、萍浏醴起义、十余次反清武装起义”可知,斗争有,创办革命报刊,建立革命组织,提出革命思想,举行武装起义。(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示意图可知,这体现的特点是,革命迅速发展,清政府统治瓦解迅速。(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专制政体于此告终,共和政体于此开幕矣、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制度,产生了中华民国,制定了临时约法”可知,这体现的共同点是,君主专制结束,民主共和思想传播。根据所学可知,其它作用还有,推动了社会习俗的进步,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2)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成立;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学习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奋不顾身、勇于奋斗的精神。 【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再无皇帝管人民”的的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 (2)原因根据“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等著作,各种革命团体如光复会、华兴会纷纷成立”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成立;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2)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成立中华民国。(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权在民(或权力属于人民或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国民平等、自由(民主、自由):三权分立;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等。(4)袁世凯复辟帝制(既忘共和),护国运动。 【详解】(1)问题一:依据材料一“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可知,孙中山主张用三民主义来改造中国。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首义发生在武昌。(2)依据材料二图片和所学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成立中华民 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5)综合上述材料,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追求的理想目标是民主共和。17.【答案】(1)袁世凯复辟帝制;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2)刺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总统无限期连任,接受日本“二十一条” 【解析】(1)根据材料一可知,“定总统任期改为10年,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表明原始凯复辟帝制的野心。“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表明总统总览国家统治权和可连任和世袭特权。(2)根据材料可知,“用暗杀的手段除了他的大政敌宋教仁”指的是刺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与日本订了民国四年的条约”指的是接受日本“二十一条”内容。其他措施还包括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无限期连任等最紧迫的要求:救亡图存(2)帝国主义;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等。(4)态度变化:从污蔑为乱臣贼到同情革命志士。(或:对革命行动由反对到支持)(5)八国联军侵华导致民族危机严重: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或者民主革命人士对革命的宣传革命团体的推动;孙中山为首的革命领袖人物的领导。(6)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时期的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使社会习俗发生了众多根本性的改变等。 【详解】(1)条约:根据材料一“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是受《马关条约》的直接主要形式: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列强“瓜分中国”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对中国资本输出等等。“最紧迫的要求”:根据材料一“...这种危机感(2)斗争矛头:根据材料二“1900年俄国趁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之机,出兵侵占了中国东北全境......”,并结合所学可知,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失败的原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等方面分析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3)关系:根据材料二“...在各国列强勾心斗角你争我夺的背景下,日俄双方加紧扩军备战,意图一决雌雄”,可知在侵华过程中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勾心斗角你争我夺。(4)态度转变:根据材料三“在初次举行起义失败后,‘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庚(1900年)失败之后,‘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可知,当时人们对革命党人的态度的变化表现在:从污蔑为乱臣贼到同情革命志士;对革命行动由反对到支持。(5)原因: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八国联军侵华导致民族危机严重;西方启蒙思(6)说明:根据所学知识,从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19.【答案】(1)①军阀混战,政治黑暗:②政治革新不足以拯救中国,需进行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①动摇了封建传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思想解放;②为五四运动的到来奠定思想基础;③(3)局限性:对传统文化持完全否定态度,过于激进;态度: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详解】(1)根据材料一“....军阀混战,政治黑暗,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不聊生,对联遂改为‘国万税,天下太贫’”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军阀混战,政治黑暗;政治革新不足以拯救中国,需进行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动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作出的贡献:动摇了封建传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思想解放;根据材料二“....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在启蒙思潮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可得出贡献:为五四运动的到来奠定思想基础;根据材料二“。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1920年,国内的中小学都开始使用白话文语文教材”可得出贡献:推动文化转型和白话文的普及。(3)根据材料三“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若是决计革新,一切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可知,新文化存在的局限性:对传统文化持完全否定态度,过于激进;本问是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取20.【答案】(1)原因:袁世凯对内专制独裁,复辟帝制,对外卖国,辛亥革命失败:以陈独秀代表的先进中国人努力探寻救亡图存之路。(2)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封建道德(或旧道德、或封建礼教)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是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组织基础并作了骨干力量准备。(2)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建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