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路学校项目初步设计说明(海绵城市专项设计)_第1页
滨江路学校项目初步设计说明(海绵城市专项设计)_第2页
滨江路学校项目初步设计说明(海绵城市专项设计)_第3页
滨江路学校项目初步设计说明(海绵城市专项设计)_第4页
滨江路学校项目初步设计说明(海绵城市专项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滨江路学校项目海绵专项设计初步设计I滨江路学校项目初步设计说明(海绵城市专项设计)目录9051第一章设计依据 131544第二章项目概况 1275142.1工程基本情况 196212.2区域自然条件 1162062.2.1地形地貌 181852.2.2气象与水文条件 188712.2.3地质情况 2250882.3上位规划要求 2280242.4建筑设计分析 2203422.4.1项目下垫面情况 3147162.4.2建筑布局 3132762.4.3建筑竖向分析 38724第三章总体设计 1274703.1设计原则 141423.2需求分析 1110963.3设计目标 1230813.4设计参数 2132473.5LID设施方案 4173.5.1LID设施适用性分析 4118513.5.2LID设计方案比选 5201523.6LID设施设计及效果评估 6322703.6.1LID设施布置与核算 7185353.6.2年径流污染物去除率 84483.6.3计算结果 826682第四章LID设计 9107934.1LID雨水系统流程 9157334.2雨水花园 1132504.3雨水调蓄池 1216104.4透水砖铺装设计 1370524.5绿色屋面 14281254.6景观设计 14143564.6.1海绵景观设计原则 14285744.6.2植物选型原则 15146894.6.3植物设计说明 1512839第五章监测设计 164117第六章抗震设计 1732315第七章主要设备及材料表 18设计依据1.本工程设计合同2.本工程方案批复3.方案批复意见及执行情况本工程方案批意见中未包含海绵城市相关意见。4.有关方针政策性依据文件《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渝府办发〔2016〕37号5.采用的主要规范和标准(1)

《建城函(2014)275号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行))》——住建部,2014年10月(2)《渝建(2016)489号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试行)》——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6.10(3)《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4)《海绵城市绿地设计技术标准》(DBJ50/T-293-2018)(5)《建设工程海绵城市建设效果专项评估技术指南》(试行)——2020年(6)《城市雨水利用技术标准》(DBJ50/T-295-2018)(7)《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试行)——2016年11月(8)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DBJ50/T-365-2020)(9)

《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范》(JGJ155-2013)(10)《园林绿化种植土壤》(DB11/T864-2012)(11)《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1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2019)(1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JCJJ37-2012)(14)《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190-2012)(15)《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2009)(16)《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2012)(17)《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18)《建筑室外环境透水铺装设计标准》(DBJ50/T-247-2016)(19)《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20)《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21)《给水排水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22)《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DB11/685-2013)(23)《建筑与小区低影响开发技术规程》(T/CECS469-2017)(24)《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16)(2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2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

(27)《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28)《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GB55020-2021)6.工程地质初勘资料巴南区滨江路学校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细勘察)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3年2月编制7.其他相关技术资料巴南区滨江路学校项目建筑单体及总图方案资料甲方提供的规划区范围地形图及其它相关设计资料项目概况工程基本情况滨江路学校项目用地性质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建设用地面积为25165㎡,建筑总建筑面积38000㎡。建筑层数地上6层、吊一层、负一层;建筑高度23.95米;建筑耐火等级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地震基本烈度6度;主要结构选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一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项目位于重庆市巴南区李家沱融汇半岛,滨邻长江南岸,紧邻鱼洞二小,隔江对望工业文化博览园。距离杨家坪商圈5km,距南山7km,距朝天门10km,大渡口商圈3km。建地内现状无建构筑物,无保留建筑、文物及古树。区域自然条件地形地貌本项目位于重庆巴南区龙汇路与汇吉路交叉口北西侧,周边为现状道路,场地交通十分方便。拟建场地原始地貌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场地西侧地势较低处属于河流冲蚀地貌,场地现状为城市建设区,大部区域分为挖方区,建设用地地形起伏较大,大致呈中部高四周低之势,区内最高点位于场地中部,高程为273.62m,最低点位于场地西南侧,高程为230.84m,相对高差42.78m,地形坡角一般为5~30°,陡坡地段为55~70°,局部陡坡地段为放坡结合素喷混凝土。气象与水文条件勘察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冬暖春早、夏热秋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日照较少的气候特点,常年平均气温18.3℃,最热月(8月),极端最高气温44.3℃(2006年8月15日),多年年平均气温27.5℃,最冷月(1月),极端最低气温-1.8℃(1925年12月15日)。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平均降雨量1185mm,多年最大年降雨量1990.0mm,多年最小年降雨量783.2mm,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且常有雷阵暴雨。多年平均蒸发量1138mm。春冬多雾,雾日最长达148天。常年风速较小,年平均风速1.1m/s,最大风速28.4m/s,以偏西北风为主。场地内未见冲沟、河流、鱼塘和水库等地表水体。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动力特征,结合含水介质的组合状况,将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类裂隙水两种类型。松散岩类孔隙水:勘察区内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人工填土中。该层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地表水体渗漏、基岩裂隙水等补给,以蒸发、侧向迳流等方式排泄。基岩裂隙水:勘察区的基岩裂隙水为赋存于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岩层中的裂隙水及浅层风化带网状裂隙水,裂隙水的埋藏条件受基岩面形态、岩性、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风化等因素的控制,因此富水性不均一。场地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勘察期间所有钻孔终孔后,抽干孔内施工用水,待24小时后观测,未发现明显水位恢复。场地主要含水层及地下水类型为素填土中的孔隙水及砂岩中的基岩裂隙水。在基坑施工期间,受降雨及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类裂隙水汇集的影响,可能在低洼处局部汇集地下水。根据重庆市地方经验,场地内岩土层渗透系数:素填土取8.0~15.0m/d,砂岩取0.35~0.80m/d。地质情况拟建场地位于新华夏系大巴山弧和川东褶皱带的交结复合部位,区内构造形迹以褶皱为主,并伴生有断层、裂隙及层间错动带等构造形迹,主控构造为朱衣背斜。该区处于朱衣复式背斜次级褶皱——梁平向斜南翼,岩层呈单斜产出,根据周边调查发现,岩层产状为倾向341°,倾角59°,结合很差,属于软弱结构面。上位规划要求根据重庆《低影响开发系统设计标准》的相关要求,及项目相关指标(绿地率35%),本次设计地块海绵城市相关指标要求,如下表:表2-1设计地块海绵城市控制指标表用地性质地块编号总面积/m2年径流污染物控制率(SS)(≥)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2516550%80%建筑设计分析设计规模:建设用地面积为25165㎡,建筑总建筑面积38000㎡。教学使用功能面积约32000㎡,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面积约6000㎡。项目组成:项目由1#楼(实验楼)、2#楼(教学楼)及其吊一层(车库、报告厅)、操场及其负一层(车库、游泳馆、风雨操场)组成。按规划设计为48班的中学,可容纳学生2400人左右。项目包括教学楼综合楼、辅助用房、校门、200米环形跑道,风雨操场、食堂、车库及相关配套设施。项目下垫面情况本项目地块绿地面积为9486.63㎡,屋顶绿化3362.01㎡。项目透水土基的渗透性能适合透水地面,本项目场地铺装中50%以上采用采用的透水铺装材料。场地内雨水主要采用透水铺装、雨水花园、雨水调蓄池控制径流量。建筑布局设计秉承“生态校园·交互社区”的设计理念,从开放、交流、互动、生态、绿色、智能六个关键词出发,力求打造一个空间变化多样、光影鳞次栉比的全新的现代化中学。本项目功能复合于2栋教学综合楼内。主要功能为教室、办公室、风雨球场、会议室、功能教室等组成。采用多首层布置方式,最高为地上6层。主体教学楼呈E字形布局,交互区为不同尺度矩形建筑体量穿插于架空平台上。场地整体划分为教学区、行政后勤区、交流互动区及运动区四个区域,运动区位于场地的西侧,行政区与教学区靠近东侧鱼洞二小,相对安静,交流互动区位于一层、吊一层,作为过渡区域将教学区与运动区进行衔接。整体地形地貌东北高西南低,最高点位于场地中部,最低点高程为230.0米,最高点高程为272.3米,场地内最大高差约42.3米。设计充分利用场地高差关系,在不同道路标高处设置不同建筑出入口,并结合实际功能实现不同的功能入口关系。教学区与交互区根据地形现状合理分台,采用架空层处理高差问题。西侧高差约10米,设计结合地形与实际功能将风雨球场架高处理,尊重原始场地环境竖向关系并协调整体建筑与城市的关系。整体个建筑总图布置张弛有度,重视第五立面设计,给周边高处视线提供良好屋面景观。建筑竖向分析设计紧密结合城市道路的规划标高和原有地形地貌,综合考虑功能、安全、景观、排水及土石方平衡等多方面内容进行竖向布置。本项目设计充分利用场地高差关系,在不同道路标高处设置不同建筑出入口,并结合实际功能实现不同的功能入口关系。主要人行出入口位于场地西侧规划道路上,结合前区空间形成家长等候和学生集散区域,西侧入口通过踏步和坡道与规划道路连接,高差约2.5米。次要人行出入口位于场地南侧汇吉路上,通过踏步规划道路连接,高差约5米。西南侧负一层空间设置为风雨操场,高于市政道路约2.5米。东侧市政道路与用地内建筑教学区采用放坡处理,高差约2米。北侧市政道路与用地内建筑二层后勤区域采用放坡处理,二层地面高于北侧市政道路高约2.5米。教学区与交互区根据地形现状合理分台,采用吊层、架空层处理高差问题。设计结合地形与实际功能将风雨球场架高处理,尊重原始场地环境竖向关系并协调整体建筑与城市的关系。项目根据场地基础条件,结合学生主要上学流线将主入口与次入口分设于243.000与241.000标高。利用场地高差分别于242.000设置操场,246.000设置教学区,并以庭院衔接各功能区域。主入口位于西侧规划道路上,结合前区空间形成前区等候区域。入口处景观大踏步和坡道引领学生依次上至245.900平台进入食堂和首层架空层,下至242.00运动操场,沿着242.00操场东南侧可进入242.000吊一层功能空间,并下至232.500负一层风雨操场。次入口设置在南侧汇吉路,设有景观踏步引领学生上至245.900平台。地下车库设置合理利用吊一层和负一层后部及覆土区域,使基地减少开挖节省土方。风雨操场设置在运动操场下方,结合地形架空处理,减少开挖。建筑布局、效果图一总体设计设计原则1.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2.以城市总体规划和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为指导,落实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提出的目标及指标。3.以现状实际情况作为设计基本条件,以海绵城市规划指标作为设计的基本方向。需求分析表3-1传统开发下垫面分析一览表序号下垫面性质面积面积占比雨量径流系数1硬屋面3122.9312.41%0.802绿化屋面3362.0113.36%0.303混凝土或沥青路面3496.7113.90%0.804透水铺装路面4251.3816.89%0.205绿地9486.6337.70%0.156人造透水草坪1445.345.74%0.50合计25165.00100.00%0.37在传统开发模式下,地块下垫面可分为绿化、硬质屋顶、硬质铺装。传统下垫面开发后,其综合雨量径流系数为0.37,径流控制率为63%,与规划要求的80%径流控制率还有较大差距。设计目标为满足重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的相关要求,年总径流控制率80%,污染总量控制率50%。表3-2地块控制目标用地性质地块编号总面积/m2年径流污染物控制率(SS)(≥)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2516550%80%设计参数1.本工程排水管道均采用管顶平接。最小设计坡度控制在i=0.005。雨水设计流量公式:Q=qψF(L/S)本工程暴雨强度公式:式中:Q—计算流量q—暴雨强度(L/s.hm2)T—降雨历时(min)F—汇水面积(hm2)P—重现期(年)Ψ—流量径流系数暴雨重现期:本工程设计重现期为5年。设计降雨历时:t=t1+t2(min)其中,地面集水时间:t1=5(min)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t2(min)按计算确定。2.本项目采用容积法计算年径流总量控制容积,雨水径流总量控制容积计算公式(容积法):VT=10HTRVF(m3)式中:VT—雨水径流总量控制容积HT—设计降雨量(mm),根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确定F—汇水面积(hm2)RV—综合雨量径流系数本项目所属重庆巴南,各控制率对应降雨量如下表:表3-3控制率对应降雨量表序号年径流总量控制率PT(%)设计降雨量H(mm)1508.22559.936011.546513.657016.167519.178023.088528.499036.53.汇水分区年径流污染去除率 PZ=PWPT式中:PZ—汇水分区年径流污染去除率PW—汇水分区LID设施污染物去除率,见下表PT—汇水分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表3-4单项设施污染物去除率一览表名称单个设施污染物去效率PW(%,以SS计)增强型生物滞留设施70~95渗透塘70~80雨水塘50~80雨水湿地50~80蓄水池80~90雨水罐80~90表3-5雨量径流系数下垫面种类雨量径流系数流量径流系数硬屋面0.8~0.90.85~0.95绿化屋面0.3~0.40.4混凝土和沥青广场、路面0.8~0.90.85~0.95块石等铺砌路面0.5~0.60.7干砌砖、石及碎石路面0.40.5非铺砌的土路面0.30.4透水铺装路面0.15~0.30.4实地绿地0.1~0.20.25水面1.01.0覆土绿地(覆土厚度≥500mm)0.1~0.20.25覆土绿地(覆土厚度<500mm)0.3~0.40.43.5LID设施方案LID设施适用性分析城市建设中LID系统包括蓄水池、雨水花园、渗水路面、雨水管沟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往往具有补充地下水、集蓄利用、削减峰值流量及净化雨水等多个功能。根据海绵各项设施的功能和特点LID设施优缺点对比及设施选择情况参见下表。表3-6低影响开发设施比选一览表表3-7各类用地中低影响开发设施选用一览表综合考虑本工程建筑设计及设施的落地性,可选择的LID设施有:透水铺装、绿色屋顶、生物滞留设施、蓄水池等。LID设计方案比选结合现场踏勘、水文地质、建筑雨水排水系统、室外雨水排水系统等资料,同时充分考虑区域建设风格,尊重业主单位意见建议,经讨论筛选确定适合本次项目区域的低影响开发设施有:透水铺装、绿色屋顶、植草沟、雨水花台、雨水花园、雨水塘、雨水集蓄回用。初步确定两种LID设施组合方案,即“方案一:透水铺装+植草沟+雨水塘,方案二:透水铺装+绿色屋顶+雨水花园+雨水集蓄回用”,通过经济技术比较,确定最终的实施方案。1)方案一结合场地标高及下垫面解析情况,方案一采取的低影响开发措施有透水铺装、植草沟、下凹绿地、雨水花园。区域内铺装除台阶外,均采用透水铺装。硬质屋顶雨水通过周边设置雨水花园等收集处理。方案一的原则是尽可能地将雨水通过自然方式下渗。因此充分考虑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的布置。2)方案二方案二采取的低影响开发措施有透水铺装、绿色屋顶、雨水花园和雨水调蓄利用。为满足消防车要求,消防车道及消防扑救场地采用硬质铺装,对该区域雨水进行收集汇水至雨水花园,在管网末端设置调蓄水池,将项目部分雨水截留,引入调蓄水池处理回用。3)方案比选确定两种方案优缺点见下表:表3-8方案比选表方案优点缺点方案一投资较经济与景观设计紧密配合雨水花园面积过大影响景观效果、施工周期长、后期维护复杂方案二可为绿化、道路浇洒提供回用水水源与景观设计较紧密配合施工周期长方案二采用的LID设施为透水铺装、绿色屋顶、雨水花园和雨水调蓄利用,能为地块的绿化、车库浇洒等提供水源,并且可以提供绿色建筑评分要求,通过景观的配合能达到较好的景观效果。综合比较分析后,拟采用方案二作为本项目海绵实施方案。LID设施设计及效果评估本次设计效果评估采用容积法进行计算评估。根据场地雨水走向,以及做一些汇流措施尽可能的增大场地雨水受控面积。根据本项目建筑雨水排水系统、室外雨水排水系统等实际情况,结合业主单位的意见,同时充分考虑项目建设风格,项目选择LID技术措施主要为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绿色屋顶以及雨水回用水池。根据服务分区下垫面以及场地地形条件划分各分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场地绿化丰富,径流系数低,设置海绵调蓄设施有利的分区分配较高的控制目标;场地较差的分区采取雨水回用系统。3.6.1LID设施布置与核算为保证整个项目整体景观要求及满足消防通道及消防扑救场地的要求,对本项目消防通道、消防扑救场地不做改造,依旧采用硬质铺装,采用周边绿化布置雨水花园,对硬质铺装雨水进行控制或转输至雨水花园进行控制,其余部分大多采用透水铺装;充分与景观沟通在绿地合适位置设置雨水花园对建筑屋面及周边硬质铺装雨水进行收集控制,设置调蓄池收集部分雨水,作为回用雨水原水。总之,本项目通过设置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绿化屋面和雨水回用水池等LID设施对项目区域内雨水进行控制。根据场地实际情况,合理布置雨水花园,满足控制指标的要求。具体计算过程如下:表3-9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核算表LID技术措施服务面积(m2)下垫面类型下垫面面积(m2)雨量径流系数实际调蓄容积实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实际年径流控制率贡献值雨水花园S11161.70硬质屋面1008.400.8031.150.830.038生物滞留设施153.31.00小计14920.82雨水花园S2177.6硬质屋面124.10.808.350.850.006生物滞留设施53.51.00小计177.60.86雨水花园S31220.7硬质铺装499.60.8029.550.850.041硬质屋面575.70.80生物滞留设施145.41.00小计1220.70.50蓄水池S45132.32硬质屋面798.210.80120设计取0.850.173硬质铺装2888.770.80人造透水草坪1445.340.50小计5132.320.74自然受控区域17472.68透水铺装4251.380.20-0.780.543硬质铺装108.340.80绿地9134.430.15硬质屋面616.520.80绿化屋面3362.010.30小计17472.680.22合计25165-0.802从项目整体来看,本工程设置的LID设施实际调蓄雨水容积达到189.0m³,实际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0.2%,满足80%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要求。3.6.2年径流污染物去除率由于坡度的原因,山地城市初期冲刷效应比平原城市更为显著。降雨径流污染物质的流失率高于平原城市,能够在短时间内携带大量的污染物质,使得初期径流具有更强的污染性,可能会造成污染物浓度在短时间内急剧上升,容易导致流域水质迅速恶化。年SS总量去除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低影响开发设施对SS的平均去除率。根据各低影响开发设施面积及污染物去除率进行加权计算。表3-10项目年径流污染总量去除率核算表LID技术措施服务面积(m2)实际年径流控制率贡献值LID设施污染物去除率污染物去除率贡献值雨水花园S11161.700.0380.800.031雨水花园S2177.600.0060.800.005雨水花园S31220.700.0410.800.033蓄水池S45132.320.1730.800.139自然受控区域透水铺装17472.680.5430.750.101绿地0.600.185绿化屋面0.850.079合计25165.000.8020.535综上计算,本项目的年径流污染总量去除率为53.5%,满足规划指标不小于50%的要求。3.6.3计算结果本项目设计值与目标值对照表如下:表3-11设计值与目标值对照表地块编号占地面积㎡指标年径流污染物去除率(SS)(≥%)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巴南区滨江路学校项目25165目标值50%80%设计值53.5%80.2%通过采取的海绵措施,设计值大于目标控制值,满足要求。LID设计LID雨水系统流程根据本工程设计,各LID雨水系统流程如下:未受控绿化内雨水原地下渗及蒸发后形成地面径流直接流入雨水管网系统。图4.1未受控绿化径流组织路径图受控绿化内雨水原地下渗及蒸发后形成地面径流进入临近雨水花园内,由雨水花园过滤处理。图4.2受控绿化径流组织路径图透水铺装内雨水下渗、蒸发及形成地表径流,其中下渗部分分为原地下渗及盲管收集,盲管收集雨水与地面径流共同排入雨水管网。地表径流部分通过雨水花园处理后进入雨水管网系统。图4.3透水铺装径流组织路径图不受控硬质铺装雨水原地下渗及蒸发后形成地面径流直接流入雨水管网系统内。图4.4不受控硬质铺装径流组织路径图受控硬质铺装内雨水原地下渗及蒸发后形成地面径流进入临近雨水花园内,由雨水花园过滤处理。图4.5受控硬质铺装径流组织路径图受控屋面(普通屋面或绿色屋面)的雨水组织收集后进入临近雨水花园或者雨水回用水池,经过雨水花园处理排走或者其他措施处理后回用。图4.6受控屋面径流组织路径图不受控受控屋面(普通屋面或绿色屋面)雨水组织收集后直接流入雨水管网系统内。图4.7不受控屋面径流组织路径图雨水花园本次设计雨水花园和生物滞留带自上而下依次为蓄水层、种植土层、透水土工布、沙砾层、碎石层(含集水盲管)、防渗土工布、素土夯实层、原土层。其中超高250mm,蓄水层为200mm,内部设置雨水溢流设施;种植土层为400mm,种植土一般为腐殖土:沙土:原土=1:1:3,其渗透系数宜为3×10-6m/s~1×10-5m/s,可根据渗透系数调整具体各项比例;透水土工布规格要求大于400g/平方米;砂滤层100mm;砾石层为200mm,砾石孔隙率应为35%~45%,有效粒径>80%,砾石层内敷设集水盲管,盲管采用pvc材质,且盲管周围应包裹一层透水土工布,规格400g/m2,透水盲管的开孔率宜为5%左右,孔径宜根据盲管管径确定;为防止雨水下渗对周边道路造成土基浸水,雨水花园底部及四周侧壁均布置为两布一膜防渗膜(1.5mm)层,距离道路或建筑3m以上时仅使用防渗土工布。防渗膜施工参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113-2007)。竖向设计自然雨水花园最小深度:H=H1+H2+H3+H4+H5:式中:H1—设计超高,250mmH2—设计持水层高度,本次设计取200mm;H3—种植土厚度,为满足灌木生长需求,本次设计取400mm;H4—沙砾层厚度,本次设计取100mmH5—砾石层厚度,本次设计取200mm。纵向坡度设计:由于设计场地整体平缓,本次改造设计的自然雨水花园及生物滞留带分散布置,单个设施体量较小,无纵向坡度。调蓄容积计算:雨水花园实际控制容积=面积蓄水深度×0.75(考虑景石和植物根系所占空间及放坡)。雨水花园溢流井选型参照图集17J17《重庆市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标准设计图集》P58中圆形溢流井,溢流口最大过流能力为50L/s。结合蓄水深度和渗透系数计算雨水花园缓排时间,宜控制在8~24h范围内。表4-1容积式LID设施溢流校核表雨水花园服务面积(m2)径流系数暴雨重现期设计流量(L/s)溢流口数量(个)设计溢流量(L/s)缓排时间(h)S11161.700.83568.1921009.3S2231.100.7559.701508.3S31220.700.82556.0121009.3雨水花园S1、S2、S3分别设两个、一个和两个溢流口,单个溢流管流量按照溢流口最大过流量50L/s进行复核。经复核单根溢流管管径为DN300,坡度0.3%,流量为57.8L/s,可满足溢流口最大过流需求。雨水调蓄池本项目设置雨水回用系统,在室外总图设地埋式雨水回用装置,收集场地雨水作为回用雨水原水,雨水经处理后用于用于道路、车库冲洗、绿化浇洒。雨水收集回用容积根据地块设计需水量和收集范围可收集量(收集范围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0%对应的雨水径流总量)比较确定。当设计需水量小于收集范围内的可收集量时,雨水收集回用容积根据设计需水量确定;当设计需水量大于或者等于收集范围内可收集量时,雨水收集回用容积根据可收集量确定。地块设计需水量公式:VU=QUTU(m3)式中:VU—地块设计需水量QU—最高日用水量(m3/d)TU—雨水利用天数(d),宜取3-7d,本项目取3d。可收集雨量计算公式:VT=10HTRVF(m3)式中:VT—雨水径流总量控制容积HT—设计降雨量(mm),取80%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F—汇水面积(hm2)RV—综合雨量径流系数经计算,各地块雨水收集回用容积见下表。表4-2雨水收集回用容积计算表地块名称最高日用水量(m3)设计需水量(m3)收集范围面积(m2)雨量径流系数收集范围可收集水量(m3)雨水收集回用容积(m3)巴南区滨江路学校项目40405132.320.74104.29104.29(实际容积120)透水砖铺装设计本次设计透水铺装结构如下:人行道透水砖30×30×6cm,从上至下构造依次是30mm干硬性水泥砂浆,100厚C20透水砼垫层,100厚碎石垫层,夯实素土。车行道透水砖30×30×6cm,从上至下构造依次是30mm干硬性水泥砂浆,200厚C20透水砼垫层,250厚碎石垫层,夯实素土。本工程采用透水砖,其透水系数不宜小于等于1.0X10-2cm/s,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力学性能、物理性能等其他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的规定。用于铺筑人行道的硅砂透水砖其防滑性能(BPN)不应小于60、耐磨性不应大于35mm。(1)透水砖技术要求透水砖的强度等级应通过设计确定,可根据不同的道路类型按下表选用。表4-3透水砖强度等级道路类型抗压强度(MPa)抗拆强度(MPa)平均值单块最小值平均值单块最小值小区道路(支路)广场、停车场≥50.0≥42.0≥6.0≥5.0人行道、步行街≥40.0≥35.0≥5.0≥4.2透水砖接缝宽度不宜大于3mm。(2)找平层透水砖面层与基层之间设置透水找平层,其透水性能不宜低于面层所采用的透水砖。透水粘结找平层用砂应宜采用透水性能较好的中砂和粗砂,含泥量宜小于5%,泥块含量小于2%,含水率小于3%。(3)基层本次基层选用透水混凝土及级配碎石过滤层,连续孔隙不应小于10%。透水水泥混凝土性能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的规定。(4)土基1、土基应稳定、密实、均质,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2、路槽底面土基设计人行道回弹模量值不宜小于20MPa,车行道及停车场不宜小于25MPa,特殊情况不得小于15MPa。绿色屋面将屋面做成种植屋面,种植屋面从上至少构造依次为种植土,无纺布一道,陶粒滤水层(φ20-30.从上至下粒径变小),防水层,屋面结构板。当覆土深度小于700mm时,滤水层厚度为150mm,当覆土深度大于700mm,小于1500mm时,滤水层厚度为300mm。景观设计海绵景观设计原则(1)低影响开发原则将雨水直接利用与间接利用相结合,充分利用绿地滞蓄净化雨水;优先采用源头控制措施,通过分散化、小型化、低成本的雨水控制利用设施,尽量结合景观设施在源头净化、收集和利用雨水。(2)合理布局原则在本项目海绵建设过程中,应该极大的尊重场地建筑、道路布局,结合场地景观设计,尊重自然,合理分析径流的前提下,对LID设施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安排。(3)生态适应原则生态是环境景观设计永远的主题,在低影响开发景观设计中,尊重场地、注重保护和利用现有的自然景观资源,创造一个人充满趣味与活力的人工小环境,并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相互补充,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生态环境是最根本的原则。植物选型原则LID设施区域:LID植物为雨水花园。雨水花园以渗、滞、净功能为主,植物以LID植物自然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