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专利技术_第1页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专利技术_第2页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专利技术_第3页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专利技术_第4页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专利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专利技术1建筑业十项新技术在本工程中的应用1.1概述本章对该工程中拟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专利技术项目进行了具体表述。通过我们对现有的标书、图纸的分析和探讨,新技术、新工艺、专利技术应用涉及的工程部位有:软土基础、基坑及主体结构的开挖及监测、主体结构钢筋和混凝土、主体建筑围护、屋面、水暖系统的安装、强、弱电系统的安装、建筑物的精装饰等,属于土建承包范围和总包管理范围。对此我们将根据建设部推广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我们在同类工程中自行总结和创新的成熟技术、工艺的应用进行描述。1、在该工程中拟采用的建设部推广的新技术、新工艺序号建设部推广的十项新技术分项名称子项名称1地基基础和下一空间工程技术深基坑支护及边坡防护技术2高性能混凝土计划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混凝土耐久性技术免装饰混凝土技术3高效钢筋与预应力技术高效钢筋应用技术HRB400、HRB500级钢筋的应用技术粗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4新型模板及脚手架应用计术免装饰混凝土模板技术早拆模板成套技术新型脚手架应用技术碗扣式脚手架应用5安装工程应用技术消防给水管道卡压连接技术6建筑节能和环保应用技术节能型围护结构应用技术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技术及施工技术节能型门窗应用技术节能型建筑检测评估技术预拌砂浆技术7建筑防水新技术建筑防水新技术防水卷材建筑防水涂料刚性防水砂浆8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技术施工过程测量技术施工控制网建立技术施工放样技术特殊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深基坑工程监测和控制9建筑公司管理信息化技术工具类技术管理信息化技术信息化标准技术2、建设部推广的十项新技术、新工艺以外有:(1)矩形风管金属板法兰制作及安装工艺。(2)装修工程中应用的新材料及安装工艺。3、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在工程的应用(1)《风管及其部件漏风量测试装置》。(2)《安全自升物料提高机》1.2应用建设部推广的十项新技术中的部分项目1.2.1高性能混凝土技术1.2.1.1混凝土裂缝防止技术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因素比较复杂,重要有:1、水泥水化热:水泥在水化过程中要释放出一定的热量,水泥发生的热量聚集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失。2、外界气温变化:浇筑温度随着外界气温变化而变化。特别是气温骤降,会大大增长内外层混凝土温差,这对混凝土是极为不利的。温度应力是由于温差引起温度变形导致的;温差愈大,温度应力也愈大。3、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中约20℅的水分是水泥硬化所必须的,而约80℅的水分要蒸发。多余水分的蒸发会引起混凝土体积的收缩等。并且设计经验局限性、施工工艺采用措施不妥或执行条件不良也会引起混凝土裂缝,因此我们采用混凝土裂缝综合防治技术措施。1.2.1.2免装饰混凝土混凝土技术应用措施:选择质地均匀、色泽一致的粗骨料,同一品种的水泥,制备专用的模板。提高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达成免装饰的效果。1.2.2高效钢筋与预应力技术1.2.2.1HRB400、HRB500级钢筋应用技术本工程主体结构采用HRB400、HRB500级钢筋(简称新Ⅲ级钢),HRB400、HRB500级钢筋是近几年建设部积极推广的钢材新品种,HRB400级钢筋的强度设计值为360N/mm2,比Ⅰ级钢和Ⅱ级钢强度分别提高71%和16%,采用HRB400、HRB500级钢筋替代部分Ⅰ级钢和大量的Ⅱ级钢,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楼板中使用新Ⅲ级钢筋,在满足最小配筋率及保证楼板不开裂的前提下钢筋间距比使用Ⅰ级钢筋的间距可加大1/2-1/3,如保持钢筋原间距,则可缩小钢筋直径,节约大量的钢材。1.2.2.2直螺纹连接技术直螺纹连接技术。直螺纹连接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新的螺纹连接方式。它先把钢筋端部镦粗,然后再切削直螺纹,最后用套筒实行钢筋对接。由于镦粗段钢筋切削后的净截面仍大于钢筋原截面,即螺纹不存在扭紧力矩对接头性能的影响,从而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也加快了施工速度。直螺纹接头比套筒挤压接头省钢70%,比锥螺纹接头省钢35%,技术经济效果显著。1.2.3新型模板及脚手架应用技术1.2.3.1免装饰混凝土模板技术免装饰混凝土施工用的模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在混凝土侧压力作用下不允许有一点变形,以保证结构物的几何尺寸均匀、断面的一致,防止浆体流失。对模板的材料也有很高的规定,表面要平整光洁,强度高、耐腐蚀,并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对模板的接缝和固定模板的螺栓等,则规定接缝严密,不允许漏浆。因此本工程计划选用覆膜木模板。1.2.3.2早拆模板成套技术早拆模板技术是指楼板模板浇筑3~4天后,混凝土强度达成设计强度的50%以上时,可敲击早拆柱头,提前拆除横楞和模拆,而柱头顶板仍然支顶着现浇楼板,直到混凝土强度达成符合规范允许拆模数值为止的模板施工技术。本工程采用早拆技术可有效提高模板的周转及保证施工进度。1.2.3.3新型脚手架应用技术1.2.3.3.1碗扣式脚手架应用技术本工程内檐脚手架所有采用碗扣式脚手架,碗扣式脚手架具有以下优点:1、碗扣节点结构合理:能更好的满足施工安全的需要。2、脚手架组架形势灵活,可灵活调整支架间距。3、碗扣脚手架各构件尺寸统一、便于现场管理。4、减轻了劳动强度:装拆功效高,作业强高低,可减少劳动强度0.5倍。5、维护简朴:由于碗扣式脚手架完全避免了螺栓作业,维护简朴,运送方便。6、减少成本:可运用现有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进行装备改造,大大减少更新成本。1.2.4安装工程应用技术镀锌钢管沟槽式管件连接技术摒弃了螺纹、焊接等传统管道连接技术,采用新型、耐久连接型专用沟槽连接管件,具有抗瘸蚀性强、使用寿命长以及优良的力学性能等重要特性。1.2.5建筑节能和环保应用技术1.2.5.1节能型围护结构应用技术1.2.5.1.1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技术及施工技术本工程外檐采用蒸压轻质砂加气混凝土砌块,该砌块具有以下特点:1、自重轻。约为红砖的1/3,混凝土的1/4。可以有效地减轻建筑物的自重。2、优良的保温隔热性能。砌块的导热系数为0.11~0.16W/m•K,仅为混凝土的1/10。3、优良的耐火、防火性能。150mm厚砌体耐火极限大于4小时。砌块自身为无机硅酸盐材料,是不燃材料,不会产生有毒气体。4、具有较高的精确性,能充足保证薄层施工工艺的规定,并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可切锯、镂线槽等。5、强度级别和密度级别,干密度为400~650kg/m3。6、优良的隔音性能。平均隔声量可减少30~50dB。200厚表面未粉刷墙体,计权隔声量为44dB;双面粉20mm水泥砂浆墙体,则计权隔声量为49dB。1.2.5.1.2节能型门窗应用技术本工程采用断桥铝合金门窗该门窗具有以下特点:1、保温隔热性好,2、防水功能。3、防结露、结霜。4、防噪隔音。5、防火功能。6、防风沙、抗风压。7、强度高不变型,免维护。8、多种色彩,极具装饰性。9、绿色建材,循环经济。10、启动形式多,舒适耐用。1.2.5.1.3节能型建筑检测评估技术节能型建筑检测与评估技术是对建筑物的节能状况进行评估。衡量建筑物是否为节能型建筑,各地区是不同的,严寒和寒冷地区重要是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另一方面是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涉及墙、屋顶和地面和外窗的传热系数。夏热冬热和夏热冬冷地区重要是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和耗冷量指标,另一方面是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涉及墙、屋顶和地面和外窗),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和耗冷量指标是直接反映节能型建筑物的能耗水平,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是间接反映节能型建筑物的能耗水平。根据测试结果和本地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评估。1.2.5.2预拌砂浆技术预拌砂浆是指由搅拌站和干拌砂浆专业厂家生产的,用于建设工程中的各类砂浆拌合物,是我国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建筑材料。预拌砂浆对节约能源、资源,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保护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2.6建筑防水新技术1.2.6.1建筑防水涂料本工程卫生间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聚氨酯防水涂料具有无毒、无味、只挥发水份,属于环保型产品。涂膜耐水性、耐碱性好,具有较高的断裂延伸度,抗紫外线能力强,使用寿命长,有很好的耐候、耐老化性能。可滚涂、刷涂、喷涂,施工方法简便,无火灾隐患。可以潮湿基面施工。在维修工程中,可在旧防水层上直接施工,无需揭顶。粘接力强,对玻璃、铝合金、木材、塑料、瓷砖、石材,均有极好的粘接能力。1.2.6.2刚性防水砂浆刚性防水砂浆时再水泥砂浆中掺入聚合物外加剂进行改性,组成聚合物防水砂浆,具有很好的粘结性、和易性、保水性,提高抗裂性、耐水性。和易性、保水性好、干缩性小、施工简便,属环保产品;可在潮湿面施工。粘结力比普通沙浆2-3倍,抗折强度比普通沙浆2倍以上。对环境无污染其粉料与乳液配比为5:1。1.2.7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技术1.2.7.1施工过程测量技术1.2.7.1.1施工控制网建立本工程计划采用两级控制网,首级网的对角线构成了整个工程的主控十字线,十字线均平行于工程的纵横轴线,使下级多边形网的测设更为便捷。二级网为建筑物关键轴线控制、盲区控制网,为首级网控制下的多边形,使下级方格网和轴线的测设更为便捷。1.2.7.1.2施工放样技术施工放样,是建筑工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根据设计图纸及资料按构件的实际尺寸或按一定比例画出构件的轮廓,或将曲面展成平面,以便准确拟定构件的尺寸,作为制作样板等工作的依据。运用放样可以解决放线中的大量问题,求出某些未知尺寸,起到图解的作用。1.2.7.2特殊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1.2.7.2.1深基坑工程监测和控制工程监测及控制是施工过程中对深基坑、邻近建筑、道路等的沉降、变形的安全控制。本工程周边环境复杂必需对相邻建筑物、道路等变形沉降进行监控,在基坑开挖的各步措施中必须进行现场监控,必要时采用相应的措施。1.2.8建筑公司管理信息化技术1.2.8.1工具类技术根据本工程体量大、施工技术、施工质量标准高等特点我单位将采用我单位自行编制的精品工程施工指南指导施工,同时采用计算机测量放线CAD设计技术、大体积混凝土安全计算控制技术等。依据工程量清单进行计价技术、工程量自动计算技术、设计图纸现场CAD放样、装饰工程三维CAD设计技术。1.2.8.2管理信息化技术本工程管理信息将根据工程报价、项目成本、进度计划、项目物资、项目设备、项目质量、项目安全、协同项目等分别制定信息化技术管理,使工程管理更科学、合理、清楚。1.2.8.3信息化标准技术我单位根据自己建立一套基础信息标准,从而实现各部门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各厂家之间数据的交流。通过公司基础信息标准更能方便工程管理及信息交流。1.3建设部推广十项新技术、新工艺以外的项目1.3.1在通风空调系统中采用矩形风管金属板法兰制作及安装工艺该种风管重量轻,节约钢材,接口严密,施工效率高,加快工期。2可用于该工程的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2.1建筑业十项新技术的综合应用与创新优点及作用: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减少施工成本、节约工程建设造价。应用部位:基础、主体、屋面等。2.2风管及部件漏风量测试装置优点及作用:暖通风管重量轻,可在制作车间提前发现风管漏风处,及时修整,制作安装工效高。应用部位:暖通工程。2.3用于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超细矿物掺合料优点及作用:提高混凝土性能和质量,减少商品混凝土生产成本。应用部位:结构混凝土2.4新型自升自控物料提高机优点及作用:施工物料垂直运送安全、快捷应用部位:围护墙和装修材料的垂直运送2.5商品混凝土收缩性能实验研究优点及作用:提高混凝土性能和质量应用部位:结构混凝土2.6其他专利技术1、在通风空调系统中,采用专利技术《风管及其部件漏风量测试装置》2、垂直运送采用专利技术《安全自升物料提高机》3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应用3.1投标方BIM能力和经验3.1.1BIM技术简介1、BIM的含义所谓建筑信息模型(BIM),是指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这些信息的内涵不仅仅是几何形状描述的视觉信息,同时还包含大量的非几何信息。如材料的耐火等级、材料的传热系数、构件的造价、采购信息等。因此,BIM就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在计算机里建立一座虚拟建筑,一个建筑信息模型就是一个唯一、完整一致、逻辑的建筑信息库。2、BIM对于本项目安装工程的意义作为建筑从业团队重要组成部分的建筑施工公司,BIM技术的运用将覆盖施工组织管理的各个环节,涉及深化设计、施工组织、进度管理、成本控制、质量监控等。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角度出发,施工阶段BIM运用的信息创建、管理和共享技术,可以更好地控制工程质量、进度和资金运用,保证项目的成功实行,为业主和运营方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技术和经济指标最优化。BIM在项目的策划、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等各阶段的进一步化应用,为项目团队提供了一个信息、数据平台,有效地改善了业主、设计、施工等各方的协调沟通。同时帮助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决策,以三维模拟的方式减少重点部位施工过程的错、漏、碰、撞,提高一次安装成功率,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时间、人力、物力浪费,为方案优化、施工组织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为绿色施工、低碳建造典范,提供有力保障。3.1.2BIM技术应用管理流程1、组织架构通过多个项目的应用实践,我司BIM技术团队积累了丰富的应用实践经验,团队的组织架构也越发完善化、系统化、规范化。整个组织架构中,BIM技术团队形成三个大组,分别为:建筑结构组、机电模型组和后期运用组。每大组拥有专设负责人,其中机电模型组还细分为水、电、风三大专业组。其中,建筑结构组和后期应用组的建立是我司的一大特点和亮点。我司充足考虑到机电模型是无法脱离建筑结构运营的,建筑结构组的建立可以对已有的模型进行监控、督查,对需要修改的地方进行第一时间更新,为机电管线建模和深化设计等一系列技术实行提供了有效保障,保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实时性及可靠性。后期应用组的建立为我司BIM技术服务的实行、推广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信息化平台。在这个平台上,BIM技术的数据得到充足集成和再现,经后期应用组的信息加工提供应各专业机构,实现BIM模型的方案模拟、进度演示,并能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分专业、总体、专项等特色演示。此外,我司一直采用专业对口的方式进行人员分派,保证各专业组中都拥有本专业的BIM工程师,此种做法有以下几个优点:1) 本专业的BIM工程师对图纸系统的理解更为进一步全面;2) 有效保证建模的准确性;3) 建模过程中对图纸进行了再次审核、监督和掌控,对设计、深化图纸进行有效把关。2、BIM人员结构本项目BIM技术团队中将安排项目、建筑结构、机电建模、后期应用负责人各1人,机电组分别安排水、电、风三个专业BIM技术人员各2人,组成一支专业化BIM技术团队。现场合派人员皆通过高级BIM研修班培训且大部分获得Revit操作考试认证。通过上述人员架构保证各BIM专业的完整性和可执行性,且我司BIM技术人员经验丰富,专业对口,操作娴熟,对BIM操作技术有着相应的工作标准和流程,有效保证BIM工作准时、专业、高效开展。此外,在项目实行过程中我司也会按照实际需求增添人员或通过RevitSever新型应用技术提供公司BIM总部的技术支持。3、RevitSever应用技术RevitServer其功能基本类似与BIM中心文献,而中心文献基于的是局域网。RevitServer的网络体系结构扮演者两种不同的角色:1) 类似现有的中心文献,称作“中心服务器角色”;2) 相相应“中心服务器角色”,作为“本地服务器角色”,可以存在于设计团队内网以外的任何地点。本项目中,我司一方面进行网络配置。广域网部分,在公司本部采用了一条6M的电线专线接入(上下行平衡各6M),平安项目现场由项目部提供。局域网部分我司将在两处都建立了局域网,公司本部为1000M连接,现场初步设定为100M连接。我们在公司本部设立了VPN服务器,平安现场通过VPN技术将组成虚拟私有网络。两处的网络虽都接入了Internet,但由于防火墙的阻隔自身是互不相通的,保证了网络安全性。基于上述网络架构和操作平台,我司BIM技术人员可以快速在RevitServer中心服务器上进行文献传输、下载、同步、更新等操作,操作流程除了初次服务器设立,其他皆与中心文献工作模式相同。我司在本项目中采用RevitServer中心服务器技术,该项技术将大大减少了软件模型同步的时间,并可以在局域网外进行传输,现场技术团队可以直接和公司本部进行同步协作。相对于中心文献只能存在于局域网内网而言,RevitServer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司BIM技术团队对现场的技术支持也可以通过RevitServer中心服务器得到实现,使模型快速同步、更新、读取,大幅减少中间信息传输请求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4、BIM技术标准4.1BIM软件统一规范本项目BIM建模按照规定需用Autodesk公司的Revit和Navisworks软件,我司下属的BIM技术团队长期以来一直使用AutodeskRevit系列软件与Navisworks软件进行建模、演示以及BIM运用等各项工作。目前,我司采用的Revit与Navisworks系列软件均已升级至2023版。由于,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各方应用软件的版本也会相应更新,项目的各参与方对本项目的BIM信息请求各不相同。故在项目施工初期,我司提交一个BIM应用软件名单,使各参与方可以拥有统一的BIM沟通语言。4.2BIM制度规范为保证BIM工作顺利高效的开展,BIM技术广泛的应用与推广,我司通过数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归纳与总结,制定了独有的具有特色的BIM设计运用规范及标准,有效规范了BIM建模、运营、管理、实行、出图等流程,促进BIM信息化实行,建筑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大大提高BIM应用价值。本项目的BIM工作是一项集建模、检测、计算、模拟、数据集成等工作为一体的三维建筑信息管理工程,这项工程将覆盖于本工程的设计、深化设计、制造、施工管理乃至后期运营管理的建筑全生命周期。鉴于本工程的复杂性与重要性,我司将在项目的建模、模拟、数据集成、数据交互等各个阶段,严格执行我司已有的信息发布各类标准及制度。a) BIM建模制度在BIM设计制度规范中,我司明确BIM建模规范规定,在项目严格按照标准建模进行BIM设计,保证模型质量、提高建模效率,做到模型清楚、准确。各专业建模需对CAD底图进行基准点归零解决。水、电、风三大专业内部细化为各小专业,同时BIM模型系统图层需按照系统色彩区分。在建模过程中,我司充足考虑到BIM模型后期需要进行碰撞检测和修改,为了能在BIM编辑软件或是检视软件中快速辨识各项系统类别,方便各专业模型修改,我公司BIM技术团队建立了工作集的概念。工作集的存在明确了专业分工,这点和传统按楼层划分,一个BIM设计师需对机电各个专业进行建模有着主线上的区别。我司各专业BIM设计人员按专业在自己的工作集内进行建模、调整,有效实现对专业的管理和把控。当管线模型需要调整的时候,通过在单专业工作集中修改,保证修改的准确性,也使机电管线的系统更加清楚化、条理化。针对工作集的建立,我司相应建立了一套MEP分项代码ColorCode,有助于提高编辑模型及冲突检查的时效性。b) BIM族库标准由于Revit软件是有美国Autodesk公司所开发。因此,软件自身自带的构件都无法精确地反映所有产品的设备外形与参数。故我司为了使模型能符合实际情况也为了提高深化设计的准确率,BIM建族人员按照项目选用设备或管件,依照与实际尺寸1:1的比例绘制BIM设备模型(族)。在建模的同时自制了部分族模型涉及弯头、三通、阀门、水泵、冷水机组等,在自制族时加入设备关键的尺寸参数,通过尺寸参数的修改来改变产品参数、尺寸规格等设备信息,保证模型能与产品参数完全一致。目前我司在冷冻机房、水泵房等区域的深化建模非常迅速,凭借的就是强大的族库支持。我司从参与BIM项目至今,制作积累了大量的族库,建立了一套多级分类的族库存储检索管理体系。族库分类定义为6级:专业,构件大类,构件小类,厂商,系列,构件。其中专业分为:“建筑”、“结构”、“暖通”、“给排水”、“电气”;构件大类相对较多,如“空调”,“水泵”等等;构件小类是对构件大类的再次细分,如在“空调”大类里再细分为“VRV”,“VAV”,“精密空调”;厂商是以厂商的角度对构建小类的细分。系列是指该厂商在该小类里存在的系列,是厂商自己的一个自然分类;最下一级为构件,是实际的一个实体。现规定实体的名称采用供厂商的PN代码来实现,没有PN代码的构建,我司会按照级别途径定义一个CC(ComponentCode)来代替。目前我司所有的族都严格按照这个分类的办法存储在族库中。凭借着我司族库的巨大优势,在建模过程中模型更加精细、准确、可靠,符合现场实际情况,使深化设计真正做到准确、高效、可行。本项目中,我司的海量族库是BIM建模的强大后盾,为模型分阶段交付深度提供有效保障。c) BIM出图标准BIM具有深化出图的功能,当模型发生改变,其剖面图、平面图、综合图、大样图等都会相应作出变化,即只需修改一次就可以轻松修改各种图纸中的管线位置,一次成型。一旦模型方案拟定,不仅三维可视化模型具有,深化等一系列套图也相应生成。相比之下,传统的深化流程就显得比较落后了,借助BIM技术来填补深化出图流程中局限性,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了更好的对项目实行BIM深化出图,我司将根据实际情况将三维模型转化为二维图纸,使得BIM深化出图和传统深化施工图纸很好衔接起来,进一步提高BIM机电各专业的出图质量,提高制图效率,做到图面清楚、简明,符合设计、施工、存档的规定,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下图为我司BIM部分专业CAD出图规范:5、BIM应用流程5.1BIM协作流程BIM的技术流程对本项目中BIM的应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BIM技术的应用将贯穿于整个项目中。5.2BIM基础建模流程针对本项目,我司将运用AutodeskRevit系列软件根据平面设计图纸建立三维模型。即各专业根据设计原图或深化设计出的二维图纸,分别在本专业工作集中建立相应的三维模型。5.2.1BIM数据链接管理流程由于BIM模型对硬件的规定较大,因此在本项目中我司不会将所有模型都绘制在一个文献中。通过模型的外部参照和工作集方式,保证使用模型的统一一致,解决各部门使用文献时的版本问题,有效避免修改、同步过程中的误操作,导致修改中对其他专业的互相影响,大大提高团队的整体工作效率。具体管理流程如图:5.2.2BIM碰撞检测流程本项目中我司将运用Navisworks软件对模型中的建筑结构、结构构件、机械设备、水暖电管线等进行碰撞检测,再回到Revit软件里将模型调整至“零”碰撞。合理对的的BIM碰撞检测方案可以在迅速发现管线与建筑结构、管线与管线间的碰撞问题的同时有效避免新冲突的产生,本项目中我司将采用如下方案实行高效碰撞检测。5.2.3BIM预制加工流程在深化设计阶段,我司可以制作一个较为合理、完整、又与现场高度一致的BIM模型,把它导入AutodeskInventor软件中,通过必要的数据转换、机械设计以及归类标注等工作,可以把BIM模型转换为预制加工设计图纸,指导工厂生产加工。5.2.4BIM辅助出图流程本项目中,我司BIM技术团队将配合深化部门进行辅助出图,为了更好的对项目实行BIM出图,我司制定了如下流程。在上述流程中,Navisworks解决了碰撞检测问题,当需留洞出图时,我司运用Navisworks软件的这一特性,运用机电管线与建筑结构的碰撞点进行留洞。5.2.6BIM族库的管理流程在我司自己生产族开始,我们已经意识到这个族库此后将非常庞大,故需要一套管理机制来控制族库,以保证这个族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族库的物理存放我司采用单机物理存放的方式,即用一台计算机脱离网络;同时该台计算机设定有较高密码强度的口令(大小写加数字,不低于8位)和42天强制密码修改的机制,以防族库被非法入侵。每当一个项目需要对族进行提资时,一方面由项目人员按照族库列表进行选择所需要的族,并填写族库提资申请表,提交项目经理和BIM事业部经理签字。此申请签字核准后交族库管理员,族库管理员一方面生成一个空白的Revit文档,将申请中所列的族逐个载入该文档,最后将该Revit文档交付给申请人。申请人在获得该Revit文档后自然就可以使用已经载入的所有族。此外,我司还定义族库数据的定期备份,天天一次将新增的数据存储到移动硬盘中,每周一次将整个族库保存到移动硬盘中,移动硬盘由族库管理脱机保管。5.2.7BIM施工进度优化流程本项目中,我司将采用BIM施工进度优化流程对施工方提出的进度提出优化。5.2.8BIM重难点施工指导流程通过BIM软件平台,采用立体动画的方式配合进行BIM施工方案模拟,帮助确认BIM重点、难点的施工指导。5.2.9BIM数据安全和保存流程为保证BIM数据的安全性,在本项目中我司会为所有的单个文献建立工作集,且中心文献将被存放在特制的服务器电脑上,我司会规定设计师定期将自己的模型与中心文献进行同步,且设计师只能对自己本地电脑上的模型进行修改,保证项目中BIM数据的安全性。此外,服务器也将会设立用户密码,未经授权的用户将无法使用服务器,同时我司还将定期对服务器上得文献定期进行备份,保证项目工作的顺利进行。3.1.3岗位职责项目BIM小组重要负责:BIM模型的创建、维护,保证设计和深化设计图清楚地形象的展现在模型里,可以更好的发现图纸问题并及时解决;可以表现出钢构件组装流程,各种施工工艺等,更好的优化施工方案和工作计划;进行模拟施工,进而优化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同时,定期组织对项目部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3.1.4本BIM的软硬件环境一、软件平台我公司BIM技术应用软件如表所示,我方负责提供并维护上述软件的许可证并对BIM工作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培训,以充足支持建模、浏览、协调和模型更新任务。总承包商提供建设单位、项目管理公司和顾问团队一个可以监督BIM工作的在线的、安全的、可实现的BIM协作平台。这样的平台应能支持3D技术,随时检查总承包商提交的BIM信息模型。二、硬件平台为充足保障BIM技术所需软件的正常运营,我公司及各分包商使用的计算机硬件平台为戴尔T3600专业级图形工作站或更高配置,计算机数量满足BIM工作各相关部门的使用需要。同时也应提供BIM软件给建设单位、项目管理公司和顾问团队,方便检查各专业的BIM模型元素。3.1.5BIM实行方案一、BIM前期实行计划根据本工程业重规定,以及综合考虑本工程的总体施工进度计划,为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特制定BIM专项工作计划。二、BIM交付期工作计划BIM工作完毕后交付的成果,涉及纸质文档(图纸、图片、报告等)和电子文档(CAD电子图档、BIM模型、视频等)。为保证BIM工作质量,对交付模型质量规定如下:1)所提交的模型,各专业内部及专业之间无构件碰撞问题的存在。2)严格保证BIM模型与二维CAD图纸包含的信息一致。3)机电管线系统建模采用RevitMEP。提交模型时必须同时提供nwc或nwd格式模型,用于Navisworks下的模型整合。4)为限制文献大小,所有模型在提交时必须清除未使用项,删除所有导入文献和外部参照链接,同时模型中的所有视图必须通过整理,只保存默认的视图和视点,其他都删除。5)与模型文献一同提交的说明文档中必须涉及:模型的原点坐标描述,模型建立所参照的CAD图纸情况。6)针对设计阶段的BIM应用点,每个应用点分别建立一个文献夹。对于3D漫游和设计方案比选等应用,提供avi格式的视频文献和相关说明;对于工程量记录、日照和采光分析、能耗分析、声环境分析、通风情况分析等应用,提供成果文献和相关说明。7)设计方各阶段的BIM模型(方案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阶段)通过业主认可的第三方征询机构审查后,才干进行二维图正式出图。8)竣工模型在施工图模型的基础上添加以下信息生产信息(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运送信息(进场信息、存储信息)、安装信息(浇筑、安装日期,操作单位)和产品信息(技术参数、供应商、产品合格证等),如有在设计阶段还没能拟定的外形结构的设备及产品,竣工模型中必须添加与现场一致的模型。3.2对设备系统进行合理优化1)BIM模型可以协助完毕机电安装部分的深化设计,涉及综合布管图、综合布线图的深化。使用BIM模型技术改变传统的CAD叠图方式进行机电专业深化设计,应用软件功能解决水、暖、电、通风与空调系统等各专业间管线、设备的碰撞,优化设计方案,为设备及管线预留合理的安装及操作空间,减少占用使用空间。2)复杂节点施工BIM模型可以进行土建结构部分的深化设计,涉及预留洞口、预埋件位置及各复杂部位等施工图纸深化。对关键复杂的劲性钢结构与钢筋的节点进行放样分析,解决钢筋绑扎、顺序问题,指导现场钢筋绑扎施工。3)专项施工方案通过BIM技术指导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可以直观的对复杂工序进行分析,将复杂部位简朴化、透明化,提前模拟方案编制后的现场施工状态,对现场也许存在的危险源、安全隐患、消防隐患等提前排查,对专项方案的施工工序进行合理排布,有助于方案的专项性、合理性。3.3重点施工工艺模拟和分析3.3.1施工阶段BIM应用内容3.3.1.1施工进场准备阶段1、现场施工平面布置优化(涉及垂直运送机械布置、材料堆场及仓库布置、现场运送线路布置、临水临电线路布置)2、现场安全预案模拟(安全线路可行性、逃生通道最大人流量计算)3、施工降噪方案模拟分析3.3.1.2基础施工阶段1、基坑支护桩偏斜动态模拟分析2、复杂钢筋节点模拟分析3、基坑降水水位动态模拟分析4、临边洞口的安全分析5、工程物料跟踪动态记录6、不同方案施工进度模拟分析7、运用BIM技术进行施工技术交底3.3.1.3主体安装施工阶段1、钢结构吊装动态模拟分析2、复杂钢筋节点模拟分析3、外檐幕墙安装预案模拟分析4、镶砖排砖预案模拟分析5、临边洞口的安全分析6、工程物料跟踪动态记录7、不同方案施工进度模拟分析8、预留洞口安装预案模拟分析9、机电管道综合布设及碰撞检测分析10、系统调试动态模拟分析(涉及供暖温度平衡、水压平衡、灯光)3.3.2生产管理通过结合project或梦龙项目管理软件编制而成的施工进度计划,可以直观的将BIM模型与施工进度计划关联起来,自动生成虚拟建造过程,简朴直观,通过对虚拟建造过程的分析,合理的调整施工进度,更好的控制现场的施工与生产。3.3.3现场管理通过BIM技术解决现场施工场地平面布置问题,解决现场场地划分问题,按施工图纸规划出《施工平面布置图》搭建各种临时设施;按安全文明施工方案的规定进行修整和装饰;临时施工用水、用电、道路按施工规定标准完毕;为使现场使用合理,施工平面布置应有条理,尽量减少占用施工用地,使平面布置紧凑合理,同时做到场容整齐清洁,道路畅通,符合防火安全及文明施工的规定。施工过程中避免多个工种在同一场地,同一区域进行施工而互相牵制、互相干扰。施工现场设专人负责管理,使各项材料、机具等按已审定的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的位置推放。3.3.4物资材料管理通过对现场施工进度的控制,依靠BIM信息模型实时准确提取各个施工阶段的物资材料计划,施工公司在施工中的精细化管理比较难于实现,主线因素在于工程自身海量的工程数据,而BIM的出现可以让相关管理部门快速准确地获得工程基础数据,为施工公司制定精确的人、机、材计划提供有效的支撑,大大减少了资源、物流和仓储环节的浪费,为实现限额领料、消耗控制提供强有力地技术支持。针对设计模型进行编码体系的梳理,进一步拆分模型,使其满足算量、排期等需求。3.3.5图纸会审按照2D设计图纸,运用Revit等系列软件创建项目的建筑、结构、机电BIM模型,可对设计结果进行动态的可视化展示,使业主和施工方能直观地理解设计方案,检查设计的可施工性,可以直观的检查到图纸互相矛盾、无数据信息、数据错误等方面的图纸问题,在施工前能预先发现存在的问题,帮助图纸会审。3.3.6安全管理1危险源辨认及安全防护运用API自主研发工具进行工程量及成本计算,为资源管理提供数据依据;采用BIM模型结合有限元分析平台,进行力学计算;通过模型发现施工过程重大危险源并实现水平洞口危险源自动辨认,对危险源辨认后通过辅助工具自动进行临边防护,对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给与了很大的帮助。2安全监测使用自动化监测仪器进行基坑沉降观测,通过将感应元件监测的基坑位移数据自动汇总到基于BIM开发的安全监测软件上,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结合现场实际测量的基坑坡顶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变化数据进行对比,形成动态的监测管理,保证基坑在土方回填之前的安全稳定性。3.3.7质量管理使用自动化监测管理软件进行混凝土温度的监测,将测温数据无线传输汇总自动到分析平台上,通过对各个测温点的分析,形成动态监测管理。电子传感器按照测温点布置规定,自动直接将温度变化情况输出到计算机,形成温度变化曲线图,随时可以远程动态监测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根据温度变化情况,随时加强养护措施,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保证在本工程基础筏板混凝土浇筑后不出现由于温度变化剧烈引起的温度裂缝。3.44D施工进度模拟仿真、实际进度对比3.4.1进度计划编制与优化对于以往的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重要采用传统的粗略估计办法。本项目中,我司将采用BIM模型模拟的方法进行施工优化,通过BIM模型的应用为施工进度控制减轻了承担。以下是我司BIM方式进度掌控流程图:本项目施工进度模拟优化我司重要运用Navisworks软件对整个施工工期进度进行模拟,方便现场管理人员及时的对部分施工节点进行有效地控制。当现场施工情况与进度预测存在偏差时,通过BIM施工进度模拟演示可以及时调整并采用相应的措施。通过将进度规划与公司实际施工情况不断的对比,调整进度规划值,完善公司进度控制能力,使公司在施工进度控制管理工作上能全面掌控。此外,运用三维动画对进度计划方案进行模拟,更容易让人理解整个进度计划流程,对于局限性的环节可加以修改完善,对于所提出的新方案可再次通过动画模拟进行优化,直至进度计划方案合理可行。下表是传统方式和BIM方式下进度掌控的比较。施工进度的编排一般由手工完毕,繁琐、复杂且不精确,在通过BIM软件平台的应用后,这项工作变得更加简朴、易行。3.4.2BIM技术对工程量计量及造价控制的应用内容从BIM模型中提取相应部位的理论工程量,用以指导实际材料物资的采购,从进度模型中提取现场实际的人工、材料、机械工程量,掌握成本消耗情况。将模型工程量、实际消耗、协议工程量,三量进行对比分析,掌握成本分布情况,进行动态成本管理。3.5BIM施工交底和分包合作协同目前我司建筑结构、机电模型、后期应用三大技术组,每小组都拥有专业的BIM技术人员进行有效专业精确的建模,通过各小组、各大组、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协同,为我司BIM技术的应用、推广、贯彻提供了有效保障。项目施工前,我司将会对施工图进行初步熟悉与复核,该项目工作意义在于:1) 通过进一步了解设计意图与系统情况,为施工进度与施工方案的编制提供支持。2) 通过对施工设计的了解,查找项目重点、难点部位,制定合理的专项施工方案。3) 将施工设计中不明确、不全面的问题记录与设计院、业主进行沟通与讨论。例如:系统优化、机电完毕标高以及施工关键方案的拟定等问题。(1)在本工程中,我司将运用BIM模型的设计能力与可视性,为本项目的图纸会审与设计交底工作,提供最为便利、直观的沟通方式。(2)我司的BIM团队会采用AutodeskRevit系统软件,根据本工程的建筑、结构以及机电系统等施工设计图纸进行三维建模。(3)通过建模工作可以查核各专业原设计中不完整、不明确的部分,经整理后提供应设计单位。(4)运用模型进一步拟定施工重点、难点部位的设备布局、管线排列以及机电完毕标高等。(5)结合BIM技术的设计能力,对各重要系统进行具体的复核计算,提出优化方案供业主参考。3.5.1总承包方BIM技术应用服务BIM模型是设计师对整个设计的一次“预演”,建模的过程同时也是一次全面的“三维校审”过程,我司BIM技术人员发挥专业专长,在此过程中可发现大量隐藏在设计中的问题,这点在传统的单专业校审过程中很难做到,通过BIM模型的建立,使得隐藏问题无法遁形,提高了整体设计质量,并大幅减少后期工作量。建模流程如下:a) 将不同专业的深化设计图纸分到各个设计师手中,BIM设计师针对各个专业进行图纸系统的理解,整理系统,确认管线设计的合理性。b) 根据不同专业建立不同的工作集,即各专业根据二维图纸,分别在本专业工作集中建立相应的三维模型。c) 各专业设计师在各专业工作集中建立三维模型。对于整个项目,我司将根据实际情况安排BIM技术人员按照总承包单位工期节点,配合完毕机电总承包范围内的建模工作,保证模型可以符合总承包施工计划,若总承包方施工计划如有调整,我司将根据实际情况将节点日期进行合理调整。1.2碰撞检查及修改制定施工图纸阶段,若相关各专业没有通过充足的协调,也许直接导致施工图出图进度的延后,甚至进一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施工进度。本项目中我司将运用BIM技术建立三维可视化的模型,在碰撞发生处可以实时变换角度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观测,便于讨论修改,这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大突破。BIM使各专业在统一的建筑模型平台上进行修改,各专业的调整实时显现,实时反馈。在传统深化设计工作中,反复的工作量导致花费的时间相称大,这就是不具有参数能力的线条所组成的图形所暴露出的局限性。BIM技术应用下的任何修改体现以下两点:1) 能最大限度的发挥BIM所具有的参数化联动特点,从参数信息到形状信息各方面同步的修改。2) 无改图或重新绘图的工作环节,更改完毕后的模型可以根据需要来生成平面图、剖面图以及立面图。与传统运用二维方式绘制施工图相比,其在效率上的巨大差异一目了然。为避免各专业管线碰撞问题,提高碰撞检测工作效率,我司通常按以下流程实行:1) 将综合模型按不同专业分别导出。模型的导出分为两种形式,其一,导出格式为dwf的文献;其二,直接导出格式为nwc的文献。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分类按照的是工作集进行分类,而后者按照的是标高进行分类。我司BIM导图在具体操作时会按实际情况选择导出文献格式。2) 在Navisworks软件里面将各专业模型叠加成综合管线模型进行碰撞。3) 根据碰撞结果回到Revit软件里对模型进行调整。4) 将调整后的结果反馈给深化设计员;深化设计员调整深化设计图,然后将图纸返回给BIM设计员;最后BIM设计员将三维模型按深化设计图进行调整,碰撞检测。如此反复,直至碰撞检测结果为“零”碰撞为止。5) 另一方面,当对碰撞处进行调整后,假如缺少各专业间的协调沟通、同步调整,则会产生新的碰撞位置,导致一而再、再而三产生碰撞并再次讨论再次修改。针对该现象,我司在本项目中将采用如下方案实行高效碰撞检测。BIM在碰撞检测中的应用起到了重大作用,以下是碰撞检测工作运用BIM技术前后对比。本项目中一旦模型有更新,通过新的集成,我司会进行具体的碰撞检查,并向业主、设计、总包反馈碰撞检查报告、并提供机电专业BIM模型的自检冲突报告给深化设计审批各单位。1.3BIM模型深度BIM模型的精度、深度规定对整个机电工作开展有很大的影响,模型精细限度低会导致表达模糊,无法达成预计效果,模型精细限度高会导致硬件压力过大,操作效率低下等问题。为了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实行,本次我司的模型深度具体将按照以下标准来搭建。初期阶段BIM技术团队将按照设计院原图进行基础建模,模型深度将严格按照LOD300的规定。在基础建模的同时,我司深化部门会对管线较为复杂的地方绘制剖面图。待基础建模完毕后,BIM团队按照深化部门提供的剖面图进行综合调整,此段过程中我司将参照LOD400的标准在LOD300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精细化。同时随着着施工的开展,设备系统的信息参数陆续拟定,模型也会随之更新设备型号、精确尺寸等一系列参数,做到模型实时更新并及时发布。在施工竣工期,我司将提交最后的竣工模型,模型深度严格按照LOD500标准。当完毕竣工模型时,BIM族文献也将相应完善。从初期阶段的建模到施工竣工期的竣工模型,BIM族库将进行参数化输入,随着着参数信息不断地完善,为模型数据库运营及后期管理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4BIM数据问题记录和解决本项目中对于在协作校审过程中发现的协调问题,需要进行数据及BIM模型的配套记录。我司将保证在本项目中严格按照流程操作执行,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深化修改和BIM模型调整,具体将做到以下几点:(1)将问题以书面文字的方式一一记录,并将这些问题整理成书面报告形式交给相关方解决。将碰撞的具体位置、碰撞相关专业、问题具体的说明、建议采用的解决方案、问题的发现人具体的记录到报告当中,相关的二维图纸和三维图片也会以附件的形式提交给相关方。(2)对于其他机电分包提供的BIM模型,对之进行相应管理,规定机电分包方提供的BIM模型文献划分方式、文献及设备命名规则与我司数据集成方式保持统一。(3)根据施工图纸及现场情况,相应提出修改意见和规定,规定机电分包方加以修改跟进,保证各部门间工作流畅开展。(4)提交本专业的BIM模型给项目的BIM管理组和相关各方,经BIM征询顾问审核后,由BIM征询顾问进行各专业BIM模型集成,并进行综合总成的碰撞检测,提交碰撞检测报告。(5)对于综合总体碰撞检查发现的深化设计缺陷,我司将根据审查意见修订深化计划和BIM模型,部分需要对原施工图(和基础模型)进行改动的地方,我司将向发包方提出书面说明并提供模型,报由总承包单位组织BIM征询顾问及各相关施工方予以技术洽商确认。1.5三维环境下的管线综合设计传统的综合平衡设计都是以二维图纸为基础,在CAD软件下进行各系统叠加。设计人员凭借自己的设计与施工经验在平面图中对管线进行排布与调整,并以传统平、立、剖面形式加以表达,最终形成管线综合设计。这种以二维为基础的图纸表达方式,不能全面解决设计过程中不可见的错漏碰撞问题,影响到一次安装的成功率。同时在一般的深化过程中只对管线较为复杂的地方绘制剖面,但对于部分未剖切到的地方,是否可以保证局部吊顶高度?是否考虑到操作空间?都是深化设计人员应考虑的问题。在本项目中,我公司将改变传统的深化设计方式,运用BIM的三维可视化进行设计。在三维环境下将建筑、结构以及机电等专业的模型进行叠加,并将其导入到AutodeskNavisworks软件中进行碰撞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加以调整。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本项目中可以展现以下优势:(1)快速解决碰撞问题,管线合理布留。(2)通过BIM软件进行方案对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优的管线排布方式,创建更加合理美观的管线排列。(3)通过高效的现场资料管理工作,即时修改快速反映到模型中,可以获得一个与现场情况高度一致的最佳管线布局方案,有效提高一次安装的成功率,减少返工。(4)任意角度的查看模型中的任意位置,呈现三维实际情况,填补个人空间想像能力的局限性,保证了各深化区域的可行性和合理性。(5)不影响原管线机能及施工可行性的前提下,将机电管线进行适当调整,优化空间。深化设计中经常会碰到管线需要留洞的问题,如何精确拟定留洞的具体位置,传统的深化方式靠的是深化设计人员空间想象来绘制出大体留洞位置,容易产生漏掉、偏差等问题。凭借着BIM技术三维可视化的特点,很大限度上可以填补设计人员三维想象空间上的局限性,辅助深化人员定位留洞位置,减少误差。不同于普通的深化留洞,我司巧妙运用了Navisworks的碰撞检测功能,不仅仅是发现管线和管线间的撞点,而是运用这点快速、准确地找出需要留洞的地方。此种方法的好处在于,不用一个一个在Revit软件中找寻留洞处,而是根据软件碰撞结果,快速、准确地找到需要留洞区域,解决漏留,错留,乱留的现象。我司BIM三维模型可以直观的表达出需要留洞的具体位置,不仅不容易漏掉,还能做到精拟定位,有效辅助深化设计人员出图,提高出图质量,省去大量修改图纸的时间,大大提高深化出图效率。在深化设计中,支架预埋布留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管线情况较为复杂的地方,经常会存在支架摆放困难、无法安装的问题。对于剖面未剖到的地方,支架是否可以合理安装,符合吊顶标高规定,满足美观、整齐的施工规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从施工角度而言,部分支架在土建阶段就需在楼板上预埋钢板,如走道管线较多的地方,支架为了承受管线的重量就需在楼板进行预埋,但在对机电管线未仔细考虑的情况下,具体位置无法控制定位,现在普遍采用“盲打式”预埋法,在一个区域的楼板上均布预留。针对此项问题,我司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1、运用BIM三维模型模拟出支架的布留方案,在模型中提前模拟出施工现场也许会碰到的问题,对支架具体的布留摆放位置给予准拟定位。2、对剖面未剖到、考虑到的地方,在模型中都可以形象具体的进行表达,保证100%可以实现布留及吊顶高度。本项目中,需要进行支架、托架安装的地方很多,结合各个专业的安装需求,我司将通过BIM模型直观反映支架及预埋的具体位置及施工效果,特别对于管线密集、结构突兀、标高较低的地方,通过支架两头定位,中间补全的设计方式辅助深化出图,模拟模型,为深化的修改提供良好依据使得深化出图图纸更加精细。1.6管道预制加工设计预制加工有传统意义上的预制加工和BIM技术下的预制加工,在本项目中,我司的预制加工设计将通过BIM来实现,以下是传统预制加工技术和BIM技术下的预制加工流程对比。我司BIM预制加工的亮点在于不仅仅只考虑到了BIM管道、管线等主体部分的预制,而是对于预制所需的配件我司也进行了充足考虑,并规定按照规范提供基本配件表。同时,无论加工图或是基本配件表皆需通过工程部审核、复核及补充,并根据工程部的需求计划进行预制加工,有效实现将BIM和工程部计划相结合。本项目中我司将在深化设计阶段,制作一个合理、完整、又与现场高度一致的BIM模型,把它导入AutodeskInventor软件中,通过必要的数据转换、机械设计以及归类标注等工作,实现把BIM模型转换为预制加工设计图纸,指导工厂生产加工。管道预制过程的输入端是管道安装的设计图纸,输出端是预制成形的管段交付给安装现场进行组装。本项目中我们拟将三维模型导入到Inventor软件里面制作预制加工图。1)将Revit模型导入Inventor软件中。2)跟现场施工人员沟通,拟定分区和编号顺序。3)根据组装顺序在模型中对所有管道进行编号并将编号结果与管道长度编辑成表格形式。编号时在总管和支管连接处会设立一段调整段,以保证机电和结构的误差。4)将带有编号的三维轴测图与带有管道长度的表格编辑成图纸并打印。通过模型实现加工设计,不仅保证了加工设计的精确度,也减少了现场测绘的成本。同时,在保证高品质管道制作的前提下,减轻垂直运送的压力、提高现场作业的安全性,提高现场施工品质。1.8辅助模拟施工效果在BIM模型中,不仅可以反映管线布留的关系,还能结合软件的动画设计功能模拟施工效果。在模型调整完毕后,我司BIM设计人员可提供模拟施工效果服务。通过现场实际施工进度和情况与所建模型进行具体比对,并将模型调整后的排列布局与施工人员讨论协调,充足听取施工人员的意见后拟定模型的最终排布并加以演示。本项目中,一旦系统管线或末端有任何修改我司技术人员都可以通过调整反映在模型中,及时模拟出施工效果,在灯具、风口、喷淋头、探头、检修口等设施的选型与平面设立时,除满足功能规定外,还要兼顾精装修方面的选材与设计理念,力求达成功能和装修效果的完美统一。我司将通过调整模型和现场勘查比对,辅助施工部门做到合理布局,达成空间运用率最大化的规定;在满足施工规范的前提下兼顾业主实际需求,实现其使用功能和布局美观的完美结合。最终演绎“布局合理、操作简便、维修方便的抱负效果。1.10BIM基本材料记录本项目中我司将运用BIM技术按需对项目进行基本材料记录。运用计算机三维模型所形成包含建筑生命周期中大量信息据的数据库,当这些数据库信息在建筑全工程中动态变换调整,可以及时地调用系统数据库中包含的相关数据,加快决策进度、提高决策质量,从而提高项目质量,减少项目成本,增长项目利润。在模型基本材料记录工作中,无需进行抄图、绘图等反复工作量,减少工作强度,提高效率。此外,我司BIM模型基本材料记录可以按分专业、分种类的方式进行多样性基本材料记录。按照各专业记录方式可分为水、电、风三大专业,每个大专业下分为数个小专业,按各种类记录方式又可分为管道、配件、附件三大类。通过灵活性分类组合使得工程量记录更加精细化。1.11BIM对重难点的施工指导通过三维、四维BIM模型演示,管理者可以更科学、更合理的对重点、难点进行施工方案模拟及施工指导。施工方案的好坏对于控制整个施工工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BIM的应用提高了专项施工方案的质量,使其更具有可建设性。在本项目中我司将通过BIM的软件平台,采用立体动画的方式,配合施工进度。精确描述专项工程概况及施工场地情况,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献、标准、图集、施工组织设计等模拟专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劳动力计划、材料与设备计划等,找出专项施工方案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编制安全保障措施,使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的制定更直观、更具有可操作性。我司工作流程如下所示:针对本项目的特点,我司拟在在施工前将不同的施工方案模拟出来,例如大型设备吊装方案等,向项目管理人和专家讨论组提供分专业、总体、专项等特色化演示服务,给予更为直观的感受,帮助他们拟定更加合理的施工方案,为工程的顺利竣工提供保障。通过BIM软件平台,可把通过各方充足沟通和交流后建立的四维可视化模型和施工进度计划作为施工阶段工程实行的指导性文献。具体作用如下:(1)在施工阶段,各专业分包商都将以四维可视化模型和施工进度为依据进行施工的组织和安排,清楚知道下一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合理安排各专业材料设备的供货和施工的时间,严格规定各施工单位按图施工,防止返工、进度迟延的情况发生。(2)借助BIM技术进一步加强了文明施工的管理,施工组织方面严格实行标准化管理,实现流程、设施标准化。(3)项目的施工管理对项目施工进行动态控制,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实际施工进度情况与四维可视化模型进行比较,直观了解各项工作的执行情况。(4)当现场施工情况与模型有偏差时及时调整并采用相应的措施。通过将施工模型与公司实际施工情况不断的对比,调整,完善公司施工控制能力,调高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安全,使公司在现场施工管理工作上能全面掌控。通过现场测绘我司可以实现在BIM模型调整修改保证机电模型无碰撞后,按模型使用CAD文献或3DBIM模型创建放样点。同时将放样信息以电子邮件形式直接发送至作业现场或直接连接设备导入数据,实现现场运用电子图纸施工,最后在施工现场定位创建基准点,根据创建的放样点轻松放样,有效保证我司机电深化管线的高效安装、精确施工。2、施工管理过程中的BIM2.1可视化施工交底协调会议在以往的项目中,一般采用深化设计部门把图纸提交给项目各参与方审核,并根据各方意见进行调整修改出图的办法。各施工分包则按照自己对深化设计图纸的理解到现场进行施工。因此就会发生如下情况:1) 后道工序提前而导致前道工序无法施工;2) 分包单位选择对本专业最有利的布局导致其他专业无法满足设计规定;3) 工作面交接不清而延误工期等诸多情况。在本项目中,我司将运用已有的BIM模型及其四维模拟方式,对各专业分包单位在施工前,特别是施工重点部位进行清楚、形象的深化设计交底。讨论并明确各专业在综合管线中确切位置及施工顺序,并形成可视化会议纪要,从而避免因“抢进度、抢地盘、图方便”等因素导致错、漏、碰、撞及频繁协调现象,并为质量事故的追述提供依据。2.2施工质量管控对于项目安装,通过四维模拟的方式可以很明确地将装配方案展示出来。1) 预制加工的产生大大提高了施工质量,具体作用如下表所示:(1)实现了将安装现场转移到加工车间,由施工的手工操作为主,变为以机械操作为主,使生产过程实现机械化,甚至部分可以自动化。(2)通过预制安装通过BIM技术,不仅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减轻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3)预制加工在室内进行,可以不受天气气候的影响,有助于缩短工期。(4)在车间对管道进行预制还可以减少管材、型钢、能源等原材料消耗,并可以充足运用边角余料,有助于废料回收。(5)管道预制在车间和平地进行,有助于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大大缩短管道安装时间,充足发挥机械效率。(6)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工程质量。2) BIM与数码设备相结合提高施工质量。通过数码设备的结合应用可以实现以下几点:(1)现场管理人员不用把过多的时间花在现场巡视监控上,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实际现场中。(2)实现提前预控和对重要部位、关键产品的严格把关等准备工作。(3)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4)相应减少管理人员数量。(5)帮助管理人员尽早发现并制止质量问题成为现实。由于在模型的管线综合阶段,我司已经把所有碰撞点一一查找并解决,且模型是根据现场的修改信息即时调整的。因此,把BIM模型作为衡量按图施工的检查标准标尺最为合适的。本项目中,我司将根据实际需要,把机电各专业施工完毕后的影像资料导入到BIM模型中进行比对。同时,将对比较结果进行分析并提交“差异情况分析报告”,特别对于系统运营、完毕标高以及后道工序施工等导致影响的问题,都会以三维图解的方式具体记录到报告中。为各单位下一步整改处置意见提供依据,保证施工质量达成深化设计的既定效果。2.3BIM拓展应用管理建筑现场安全、文明施工一直是施工单位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BIM作为一个信息化平台可以在安全施工、绿色建造、全面监控中发挥巨大作用,从措施和管理两大方面有效解决高空、临边等危险作业问题,真正实现事先了解、事中监管、事后核查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理念。从施工措施上,我司提出以下两项安全施工解决方案,通过预制加工和四维模拟的方式实现安全施工。通过BIM的预制加工,施工人员的工作平台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有许多在现场高空作业的管道安装任务,采用预制方法后可以在车间平地作业,不仅有助于安全施工,尚有助于工程造价的减少。此外,预制加工的工作模式使得工人的工作流程也可以进一步的专业化,有效提高操作水平,实现启用技术低的工人来完毕难度较大,技术性较强工作任务。同时,四维施工安装流程模拟的实现不仅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节省劳动力,还能同时考虑到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特别对于一些运送过程以及在现场的高空吊装作业,通过四维模拟可以提前模拟出现场情景,提前预知安装风险,对于危险点做到提前发现、提前防止,有效保证施工人员的人生安全和施工可靠性,实现安全施工、绿色施工。采用BIM技术可实现模拟协调,大大减少工程造价,减少各个专业间的交叉施工时间,缩短了施工工期,加快了施工进度,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工程质量,并能很好地做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绿色发展。从施工管理上,我司将通过BIM可视化模型,将和机电安装有关需注意安全的操作点、设备堆放点提前标记,特别是洞口、临边等问题。我司将通过模型导出留洞图提前在图纸上勾画出特别需要注意安全的区域,防止管井处施工人员高空意外坠楼,并告知施工负责人对于仓库存放、容易走火区域需由专人定期负责查岗,提高监管力度,从管理上保证施工人员安全和施工顺利开展。此外,在施工高峰期,会出现人员多、作业分散的现象,这给监管工作带来了相称大的难度。为加强管理,配合监理单位做好现场特种作业的申报、监控、审查等各项工作,我司将运用BIM模型为本工程提供信息化的特种作业管理。在对模型的平常维护过程中,将该阶段的特种作业申请信息录入到BIM模型中,并在模型相应位置做好标记。同时,我司将特种作业的申请信息(涉及:作业日时间、操作证号、作业内容、注意事项等)连接到模型中,上述信息将定期发布。特种作业的信息化,一方面可以方便监理单位贯彻资料收集与现场监控。另一方面还可为特种作业的质量安全的事后调查与追述提供重要依据。BIM这一信息化、模型化的拓展应用管理方式将为我司在本项目中提供又一个新的管理手段。2.4系统调试期的BIM工作一个项目系统调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顺利竣工与日后的运营管理。因此,我司将运用BIM模型把各专业系统逐个分离出来,结合系统特点与运营规定在模型中预演并最终形成调试方案。在调试过程中,我司把各系统调试结果在模型中进行标记,并将调试数据录入到模型数据库中。在帮助完善系统调试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BIM模型信息的完整性,为竣工后平常运营管理提供必要的资料储备。3.5.2总分包单位做好BIM的建模与协调管理工作BIM作为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可以使业主、设计院、顾问公司、施工总承包、专业分包、材料供应商等众多单位在同一个平台上实现数据共享,沟通更为便捷、协作更为紧密、管理更为有效。我司将配合各方做到以下几点:(1)参与由总承包召集的工程及设计协调会议,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以及BIM工作的规定。(2)与各分包单位建立沟通机制,为专业分包提供必要的BIM培训,促进分包单位开展建模工作。(3)严格按照建模、模拟、数据集成、数据交互以及信息发布的各类标准及制度中相关的模型深度、专业管线色彩、参数录入要素、建模软件以及存储格式等规定,对各专业分包方提供的各阶段模型进行审核与验收。(4)精细建模动态更新,尽早发布更新的深化设计、模型修改工作计划,并规定各专业分包方、设备材料供应方按照工作计划及时提供现阶段相关模型数据。同时,将各方模型加以整合,及时发布。(5)及时提交自检碰撞检测报告,整理碰撞冲突问题,碰撞检测中发生的细小碰撞通过BIM模型调整解决,部分重点、难点问题由BIM管理小组反馈到深化部门设法加以解决,涉及需对原施工图、模型进行改动的问题,我司将提出书面说明和模型,报由总承包BIM征询顾问及各相关施工方予以技术洽谈确认,经技术协调后按最终意见调整模型、修改图纸,并及时将数据共享。(6)分阶段对模型机电系统设备参数进行完善化,为日后物业营运维护提供便捷服务,最后提交完整的机电系统BIM竣工模型,有效反映竣工图和其他有关专业分包竣工图反映信息。(7)对现阶段无法独立完毕BIM建模的分包及设备材料供应商,我公司将接受其委托,提供完善的BIM服务。3.65DBIM应用BIM数据库的创建,通过建立5D(3D模型+时间+成本)关联数据库,可以准确快速计算工程量,提高施工预算的精度与效率。由于BIM数据库的数据粒度达成构件级,可以快速提供支撑项目各条线管理所需的数据信息,有效提高施工管理效率。3.7变更及变更文献管理3.7.1施工过程中的维护总承包单位在施工阶段对BIM模型进行维护,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时时更新,保证BIM模型中的信息对的无误。1)根据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及深化设计,及时修改、完善BIM模型。2)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进度,及时修改、更新BIM模型。3)根据业主对工期节点的规定,上报业主与施工进度和设计变更相一致的BIM模型。3.7.2工程量记录运用BIM模型的自动构件记录功能,可以快速准确的记录出各类构件的数量,减少预算的工作量。同时可以及时评估设计变更导致材料数量变化而引起成本的变动。可以提前与甲方沟通或办理签证。3.7.3BIM模型信息共享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调整或者业主对于使用情况的调整最终形成工程变更的情况相称普遍。传统方式中,设计人员变更完设计方案后重新出图,紧随而来的便是反复劳动。倘若在同一部位多次产生变更,则这样的反复劳动现象会一再上演。面对模型需要更新的情况下,我司将贯彻BIM模型更新流程。本项目中我司将针对本项目的特点,做到以下几点:a) 运用BIM模型具有完整信息的特点,实时更新。b) 针对反复调整的情况,运用BIM技术可视化的特点,直接模拟多种调整方案并进行比较,在源头上杜绝也许产生的多次调整现象。c) 对于其他机电类专业分包提供的BIM模型(如泛光、消防、电梯、弱电、其他机电专业分包商、其他设备供应商),及时集成整理到更新的机电模型中。d) 做到机电BIM模型应动态更新,将设计变更、洽谈变更、深化调整、其他专业BIM模型、实物尺寸等信息动态更新反映到BIM模型内。e) 承诺将机电BIM模型无偿提供应业主、设计、监理、总承包、各专业分包共同使用。3.7.4预制加工BIM技术的信息流转过程是完全围绕BIM模型数据库的,图纸信息表达和图纸设计变更都能准确无误、及时的通过信息访问的方式传递至预制加工单位,预制加工单位也可以快速的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从主线上保证了预制加工图纸信息的准确及时,避免了信息的丢失和误解。3.8竣工模型跟踪及交付3.8.1建成后维护和管理阶段阶段BIM应用内容1、三维竣工图交付2、工程竣工结算3、智能化物业管理3.8.2建成后维护和管理阶段阶段BIM应用内容项目施工完毕后,将进入正式的后期运营维护阶段。通过将BIM模型与运维管理系统集成一体化后,可向使用者提供所需的一系列重要数据,使HSE等关键工作的筹备效率有了大大的提高,如强弱电部署、位置、接入点等。使用者只需轻松点击鼠标在特定的物业管理平台上便可运用BIM的3D视图直接读取与特定设施设备相关的不同电气层以及相关电线、变电箱等信息,同时自动生成工作许可工单所需的断电点和挂牌点数据。即在正式工作执行前,系统可作为工作指导手册来辅助技术工人的实际操作。在物业管理中,与现场巡检和抄表相关的工作计划和路线制定始终是一项令人头疼的事。基于三维BIM模型的物业管理平台可为用户提供最优途径制定引擎功能。根据现有的巡检路线,系统可根据实际情况(如工作频率变化需相应技术工人或外包商的工作计划的重新调整)自动优化计划安排,并运用3D效果进行展示。装备了手持移动终端的现场技术人员在对张贴在巡检点上的条码进行扫描后便可录入其所读取的仪表数据。3.9BIM团队施工过程驻场服务3.9.1BIM的组织架构本项目BIM小组组织架构如图所示,BIM工作组组长负责BIM小组管理,统一协调BIM各相关方,如:各专业BIM工程师、计划协调管理部、物资设备部、商务合约部、其他设计方、各分包商等。BIM相关各部门按工作量大小,至少指定1位以上纯熟掌握本专业业务、熟悉BIM建模、浏览软件操作的人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