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成都中考历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 强化训练 (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33/06/wKhkGGZ4sZGASel-AAG2p4kFRBo033.jpg)
![2024成都中考历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 强化训练 (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33/06/wKhkGGZ4sZGASel-AAG2p4kFRBo0332.jpg)
![2024成都中考历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 强化训练 (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33/06/wKhkGGZ4sZGASel-AAG2p4kFRBo0333.jpg)
![2024成都中考历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 强化训练 (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33/06/wKhkGGZ4sZGASel-AAG2p4kFRBo0334.jpg)
![2024成都中考历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 强化训练 (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33/06/wKhkGGZ4sZGASel-AAG2p4kFRBo03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成都中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强化训练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四川5年真题子母题(2023绵阳17题)2023年3月,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回大陆访问,他曾在台湾多次遥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体现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的民族情怀。他祭奠的是()A.黄帝B.尧C.启D.嬴政2024备考精练1.(2023益阳)下图是北京周口店遗址发现的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朴树籽,树籽的外皮已不见,硬壳和果肉被烧成白色。据此可知,北京人()能够直立行走B.已学会使用火C.过着定居生活D.使用磨制石器2.(2023北京)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材料可作为我国原始农业发展证据的是()3.下面的出土文物从纹理和形状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A.会人工种植水稻B.过穴居野外生活C.以捕鱼狩猎为生D.有朴素审美观念4.(2023成都模拟改编)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时期人类的物质文化需求。下列文物能体现原始农耕居民艺术需求的是()A.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B.贾湖遗址出土的七孔骨笛C.半坡遗址出土的石斧D.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5.(2023成都模拟)不管是虞夏商周的华夏族,还是周边其他民族,都视黄帝为“高祖”,自称为“黄炎之后”“炎黄之后裔”。这体现了()A.郡县制度的确立B.百家争鸣开始出现C.分封制已经瓦解D.多元一体的民族意识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四川5年真题子母题命题点1史料实证1.(2022绵阳1题)文物是我们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下列文物都可以用来研究()A.贵族等级制度B.军事技术C.小农经济D.冶炼铸造子题举一反三1.1主题归纳文物承载着历史信息。下列文物可以用来研究()A.原始农耕生活B.手工业的兴盛C.生产工具演进D.经济繁荣发展2.(2021成都2题)图1和图2是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两组相似度很高的文物。它们可用于佐证()A.中国文字发展成熟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C.皇帝制度已经确立D.远古传说真实可信3.(2021绵阳1题)下列材料都记载了武王伐纣的历史。史料价值最高的是()A.周初青铜器铭文B.司马迁《史记》C.小说《封神演义》D.京剧《哪吒》子题举一反三3.1史料价值下列史料中,可以当作一手史料用来研究孔子的是()A.电影《孔子》B.《论语》C.《名人传:孔子传》D.吴道子《先师孔子行教像》4.(2023成都27题15分)文物是残留于地面、掩埋在地下或是水中的“蒙尘遗珠”,它往往会以独特的方式,诉说历史的真相,拨动我们的心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文物会说话】材料一(1)观察图3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文物说的话是否正确。(请在正确项的括号内打“√”,错误项的括号内打“”)(3分)A.“我”出生在商周时期。()B.“我”身上的文字叫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全部使用了象形造字方法。()C.“我”身上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2)观察图4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能告诉我们哪些历史信息。(3分)【让文物说话】图5利簋及铭文材料二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武王伐纣的日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点,而武王伐纣纪年的突破口,便藏在利簋的铭文中。利簋铭文提到周军在“甲子”日“岁鼎”时取得关键胜利。“岁鼎”是指岁星(木星)运行至中天的天文景观。考古学家、天文学家、历史学家通力合作,根据利簋上“甲子”“岁鼎”等记录,结合《尚书·牧誓》《国语》《淮南子》的历史记载,通过计算机计算,将上述天文现象发生的时间范围聚焦到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武王伐纣的日期得以确定。——据徐成《当失落的西周史从青铜器上获得重生》(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让文物“开口说话”可以运用哪些技术手段,(3分)利簋“开口说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历史真相。(2分)【听懂文物说的话】材料三广袤的中华大地承载着超过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文明瑰宝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大多在岁月的海洋里失去了踪迹。考古学就是寻找这些残留于地面、掩埋在地下或是水中的“蒙尘遗珠”,勾勒出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轨迹和脉络,让古老的文明重新散发夺目的光辉。——据王新春《那些震惊世人的“遗珠”》(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文物考古的历史价值。(4分)命题点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5.(2022成都1题)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廪”(指粮仓)、“畎”(指田间水沟)、“园田”(指为农田施肥)等字,这反映出商代()A.手工业的新发展B.私有观念的产生C.农业技术的进步D.赋税负担的繁重命题点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2022绵阳4题)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民族联系的纽带。下列“国”字是汉字不同时期的写法。对“国”字正确解读是()A.最早起源夏朝B.在中国对外文明交往中产生C.体现儒家思想D.是中华文明发展创新的见证7.[2023成都25(1)题9分]民为邦本,顺应民意、发展民生、凝聚民心对社会进步至关重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民本传统】材料一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西周时期,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孔子和孟子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民本思想主张。这些思想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政治实践,如西汉初期和唐朝前期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据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1分)指出孔子和孟子提出的民本思想主张,(4分)以及西汉初期和唐朝前期践行民本思想的成效。(4分)8.[2020成都27(1)题4分]【探究一】中国古代的文化成果材料一在材料一中任选两幅图片,分别说明其对应的文化成果的价值。(4分)命题点4政治制度9.(2020成都1题)据《史记》记载:周武王封尚父于齐,封弟周公旦于鲁,封召公奭于燕。这一记载反映西周实行了()A.井田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2024备考精练1.(2023成都模拟)宋代的儿童在学习启蒙教材《三字经》时会读到“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从中可以看到的历史现象是()A.王位世袭B.选贤举能C.开科取士D.重文轻武2.(2023温州)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的发现,可以证明夏朝()二里头都邑布局示意图A.等级有序,阶级分化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C.轻徭薄赋,休养生息D.繁荣开放,盛世气象3.诸侯国在分封的土地上建立起与西周王畿相同的文化和政治制度,使得人们逐渐形成了趋同的文化和政治观念,对周王室逐渐产生了认同感。这反映出分封制()A.推动了边疆地区开发B.加强了中央集权C.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D.密切了民族交流4.(2023成都模拟)《青铜器与古代史》一书中记载:“武王时,利簋铭文记牧野之战……何尊述兴建成周……”由此可见,商周青铜器()A.反映了权力的大小等级B.体现了高超的制作工艺C.印证了夏朝的建立过程D.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5.(2023成都模拟)亮相2022年央视春晚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青铜大面具,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大的青铜面具,其分铸技术、合金比例与安阳殷墟属于同一系统。据此可以推断出()A.商周时期盛行神权政治B.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C.分封制度促进区域联系D.地理环境决定中华文明发展6.(2023河南)殷墟出土了大量的贝,商朝时期的一些文字都含“贝”字(如下表)。据此判断,贝在商朝应该是()甲骨文对应汉字贝买贯宝货币B.礼器C.食器D.酒具【难点突破】本题难点在于对图表信息的分析和解读。解答此难点的关键在于从“贝”对应甲骨文的字形出发,建立甲骨文与对应汉字之间的联系,分析出图表中“买”“贯”“宝”对应的甲骨文中都含有“贝”字,结合其含义可知,“买”(用贝买东西)、“贯”(把贝串起来)、“宝”(把贝作为珍宝)均与货物及其交易、流通有关,属于经济范畴,据此分析贝在商朝应是货币。7.据下列内容可知,甲骨文可以用来研究当时的()A.社会政治制度B.生产生活状况C.礼仪习俗习惯D.农业生产技术8.[新课标·学业要求](2023北京)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同时,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以上材料说明()A.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B.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C.各国变法带来生产工具的改进D.水利工程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9.(2023广东)《管子·地图》载:“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孙子兵法·地形篇》载:“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据此可知,当时地理知识的运用适应了()A.水利兴修B.诸侯征战C.儒学兴起D.私学发展10.(2023成都模拟)《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宗室(国君家族)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列入家族名册)。”据此可知,商鞅变法()A.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B.打击了旧贵族利益C.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D.保护了农民的利益11.“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淳朴)。”这一思想主张最有可能出自下列哪一著作()A.《韩非子》B.《论语》C.《孟子》D.《道德经》12.(2023福建)下表人物主张的共同之处是()人物主张孔子统治者不能忽视民众的切身利益墨子统治者厉行节约,以此减轻人民负担,才能实现“民富国治”A.无为而治B.以法治国C.关注民生D.尊崇儒术13.(2023成都模拟)孔子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苏格拉底认为:“认识善就是行善,知识就是德行。”莎士比亚说:“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东西方三位思想家都()A.强调诚信是立身之本B.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C.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D.认识到人与自然关系14.(2023包头)春秋战国时期,众多思想家关注和担忧社会发展方向,纷纷提出救世之策。各学派之间相互论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当时()A.王室日渐衰微的表现B.诸侯争霸战争的结果C.政治经济变革的反映D.分封制度确立的影响15.[跨学科·地理](2023成都模拟)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某一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它位于下图的()A.①B.②C.③D.④全国视野·新考法16.[大单元教学]下面是某同学学习完某单元的知识点后绘制的知识结构示意图,下图中?处应该是()A.分封制度的实施B.商鞅变法的进行C.民族交融的推动D.铁犁牛耕的推广【难点突破】本题难点在于学生要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知道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变化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解答此难点的关键在于首先要通过“?”对应的时间段“前770—前221年”,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其次根据该时期特点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进政治变革、思想繁荣可知,“?”处应填入经济领域的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答案为铁犁牛耕的推广。17.(2023烟台改编)(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自选角度拟定论题并论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选角度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6分)【解题有策略】自选角度拟定论题并论述类试题(2023烟台、湖州、金华进行考查)解题对策如下:(1)审题。①审题干:审读题干设问角度,带着问题去读材料信息。(如本题是“自选角度拟定论题并论述”)②审材料: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如本题结合年代尺的时间、人物信息可知,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2)拟观点。根据提取的信息拟定观点。(如本题可以从影响的角度出发,观点可拟定为“春秋战国时期是后世中华文化发展的源头”)(3)作答。围绕观点,选择符合观点的内容进行论述。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四川5年真题子母题命题点1五育并举1.[美育](2022成都3题)舞剧《五星出东方》自2021年首演以来,受到观众热捧。该剧以新疆出土的东汉蜀锦护臂(下图)为构想之源,运用舞蹈的艺术想象力,演绎了汉朝戍边将领在北方古城与少数民族首领的儿女从剑拔弩张到结下深厚情谊的动人故事,体现了艺术与历史的精妙结合。该舞剧()“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护臂(注:“五星出东方”是指金、木、水、火、土星汇聚于东方的天文现象)A.宣传普及了系统的古代历法知识B.准确复原了真实可靠的历史场景C.填补了新疆出土文物研究的空白D.艺术表现了边疆民族交融的历史2.[体育](2022绵阳2题)《后汉书·华佗传》记载:“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据此可知华佗()A.发明“麻沸散”B.提出“治未病”理论C.提倡劳动锻炼D.总结中国药物学成就3.[体育](2020成都3题)中国的传统医学历史悠久,名医辈出。东汉末年,为外科手术制成麻醉药,并编创了防病健体医疗体操的名医是()A.张仲景B.华佗C.孙思邈D.李时珍4.[劳育](2021成都4题)“牛”作为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精神化身,在许多中国文物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下图这组与牛有关的文物反映出汉代()汉代耕作石画像A.绘画技巧的成熟B.盐铁官营的实施C.经济重心的南移D.农耕技术的发展命题点2秦汉时期的统治5.(2023成都1题)汉武帝时期,朝廷在长安兴办太学,设立教授《诗》《书》《礼》《易》《春秋》的五经博士,地方也建立郡国学校,推广儒学。这一做法()A.解决了王国问题B.促进了思想凝聚C.保障了经济繁荣D.延续了百家争鸣6.(2023绵阳18题)成都羊子山汉墓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传经讲学图》,展现了“文翁化蜀”以来蜀中讲学的场景。据此可知,讲学的内容属于()A.墨家B.儒家C.道家D.法家7.(2021绵阳2题)西汉文景时期,废除了肉刑等严刑峻法,同时提倡勤俭治国。这反映了当时()A.摒弃秦朝政治制度B.实行休养生息政策C.王国问题得到解决D.儒学居于主导地位8.(2020成都2题)西汉时期,汉武帝为打破“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强而合以逆京师的困局”,采取的措施是()A.颁布“推恩令”B.实行盐铁专卖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D.设置西域都护9.(2019成都2题)如图反映出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层层分封,权位世袭B.中央集权,皇权至上C.权分三省,制约平衡D.重文轻武,削弱相权10.[2022成都25(1)题7分]【百川归海之时】材料一战国形势图昔秦皇帝……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意为“功绩很大”)。——摘编自班固《汉书·主父偃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图反映了怎样的政治局面,(2分)指出“秦皇帝”实现“海内为一”的时间,(1分)并说明其“功齐三代”的理由。(4分)命题点3对外交流11.(2022成都2题)西汉时期,一名普通的郎官满怀坚定信念,忍受大漠的孤寂、落日的苍凉,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历经13年完成了“凿空”的壮举。这位郎官是()A.张骞B.班超C.玄奘D.鉴真12.(2021成都5题)中国古代形成了联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西汉时期,这条航线最远到达()A.马来半岛和马六甲海峡B.孟加拉湾沿岸C.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D.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13.(2020绵阳22题)食物名字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下列食物得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丝绸之路B.玄奘西行C.鉴真东渡D.郑和下西洋命题点4科技人物及其成就14.(2019成都4题)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曾公布了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蔡伦排名第四。蔡伦排名靠前,是因为他()A.发明了指南针B.改进了造纸术C.发明了火药D.改进了印刷术2024备考精练1.秦统一后国土辽阔,设置郡县管理地方,最初设36郡,后增至41郡,郡下设县,少数民族地区的县级行政单位称为“道”。这一举措()A.改变了选官制度B.实现了地方自治C.巩固了国家统一D.抵御了匈奴入侵2.(2023绵阳模拟)2021年我国考古部门确认了汉文帝霸陵的具体位置,霸陵里面的陪葬品也正如文帝自己所要求的那样“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这体现了汉文帝()A.以身作则,勤俭治国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C.重用人才,北击匈奴D.励精图治,奖励耕织3.[跨学科主题学习](2023成都模拟)某历史兴趣小组围绕“小钱币,大历史”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并整理了以下两幅示意图据此可知二者所代表的史实()汉武帝将铸币权统一收回中央A.都结束了统一政权下的币值混乱B.都有利于统一国家对经济的管理C.都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D.都加强了各成员国民众的认同感【难点突破】本题难点在于理解两幅货币图片并对其所体现出的共性进行总结。首先第二幅图片反映了德国马克和法国的法郎都变为了欧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2年,欧盟的大多数成员国开始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德国和法国是欧盟成员国,使用欧元有利于德国、法国等地区的经济交流。德国、法国并非“统一政权”“统一国家”,排除A、B两项。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将铸币权统一收回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交流。即两幅图片代表的史实都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4.(2023徐州)河间献王刘德是汉景帝之子,汉武帝之兄。献王诸子见于史书记载的有17人,除长子刘不周继承王位外,其他儿子大多在献王去世后被封为列侯,分布在今沧州境内及周围地区。这一情形的出现是由于()A.“文景之治”的影响B.北击匈奴的需要C.“推恩令”的实施D.农民起义的打击5.(2023成都模拟)文物是沉寂的历史,让文物说话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手段。图1、图2中的文物能共同“说出”东汉()图1东汉宅院画像砖图2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A.社会动荡的情形B.安逸祥和的生活景象C.生活疾苦的惨状D.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6.唐代,长安新译出的经典、新创作的经变画或流行的佛学思想,很快就能传至敦煌,敦煌藏经洞中也保存了一批直接从长安传入的佛经写本。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A.文成公主入藏B.丝绸之路开通C.郑和远航西洋D.鉴真东渡日本7.(2023成都模拟)下图文物为“直行铭文夔凤镜”,其出土于中亚地区的吉尔吉斯斯坦,洛阳西郊等地的东汉晚期墓葬中也有类似的铜镜出土。这一现象可用于说明()A.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B.中国冶金技术领先于世界C.手工业品遍销世界各地D.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交流8.(2023江西)下列史实与图示中①相对应的是()A.确立分封制B.创立中央集权制度C.张骞通西域D.蔡伦改进造纸工艺9.(2023绵阳模拟)东汉时,有官方记载的传染病暴发就有11次,其中发病于寒冷季节的就有9次,张仲景所在的南阳,在10年间,大宗族因传染病而死亡的人数达三分之二,其中因伤寒而死的竟占十分之七,严峻的疫情促使他写成了《伤寒杂病论》。这说明了()A.季节交替与疾病暴发相互影响B.医学发展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C.宗族关系与疾病预防密不可分D.人口减少与疾病暴发存在联系10.下列反映出华佗与张仲景共同主张()华佗张仲景“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君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天地之柔刚也。”主张“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A.预防疾病B.临床治疗C.望闻问切D.辨证施治11.(2023成都模拟)(15分)在数千年的古代历史上,中华民族以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卓越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同期世界历史上极其灿烂的科技和文化,某班以“中国古代灿烂的科技和文化”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成。任务一【收集资料——了解科技创新】(1)第一组同学聚焦古代科技的创新发明,收集到图一、图二两张图像资料,指出图一反映的科技发明在东汉时期得到了谁的改进?(2分)列举一例图二科学家的主要贡献。(2分)任务二【绘制图示——体会礼德文化】(2)请你和第二组同学一起完成“诸子百家”思维导图的绘制,将空白处补充完整。(8分)任务三【查阅文献——感受中医魅力】①《淮南子·修务训》:传说神农氏尝百草,开中医发展先河。甲骨文记载的疾病有数十种,西周时开始分科治病。②《中国通史》:东汉末年,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③《中国通史》:东汉末年,华佗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他发明了“麻沸散”,创编了“五禽戏”。(3)第三组同学收集到上述文献史料,请帮助他们将能论证以下观点的文献序号填写在空白处。(3分)中医药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________中国的传统医学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________全国视野·新考法12.[任选一个时期,自拟观点予以论述](2023长沙)(10分)秦、汉、明、清是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四个朝代中任选一个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材料“大一统”理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天下一统,即国家领土的完整。第二,政治一统,即天下统一于一个国家、一个君王。第三,思想一统,有共同的核心价值。第四,民族一统,华夏族与周边民族相互交融。——摘编自何星亮《“大一统”理念与中国少数民族》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四川5年真题子母题命题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1.[美育](2023成都2题)下图是北魏宣武帝为父亲孝文帝、母亲文昭皇太后祈福而雕刻的浮雕,图中孝文帝及其随从的衣冠器物均有明显的汉族风格。这一风格能够佐证当时()A.经济的发展B.艺术的高超C.民族的交融D.军力的强盛2.(2021成都6题)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国家以汉语为正音,三十岁以下的在朝官员,强令改说汉语,禁说鲜卑语。如有违反,将受到降职或者撤职的处理。孝文帝推行的这类措施()A.促进了民族交融B.削弱了北魏实力C.沿袭了鲜卑习俗D.实现了南北统一命题点2科技人物及成就3.(2021绵阳3题)割圆术是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计算方法。用此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的科学家是()A.刘徽B.宋应星C.贾思勰D.祖冲之2024备考精练1.(2023成都模拟)学习历史的方法有多种,利用示意图的方式可以清晰反映历史的发展变化,以下示意图反映出()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2.(2023成都模拟)《魏书》载:“壬寅,革衣服之制……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丙辰,诏迁洛(洛阳)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北魏这一系列举措()A.消除了民族隔阂B.确立了洛阳地位C.有助于华夏认同D.加速了江南开发3.(2023安徽)东晋南朝时期,除了大小城市中列肆贩卖、摆摊设点的正规“市”之外,还有农民临时集市的“草市”,军队设的“军市”,与周边民族进行贸易的“互市”等,星罗棋布,遍布各地。这反映当时()A.商业贸易活动的频繁B.长期分裂局面的结束C.市突破了时间的限制D.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4.祖冲之摒弃“虚推古人”的错误思想,通过大量的尝试与演算,终于将π值精确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这反映了他()A.传承创新B.注重实证C.重视经验D.善于总结5.《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多种胡食及其制作方法,如胡羹,食材上使用胡人的原料,融入了汉人特有的烹饪方法,去除腥味,令其更加美味。这反映了当时的()A.科技高度发达B.经济发展繁荣C.中外交流密切D.民族交往交融6.[美育](2023重庆B卷改编)北魏流传下来的魏碑书体带有汉隶笔法,融温文尔雅与粗犷彪悍于一体,结体方严,笔画沉着,变化多端,美不胜收。(如下图所示)这表明魏碑艺术()A.是书法开始成为专门艺术的标志B.是我国北方民族交融的时代结晶C.被称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D.其书法名家的代表为锺繇和胡昭全国视野·新考法7.[大单元教学](2023北京)以下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某单元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①处应为()A.人口迁徙B.孝文帝改革C.大运河的开通D.经济重心的南移【难点突破】本题难点在于对特定时空条件下的政治、经济、民族等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影响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难点需要先判断该单元的时间段,根据示意图中“三国鼎立”“短暂统一”“政权分立”可知,示意图反映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再根据示意图的结构可知,①处的事件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和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迁移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政局纷乱复杂,人口大量南迁,推动江南地区的开发与民族的交融。
第五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四川5年真题子母题命题点1五育并举1.[美育](2023成都3题)唐朝时,颜真卿以造诣超群的书法艺术闻名天下,他的作品具有“端正劲美,雄浑敦厚”的特点。下列作品能够体现这一特点的是()2.[体育](2022成都5题)文献史料少年儿女重秋千,盘巾结带分两边。身轻裙薄易生力,双手向空如鸟翼。——[唐]王建《秋千词》实物史料彩绘打马球女俑彩绘狩猎骑马俑《弈棋仕女图》(局部)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表中的史料可共同用于佐证唐朝()A.文学艺术灿烂,科学技术发达B.体育活动丰富,社会开放进取C.制瓷技术高超,生活水平提升D.商品经济发达,中外交流频繁命题点2制度辨识3.(2022绵阳3题)“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体现了孟郊从社会下层一跃而入上层社会的喜悦。导致这种社会阶层流动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察举制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命题点3历史纪年法4.(2020成都11题)历史时间的表达方式具有多样性。下列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表述,采用了“年号纪年法”的是()选项时间事件A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B贞观十九年玄奘结束西行回到长安C庚子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D民国十五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解题有策略】历史纪年法(成都5年3考)考查形式为让学生判断材料中不同的历史纪年法。解题对策如下:(1)审设问,明确考查角度。(如本题要求选择采用“年号纪年法”的一项。年号纪年法是古代帝王在位期间用所取的年号来纪年的一种特殊方式,如开元十一年、光绪六年等)(2)区分备选项中使用的历史纪年法。(如本题A项:公元前221年→公元纪年法,排除。B项:贞观十九年→贞观是唐太宗使用的年号,因此为年号纪年法,符合题意。C项:庚子年→使用天干和地支组合的纪年,属于干支纪年法,排除。D项:民国十五年→民国纪年,排除)子题举一反三4.1历史纪年法755年(乙未年)安禄山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朝由“开元盛世”走向衰落。材料中出现的纪年方法共有()A.1种B.2种C.3种D.4种命题点4对外交流5.(2020成都5题)唐代诗人李白有诗云:“日本晁衡(阿倍仲麻吕)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下列与诗中人物一样,都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A.张骞B.玄奘C.鉴真D.郑和命题点5异同比较6.(2020成都4题)秦朝开凿了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秦、隋两朝的这一举措都()A.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保障了两朝的长治久安C.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D.推动了对外文化的交流7.[2020绵阳41(1)题9分]【东方文明初露锋芒】材料一图1图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中两项伟大工程的名称及作用。(6分)分析两项工程能够建成的共同原因。(3分)子题一材多设问7.1[跨学科·地理]中国古代的重大工程修建往往都借助了地形地势,如长城依山而建,大运河利用了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请再举一例古代的重大工程进行说明。(2分)2024备考精练1.列表法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据下表可知,封建王朝兴盛的关键在于()封建王朝统治表现隋朝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唐朝唐太宗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等,开创“贞观之治”唐玄宗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当时经济繁荣,民众生活安定,出现“开元盛世”A.社会安定B.以民为本C.制度完善D.疆域辽阔2.[跨学科·地理]唐天宝年间长安某商人需要运送一大批货物前往浙江(古代陆路运输载量较小;航运载量大),为降低成本,他选择的路线最可能是()A.陆路运输:长安—洛阳—余杭B.河运转海运:长安—东海—余杭C.陆路运输:长安—成都—余杭D.内河航运:长安—洛阳—余杭3.[跨学科主题学习](2023北京)某班进行“小钱币,大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一位同学推测下面这枚吉语花钱(铸有吉祥词语,不流通)的出现不早于隋唐时期。以下可作为依据的是()A.工匠开始掌握青铜冶炼技术B.这枚钱币采用圆形方孔形制C.中央政府统一铸造了五铢钱D.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科举制4.(2023福建)有学者认为:“大批中下层地主阶级士子以及自耕农出身的读书人,由科举考试入仕途,参与和掌握各级政权。”该学者意在强调科举制()A.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B.造成了人们思想僵化C.杜绝了藩镇割据的现象D.强化了世家大族垄断5.(2023绵阳模拟改编)科举制下的考生可以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这反映了()A.选才呈现公平开放的特色B.以官举士的选官方式终结C.取士标准出现多样化趋势D.考试方式完全优于察举制6.(2023山西)李华同学在学习“盛唐气象”这一内容时,绘制了下面的内容结构示意图。你认为①处可填写()A.北击匈奴B.文成公主入藏C.澶渊之盟D.设置驻藏大臣7.[跨学科·语文]某校开展了一期“唐风·颂诗”研学活动,下面为本次活动拟定的主题最恰当的是()研学主题:________1.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2.归见林逋烦说似,唐僧三藏入天西。3.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A.中外交往,繁荣开放B.民族交融,兼收并蓄C.千年遗宝,华彩复现D.华夏文脉,中西枢纽全国视野·新考法8.[跨学科主题学习](2023连云港改编)(8分)某中学以“探寻丝绸之路”为主题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这次活动,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代海上航路示意图材料二依据收集的材料,我们得出以下结论:①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②唐朝时期,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③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④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乙组探究唐朝“丝绸之路”后的结论[提炼观点并论述]材料一为甲组收集的材料,请归纳材料中的历史信息。从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4分)【解题有策略】提炼观点并论述类试题(2023广东、福建、湖州、广西、郴州、长沙、重庆进行考查)解题对策如下:(1)审题。①审题干:审读题干设问角度,带着问题去读材料信息。(如本题作答要求是“归纳历史信息,提炼观点并论述”)②审材料: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如本题将图名与地图中内容相结合,提炼信息可知,海上航路为汉代开辟,这一时期海上交通发达,有多条航线,且路程远。反映出汉朝的国力强盛,经济繁荣)(2)拟观点。根据提取的信息拟定观点。(如本题可以从汉代的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观点可拟定为“汉代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3)作答。围绕观点,选择符合观点的内容进行论述。(如本题可围绕观点,从汉代国力强盛,积极对外交往促进汉代的经济繁荣等角度进行作答)(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任选材料二的一个结论,写出符合其结论的史实依据。(2分,任选一点即可)(3)据上述两组的研究和结论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对丝绸之路的未来,有哪些期盼?(2分)
第六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四川5年真题子母题命题点1宋代经济发展1.(2023成都4题)北宋时,苏轼曾写道:“余昔游武昌,见农夫皆骑秧马……日行千畦(小块土地),较之佝偻(弯腰)而作者,劳佚(逸)相绝矣”。由此可见,“秧马”的使用有利于()A.普及小麦种植B.形成养马习俗C.增强垦荒能力D.提高劳动效率2.(2023绵阳19题)宋朝“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它以“白兔”为商品标识,专门标注“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这反映了宋朝()A.商品经济发达B.改进了造纸术C.对外贸易繁荣D.农业经济停滞3.(2022成都6题)从秦朝的“半两钱”到汉朝的“五铢钱”,再到宋朝的“交子”,货币发生了由笨重到轻便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都市生活的繁华B.商业贸易的发展C.造纸技术的成熟D.冶铸工艺的进步命题点2元朝的统治4.(2022成都8题)元朝在河南、陕西、四川等地设置了10个行省,并将大都附近地区划归中书省直辖;在西藏地方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在西域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管理军政事务。这表明元朝()A.民族关系平等团结B.专制主义达到顶峰C.边疆地区实行自治D.地方治理因地制宜5.(2020绵阳24题)元朝在驿道上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公文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收地。当时规定一昼夜要传递400里。这反映了元朝()A.疆域辽阔统一B.中央集权衰落C.重视科技创新D.海外贸易发达命题点3史料实证6.(2022成都7题)《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了中国古代独创的造船技术——水密(为“不透水”)隔舱,中国古代文献也提及过此技术。然而,长期以来该技术却未见于实物。直到1974年,在福建泉州出土了有13个水密隔舱的南宋木船,中国古人这一造船技术上的创新才得以实证。这说明()A.中国古代文献的记载均真实可信B.文物考古是实证历史的有力手段C.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开始于南宋D.泉州是宋朝唯一的海外贸易港口命题点4时空观念7.(2021成都10题)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时间轴上①②③处是中国古代部分统一王朝建立的时间,下列选项中与之对应正确的是()A.西汉秦朝明朝B.秦朝隋朝元朝C.西晋隋朝元朝D.秦朝西晋隋朝子题举一反三7.1时空观念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时间轴,时间轴上的①②③④代表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海外贸易。其中代表海外贸易进入鼎盛期的是()A.①B.②C.③D.④命题点5史论搭配8.(2020绵阳23题)“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结论逻辑正确的是()选项史实结论A隋唐实行科举制形成了人人平等的社会B文成公主入藏中央实现对西藏的行政管辖C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导致地方藩镇割据D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城市经济繁荣【解题有策略】逻辑搭配类选择题(绵阳5年3考)考查形式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史实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解题对策如下:(1)审题。读题干设问角度,明白试题要求。(如本题要求分析出史实与结论逻辑关系搭配正确的选项)(2)选答案。逐一分析备选项,选出正确答案。(如本题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这可以反映出北宋城市的经济繁荣,逻辑搭配正确,D项符合题意)2024备考精练1.下图所示内容反映了五代十国和宋朝时期社会上出现的流行语的转变,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活字印刷术出现B.市民文化的兴起C.王安石推行变法D.重文轻武的政策2.(2023广东)宋代农书所述土壤改良方法比较系统、全面,除水利改良(修筑陂塘等)、生物改良(秸秆还田等)、耕作改良(薅耘、轮作等)外,还强调“用粪犹用药”,以使地力“常新壮”。这表明,宋代()A.变法成效显著B.人力严重不足C.农业技术先进D.耕地面积扩大3.(2023绵阳模拟)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材料表明宋代()A.商业打破时间空间限制B.中外经济交流频繁C.思想文化发展超过前代D.严格执行坊市制度4.[跨学科·地理]下图反映的是唐宋诗(词)人版图空间分布与位移。这一变化反映了()唐朝诗人分布北宋词人分布A.北方是宋代词坛的中心B.科举考试内容的不断变化C.政府日益重视教育发展D.古代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5.(2023河南)秦汉至唐主要依据自然界限来划分行政区划,而元代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区划边界处于犬牙交错的格局,使地方丧失扼险而守的地理条件。这种“打破”是为了()A.保护自然环境B.方便信息传递C.加强中央集权D.开发江南地区6.[跨学科·语文]诗词是古代社会风貌的体现。从下列诗词中可以看出宋代()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望海潮》(宋·柳永)近坊灯火如昼明,十里东风吹市声。——《夜归塼街巷书事》(宋·陆游)A.都市生活繁华B.科技文化辉煌C.经济重心南移D.民族政权并立7.下列图片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A.传播范围广B.注重总结实践经验C.种类数量多D.在传承中创新进步8.[跨学科主题学习](2023成都模拟改编)(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小钱币,大历史,中国历代的钱币反映出丰富的历史信息。任选上图中不同的三个时期的货币,分别说明其包含的相关历史信息。(要求:写出具体时期的货币名称,说明的历史信息应围绕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外交往等某一个方面具体叙述,三个时期货币信息说明的方面各不相同,表述条理清楚)全国视野·新考法9.[提炼观点并阐述](2023重庆B卷)(6分)阅读材料,完成任务。在下图呈现的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内容中各选一例,结合所学,从中国对世界影响的角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第七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四川5年真题子母题命题点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1.(2023成都5题)清朝建立后,制定并执行“修其教而不易其俗,齐其政而不易其宜”的民族方针。下列举措中最能体现这一方针的是()A.设西域都护府B.设立军机处C.实行金瓶掣签D.设置中书省2.(2022成都9题)台湾是“东南之锁钥,数省之屏障”,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史实中,在台湾驱逐了荷兰殖民者、传播了中华文化的是()A.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B.隋炀帝三次派人赴流求C.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D.郑成功收复并经营台湾3.(2021成都11题)明朝抗倭将领戚继光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和诗人,更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之所以被称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A.赶走了盘踞台湾的荷兰殖民者B.抵抗了英国殖民者的侵略C.收复了被外国势力占领的新疆D.解除了我国东南沿海倭患4.(2021绵阳5题)如图是某同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笔记。其涉及的地区是()●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A.新疆B.西藏C.东北D.台湾5.(2021成都12题)秦代以来,政府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边疆设立了一系列机构。下图中字母所示辖区与清朝所设机构对应正确的是()清朝疆域图(1820年)A.安西都护府B.乌里雅苏台将军C.伊犁将军D.澎湖巡检司6.(2019成都6题)清朝前期,中央政府非常重视对西藏地方和西北边疆的管辖。下列相关史实叙述正确的是()A.顺治帝册封了五世班禅B.康熙帝平定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叛乱C.雍正帝设置了驻藏大臣D.乾隆帝打败了漠西蒙古噶尔丹的进攻命题点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2020绵阳25题)下列著作的共同特点是()A.传统医学不断发展B.手工技艺推陈出新C.农业技术推广普及D.古代科技经验总结8.【2023绵阳34(1)题10分】【农耕文明中国辉煌】材料一在我国农耕文明史上,集中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生产工具的重要发明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古代生产力的发展。下图是古代中国科技成果的一部分。(1)观察材料一中图片,写出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图片名称。(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成果对中国社会的影响。(4分)9.[2021成都27(1)题6分]【探究一】人民的智慧材料一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不懈探索和不断创新,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上图是以“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为主题的思维导图。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按照图中的格式,在下列A、B、C处填写相应的内容(要求:所填内容不得与已列出的内容重复)。(6分)类别四: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例: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介: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题点3清朝官僚体制日益腐败10.(2023绵阳20题)乾隆宠臣和珅被抄家时,其家产价值2.2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国库年收入的5倍。当时社会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和珅能贪污巨额财富的主要原因是()A.清朝皇权空前强化B.清朝疆域幅员辽阔C.大量白银流入中国D.中国推行闭关锁国命题点4明清时期的建筑11.(2020成都9题)故宫至今已有600年历史,它见证了明清两朝政治风云的变幻。如图中a、b两线所示距离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故宫平面图(局部)A.保密等级的提升B.行政效率的提高C.君主专制的强化D.大臣权力的增大2024备考精练1.(2023成都模拟)中国古代行政改革通过内部体制的调整进行权力的重新配置。下图内容反映出的主要趋势是()A.实行分权制衡B.监察制度完善C.中央集权加强D.君主专制强化2.明清科举考试从“四书”“五经”取题,内容必须用古人的语气,不能自由发挥,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的高低都相对成文,并限字数。这实质上()A.巩固了文学的地位B.禁锢了人民的思想C.保障了社会的稳定D.促进了科举制发展3.(2023山西)下图是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明代《南都繁盛图》(局部),画面上南市街到北市街一带人流如织,店铺林立,出现了大约109个店铺招幌,幌子上写着“东西两洋货物俱全”“西北两口皮货发客”等。这反映了明代()A.商品经济繁荣B.南京水陆交通便利C.经济重心南移D.商业活动诚信为本4.(2023成都模拟)学者研究发现“自郑和下西洋后,中国到南洋(古人对东南亚地区的称谓)去的人日益增多”。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A.拓展了中国疆域B.加速了南洋开发C.增加了财政收入D.解决了人口压力5.(2023重庆B卷)下图是《清朝疆域图(1820年)》。据图可知()清朝疆域图(1820年)A.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B.清朝人口密度大,人地矛盾突出C.台湾、西藏、新疆等是中国领土D.我国开始受到来自英、美的威胁6.[新课标·教学提示]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知识结构图,据此可知()A.唐朝民族关系和睦B.元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C.明朝强化中央集权D.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7.[跨学科主题学习]据下表可知,明朝科技的共同点是()《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开放性B.总结性C.封闭性D.互鉴性【难点突破】本题难点在于对明朝三部典籍共同点的概括。解答此难点在于通读表格内容后,对共同的关键词的提取,如本题中三部著作都有关键词“总结”,即三部著作分别在总结古代药物学、农业、手工业的基础上成书,由此得出明朝科技的共同点是总结性。8.(2023福建)下面是张明同学搜集的研究性学习材料。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A.经济重心的南移B.传统节日的起源C.行省制度的创立D.文学艺术的发展9.[新课标·教学提示](2023苏州)(6分)中国古代史上历代政权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治理,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辽、夏、金、元在边疆开拓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而元朝不仅版图辽阔,对边疆的控制也在前朝的基础上更为强化。对东南、云南、吐蕃等边远地区,元朝都因地制宜地实施了有效的行政管理。材料二清朝前期,统治者经略边疆,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作为近代领土国家的版图,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联系愈益紧密。清朝皇帝曾得意地宣称:“中国之一统始于秦氏,塞外之一统始于元氏,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以上均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元朝“因地制宜”的边疆管理措施。(2分)(2)据材料二,简述清朝前期经略边疆对国家版图的意义。(2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认识。(2分)一材多设问9.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题目,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260字左右)(22分)全国视野·新考法10.[跨学科主题学习](2023金华)(12分)巍巍长城,筑起民族脊梁。历史与社会课开展“文旅融合·长城”跨学科主题项目化学习,围绕驱动性任务“制作长城旅游宣传册”,各小组分工协作,请你参与完成。任务一【梳理长城修建史】(1)请用序号将上面三幅图所指的朝代,按时间先后进行排序。(2分)任务二【讲好长城故事】素材一相传秦朝时,范喜良和孟姜女新婚三天就被征修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长城脚下。孟姜女得知噩耗,在长城上哭了三天三夜,长城就此坍塌……——听奶奶讲故事素材二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选自人教社《中国历史》(2)指出以上素材的获取方式,并分析说明两则素材哪则更可信。(4分)任务三【撰写长城旅游宣传册卷首语】宣传画(作者:郭军)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千千万万抗日将士的杰出代表。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摘自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3)[自拟主题写卷首语]综合运用三项任务的图文资料,自拟主题,为长城旅游宣传册写一段卷首语。(6分)(温馨提示:分层赋分,紧扣主题,逻辑严密,史论结合)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四川5年真题子母题A2024备考精练1.B2.B3.D4.B5.D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四川5年真题子母题1.D【解析】根据题干图片文字信息“毛公鼎”“夫差矛”“铁农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文物共同反映了先秦时期高超的冶炼铸造技术,D项符合题意。1.1C2.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相似度很高,佐证了两地文明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联系性,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B项符合题意。3.A3.1B4.(1)A.√;B.×;C.√。(每个1分,共3分)(2)从其内容中可以了解当时的宗教信仰、社会生活、商贸往来、民族交往、中外交流等情况;从艺术方面可以了解当时壁画和雕塑的技法、风格、水平;比较不同时段的壁画和雕塑的差异,可以发现社会各方面的相关变化。(任答一点2分,任答两点3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3)手段:文献史料研读、天文历法知识、物理技术、化学方法、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任答一点2分,任答两点3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真相:文献记载的武王伐纣真实可信(武王伐纣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任答一点2分)(4)了解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状况;更好地接近历史的真实;找到更多国家、民族的历史记忆;清晰再现中华文明的辉煌,增强民族自信心。(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5.C6.D7.内涵:以人为本。(1分)主张:(孔子)以德治国;实行德政,反对苛政。(每点1分,共2分)(孟子)实行“仁政”;民贵君轻。(每点1分,共2分)成效:出现了“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每点2分,共4分)8.图6: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证明了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为文化的记录、传承提供了条件;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任答一点2分,不超过4分)图7:《论语》记录了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主要主张,成为历朝历代儒家的经典著作;对整理、传承文化经典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推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任答一点2分,不超过4分)图8: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革新了书写材料(使纸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任答一点2分,不超过4分)9.B2024备考精练1.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A项符合题意。选贤举能是禅让制的特点,开科取士是科举制的特点,北宋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均不符合题意,排除B、C、D三项。2.A3.C4.D5.B6.A7.B8.A9.B【解析】材料大意为,《管子·地图》中认为凡军中主帅,必须首先研究地图;《孙子兵法·地形篇》认为地形是行兵打仗的重要助力,二者都强调了地理知识在战争中的重要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管子》和《孙子兵法》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这说明当时地理知识的运用适应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征战的时代特征,B项符合题意。10.B11.D12.C13.B14.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关注和担忧社会发展方向”“救世之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分封制逐步瓦解,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形成不同派系,各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C项符合题意。15.A16.D17.论题:百家争鸣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基础。论证: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局面,诸子百家各自提出了治国、救国方略,如墨家的“兼爱、非攻”、法家的“以法治国”等,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6分)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四川5年真题子母题1.D【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汉朝戍边将领……与少数民族首领的儿女……结下深厚情谊的动人故事”可知,该舞剧主要表现了民族交融的场景,D项符合题意。该舞剧并不能宣传普及系统的历法知识,也不可能准确复原真实可靠的历史场景,也没有填补新疆出土文物研究的空白,A、B、C三项说法错误,均排除。2.C3.B4.D5.B6.B7.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废除了肉刑等严刑峻法”“提倡勤俭治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同时反对奢侈浮华,提倡勤俭治国,反映了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B项符合题意。8.A【解析】根据题干“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强而合以逆京师”可知,材料表明当时诸侯势力强大,对中央政权产生威胁。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为解除这一困局,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采取了“推恩令”的措施,A项符合题意。9.B10.政治局面:群雄并立,战争频繁。(2分)时间:公元前221年。(1分)理由: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实现了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11.A12.D13.A14.B2024备考精练1.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设置郡县管理地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县级行政单位称为‘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实现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并且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设置“道”,此举有助于巩固国家统一,C项符合题意。2.A3.C4.C5.B6.B7.D8.D【解析】根据时间轴的顺序并结合朝代更替知识可知,①代表东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对应的时期分别是西周、秦朝和西汉,时间均不符合题意,排除。9.B10.A11.(1)人物:蔡伦。(2分)祖冲之的贡献: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创制《大明历》等。(任答一点得2分)(2)①老子②孟子③墨家④法家。(8分)(3)中医药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①;(1分)中国的传统医学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②③。(2分)12.【示例】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实现了“天下一统”。秦朝统一后,政治上,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实现了“政治一统”。思想上,“焚书坑儒”,确立了法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核心思想,加强了思想控制,实现了“思想一统”。民族关系上,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又派兵征服越族地区并设郡管理,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实现了“民族一统”。综上,秦朝实现了天下一统、政治一统、思想一统、民族一统。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10分)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四川5年真题子母题1.C【解析】根据题干和图片信息可知,其反映了北魏孝文帝及其随从穿着汉族风格的服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措施,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等,促进了民族交融,故C项正确。浮雕以及题干信息无法说明经济的发展、艺术的高超及军力的强盛,A、B、D三项排除。2.A3.D2024备考精练1.C【解析】依据示意图可知,从东汉末年各地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实现局部统一,再到西晋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由此可见示意图反映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统一趋势不断加强,C项正确。2.C3.A【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除了……正规‘市’之外,还有农民临时集市的‘草市’,军队设的‘军市’,与周边民族进行贸易的‘互市’等,星罗棋布,遍布各地”可知,这一时期商业贸易活动形式多样且遍及城市、农村、军队以及少数民族等地区,A项符合题意。4.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摒弃……错误思想”“通过大量的尝试与演算”可知,祖冲之不迷信权威,通过实验与验算得出自己的结论,体现了他质疑权威,注重实证,B项符合题意。5.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胡羹,食材上使用胡人的原料,融入了汉人特有的烹饪方法”反映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往,D项正确。6.B7.A【解析】根据示意图信息“三国鼎立”“短暂统一”“政权分立”可知,示意图反映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战乱不断,北方人口南迁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游牧民族内迁推动了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A项符合题意。第五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四川5年真题子母题1.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颜真卿”“端正劲美,雄浑敦厚”观察备选项可知,D项书法作品符合这一特点,故D项正确。2.B【解析】图表中的文献史料描述了少女荡秋千的场景,三件实物史料分别反映了女子打马球、参与狩猎活动和女子参加弈棋的场景,共同呈现出唐朝丰富的体育活动以及包容开放的社会风气,B项符合题意。3.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从社会下层一跃而入上层社会的喜悦”并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的创立,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项符合题意。4.B4.1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755年”“乙未年”“开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55年是公元纪年法,乙未属于天干地支纪年法,开元属于年号纪年法,可知是3种纪年法,C项符合题意。5.C6.C7.图1:长城;防范游牧民族南扰,保护内地经济发展。(3分)图2:隋朝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3分)共同原因: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劳动人民的辛苦付出。(3分)7.1举例:都江堰的修建。说明:利用了岷江水势和地形,在高山和平原交接处修建都江堰。(2分)2024备考精练1.B2.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古代陆路运输载量较小;航运载量大”可知,该商人为节约成本会放弃陆路,选择航运,结合所学知识,隋朝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长安经广通渠等可河运到洛阳,D项正确。3.D4.A5.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科举制下的考生可以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可以看出科举制下,不问家世,自由报考,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体现了一定的公平开放性,A项正确。唐宋时期除科举制外,仍然存在“恩荫”等选官方式,排除B项;科举制的选官标准是考试成绩,不能体现多样化的特征,排除C项;考试方式完全优于察举制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6.B7.A8.(1)历史信息:汉代开辟;多条航线;海上交通发达;路途遥远;航路艰难等。(1分,答出任意1点即可)观点:汉代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1分,符合题意即可)论述:汉武帝大力开辟海上交通,先后开辟多条海上航线,连接了朝鲜、日本、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等地,中国的丝绸等物品可以经过这些航线转运到欧洲地区,反映了汉朝强大的综合国力与繁荣的经济。(2分,围绕观点论述,符合题意即可)(2)选择③。史实依据: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2分,答出任意1点即可)(3)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经济,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租房合同的(31篇)
- 2024-2025学年北京市房山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2025年公共设施配套建设项目房屋征收合同
- 2025年住宅销售策划合同模板规定
- 2025年官方离婚协议范本策划(双方同意版)
- 2025年全球贸易合同制定原则及合规要求解析
- 2025年债权转让与贷款合作协议
- 2025年车辆所有权变更策划协议书模板
- 2025年农村土地利用合作协议
- 2025年人事档案授权委托协议
- 4地球-我们的家园《我们共同的责任》说课稿 -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 护理交接班改进
- 诗经楚辞文学常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
- 2 爆破工试题及答案
- AI辅助的慢性病监测与管理系统
- 电路基础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江西职业技术大学
- 2025年小学蛇年寒假特色作业
- Unit 6 Is he your grandpa 第一课时 (教学实录) -2024-2025学年译林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湖北省十一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 含解析
- 开题报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校教育研究
- 《个人所得税法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