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试题:精选诗歌鉴赏训练(精编版)带答案解析
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
1.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暮"指,"愁"指。从这两句诗想开去,我能想到同样表达这利,"愁”的诗
句:,O
(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①这两句诗写了两个画面,可用四字词语依次概括为:、.
②第一句诗把乌云比作,形象逼真;第二句中的"跳"和"乱"写出了。
2.课内阅读。
浣溪沙
游薪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黄鸡"的本意是什么?在词中是指什么?苏轼在这里却说“休将白发唱黄鸡",有何用意?
(2)下阕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什么?
(3)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补全古诗,完成练习。
(1)补全古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满皇都。
(2)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这首诗的题目点出这是(时节)的小雨,诗的第一句以""来形容它
的细滑润泽。
(4)"草色遥看近却无"描写的是草沾雨水后的景色,写出了早春的草、
的特点。
(5)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第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D.这首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6)将诗词补充完整,感受诗词中的雨。
①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细如愁。
②沾衣欲湿________,吹面不寒杨柳风。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节选)
何其芳
我的歌呵,
你飞吧,
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
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
不管它像一阵微风
或者一片阳光。
(1)题目中"歌唱"的意思是()。
A.唱歌
B.赞美
(2)诗人为什么希望"我的歌"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A.我的歌很好听。
B.我歌唱的是早晨。
C.为了使“少男少女们"得到鼓舞。
(3)下面对诗歌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想象不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
B.第一节作者把"快乐或好的思想"想象成声音、微风、阳光。"微风"给人一种心旷神怡之
感,"阳光”给人一种春和日丽的欣慰之感。
C.这首诗通过对少男少女们热情歌唱,勉励广大的青少年们,积极投身到火热的生活中
去,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奋发向上,永葆青春活力。
(4)读完这首诗后,你觉得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少男少女?试着写出两个,并说说他
们之间的相似点。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
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B.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
野的矛盾心理。
(2)""突出强调了飞来峰的高峻。
(3)说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所蕴涵的哲理。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诗词阅读。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鹏,百唯无人能解,因风飞过瞽薇。
(1)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时节,表现了强烈的之情。
(2)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词的上片,一个""字直接道出了作者的设想: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与自己同
住。词的下片,通过黄鹏"",写出了春天已过,初夏已来。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
春天的之情。
(3)这首词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
(4)这首词的下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和美丽悠长的情味,请对此进行阐述。
7.课外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首句用""和两个""字组合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诗人的主观感
受。渲染出诗人。
(2)"”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
(3)""以下全是想象,猜想重阳佳节到来的时候,亲人们也一定同往年一样登高
饮酒.这样紧扣了诗题中的""字,也点明了第二句中提到的""的具体内
容了。
(4)有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
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体会。
8.课内阅读。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在诗的前两句中,"沙如雪"、"月如钩"描绘了边塞月夜怎样的景色?
(2)诗的后两句,诗人通过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3)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9.课外阅读。
别董大①
[唐]高适
千里黄云②白日嚏③,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白日嚏:晡,昏暗。太
阳黯淡无光。
(1)诗中描写的景物有、、北风、大雁和。
(2)从内容看这是一首()。
A.写景状物诗
B.送别诗
C.田园诗
(3)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4)"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5)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怎样的情谊?
10.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①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②浴蚕③去,闲着中庭④桅子花。
【注释】①鸡鸣:鸡叫。②相唤:互相呼唤。③浴蚕:指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
来选出优良的蚕种。④中庭:庭院中。
(1)解释诗题。
(2)选择。
①诗中“鸡鸣”的原因是()
A.天快亮了,公鸡啼鸣。
B.雨天里,天色明暗交替,引起鸡鸣。
②诗中所写的景象是()季的。
A.春B.夏C.秋D.冬
(3)判断,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幽静。
②第三句写妇姑冒雨浴蚕,表现农家之忙。
③第四句通过写花的"闲”来说明山村生活的闲适与懒散。
11.阅读《迢迢牵牛星》,回答后面的问题。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
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2)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
(3)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和
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1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一种弯刀。
(2)(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1)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事物景象可看出?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13.课外阅读(二)
鹊桥仙①
[宋]秦观
纤云弄巧②,飞星③传恨,银汉④迢迢⑤暗度⑥。金风玉露⑦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
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⑧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⑨。
【注释】①鹊桥仙:词牌名。②纤云弄巧: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
花样。③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④银汉:银河。⑤迢迢:遥远的样子。
⑥暗度:悄悄渡过。⑦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⑧忍顾:怎忍回视。⑨朝朝暮暮:指朝
夕相聚。
(1)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银汉迢迢喷度。()
A.愚昧,糊涂。B.悄悄地。C.不亮,没有光。
②便胜却、人间无数。()
A.能承受。B.战胜,打败。C.超过。
③忍顾鹊桥归路?()
A.回头看。B.照管,注意。C.拜访。
④两情惹是久长时。()
A.如,像。B.止匕,如此。C.如果,假如。
(2)判断下面朗读节奏划分的正误。
①飞星/传恨.
②银汉/迢迢暗度。
③忍/顾鹊桥/归路。
④两情/若是/久长时。
(3)这首词借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了
(4)说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意思,并指出其表达方式。
14.阅读练习
马诗
【唐】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注释】①房星:星名,二十八宿之一,《瑞应图》说:"马为房星之精。"古人迷信,认
为地下非凡的人或物与天上的星宿相应,称马对应的星宿为房星。②瘦骨:清瘦的骨头。
③铜声:铜器发出的声音,这里形容马骨的坚劲。薛综注张衡《东京赋》"天马半汉"中
“天马,即铜马。"
(1)本诗的作者李贺与()一起被称为“小李杜"。
A.杜甫
B.杜牧
C.杜荀鹤
(2)下面的朗读停顿最恰当的是()
A.此/马非/凡马
B.此马/非凡/马
C.此马/非/凡马
(3)根据注释,把"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改写成现代汉语。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诗中的"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
②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马,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
①这首诗委婉地表达出诗人郁积心中的怀才不遇怨愤之情。
15.牛刀小试。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1)这首诗写于1903年前后,这是中国处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人民生活异常痛苦的年
代。鲁迅用这首诗来表达。
(2)伟大领袖毛泽东认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革命家。你眼中的鲁迅
是:。
16.第二部分:阅读
古诗赏析。
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17.课外阅读
夏日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①金黄杏子肥②,麦花③雪白菜花④稀。
日长篱落⑤无人过,惟有⑥蜻蜓岐蝶⑦飞。
【注释】①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②肥:指果肉肥厚。③麦花:养麦
花。④菜花:油菜花。⑤篱落:中午篱笆的影子。⑥惟有:只有。⑦岐(jia)蝶:菜粉
蝶。
(1)"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2)诗中用、、、,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
点。
(3)"日长篱落无人过”的原因是()
A.人们都在家休息,没有出来走动。
B.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4)诗的三、四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8.读古诗,完成练习。
雨过山村
[唐]王建
两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桅子花。
(1)根据解释,从诗中找出对应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小溪旁长着翠竹。
互相呼唤。
庭院中间。
(2)本诗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村图景。
(3)本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静谧,第三句写,第四句通过
写作者的"闲看"来反衬o
(4)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表达了自己对
的喜爱之情。
19.阅读下面两首古诗,按要求完成练习。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诗中哪一句点明了标题?为什么说这句诗点明了标题?
(2)①"日暮客愁新"中有一个"愁"字,请写出作者在愁什么。
②写出你能联想到的同样是表达这种"愁”的诗句。
(3)对偶句前后呼应,互相映衬,对比鲜明,语言凝练,便于记忆和传诵。请写出诗中的
对偶句,并写出你对该对偶句的感受或理解。
20.读古诗《宿建德江》,完成题目。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本诗题目的意思是
。诗的前两句的大意是。
(2)展开想象,诗中"日暮客愁新"和"江清月近人"的日月考量,带给读者的感受是
(3)诗中侧重借景抒情的是第、句,侧重叙事写景的是第、
句。整首诗表达了诗人之情。
21.诗歌鉴赏
(1)补全古诗。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追黄蝶,。
(2)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它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_______图。其中
""和结句中的""都说明了暮春季节。
(3)""、""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
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4)这首诗运用了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
(5)""三个字给读者以想象,在我们面前仿佛浮现出了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
首跳蹦、不知所措的儿童。
2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练习。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在横线上将诗句补充完整。
(2)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朝露待日晞"中的"晞"可理解为晒干;"昆黄华叶衰"中的"衰"可理解为衰败。
B.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自然景物的盛衰规律来警示我们要珍惜
时光,及时努力。
C.作者的目的是通过描写冬葵,百川,赞美万物的勃勃生机。
(3)劝说人们抓紧青少年时光,认真工作学习,有所作为时,常引用本诗中的句子
(4)先描红练习一下,再选择这首诗中你喜欢的句子,用行书来写一写。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3.阅读苏轼的《蝶恋花•春景》,回答问题。
蝶恋花•春景
花褪①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②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③却被无情④恼。
【注释】①褪:脱去。②柳绵:即柳絮。③多情:这里代指墙外的行人。④无情:这里
代指墙内的佳人。
(1)这首词的上阕描摹了、的暮春之景,表达了作者之情。
(2)春天将逝,但美景未必难觅,一句""寄托了作者追寻美好事物的旷达之情。
(3)下阕集中反映了作者不被理解的惆怅的句子是:,。
(4)赏析词中"绕"字的妙处。
24.课内阅读练习。
(1)默写《书湖阴先生壁》。
(2)解释词语意思。
苔:。阚:。
(3)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意思:。
(4)从这首诗的后两句你发现了什么?并仿写两句这样的诗句。
发现:o
仿写:。
25.课外类文阅读。
绝句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这首绝美的小诗,写诗人的乐趣。
(2)诗句中"杏花雨""杨柳风"可以用这个四字词语来概括。
(3)想象"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描述的画面,并写下来。
(4)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26.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就是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关于这首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见",读"而,见到的意思。
D.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农村丰收的喜悦之情。
(2)朗读下列句子时,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明月/别枝/惊鹊
B.七八个/星天外
C.听取/蛙声/一片
D.旧时/茅店/社林边
(3)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明月"、"清风"点染夏夜美好景色,"惊鹊"、"鸣蝉"以声衬静,表现夏夜幽静。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丰收后人们热烈畅谈的情景,进一步补充夏夜特
色。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巧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朴素通俗。
D.这首词描写美丽的农村风光,抒发词人喜爱农村生活的感情。
(4)诗词中哪两句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给人印象深刻?请从本诗中找出来。
(5)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27.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这首诗是代诗人的作品,他在诗中将和有机地结
合起来,表达了之情。
(2)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二字描写出春草的茂
盛。
(3)人们常用","一句来赞颂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4)"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和""两个动词描绘出春草蔓延绿
野广阔的景象,""和""点出友人即将经过的处所。
(5)最后两句用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做到了情景交融,令人回
味无穷。
28.阅读理解。
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诗写出了哪些景色?
(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9.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课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这首诗写了什么时间,谁在那个地方的什么事?请用一句话来回答。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身在他乡,遇到佳节,的思想感情,因此朗读时语速要
(慢快),声音应稍(低缓高昂)。假如你的亲人在外地工作,春节
即将来到,你把自己最想对亲人说的话浓缩为一句话。
30.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2题。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一种弯刀。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
用。
(1)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事物景象可看出?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
1.(1)傍晚;为思乡而忧思不堪;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2)黑云翻墨;白雨跳珠;打翻了的墨水;雨来时的动态美
【解析】【分析】(1)①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把船
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落黄昏时旅人又增加了新愁。"暮"指傍晚,"愁"指为思乡而
忧思不堪。②考查对诗词积累及运用,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诗词即
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2)①在理解诗意的
前提下筛选恰当的成语。②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
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
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故答案为:(1)傍晚、为思乡而忧思不堪、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2)黑云
翻墨、白雨跳珠、打翻了的墨水、雨来时的动态美
【点评】(1)①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②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
熟记,要理解诗词的意思。(2)①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及成语的理解能力。②考查学生
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1)"黄鸡"的本意是指黄鸡报晓,在词中是指时光流逝。反用其意,劝阻人们不要徒
发自伤衰老之叹。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2)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
关人生的哲理。表达了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3)热爱生活,旷达乐观。
【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结合诗句理解词义。(2)诗的下阙先用了一个反问句,
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表达了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这是议论。这
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
理。(3)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本题,①应根据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
知与理解,②诗歌的写作背景。①作者的生平经历。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黄鸡"的本意是指黄鸡报晓,在词中是指时光流逝。反用其意,劝阻人
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2)议论。这种议
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表
达了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3)热爱生活,旷达乐观。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诗句理解词义,感悟诗人的用意。平时也应对常用的词
语也应加强记忆。(2)主耍考查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悟表达方式及内容。(3)此题主要考
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1)润如酥;春好处;绝胜烟柳
(2)唐;韩愈
(3)早春;润如酥
(4)稀疏;矮小
(5)B
(6)①丝雨;②杏花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
(2)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
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
解答。(3)由诗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可知这首诗的题目点出这是早春的小雨,诗的
第一句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
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4)写草
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写出了春
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
相媲美。(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
项判断正误。A、C、D正确B错误;这首小诗,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
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
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6)考查对诗词背
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补写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
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故答案为:(1)润如酥、春好处、绝胜烟柳(2)唐、韩愈(3)早春、润如酥(4)稀
疏、矮小(5)B(6)①丝南、②杏花雨
【点评】(1)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2)主要考查
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3)此题考查对诗题及诗句的理解能
力。(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5)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
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6)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
词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译文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奶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
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4.(1)B
(2)C
(3)A
(4)例如:早晨的太阳(朝气蓬勃)、雨后的彩虹(多姿多彩)
【解析】【分析】(1)通过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可知,这首诗是作者对年轻人的赞美和勉
励,所以选B(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联系上下文理解这首诗的内
容,再结合选项判断正误。希望"我的歌"飞到年轻人的心中,为了使"少男少女们"得到鼓
舞。(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
断正误。A错误。想象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B、C正确(4)用来比喻少男少女的事物有
很多,早晨的太阳、朝气蓬勃、、雨后的彩虹、多姿多彩,写出两个即可。
故答案为:(1)B(2)C(3)A(4)例如:早晨的太阳(朝气蓬勃)、雨后的彩虹(多姿多
彩)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能力。(2)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
的理解的能力。(3)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4)开放性试题,答
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5.(1)B
(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3)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4)作者表明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对改革的非议阻挠,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
进取精神。
【解析】【分析】(1)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
上,结合选项判断正误。(参见译文)①A正确。B错误。②前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
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这首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
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意思是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
时分在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突出强调了飞来峰的高峻。
(3)这道题是对这首诗主题的考查。分析蕴涵的哲理,要联系整篇这首诗内容,继而理
解文本的中心主题。
(4)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1)B
(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3)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4)作者表明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对改革的非议阻挠,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的进取精神。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的能力。
(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4)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译文
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
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
6.(1)初夏;惜春
(2)若:因风飞过蔷薇;惋惜或"喜爱"
(3)这首词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拟人(或比拟);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处,
唤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将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寄托了词人对奏的喜爱和
对“无法与春住”的无奈。
(4)奇妙的想象:词人运用想象,将春天拟人化,表达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追求。
美丽悠长的情味:词人不知春归何处,一心向人请教;无人知晓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
人不语,问鸟鸟百唯。在这妙趣横生的抒写中,词人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
【解析】【分析】(1)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加填空。(参见译文)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词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结合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
可。
(3)此题意在明白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
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
(4)下片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
唤回来。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鹏能知道春天的踪迹。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
术境界里去了。末两句写黄鹏不住地啼叫着。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但词人
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见黄鹏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
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故答案为:(1)初夏、惜春
(2)若;因风飞过蔷薇;惋惜或"喜爱"
(3)这首词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拟人(或比拟);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
处,唤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将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寄托了词人对奏的喜
爱和对"无法与春住”的无奈。
(4)奇妙的想象:词人运用想象,将春天拟人化,表达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追
求。美丽悠长的情味:词人不知春归何处,一心向人请教;无人知晓时,又向鸟儿请教,
问人人不语,问鸟鸟百喈。在这妙趣横生的抒写中,词人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对词句的理解能力。
(2)这道题是词句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词句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与一般惜春词不同,这首词不以景物描写为主,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专写其寻
春,表达对春天的爱恋,所以全词空灵蕴藉,深沉含蓄,情趣盎然。
【译文】
春天回到了哪里?寻不见它的踪迹只感苦闷寂寞.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定要帮我
呼唤它回来与我同住。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只好去问一问黄鹏。然而黄鹏的婉转鸣
声,谁又能懂呢?一阵风起它便随风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7.(1)独;异;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
(2)倍
(3)遥知;忆;佳节
(4)示例1:这两句诗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
臆,显得深沉含蓄。示例2: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
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
【解析】【分析】(1)、(2)第一个小题是炼字题,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
字的妙处。答题时要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本题型的答题思路为: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
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
空即可。
(4)谈自己的体会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
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独、异、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
(2)倍
(3)遥知、忆、佳节
(4)示例1:这两句诗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
臆,显得深沉含蓄。示例2: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
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
【点评】(1)、(2)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
想感情。
(3)这道题是按诗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诗句的意思,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
空。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8.(1)描绘了边塞月夜悲凉肃杀的景色。
(2)表现了志士们渴望建功立业而又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
(3)作者运用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解析】【分析】(1)把握诗歌内容,就是要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是要求学生把握诗
意以及基本表情达意的方式等,是诗鉴赏的重要考点之一。解答时就要紧扣"情"或"景",
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
主要景物再现画面,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2)"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小诗的后两句是说,何时才能受到皇帝的赏识,给我
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三、四句借马
以抒情。"金络脑”是贵重的马具,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
识所发出的嘶鸣。
(3)答题思路。在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时,不仅仅要知道表达技巧"是什么",更重要的
是要知道"为什么”这种表达技巧本身的表达效果和"怎么样”这种表达技巧对表达诗歌思想
感情的作用。
故答案为:(1)描绘了边塞月夜悲凉肃杀的景色。
(2)表现了志士们渴望建功立业而又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
(3)作者运用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点评】(1)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
(2)此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9.(1)黄云;白日;雪
(2)B
(3)不要担心以后没有人了解你、赏识你,天下人有谁不知道你呢?
(4)用"千里"好。"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
相对应。
(5)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要乐观豪迈,积极进取.
【解析】【分析】(1)寻找诗句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诗句中写景的实物挑出来即可。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诗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结合选项判断。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诗歌内容的整体感知并
抓住重点词义的理解,可结合课后注释。
(4)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
(5)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
作答。
故答案为:(1)黄云、白日、雪;
(2)B;
(3)不要担心以后没有人了解你、赏识你,天下人有谁不知道你呢?
(4)用"千里"好。"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
相对应。
(5)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要乐观豪迈,积极进取。
【点评】(1)考查对诗中描写景物的掌握。
(2)此题考查诗体的掌握能力。
(3)此题考查对诗句的掌握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
(5)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10.(1)在雨天里路过山村。
(2)B;A
(3)正确;正确;错误
【解析】【分析】(1)雨过山村:在雨天里路过山村。(2)①要求学生结合诗句理解词
语。②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上下句回答问题。(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
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①正确;②正确;③错误;"闲着中
庭桅子花"。事实上就是没有一个人"闲着",但他偏不正面说,却要从背面、侧面落笔。用
"闲"衬忙,通过桅子花之"闲”衬托人们都十分忙碌的情景.,兴味尤饶。
故答案为:(1)在雨天里路过山村。(2)B;A(3)①正确;②正确;③错误
【点评】(1)此题主耍考查对题目的理解能力。(2)考查学生对词语及诗句的理解。
(3)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译文
雨中有一两户人家传来鸡鸣,
小溪两边长满翠竹,乡村的小路越过小溪,木板桥歪歪斜斜。
村里的媳妇和婆婆相互呼唤去浸洗蚕子,
庭院中的桅子花因农人都忙着干活而无人欣赏。
11.(1)牛郎织女;夫妻分离
(2)泣涕零如雨
(3)动作;情态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理解诗歌的
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2)考查过渡句。过渡句是一个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的句
子。
(3)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答
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牛郎织女、夫妻分离;
(2)泣涕零如雨;
(3)动作、情态;
【点评】(1)这道题是按诗歌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诗句,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
空。
(2)此题主要考查对过渡句的把握能力。
(3)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12.(1)由大漠、燕山、钩、马等景象可看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
表达更为明显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整首诗歌
内容的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
(2)寻找诗句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诗句中写景的实物挑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由大漠、燕山、钩、马等景象可看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
表达更为明显
【点评】(1)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
(2)考查对诗中描写景物的词语的掌握。
13.(1)①B②C③A④C
(2)错误;正确;错误;正确
(3)牛郎织女;坚贞、诚挚的感情
(4)感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
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解析】【分析】(1)银汉迢迢暗度,意思是牛郎和织女悄然无言,各自横越过漫长的银
汉来相会。暗,悄悄地,选B;便胜却人间无数,意思是,却胜过人间无数寻常的白天夜
晚。胜,胜过、超过,选C,据此方法作答即可。
(2)①飞星传恨,意思是飞驰的流星传递出内心的怨恨。飞星,主语,传恨,谓语,主
谓断开。(2)银汉,主语,指牛郎织女,与后面的谓语断开。据此划分朗读节奏的正误即
可。
(3)作者借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歌颂的却是人间的真情,人间酷似牛郎织女的爱
情故事很多很多,在当时的社会可能表现得更加强烈。牛郎织女之间的感情是坚贞、诚挚
的,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4)词句最后两句是全文的总结,也是感情的升华,朝朝暮暮相守,是真情,但经得起
分离的考验才是更加坚定的真情。这两句属于议论表达方式的运用。
故答案为:(1)①B②C③A④C;
(2)错误;正确;错误;正确;
(3)牛郎织女:坚贞、诚挚的感情;
(4)感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
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点评】(1)本题考查对字义的理解。要从两方面分析作答。一是选项,另外是语境。两
项结合起来找出一致的汉字意义即可。
(2)本题考查对朗读节奏的划分。可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进行划分,注意前置状语和主
语之间稍加停顿。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
(3)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中心思想的理解。《鹊桥仙•纤云弄巧》是宋代词人秦观的词
作。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神话故事,讴歌了真挚、细腻、纯
洁、坚贞的爱情。上片写牛郎织女聚会,下片写他们的离别。全词哀乐交织,熔抒情与议
论于一炉。
(4)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包含了一种人
生哲理,意思是两颗心只要永远相爱不变,又何必一定要每一天厮陪相伴!
14.(1)B
(2)C
(3)示例:它看上去瘦骨磷峋,可你如果上前去敲一敲它的瘦骨,好像还能听见铮铮的铜
声。
(4)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
【解析】【分析】(1)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
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
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2)解答时,要想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准确把握句意是
关键。朗读节奏可根据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按"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此马/非
/凡马(3)解答此题要先对整首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再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词义,然后用
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即可。(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
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①正确;②错误;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
马,写自己,是一种"托物言志"。诗歌通过写马,创造出物我两契的深远意境。诗人怀才
不遇,景况凄凉,恰似这匹瘦马。他写马,不过是婉曲地表达出郁积心中的怨愤之情。③
正确
故答案为:(1)B(2)C(3)示例:它看上去瘦骨磷峋,可你如果上前去敲一敲它的瘦
骨,好像还能听见铮铮的铜声。(4)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2)此题主
要考查划分诗句的朗读节奏的能力,增强语感。(3)此题主要考查对词语、诗句的理解的
能力。(4)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译文
这匹马不像是人间的凡马,似乎是天上的房星下凡。它看上去瘦骨磷峋,可你如果上前去
敲一敲它的瘦骨,好像还能听见铮铮的铜声。
15.(1)为祖国、为人民而献身的决心
(2)一位有思想、有情怀,忧国忧民,以笔为武器,敢于同黑暗势力作斗争的坚强的战
士。
【解析】【分析】(1)考查概括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对这首诗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
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谈自
己的看法,回答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这首诗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
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为祖国、为人民而献身的决心(2)一位有思想、有情怀,忧国忧民,以
笔为武器,敢于同黑暗势力作斗争的坚强的战士。
【点评】(1)此题考查对这首诗内容及中心思想的能力。(2)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
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全诗解释:我的爱国之心犹如被爱神之箭所射一般无处可逃,祖国正在风雨飘摇中黯然失
色。
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我愿意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的祖
国。
16.(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
(2)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解析】【分析】(1)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2)把握思想感
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这首诗的内容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每一篇文
章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都是跃然纸上,细细品味即可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2)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
的品格。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对梅花特点的掌握能力.(2)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
能力。
译文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它不需要
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17.(1)拟人、对偶
(2)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
(3)B
(4)抒发了诗人对勤劳的劳动人民的赞颂之情
【解析】【分析】(1)这里把杏子拟人化。而上下句是对偶,梅子对麦花,金黄对雪白,杏子
肥对菜花稀。(2)寻找诗句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诗句中写景物挑出来即可。(3)解答
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4)
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的三、四句意思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1)拟人、对偶(2)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3)B(4)抒发了
诗人对勤劳的劳动人民的赞颂之情
【点评】(1)考查学生对拟人、对偶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2)
考查对诗中描写景物的掌握。(3)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4)此
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8.(1)竹溪;相唤;中庭
(2)农忙
(3)妇女冒雨浴蚕;当地人的忙
(4)乡村生活
【解析】【分析】(1)依据意思找词语,在于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4 生活与哲学2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 班主任工作心得范文(20篇)
- 2025医院消防安全个人工作总结(4篇)
- 2025年读书的心得体会范文(18篇)
- 小学美术赣美版二年级下册第2课 造型多样的生活用品教学设计及反思
- 2025-2026年自有房地产经营活动的创新与发展
- 《职场应聘技巧》课件
- 2025酒吧光棍节活动策划方案(19篇)
- 《气象万千:气候变化与影响》课件
- 富蕴长廊施工方案
- 二零二五版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公司合同
- 2025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9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心力衰竭的护理业务查房
- 2025年抖音达人探店合同模板
- 20025如皋统计局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及答案
- 五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 2025年高考英语二轮复习专题01 阅读理解之细节理解题(课件)(新高考)
- GB/T 27030-2025合格评定第三方符合性标志的通用要求
- 国家卫计委-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
- 超星尔雅学习通《军事理论(中北大学)》2025章节测试附答案
- 2025年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