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其次章第三节[基础巩固练]下图为某地区河流流速与颗粒物直径之间的外力作用类型关系图。据此完成1~2题。1.直径为0.1mm处于沉积状态的颗粒物起先被流水搬运的最低流速大约为(B)A.0.1cm/s B.0.9cm/sC.9cm/s D.13cm/s2.受点a所代表的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是(A)A.峡谷 B.河漫滩C.戈壁 D.江心洲[解析]第1题,在图中横坐标0.1处做垂线,垂线与沉降速度曲线存在交点,该交点对应的纵坐标约为0.9cm/s,当流速降低至0.9cm/s时,直径为0.1毫米处于搬运状态的颗粒物便会沉降至河床,B正确。留意关键词“最低”,应为促使直径为0.1毫米处于搬运状态的颗粒物沉降的最大速度,没有必要降到0.1厘米每秒,A错。流速为9厘米、13厘米每秒时该粒径颗粒处于搬运状态,C、D错。故选B。第2题,点a受流水侵蚀作用,河漫滩、江心洲为沉积地貌,峡谷为流水侵蚀地貌,戈壁为风力地貌,A正确,B、C、D错误。故选A。怒江河谷曾是狭窄谷地,在内外力作用下演化成如今的多级阶梯状台地。台地主体在冰期形成,其中Ⅳ级台地下部冰碛沉积物规模巨大。湍急的怒江从阶梯状台地侧面流过,却无碍台地主体的保存。下图示意该段河谷阶梯状台地分布。读图,据此完成3~4题。3.与洪积扇沉积物相比,怒江Ⅳ级台地下部冰碛沉积物(A)A.棱角较分明 B.磨圆度较高C.大小较匀整 D.分选性较好4.怒江阶梯状台地的演化过程表明该地区地壳(A)A.间歇性抬升 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 D.保持稳定[解析]第3题,依据材料可知,Ⅳ级台地沉积物下部为冰碛沉积物。依据所学学问可知,与洪积扇沉积物相比,冰碛沉积物大小混杂、棱角分明,分选性、磨圆度较差,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4题,依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河流台地的成因与阶地较为相像,首先在外力作用下,怒江对河岸进行侧蚀作用,使河谷不断加宽,支流携带冰碛物、洪积物等碎屑物在谷地两侧沉积,而后在内力作用下,地壳抬升,进而落差增大,怒江流速加快,以下切侵蚀为主,进而形成台地;在反复的内外力作用下,形成了多级阶梯状台地。所以怒江阶梯状台地的演化过程表明该地区地壳间歇性抬升,A正确、B、C、D错误。故选A。下图为贺兰山东麓冲积扇上某陡坎剖面图,F为断层,Ⅰ-Ⅴ代表不同年头的地层,其中只有Ⅴ地层是松散的充填物,分选性差、无层理构造。据此完成5~6题。5.图中断层面F形成于(D)A.Ⅰ之后、Ⅱ之前 B.Ⅱ之后、Ⅲ之前C.Ⅲ之后、Ⅳ之前 D.Ⅳ之后、Ⅴ之前6.Ⅲ地层形成期间,当地气候(C)A.持续暖湿 B.持续冷干C.先转干后转湿 D.先转湿后转干[解析]第5题,据图可知,Ⅰ、Ⅱ、Ⅲ、Ⅳ慢慢变老,F断层两侧岩石明显错位,切断了Ⅰ、Ⅱ、Ⅲ、Ⅳ,F应当晚于它们形成;Ⅴ是在断层形成的谷底积累而成,晚于断层形成,故选D。第6题,Ⅲ地层沉积物粒径从下往上先变小再变大,说明河流的搬运实力先变小再变大,而搬运实力与河流流量呈正相关,河流主要受降水补给,故说明降水先变少再变多,C正确。故选C。下图示意某河流一河段的断面。图中①②③地层的砾石平均粒径大小为②处最大、③处最小,④⑤⑥同为现代形成的细沙状流水沉积物。读图,据此完成7~8题。7.①②③地层形成时期河流流速大小为(C)A.①>②>③ B.③>①>②C.②>①>③ D.③>②>①8.目前,该河流(D)A.流域面积不断变小B.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C.流域内年降水量增大D.洪水期河流能沉没整个河谷[解析]第7题,依据材料中①②③阶地所处地层的砾石平均粒径②最大、③最小可知,②时期流速最大,粒径大的沉积物被搬运至此沉积,③时期河流流速最小,河流的搬运实力较弱,粒径小的颗粒物在此沉积,所以该处河流在不同时期的流速为②>①>③,故选C。第8题,依据图中信息无法推断该河流流域面积变更(流域面积一般相对稳定)和降水量的变更,解除A、C;无法依据材料信息判定流域植被状况变更,解除B;依据④⑤⑥同为现代形成的细砂状流水沉积物可判定,洪水期河流能沉没整个河谷,D正确。故选D。大兴安岭是我国森林与草原的分界线,下图为大兴安岭中部地区东坡山地草原带垂直分布图,调查发觉该地区多数低缓山体的顶部无森林分布而分布着高山草甸。据此完成9~10题。9.与洪积扇相比,洪积扇前缘(A)A.更适于农业耕作 B.沉积物颗粒要粗大C.流水侵蚀作用更强 D.地下水位更高10.该地低缓山体顶部经常无森林分布而分布草甸的主要缘由是(C)A.温度低 B.降水少C.风力大 D.土壤贫瘠[解析]第9题,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实力降低,碎屑物质积累而形成的扇形积累体,从扇顶到扇缘,由于流速减慢,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因此与洪积扇相比,洪积扇前缘沉积物颗粒小,流水积累作用更强,土层更深厚、肥沃,更适于农业耕作,A正确,B、C错误;从图上看出,洪积扇前缘的地下水位并不比洪积扇高,而要低,甚至出露地表,D错误。故选A。第10题,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学问可知,当地位于大兴安岭中部地区东坡山地草原带,低矮山体海拔较低,温度不是很低,A错误;该地位于东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B错误;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山体较为低矮,夏季受夏季风影响,冬季受西北风的影响,风力较大,所以山体的顶部无森林分布而分布着高山草甸,C正确;依据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大兴安岭中部地区,以台地和山麓洪积扇为主,土壤较为肥沃,D错误。故选C。[实力提升练]河南省云台山为我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境内发育有众多深切峡谷地貌,峡谷两侧岩石分层明显,且时常有水流渗出。云台山分布有残丘孤峰,大多孤峰表面土层浅薄。图1为云台山峡谷景观图,图2为岩石图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丁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形成。据此完成11~13题。11.图1中岩石类型主要为图2中的(A)A.甲 B.乙C.丙 D.丁12.形成云台山孤峰表面土层浅薄的主要作用是(B)A.风化作用 B.流水作用C.地壳运动 D.冰川作用13.在云台山游玩时,游客观看到的河流地貌主要是(C)A.河漫滩 B.三角洲C.瀑布 D.U形谷[解析]第11题,由材料可知,组成该地貌的主要岩石分层明显,而沉积岩有明显的层理结构,所以该岩石为沉积岩。图2中,乙岩石只由丙转化而来,因此乙为岩浆岩,丙为岩浆,则甲和丁应为沉积岩或变质岩,材料信息表明,丁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形成,因此丁为变质岩,甲为沉积岩,因此A符合题意,解除B、C、D。故选A。第12题,孤峰简洁受到风化作用,形成的风化物易被侵蚀搬运,导致土壤浅薄,并不是风化作用干脆导致土壤浅薄,A错误;当地夏季降水多,受流水侵蚀作用当地孤峰表面土层浅薄,B正确;土壤浅薄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与地壳运动关系不大,C错误;河南省云台山海拔较低,没有冰川发育,D错误。故选B。第13题,当地境内发育有众多深切峡谷地貌,体现了流水侵蚀作用猛烈,瀑布属于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C正确;河漫滩和三角洲属于流水积累地貌,U形谷属于冰川侵蚀地貌,A、B、D错误。故选C。云南盐津县城是世界最窄的城市,城区窄得就像一条线,最大纵距62.5公里,最小横距不到30米,堪称真正的“一线城市”,水流湍急的关河穿城而过。据此完成14~15题。14.盐津县城所处的地貌最可能是(C)A.河漫滩 B.冰蚀谷C.V型河谷 D.峡湾15.盐津县形成“一线城市”的根本缘由是(D)A.政府规划 B.河运便利C.地价昂贵 D.地形限制[解析]第14题,由材料可知,盐津县城位于河流上游,且从图中可见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城区特殊狭长,房屋如同吊脚楼,说明河流沿岸平地少,地势陡,因此所处地貌最可能是V型河谷,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15题,材料中的“一线城市”是指城市形态特点沿河流呈条带状分布,盐津县位于河流上游的峡谷地带,是由于峡谷地形的限制,使城市沿着河道呈带状分布,D正确。城市规划不是根本缘由,A项错误。盐津县位于河流上游的峡谷地带,河运条件没有优势,B项错误。地价与该城市形态成因无关,C项错误。故选D。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教来河起源于辽西山地北坡,流经水土流失严峻的低山黄土丘陵区。地处半干旱区,风力强且频繁,降水的季节变更和河流水位变幅都很大。河流的演化在沙地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河流和风力共同作用下,河谷中先形成沙丘,再演化成沙丘群,经长期的发展演化形成大范围的沙地(图1)。河流的部位及其与风向的对应关系不同,对线状沙带的形成所起的作用也会有很大差异(图2)。同时,在河流裁弯取直的演化过程中,也会夷平一部分已成沙丘。(1)依据材料推想教来河流域沙丘物质来源。(2)AB断面中河流右侧湿地和CD断面中河流左侧湿地在演化过程中都形成了线状沙带,但形成过程有所不同,请分析两地沙带形成过程的差异。(3)从河道的变更过程和气候角度,分析部分沙丘被夷平的缘由。[答案](1)教来河流经水土流失严峻的低山黄土丘陵区,携带大量泥沙。当地风力强且频繁,带来大量风沙。河道弯曲,侧蚀作用使凹岸松散泥沙倒塌。降水变率大,枯水期大量泥沙袒露。(2)AB断面中河流右侧湿地线状沙带形成过程:AB断面中河流右侧湿地位于盛行风迎风坡。枯水期,河流泥沙出露,在盛行风作用下,泥沙上扬,在AB断面中河流右侧湿地形成线状沙带,沙带随风接着上扬形成爬坡沙丘。CD断面中河流左侧湿地线状沙带形成过程:CD断面中河流左侧湿地位于盛行风背风坡,泥沙被盛行风带到此处,泥沙不断积累,形成沙带。(3)河流在侧向摇摆的过程中,不断对凹岸进行侵蚀,引起河岸后退倒塌,使得凹岸的沙丘被夷平;强降雨过程形成强大的坡面侵蚀,促进了河岸的后退倒塌。[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在河流和风力共同作用下,河谷中先形成沙丘,再演化成沙丘群,经长期的发展演化形成大范围的沙地”,再结合科尔沁沙地中教来河河谷中沙丘群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分析可知,在丰水期时河流流经水土流失严峻的低山黄土丘陵区,侵蚀严峻,河水带来大量泥沙在河谷中沉积,由于位于半干旱区,降水季节差异大,枯水期时,河流水位下降,泥沙出露给沙丘供应沙源;当地地处半干旱区,风力强且频繁,风带来大量风沙,形成沙丘;由图可见,河道弯曲,侧蚀作用强,侧蚀作用使凹岸侵蚀加剧,松散泥沙倒塌,供应沙源。第(2)题,在盛行风的迎风坡,泥沙随风上扬形成沙带,后期还会发育成爬坡沙丘;在盛行风的背风坡,盛行风带来的泥沙不断下沉积累,形成沙丘;读图可知,AB断面中在河流右侧湿地形成线状沙带,缘由是AB断面中河流右侧湿地位于盛行风迎风坡;枯水期,河流泥沙出露,在盛行风作用下,泥沙上扬,在AB断面中河流右侧湿地形成线状沙带,沙带随风接着上扬形成爬坡沙丘;在CD断面中河流左侧湿地形成线状沙带,主要缘由是CD断面中河流左侧湿地位于盛行风背风坡,泥沙被盛行风带到此处,泥沙不断下沉积累,形成沙带。第(3)题,依据图片分析可知,河流在该地区由于河谷比降较小,河曲发育,河流在侧向摇摆的过程中,会不断对凹岸进行侵蚀,引起河岸后退倒塌,使得凹岸的沙丘被夷平;同时强降雨过程形成强大的坡面侵蚀,河流对大量松散物质不断进行再侵蚀,再搬运,再积累,有些河曲发生了裁弯取直,促进了河岸的后退倒塌,河岸坍塌的同时,假如遇大雨或暴雨而发生猛烈的坡面侵蚀过程,加速河岸后退并夷平前缘的沙丘群或沙带。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为黄河流域局部示意图,图2为西安旁边的古代半坡聚落地貌示意图。材料二蓝田辋川洞距西安市40公里,位于风景漂亮,气候宜人的蓝田辋川境内,唐代大诗人、画家王维曾长期隐居于此,图3为辋川洞洞内景观图。(1)甲地由于_风力沉积__作用,形成深厚黄土层;后地壳抬升,再长期遭受_流水侵蚀__作用,导致地表多_沟谷(冲沟、沟壑)__(地貌类型)。(2)形成蓝田辋川洞的主要岩石类型是_石灰岩(碳酸盐岩)__图3中石柱的成因是_流水沉积__。(3)半坡聚落座落于_河流阶地__(河谷地貌),简述先民选择在此建立聚落的主要自然缘由_接近河流,便于取水(水源足够);地势较高,免洪涝之患;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__。(4)贺兰山东部山麓多_冲积扇__地貌,并描述其地貌特征_地貌特征:外形似张开的折扇;自扇顶至扇缘地面慢慢降低,积累物颗粒从粗到细__。(5)与西安市区相比,图1中乙地夏季太阳辐射_较强__(较强或较弱),试分析其缘由_乙地降水少,晴天多;且海拔较高,空气淡薄,大气减弱作用弱;乙地纬度较高,夏季昼长更长__。[解析]第(1)题,第四纪冰期,位于黄土高原西部的气候较为干旱,大片沙土袒露,在西北风的作用下,搬运大量沙尘至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风力减弱而沉积,在长期的风力沉积作用下,最终形成了深厚的黄土层,后经地壳抬升,形成黄土高原。由于黄土土质疏松,在地壳抬升过程中,经流水侵蚀作用形成了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地表多沟谷(冲沟、沟壑)。第(2)题,结合洞内景观可知,蓝田辋川洞为溶洞地貌,形成蓝田辋川洞的主要岩石类型是岩溶地貌,经过流水沉积,石钟乳与石笋连接形成石柱,即喀斯特沉积地貌。第(3)题,由图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