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2.3群落的演替精准训练教师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1/18/09/wKhkFmZ4SKaAe5-kAAH8IIYzVXQ132.jpg)
![高中生物2.3群落的演替精准训练教师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1/18/09/wKhkFmZ4SKaAe5-kAAH8IIYzVXQ1322.jpg)
![高中生物2.3群落的演替精准训练教师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1/18/09/wKhkFmZ4SKaAe5-kAAH8IIYzVXQ1323.jpg)
![高中生物2.3群落的演替精准训练教师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1/18/09/wKhkFmZ4SKaAe5-kAAH8IIYzVXQ1324.jpg)
![高中生物2.3群落的演替精准训练教师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1/18/09/wKhkFmZ4SKaAe5-kAAH8IIYzVXQ13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节群落的演替一、单选题1.甲地因森林火灾原有植被消逝,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B.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物种种类渐渐增多【答案】B【分析】甲地保留了原有的土壤条件属于次生演替,乙地属于诞生演替,甲地原来是森林,说明气候环境相宜森林。【详解】A、甲地因森林火灾原有植被消逝后,进行了次生演替,若无外力的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A正确;B、甲地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存,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乙地火山喷发后,植被彻底被破坏,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错误;C、在初生演替过程中,地衣比苔藓更早出现,C正确;D、在甲、乙两地演替过程中,随时间延长,物种越来越多,D正确。故选B2.青藏高原植物生长主要受自然温度和人类放牧的影响。牧草的生长季由返青、开花、坚实和枯黄等时期组成,生长季的变更与否能够反映高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探讨者比较了放牧与围封对高山蒿草的生长季长度变更的影响,如图所示。据此分析合理的是(
)A.围封可以提高高山蒿草的种群密度,但不变更该群落的丰富度B.放牧变更群落演替的方向,围封变更生态系统中物种的进化方向C.为疼惜青藏高原植被的正常生长,应实行全面围封、禁牧的措施D.高山蒿草的生长季随围封时间增加而延长,可能是地表温度低造成的【答案】D【分析】种群密度:每一种群单位空间的个体数(或作为其指标的生物量)。物种丰富度:指某群落中物种的数量。保留有土壤条件,甚至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起先次生演替;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增加,群落结构困难;另外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依据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详解】A、图中只涉及嵩草生长季长度的变更,高山嵩草的生长季随封围时间延长,没有看出围封提高高山嵩草的种群密度,A错误;B、从柱形图中看不出放牧变更群落演替的方向,也看不出封围是否变更生态系统中物种进化方向,图中只涉及嵩草生长季长度的变更,B错误;C、高山蒿草的生长季随围封时间延长,为疼惜青藏高原植被正常生长,应当适度放牧,C错误;D、依据试题分析,围封后高山蒿草的生长主要受自然温度的影响,高山蒿草的生长季随围封时间延长,可能是地表温度低造成的,D正确。故选D。3.为了探讨某降水丰沛、气温较高的山区群落演替规律,生态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作同一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探讨了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等4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下表所示:群落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生产者固定有机物的量/[t/(hm2·a)]17.43116.61150.8155.50总呼吸量/[t/(hm2·a)]15.9392.73124.8140.98叶面积指数2.4811.2817.766.63植被干物质的量/(t/hm2)6.65377.52398.57184.74注:叶面积指数是指每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叶面积指数渐渐减小B.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前期的干物质的量增长快速,后期增长缓慢C.四个群落中灌草丛和常绿阔叶林有垂直结构,其余两个群落则没有D.植被干物质的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答案】B【分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类型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歼灭了的地方发生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顶极群落)(缺水的环境只能到草本植物阶段);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发芽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常绿阔叶林的次生演替依次是灌木丛→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分析表格:群落演替依次应当为:灌草丛、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在演替的过程中,叶面积指数、总呼吸量、干物质的量都渐渐增大,且前期的干物质量增长快速,后期增长缓慢。【详解】A、由表可知,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叶面积指数渐渐增大,A错误;B、表中数据表明,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灌木丛→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中,前期的干物质量增长快速,后期增长缓慢,B正确;C、群落结构上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错误;D、植被干物质的量不仅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还与各级消费者的种类和数量有关,D错误。故选B。4.一个废弃鱼塘的演替过程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演替先后依次:乙→丙→甲→丁B.演替先后依次:丁→丙→甲→乙C.此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D.此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答案】D【分析】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2、主要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歼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B、群落的自然演替一般是向着物种越来越丰富的方向演替,故演替先后依次:丁→甲→丙→乙,AB错误;CD、此群落演替是在废弃鱼塘上起先的,属于次生演替,C错误;D正确。故选D。5.在气候条件相宜的状况下,退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可能演替成森林,此过程中(
)A.群落结构越来越简洁B.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渐渐增加C.群落演替的类型属于初生演替D.群落的优势种始终保持不变【答案】B【分析】演替是指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群落的演替其过程有确定的区分,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次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弃耕的农田经过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详解】A、群落演替过程中,食物链(网)越来越困难,A错误;B、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渐渐增加,生态系统变得困难和稳定,B正确;C、在气候条件相宜的状况下,退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可能演替成森林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C错误;D、群落演替是优势种发生变更的过程,D错误。故选B。6.下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第N年时,甲、乙群落的群落结构相同B.甲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C.若时间和气候条件允许,甲也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D.乙群落的演替类型可能属于初生演替【答案】C【分析】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①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歼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②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群落结构包括丰富度、空间结构等,由图可知,第N年时,两群落物种丰富度相同,但群落结构不愿定相同,A错误;B、甲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从0起先,表示的是初生演替,B错误;C、甲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若时间和气候条件允许,甲也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C正确;D、在乙群落的演替中,物种丰富度不断削减,属于次生演替,D错误。故选C。7.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到复原。复原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类数/种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草丛34002针叶林521213针阔混交林6724174常绿阔叶林1063116A.该地复原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B.植物种类最多的是常绿阔叶林C.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会比草丛的更困难D.每个阶段中草本植物种类最多,说明群落类型没有发生变更【答案】D【分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可分为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初生演替起点:从来未有过生物生长或虽有过生物生长但已被彻底歼灭了的原生裸地。次生演替起点:植被遭遇严峻破坏后所形成的次生裸地。【详解】A、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的常绿阔叶林中植被未被彻底破坏,该地复原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A正确;B、分析题表可知,常绿阔叶林中植物种类最多,B正确;C、影响动物分层现象的主要缘由是食物和栖息场所,与草丛相比,针叶林的植物分层现象更困难,给动物供应的食物种类、栖息场所更多,动物分层现象也更为困难,C正确;D、分析表格可知,群落的生物种类在不断变更,群落的类型也在断变更,D错误。故选D。8.某探讨小组调查了野外某山坡上山腰处三个不同地点甲、乙、丙的植物群落,并测量了三个地点的土壤特征等环境因素,结果如下表所示。依据所得数据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植物种类植物种类数地点甲地点乙地点丙草359蕨类植物758灌木1842松树020落叶树1550非生物因素地点甲地点乙地点丙风速低高高距地面1.5m的光照强度低中高土壤湿度/%483515土壤的有机物/%6.53.82.5土壤深度/cm>300≈100<15土壤含氮量/(mg/kg)9.44.52.4A.假如地点甲、乙、丙处的光照条件同等足够,则能更有效地利用光能的是地点丙处的植物群落,缘由是丙处植物种类少,竞争较弱B.假如遭遇火灾,山坡的植被被彻底烧光,则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C.落叶树在地点丙处不能生长的缘由是土壤中缺少相应的矿质养料,土壤浅,土壤湿度小D.依据调查结果推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是地点甲处的植物群落【答案】A【分析】分析表格:表格表示山坡上三个不同地点甲、乙、丙的植物群落,以及这三个地点的一些非生物的环境因素。甲地点物种数为3+7+18+0+15=43种,乙地点物种数为5+5+4+2+5=21种,丙地点物种数为9+8+2=19种,物种丰富度最大的地点是甲。【详解】A、假如地点甲、乙、丙处的光照条件同等足够,则地点丙处的植物群落对光能的利用效果最差,缘由是丙处植物的垂直分层最简洁,A错误;B、假如遭遇火灾,植被虽被彻底烧光,但土壤中仍保留有植物的根系、繁殖体等,故在此地点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正确;C、地点丙处土壤中缺少相应的矿质养料,土壤浅,土壤湿度小,不足以维持高大植物的生长,C正确;D、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依据表格数据可知,甲处植物群落的丰富度最大,D正确。故选A。9.我国热带雨林群落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台湾南部、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地区,目前均处于群落的顶极状态。下列关于顶极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顶极群落的结构最困难且最稳定B.顶极群落中的植物比演替早期生长得快C.若没有外力干扰,则顶极群落将恒久保持原状D.不同类型顶极群落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答案】B【分析】顶极群落是生态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最稳定的群落阶段。一般来说,当一个群落或一个演替系列演替到同环境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了。在这个平衡点上,群落中各主要种群的诞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生产量和消耗量(如呼吸)也都达到平衡。【详解】A、顶极群落是演替的最终状态,其结构最困难且最稳定,A正确;B、顶级群落中的植物不愿定比演替早期生长得快,因为生长速度跟雨水,温度,光照等存在莫大关系不能只靠演替程度推断,B错误;C、顶极群落是最终的状态,若没有外力干扰,则顶极群落将恒久保持原状,C正确;D、气候是影响最大的外源性调整因素,不同类型顶极群落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如高温高湿是热带雨林,中温中湿是草原,D正确。故选B。10.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个群落在演替后确定能达到灌木群落阶段和乔木群落阶段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绘的现象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C.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自然因素的影响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答案】B【分析】1、演替的类型:(1)初生演替: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歼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沙丘、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2)次生演替: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依据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详解】A、群落演替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不愿定能达到灌木群落阶段和乔木群落阶段,A错误;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绘的现象中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也保留了植物的种子等,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B正确;C、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确定的影响,但不是都超过全部自然因素的影响,C错误;D、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有很多是有益的,如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D错误。故选B。11.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条件处于平衡状态时,演替就不再进行了,此时达到的最终平衡状态就叫顶极群落,图表示不同环境下的顶极群落类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形成顶极群落之前,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一般大于生物群落呼吸消耗的总能量B.只要时间足够长,北极地区可以从苔原演替到森林群落C.由图可知,顶极群落的类型受年平均温度和年平均降水量等环境因素的影响D.苔原生态系统的抗拒力稳定性和复原力稳定性都比较低【答案】B【分析】据图分析:顶极群落的类型主要受年平均温度和年平均降水量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北极地区温度低、降水量少,因此其项级群落最可能是苔原;热带雨林中生物种类多、养分结构困难,自我调整实力强,因此热带雨林的抗拒力稳定性最强。【详解】A、在形成顶极群落之前,群落的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说明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一般大于生物群落呼吸消耗的总能量,A正确;B、由于环境条件恶劣,北极地区不能从苔原演替到森林群落,B错误;C、据图分析可知,顶极群落的类型受年平均温度和年平均降水量等环境因素的影响,C正确;D、由于环境条件恶劣,苔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较少,养分结构较简洁,故其抗拒力稳定性和复原力稳定性都比较低,D正确。故选B。12.某植被严峻破坏的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阅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三个典型植物物种的种群密度变更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整个过程就是一个群落的次生演替过程B.物种①由盛到衰主要受环境中土壤条件的影响C.图bc阶段,物种②比物种①更能耐受弱光环境D.在各个阶段群落中都存在分层现象【答案】B【分析】由题意可知,该演替阅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可知出现最晚的是灌木,灌木替代的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替代了一年生草本植物。所以①为一年生草本植物,②为多年生草本植物,③为灌木。【详解】A、该演替是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为次生演替,A正确;B、物种①由盛到衰主要受环境中光照条件的影响,由于群落街分层更困难,光照越来越弱,B错误;C、图bc阶段,物种②多年生草本植物比物种①一年生草本植物更能耐受弱光环境,C正确;D、在垂直方向上,植物的分层现象与光照强度密度相关,所以在各个阶段群落中都存在分层现象,D正确。故选B。二、综合题13.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森林大火而遭到破坏,阅历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复原。下图为复原过程中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及其植物组成:(1)随着时间的推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称为群落的演替。在Ⅰ阶段阅历了一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在Ⅱ阶段,草本和灌木混生,群落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其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___演替,在从Ⅰ~Ⅳ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实力_________。(3)在Ⅳ阶段,自上而下分别是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4)假如人类参加了该群落演替过程,那么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依据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进行。【答案】(1)
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
大部分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被淘汰(2)
次生
提高(3)垂直(4)
速度
方向【分析】1、依据图示可知,柱形图表示常绿阔叶林复原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群落类型变更为:Ⅰ阶段代表草丛→Ⅱ阶段代表针叶林→Ⅲ阶段代表针、阔叶混交林→Ⅳ阶段代表常绿阔叶林,随着演替的进行,草本、灌木和乔本的种类数都渐渐增多。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森林大火而遭到破坏后的复原过程,说明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2、人类活动会变更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3、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养分结构就越困难,生态系统的自动调整实力就越强,其抗拒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复原力稳定性就越弱。4、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群落演替主要有两种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1)初生演替初生演替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方,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歼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2)次生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5、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很多层次的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1)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群落的演替。依据图示分析可知,在第I阶段阅历了一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在第II阶段,草本和灌木混生,群落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缘由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被淘汰。(2)由题干信息可知,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森林大火而遭到破坏,逐步复原,说明该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依据图示分析可知,在从I一IV阶段的演替过程中,草本、灌木和乔本的种类数都渐渐增多,说明群落对光能的利用实力提高。(3)依据图示分析可知,在Ⅳ阶段,草本、灌木和乔本的种类数比其他阶段都多,自上而下分别是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4)假如人类参加了该群落演替过程,人类活动会变更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所以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依据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点睛】本题以常绿阔叶林的复原为情景,考查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相关学问。考生要识记和驾驭群落演替的类型及结果和群落的空间结构,运用分析与综合的科学思维,结合各小题进行推理,精确推断。14.下图曲线甲与乙表示某森林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请分析回答:(1)图中哪条曲线表示初生演替,哪条曲线表示次生演替?你推断的依据是什么?_______。(2)a、b和c点中,哪个表示顶极群落?_______。为什么?_______。(3)造成曲线b点到c点的可能缘由是什么?_______。c点与d点之间的这个阶段发生了哪些变更?_______。【答案】(1)曲线甲代表次生演替,曲线乙代表初生演替。初生演替由于原来没有生物定居过(生物多样性起点为0),耗费的时间较长,因此曲线乙代表初生演替(2)
a代表顶极群落
顶极群落是生态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最稳定的群落阶段,诞生率等于死亡率,生物多样性变更不大,因此a代表顶极群落(3)
环境发生了猛烈的变更
c到d生物多样性增多,物种数增多,生态系统总能量增多,群落发生次生演替【分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可分为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初生演替起点:从来未有过生物生长或虽有过生物生长但已被彻底歼灭了的原生裸地。(1)初生演替由于原来没有生物定居过(生物多样性起点为0),耗费的时间较长,因此曲线乙代表初生演替。(2)顶极群落是生态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最稳定的群落阶段,因此a代表顶极群落。(3)曲线b点到c点生物多样性急剧削减,可能是环境发生了猛烈的变更;c到d生物多样性增多,物种数增多,生态系统总能量增多,群落发生次生演替。【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多样性变更、群落演替,要求学生有确定的分析理解实力。15.裸岩上的演替过程——初生演替(1)裸岩阶段表层为岩石或石砾,裸岩上______________生物。(2)地衣阶段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地衣分泌的_______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的过程,于是,土壤颗粒和__________渐渐增多。(3)苔藓阶段在地衣开拓的基础上,苔藓便能生长起来。苔藓比地衣长得高,更适应这里的环境,于是就渐渐扩展。苔藓的生长会进一步使岩石_______,土层_______,有机物_______,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也越来越_______。(4)草本植物阶段在土壤能保持确定水分时,草本植物的种子就能够萌发生长。竞争的结果是较高的草本植物渐渐占据了优势。这时,各种_______和其他_______起先进入这个地区。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_______,土壤的通气性越来越_______。(5)灌木阶段灌木和小乔木起先生长。灌木比草本更为高大,“剥夺”了草本植物的阳光,渐渐取代了部分草本植物。灌木的生长起到了遮阴、避风等作用,同时供应了更为丰富的食物,于是成为很多鸟类的栖息地。物种的多样化使群落的结构______________,反抗环境变更的实力_______。(6)乔木阶段在灌木群落所形成的潮湿土壤上,各种乔木的种子萌发出来,乔木比灌木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实力,因而最终占据了优势,成为茂密的树林。树林的形成进一步改善了生物生存的环境,物种进一步_________,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变的更加______________,于是,群落演替到了______________的森林阶段。【答案】(1)没有任何(2)
有机酸
有机物(3)
分解
加厚
增多
丰富(4)
昆虫
小动物
丰富
好(5)
较为稳定
增加(6)
多样化
丰富多样
相对稳定16.“退耕还林”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措施之一。如图是科研人员对某地不同退耕年限植物群落的物种数目变更的调查结果,请分析作答:(1)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___________发生了较大的变更,这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发生在退耕地上的演替为___________,其演替速度快的缘由是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甚至还保留了________。(3)该群落在演替的过程中,确定植物优势种变更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而确定动物优势种变更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4)假如第2年在该地区人为种植一些灌木和乔木,并加以疼惜,则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将_______(填“不发生变更”“提前”或“推后”)。与自然演替相比,退耕还林与禁牧使得该山区群落的演替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学案7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含答案)
- 生物科技产业教育创新与人才培养
- 电影艺术在办公文化中的影响与价值
- 知识产权教育在媒体行业的重要性与实施路径
- 社会现象解析的科技类科普及课程研究
- 大厦办公写字楼租赁合同范本
- 代办公司注册协议书范本
- 留学服务协议书范本
- 现代技术项目的时间管理与效率提升
- 毛竹砍伐承包合同范本
- 食品安全员专业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和客户签回款协议书范本
- 2024年孝感中小学教师招聘真题
- DBJ50-T-420-2022建设工程配建5G移动通信基础设施技术标准
- 年“春节”前后安全自查系列用表完整
- 社交礼仪-仪态礼仪
- 2024暑期夏日露营潮趣互动音乐节(唱享潮夏旋律季)活动策划方案
- 临床成人ICU患者外周动脉导管管理要点
- 2024年长沙卫生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教学课件 2023-2024学年人教-中图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二
- (正式版)JTT 1502-2024 直升机救生员搜救作业手势信号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