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常考25道材料题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0/16/3E/wKhkFmZ39lOAJHpXAAHKtD1PQsw601.jpg)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常考25道材料题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0/16/3E/wKhkFmZ39lOAJHpXAAHKtD1PQsw6012.jpg)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常考25道材料题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0/16/3E/wKhkFmZ39lOAJHpXAAHKtD1PQsw6013.jpg)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常考25道材料题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0/16/3E/wKhkFmZ39lOAJHpXAAHKtD1PQsw6014.jpg)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常考25道材料题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0/16/3E/wKhkFmZ39lOAJHpXAAHKtD1PQsw60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常考25道材料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下图。图一: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二: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材料二:人类能够使用和管制火,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这必须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积累了经验,有了相当的智慧才能办到的。正因为“北京人”能够如此,才进一步证明了他们对付自然已有了一定的办法。——贾兰坡《“北京人”的故居》材料三:在北京人发现之前,虽然德国的尼安德特人、爪哇的直立人等人骨化石相继被发现,但尚未得到学术界的公认……自从北京人头盖骨以及大量石器和用火遗迹发现以后,直立人的存在才得以确认,从而基本上明确了人类进化的序列,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请回答:(1)观察材料一中“图一”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它是通过什么方法制造的?(2)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出材料一中“山顶洞人制造的工具比北京人制造的工具”有何进步之处?(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北京人”是怎样用火“对付自然”的?这对人类进化史产生了什么影响?(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京人发现的历史意义有哪些?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中国的原始农业产生于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末期或新石器时代初期,被人类别化栽培的谷物有粟、稻、黍、稷、麦等;种植的蔬菜有芥菜、白菜或油菜,可能还有葫芦等;作为纺织原料的作物有大麻及苎麻;驯养的家畜有狗、猪、羊、牛、马、鸡等,还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制造石、木、骨、蚌质的农具,其种类有整地农具耒、耜、铲、锄、鳗、犁,收割农具有刀、镰,加工农具有磨盘和杵臼。——摘编自《我国原始农业研究》(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我国原始农业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种植的主要农作物。3.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与世界其他文明相比,中国历史记载最为完整,历史遗存最为丰富。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探究任务。材料一:中国早期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材料二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回答问题。材料三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材料四大禹治水是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而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他常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曾三过家门而不入。(1)从材料一看,我国早期人类遗址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2)材料二中的房屋结构是不同的,它们分属于不同的农耕居民,其中图一、图二的房屋结构名称分别是什么?分别代表了我国哪一流域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建筑风格会不同。(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是谁?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4)材料四中的大禹治水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这给我们在对待自然方面有怎样的启示?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种农国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节选自《白虎通》)材料二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孙中山语)(1)“神农”与“轩辕”结成联盟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适诸侯,曰巡守;巡守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告》材料二:“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还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讲述的的是什么制度?(2)周王设置这种制度初衷是什么?该制度对周朝统治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探究中国古代制度革新和中国古代王朝更替。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大道之行也》材料二据文献记载,禹死后,“启即天位”,“益(人名)干启位,启杀之”,又有“有氏不材料三如下图。材料四中国古代早期的国家有夏商周三个。请回答:(1)材料一描述了我国原始社会选拔人才的哪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国早期国家的哪一政治制度?(3)材料三西周时期这种金字塔式的等级在当时被称作什么?这种制度实行的目的是什么?它的实行有何意义?(4)你知道夏、商、西周最后的一位国王分别是谁吗?从夏商周王朝的更替,你能得到什么启示?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肉当坐骑材料二汤建国后,要求其臣属“有功于民,勤力乃事”,否则就要“大罚殛汝”。对那些亡了国的夏民,则仍保留“夏社”,并封其后人。汤注意“以宽治民”,因此在他统治期间,阶级矛盾较为缓和,政权较为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材料三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诗经大雅大明》(1)图一反映了夏朝最后一位皇帝的骄奢淫逸。这位把“人肉当坐骑”的君王是谁?(2)青铜器的主要功能是什么?(3)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鼎”是什么?同时期的代表作还有什么?(4)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商代灿烂的青铜文明有何感想?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夏、商、西周是我国古代文明奠基的重要历史时期,对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请探究材料一: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的统治之下。材料二:如下图。材料三:清朝末年,河南彰德(今河南安阳)西北五里小屯村的村民们在种地时挖到一些“龙骨”,他们将“龙骨”当作中药材卖给城里的药铺。1899年,王懿荣认出了这些“龙骨”上的刻画符号,竟是几千年来谁也不曾见过的文字——古代占卜之后留下的卜辞。材料四:桀是一个奢侈而暴虐的君主,他搜刮民财,建造华丽的宫殿,终日饮酒作乐,引起民众强烈不满……商纣荒淫无道,聚众作乐,“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作长夜之饮……西周末代君主幽王昏庸无道,为博褒姒王妃一笑,烽火戏诸侯。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西周王朝通过哪一制度对“四土、四国之地大批封建”?并简要归纳出这一制度实行的作用有哪些?(2)材料二中文物的名称是什么?它属于哪一历史时期?在世界上有什么地位?(3)材料三中“几千年来谁也不曾见过的文字”指的是哪一文字?它的发现有何重要意义?(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11.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一片甲骨惊天下】材料一如图(刻有文字的甲骨)材料二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方面。甲骨文的很多字体沿用至今,是汉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青铜文明震世界】材料三如图(1)材料一中的这片甲骨出自哪个朝代?(2)依据材料二,概括甲骨文记载的内容。(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骨文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地位。(4)写出材料三青铜器的名称。它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从外观上看,它有什么特点?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商朝贵族好饮酒,青铜器以酒器觚、爵为主,数量多少是区分贵族等级的标志。西周崇尚礼制,青铜器以礼器鼎、簋为主……以器的多寡与不同的组合形式来显示不同的地位身份。西周时期形成“列鼎”制度,天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都有一定的规矩。图片链接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器,它高1.33米,口长1.10米,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这反映出商代青铜冶铸业具有极高的水平。材料二:19世纪末,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了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公元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1)写出图片链接中所示青铜器的名称。商周时期青铜器有哪些用途?(2)据材料二指出甲骨文的书写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甲骨文的地位。写出两种甲骨文的造字方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打着“尊天,攘四晋文公改革:重用狐偃、赵衰(cuī)等人,修明内政、整饬法纪,增强军备,施惠百姓,发展生产。接受狐偃“尊王攘夷”的主张。材料二:晋国在称霸过程中,不仅灭掉周围三十余国,兼并了部分戎狄部落,还向东夺取了卫、郑、鲁等国的部分土地……——《政区地理山西历史》(1)根据材料一,归纳齐桓公与晋文公称霸的共同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诸侯争霸活动产生的影响。14.春秋时期社会有很大的发展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是手工业大发展的时期。铁器的普及和科技进步,提高了手工业生产水平,大规模手工业作坊相继出现,手工业的分工也更精细。冶铁、煮盐、木器制造、皮革、纺织、漆器制造等新兴产业不断涌现。材料二周王室势力变化表西周周王宣直接管辖从镐京到洛邑约方圆千里的土王宣直接管辖的军队多达14万人以上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天在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东周平王东迁后,王宣辖下的军队还有3万人,后来逐渐减少到只剩下几千人了直辖的人口所剩无几,财力、物力、兵源减少天在政治上成了傀儡,不得不依靠强大的诸侯材料三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由干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产领域怎样的基本史实?这一基本史实对当时农业生产力产生什么影响?材料二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该事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措施各一点。(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关系,并简要说明你的理由。(3)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17.改革与创新是国家和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亡。”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摘自《战国策》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材料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踪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战国策·秦策一》(1)据材料一,说说“商君”是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商君”这句话的主要目的或意图是什么?(2)据材料二,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3)结合所学指出“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者”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始知李太守,伯禹也不如。”(1)材料中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在什么时期修建的?(4)2000年,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为什么?19.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空前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是鲁国人,曾周游列国。在他之前,学校只招收贵族弟,他广开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不论贫富贵贱,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他注意“因材施教”的方法,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他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一生培养了三千多弟,比较著名的有72人。材料二:史料记载:马厩(养马的房舍)失火。他下朝回家就问:“有人受伤吗?”而不问马有没有受伤。同时他也抨击统治者制做人俑陪葬,因为这是对人的伤害和不尊重。——以上材料摘编自人教版教科书与教师教学用书材料三: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请回答:(1)材料一中“他”是谁?他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言论被其弟整理在哪一著作中?(2)材料二中他的言论和表现反映出他怎样的思想?(3)材料三中老师开导同学的方法与春秋末期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一致,请说出他的名字:他代表了哪一学派?20.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序号学派基本主张1A“道常无为面无不为”2儒家夫仁政,必自经界始3B兼相爱,交相利4C以法治国5兵家知知己者,百战不殆(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记录他言行的著作是什么?(2)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哪两个?(3)表格材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请根据表格中的基本主张分别写出ABC对应的学派名称。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春秋末期穿有鼻环的牛尊材料二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了自身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当时,民族间的矛盾△△几材料二秦王扫六合(六合,天地四方。扫六合,横扫天下之意),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县(令或长)治者个图二什么?统治者中央郡(守)县(令或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御史大夫皇帝丞相太尉材料三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摘自《剑桥中国秦汉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开创的政治制度。(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经济上采取的措施。(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统一使用的官方文字,并根据材料三分析“书同文”的作用。(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秦朝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采取措施的共同目的。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李冰在没有改变岷江自然流向的情况下,因势利导,通过修筑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实现无坝引水,既做到了防洪,又对成都平原进行了灌溉。同时,工程在使用中坚持的适度取水原则和岁修管理制度,使其实现了可持续利用的理想效果,是人水和谐、生态水利的光辉典范,对当代水利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摘编自王瑞芳《人水和谐的典范》材料二秦朝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在战国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了万里长城。它保证了边境人民的安全,赢得了短暂的安宁,也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交流和融合。——摘编自聂倩倩《长城与秦朝政治经济再研究》材料三由于岭南山高水险,道路崎岖,秦军粮饷供应不上,再加上越人的顽强抵抗,迫使秦军“三年不解甲驰驽”。为尽快结束战争,秦始皇决定开凿灵梁,开凿的当年就统一了岭南……灵渠是我国乃至世界水利航运史上的一颗明珠。经过两千多年的风雨,今天所见的灵渠面貌是历代人民创建、改进和完善的结果。——摘编自彭鹏程《灵渠:现存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1)依据材料一,指出工程的名称,并概括该工程的功能。(要求两点)(2)依据材料二中图片,写出“秦长城”的东西起止点,并结合表格概括长城的作用。(要求两点)(3)依据材料三,指出秦修筑灵渠的直接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灵渠的历史价值。(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三个工程的共同点。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王嬴政任用许多能干的人……李斯原来是楚国一个小吏,被秦王拜为客卿。……王翦是秦国名将,嬴政因未采纳王翦的意见,用人失当,伐楚失败,就亲自赶到王翦家,再三请求他率兵伐楚。材料二:追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暂,于“故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材料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材料四:秦始皇....缔造了一个大一统的大秦帝国....然而这个伟大帝国仅仅历时14年就轰然倒塌。历史的巨大反差,使得秦始皇和他的帝国成为世人关注的千古之谜。(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王实现“威征六国,一统天下”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朝在政治上“创导”了哪些制度?(3)材料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农民起义领袖是谁?该农民起义产生了什么影响?(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这个大帝国轰然倒塌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并谈谈你从中得了哪些启示?(2)进步:山顶洞人仍然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3)做法:“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驱兽、照明、防寒等。影响:学会用火改善了生存条件,是人(4)意义: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通过对【详解】(1)方法:根据材料一的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2)进步:根据材料一的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顶洞人仍然使用打制石器,但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的是已经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3)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驱兽、照明、防寒等。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学会用火改善了生存条件,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4)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2)特点:农作物种类繁多:发展了养殖业:有多样的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详解】(1)黄河流域: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原始农业在黄河流域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粟。长江流域: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原始农业在长江流域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2)特点:据材料“....被人类别化栽培的谷物有粟、稻、黍、稷、麦等:种植的蔬菜有芥菜、白菜或油菜,可能还有葫芦等:作为纺织原料的作物有大麻及苎麻”可知,我国原始农业时期农作物种类繁多:据材料“驯养的家畜有狗、猪、羊、牛、马、鸡等”可知,原始社会还发展了养殖业据材料“制造石、木、骨、蚌质的农具,其种类有整地农具耒、耜、铲、锄、鳗、犁,收割农具有刀、镰,加工农具有磨盘和杵臼”可知,材料反映原始社会时期有多样的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原始农业在黄河流域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粟,是黄河流域的半3.【答案】(1)特点:我国早期人类遗址遍布南北,分布范围广:主要集中在大江、大河流域,尤其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不同原因:自然环境不同。(3)人文初祖:炎帝、黄帝特点:华夏民族是由各族交错杂居,在求大同去小异、相互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形成的。(4)原因:团结民众,采用正确的治水方法,公而忘私。启示:人类与环境应和谐相处,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特点:从图片中的分布点可以看出我国早期人类遗址遍布南北,分布范围广:结合具体的位置可得出主要集中在大江、大河流域,尤其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4)原因:根据“他常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得出团结民众;根据“对洪水进行疏导”得出采用正确的治水方法:根据“他常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得出公而忘私。启示:结合材料和所学可得出人类与环境应和谐相处,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言之有4.【答案】(1)阪泉之战(2)涿鹿之战;形成华夏族(3)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等。 【详解】(1)历史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3)发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并发明了弓箭,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等。作用:保证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4)等级:西周的分封制分为天、诸侯、卿大夫、士。(2)初衷:根据所学知识,周王设置这种制度初衷是巩固周初的政治形式,巩固疆土;作用:根据所学知识,保证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3)义务:根据所学知识,诸侯的义务是要跟随天出征、纳贡、觐见。(3)等级制:分封制。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意义: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4)国王:桀、商纣王、周幽王。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要实行德政,以德治 特点:根据材料“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得出选贤任能。(2)政治制度:根据材料“启即天位”“益(人名)干启位,启杀之”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世袭制这种父死继的继承方式。(3)等级制:根据图示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层层分封的分封制:目的: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初期,为了巩固疆土,稳定政治局势,实行分封制;(4)国王:结合所学可知,夏朝最后一位国王是夏桀,商朝最后一位国王是商纣王,西周最后一启示:从夏商周王朝的更替可以看出百姓、仁德的重要性,因此启示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要实行德政,以德治国等。(2)原因:商汤勤政爱民;阶级矛盾较为缓和;政权较为稳定。(3)战役:牧野之战。结果:商朝灭亡。【详解】(1)君王:根据材料一中的关键词“人肉当坐骑”和第(1)小题题目中的关键词“图一反映了夏朝最后一位皇帝的骄奢淫逸”,结合所学知识,夏王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的反抗,商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族,起兵攻伐夏王桀,桀大败,夏王朝灭亡,可以得出,这位把“人肉当坐骑”的君王是夏桀。(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汤注意‘以宽治民’,因此在他统治期间,阶级矛盾较为缓和,政权较为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可以得出,商朝国力日益强盛的原因是商汤勤政爱民:阶级矛盾较为(3)战役及结果:根据材料三中“牧野洋洋”、“凉彼武王,肆伐大商”,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可以得出,“凉彼武王,肆伐大商”所指的战役是牧野之战,其结果是商朝灭亡。(4)启示: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可知,夏王桀因为统治残暴,不修德行,引起民众的反抗,最后松散的方国联盟;通过分封制和宗法礼制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3)制度:分封制。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详解】(1)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天下为家”是世袭制度取代了禅让制,从夏朝开始,禹死后,他的儿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2)人物、特点:根据所学可知,商朝的建立者是汤:根据材料“商代,国家的外部形式表现为方国联盟,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可知,商朝时国家外部形式的特点是松散的方国联盟;根据材料“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分布在天下各地,代表周天行使对地方的统治权,并通过宗法礼制,确定天与诸侯的君臣关系,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可知,西周时国家外部形式的特点是通过分封制和宗法礼制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2)功能:早期用于饮食、祭祀后面成为身份的象征。(4)感想: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 【详解】(1)铸造法:根据材料一青铜器的制造过程可知,这种方法是泥范铸造法。(2)功能:根据所学知识,青铜器早期用于饮食、祭祀后面成为身份的象征。(3)鼎:根据所学知识,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鼎”是司母戊鼎;代表作:根据所学知识,与司母戊鼎同时期的代表作主要有四羊方尊。(4)感想:根据所学知识,早期商朝时期,我国的先民就已经掌握了如此高超的铸造技术,可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2)司母戊鼎;商朝;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3)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4)暴政;得民心者,得天下等。【详解】(1)制度:根据材料“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和所学可知,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作用:根据材料“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的统治之下”和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开发了边疆,巩固了统治。(2)名称及时期:由图中所示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文物是商朝时期所铸造的司母戊鼎;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3)文字及意义:根据材料“清朝末年,河南彰德(今河南安阳)西北五里小屯村的村民们在种地时挖到一些‘龙骨’”和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4)原因:根据材料“桀是一个奢侈而暴虐的君主....商纣荒淫无道.....西周末代君主幽王昏庸无道,为博褒姒王妃一笑,烽火戏诸侯”和所学可知,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出现暴11.【答案】(1)商朝(2)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4)司母戊鼎。特点:造型雄伟,纹饰古朴,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商王权力的象征。 【详解】(1)朝代: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3)地位:甲骨文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是现存最早最(4)名称:据图片可知,青铜器指的是司母戊鼎。特点:据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造型雄伟,纹饰古朴,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商王权力的象征。12.【答案】(1)名称:司母戊鼎。用途:用作食器和用作礼器。(2)材料:龟甲或兽骨。地位: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写出其中两个即可) 用途:根据材料“商朝贵族好饮酒,青铜器以酒器觚、爵为主,数量多少是区分贵族等级的标志。西周崇尚礼制,青铜器以礼器鼎、簋为主....以器的多寡与不同的组合形式来显示不同的地位身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用途是用作食器和用作礼器。(2)材料:根据材料“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了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公元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可得出,甲骨文的地位:根据材料“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甲骨文的地位是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方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2)诸侯争霸战争促进了局部统一,为以后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民族交融。 【详解】(1)根据材料“任用管仲为相,”“重用狐偃、赵衰(cuī)等人,”等信息可知齐桓公与晋文公都重用人才:根据材料“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修明内政、整饬法纪,增强军备,施惠百姓,发展生产。”可知齐桓公与晋文公都通过改革实现国富兵强:根据材料“打着‘尊天,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接受狐偃‘尊王攘夷’的主张”可知齐桓公与晋文公都利用 (2)根据材料“晋国在称霸过程中,不仅灭掉周围三十余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诸侯争霸战争促进了局部统一,为以后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根据材料“兼并了部分戎狄部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了民族交融。14.【答案】(1)表现:手工业的规模扩大,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新兴产业不断增多。(2)变化:周王室人口、土地、兵力、财力、物力等发生了变化;实际变化:周王室衰微,诸侯王有很大的势力。影响: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霸主: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其中之三即可) (2)变化:根据材料二“周王室势力变化表”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平王东迁后。周王朝的统(3)现象:根据材料三“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由干政治、经济霸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号令诸15.【答案】(1)表现:未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3)史实: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详解】(1)表现:根据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未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可知,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是未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以及粮食的储备。(2)成就:根据材料二“在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器和90多枚铜镞”联系所学可知,商代墓出土的文物反映了当时手工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影响:根据所学可知,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这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促进了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16.【答案】(1)历史事件:商鞅变法。措施:经济上,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政治上,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2)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理由: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原因: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政治支柱。(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 【详解】(1)事件:根据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商鞅变法。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在经济上的主要措施是废井田,开阡陌,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有利于经济交流和发展。政治上,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实力得到提升,农业生产力得到发展,粮食和布帛的产量增加。同时,商鞅变法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使得秦国的政治体制更加公平,也为秦国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2)关系: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商鞅变法,材料二反映的是秦统一六国,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是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因为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3)原因:根据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秦惠王(2)措施:统一度量衡: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任2项)(3)原因:商鞅变法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触动了贵族利益。(4)特点:公平、公正、不畏强权,成效巨大。原因: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礼:改变礼仪)而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君”是商鞅,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目(2)措施:依据材料“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措施是统一度量衡,依据材料“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措施是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3)原因:根据材料三“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分析可知,商鞅变法引起了奴隶主贵族的强烈不满,其主要原因是变法中奖励军功(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触犯了宗室贵族的利益。(4)特点:根据“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鲸荆其傅。”分析可知,材料四体现了商鞅变法公平、公正、不畏强权的特点;根据“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分析可知,商鞅变法成效巨大的特点;原因:依据材料二“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和材料四“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分析可知,“诸侯畏惧”秦国的原因是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2)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3)创新精神,为国为民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等。(言之有理即可)(4)都江堰是古代劳动人民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伟大创举,两千多年来它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效益,它创造了世界奇迹。(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根据材料一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了都江(2)根据材料“始知李太守,伯禹也不如。”和所学知识可知,后人称颂的是李冰;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在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因为都江堰是古代劳动人民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伟大创举,两千多年来它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效益,它创造了世界奇迹。(2)思想:仁。【详解】(1)人物:根据材料“他是鲁国人,曾周游列国。在他之前,学校只招收贵族弟,他广开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可知,此人是孔;学派:根据所学知识,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3)思想家:根据材料“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可知,这些话充满辩证思想,与老的思想一致;学派:根据所学知识,老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3)局面:百家争鸣。学派:A.道家;B.墨家;C.法家。 【详解】(1)创始人:结合所学可知,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著作:孔的思想后来由其弟整理成《论语》一书。(2)代表人物:儒家是战国时期有很大影响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孟,主张实行“仁政”:另一个代表人物是荀,主张实行“礼治”。(3)局面:由材料表格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著书立说。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这一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历学派:由材料“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可知,主张无为而治的是道家学派;由材料“兼相爱,交相利”并结合所学可知,墨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由材料“以法治国”并结合所学可知,法家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2)利:诸侯国不断减少,有助于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弊:春秋战国的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详解】(1)新现象:根据材料一图片铁犁和牛尊,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国家逐步走向统一。(4)内在联系:根据材料一可知,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促进了各地22.【答案】(1)分封制。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详解】(1)制度、原因:依据材料一“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周天实行分封制,当时实行这一制度的重要原因是“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2)人物、意义:依据材料二“秦王扫六合(六合,天地四方。扫六合,横扫天下之意)虎视何(3)制度、官职:材料三图一反映了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秦朝为加强统治,在中央设立了(4)措施:依据材料三的图二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为了加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为了更好进行文化交流,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文字推行,为了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统一了货币,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5)制度:根据所学可知,秦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的长官由皇23.【答案】(1)政治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作用: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4)共同目的:巩固统治,维护统一。 【详解】(1)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一图示“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可知,秦朝开创的政治制度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秦统一后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制度。秦朝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上,秦朝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所以,秦朝开创的政治制度为君主专制中央(2)措施:根据材料二可知,材料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可得出,为改变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不一的状况,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经济的发展。所以,秦朝经济上采取的措施概括为(3)文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使用的官方文字是小篆。作用:根据材料三“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 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二手房贷款买卖合同(智能家居升级版)
- 2025版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临床试验现场监查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密封胶产品环保认证与评价合同
- 2025年度环保设备研发与制造合同
- 2025高考作文预测:需求诚可贵创新价更高
- 制定市场推广计划的实施步骤
- 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优化计划
- 如何制定有效的危机应对计划
- 图书编辑员的工作计划
- 学校学期学业规划计划
- 房屋鉴定检测方案(投标)
- HCCDP 云迁移认证理论题库
- 煤矿提升机作业理论考试参考题库(200题)
- 动物检疫技术-动物检疫的范围(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
- 砌墙砖和砌块检测作业指导书
- 手术室停电和突然停电应急预案PPT演示课件
-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油漆)
- 护理教学查房评分标准
- 马工程教材《公共财政概论》PPT-第十一章 政府预算
- 《清廉文化进校园》廉洁文化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 井巷掘进与支护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