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答案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22页《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时训练A一、单选题1.(2020·山东临沂高二期末)如表为不同年代有关郡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得出的结论是()A.各诸侯国普遍推行郡县制 B.为巩固边防需要而建立郡C.燕是设置郡最晚的诸侯国 D.秦国助楚国与燕国设置郡2.(2020·广东高一期末)荀子曾亲历秦国并记载说,秦国百姓质朴,“甚畏有司”,“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奸邪)”,士大夫“不比周,不朋党”,朝廷“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荀子的记述表明当时的秦国()A.倡导以仁义礼制治天下 B.吸收了道家治国思想C.重视运用法律治理国家 D.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3.(2020·山东高三学业考试)春秋战国时期,主张统治者应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的思想家是()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4.(2020·浙江高一期末)春秋时期(前770—前476)的294年,打了1211次战役,超过110个政治体被灭绝,战国时期(前475—前221)的254年,打了468次战役,战役的规模和时间显著上升,战役往往可持续数年,参战人数可高达50万。《孟子梁惠王》中说:“天下恶乎定?”“定于一”。这种现象说明()①诸侯混战割据客观上为统一奠定了基础②兼并战争随着时间推移更加残酷和剧烈③从春秋到战国战乱局面得到一定的缓解④孟子的观点是当时民众愿望的一种反映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5.(2020·福建高二期末)如图为左家塘楚墓出土的对龙对凤文经锦,从图中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的装饰艺术风格较商周更开放,动物纹样往往头部写实,而身体经过简化,有的直接与藤蔓结为-体,有的动物体与植物体共生,形式丰富优美、多样化。这种变化说明()A.社会思潮的活跃推动观念改变 B.地理环境会造成艺术风格不同C.艺术创作受外来文化因素影响 D.社会转型会引起艺术风格变化6.(2020·山东高一期末)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决定这一历史转折的根本因素是()A.诸侯争霸 B.土地私有制的出现C.铁农具的使用 D.商鞅变法7.(2020·江苏高二期末)《史记盐铁论》中说:“古者,人们用马代劳,行则拉车,止则就犁。”近代考古发现,春秋晚期的古墓葬中已有铁犁等多种铁器出现。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A.农业生产方式已发生了变化 B.以马耕田成为主要耕作方式C.铁器在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 D.农业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繁荣8.(2020·武威第六中学高一期末)先秦诸子中,孔子主张凭借人伦道德、内在修行、外在教化来治理国家;韩非子主张以刑罚威慑、外在管制来治理国家。这说明二者的思想()A.内容完全对立 B.具有共同目的 C.脱离社会实际 D.強调君主作用9.(2020·天津一中高一期末)促使我国古代农业从集体耕种向个体农耕转变的重要因素是()A.生产工具的改进 B.生产关系的变化C.耕作经验的积累 D.劳动者素质的提升10.(2020·北京高二期末)如图所示的文物可以用于佐证商鞅变法的哪项措施()A.“明尊卑爵秩等级” B.“集小乡邑聚为县”C.“为田开阡陌封疆” D.“平斗桶权衡丈尺”11.(2020·枣庄市第三中学高二期中)如表是考古发掘的战国时期部分墓葬信息表。它反映出当时()(注:*表示该数据是最小值;表示没有相关信息。)A.墓葬规制严整 B.等级制度消亡C.贵族阶层没落 D.社会变动剧烈12.(2020·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二期中)战国文献中出现了“九州”的地理概念,豫州、并州、冀州等皆属中原,而如北方之幽州、南方之荆州、东南之扬州都已覆盖了传统上的四夷居地。“九州”的出现()A.加速了统一局面的到来B.表明原有封国不复存在C.适应了尊王攘夷的需要D.是华夏文明扩展的结果13.(2020·北京高二期末)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崇尚道法自然,追求家国情怀,崇德尚贤。下列思想能够体现以上内涵的是()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③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④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4.(2020·衡水市第十四中学高一月考)以下先秦古籍记载的事件反映的实质是()时间事件公元前712年周桓王以王畿内之田交换郑国田地公元前580年晋大夫卸至与周争鄙田公元前574年晋钟绮夺夷阳五田,御荤与长鱼矫争田公元前533年周甘人与晋阎嘉争阎田公元前528年晋邢侯与雍子争部田A.贵族之间为田地争斗诉讼层出不穷 B.原有土地制度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C.周王室在政治上的地位正日益衰微 D.生产力的提高导致分封制走向解体15.(2020·北京高一期末)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知识结构图。空白处应填入的内容是()A.华夏族与周边民族关系紧张 B.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C.北方战乱大量汉族士人南迁 D.少数民族政权纷纷入主中原二、非选择题16.(2020·浙江金华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儒家认为,要靠礼和道德来治理百姓。他们主张清用西周初期的体制,还指望老办法活国,就成为保守派了。但在另一方面,他们又是革命派,因为在他们的思想里,反映了时代的变化,他们不再坚持以出身贵贱和财产多少来划分社会等级,而是以道德来划分君于和小人的分野。——摘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材料二新民本思想以前所来有的力度的束君主权力。他们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确立宰相与君主的同事关系,在行政上拥有与君主“同议可否”的权力。黄宗義认为学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而且是治理国家的机构。学校参与治理天下的主要途径是对君主进行监督与制约。新民本思想在尊君和服君的同时,却无法摆脱旧的传统思想的羁绊,最终选择了有限的君主制度,而未能顺利驶向近代民,主的广间海域。——根据谢贵安(明清文化史探研)(解构专制一明宋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整理(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孔子思想中“保守派"与“革命派”的具体表现,并分别举例说明战国时期儒家后继者对于这两大倾向的发展。(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民本思想家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其政治观。17.(2020·北京高二期末)“百家争鸣与中华文明”材料一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至于大道之要,去健羡,绌聪明,释此而任术。夫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骚动,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司马谈《论六家要旨》(1)结合所学,任选儒、墨、道、法诸家中的一家思想,对材料一所述观点进行评析,并指出该思想主张在当今的社会价值。材料二现代考古表明,中华文明在史前时期的存在,不是一花独放,而是像满天星斗一样。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还有许多上古的文化遗存散布在全国各地。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反映了中国人的思想本质,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人既改造自然以适应人的需要,也必须调整人的生活方式以适应自然的规律,这就是所谓“天人合一”的根本要义。中华文明和域外异质文明的接触,无论是与印度佛教文明的接触,还是对西方近代文明的引进,都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摘编自张传玺等《中华文明史》(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华文明的主要特点。参考答案1.B【解析】从材料数据看,赵国、燕国和楚国最初都在边境地区设置郡一级的行政区划,说明有巩固边防的作用,B正确;A错在普遍,排除;材料无法得出燕是设置郡最晚的国家,C排除;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2.C【解析】根据材料“甚畏有司”“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奸邪)”“不比周,不朋党”等信息可知,体现了商鞅变法后秦国百姓、百吏、士大夫、朝廷的状态,表明商鞅变法重视运用法律治理国家,强化了对百姓、百吏、士大夫的控制,C项正确;商鞅变法时期通过运用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以仁义礼制治天下,A项错误;道家治国思想强调无为、顺其自然,而商鞅变法时期通过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运用道家思想,B项错误;秦国统一全国后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并且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秦国重视运用法律治理国家,没有体现确立君主专制制度,D项错误。3.B【解析】根据所学,儒家的孔子提出“为政以德”的主张,B项正确;ACD与这一主张无关,排除。4.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诸侯之间的混战导致政权大量减少,在客观上为统一奠定了基础,①正确;春秋时期的战争主要是争霸战争,战国时期的战争主要是兼并战争,更加残酷和剧烈,②正确,③错误;材料中孟子肯定了民众要求统一的愿望,④正确,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5.D【解析】根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的装饰艺术风格较商周更开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方面诸侯混战,经济方面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小农经济逐渐确立,思想方面百家争鸣,因此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引起艺术风格的变化,D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艺术风格的变化,而不是观念的改变,A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当时社会转型对艺术风格的变化,而不是地理环境对艺术风格的变化,B项错误;材料所述艺术风格变化没有体现外来文化因素的影响,C项错误。6.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铁农具的使用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故答案为C项。A项诸侯争霸是上层建筑领域的斗争,体现了分封制的瓦解,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土地私有制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商鞅变法是推动历史转折的因素,但不是根本因素,排除。7.A【解析】史书记载古代出现了犁,考古发掘中发现了铁犁等实物,由此可以证明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A正确;史料记载有一定主观性,在考古发掘中并未出现马拉犁的相关实物,因此无法证明当时以马耕田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排除B;考古发掘中出现了铁器农具,但是不能证明当时铁器在农业中普遍使用,排除C;题干中未体现出手工业的繁荣,排除D。8.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治理国家方面,孔子主张道德感化,韩非子强调刑罚手段,但最终目的相同,都为统治阶级服务,说明二者的思想具有共同的目的,B项正确;A项中“完全对立”表述过于夸大,A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孔子和韩非子在治理国家方面不同的思想主张,符合当时社会实际,尤其韩非子主张受当时统治阶级青睐,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二人不同的治理国家的理念,没有涉及君主作用,D项错误。9.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生产力水平较低,使用木、骨、石器生产,不得不在生产中大规模集体协作,到了春秋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和私有土地的出现,个体农耕成为可能,因此促使我国古代农业从集体耕种向个体农耕转变的最重要因素是生产工具的改进,A项正确;生产工具的改进促进了我国古代农业从集体耕种向个体农耕转变,而不是生产关系的变化,B项错误;耕作经验的积累不是促进我国古代农业从集体耕种向个体农耕转变的重要因素,而是生产工具的改进,C项错误;推动我国古代农业从集体耕种向个体农耕转变的重要因素是生产工具的改进,而不是劳动者素质的提升,D项错误。10.D【解析】商鞅铜方升属于度量衡工具,可以佐证当时在变法中“平斗桶权衡丈尺”,D正确;A属于政治领域变革,铜方升与其无关,排除;B是对地方行政体制的变革,铜方升不能佐证,排除;C是土地制度的变化,通过铜方升无法佐证,排除。11.D【解析】根据材料数据可知,这时期作为诸侯的魏王、韩王、赵王的墓葬规模超过了周天子,说明战国时期周天子衰微,分封制遭到冲击,体现了社会变动剧烈,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的大动荡和大变革,没有体现这时期墓葬的规制问题,无法反映出墓葬规制的严整,A项错误;材料内容只能体现这时期周天子衰微,分封制和等级制遭到冲击,但不能得出等级制消亡的结论,并且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材料内容只是体现了战国时期的部分墓葬信息,没有涉及贵族阶级的信息,无法得出贵族阶层没落的结论,C项错误。12.D【解析】在夏、商、周时代就存在“九州”的地域区划,故“加速了统一局面的到来”错误,排除A;“九州”的地域区划和诸侯国的划分并不冲突,故B错误;C与材料无关;根据战国九州“覆盖了传统上的四夷居地”,说明华夏文明发展,周边的少数民族之地也成为中国九州的一部分,故D正确。13.A【解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体现的是德政思想,①符合题意;“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体现的是规律的客观存在,②符合题意;“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体现的是贤士对国家统治的重要性,③符合题意;“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体现的是严刑酷法对于国家统治的重要性,④不符合题意。因此A正确,BCD排除。故选A。14.B【解析】材料反映的事件是,春秋时期贵族间换田和争田层出不穷。这反映的是实质问题是土地私有制正在形成,井田制正走向瓦解,故B项正确;A项仅仅是表象;材料体现不出周王室的政治地位如何,故C错误;材料信息不是强调的分封制解体,故D错误。15.B【解析】根据所学,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分封制宗法制逐渐瓦解,诸侯争霸。故B项正确;ACD项都不是春秋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源,故不能填入空白处,排除ACD项。16.(1)保守派:“礼;革命派:“仁”(“德治“亦可)。荀子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仁政”学说亦可)。(2)主张:限制君权;君臣平等;以学校来监督与制约君主。评价: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提供思想武器(或"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还不具备近代的“民权”意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统治地位。【解析】(1)表现:保守派:根据材料“儒家认为,要靠礼和道德来治理百姓”可知,保守派的主要表现是主张用“礼”治理国家;革命派:根据材料“他们不再坚持以出身贵贱和财产多少来划分社会等级,而是以道德来划分君于和小人的分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之所以革命,是因为他们主张“仁”。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礼的发展方面,荀子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在“仁”的发展方面,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2)主张:根据材料“新民本思想以前所来有的力度的束君主权力”可知,新民本思想家主张限制君权;根据材料“他们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确立宰相与君主的同事关系,在行政上拥有与君主‘同议可否’的权力”可知,新民本思想家认为君臣平等;根据材料“黄宗義认为学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而且是治理国家的机构。学校参与治理天下的主要途径是对君主进行监督与制约”可知,新民本思想家主张以学校来监督与制约君主。评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民本思想家主张限制君权,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提供思想武器;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税务师考试跨界学习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消防设施设备选型与消防安全培训课程实施效果评估指标体系试题
- 中小学教师考试知识点及试题
- 了解2025年税务师考试命题思路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图书管理员考试教育方法试题及答案
- 价值实现育婴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健康管理师专业实践能力评估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图书管理员考试全景解析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深度剖析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发泡剂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第二节欧洲西部24
- 小学五年级下册体育教案_(全册)
- 平行四边形的应用动点问题
- 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图
- 关于调整城市下水道工人和环卫工人津贴的文件
- MT_T 695-1997 煤矿用高倍数泡沫灭火剂通用技术条件_(高清版)
- 纺织品装饰用织物
- 深静脉置管术护理及肝素钠封管的意义
- 万科房地产集团公司全套管理制度及流程图
- 《商业发票》word版
- 《教案封面设计》word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