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同步练习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同步练习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同步练习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同步练习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同步练习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日本幕府统治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天皇是国家元首,掌握国家实权C.幕府将军掌握实权,天皇无实权D.实权掌握在武主出身的新官僚手中2.中古时期,日本模仿唐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但天皇是一个无可争辩的首脑;日本借用了汉字,但发展出自己的文字;日本人接受了佛教,但根据自己的精神需求对之做了修改。这反映了日本(

)A.善于学习外来文明 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C.深受中华文化影响 D.模仿中国的政治制度3.历史上最后一个控制丝绸之路西段要冲(包括今天的伊斯坦布尔、巴格达、麦加和开罗),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帝国是A.法兰克王国B.罗马帝国C.拜占庭帝国D.奥斯曼帝国4.日本历史上先后拜了两位老师:中国的隋唐和欧洲。其中向中国的隋唐“拜师学艺”指的是()A.大化改新 B.幕府制度 C.明治维新 D.倒幕运动5.16世纪上半叶,当法王常常以“这是朕的意志”作为颁布诏令的结束语时,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的强大军事封建帝国,也常常令他不寒而栗。这个帝国应是A.马其顿帝国B.拜占庭帝国C.奥斯曼帝国D.阿拉伯帝国6.公元7世纪,中印度的那烂陀寺规模宏大,盛极一时,远自亚洲诸国而来之留学僧亦不少,如中国之玄奘、义净,及新罗之慧业、阿离耶跋摩等人皆曾来此就学。这说明()A.印度统治阶级大力支持佛教为国教 B.笈多帝国是当时亚洲文化中心之一C.德里苏丹国是当时亚洲最发达的国家 D.佛教成为当时印度影响最大的宗教7.据《隋书·东夷倭国传》记载,大业三年,倭国派小野妹子使隋,国书抬头为“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炀帝大为不快,吩咐“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次年,小野妹子再度来访,国书抬头为“东天皇敬白西皇帝”。炀帝依然不快。这反映了日本(

)A.大化改新后国力增强 B.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联系C.已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D.希望建立对等的国家关系8.《全球通史》中说:“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这里的“作用更为重大”指的是A.推动“大化改新” B.进行民主改革C.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D.实行文明开化9.书云观与观象监是明、清藩属国朝鲜李朝的司天机构,李朝政府屡派天文官赴北京学习天文历法、购置天文书籍和观测仪象,形成“赴燕官”制度。由此可知(

)A.宗藩体制下朝鲜李朝对中国政治认同 B.中国天文学向东亚周边国家广泛传播C.朝鲜积极向外学习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D.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发展长期领先世界10.战争、改革都从不同层面推动了文明的发展与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亚历山大东征一基督教开始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B.奥斯曼帝国扩张一一首都巴格达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C.笈多帝国建立一印度教逐渐发展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D.大化改新一日本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11.12世纪,阿拉伯帝国的伊本·鲁世德在《关于宗教和哲学之间的一致性》中提出,哲学与宗教并非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人追求现实幸福靠的是现实的哲学科学知识和靠人本身的完善化,而不是靠宗教冥想或摈弃欲望。他的这一思想(

)A.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B.有助于欧亚民族意识的觉醒C.缓和了帝国境内的宗教矛盾 D.有利于近代人文主义的产生12.如图为古代文明的历史地图(局部),图中的路线所展示的是(

)A.汉朝与罗马的交往 B.伊斯兰教的传播路线C.奥斯曼帝国的扩张 D.阿拉伯人的商业活动13.在世界历史上,5-15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中古时期”及稍后的几个世纪中,曾经建立过地跨多个大洲的帝国是①拜占庭帝国②俄罗斯帝国③阿拉伯帝国④奥斯曼帝国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4.在奥斯曼帝国,土地的最高所有权属于苏丹。苏丹拥有全国税费名义上的所有权,财政税收系统由财政总监掌管,直接向苏丹负责。这说明奥斯曼帝国(

)A.税收系统比较完善 B.实行政教合一制度C.君主集权程度较高 D.土地分配十分不均15.有史家指出:德川幕府采取锁国政策,使得日本没有成为近代扩张主义的民族国家;相反,德川幕府锁国政策的“围墙”,挡住了外界的影响,保护了日本的封建制度。据此推断该史家A.批评日本的锁国政策 B.赞许日本的锁国政策C.客观分析日本的锁国政策 D.为日本的锁国政策感到惋惜16.下列朝代或政权,深受唐宋时期中华文明浸润建立封建政权的有①“大越”李朝

②日本之国

③高丽王朝

④笈多帝国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7.新都巴格达建成后,一跃成为东西方贸易的集散地和国际政治中心。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该材料印证了(

)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B.阿拉伯人垄断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C.阿拉伯的商品价廉物美且种类繁多 D.巴格达有沟通世界贸易的桥梁作用18.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A.推动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B.促成了欧洲近代封建社会的转型C.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大 D.在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作用重要19.7世纪印度建立了戒日王朝。据唐朝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戒日帝国实行土地国有,统治者将土地分配给臣属和封国。最初的封地以禄田的形式存在,后来转变为世袭领地,这些土地可以出让和典押给别人。这表明当时的印度(

)A.积极推动中印文化交流 B.奴隶制王朝开始兴起C.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制度 D.进入到封建社会形态20.笈多正切统治时期,水利工程的兴建和管理、贸易的调整、商路的巡逻和保护、防御外旋入侵的军事活动,都交由各省总督、地方官吏或本地封建领主全权负责,笈多王朝的主要军事力量也由地区藩臣的军队组成。这反映出笈多王朝(

)A.经济政策宽松 B.政令高度统一 C.等级制度严格 D.中央集权较弱二、论述题21.文明的交流互鉴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9世纪初,阿拉伯政府组织大批学者翻译东西方的历史文化典籍,把古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天文医学知识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中国等东方国家,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阿拉伯人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阿拉伯文化对欧洲进入崭新的近代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摘编自滕文生《东西方文明互学互鉴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材料二

在古代印第安人创造的文明中,阿兹特克文明位于墨西哥中央高原,玛雅文明所在地既有许多山地,又有大片石灰岩地貌,印加文明处于安第斯山脉和秘鲁高原,各文明之间呈现封闭孤立状态,故文明的进化发展极为缓慢和艰难,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十分落后。欧洲人到达美洲之后,强迫印第安人当奴隶,采取种族灭绝政策,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天花、麻疹等这些原本在美洲并不存在的传染病。15世纪,印第安人创造的文明走向没落。——摘编自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等与阿拉伯繁荣的文化形成鲜明对比,印第安文明衰落。结合材料一、二,以“文明的交流与互鉴”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阿拉伯人通过将实力雄厚的部落结为联盟,加强了统治。在进行统治时,阿拉伯人并不拘泥于民族,而是以伊斯兰教为纽带把各个民族维系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阿粒伯人和波斯人建立了合作机制。这样一来,实现了由通过军事征服的“征服时代”向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时代”转型。……阿拉伯帝国的中心从与地中海相连的地区向与印度洋相连的地区转移,印度洋被纳入阿拉伯帝国的版图,同时,阿拉伯帝国的经济活动中心也从干燥的地中海,转移到干燥地带和湿润地带的连接处,并进入将东非、西亚、印度、东南亚、中国南部连在一起的印度洋,阿拉伯帝国转型成为陆地和海洋的大商业帝国。——摘编自【日】宫崎正胜《大国霸权;5000年世界海陆空争霸》材料二

古代中国与阿拉伯作为亚洲两大异质文明的载体,通过贸易上的相互弥补,器物文明层面的彼此借鉴,宗教文化方面的交流融通,发掘和吸纳有益养分,以满足各自所需,从而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也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摘编自王铁铮《历史上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交往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帝国统治的主要待点,并分析其兴起和发展原因。(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对材料中涉及的观点分别加以说明。23.图1、图2、图3是三个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某一时期的形势和疆域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信息,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帝国。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C2.B3.D4.A5.C6.B7.D8.A9.A10.C11.D12.D13.D14.C15.C16.A17.D18.C19.D20.D21.示例:论点:文明的交流与互鉴。阐释:由于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汇了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阿拉伯人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继承和吸收了古代西亚、埃及、印度、希腊、罗马和中国等地区重要的文化成就,并且加以发展,创造出辉煌的阿拉伯文化。同一时期的欧洲正处于文化衰落时期,而阿拉伯文化如中华文化一样,非常繁荣。阿拉伯文化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印度和西方古典文化,并将它们传入欧洲,深刻影响了欧洲文学和科学的发展。因此,文明的借鉴与交流有利于文明的发展。22.(1)主要特点:统治方式多元(与实力雄厚的部落结为联盟,加强统治;以伊斯兰教为纽带提高各民族的凝聚力);统治中心由地中海向印度洋转移;由军事征服向陆地和海洋商业帝国转变。原因: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工商业发达,经济繁荣;地处亚非欧交界地区,位置优越;兼收并蓄,融合东西方优秀文化;正确处理了民族之间关系。(2)观点:古代中国和阿拉伯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也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说明:交流推动进步:中国先进的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西欧文化的发展;中国的中医药知识随炼丹术传入阿拉伯地区;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阿拉伯使者、商人多次进入长安;阿拉伯商人定居在广州、泉水州等港口城市,并带来伊斯兰教。这些文明的交流推动阿拉伯文化的发展,中华文化的丰富和欧洲文化的发展。23.图1:都城是罗马,领土遍及地中海沿岸,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地中海是其内海。这与罗马帝国都城在罗马,且主要在地中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