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习目标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树立科学的唯物史观、世界观。通过对商鞅变法原因及结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认识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动力,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历史问题;通过百家争鸣的背景分析,培养学生认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学习重难点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表现,商鞅变法的内容,百家争鸣时期的各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难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转型,百家争鸣的原因及意义【基础知识】一、战国纷争与华夏认同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春秋时期建立霸权的诸侯国国君统称为“春秋五霸”,春秋后期到战国时期,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国瓜分,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后期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356年,主要内容有: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②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③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④“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⑤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⑥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评价: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影响:变法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三、孔子和老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主张“仁者爱人”,意为关爱他人。主张“为政以德”通过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他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同时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在教育方面,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孔子晚年对《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进行整理,后来这些文献成为儒家的经典,他的主要思想和言论记载在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的《论语》当中。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后期楚国人。他将天地万物本源归结为“道”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还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四、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为孟子和荀子,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荀子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道家的代表是庄子,崇尚逍遥自由。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五行家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相生相胜”理论,这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墨家代表下层平民的利益,墨家的代表墨子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代表人物韩非子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知识拓展】1.工商食官:商周时期官府对工商业进行垄断性经营的制度,手工业者和商人由政府供养、为官府服务。西周的王室和各诸侯国拥有各种手工业作坊,占有大量手工业者,并且设工官管理。2.先秦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天下一家的统一精神。(2)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3)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4)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5)天下为公,崇德尚贤3.稷下学宫稷下学宫首先是私人藏书的集中地,是聚书、读书的好地方,因而是学术研究中心。在它存在150余年中,先后延揽天下贤士近千人,其中代表人物有邹衍、慎到、尹文、荀子等,成为一个学者荟萃的文化中心,许多学术著作在这里问世,已知的有《管子》、《宋子》等。学宫内容纳道、法、儒、名、农、阴阳等各家学说,共同切磋,自由争辩,互相诘难,各抒己见,为百家争鸣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活跃的学术空气,促进了学术文化的繁荣。稷下学宫虽仅昙花一现,但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则是永恒的。达标检测1.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由此可知,孟子主张()A.做事时要反省自己 B.统治者应当实行仁政C.吸收其他学派思想 D.人与人之间要见贤思齐2.西周时期,楚君熊渠公然宣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从楚成王开始“结旧好与诸侯,使人献天子”;到楚庄王时,观兵于周疆,问九鼎之轻重。该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A.楚国国力日益强盛 B.楚国渐形成华夏认同观念C.楚国中原交往密切 D.西周时期礼乐制度崩坏3.孟子说:“民事不可缓也。”并呼吁统治者要“救民于水火中”“博施与民而能济众”。这说明他()A.关注社会现实需要 B.提倡建立精英政治C.重视个人道德修养 D.代表劳动人民利益4.在阐释“孝”的问题时,孔子认为,光对父母赡养还不够,“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在论及祭祀之礼时,孔子认为,“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据此可知,孔子强调()A.恢复周礼 B.有教无类 C.家国一体 D.道德自觉5.如下表中的两则史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史料内容来源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繁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问其族,对曰:“泠人也。”公曰:“能乐乎?”对曰:“先人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左传•成公九年》夫齐之水道(道)躁而复,故其民贪粗而好勇;楚之水淖弱而清,故其民轻果而贼;越之水浊重而洎,故其民愚疾而垢。……宋之水轻劲而清,故其民闲易而好正《管子•水地篇》A.民族交融程度日益加深 B.文化的多样性受到关注C.地域间的文化交流频繁 D.治国理政突出民本理念6.下列人物与观点对应正确的是()选项人物观点A.孟子人性恶,民资君轻,杜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