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三轮复习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习题_第1页
高考历史三轮复习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习题_第2页
高考历史三轮复习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习题_第3页
高考历史三轮复习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习题_第4页
高考历史三轮复习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2024·重庆·统考高考真题)晚清时期,歌谣体童蒙读物《最新妇孺唱歌书》中写道:“万国通商口岸通,铁车轮舶疾如风。洲名澳亚欧非美,人种棕黄黑白红。世界群推老帝国,舞台谁是主子翁。诸君打算新人格,革命风潮逼远东。”这首歌谣(

)A.可能出现于洋务运动中 B.反映出国人抛弃了改良道路C.可能是立宪派的宣扬品 D.反映出清末西学东渐的深化2.(2024·天津·统考高考真题)我国很多省份出版过论述20世纪初某一历史事务的著作,其核心内容包括各省革命团体的民族民主革命宣扬活动、武装斗争和各地新政府的建立等。这些著作主要反映了(

)A.义和团运动的社会影响 B.辛亥革命的发展特点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 D.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3.(2024·江苏·统考高考真题)1911年刚过暑假,正在中学读书的茅盾发觉,学校里的很多教员剪了辫子,变成了光头。他们捧着古书,让人嗅不出“半丝半毫的种族思想,或民权思想的味儿”,是“真人确定不露相的”。这里的“光头”体现了(

)A.腐儒的趣味 B.智者的特性 C.青年的时尚 D.革命的看法4.(2024·湖北·统考高考真题)如图是近代一位青年寓居天津期间的元旦日记,箭头所指的方框内文字(

)A.流露出对社会嬗变的失落情感B.反映了帝制到共和的时代变更C.呈现民国元年元旦的社会景象D.表达作者投身革命的坚决立场5.(2024·全国·高考真题)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确定。这一转变反映出(

)A.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 B.传统儒学思想起先受到批判C.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退 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更6.(2024·广东·高考真题)清末《游学译编》上刊登的《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云:“向之极可慕恋之科举的虚荣者,今已为蕉梦矣。而出洋学成,量与出身,已见明谕,宦达之路、利禄之路、学问之路、名誉之路,胥于是乎在。”这反映了当时A.出洋留学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落第士人成为官派留学生主要来源C.新政改革加快了社会结构变动 D.科举停废变更了国人的中西体用观7.(2024·广东·高考真题)1918年,挪威作家易卜生的名作《娜拉》在中国出版,主子公娜拉不甘心做“丈夫的傀儡”而离家出走的行为被赞扬为体现了“女性的自觉”,后来鲁迅发表《娜拉走后怎样》,则作如下比方:“因为假如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当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以下说明正确的是A.“小鸟”代表尚未觉醒的女性 B.“笼子”是指落后的经济形态C.“无路”源于君主专制的压迫 D.“鹰”等是指社会上的旧势力8.(2024·河南濮阳·统考一模)新文化运动期间,李大钊提出道德是有阶级性的,认为“离开众庶,则无英雄”。他又说:“真正的解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三面,把我们解放出来,而是要靠自己的力气,抗拒冲决,把它打破,从那黑暗的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李大钊的这一思想(

)A.强调伦理道德和社会革命同等重要 B.表明新文化运动性质发生变更C.认同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D.符合当时社会形势发展的要求9.(2024·辽宁·校联考一模)新文化运动期间,胡适、陈独秀提倡文学革命,并提出“为立国而造人”的口号。在文学革命推动下,1920年,教化部颁布政令,承认白话为“国语”,学校接受白话文教材。据此可知(

)A.儒家思想长期处于正统地位 B.文学改良运动推动社会变革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D.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占主流10.(2024·山东·统考模拟预料)20世纪初,湖北革命党人在学问分子、新军中大量散发《警世钟》《猛回头》等书刊。李健侯回忆称:“辛亥前的几年间,在我们学校里,很多禁书都流行着。”而当时的主管部门竟然视而不见。据此可知,辛亥革命领先在武汉爆发主要是因为该地(

)A.宣扬得力和社会心理变更 B.新军的革命性较强C.新式教化解放了人们思想 D.政府已经失去民心11.(2024·安徽宣城·统考二模)民国初期,“各地货币‘两’的标准有170余种”,各省地方银行如直隶省银行、山西晋胜银行大量发行纸币,英、法、美、日、墨等国铸造的银元也流人中国市场,外国银行还有在中国发行纸币的特权。这一状况(

)A.阻隔了区域间商贸联系 B.提高了商品贸易的成本C.促使军阀割据混乱局面形成 D.便利了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12.(2024·河北保定·统考一模)《新青年》在1915年之后成为中国先进学问分子的确定喉舌。细致阅读其中的评论会发觉对亚当·斯密、尼采、孟德斯鸠等人物的探讨,却找不到对马克思的探讨,1919年之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快速传播。这一变更主要是因为(

)A.列宁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启示 B.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努力失败 D.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解放13.(2024·河北石家庄·统考二模)近代中国民族银行业发展状况(部分)时间1911年1912年1920年1925年数目(个)714103158资本(万元)21563625880816914由表可知,这一时期(

)A.列强对华侵略方式发生变更 B.民族工商业资本日益丰厚C.民族经济发展环境有所改善 D.官僚资本限制了经济命脉14.(2024·广西·统考三模)20世纪初,秋瑾认为,"国民"大于皇权,"改革专制政体,变成共和,四万万人都有主权来管国家大事",而这四万万人之中,不言而喻包括二万万妇女。这表明秋瑾(

)A.将革命与妇女解放结合 B.掀起了反清革命的高潮C.抨击了男尊女卑的现实 D.提倡“男女平权”思想15.(2024·陕西榆林·统考三模)辛亥革命前后,女子军事团、中华女子侦探团养成所、女子后援会北伐军救济队、女子协赞会等女子社团纷纷成立。这些社团多以支援革命及彰显妇女的“国民”义务为宗旨,但多数社团存在的时间极短。这些女子社团发展受阻主要缘于(

)A.尊孔复古的逆流 B.社会性质的制约C.女性的经济依附地位 D.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16.(2024·重庆·统考模拟预料)民国初年,民族纺纱业和外国在华纱厂均得以发展扩大,如下图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欧美渐渐放松对华侵略 B.国内经济环境得到极大改善C.民族纺纱业处于优势地位 D.民族经济发展的主因在于内部17.(2024·重庆·统考模拟预料)辛亥革命前后,很多报刊大量辟有“社论”“社说”“论说”“时论”等栏目,且报刊舆论篇幅所占比例有全报的三分之一左右。有一部分报纸在版面上辟有特地刊头的副刊,如《中国日报》的“鼓吹录”、《国民日报》的“黑暗世界”、《申报》的“自由谈”等。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报刊宣扬(

)A.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B.蕴含着丰富的时代精神C.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D.提出了国家治理新方案

【参考答案】1.【答案】D【详解】据材料信息可知,在晚清时期的歌谣体童蒙读物中,除了对西方科技的描述外,还有如“诸君打算新人格,革命风潮逼远东”西方政治制度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描述,体现了晚晴时期西学东渐由学习西方科技到学习西方制度的转变,D项正确;材料中“革命风潮逼远东”不符合洋务运动时期的时代特征,此时期并没有革命风潮,解除A项;材料中“诸君打算新人格”体现了并没有抛弃走君主立宪的改良道路,解除B项;立宪派的宣扬品中不会出现“革命风潮逼远东”的描述,解除C项。故选D项。2.【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学问分析题干信息,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风暴在中华大地上迅猛兴起。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同盟会等革命团体,宣扬革命思想,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孙中山还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以徐锡麟、秋瑾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党人前仆后继,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引起了巨大振动。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武昌起义成功后的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材料所述的“各省革命团体的民族民主革命宣扬活动”指的是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成立和革命思想的传播,材料所述的“武装斗争”指的是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实行的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一起,材料所述的“各地新政府的建立”指的是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可见材料所述的著作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发展特点,B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未进行民主革命宣扬,也没有在各地建立新政府,解除A项;新文化运动主要是思想文化运动,不涉及“武装斗争”,解除C项;五四运动是是一场以先进青年学问分子为先锋、广袤人民群众参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宏大爱国革命运动,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武装斗争,也没有在各地建立新政府,解除D项。故选B项。3.【答案】D【详解】依据材料“1911年刚过暑假,正在中学读书的茅盾发觉,学校里的很多教员剪了辫子,变成了光头”,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教员通过剪辫子,变成光头,与当时的清政府划清界限,表明自身的立场,宣示了自己革命的看法,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教员的革命看法,不能体现腐儒的趣味、智者的特性以及青年的时尚,解除ABC项。故选D项。4.【答案】B【详解】据材料“元旦日记、国旗五色、黄龙旗无影无踪”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民国成立,B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青年流露出对社会嬗变的失落情感,解除A项;据材料“元旦日记、国旗五色、黄龙旗无影无踪”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民国成立,未涉及民国元年元旦的社会景象,解除C项;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作者对革命的立场,解除D项。故选B项。5.【答案】D【详解】依据材料“并不一概否定或确定”,可知五四之后对传统文化的看法有了确定的变更,更具理性,说明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更,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主见辩证的看待传统文化,D项正确;“由此引发”表述错误,解除A项;“起先受到批判”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解除B项;“得以消退”表述错误,解除C项。故选D项。6.【答案】C【详解】材料反映了新政期间清政府激励留学,不断减弱科举地位,人才培育方向和人才流淌方向发生变更,新型学问分子阶层的力气不断壮大,因此新政改革加快了社会结构变动,C项正确;依据《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的出台可知当时社会对于出国留学并没有广泛认可,解除A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落第士人成为官派留学生的主要来源,解除B项;“变更了”属于完成时态,此时国人中照旧存在不少保守派,另外本文发表于1903年,科举制废除于1905年,解除D项。故C选项。7.【答案】D【详解】鲁迅所说的“鹰”等威逼到了出笼后的“小鸟”,这是鲁迅对当时社会的抨击与鞭挞,所以“鹰”等指的是社会上的旧势力,D项正确;“小鸟”代表的是已经觉醒的女性,解除A项;“笼子”指的是的社会的束缚,而非落后的经济形态,解除B项;“无路”指的是没有女性能够独立生存的社会环境,且1918年君主专制已不再是主流政体,解除C项。故选D项。8.【答案】D【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李大钊提出“道德是有阶级性”的主见,认为”离开众庶,无英雄”,说明其相识到劳工阶级是社会革命和道德建设中的主体和道德体系的创建者。李大钊将民族解放和特性解放结合起来,指出特性解放的出路在于改天换地的社会革命,李大钊的这一思想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社会的进步,在当时是符合中国社会形势发展要求的,D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对伦理道德和社会革命的比较,解除A项;新文化运动性质没有发生转变,解除B项:材料并没有涉及李大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解除C项。故选D项。9.【答案】B【详解】依据材料“为立国而造人”的口号与政府部门主动参与白话文推广的行为体现出文学改良运动推动社会变革,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解除A项;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解除C项;材料只是提到了新文化运动了领导者们的思想没有和其它思想做对比不能得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占主流,解除D项。故选B项。10.【答案】A【详解】依据材料信息“20世纪初,湖北革命党人在学问分子、新军中大量散发《警世钟》《猛回头》等书刊。”可知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在革命党人中得到传播;依据材料信息“‘辛亥前的几年间,在我们学校里,很多禁书都流行着。’而当时的主管部门竟然视而不见。”可知禁书的流行确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革命思潮得以传播,这扩大了辛亥革命的社会基础。由此可见,辛亥革命领先在武汉爆发主要是因为该地宣扬了革命的思想,群众得到革命思想的浸润,社会心理发生变更,A项正确;革命性强即面对反动势力的压迫,有猛烈的必需与之斗争的抗争性,材料未体现新军的革命性较强,解除B项;材料虽涉及人们的思想确定程度上有所解放,但并非新式教化的结果,解除C项;材料只涉及了革命党人的活动,未涉及民众对清政府的看法,解除D项。故选A项。11.【答案】B【详解】依据材料“各省地方银行如直隶省银行、山西晋胜银行大量发行纸币,英、法、美、日、墨等国铸造的银元也流人中国市场,外国银行还有在中国发行纸币的特权”可知,民国初期货币紊乱,增加了商品交换的时间,提高了商品贸易的成本,B项正确;“阻隔了”一词表述过于确定,解除A项;军阀割据局面促使纸币紊乱,因果倒置,解除C项;材料强调民国初期中国货币的混乱,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关系不大,解除D项。故选B项。12.【答案】D【详解】通过题干可知,指导1919年以后,马克思才在中国快速传播,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新文化运动深化发展的结果,D项正确;材料中不能体现列宁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启示,通过分析可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主要和新文化运动的深化发展相关,解除A项;B项不符史实,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此时还处于萌芽阶段,解除B项;C项和1919年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快速传播不相关,C项表述和五四运动相关,解除C项。故选D项。13.【答案】C【详解】依据材料“近代中国民族银行业发展状况(部分)”表中信息,可知,从1911年到1925年,近代中国民族银行的数目和资本都呈现增长趋势。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列强忙于一战及战后列强忙于战后秩序的重建,使得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环境有所改善,随着民族经济的发展,近代中国民族银行业也得到了发展,C项正确;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侵略方式发生变更,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解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族银行业的发展,无法体现民族工商业资本日益丰厚,解除B项;官僚资本在1927年以后才渐渐形成,解除D项。故选C项。14.【答案】D【详解】依据材料“而这四万万人之中,不言而喻包括二万万妇女”可知,秋瑾认为共和政体也包含妇女,说明其提倡“男女平权”思想,D项正确;材料只提到共和政体包括妇女,并未涉及革命,解除A项;“掀起了反清革命的高潮”夸大了秋瑾这一主见的影响,解除B项;秋瑾只提到妇女的权利,并未抨击男尊女卑的现实,解除C项。故选D项。15.【答案】B【详解】依据材料“辛亥革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