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等教育文学类自考-04265社会心理学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高等教育文学类自考-04265社会心理学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高等教育文学类自考-04265社会心理学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高等教育文学类自考-04265社会心理学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高等教育文学类自考-04265社会心理学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等教育文学类自考-04265社会心理学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75题)1.在社会认知中以下哪个不是认知者的因素()A、过去的经验B、魅力C、期望D、心理定型2.简答布鲁纳内部动机的三种内驱力。3.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使偏见得以持续下去的社会因素是:()A、出风头的心理B、从众性C、领导人的支持D、社会和生活环境的支持E、权威人格4.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包括()、()和()等几大类。5.论述埃里克逊的自我发展观。6.论述态度转变中的沟通要素。7.根据Kelley的共变原则,如果一个学生上课总是迟到,我们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最有可能做内部归因(比如,认为这个学生比较懒)?()A、高一致性,高特异性,高一贯性B、低一致性,低特异性,高一贯性C、低一致性,高特异性,高一贯性D、高一致性,低特异性,低一贯性8.个人在团体中接受团体的影响,可以产生三个方面的心理效果:()。9.利他行为是指().A、一种对别人有好处的行为B、一种自觉自愿的、对别人有好处的行为C、一种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行为D、一种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10.对权威—服从经典实验进行研究并证明的社会心理学家()A、米尔格莱姆B、卡利C、弗里德曼D、普里亚11.个体对自己心理状态的知觉和认知被称作自我意识。12.问卷法是一种被社会心理学研究普遍使用的调查技术或工具,其特点是()。A、真实性B、间接性C、保密性D、匿名性E、标准化13.行为科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内,研究关于协调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14.草地中类似“青青绿草也有生命”的木牌属于()A、信息战B、信息反馈C、示范D、信号提示15.科尔伯格(L.Kohlberg)的道德发展理论中,后习俗水平包括以下哪几个阶段()A、社会制度和良心的定向B、“好孩子”定向C、工具性的目的和交换D、维护社会秩序与权威的定向E、普遍的道德原则定向16.社会互动群体的群体影响不包括()A、群体的极化B、群体思维C、去个性化D、还有少数派影响17.()把失去控制的概念应用于拥挤。A、奥尔特曼B、罗廷C、谢罗德D、格林伯格18.Berscheid(1985)的研究表明,当问及“什么令你的人生有意义”时,大部分人都回答与家人、朋友和恋人的亲密关系。19.降低群体思维(groupthink)的途径不包括()A、设置魔鬼代言人B、引入外部专家C、分成小组D、增强领导的作用20.()是人际沟通中的关键因素。A、环境B、发送者和接受者C、信息D、信息渠道21.行为局限理论认为,环境对行为的限制包括以下哪些步骤?().A、阻抗B、觉察到对环境失去控制C、消除应激D、习得无助22.竞赛条件下的心理状态有哪些特点?23.自私的行为对于个体和社会都会造成损害。24.无论遇到什么人,在什么场合下,首先会想到“他喜欢我吗?“在得到肯定的或否定的答案后,再采取适当的行动的人是属于人际关系类型中的哪一类型?()A、驯顺型B、进取型C、分离型D、包容型25.自我意识的作用是什么?26.对于自己有关的信息加工得更快捷,记忆得更牢固的现象称为()A、自我服务偏见(self-serving bias)B、自我参照效应(self-reference effect)C、自我图式(self-schema)D、自我知觉效应(self-perception effect)27.()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形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爱好、能力、性格、气质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28.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的观点29.无论是实验室实验还是现场实验,都需要为着研究的目的控制一些条件。30.环境一行为理论中,可用来解释休闲、旅游环境中可能出现的定向注意疲劳症状的一种理论是().A、唤醒理论B、刺激负荷理论C、行为局限理论D、适应水平理论31.在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是攻击性行为时,要看行为者的社会角色、行为者的特殊身份、行为发生的情景和()A、行为者意图B、行为性质C、行为发生的原因D、行为发生前的线索32.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的哲学争辩。A、社会分层B、本能和教育C、遗传和环境D、人性33.态度的构成要素中,核心成分是()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倾向成分D、价值成分34.利他行为有两类,一类是()的利他行为,另一类是()的利他行为。35.有研究者认为,增强(),减少(),或者二者结合也许是减少故意破坏行为最有效的方法。36.下列属于改善人际关系心理学技术综合性的方法的是()A、意识训练法B、角色扮演C、敏感性训练D、社交能力训练37.被称为“现代心理学之父”的人是()38.社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A、主观体验B、社会动机C、社会态度D、社会知觉39.下列对自我意识内容的分类,由罗杰斯(C.Rogers)提出的是()A、现实自我、理想自我B、实用自我、原则自我C、公我意识、私我意识D、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40.简述群体思维的特征41.论述柯尔堡的道德发展理论。42.不管是现场试验还是实验室实验,他们最本质的都是()A、采用实验的方法B、为某种目的控制一定的条件C、人的参与D、有实验目的43.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正反映了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A、相似性与互补性B、熟悉性和临近性C、对等性或互惠性D、个人能力44.人类任何行为都是受()控制的行为,是()的产物。A、自我环境B、环境环境C、环境自我D、他人理解45.过程角色论的代表人物是()A、林顿B、牛顿C、特纳D、冯特46.从心理学角度考察,人际关系包含三种成分,即认知成分、()和()。47.社会角色的冲突有哪些情况?48.玛丽对特定的小丑笑,对其它小丑不笑这是资料信息的()。A、一致性B、一贯性C、区别性D、特殊性49.不服从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或者表现为不同的层次:()。50.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一门()、()学科。51.依从与服从的区别是()A、依从是社会影响的一种方式,而服从不是B、服从的理由是外在的,依从的理由是内在的C、二者模式不同,服从的关键是命令,依从的关键是请求D、依从与服从都有诱导策略52.社会心理学在确立时期的特征是()。A、定性研究B、定量研究C、群体研究D、理论研究53.获得服从的方法有哪些()A、实施奖惩B、给予关心C、提供榜样D、逐步提要求54.一个人的认知失调程度与协调性认知数成正比,与不一致的认知数成反比。55.第一印象对人的影响非常重要。56.历史是由()A、少数人创造的B、多数人创造的C、自动产生的D、少数人和多数人经过复杂的互动产生57.标志(emblems)58.社会化的主体包括家庭、学校与日托中心、大众传媒、同辈群体和()几个方面。59.社会交换情景中的平衡者主要动机是使社会交换情景中涉及的所有个人获得的奖励能达到最大。60.婴幼儿与人类的最直接的接触()A、喂养B、抚摸C、眼神XD、眼神拍打61.人际吸引的个人特质因素包括个体的外表和容貌、()以及()等成分。62.自我控制能力是由提高()、把握自我控制、形成()等因素构成的。63.光环境的设计不仅应满足于照度标准,还应该满足()、()和具有艺术感染力三个层次。64.双方关系先差后好,比一直都好,更有吸引力。这是()理论的观点。A、强化B、对比C、得失D、相等65.用来消除偏见和歧视的一种方法是在认知上将外群成员:()A、社会化B、敌对化C、个体化D、理想化66.环境美学的反应模型指出有四个因素决定个体对环境的反应方式,它们是、()、清晰度、()和神秘度。67.学术界称的“可怕的两岁儿童”表现出儿童自我表现的()的需要。A、自然环境控制B、社会环境控制C、自我意识D、自我表现68.产生集群行为的最基本条件有:()A、环境场所B、盲流的存在C、失范D、相对剥夺E、权力斗争69.个体对所处空间密度的评价是().A、感觉密度B、内部密度C、有效密度D、可知觉密度70.为什么感受不到幸福()A、自我封闭B、压力过大C、工作不顺心D、不愿意与人沟通71.“提出了在个体意识之外还存在着某些左右个体意识的群体心理的东西”的作者及著作是:()A、冯特《民族心理学》B、塔尔德《模仿的法则》C、罗斯《社会心理学》D、勒邦《群众心理学》72.建筑美学可分两种()和()。73.简述弗罗姆的期望理论。74.社会认知的范围较为广泛,包括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认知,对他人人格的认知以及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得认知等。75.人们普遍认为:与有能力、有才干的人在一起,可以少犯错误,更安全些。第2卷一.参考题库(共75题)1.根据招聘行业调查显示,工作不安全感对员工工作幸福感和工作绩效都有显著的()影响。A、消极B、积极C、没有D、互补2.结合实际论述印象管理的作用。3.社会懈怠(socialloafing)4.他人在场有时会产生促进作用,而有时又反而会产生抑制作用,其原因是()。A、任务的难度不同B、个人在群体中责任的明确程度不同C、个性特点D、社会文化背景5.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心理学它要研究由诸多个体所构成的群体的心理6.简述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论任务。7.态度是个体对其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所持有的具有一定结构的()的内在心理状态A、特定的B、长久的C、稳定的D、即时的8.态度是由()三个因素构成的、比较持久的个人的内在结构。9.非个人性的关系对人的影响时间断性的,是通过()实现的。A、交往时间是否足够B、交往目的是否达成C、交往过程是否完美D、交往动机是否强烈10.简述威尔逊在习性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生物学观点。11.在管理当中为了更大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需要对他们进行人文的关怀让他们感觉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这是由()实验得出的结论A、霍布斯B、霍兰德C、霍桑D、勒温12.根据患者在噪音消除后听力能否恢复正常以及听力恢复正常所需时长的不同,听力损伤可以区分为()阈限改变和()阈限改变两种。13.简述相似性能导致吸引的理由。14.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研究的对象,而意识形态的关系不是社会关系研究的范畴。15.相应推论理论认为,人们的归因是通过()和社会赞许这两个因素来完成的。16.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三个阶段是()阶段、接触阶段和()阶段。17.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主要以升国旗、唱国歌和悬挂领袖肖像来培养儿童国家意识的阶段,称为()A、国家具象期B、国家象征期C、抽象国家观念期D、国际组织系统期18.中国的荀子和西方马基雅维利都认为人性本恶。19.将人们暴露在对他们的态度的微弱的攻击中,这样,当更强有力的攻击发生的时候,他们就会有能力进行反驳,这一现象称为()A、态度免疫 (attitude inoculation)B、态度保护 (attitude protection)C、微弱攻击现象 (the weak attack phenomenon)D、强烈攻击现象 (the strong attack phenomenon)20.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A、归纳B、观擦C、思辨D、实验21.按照沟通的方向可以将沟通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A、交叉沟通B、复合沟通C、平行沟通D、背离沟通22.能源保护的先行策略有().A、反馈B、媒体战役C、政策和技术革新D、榜样23.私我意识高而公我意识低的个体()A、对他人的意见非常敏感B、比较注重信念、价值、情感等个人的内在方面C、较少感知到群体中的社会压力D、常常会避免与别人不合群的情况产生E、经常会为其所期待的社会交往而调整自己的意见24.费希伯恩和阿泽恩就态度与行为关系,提出了:()A、“行动意图模式”B、“态度意图模式”C、“态度行为模式”D、“主观期待模式”25.个体由于自身人际关系紧张而产生焦虑不安的体验,这属于()A、自我认知B、自我情感C、自我意向D、自我觉知26.以下属于观察法的缺点的是()A、由于对自变量缺乏控制,所以难以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B、所得结果外在效度较低C、与现实条件相去甚远D、难以消除被试的反应倾向性和研究者对被试的影响27.实验条件是由实验者加以设计和引进的,但其背景对于被试来说是真实的生活环境,这些被试并不知道是在进行实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叫做()A、准实验研究B、自然实验C、模拟研究D、现场实验28.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它们是:()A、广义方法论B、狭义方法论C、专门方法论D、具体方法论E、抽象方法论29.有一些心理品质在许多团体领导人中有共同性:即()。30.自我实现是要将人的()得到充分发挥。A、独立性B、潜能C、自尊D、意识31.简答团体对个人活动发生积极或消极作用决定于哪些方面?32.()能够解释老人和儿童更容易获得人们的帮助。A、社会交换理论B、互惠规范C、社会责任规范D、生物学理论33.《社会心理学》一书的作者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A、F奥尔波特B、冯特C、闵斯脱D、G奥尔波特34.什么能帮我们把握问题的核心()A、细节B、宽容C、计划D、训练35.态度的基本特征有()、内在性、持久性三个方面。A、对象性B、压迫性C、统合性D、媒介性36.简述引起侵犯行为发生的原因。37.弗洛伊德有关“本我”、“自我”、“超我”的解释是什么?38.简述影响自我表现的因素。39.要求证人对犯罪现场进行背景重建时,这个背景可以是物理性的,心理性的和()背景A、场面的B、自然的C、情绪性的D、社会性的40.简述行为者本人对自身行为动机的归因不同于他人对自己行为的归因。41.如何理解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偏向及伦理问题?42.()是有意或无意地通过自己的言语和行为向他人显示自己,以达到印象管理目的的技术。43.简述美国社会心理学现状与特点。44.我们对他人的知觉常常根据他的行为,而忽略行为发生的环境的前后关系,这种现象称为()偏见。45.夜晚前面有一个酒鬼踉踉跄跄的行走和夜晚有一个老者在前面踉踉跄跄的行走,我们会帮助老者而不帮助酒鬼,这是受选择帮助对象的()影响的A、相似性B、性别因素C、相貌因素D、认知因素46.不属于参照范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蒂博特B、谢里夫C、海曼和凯利D、梅顿和纽卡姆47.小王在班会上表示要参加志愿者,并积极报名参加活动,这种现象属于().A、模仿B、内心接受C、简单服从D、同化48.简述学校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49.态度的功能包括:顺应功能、()防御功能和()。50.个体间的行为感染主要通过()、()、()及其他方式引起因()相同的情绪和(),主要是()的传递。51.群体规范都是有明文规定的。52.认为人有各种各样的潜能,并且有利用这些潜能来实现自我的倾向属于()理论的观点A、人本主义B、建构主义C、认知主义D、学习主义53.女性比男性更易获得帮助其原因是()A、大部分社会中存在帮助弱者的社会规范,而在传统文化中女性属于弱者B、人们通常认为男性和女性相比应该具有更多克服困难的能力和勇气C、男性帮助女性仅仅因为异性的吸引力D、女性常常寻求更多的帮助54.不同的印象形成模式包括()A、加法模式B、平均模式C、加权平均模式D、中心品质55.下列各项不属于需要理论的是()。A、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B、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C、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D、奥德弗的ERG理论56.()使心理学成为一门带有很强的自然科学色彩的学科A、心理物理学的创立B、心理实验室的创立C、自然科学的发展D、化学的发展57.兰波特以大学生为对象做了耐痛忍耐力的实验研究说明了态度具有()。A、顺应功能B、认识功能C、防御功能D、调节功能58.香与臭是一种().A、客观评价B、一般评价C、生理评价D、主观评价59.自我表露程度和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是()A、低的自我表露具有高的心理健康水平B、中等的自我表露具有高的心理健康水平C、高的自我表露具有搞的心理健康水平D、两者没有关系60.人格是个体内部决定其特征行为和思想的身心系统的:()A、动力组织B、内在潜能C、情感侧面D、心理面貌61.强化理论的两个重点是经典条件反射和()。A、刺激反应联结B、认知地图理论C、操作性条件反射D、非条件性反射62.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与詹尼斯于()年提出态度改变情境模型A、1960B、1958C、1961D、195963.有关社会距离测量法说法不正确的是()。A、主要用来揭示群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B、这种方法由波加杜斯首创C、是在社会测量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D、向群体成员提问题的方式来收集具体资料64.在何种的情况下,电视中的暴力节目会产生影响人们行为的作用?65.过分充足理由效应(overjustification effect)66.简述社会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67.研究表明,工作业绩与幸福感之间()A、存在联系B、毫无关系C、没有研究结论D、学术界无此说法68.民族文化主要是指一个民族或社会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形成和传承的生活方式与()之和。它是一个民族形成、存在以及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A、思想观念B、生产劳动C、生活风俗D、语言文字69.社会交换理论中个体对于交往结果满意程度用()来表示。A、选择比较水平B、个体兴奋性C、自我实现度D、比较水平70.“错误归因”治疗中主张使病人对()作出错误归因。A、问题根源B、学习行为C、激起原因D、问题结果71.在1966年,布雷姆提出了()A、对抗理论B、去个体化理论C、个性理论D、群体压力理论72.论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73.学生的学习能力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应被看作外在、不稳定的原因。74.造成偏见的原因一般有:()A、群体间利害冲突B、信息不对称C、社会化的影响D、权力E、人格缺陷75.弗里德曼认为,在通常情况下,当双方的角色作用不同时,()因素对人际吸引重要作用。A、相似性B、互补性C、熟悉性D、互惠性第1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B2.参考答案:1)是好奇的内驱力,好奇心也就是一种求知欲。 2)是胜任的内驱力,即好胜心,好胜心是一种求成欲。 3)是互惠的内驱力,人们都需要和睦共处协作活动。3.参考答案:B,C,D,E4.参考答案:情景因素;个体特质因素;类似和互补因素5.参考答案:1)埃里克逊的人格形成与发展理论也可以被理解为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理论。 2)埃里克逊认为,人的自我意识的发展继续到人的一生,其发展要经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的核心问题,解决了特殊问题,自我意识会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这时又产生了新的矛盾,这样螺旋式地循环往复,一直到老。如果前一阶段核心问题未解决,就会影响到下阶段自我意识的顺利发展,从而发生社会心理危机,出现情绪障碍。 3)分为八个阶段: 一、婴儿期,从出生到18个月左右,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 二、童年期,从18个月到三四岁,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 三、学前期,从四到五岁,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四、学龄初期,从六岁到十一二岁,获得勤奋感避免自卑感。 五、青春期,从十二岁到十七岁初高中时期,亦即青少年期,相当于高中阶段。自我意识的确定与自我角色的形成,主要是获得同一感而克服同一性混乱。 六、成年早期,从十八岁到三十岁,是建立家庭生活的阶段,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七、成年期,亦即中年期与壮年期。是成家立业的阶段,是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 八、成熟期,亦即老年期,获得完美感,避免失望感。6.参考答案:态度改变中的沟通要素包括: (1)沟通者。 沟通者因素对态度转变的影响涉及可信性(包括权威性和动机)、睡眠者效应(沟通的说服力随着时间而变化)、类似性(信息由一个与听众相似的人来传递)。 一般来说,如果沟通者具备这样一些特征,例如它说得在行(是一位专家或权威),说得中肯(没有别有用心的动机),说得动听,或是一位听众喜欢的人,都会增加改变态度的效果。 (2)沟通内容 A.利用情感:可能利用好感或恶感来改变态度。 B.组织沟通:理解材料、论证、呈现材料的顺序、引出结论的不同方式可以引起不同的态度改变。 (3)沟通对象。 A.与听众的态度的差距及可信性因素的影响:沟通者与听众的观点在中等程度的差距上可以产生最大的态度改变,但这一点也随可信性的增高而增大。 B、让听众承诺:公开讲述过的态度与私下保留的态度更不容易改变,登门槛技术可以促进态度改变,通过参照群体来承诺能促使态度改变。 C、个性因素:具有“可说服性”、自尊较弱的人的态度较容易改变,个性和社会情景是相互作用的。7.参考答案:B8.参考答案:团体的归属感、认同感、团体的支持力量9.参考答案:D10.参考答案:A11.参考答案:正确12.参考答案:B,D,E13.参考答案:错误14.参考答案:D15.参考答案:A,E16.参考答案:C17.参考答案:B18.参考答案:正确19.参考答案:D20.参考答案:B21.参考答案:A,B,D22.参考答案:1)动机强烈。 2)提高活动的效率。 3)肌肉产生紧张感,精力更加充沛。 4)在竞赛条件下最能发挥人们的潜力。 5)竞赛虽然可以作为动机力量来推动人们的活动,但如果经常遭受失败,会使人们产生挫折感、失败感与自卑感,经常成功会使人骄傲自大。在竞赛中,必须提出多指标。 总之,竞赛的标准越复杂,获得成功感的人越多,竞赛的积极作用发挥得也越大。23.参考答案:错误24.参考答案:A25.参考答案:1.个人的自我意识对其学习与工作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其自身态度的转变也能发生重要的调节作用。 2.自我意识对学习与工作的推动作用。 3.自我意识对态度的转变具有决定作用。 4.自我意识具有自我控制的能力。26.参考答案:B27.参考答案:自我意识28.参考答案:(一)一般倾向社会心理学起源于美国。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大都强调,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是人际相互作用与社会影响。 (二)G.W.奥尔波特的定义奥尔波特(G.W.Allport)1968年的定义:认为社会心理学是“试图理解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为别人实际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的一门学科。这是在美国社会心理学界影响最大、最广泛、最持久的定义之一。29.参考答案:正确30.参考答案:B31.参考答案:D32.参考答案:D33.参考答案:B34.参考答案:非紧急情境下;紧急情境下35.参考答案:自我调节;不公平感观36.参考答案:B,C37.参考答案:威廉·冯特38.参考答案:A39.参考答案:A40.参考答案:群体出现高度一致性,从众压力,自我审查,一致同意错觉,心理防御41.参考答案:1)根据皮亚杰的基本概念加以延伸。 2)柯尔堡认为,道德发展有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①前世俗水平。处于这一水平的儿童,对于是非的判断取决于行为的结果,或权威成人的意见。包括两个阶段: a、惩罚与服从的定向阶段:怕惩罚或表现为服从权威。 b、工具性的相对主义的定向阶段:判断是非以能否满足需要为标准,有实用主义倾向。 ②世俗水平。判断是非能注意家庭与社会的期望。包括两个阶段: a、好孩子或好公民的定向阶段:非常重视社会对他的评价,而不是考虑行为本身的正确与否。 b、维护权威与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认为判断是非应该尊重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 ③后世俗水平。发展出一套独立的、超越社会团体的道德标准。也包括两个阶段: a、社会契约的定向阶段:从法律上、道义上比较灵活地判断是非,认为如果法律、规则不合理,可以修改。 b、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根据带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原则来判断是非。 3)柯尔堡指出,这六个阶段依照次序进展,不能超越,但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达到最高水平。认为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除了成熟因素外,还依赖于智力的发展和社会经验的获得。42.参考答案:B43.参考答案:B44.参考答案:B45.参考答案:C46.参考答案:情感成分;行为成分47.参考答案:1.同一社会角色内心的冲突。特别是身处两个团体中,由于标准不同,更会引起角色的突。 2.当社会角色改变时,新旧角色之间会发生矛盾与冲突。一个人的角色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一个人改变旧角色时,新旧角色之间会发生矛盾。 3.一个人身兼几个角色时的内心冲突。 4.社会角色规定的人格与其真实人格之间的矛盾。48.参考答案:C49.参考答案:抗拒、消极抵制、自由主义的态度50.参考答案:综合性;边缘性51.参考答案:B,C52.参考答案:B53.参考答案:A,B,C,D54.参考答案:错误55.参考答案:正确56.参考答案:D57.参考答案:是指在某一特定文化中具有清楚易懂的定义的非言语姿势,这些姿势通常转译为直接的语言表达。58.参考答案:互联网59.参考答案:正确60.参考答案:B61.参考答案:才华和能力;个性品质62.参考答案:自我意识;习惯性行为63.参考答案:明亮;舒适64.参考答案:C65.参考答案:C66.参考答案:一致性;复杂性67.参考答案:B68.参考答案:A,C,D,E69.参考答案:D70.参考答案:A,B,C,D71.参考答案:A72.参考答案:常规美学;象征性美学73.参考答案: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来的。这是通过考察人们的努力程度,及其所获得的最终奖酬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说明激励过程中人们通过选择合适的行为,从而达到最终的奖酬目标的理论。理论要点如下:(1)这种理论认为,当人们内心有某种需要时,又有达到这个需要的明确途径,实现这个需要目标的可能性时,其积极性最高,往往表现出个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来。(2)激励水平取决于行为的期望与行为的效价的乘积。用公式表示如下:激励水平=期望值×效价(3)这个理论认为影响激励的因素除期望值与效价外,还有关联性(指工作绩效和所得报酬之间的关系)、报酬、能力和个人选择的特定行为方式等因素。74.参考答案:正确75.参考答案:正确第2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A2.参考答案:印象管理使得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人作出不同的自我表现。有人认为印象管理是“墙头草”、“变色龙”、“伪君子“,认为人没有必要去控制他人对我们的印象。其实不然,印象管理在人际关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1),印象管理是社会交往的一个基本事实。任何人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进行着印象管理。例如教师。在家里可能是妻子、母亲,而在单位就是教师。在学生面前就必须有为人师表的样子。她不可能采取老师的角色对待家里人,这说明我们每个人都有在进行着印象管理,而且我们会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去影响我们的公开形象。印象管理显示了人们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2),印象管理有助于维护我们的真面目,使他人了解我们的真实意图、心理特点和个性。尤其是当别人对我们有所误解的时候,我们凭借印象管理,可以纠正这种误解。 (3),印象管理能使我们在现代社会里更快、更富有弹性地适应不同人们的角色要求,使我们针对形形色色的环境作出恰如其分的自我表现和社会行为。 但是也确实存在这样一些人,他们善于掩饰,善于见风使舵,以虚伪的面目欺骗人。这是对印象管理的消极运用。因此,需要明白印象管理无所谓好坏,好坏只是人们对印象管理的事实加上对于具体的人的具体行为进行评价的感情色彩而已。(可自己结合实际进行论述)3.参考答案:和他人一起工作的时候,个体付出的努力比独自工作时候少。4.参考答案:A,B,C,D5.参考答案:正确6.参考答案:人际关系学的理论任务包括两个方面:(1)全面揭示与阐明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分析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弄清楚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的交互作用的方式,以及人在人际关系体系中的运作,探讨人际态度、社会知觉、自我知觉、心理控制、人际影响、人际吸引、人际冲突和群体行为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建立人际关系心理学所独有的概念、术语、范畴体系,进一步完善人际关系心理学所独有的概念、术语、范畴体系,为进一步完善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科学理论体系提供依据。(2)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另一理论任务是要使人际关系心理学尽快中国化,即适合中国国情,经过“选择—摄取—中国化”的途径,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适合改革开放实际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体系。7.参考答案:C8.参考答案:认知、情感、意向9.参考答案:B10.参考答案:威尔逊在习性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生物学上认定:包括利他主义、宗教、伦理道德、性爱以及同性恋在内的诸种社会行为均有其生物学基础,它是由或部分是由我们自己的基因决定的。11.参考答案:C12.参考答案:暂时;永久性13.参考答案:(1)类似与相符本身具有一种增强作用。(2)类似与相符能保证态度正确的基准。(3)类似与相符能得到预期的报偿。(4)类似与相符被作为一个同一体而感受(5)类似与相符验证了自身的能力和才干。14.参考答案:错误15.参考答案:非共同效果16.参考答案:注意;融合17.参考答案:B18.参考答案:正确19.参考答案:A20.参考答案:B21.参考答案:C22.参考答案:B,D23.参考答案:B,C24.参考答案:C25.参考答案:B26.参考答案:A27.参考答案:D28.参考答案:A,C,D29.参考答案:智力、主动、幽默、外向30.参考答案:B31.参考答案:1)活动的性质。 2)激发起竞赛的动机。 3)产生被他人评价的意识。 4)有时候,在团体活动时,还会发生注意的干扰作用。32.参考答案:C33.参考答案:A34.参考答案:A35.参考答案:A36.参考答案:侵犯行为又称为攻击行为,是一种有意伤害他人的,引起他人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痛苦行为。引起侵犯行为发生的原因有以下五个: ⑴对侵犯行为的反击。“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以牙犯牙”是 侵犯行为最普遍的原因。 ⑵工具性侵犯行为。基于理性的算计,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去攻击别人。在竞争和冲 突中常被有的人采用。 ⑶本能性侵犯行为。许多动物为了争夺食物、领地和支配权而相互斗争。人类为了宗 教信仰和自尊,也可能攻击别人。 ⑷挫折引起的情绪性侵犯行为。 ⑸模仿引起的侵犯行为。青少年身上尤其明显。37.参考答案:本我是心理能量的基本源泉,它奉行“快乐的原则”而不受理智、逻辑、道德的约束,以满足本能的需要;自我位于本我和超我之间,主要对两者加以控制和统辖,它遵循“现实的原则”,其作用是将“快乐的原则”现实化,以此调整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达到真正能满足需要的作用;超我是人格的最上层,主要以道德的原则为准绳,它发端于自我并将父母的道德观内化于己,以便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于父母的要求。38.参考答案:影响自我表现的因素很多,但主要的因素是情景因素,参照群体的认同和其他人的影响。 (1)情景因素。人际交往环境的性质影响了个体决定建立何种形象。 (2)参照群体的认同。自我表现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参照群体的认同。研究发现,为了表现出宗教群体的形象,人们会忍受生理上的更多的痛苦。 (3)其他人的影响。自我表现会受到同伴特质的影响,人们总是试图扩大自己与自己喜欢的人的类似性。39.参考答案:C40.参考答案:1.行为者往往把自己失败的行为归因于情境,而他人则归因于该人的个人倾向; 2.行为者把自己成功的行为归因于个人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