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部编版五年级下册3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部编版五年级下册3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部编版五年级下册3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部编版五年级下册3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部编版五年级下册3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春阶段性评价试题五年级语文综合作业训练(内容:1—语文园地二)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学校:班级:姓名:题目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口语交际习作展示总分分数积累运用。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稚子(zhì)玉磬(qìn)涟漪(yī)B.倭瓜(wō)万顷(qǐnɡ)燕园(yān)C.晃眼(huǎng)旖旎(yí)华侨(qiáo)D.妒忌(jì)耻笑(zhǐ)呐喊(nà)【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A.玉磬(qìn)——qìng;C.旖旎(yí)——yǐ;D.耻笑(zhǐ)——chǐ。故选B。2.下列四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委托私自慈详弓弩B.饥渴恰好坚督榜文C.官府粗鲁亲眷谋画D.时辰昼夜奔赴遮挡【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辨析。A.慈详——慈祥;B.坚督——监督;C.谋画——谋划。故选D。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灵魂(精神)能书善画(爱)瞎闹(胡乱地)B.信步(随便)不可胜数(尽)春晖(光辉)C.眷属(亲属)乐此不疲(疲倦)点缀(装饰)D.承诺(继续)瓢泼大雨(器具)截获(切断)【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A.能书善画:善于抄写;擅长书法。善:擅长。故错误;B.春晖:春天的阳光。晖:阳光。故错误;D.截获:途中拦截而得到。截:阻拦。故错误。故选C。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诗兴”“杂兴”“兴奋”中“兴”的读音相同。B.“耘、晓、割、铲”均是左形右声的字。C.“承”一共有8画,第二笔是竖钩。D.“截”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最后一笔是撇。【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多音字、笔画顺序和汉字结构A.“诗兴”“杂兴”的“兴”的读音为xìng,“兴奋”的“兴”的读音为xīng。故此项说法错误。B.“耘、晓、铲”是左形右声;“割”不是形声字。故此项说法错误。C.“承”一共有8画,笔顺为:横折、竖、横、横、横、横折、撇、捺。第二笔是竖钩。故此项说法正确。D.“截”是半包围结构的字,笔顺是:横、竖、横、撇、竖、点、横、横、横、竖、横、斜钩、撇、点。最后一笔是点。故此项说法错误。故选C。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A.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下顽耍。B.却说曹营中,听得擂鼓呐喊,毛阶、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C.武松问:“叫我做甚么?不少你酒钱,唤我怎地?”D.巴不得一声儿,都忙着拿出来。【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D.成分残缺。加上主语:丫鬟们听见放风筝;故选D。6.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都是你自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B.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C.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D.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对修辞手法的认识。A.“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这是反问的语气,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B.把“箭”比作“雨”,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把花当作人来写,具有人的行为“睡醒了”,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故选D。7.与“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意思一样的句子是()A.蜻蜓飞得那么快,不可能追不上。 B.蜻蜓飞得那么快,不可能追得上。C.蜻蜓飞得那么快,怎么会追不上? D.蜻蜓飞得那么快,能追得上吗?【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逻辑的判断能力,先读一读句子,明白句子表达的意思再作答。原句“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是一个反问句,但在句子中,反问者已经自己回答了自己的提问,即“追不上”蜻蜓,表达的是肯定的观点。因此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是:蜻蜓飞得那么快,是不可能追得上的。故选B。8.下列句子说法错误的一句是()A.《三国演义》的作者是施耐庵,其中“草船借箭”的情节写的是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操“借箭”。B.《村晚》描绘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牧童骑牛晚归图。C.要演好课本剧,可以角色的台词、表情、动作等方面进行研究。D.《月是故乡明》中,作者表达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和课内文章的理解。A.《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题干表述错误。故选A。按要求写一写。9.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仿写句子)这池塘在垂柳的环抱中,起风了,__________,下雨了,______________。10.唯独书房里那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用加点词语仿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请你写出下列词语的大致意思。榜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完呢?(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根据词语提示,描写一段情景。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9.①.池塘笑开了花②.池塘奏起了乐章10.冬天到了,许多花都不见踪迹,唯独梅花开得分外艳丽。11.榜上的名文,或告示12.十万支箭,三天造不完。13.这痛苦像无数头细的小蛇,无孔不入地向四肢伸展开去,他浑身抽搐着。【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例句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仿写时注意。如:起风了,池塘笑出了皱纹,下雨了,池塘哭成了泪人。【10题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根据给出的“唯独……分外……”造句即可。如:她唯独对这个城市的夜景分外着迷。【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榜文”指官府的公告。在《水浒传》中,描述了沧州道口现今官司张挂榜文,又差两个军官在那里搜检,把住道口。【12题详解】本题考查改写陈述句。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把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最后把句子整理通顺。“怎么造得完”改为“造不完”,“呢”去掉,问号改句号。【13题详解】本题考查写句子。通过动作,神态等描写出“痛”即可。如:小明捂着肚子,不停的叫着,额头上慢慢冒出了汗珠。14.根据所学内容填空。①乡村的孩子是多么勤劳聪明啊!看,有些孩子虽然不懂得如何耕作,却仍然学着大人的样子种起了瓜。由此,你想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远处还传来了放牛的孩子吹奏的欢快的童谣,由此,你想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了冬天,他们玩冰自得其乐,可惜也会有懊恼的时候,你想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慈母恩情,我们做子女的怎么报答得完呢?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鸟鸣涧》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_____,诗中以动衬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童孙未解供耕织②.也傍桑阴学种瓜③.牧童归去横牛背④.短笛无腔信口吹⑤.敲成玉磬穿林响⑥.忽作玻璃碎地声⑦.谁言寸草心⑧.报得三春晖⑨.王维⑩.月出惊山鸟⑪.时鸣春涧中【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默写和古诗词默写。(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出自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解释: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注意“童”“解”“耕”“傍”“桑”这些汉字书写笔画。“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出自宋代雷震的《村晚》,译文: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注意“童”“横”“背”“笛”“腔”这些汉字书写笔画。“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出自宋代杨万里的《稚子弄冰》,译文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主要写了幼童在严寒天气弄冰玩耍、自得其乐的场景。注意“敲”“磬”“璃”“碎”这些汉字书写笔画。(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诗词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意思是说: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注意“谁”“草”“春”“晖”这些汉字书写笔画。(3)《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幅“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注意“惊”“鸣”“涧”这些汉字书写笔画。15.根据所学内容填空。①__________________,万事功到自然成。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③黑发不知勤学早,__________________。(颜真卿)④宝剑锋从________________,梅花香自_______________。⑤书犹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著)【答案】①.滴水能把石穿透②.洛阳城里见秋风③.白首方悔读书迟④.磨砺出⑤.苦寒来⑥.善读之可以医愚【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按所学内容填空。(1)出自《鹤林玉露》,书写时注意“滴”和“透”的书写。(2)出自《秋思》,书写时注意“洛”和“城”的书写。(3)出自《劝学》,书写时注意“悔”和“迟”的书写。(4)出自《警世贤文》,书写时注意“磨”、“砺”、“寒”的书写。(5)书写时注意“善”、“读”、“愚”的书写。16.人们都说“开卷有益”,即只要翻开书卷读书,就一定有收获。你觉得这一说法对吗?请说说自己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对。读书可以使我们增长见识,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读书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充实,学习到不同的东西,感受世界的不同。多读书固然是件好事,可一定要读有益的书,不能读有损身心健康的书。【解析】【详解】略17.口语交际。童年生活少不了玩具的陪伴,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吧!____________【答案】我最喜欢的玩具是芭比娃娃,她的名字叫艾莎。她拥有一头长长的金发和一双乌黑亮丽的大眼睛。我最喜欢为她换装,她是我童年的好玩伴。【解析】【分析】【详解】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选取自己喜欢的玩具进行描写,根据题干作答。首先点明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接着从玩具的外观出发,描述玩具的颜色、材质、形状等等,介绍玩具的样子。最后写明它好玩的原因即可。阅读理解。阅读《景阳冈》选段,完成习题。①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着梢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梢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来。②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18.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①踉踉跄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霹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用文中画线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仿写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下列对选段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选段中有许多对大虫动作的描写,从这些文字中可以看出它的凶猛。B.选段中有对武松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反映当时他内心的紧张。C.从对武松的动作描写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身手矫健的人。21.面对猛虎,武松的对策是什么?如何理解他所采取的对策的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人们评价武松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你有什么看法,说说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8.①.文中指武松喝酒后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②.文中指老虎吼声十分响亮19.河边的柳树好似姑娘的头发。20.B21.面对猛虎,武松的对策是躲闪,灵活闪开大虫进攻。体现形象的鲜明。“闪”“躲”的动作具有突发性,表现出武松的机警、敏捷。22.我认为这种评价有道理。武松明知山中有老虎,却无惧无畏,并且最终打死了老虎,这是他勇敢的一面。

【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第①段,读句子“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可知,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歪歪斜斜地直奔过乱树林来。踉跄:走路不稳。“踉踉跄跄”是指走路不稳的样子,本文指武松酒后走路不稳,歪歪斜斜走路的样子。第②段,读句子“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可知,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炸雷。霹:响声极大的雷。“霹雳”指又急又响的雷,是云与地面之间发生的强烈雷电现象。本文指老虎的叫声很大。【19题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第②段,读句子“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可知,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仿写比喻句即可。如:树上一个个小石榴就像一盏盏小灯笼似的。【20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选段中有对武松的语言描写,如第②段,“武松见了,叫声:‘呵呀!’”这里的语言描写表现了老虎的出现令武松非常惊讶。选段中的描写了很多武松的动作,如第①段“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没有心理描写。故选B。【21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句子分析。第②段,读句子“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武松却又闪在一边。”“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可知,面对猛虎,武松的对策是“闪”、“躲”。①表现动作的准确。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遭受突然袭击,“闪”“躲”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②体现形象的鲜明。“闪”“躲”的动作具有突发性,表现出武松的机警、敏捷。【22题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理由合理即可。如:“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意思是:形容明知有危险或做的决定是错的还是要继续做下去。我认为武松是真的很勇敢,明明知道有危险,但是却不胆怯,拥有着克服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童年的馒头①如今的幸福时光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酸楚。那时候,家里穷得丁当响。我在五里外的村小上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锅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起早摸黑挣工分,日子过得非常清贫。②有一年“六一”,学校说庆祝儿童节,每人发三个馒头。我兴冲冲地对娘和妹妹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娘也笑了。③第二天,我的手里多了一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回家的路上,口水一咽再咽,肚子也发出咕咕的叫声。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个。三两口下去,嘴里还没有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又走了一段,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等我回到家时,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边连馒头屑也没有一星了。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娘笑笑,没吭声。④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平娃带馒头回来了吗?你看我家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家来了!”⑤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带回来了!你看嘛——”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五个大馒头!“你看,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⑥二丫娘看看我,我慌乱地点点头……⑦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拾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嘛!”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哇地一声哭了。⑧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2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反义词。贫困()辛酸()披星戴月()24.联系上下文填空。文中第②自然段写“妹妹笑了”,原因是____________“娘也笑了”,是因为____________25.第③自然段中的“故伎重演”具体指:____________26.用“______”画出短文第③自然段中的两处心理活动描写。27.“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为什么说“我”的童年结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3.①.清贫②.酸楚③.起早贪黑24.①.有馒头吃了②.儿子懂事了25.流口水和肚子咕咕叫26.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27.自从那天“我”懂事了,知道让着别人了。【解析】【23题详解】本题考查了找关键词。贫困:生活困难,贫穷。第①段,读句子“日子过得非常清贫。”可知,句意为:日子过得非常困难。句中“清贫”为“贫困”的近义词。辛酸:辣和酸,比喻痛苦悲伤。第①段,读句子“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酸楚。”可知,句意为: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悲伤。句中“酸楚”是“心酸”的近义词。披星戴月:指身披星星,头顶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第①段,读句子“娘起早摸黑挣工分”可知,句意为:娘早出晚归地挣工分。句中的“起早摸黑是”披星戴月“的近义词。【24题详解】本题考查了对内容的理解。第②段,从“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可知,“妹妹笑了”是因为过儿童节能吃上馒头。从“娘一个,我一个”可知,“娘笑了”是因为她认为儿子懂事了。【25题详解】本题考查了对内容的理解。第③自然段,从“回家的路上,口水一咽再咽,肚子也发出咕咕的叫声。”“口水一咽再咽,肚子也发出咕咕的叫声”可知,“故伎重演”的意思是流口水和肚子咕咕叫。【26题详解】本题考查了对信息的筛选。第③自然段,读句子“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可知,“对自己说”就是自己心理的想法;读句子“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可知,这句也是作者自己内心的想法。故这两处都是心理活动的描写。【27题详解】本题考查了对内容的理解。第⑥段,读句子“二丫娘看看我,我慌乱地点点头……”第⑦段,读句子“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哇地一声哭了。”可知,“我”认为童年在那一天结束,是因为从那天开始“我”懂得了妈妈的好意,也明白了“我”应该替别人着想。28.习作展示。“学而不思则罔”,相信最近你一定看了不少名著,在增长了知识之余也一定有了不少感悟,请就你感兴趣的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注意语句通顺,写出所思所感。【答案】例文:读《夏洛的网》有感我读了一本名叫《夏洛的网》的书,这个故事是一首关于生命、友情、友爱与忠诚的赞歌,我刚看了一两个故事情节就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住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